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唐诗宋词鉴赏”章节,详细内容为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

通过分析历年高考真题中咏史怀古诗的命题规律,讲解鉴赏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背景、意境和表现手法,掌握鉴赏方法。

2. 提高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首咏史怀古诗的背景故事,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历年高考真题中咏史怀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分析命题规律。

3. 讲解:详细讲解咏史怀古诗的背景、意境、表现手法及鉴赏方法。

4. 例题讲解:以一首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为例,进行详细解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首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教师巡回指导。

7.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鉴赏背景意境表现手法鉴赏方法2. 历年高考真题分析3.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历年高考真题中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包括诗歌背景、意境、表现手法及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命题规律分析。

2. 教学目标的鉴赏能力提升。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表现手法理解。

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

5. 作业设计中的鉴赏要求。

一、教学内容命题规律分析1. 咏史怀古诗的作者多为唐代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

2. 诗歌背景多涉及历史事件、名胜古迹或历史人物。

3. 题目设置注重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表现手法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4. 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

二、教学目标鉴赏能力提升1. 识别并理解咏史怀古诗的背景、意境和表现手法。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诗鉴赏【教学目标】1、归纳咏史怀古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归纳咏史怀古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教学安排】1-2课时【教学方法】自主鉴赏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整理学过的怀古咏诗之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甫《咏怀古迹》《蜀相》《武侯祠》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扬州慢》李商隐《马嵬》《贾生》李白《越中览古》《苏台览古》刘禹锡《乌衣巷》《石头城》杜牧《赤壁》《过华清宫绝句》《题乌江亭》【教学过程】一、导入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感情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只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和写作手法。

二、合作探究知识梳理1.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面表格2.结合上面表格,总结怀古咏史诗的特点。

(二)咏史怀古诗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2)结构特征:咏史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3)内容特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情感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寄予怀才不遇之感,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5)主要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虚实相生;对比;渲染;烘托;用典三、迁移练习牛刀小试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咏史怀古诗》。

本诗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为载体,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同时,本诗也是一篇典型的怀古诗,诗人以史为鉴,抒发了自己对历史和社会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领会诗人的创作意图。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

难点:把握诗人的创作意图,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描绘田园景色的画作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创作风格。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诗的背景,介绍诗人陶渊明的生活环境和创作倾向。

b.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c. 解析诗中的情感,如“世味薄于纸,人情淡若水”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感慨。

d. 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象征等,让学生领略诗人的艺术魅力。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中意象、情感和手法的理解。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的喜欢的古代诗歌,尝试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咏史怀古诗》意象:田园景色、自然美景情感:热爱自然、感慨人生手法:对比、象征、借景抒情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结合课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写一篇短文。

2. 选取一首古代诗歌,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咏史怀古诗》,使学生了解了诗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古诗文鉴赏教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学鉴赏》教材第三单元“咏史怀古诗”,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咏史怀古诗概说”及第二章“经典咏史怀古诗解析”。

其中包括《登鹳雀楼》、《乌衣巷》、《赤壁怀古》等名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咏史怀古诗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对经典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经典咏史怀古诗解析。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诗人情感、艺术手法等多角度鉴赏咏史怀古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文学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乌衣巷》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咏史怀古诗鉴赏。

2. 新课内容:讲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3.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其历史背景、诗人情感、艺术手法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赤壁怀古》的诗意,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定义、特点2. 咏史怀古诗发展历程3. 经典咏史怀古诗解析《登鹳雀楼》《乌衣巷》《赤壁怀古》七、作业设计《过华清宫绝句》《滕王阁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未能充分理解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需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书籍,提高历史素养,为更好地鉴赏咏史怀古诗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的讲解。

2. 例题讲解中历史背景、诗人情感、艺术手法的分析。

3. 学生的随堂练习,特别是对《赤壁怀古》的分析。

4. 作业设计中涉及的诗意分析和艺术特色阐述。

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辅导及推荐阅读。

一、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1. 历史性:以历史为载体,反映历史事件、人物或古迹。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章《咏史怀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咏史怀古诗》的概述、鉴赏方法以及精选的《登幽州台歌》、《赤壁怀古》两首诗歌的详细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感受诗人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感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尤其是对诗歌中历史、人物、事件的理解。

重点:通过具体诗歌的解读,掌握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历史典故,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展示课件,讲解鉴赏方法。

