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杜鹃意象分析
古诗词中的意象解读 (11)
古诗词中的意象解读(11)杜鹃在古诗词中的悲情意象杜鹃鸟又名“杜宇”、“子规”。
杜鹃残忍,专横,既不营巢,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把卵产在柳莺等鸟的巢中。
杜鹃破壳后,便把雏莺一个个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鸠占鹊巢。
《诗经?召南?鹊巢》有云:“维雀有巢,维鸠居上。
”这鸠,就是杜鹃。
杜鹃鸟,灰黑色的毛羽并不美,可是文人对它的礼遇和尊重,恐怕任何鸟也不及。
相传它是望帝杜宇的化身。
在《蜀志》中这样记截: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惨”。
杜鹃感人的渊源和“声声啼血”的哀鸣,激发了无数文人的情怀。
杜鹃就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一)古代诗人常借杜鹃抒怀乡之情。
这类作品最为多见。
宣城见杜鹃花?李白(唐)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
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
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今日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
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
末句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
春夕?崔涂(唐)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这一联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
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
古典诗词中的杜鹃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杜鹃意象杜鹃鸟杜鹃鸟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鶗鴂等。
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
春末夏初时常昼夜不停地鸣叫,这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和神奇传说的鸟。
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文化意蕴丰富多彩。
一、春意春愁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前两句写自然景象。
“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
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
“子规声里雨如烟”,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
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
“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 而“忙”意自见。
沈佺期《夜宿七盘岭》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此诗描写诗人旅途中夜宿七盘岭上的情景,抒发惆怅不寐的愁绪。
全诗抓住凌晨时分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巧加刻画,充分表达了诗人被远流他乡的哀苦心情。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诗人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见悲啼的杜鹃声,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油然弥漫。
这一联通过写夜宿的节物观感,纤巧地抒发了“独游”的愁思。
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表现出诗人有较高的艺术才能,巧于构思,善于描写,工于骈偶,精于声律。
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精编)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精编)杜鹃鸟是一种美丽而纯洁的动物,它那悦耳的啼叫声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春天的美景和思乡的感受。
在古诗词中,杜鹃鸟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被诗人们引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1.春天的象征杜鹃鸟是春天的使者,它的出现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在古代,人们常用“啼杜鹃”的景象来描述春天的情景,诗人们也多次引用这一意象。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自酬》中写道:“翠华山下细草微,闻道春来啼杜鹃。
”这里的杜鹃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细草微绿的春景相互呼应,表现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2.恋爱的象征古诗词中还常常用杜鹃鸟来表达恋爱情感。
唐代杜甫的《春望》中有“杜鹃声里斜阳外,人在天涯。
”的句子,这里的杜鹃鸟象征着恋人的思念之情。
相似地,李商隐的《无题》中也写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九华帐里梦魂惊,夜啼红豆冷难消。
”,杜鹃鸟的啼叫者phan于惊动了梦中的人物,也突显了恋人之间的感情。
3.自由的象征杜鹃鸟具有飞翔自由的特性,因此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作自由的象征。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句描述了作者追求深度的层次感,而后文“七省均分同鳥道,一茶一坐共天涯。
