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共24页文档

合集下载

产业结构与政策分析产业融合PPT课件

产业结构与政策分析产业融合PPT课件

S7
S8
模块化生产流程
(3)企业组织关系的模块化:市场交易部分地替代了企业内的生产,企 业的边界和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
分生产线 P1
S1
P2
S2
P3
S3
S4
P1
S5
P4
S6
P5
S7
主生产线 P6
S8
非模块化采购体系
P1
组装企业 P2 S1 P3
P1
分生产线
P4 主生产线S2 P5
P6
模块化采购体系
电信网络运营 手机产业 PDA产业
互联网内容服务
移动互 联产业
(如3G 智能手
机)
掌上电脑、互联网与移动通信行业的融合
三、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
(一)赋予传统产业以竞争活力
为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契机 为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加大传统产业市场创新的成功几率
(二)通过市场边界的模糊化,强化了竞争 引发了企业围绕创新竞争规则的竞争 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源 削弱了垄断企业的力量,潜在竞争迫使垄断企业选择竞争行为
跨行业并购
组织 创新
技术融合 产品融合
管理 创新
市场融合 图1 产业融合的综合动力模型
根据产业融合主要动因和对原有产业格局影响的不同,可以 将产业融合划分为四种模式(表1):
替代融合
互补融合
基于技术的融合 基于技术替代的产业融合 基于技术互补的产业融合
基于产品的融合 基于产品替代的产业融合 基于产品互补的产业融合
模块化的类型
(1)产品结构的模块化:确保产品性能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关系,提高产 品设计的独立性;零部件之间残存的相互依存性问题,只需在联系产 品之间的界面上处理。

(精选)产业经济学第十二章产业结构及其政策

(精选)产业经济学第十二章产业结构及其政策
配第—克拉克定律可以表达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 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 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
12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二、库兹涅茨法则 农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无论在产值结构方面还是在劳动力结构方
面,都处于不断的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其 上升的速度则不一致。与产值的相对比重相比,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显 得基本稳定或上升相当缓慢。在工业和制造业内部,新兴产业部门无 论是产值的结构比重还是劳动力的结构比例,都处于上升的阶段。而 传统的产业部门则均有下降的趋向;
霍夫曼对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工业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其利用了近2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 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
如果将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 比称之为霍夫曼系数,则霍夫曼定律表明,在工业化的进 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
根据霍夫曼系数的变化趋势,把工业化的过程分为四 个阶段:
5
产业及产业结构
2、标准产业分类法
联合国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大中小细四级,10个大项, 若干中小细项。
10大项: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矿业和采石业;制造业; 电力、煤气、供水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餐馆与饮食业;运输业、 仓储业和邮电业;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即商业性服务业;社会 团体、社会及个人服务;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性活动的发展与重要性增加,从而改变了这些产业的单纯
生产特点,形成生产—服务型体系,反映了服务活动在经
济领域的广泛渗透。这种趋向在工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如早在1980年美国工业增加值就已经有75%以上由工业内 部的服务性活动所创造。

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优化.
如何评价产业政策效果? 合理性评价—是否合理?-再分配效果和再 配置效果 推行陈本收益分析法 企业和政府的成本如何量化?效益如何量 化?全局利益如何体现和核算?
产业政策的手段
产业政策手段通常可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 法律规制三大类型。 直接干预---配额制、许可证制、审批制、政府直 接投资经营。 间接诱导—行政指导、信息服务、税收减免、融 资支持、财政补贴、关税保护、出口退税等。 法律规制—以立法方式来严格规范企业行为,政 策执行机构的工作程序、政策目标与措施。是直 接干预和间接诱导的法律依据。
实施产业政策的原则
基本原则如下 1.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注重发挥市场 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2. 按照成本最小化的原理,发挥市场机制 和政府作用的组合功效。 3. 根据明确目标,规范程序的原则,正确 制定和贯彻产业政策。 4. 坚持系统原则和整体观念,使产业政策 成为相互配套的政策体系。
实施产业政策的手段和措施
三、以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总目标的产业政策目 标体系。 1. 增加对新兴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产业化投资,保证科研 和产业技术领先。 2. 加强国家技术创新基地建设,支持科技型小企业的发展, 增强经济活力。 3. 加强国家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界的信息化。 4.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基础上推动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和 企业内部组织的扁平化,提高整个产业界的组织效能。 5. 扩大知识资本的投入比重,确保经济的持续增长。 6. 扩大科技、经济和贸易领域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多、 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 7.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审时度势、趋利避害,确保国家经 济安全。
二、以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为总目标时的产业政策目 标为: 1. 强化社会基础设施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2. 组织衰退产业的生产力转移,防止产业内部的过度竞争 3. 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行公害防治和环境 保护政策 4. 逐步向出口重点转向发达国家,例证在国际分工中获得 更多的比较利益 5. 强化对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花的支持力度,推动新 兴产业的发展 6. 重视产业布局的合理化 7. 强化新兴技术对传统产业渗透,推动传统产业的现代化。 8. 协调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兼顾曼· 斯拉木

