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拾得身世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寒山、拾得曾居苏州寒山寺,唐代人。
但二人系唐初贞观时人,抑或是唐朝中期人,争议颇多,根据其生活交游事迹判断,其实为中唐时人。
两人虽被称为僧人,其实并未正式剃度出家,只是行者而已。
寒山、拾得的真实姓名、籍贯虽无记载,但从寒山诗文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可知他是今陕西人。
拾得则不知是何地人。
从寒山、拾得的诗看,很多是他们隐居生活的写照,并非都是偈语。
关键词:寒山;拾得;寒山寺
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6-0118-05
江苏省苏州市西枫桥镇有一座寺庙,叫寒山寺。
该寺始建于南朝梁时,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有寒山、拾得二僧人居此,故名寒山寺。
寺内有寒山、拾得和丰干画像石刻。
唐朝诗人张继写有《枫桥夜泊》诗,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从此寒山寺闻名于世。
寒山寺因寒山而得名,但寒山、拾得身份中的一些问题尚未厘清,如两人是唐代初期人,还是中期人?是否剃度出家?两人诗文中有些诗是偈语还是他们隐居生活的写照?他们的籍贯是哪里?本文想就这些问题作点考证,以就教于方家。
一、寒山、拾得是唐代初期人,还是中期人
寒山、拾得生活的年代,史籍中记载多有?刮颍?令人莫衷一是。
第一种意见认为,寒山、拾得生活在唐初贞观年间。
如纪晓岚认为《寒山子诗集》所写的《提要》云:“寒山子,贞观中天台广兴县僧,居于寒岩,时往还国清寺。
”①《辞海》也持此说。
《全唐诗》云:“拾得,贞观中与丰干、寒山相次垂迹于国清寺。
”②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寒山拾得》:“寒山、拾得,唐贞观时二僧。
”③《山堂肆考》:“天台县西北有寒石山、唐寒山子所居。
贞观中封干禅师谓闾丘太守曰:寒山、拾得即文殊、普贤后身也。
”④寒山子与封干禅师是同时代人,封干既活动于贞观时期,寒山子、拾得当也是贞观年间人。
贞观为唐太守李世民年号,从627年至649年,共23年。
寒山、拾得如果活动于贞观年间,当是唐初人无疑。
第二种意见认为,寒山、拾得生活于唐代中叶。
如《太平广记》云:“寒山子者,不知其姓氏,大历中隐居于台州(今浙江临海)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寒岩。
”⑤《辞源》也持此说。
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从766至778年,共13年。
从贞观二十三年(649)至大历十三年(778),其间经历了129年。
寒山、拾得若活动于贞观年间,即使弱冠(20岁)隐居寒岩,也当生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如此算来,他们得活150岁左右,这在人类生存史上是不可能的事。
有些书记载彭祖活了800岁,但那只是传说,仅见于汉人刘向的《列仙传》、晋人葛洪的《神仙传》、晋人干宝的《搜神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样的人物。
因此,寒山、拾得如生活于贞观年间,便不可能生活于大历年间,反之亦然。
元朝人释念常撰写的《佛祖历代通载》说:“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大义禅师者,衢州(今属浙江)须江人也。
”“于元和十三年正月七日归寂,寿七十四,敕谥惠觉禅师见性之塔。
时寒山子者,不知其氏族、乡里,隐居于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县)寒岩,故父老以寒山子称之。
”⑥根据这一记载,大义禅师与寒山子是同时代人。
他圆寂于元和十三年,即818年,卒年74岁,可知他生于唐玄宗天宝三载,即744年。
一生中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五个朝代,大历年间,大义禅师是20―30岁,而前此《太平广记》一书,寒山子大历年间隐居于台州翠屏山,两人同为佛门弟子,又同在台州,相见相识是很自然的事。
如果说《太平广记》《佛祖历代通载》两书均记载寒山子与大义禅师有机会在大历年间相识于台州是偶合的话,要考证寒山、拾得是唐初人抑或是唐代中叶人,还须从和此二人有交往的人入手。
查遍有关典籍,和二人有交游关系者是封干禅师、台州太守闾丘胤,还有一个释灵?v。
如果能大致判定此3人的生活年代,则寒山、拾得到底是唐初人或唐朝中叶人,便会有答案。
宋朝僧人赞宁撰写的《宋高僧传》。
云:“释封干师者,本居天台山国清寺。
”“于
先天年中在京兆行化,非恒人之常调,士庶见之,无不倾礼。