”所描述的鸟,就是杜鹃鸟的意象,意味着自由,表现了人生追求更高自由的精神。
4.孤独的象征杜鹃鸟虽然美丽动人,但它也是孤独的。
它通常是一只独处的鸟,要么在树枝上啼叫,要么翩翩起舞。
这种孤独的身影常常被诗人们用来表达人生孤独的感受。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九首》中有一首《又与李端共登慈恩寺浮图》:“楼闲夜气寒,星摇微急轮。
香销磷烛背,冷掌杜鹃心。
”所描述的杜鹃鸟静静地坐在树枝上,安静地陶醉在孤独的世界里,好像是在表达作者孤独与思索的情感。
5.命运的象征杜鹃鸟也是命运的象征。
相传,在古代,杜鹃鸟和八骏马、玄武三吉祥物共同掌管着人的命运。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的“婵娟”指的就是杜鹃鸟。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杜鹃”意象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子鹃、杜宇、望帝、蜀鸟、蜀魄、蜀魂、催归等,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思归之情。
高中课文中多次提及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关汉卿《窦娥冤》)等。
一、烘托伤春、惜春之情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
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西江月》)、“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
”(朱淑真《伤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二、抒发乡愁、思念之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重大主题。
《华阳国志》中有:“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们别恨乡愁。
”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
”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它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
再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黄庭坚《醉蓬莱》:“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柳永《安公子》:“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杜鹃又名啼鸟,是中国古诗词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动物形象。
它常常被赋予浪漫的文化意象,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离别的伤感。
同时,杜鹃鸟在古代也被认为拥有一定的神秘力量,经常被用作农历五月份的标志。
本文将从文化意象和英译问题两个角度介绍杜鹃鸟在古诗词中的意义。
一、文化意象1.象征美好的爱情在古诗中,杜鹃鸟常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的爱情。
比如李煜的《长恨歌》中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在这里,“春花秋月”代表一时美好的感情,而杜鹃鸟的“啼声”则表示惆怅的离别之情。
又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里杜鹃鸟也象征着两情相悦的爱情,随着离别的眼泪飞走了。
2.象征神秘的力量在中国古代,杜鹃鸟还被人们认为拥有神秘的力量。
《汉书》中就有关于杜鹃鸟的神话传说。
相传杜鹃鸟可以带走病魔,而在五月时,它的啼叫也可以辟邪驱邪。
在《晋书》中也有记载,称杜鹃鸟可以唤醒死去的人,故有“杀鸟毁巢”的典故。
3.象征美好未来在中国古代农历五月份,杜鹃鸟的鸣叫声从山中传出,人们便将其视作五月的标志。
杜鹃鸟的鸣叫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夏天的气息已经渐浓,也象征着美好未来的到来。
因此在古代,有“鹃啼初记五月天,惊蛰清明已过年”的诗句。
二、英译问题1.翻译的难度中文中的“杜鹃鸟”并不是英文中固定的一个词汇,而是有多种不同的译法,例如Cuckoo、Nightingale、Jay、Magpie Robin等。
同时,在不同的诗词中也可能有不同的内涵和用法,翻译难度较大。
2.翻译的灵活性在翻译古诗词中,译者需要根据诗词的意境和内涵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对于“杜鹃鸟”,如果想要表现其浪漫和美好的意象,可以选择用“Nightingale”等词汇。
而如果想要表现其神秘和神圣的意象,可以选择用“Jay”等更为难以捉摸的词汇。
杜鹃在诗中的意象
杜鹃在诗中的意象
杜鹃在诗中的意象通常与悲苦和哀愁联系在一起。
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魂为杜鹃鸟。
因此,杜鹃鸟在古诗中常常被用来表达悲苦和哀愁。
在杜甫的诗中,杜鹃的意象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他通过杜鹃鸟传达了礼仪秩序君臣之礼的自古法则,同时以杜鹃鸟的悲剧形象影射秩序已失,君臣之纲被破坏殆尽。
他的另一首诗《杜鹃行》中的杜鹃更是表意鲜明,直指唐明皇李隆基。
总的来说,杜鹃在诗中的意象通常与悲苦、哀愁、忠君爱国等情感联系在一起,但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杜鹃的形象也会有所不同。
杜鹃包含了三层意蕴
杜鹃意象包含了三层意蕴:第一,声音,其鸣若曰不如归去;第二,身份,亡国的冤屈帝王;第三,行为,啼血化魂。
唐诗中的杜鹃意象便沿着这些意蕴拓展开来,或来自游子思乡之诗,陈述凄惨的身世之痛;或来自故人送别之诗,表达悲痛的离别之情;或作为冤禽,诉说冤屈之愤;或与梦蝶意象组合,共奏离恨悲情怨曲,从而使杜鹃这一自然物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文意蕴不断丰富起来。
“杜鹃”意象(1)有关“杜鹃”的神话传说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相传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
“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