3. 诗歌解读:a. 《登幽州台歌》:分析诗中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体会诗人的感慨。

b. 《赤壁怀古》: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审美价值。

4. 随堂练习: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及诗歌的情感表达。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定义、特点2. 鉴赏方法3. 《登幽州台歌》解读4. 《赤壁怀古》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并阐述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咏史怀古诗,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关注历史、人物、事件等方面的知识积累,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2. 诗歌中历史、人物、事件的理解3. 诗歌解读的深入程度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包括了解诗歌背景、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情感等。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中“咏史怀古诗”单元。

主要学习内容为《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包括《登鹳雀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钱塘湖春行》三首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把握其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2. 鉴赏三首咏史怀古诗,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咏史怀古诗的特点、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鹳雀楼、黄鹤楼、钱塘湖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三首诗的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学习《登鹳雀楼》a. 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美。

b. 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怀古之情。

c.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修辞手法。

d. 随堂练习:找出诗中的其他修辞手法。

(2)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a. 朗读诗歌,体会诗的意境。

b. 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离愁别绪。

c.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境。

d. 随堂练习:描绘诗中的画面。

(3)学习《钱塘湖春行》a. 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味。

b. 分析诗句,了解诗人的怀古之情。

c.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修辞手法。

d. 随堂练习:找出诗中的其他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鉴赏2. 内容:登鹳雀楼:怀古之情、修辞手法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离愁别绪、意境钱塘湖春行:怀古之情、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

(2)描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画面。

2. 答案:(1)例:《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等。

(2)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画面: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怀古诗教案

怀古诗教案

怀古诗教案执教人教学时间咏史怀古诗鉴赏教学目的【教学目标】1、掌握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2、感受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其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难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迁移训练。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课内咏史怀古诗,归纳其特点(一)、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这一类诗歌该如何解读。

(二)、课本中咏史怀古诗读背回忆《念奴娇赤壁怀古》《登幽州台歌》《过华清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三)、复习课本中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见下表)篇目思想感情表现手法念奴娇·赤壁怀古1感慨壮志难酬2忧国忧民1虚实相生2联想3对比4用典登幽州台歌同1、同24直抒胸臆过华清宫二首3批判奢侈淫逸,同2同1 同2 同4京口北固亭怀古同1,同2同四、5借古讽今扬州慢昔盛今衰的感伤。

同1,同2,同3,同4诗与词的用典,属于修辞学中的“引用”格。

“用典”包括用“事典”和用“辞典”(又叫“语典”)两类。

用事典指引用过去的事情,起一种类比、引发的作用,使所要表达的思想生动形象,易为读者所理解。

这也就是平常人们常说的“借古说今”手法,往往言彼而意此。

用辞典指的是引用前人的话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它往往使文章显得典雅、婉。

从“用典”的方式上看,主要有“明用”和“暗用”两种。

“明用”要指出引用的故事、话语的出处,让读的人知道这个典故与谁人有关,这句话是哪个讲的。

“暗用”则只管引用故事与语录,并不写出与谁有关、是谁讲的。

可见,“暗用”典故比“明用”典故灵活一些、隐蔽一些,但读者如果对典故涉及的有关内容不大熟悉,就可能莫名其妙,弄不懂的意思。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庄周梦蝶教学目的【教学目标】1、掌握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2、感受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其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难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迁移训练。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课内咏史怀古诗,归纳其特点(一)、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这一类诗歌该如何解读。

(二)、课本中咏史怀古诗读背回忆《念奴娇赤壁怀古》《登幽州台歌》《过华清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三)、复习课本中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见下表)诗与词的用典,属于修辞学中的“引用”格。

“用典”包括用“事典”和用“辞典”(又叫“语典”)两类。

用事典指引用过去的事情,起一种类比、引发的作用,使所要表达的思想生动形象,易为读者所理解。

这也就是平常人们常说的“借古说今”手法,往往言彼而意此。

用辞典指的是引用前人的话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它往往使文章显得典雅、婉转。

从“用典”的方式上看,主要有“明用”和“暗用”两种。

“明用”要指出引用的故事、话语的出处,让读的人知道这个典故与谁人有关,这句话是哪个讲的。

“暗用”则只管引用故事与语录,并不写出与谁有关、是谁讲的。

可见,“暗用”典故比“明用”典故灵活一些、隐蔽一些,但读者如果对典故涉及的有关内容不大熟悉,就可能莫名其妙,弄不懂作者的意思。

(四)、归纳咏史怀古诗的含义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掌握怀古咏史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怀古咏史诗的概念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二、结合诗歌归纳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手法。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思想感情:表现手法: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想感情:表现手法:3.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4.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5.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三、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6)语言:含蓄(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四、鉴赏步骤和方法1.要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