在 第6讲-中国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中的 演示文稿

在 第6讲-中国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中的 演示文稿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发展
一、现行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产业间和产业内部结构依然不合理,产业整体素质较低, 结构矛盾突出, 具体表现为:
第一,尽管第一产业的比重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但农业对 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仍然在逐步下降,农业增长对国民收入实际增长率的 贡献近些年来一直在10%左右;农业依旧薄弱。 第二,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在三个产业中的比重虽高,增长速度也较快, 但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的比例不协调,高附加值、 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和产品比重低; 第三,一些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动,在质量、品种、 性能等方面与消费结构不适应; 第四,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技术水平低,工艺装备 落后,专业化程度低,规模经济效益差,产业整体素质低; 第五,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第六,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突出。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发展
1980:重工业比重54.4% 、第三产业21.4%;
1981-1990:产业结构的初步调整。
1981年二次产业48.5%,1990(41.6%)
1991年以后: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调整。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
第一产业 10.3%
1 2 3
第三产业 43.4% 第二产业 46.3%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高度化发展:对策建议 第一, 正确处理“升级”与“补短”的关系。一是进一步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 民收入;二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建设,逐步打 破“瓶颈约束”;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二, 选准和扶持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并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有重点地扶持和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2.8
2.8
3.3 2.2
30
中国第二产业占GDP份额大于大部分国家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世中印印马孟缅韩俄日新加美法德意荷英澳新
界国度度来加甸国罗本加拿国国国大兰国大西
尼西拉

坡大

利兰
西亚国


31
中国第三产业占就业份额低于大多数国家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中 孟 印 以 日 韩 马 蒙 巴 菲 新泰 越 埃 加 墨 美 德 意 俄 英 澳
以色列
2005
100
2
21.7
美国
2005
100
1.6
20.6
英国
2005
100
1.4
22.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转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附录2-2
60.0 65.1 65.1 66.4 75.0 75.3 67.8 75.6 77.8 76.3
28
中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大高于大部分国家
27
表4-3 世界部分国家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 (续表)
单位:%
俄罗斯联邦
2005
100
10.2
29.8
韩国
2005
100
7.9
26.8
意大利
2005
100
4.2
30.7
日本
2005
100
4.4
27.9
澳大利亚
2005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3)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通过进口、出口等方式表现出来 的。通过进口,一国可以克服自身的劣势与缺陷,把资源转向生产具 有优势的产业。 国际投资通常伴随着新技术的引进,从而使投入产出关系发生变 化,导致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化,导致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 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产业结构政策
相关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产业
1.产业的含义 1.产业的含义
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的社会分工标准,为满足社会的某类 需要而划分的从事生产和服务的各种集合体。
2.产业产生的原因 2.产业产生的原因
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社会分工而产生,社会分工发展 导致产业所涵盖的内容和范围的发展。
要素密集型产业分类要素密集型产业分类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要素需求的种类及依赖程度可以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要素需求的种类及依赖程度可以将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将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相关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相关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单位劳动占用资金较少技术装备程度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单位劳动占用资金较少技术装备程度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劳动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劳动的产业产业
产业结构变化的素
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比重不断增加。政府可控的经济资源的不断减 少使产业结构的变化由以政府决策为导向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 少使产业结构的变化由以政府决策为导向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 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比较短,计划经济思维方式的影 响依然存在。所以,在今后政府应当认识到: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不 响依然存在。所以,在今后政府应当认识到: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不 是指挥者和领导者,而是服务者和仲裁者;产业结构变化主要是依靠 市场机制来完成,价格是经济中的唯一直接信号,市场需求和产业技 术的变化通过对价格的作用自发引导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讲解24页文档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讲解24页文档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讲解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Hale Waihona Puke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