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至于“凄恻”的理由,后人给了很多种解释,有说望帝归隐,让位其相开明,时适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因呼鹃为杜鹃。
一说,望帝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为鹃。
(见《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相》)也有古籍记载::岷江上游有恶龙,常发洪水为害人民。
龙妹乃赴下游决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恶龙闭之五虎山铁笼中。
有猎者名杜宇,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赠以竹杖,并嘱其往救龙妹。
杜宇持竹杖与恶龙战,大败之,又于五虎山下救出龙妹。
龙妹助杜宇平治洪水,遂为杜宇妻。
杜宇亦受人民拥戴为王。
杜宇有贼臣,昔日之猎友也,常羡杜宇既得艳妻,又登高位,心欲害之。
一日猎山中,遇恶龙,遂与密谋,诡称恶龙欲与杜宇夫妻和,乃诱杜宇至山中而囚之。
贼臣遂篡杜宇位,并逼龙妹为妻。
龙妹不从,亦囚之。
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
其魂化鸟,返故宫,绕其妻而飞,曰:“归汶阳!归汶阳!”汶阳者,汶水之阳,即《蜀王本纪》所谓“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
其妻龙妹闻其声,亦悲恸而死,魂亦化鸟,与夫偕去。
不管这些解释那种较合理,正因为有了“望帝啼鹃”这个神话传说,“杜鹃”这种鸟便与“冤屈”和“悲愁”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后,中国的文人们便在诗文里源源不断地用“杜鹃”来代指悲愁之事。
杜鹃在古诗里的意象
杜鹃在古诗里的意象原文:《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衍生注释:“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杜鹃”,传说古代蜀国有位皇帝叫杜宇,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杜鹃鸟,悲啼不已。
二、赏析:这首诗以锦瑟起兴,象征着诗人美好的年华。
“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借杜鹃的悲啼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哀怨和伤感。
整首诗意境朦胧,情感深沉,用典巧妙,语言华美。
诗人将自己的身世之感、人生之叹融入其中,令人感慨万千。
三、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四、运用片段:在那个寂静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忧伤。
就如同李商隐在《锦瑟》中所写“望帝春心托杜鹃”,我也仿佛听到了那声声悲啼,仿佛看到了诗人那颗充满愁绪的心。
这杜鹃的啼叫,难道不是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无奈叹息吗?原文:《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浅析唐代诗歌中的“杜鹃”意象
浅析唐代诗歌中的“杜鹃”意象摘要:杜鹃这个意象在唐代诗歌中多次被提到。
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杜鹃意象在唐代诗歌中的发展。
关键词:杜鹃;唐诗;意象Abstract:Cuckoo is a sort of bird which referred heaps of times by ancient . This article analyzeKey words: cuckoos, Tang poets, image所谓意象,本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固有的一个概念和词语,但是没有明确的定义。
笔者比较赞同的观点是:意象附着在词和词组上的、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㈠诗歌中普遍运用意象进行操作。
总的来说:“意象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社会生活的、人类自身的、人的创造物的和人的虚构物的。
”㈡在唐代这样一个诗歌创作繁荣昌盛的时期,出现了大量前代已有和前代未有的意象,在众多的意象中,笔者想谈谈杜鹃这种鸟。
最早记载杜鹃的中国古典文学应该是《诗经》中的“曹风·鸠”,其诗云:“鸤鸠在桑,其子七兮。
”《广雅疏证·释鸟》:“鸤鸠,鵴。
”郭璞注:“今布谷也,江东呼获谷。
”又云:“今梁宋之间,谓布谷为鵴。
”㈢由此可知,鸤鸠、鞠、布谷问同一种鸟。
而杜鹃最早出现在诗歌中,恐怕要算南朝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里的“春歌”:“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
燕女游春月,罗裳曳芳草。
”诗歌描绘的是杜鹃声里的游春景象。
自古以来,人们对杜鹃有着不同的叫法,如“杜宇”,“子规”,“布谷”,“催归”,“谢豹”,“子鹃”,“鶗鴂”等,仅从这么多的叫法来看,杜鹃是很受人们关注的一种鸟类,而在唐代诗歌中提到杜鹃这个意象的作品也是很多的,根据笔者自己的统计,将近有300首,创作这些诗歌的也包含了从初唐到盛唐一直到晚唐的几十位诗人,其中以中晚唐诗人居多(至于为什么以中晚唐诗人居多,将在文中提到)。
下面笔者先从杜鹃这个意象本身的抒情原型和抒情意义来谈谈为何诗人爱用杜鹃这一意象。
诗歌意象杜鹃
杜鹃,又称子规、杜宇等,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杜鹃鸟因其凄厉的叫声而常常被用来象征悲伤、哀怨和离别之情。
在不同的诗歌中,杜鹃的意象可以表达多种情感和意境。
1. 悲伤与哀怨:杜鹃的叫声被比喻为“不如归去”,因此它常被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见杜鹃花》中写道:“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这里,李白通过杜鹃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 离别与相思:杜鹃的叫声也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苦和相思之情。
如宋代词人柳永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写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里的“寒蝉”即是杜鹃,柳永通过杜鹃的叫声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和不舍。