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

在阅读一首诗词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解答鉴赏题时,注意不要被命题者设置的误区所干扰。

2.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咏史怀古诗概述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创作背景及文化内涵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学生创作实践与指导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课程背景及意义
01
02
03
传承历史文化
通过学习咏史怀古诗,使 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 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 文化自信心。
用典贴切
诗人运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等典故,既形象地描 绘了秋天萧瑟的景象,又隐喻着时 局的动荡和人生的无常。
《赤壁怀古》赏析
历史背景
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绘,展现了 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表达了诗
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人物形象
诗中成功塑造了周瑜、诸葛亮等 历史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他们的
作者生平及思想情感
历经坎坷,忧国忧民
作者一生历经坎坷,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 国忧民之情。
崇尚古风,追求理想
作者对古代文化和思想十分崇尚,通过怀古来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
民族精神的体现
诗歌中展现了坚韧不拔、自强不 息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作者对民 族精神的颂扬和传承。
此外,咏史怀古诗还常常与山水田园 诗、边塞诗等其他诗歌类型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诗 歌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03 文本解读与赏析
《登高》赏析
意境深远
全诗通过壮阔的景象、深沉的情 感和精妙的用典,营造出一种雄 浑、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
时局动荡、人生无常的感慨。
情感丰富
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切 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同时也表现出 诗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精选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精选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学鉴赏》教材第四单元《咏史怀古诗》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等经典咏史怀古诗作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技巧。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寓意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 教学重点:分析咏史怀古诗的结构特点,掌握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乌衣巷、鹳雀楼、赤壁等历史场景,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顺势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咏史怀古诗。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让学生对咏史怀古诗有初步的了解。

3.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等诗篇,分析其结构特点、意境、寓意等,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进行鉴赏分析,示范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一首咏史怀古诗,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鉴赏2. 内容:a. 定义、特点、发展历程b. 经典作品:《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c. 鉴赏方法:结构分析、意境把握、情感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分析《乌衣巷》的意境和寓意。

b. 请从结构、情感等方面鉴赏《登鹳雀楼》。

c. 请谈谈你对《赤壁怀古》的理解。

2. 答案:a. 意境: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寓意:通过对乌衣巷的描绘,反映了世事变迁,人生无常。

b. 结构:诗句对仗工整,韵律优美。

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高中语文》第四册·古代诗歌详细内容:本课将鉴赏高考真题中的咏史怀古诗,通过分析诗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诗歌形象,理解诗中的寓意和表达手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及其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

2. 学生能够分析咏史怀古诗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诗歌形象。

3. 学生能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寓意和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及其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

难点:分析咏史怀古诗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诗歌形象,理解其寓意和表达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咏史怀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定义。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及其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分析其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诗歌形象。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高考真题中的咏史怀古诗为例,讲解其寓意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咏史怀古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诗的寓意和表达手法。

5. 板书设计(5分钟)在黑板上列出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诗歌形象,以及寓意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6.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请分析一首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其寓意和表达手法。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诗的寓意和表达手法。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分析方法和表达手法。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著名的咏史怀古诗,了解其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咏史怀古诗定义及特点咏史怀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它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为题材,通过对历史的描写和反思,表达诗人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执教者时间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重点: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时数2教时一.导入: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

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点击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三.知识链接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和历史源流:咏史怀古诗的含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高考咏史怀古诗》这一部分内容。

具体涉及的章节为:《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咏史怀古诗”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对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鉴赏方法及其在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掌握鉴赏方法。

2. 能够分析并解答高考中咏史怀古诗的相关题目。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及其在高考中的答题技巧。

重点: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咏史怀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鉴赏方法,结合高考题型进行实例分析。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近三年高考中的咏史怀古诗题目,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咏史怀古诗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鉴赏方法。

2. 高考咏史怀古诗题型及答题技巧。

七、作业设计答案示例:诗句:《乌衣巷》鉴赏分析:本诗描绘了乌衣巷昔日的繁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咏史怀古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为高考做好准备。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教案咏史怀古诗的鉴赏与创作一、教学目标:1.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鉴赏经典咏史怀古诗,感受其艺术魅力。