”⑦先天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只有两年,即712―713年。
京兆即长安,他先天年间在长安化缘,尔后才在国清寺出家。
假定他20岁时浪迹长安,70岁时病逝,他的卒年约在763年左右,已到了唐代宗李豫宝应年间,这距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即649年已114年,可知封禅师是唐代中叶人。
《佛祖历代通载》则说:“丰干出云游。
贞元末,闾丘胤出守台州,欲之官,俄病头风,名医莫差。
丰干偶至其家,自谓善疗此疾,闾丘闻而见之,干命水?e濡之,须臾所苦顿除,因是大喜,甚加敬焉。
”⑧德宗贞元共21年,即从785年至805年,贞元末年是指最后几年,即从801―805年。
由是可知闾丘胤、丰干皆是唐代中叶人,离贞观年间悬远。
如果闾丘胤是40岁时去台州当太守,宪宗元和年间,他还在台州居官,由此结识了寒山、拾得,证明寒山、拾得、丰干禅师均是唐代中叶人。
这和前边提到的大义禅师生活在同一时期。
最为荒唐的是《辞源》中关于寒山、拾得的叙述。
两人本是同时代人,但该书说寒山“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⑨,而在叙述拾得时说“唐贞观时诗僧”⑩,而即使从贞观最末一年的二十三年(649)到大历元年(766)也有116年,两人生活的时代相差了一个多世纪,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事,二者必有一错。
《辞海》则说寒山是“唐诗僧,一称寒山子,贞观时人”。
叙述拾得时说:“唐诗僧。
贞观时人。
”把寒山、拾得定为同一时代人是对的,但说同为贞观时人,则是因袭旧说,未加考订。
除了丰干禅师、闾丘胤两人与寒山、拾得有过从外,还有一个和尚和寒山、拾得有交往,这个人就是释灵?v。
《宋高僧传》载释灵?v事甚详,其中云:释灵?v,俗姓赵,祖、父俱福州长溪人也……冠年剃发,三年具戒。
时有钱塘上士义宾授其律科。
及入天台,遇寒山子于途中,乃谓?v曰:“千山万水,遇潭即止。
获无价宝,赈恤诸子。
”?v顺途而念,危坐以思,旋造国清寺,遇异人拾得申系前意,信若合符。
遂诣泐潭谒大智师,顿了祖意。
元和末,随缘长沙,因过大沩山,遂欲栖止。
山与郡郭十舍而遥,?槲奕搜蹋?比为兽窟。
乃杂猿猱之间,橡栗充食。
?蜒?,有山民见之,群信共营梵宇。
时襄阳连率李景让统摄湘潭,愿预良缘,乃奏请山门号同庆寺,后相国裴公相亲道合……以大中癸酉岁正月九日盥??毕,敷座瞑目而归灭焉。
享年八十三,僧腊五十九,迁葬于山之右栀子园,李商隐题额焉。
种种资料表明,寒山、拾得只是皈依佛门的俗家弟子,不是真正的僧人。
三、从寒山、拾得诗看二人的身世
寒山、拾得的真实姓名是什么?迄今未见记载。
寒山“以其本无氏族,越民唯呼为寒山子”。
拾得则是丰干偶然山行,在路上捡到的孤儿,因而取名拾得。
拾得缘何被弃成了孤儿?家乡何处?年龄几何?有何亲眷,均是未知数。
他有诗云:“从来是拾得,不是偶然称。
别无亲眷属,寒山是我兄。
两人心相似,谁能徇俗情。
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
”诗中明确说,他从来都叫拾得,没有其他名字,也没有其他亲属,只把寒山当作兄长。
至于说到年龄,他卖了一个关子,说黄河清过几回,他就有多少岁。
谁能记得黄河清过几回?因而他的年龄仍是个谜,只知道他比寒山年纪轻,故称寒山为兄。
拾得在国清寺居住,至少有二三十年光景,他有诗云:“自从到此天台寺,经今早已几冬春。
山水不移人自老,见却多少后生人。
”江山依旧,人已变老,见了许多后生的人,此时的拾得至少已到了花甲之年吧。
关于寒山的身世,从他的诗中可以找到一些端倪,至少有蛛丝马迹可寻。
寒山有诗300余首,《四库全书》《全唐诗》都有收录。
清人纪晓岚引王士祯的话说,寒山的诗“皆信手拈弄,全作禅门偈语,不可复以诗格绳之而机趣横溢,多足以资劝戒”。
说他的诗是“信手拈弄”“机趣横溢”则有之,说他的诗“全作禅门偈语”则未也。
比如“我居山,勿人识,白云中,常寂寂”,就不是偈语;又比如“洛阳多女儿,春日逞华丽。
共折路边花,各持插高髻。
髻高花?\匝,人见皆睥睨。
别求骖骖怜,将归见夫婿”。
也不是偈语。
此类诗甚多。
寒山诗中有些是他隐居生活的写照,比如:“茅栋野人居,门前车马疏。
林幽偏聚鸟,溪阔本藏鱼。
”又如“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
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间”。
有的则是他身世的写照。
比如:“寻
思少年日,游猎向平陵,国使职非愿,神仙未足称。
联翩骑白马,喝兔放苍鹰。
不觉大流落,皤皤谁见矜。
”这首诗写他少年时曾去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狩猎,既不愿出仕,也不愿当神仙,和别人一起骑白马奔驰,放鹰捉兔,何等潇洒!如今流落天涯,头上白发皤皤,有谁可怜?这可以看做是寒山自己的经历。