3. 孤独与寂寞:杜鹃的叫声也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寂寞。
如唐代诗人杜甫在《子规》中写道:“杜鹃声里斜阳暮。
”这里,杜甫通过杜鹃的叫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4. 警示与忧国忧民:在一些诗歌中,杜鹃也被用来象征警示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里,白居易通过杜鹃的叫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总之,杜鹃作为诗歌意象,其内涵丰富多样,既可以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在欣赏古代诗歌时,可以通过理解杜鹃这一意象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古代诗词中,杜鹃鸟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意象,它代表着不同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的古代诗词中,杜鹃鸟通常被用来代表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新的开始。
它的鸣叫声可以引起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希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在诗词中,杜鹃鸟的形象常常与花朵和春光联系在一起。
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花开日复日,鸟鸣春欲曙。
”这里的“鸟宿池边树”指的就是杜鹃鸟,它宿在花园中的树上,而夜晚的花开和清晨的杜鹃鸟鸣声则预示着天气变暖,春天即将来临。
这样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整个大自然的活力。
杜鹃鸟也常常在诗词中用来比喻思乡的情怀。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中的“鹤”就是杜鹃鸟,它高飞在空中,俯瞰着万里山河,象征着诗人思乡的心情。
通过与杜鹃鸟的比喻,诗人将自己的思念之情与杜鹃鸟高飞的形象相结合,使其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将杜鹃鸟的文化意象译成英语时,需要注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诗词中所蕴含的意义。
对于杜鹃鸟的译名,英语中通常使用"Cuckoo"来表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英语中的"Cuckoo"通常给人一种轻松和欢快的感觉,而中文中杜鹃鸟的意象更多表达了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在译作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译名外,还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传达诗词中的意义和情感。
在翻译诗词时,应尽量保持原诗的意境和韵味。
以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为例,可以选择一些与春天和自然相关的词汇来传达原诗中的意义。
在翻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可以将"鹤"译作"crane",用以表达杜鹃鸟高飞的形象。
还可以通过诗句的排列和节奏来传达原诗中的韵味和情感。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杜鹃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被视为有着深刻的文化意象。
它通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爱情的芬芳。
以下是一些古代杜鹃鸟的诗句和文化意象。
1、《长恨歌》中出现了“杜鹃啼血”的情景,这一意象象征着悲痛和疼痛。
在这首诗中,杜鹃的哀鸣被用来描绘王昭君的悲痛之情。
这些诗句被广泛引用,以形容深刻且无法挽回的悲痛。
2、在《江南春》这首诗中,杜鹃鸟被用来描述春天的到来。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色,其中杜鹃的啼叫声被描绘为春天来临的标志。
这首诗以美丽的语言和诗歌完美地表达了春天的到来,让人们想象着江南的美丽景色。
3、在《卧春》这首诗中,杜鹃鸟被用来象征即将到来的春天。
这首诗诗意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之情。
杜鹃的哀婉的啼声象征着即将到来的春天,让人们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4、在《钗头凤》这首诗中,杜鹃鸟被用来象征爱情的美好。
这首诗描绘了两个恋人之间的情感,其中杜鹃鸟的哀婉声被描绘为二人情感的象征。
这首诗富有情感和浪漫,带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但是如何正确翻译杜鹃鸟成为了一个问题。
因为不同于中文,英语中没有杜鹃的概念,如何将文化意象的翻译体现在英语中就成为了一个难题。
如果简单地翻译成Cuckoo Bird是不妥的,Cuckoo Bird在英语中被用来形容傻瓜或者某些品种的真杜鹃,传达出来的感觉是不恰当的。
为了准确体现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一些翻译者选择把杜鹃翻译成Chinese Nightingale,让英语读者感受到杜鹃鸟的忧伤和细腻。
但是这样的翻译并不能完全做到文化体验的转移。
正确的翻译需要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选用更为恰当的中介词将文化体验转移到外语环境中。
杜鹃意象
七、中西诗文中“杜鹃“意象之不同
中西文学意象由于中西文化、历史、 习俗等的差异, 导致有些同样的意象却具有大相径庭的文学内涵和韵味。 这其中, “杜鹃” 意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中国文 化中, “杜鹃”意象是一个悲苦的形象,多被诗人用来 作为传达悲凉、凄苦愁绪的一个载体。而在西方文化中, 杜鹃这种鸟因每年大约三四月间来 到,因而被其间的人 们当作春的使者来看待,它象征着春天、象征着希望、象 征着美好。因 而诗人们在诗中热情地歌颂杜鹃, 借杜鹃 意象传达心中的爱与希望。 像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 他的 倾心之作《致杜鹃》中,他把杜鹃比作“一种神秘的底 蕴” ,比作“一种希望”“一种 , 爱情” ,而且这种 “希望”“爱情” 、 ,虽然“向往已久,欲见不到真 身” 。这种因“杜鹃”意 象而做的联想和中国诗文里对 杜鹃的理解是相去甚远的。
