40年代诗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抗战中期,国统区诗歌的主要特征是现实 主义的深度和现代主义的力度。“七月派” 诗人显出实力,力扬以《射虎者及其家族》 赢得广泛声誉。西南联大诗人则把现代主 义诗歌推向了高峰。解放区继续沿着街头 诗、枪杆诗的方向发展,田间和柯仲平的 诗作走向成熟。
• 抗战后期,国统区的诗仍然是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和朗诵诗的交互发展,而又形成 了讽刺诗创作热潮。袁水拍《马凡陀的山 歌》和臧克家《宝贝儿》最具代表性。延 安在《讲话》的指引下,向民间吸取艺术 营养,李季创作了《王贵与李香香》,阮 章竞写出了《漳河水》等。
艾青
• “土地”和“太阳” 是艾青诗歌的两大意象。 他的代表作大多与此有关。如《大堰河— —我的保姆》《太阳》《黎明》《煤的对 话》《春》《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 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我爱这 土地》,长诗《吹号者》《向太阳》《火 把》等。“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的爱 和对人民生存的忧患,“太阳”表现诗人 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解放战争时期,现代派诗歌继续发展,上 海形成了“中国新诗派”。 “七月派”的 诗歌创作也有长足的发展。
第二节 “七月派”和“中国新诗派”
• 一、“七月派”以胡风为中心,以《七月》 《希望》及《诗垦地》《诗创作》《泥土》 《呼吸》等为阵地,团聚了一大批青年诗 人,主要有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 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等,提倡现 实主义和自由体诗。出版《七月诗丛》 《七月新丛》《七月文丛》。1981年编《白 色花》。
• 除《王贵与李香香》外,还有张志民《死 不着》,阮章竞《漳河水》,田间《赶车 传》,李冰《赵巧儿》较优秀。它们都是 在《讲话》指引下取得的成果。 • 而在《讲话》前,柯仲平的《边区自卫军》 《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等较有名。
冯至
• 《十四行集》是“沉思的诗”。诗人从日 常生活及普通事物中发现哲理,加以吟诵, 把现代哲理诗推向高峰。诗人在村童农妇、 飞虫小草、树木小狗等被忽视的日常事物 中融入独特的生命体验,表达出达观的宇 宙和人生观。 • 十四行诗歌形式早已进入中国,冯至加以 改造,使其“可以在中国诗里活下去”, “建立了中国十四行的基础”(朱自清 语)。
• 二、“中国新诗派”源于西南联大,形成 于1948年,是抗战胜利后最有影响的社团 之一。1947年,《诗创造》月刊在上海问 世。1948年,辛笛、杭约赫、唐祈、唐湜 等从中分裂出来,联合北方诗人穆旦、杜 运燮、郑敏、袁可嘉、王佐良、马逢华等 创办《中国新诗》,因而得名。诗派没有 纲领和组织,诗歌观念和创作思想大体一 致,追求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综合”。
第四节 冯至和穆旦等
• 一、冯承植 ,河北涿县人,1921 入北大预 科,1927 本科毕业,去哈尔滨教中学, 1930 留学德国,1935 回国,1938 到昆明, 进西南联大任教授。 他的早期诗集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 他》,代表作《我是一条小河》《蛇》 《迟迟》等。鲁迅称他为“中国最为杰出 的抒情诗人”。1941 写27首,集为《十四 行集》,为中国最优秀的哲理诗。
第五节 解放区诗歌
• 解放区诗歌是民间歌谣资源的充分利用, “诗的歌谣化”成为诗歌发展的方向。 • 这是对“五四”以来民间资源利用的发展, 但诗也成了大众(阶级)的代言书,诗人 的主体性消失。 •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采用陕北民歌“信 天游”的形式,抒写了革命与恋爱的关系: “不是闹革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 咱俩也结不了婚”。歌颂了革命与人民的 联系。
二、穆旦
• 40年代初在昆明活跃着一群现代派诗人, 穆旦(查良铮1918-1977)便是其中的佼佼 者,后来成为中国新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 人。后因出国而辍笔。1976 又写出最优秀 的抒情诗。他也是最好的诗歌翻译家。
• 穆旦诗用冷酷的笔调深入心灵做严峻的自 我拷问,揭露出现代人“丰富的痛苦”, 显得异常深刻。《出发》是这方面的代表。 《诗八首》从恋爱中也看出“火灾”。他 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描写令人读之发颤! • 穆旦又是能够在最困苦的时刻看到了曙光 的人,《赞美》通过对老农的劳作的描写 欢呼:“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 穆旦诗难于理解,理解了则意味无穷。
第十九章 40年代新诗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七月派”和“中国新 诗派” • 第三节 艾青 • 第四节 冯至和穆旦 • 第五节 解放区诗歌
第一节 概述
• 40年代的诗歌多所收获,较为成熟。 • 抗战初期,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表现昂扬 的民族情绪和战斗精神。1938年,兴起了朗 诵诗热潮,出现了高兰等朗诵诗人。同年8 月7日的延安,大街小巷贴满了诗歌,掀起 了街头诗运动。倡导者是田间、柯仲平、光 未然、邵子南、曼晴、史轮等。
• 忧郁是艾青诗歌的感情基调。 “为什么我 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 • 综合是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他综合现实 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手法,形成 了现实性、理想性、现代性统一的风格。
• 散文美是艾青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追求。他 主张不受拘束地表达感受,把自由诗推向 了高峰。他的诗无一定格式,无一定句式, 不押韵,用语自然。诗歌靠感情和旋律来 组织,靠绘画和音乐来协调的,表现出来 便是内在情绪的律动和线条色彩与修辞语 句的变化统一。
第Leabharlann Baidu节 艾青
• 蒋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金华县,寄养于农民家, 5岁返家。1929 赴法国学美术,读了大量外国诗, 试写诗。1932 回国,不久入狱3年,正式写诗。 遂成自由诗高峰。 • 其创作分为三段: • 1.1932至抗战前为《大堰河》时期。 • 2.抗战为《向太阳》时期。 • 3.抗战至建国为《布谷鸟》时期。 • 成就最高的是前两个时期,而以第二个时期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