3.学会创作咏史怀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咏史怀古诗的定义与特点咏史怀古诗是一种以历史为题材,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景象的描绘和议论,抒发诗人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感慨的诗歌形式。

其特点如下:(1)历史性: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景象的描绘,展现历史的风云变幻。

(2)抒情性: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景象的描绘和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慨。

(3)议论性:咏史怀古诗在描绘历史事件、人物、景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议论,表达诗人的观点和态度。

2.咏史怀古诗的分类(1)咏史诗:以历史事件、人物为题材,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抒发诗人的感慨。

(2)怀古诗:以古代景象、古迹为题材,通过对古代景象、古迹的描绘,抒发诗人的感慨。

(3)咏史怀古诗:兼有咏史诗和怀古诗的特点,既描绘历史事件、人物,又描绘古代景象、古迹,抒发诗人的感慨。

3.经典咏史怀古诗鉴赏(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鉴赏要点:本诗通过对战乱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忧虑和感慨。

(2)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鉴赏要点:本诗通过对华清宫的描绘,讽刺了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的历史悲剧。

4.咏史怀古诗创作(1)确定题材:选择一个历史事件、人物或古迹作为创作题材。

(2)构思立意: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或古迹的描绘和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慨。

(3)锤炼词句: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优美、生动。

(4)注意格律:遵循古典诗歌的格律,使诗歌具有音韵美。

三、教学步骤:1.导入:简要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鉴赏:分析经典咏史怀古诗的艺术魅力。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的第六章《咏史怀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等著名诗篇。

通过对这些诗篇的深入解析,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能够分辨出不同类型的咏史怀古诗。

2. 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中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咏史怀古诗的背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对所选诗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特点及表现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咏史怀古诗。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咏史怀古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2. 内容:a. 咏史怀古诗特点b. 诗篇举例:《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c. 情感表达与意境分析d. 课堂练习:分析其他咏史怀古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咏史怀古”为主题,创作一首诗。

2. 答案示例: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英雄豪杰成古事,江山如画永流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咏史怀古诗,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让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能够分辨出不同类型的咏史怀古诗”。

2. 教学难点中的“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中的意境”。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创作一首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

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

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咏史怀古”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咏史怀古诗》的赏析,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的第一至第三课,详细内容涵盖了从先秦时期《诗经》中的怀古之作,到唐宋时期杜甫、苏轼等大家的经典咏史怀古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分析并掌握咏史怀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如用典、象征、对比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中用典的理解和体会,以及诗人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的文学特点、表现手法及其在诗歌意境的构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讲述古代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引出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2. 知识讲解:a. 简介咏史怀古诗的起源和发展。

b. 详细解读教材中选取的咏史怀古诗,分析其文学特点及表现手法。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如杜甫的《春望》,进行详细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咏史怀古诗,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咏史怀古诗中常用的典故及其作用。

6.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并说明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起源与发展2. 咏史怀古诗的文学特点用典象征对比3. 经典案例分析:杜甫《春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阐述其怀古之情。

2. 答案要求: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诗人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咏史怀古诗鉴赏和解析-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和解析-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和解析|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高考祝福语】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教学设想】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解答诗歌鉴赏题?各类资料习惯采用以考点为训练点,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几点组织复习,效果并不理想。

如果以诗歌内容为标准进行分类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诗词的特点,再辅之以考点训练,其效果将会如何?系列教案分知识梳理课、诗词助读课、考点训练课、分类训练课、综合训练课等课型。

其它课型教例较多,因而,本系列教案侧重分类鉴赏训练。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考题精选→解题指导→迁移训练。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重点: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一.导入: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

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点击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024年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

2024年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

2024年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词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培养学生通过诗词赏析,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咏史怀古诗词的概念、特点及历史背景。

2.代表性咏史怀古诗词作品赏析。

3.咏史怀古诗词中的历史人物、事件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1.咏史怀古诗词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咏史怀古诗词的审美特点及表现手法。

3.咏史怀古诗词中的历史人物、事件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难点1.咏史怀古诗词的审美内涵及价值。

2.咏史怀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背景介绍1.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关注咏史怀古诗词。

2.教师简要介绍咏史怀古诗词的概念、特点及历史背景。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咏史怀古诗词的了解。