三、倾诉悲苦、哀怨之情
杜宇也叫望帝,因其声凄切,所以人们借以倾 诉悲苦和哀怨之情。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 易《琵琶行》)这里白居易被贬江州,月夜送客, 听到琵琶女被弃的故事,诗人伤感万分,再联系 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苦竹绕宅,朝晚听到杜 鹃啼血,悲伤无限。 李商隐《锦瑟》中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 春心托杜鹃。”诗人巧妙地化用了上述典故,把 自己的悲苦哀怨写得淋漓尽致。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 本联与诗人 《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忠贞 报国的坚强决心。
六、“花”“鸟”同命同构的杜鹃
杜鹃还可指一 种花,又叫杜鹃花,俗称映山红。 “蜀魂先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 ,唐诗人韩偓 咏杜鹃花的绝句就是咏叹了这一悱恻哀感的传说故事。唐 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 血,滴成枝上花。 ”同样叙写了“杜鹃鸟”和 “杜鹃花” 的密切关系。因为这种密切关系,诗人们在诗文里很自然 会由此联想到比,或者由比联想到此。如李白的《宣城还 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 回肠一断,三月三春忆三巴。 ”这首诗写作者曾在宣城 见杜鹃花,触景生情,联想到在蜀常见的杜鹃鸟,引起了 他对蜀中故地的回忆和眷恋。又如杨万里的《晓行杜鹃》 “泣露啼红做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 不是征人泪滴成。 ”诗人由杜鹃花想到杜鹃鸟, 再联想 到远行人的痛苦,忧国忧民的情怀。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
杜鹃鸟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出现的动物,它在文化意象上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在一
部分诗歌中,杜鹃鸟是爱情的化身,象征热情洋溢的心情和痴情。
在另一部分诗歌中,杜
鹃鸟被描述为季节的象征,它的出现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此外,在一些诗词中,杜鹃鸟也
被用来比喻人性的弱点和缺陷。
这都表明了古代诗人对杜鹃鸟文化意象的深刻理解和把
握。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古代也有着自己的杜鹃鸟文化传统。
自古以来,人们就将杜鹃
鸟看作是美丽的春季鸟类。
在唐代文学中,杜鹃鸟被大量地使用,并产生了一些著名的诗句。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有“杜鹃声里斜阳暮”的句子,此句通过描写杜鹃的歌声
和斜阳的映照,表达了春夜的宁静和美好。
又如白居易的《赋得杜鹃》中有“翠梧双鸟啼
枝上,琼瑶长啸清江曲”的诗句,表达了对杜鹃的欣赏和推崇。
在东亚文化中,杜鹃鸟文化也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家的民间传
说中都有杜鹃鸟的身影。
在日本,杜鹃被称为“千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秋天的离
去。
在英语中,杜鹃鸟被称为“cuckoo”,也是一种鸟类,被广泛地运用在音乐和文学中。
在英国,人们会穿上杜鹃鸟的形象参加“杜鹃节”,以欢庆春天的到来。
此外,杜鹃鸟在
英语中还有“两面派”的意思,这与中国古代有些诗歌中“鸟语花香,痴人说梦”的意象
有些相似。
这些都显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不同特点和魅力。
杜鹃意象内涵
杜鹃意象内涵一、抒写家国之痛“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
”《临江仙》中,朱敦儒面对宋室南渡后,小朝廷一味偏安,不思恢复失地的现状非常痛心,杜鹃鸟成为痛心国土沦丧、南北亲人不能团聚的代言人。
文天祥《金陵驿》尾联写道:“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自己无法生还故乡,死后一定要化成啼血的杜鹃,飞回江南。
诗人的家国之痛抒发的柔婉含蓄,沉挚悲壮。
真山民《杜鹃花得红字》颔联吟道:“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杜鹃思归啼血,碧血染红满山的杜鹃花,不正象征了诗人的家国之恨,也是碧血染成,永无休止吗二、寄托羁旅之愁晏几道在《鹧鸪天》中借杜鹃极写羁旅生活的无奈: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离家作客的词人,听见了杜鹃“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叫,触动了思家之念、作客之愁,道出了词人对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生活的叹息。
三、渲染春闺之怨诗词中,抒写女子别离之怨的颇多。
当女主人公处于深闺中,听着杜鹃的声声哀啼,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相思之惆怅层层袭来,景与情和谐统一,组成一幅清丽且含有寂寥哀伤情调的画图。
李重元在《忆王孙》里渲染了一个冷清的环境:“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一个幽怨的女子,在杜鹃声声中,消魂黄昏时,游荡在千里之外的芳心也不得不深锁到常日紧闭的心扉中,杜鹃负荷了思妇的无穷愁思。
四、宣泄谪居之恨一些诗人,因政治原因“远辞帝京”。
被贬之地往往山高水阔、地域荒僻、风波险恶,加上政治境遇的难堪,诗人往往不胜其悲,怨愤横生。
此时此地,听见杜鹃的叫声,诗人岂能无动于衷秦观贬谪彬州,在斜阳暮里听到杜鹃声声,愤然写道:“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这不正是词人被贬之后悲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吗白居易“谪居卧病浔阳城”时,埋怨自己的生活,“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写尽了由长安贬到九江的谪居之恨,凄苦感人。