又如:“去年春鸟鸣,此时思弟兄。
今年秋菊烂,此时思发生。
绿山千肠咽,黄云四面平。
哀哉百年内,肠断忆咸京。
”这首诗是思念弟兄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上首诗中的平陵与下首诗中的咸京――也即陕西咸阳是同一地方,咸阳曾是秦朝都城,因称咸京。
寒山诗中涉及地名者不多,除去寒山、天台不计外,包括前引诗中的洛阳,一共3处。
说洛阳是泛指,说平陵、咸阳则是专指。
狩猎诗中说到平陵,忆弟兄诗中提到咸京,这不是偶合,而是他真情的不自觉流露。
咸阳不是著名的地方,不能和西安、洛阳、开封、南京相比,寒山写得如此具体,又两次提及同一地名,诗中内容无论是回忆少年时事或是思念亲人都和寒山的境遇相仿,可知寒山是陕西咸阳一带人,出身于富有之家,后来家道中落,流落江南,隐身寒岩,成了著名诗人。
因诗中有不少宣扬禅理的诗,后世人便把他当作诗僧了。
其实他不曾出家,只是皈依佛门的俗家弟子而已。
虽然这也是蠡测,相信离事实真相不会太远。
注释
①《寒山子诗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6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
29、29、32、35、29、35、56页。
②《全唐诗》卷八?七《拾得》,中华书局,1960年,第9104―9105页。
③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1064页。
④彭大翼:《山堂肆考》卷十八《寒坡》,《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7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83页。
⑤《太平广记》卷五十五《寒山子》,中华书局,1961年,第338页。
⑥⑧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五,《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4册。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13、514、513页。
⑦释赞宁:《宋高僧传》卷十九《唐天台山封干师传》,中华书局,1987年,第483、486页。
⑨《辞源?寒山》,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850页。
⑩《辞源?拾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256页。
《辞海?寒山》,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第2352页。
《辞海?拾得》,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第1585页。
《宋高僧传》卷十一《唐大沩山灵?v传》,中华书局,1987年,第264页。
任继愈:《宗教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第1041页。
《宋高僧传》卷一,中华书局,1987年,第1、4页。
《宋高僧传》卷五,中华书局,1987年,第91页。
《宋高僧传》卷七,中华书局,1987年,第152页。
《宋高僧传》卷七,中华书局,1987年,第153页。
闾丘胤:《寒山诗原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6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31页。
《全唐诗》卷八?六《寒山》,中华书局,1960年,第9063、9084、9101、9070、9074、9086页。
《宋高僧传》卷十九《唐天台山丰干师传》,中华书局,1987年,第483、484页。
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卷四九《释教门?僧》引《传灯录》,《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3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384页。
《宋高僧传》卷五《唐中岳嵩阳寺一行传》,中华书局,1987年,第91页。
《宋高僧传》卷十《唐婺州五??山灵默传》,中华书局,1987年,第230页。
《宋高僧传》卷十四《唐京兆西明寺道宣传》,中华书局,1987年,第327页。
《辞海?苦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第1297页。
《宋高僧传》卷十九,中华书局,1987年,第4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