第二课时:代表性作品赏析1.教师挑选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词,如《乌江渔者》、《赤壁怀古》等,进行赏析。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特色。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课时:历史人物与事件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咏史怀古诗词中的历史人物、事件,如《乌江渔者》中的项羽、《赤壁怀古》中的曹操等。

2.教师简要介绍这些历史人物、事件的背景及意义。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历史人物、事件在诗词中的表现。

第四课时:现实生活与历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咏史怀古诗词与现实生活有何联系?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2.布置作业: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词,进行赏析,并联系现实生活,写出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咏史怀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咏史怀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期末考试:通过试题检测学生对咏史怀古诗词的掌握程度。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典型诗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学会从历史、文化、思想等方面入手,深入解读咏史怀古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咏史怀古诗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咏史怀古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如何深入解读咏史怀古诗中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咏史怀古诗的代表作品,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讲授新课:分析咏史怀古诗的题材、形象、情感和思想等方面的特点。

讲解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进行鉴赏。

每组派代表分享鉴赏心得和感悟。

4.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鉴赏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强调咏史怀古诗在历史、文化、思想等方面的价值。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对咏史怀古诗中的情感和思想的深入理解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咏史怀古诗的社会文化背景咏史怀古诗的文学特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步骤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咏史怀古诗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学特点。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步骤。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咏史怀古诗作,让学生深入理解。

七、教学步骤1. 咏史怀古诗的社会文化背景介绍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咏史怀古诗的产生背景。

分析咏史怀古诗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2. 咏史怀古诗的文学特点讲解韵律与格律:讲解咏史怀古诗的韵律特点和格律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重点难点重点:目标 1难点:目标 2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归纳课内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见下表)篇目类别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越中览古写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表达盛衰无常感慨鲜明的对比。

石头城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寓情于景、拟人蜀相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借景抒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壮志难酬对比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爱国情怀词中用事。

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化用前人诗句过华清宫奢侈淫逸咏怀古迹(其三)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

二、概念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都遗响千古。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三、类别:1.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四、归纳思想内容1.感慨盛衰无常2.感慨壮志难酬3.感慨国运衰微4.抒发爱国情怀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五、咏史怀古诗的主题: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

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

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五、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6)语言:含蓄(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六、艺术特色2.借古讽今3.对比4.用典5.化用6.寓情于景七、鉴赏步骤(解读要求:(1)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2)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1.要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

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

在阅读一首诗词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解答鉴赏题时,注意不要被命题者设置的误区所干扰。

比如1996 年高考题选了元代作家阿鲁威的散曲《咏史》,故意把作者所歌颂的三国英雄诸葛亮说成是刘备,就是制造误区的一个例子。

2.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

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作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了诗人感想的媒介了。

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

3.要领悟感情。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上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

关于诗人对史实的态度,我们这里再举一个例子。

像昭君出塞这样一个汉代的和亲故事,杜甫说“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深沉地抒发了自己对远嫁异域的姑娘的同情,他在这里只是就史论事。

而王安石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作者在这里“借他人酒杯,浇历史题材,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反映的,这里不但体现了诗人们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4.要分析写法。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

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

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

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且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

还有一点必须提醒,作为咏史怀古诗,不少篇章在吟咏的主要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其它的典故,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用了五个典故。

对于这些典故,一定要有所了解,并且要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

至于用典时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

在分析时,也要留意。

八、解答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1.懂。

即写什么?①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或用典。

高考试题中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或用典都是学生熟知的,不可能出学生生疏的历史事实、陌生的历史人物或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典故。

例如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三套诗歌赏析题同第三册李白的《越中览古》的主旨相近,取用第一册的《勾践灭吴》的历史事实。

对学生生疏的内容一般给出注释。

②要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

既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王昭君与杜甫的的连接点究竟在哪里呢?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颇为相似,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极其相似。

杜甫的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

③要推敲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怀古”二字来看,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抒怀诗,那么作者在这首词中是侧重于借古讽今还是借古言态呢?从下阕作者对周瑜的描写赞美中可以发现,原来作者咏史,想要抒发的是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经固亭怀古》则既有借古讽今之意,又有借古消个人胸中块垒之心。

④要分析作者的写法。

咏史抒怀诗的写法多样。

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

在章法上,或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

⑤要学会比较鉴赏,这不但对领会作者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提高鉴赏能力也很有好处。

2.审。

即审明题目要求。

3.书。

即书写答案。

要依据诗歌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相关术语表达。

4.查。

即检查要点全不全,语言通不通。

九、高考题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