杜鹃在古诗中的意象
杜鹃在古诗中的意象
杜鹃在诗词里普遍有悲愤、凄婉、哀怨与愁思的象征。
之所以会形成这个独特的意象,一个是因为它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位君王“望帝”,名叫杜宇,他深得人民爱戴,但是却因冤屈而死,死后化为杜鹃,在每年芒种节气前后,日夜啼鸣“布谷、布谷”,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播种。
另一个是因为它的叫声:杜鹃的叫声还被解读成“不如、归去”,在春暮时分听着这样的悲啼,让人惆怅感伤、倍感心酸。
还有一个是因为它的口腔颜色:杜鹃的口腔内部是红色的,古人就联想是因为它一直不停地啼叫,嘴巴都叫出血来,所以有“杜鹃啼血”一说。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杜鹃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它在文化传统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杜鹃鸟通常被用来喻指爱情、忠诚、友谊、孤独和离别等情感,同时也与传统的节气和乡村风景相联系。
下面将详细介绍杜鹃鸟在古代文学中的文化意象,并探讨它的英译问题。
杜鹃鸟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和忠诚的意象。
在古诗词中,杜鹃鸟常常被描述为一种情感深沉、忠诚无比的鸟类。
骚体中的《离骚》中有“汨余阍而未敢东,海畔岳阳枫叶丛。
湘忆渺渺接泷冈,羞称太师仆射雄”一诗中的“杜鹃之语,先闻在上”,这里的杜鹃鸟被用来寓意诗人深情而忠诚的爱情。
杜鹃鸟也常常被用来象征友谊和亲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谊和亲情都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杜鹃鸟被赋予了友谊和亲情的象征意义,因为它有一种特殊的独栖习性,即每年只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筑巢,展示了它对于家园和亲人的忠诚和依恋。
在《王昌龄杜鹃》一诗中,杜鹃被描绘为“独霸栖”,强调了它为了爱人而孤独的情感。
杜鹃鸟还与节气和乡村风景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节气常常被用来描述自然界的变化和时间的流转,而杜鹃鸟的鸣叫声在春天的清晨最为响亮,因此与春天和立夏这两个节气紧密相关。
在唐代杜牧的《春夜洛城闻杜鹃》一诗中,杜牧以杜鹃鸟的鸣叫声作为开头,描述了洛阳这个古城在春夜中的寂静和醒目。
而在文学翻译中,尤其是将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翻译成外语时,出现了一些问题。
杜鹃鸟在世界各地并不都有相应的存在,因此译者需要选择一个具有类似特性的鸟类来进行翻译。
然后,译者需要考虑翻译后的意象是否与原诗中的意象相近,以及是否能够传达原诗中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这需要译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诗词翻译的技巧。
杜鹃鸟在古代文学中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忠诚、友谊等情感,同时也与传统节气和乡村风景相衔接。
但在将其翻译成外语时,译者需要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选择合适的鸟类进行翻译,以及如何传达原诗中的情感和象征意义等问题。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杜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的一种鸟类,它在文化意象上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杜鹃的文化意象不仅与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有关,也与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形象的象征意义密切相关。
杜鹃的外形特征使其成为古代文化中的象征。
杜鹃鸟通常为棕褐色或者红色的羽毛,嘴巴较长而尖,胸部圆润。
古人认为杜鹃外形娇小可爱,声音嘹亮动听,因此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和可爱。
在唐代杜牧的《秋夕》中就有“杜鹃声里断无词,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描写。
杜鹃的生活习性也赋予其文化意象。
杜鹃是候鸟,一年只在春天短暂停留,然后便会飞回南方。
古代文人将杜鹃的迁徙和离别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常用来表达离别的伤感和思乡之情。
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段,描写了离别之后的思念之情。
杜鹃在古代文化中还具有寓意和象征意义。
它的鸣声独特而响亮,常被用来形容悲凄、凄切的声音。
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到:“牵牛梦断沙堤雨,啼杜鹃落;"禁断书疏窗户半,寂寞香闺”,通过杜鹃的啼叫声表达了孤寂和离绪之感。
而在唐代的诗词中,杜鹃也常被用来象征和比拟爱情。
《鹊桥仙·纤云弄巧》中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尔”的一句,将杜鹃羽毛的颜色用来比喻爱情的情感。
将古代诗词中的杜鹃鸟的意象翻译成英文存在一定的难度。
杜鹃鸟在西方英文中并没有相应的词汇,因此需要根据其特征进行适当的表达。
可以使用“cuckoo”一词来翻译杜鹃鸟的名字,因为在英语中,cuckoo是一种具有相似外形和声音的鸟类。
由于杜鹃鸟在中文文化中具有较为丰富的象征意义,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适当的译文选择。
可以使用具有相应象征意义的英文词汇来表达其文化含义。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杜鹃”意象杜鹃鸟,俗称布谷,别名子规.子鹃.杜宇.望帝.蜀鸟.蜀魄.蜀魂.催归等,传奇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悲凉,故借以抒悲苦哀怨思归之情.高中课文中多次说起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夕阳暮”(秦不雅《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关汉卿《窦娥冤》)等.一.衬托伤春.惜春之情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松林间沙路干净得不沾土壤,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天然景物中吸取生涯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衬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朱淑真《伤春》).“一声杜宇春归尽,热闹帘栊空月痕.”(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傍晚,荷锄归去掩重门.”(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衬托伤春惜春之情.二.抒发乡愁.怀念之情怀念故乡.怀念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示出的重大主题.《华阳国志》中有:“子规鸣声凄厉,最轻易勾起人们别恨乡愁.”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它很轻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怀念亲人的情绪.“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面前之景,在萧瑟悲惨的天然景物中寄寓拜别感伤之情,弯曲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穷怀念与深切同情.再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黄庭坚《醉蓬莱》:“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柳永《安令郎》:“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以上均是思乡之情.三.倾吐悲苦.哀怨之情杜宇也叫望帝,传奇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后禅让退位,归隐深山.不幸国亡身故,逝世后魂魄化为杜鹃鸟.每年暮春杜鹃花开时节日夜鸣叫,悲鸣不已,直到口中滴血.其声悲凉,所以人们借以倾吐悲苦和哀怨之情.“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这里白居易被贬江州,月夜送客,听到琵琶女被弃的故事,诗人伤感万分,再接洽本身,谪居卧病浔阳城,苦竹绕宅,朝晚听到杜鹃啼血,哀痛无穷.李商隐《锦瑟》中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人奇妙地化用了上述典故,把本身的悲苦哀怨写得极尽描摹.四.感叹平缓.亡国之情李白《蜀道难》中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诗人借景抒情,“子规啼月”是情绪颜色浓重的天然气象,在这里衬托了悲凉的气氛,衬着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漠.危乎高哉的平缓雄奇气象,因而成为千古名句,广为传播.李煜《临江仙》中有:“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子规相传为掉国的杜宇之魂所化,因而人们常借它表示亡国之悲.这里诗人已预觉得亡国,心坎哀思惆怅万分,就借子规这个形象光鲜的意象来传达亡国之音.总之,前人以杜鹃意象为介质,表达诗人特定的思惟内容,极大地丰硕了古诗词的意蕴,也让我们观赏到了一幅壮丽多彩的丹青.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多次涉及此意象的考核.一.从声音角度切入考核杜鹃鸟的叫声有两个特色:一是相似于“不如归去”,使人们很轻易联想到思归;二是叫声悲凉,人们往往将其声与悲苦哀怨接洽在一路.高考命题有的就从声音角度切入.(2004年全国卷)浏览下面这首宋词,然后答复问题.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周到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际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问题】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述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惟情绪?【答案】前人以为杜鹃的啼叫声似乎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合适从描述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本身不克不及决议归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本身的生涯,浪迹天际有家难归的感叹.二.从意象寄义角度切入考核杜鹃又哨子规,作为古典诗词经常应用的内在丰硕的意象,命题者有的从意象整体掌控的角度切入.(2010年江西卷)浏览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问题.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夕照梦悠悠.故园等于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①京师:指北宋首都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问题】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寄义.【答案】怀念故土,有家难归的哀痛.三.从与其他意象联合角度切入考核在古代,表达统一思惟情绪的意象往往不止一个,命题者有时会把杜鹃与其他意象联合在一路来进行诗歌鉴赏的考核,如:(2012年四川卷)浏览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问题.子规[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稼穑忙.【问题】本诗重要表达了如何的情绪?请任选能表示这种情绪的两个意象扼要剖析.【答案】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表达他的思乡难归的情绪.意象剖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叫声悲凉,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轻易.②贪夫.远客,意指旅居异域之人.无论“倦听”,照样“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漂荡,相形见绌的锦水春景,衬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他乡梦醒,月光如霜,衬托出凄清凉寂的气氛,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
传说蜀中望帝死后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之心酸。
生活中杜鹃也惯作悲啼,甚至啼出血来,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的愁种子”。
因此杜鹃作为悲苦愁怨的代表,成为中国诗歌传统意象之一。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借杜鹃的啼声渲染蜀道之奇险怪异。
李山甫的“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抒发故国之思。
杨万里的“无人打杀杜鹃子,雨外飞来头上声”表现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尽管历代诗人词家由杜鹃引起的吟咏颇多,但不同的作家从各自的境遇、各样的角度写出的感受又略有不同。
一、抒写家国之痛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
”《临江仙》中,朱敦儒面对宋室南渡后,小朝廷一味偏安,不思恢复失地的现状非常痛心,一句“今春还听杜鹃啼”饱含词人无限悲酸。
那凄凉悲苦的杜鹃啼声,以其在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意象中所特有的含义,宣告了主人公遭受的又一次打击,杜鹃鸟成为痛心国土沦丧、南北亲人不能团聚的代言人。
文天祥《金陵驿》尾联写道:“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自己无法生还故乡,死后一定要化成啼血的杜鹃,飞回江南。
诗人的家国之痛抒发的柔婉含蓄,沉挚悲壮。
真山民《杜鹃花得红字》颔联吟道:“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杜鹃思归啼血,碧血染红满山的杜鹃花,不正象征了诗人的家国之恨,也是碧血染成,永无休止吗
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借杜鹃寄托故国之思:“我见常面拜,重是杜鹃魂。
”汪元量借杜鹃宣泄亡国之痛:“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林景熙听到杜鹃的啼声,“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以杜鹃之极怨写尽凄怆的故国之思……
这些诗词作家不约而同地给杜鹃附着上个人的主观色彩,表现自己的故国之思、家国之痛,使本已凄清感人的情思愈发沉郁悲凉,幽怨邈远。
二、寄托羁旅之愁
晏几道在《鹧鸪天》中借杜鹃极写羁旅生活的无奈: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离家作客的词人,听见了杜鹃“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叫,触动了思家之念、作客之愁,道出了词人对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生活的叹息。
黄升在《南柯子》的词尾哀叹:“粉痕销淡锦书稀。
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
”羁旅之人听到子规的劝归之声,悲从中来。
山南山北,暮春时节,无处不闻子规,纵然怕听见,也不得不听见。
无可顿脱的离恨,至曲终仍绵绵无已。
崔涂在《春夕》的颔联写道:“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月光之下,子规鸟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肝肠寸断。
读到此,谁能不为异乡漂泊的诗人尽洒同情之泪!
杜鹃鸟以其“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劝归之声,触动了游子内心深处脆弱的情弦,道出了千百年来游子的共同心声。
三、渲染春闺之怨
诗词中,抒写女子别离之怨的颇多。
当女主人公处于深闺中,听着杜鹃的声声哀啼,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相思之惆怅层层袭来,景与情和谐统一,组成一幅清丽且含有寂寥哀伤情调的画图。
在《踏莎行》里,宋代词人洪迈描写了一位妇人对丈夫的思念:“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杜鹃啼月不只是创造了一种冷清的氛围,更是用“不如归去”的杜鹃声来表现思妇对行人殷切的期待。
李重元在《忆王孙》里渲染了一个冷清的环境:“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一个幽怨的女子,在杜鹃声声中,消魂黄昏时,游荡在千里之外的芳心也不得不深锁到常日紧闭的心扉中,杜鹃负荷了思妇的无穷愁思。
韦庄的《天仙子》里,“梦觉云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女主人公想起那音信久绝的“玉郎”,又恨又爱。
毛文锡的《更漏子》里,“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思妇切盼情人归来的心情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宣泄谪居之恨
一些诗人,因政治原因“远辞帝京”。
被贬之地往往山高水阔、地域荒僻、风波险恶,加上政治境遇的难堪,诗人往往不胜其悲,怨愤横生。
此时此地,听见杜鹃的叫声,诗人岂能无动于衷
秦观贬谪彬州,在斜阳暮里听到杜鹃声声,愤然写道:“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这不正是词人被贬之后悲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白居易“谪居卧病浔阳城”时,埋怨自己的生活,“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写尽了由长安贬到九江的谪居之恨,凄苦感人。
王国维《人间词话》里曾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
杜鹃这只鸟儿的精灵,成为引发愁情的触媒,甚至成为这种无形无质的情思的表象。
它衔着“天地间的愁种子”,一路哀鸣,一路悲歌,飞翔在诗歌的王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