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_企业经营统计学
企业经营数据分析 教学大纲
《企业经营数据分析(微课版)》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企业经营数据分析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21计划学分:2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企业经营数据分析(微课版)》,2022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教材;适用专业: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各类职业院校的企业经营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教材使用,还可以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自学参考用书。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本书主要以企业经营数据分析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讲解如何结合Excel统计、分析以及管理数据的强大功能,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常见的物资采购与管理、产品数据、销售数据、用户数据、企业效益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数据进行精准地分析,让管理者或决策者可以从数据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让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全书共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经营数据分析概述、企业经营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企业物资采购与管理分析、企业产品数据分析、企业销售数据分析、企业用户数据分析、企业效益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企业经营数据分析报告。
本书在注重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突出了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对重点概念和操作技能进行了详细讲解,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每个实例都有详细的步骤解析,确保零基础的人学习无障碍,有一定经验的人提高更快。
三、课程教学要求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一)学习方法建议1. 理论配合实战训练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实战动手能力;2. 可以联系一家企业或借助某企业的经营数据,通过各项数据采集,进行数据分析;3. 提高学生的企业经营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
企业经营统计学课程设计
企业经营统计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企业经营统计学作为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其研究重点是企业的运营状态和经营情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课程设计以企业经营统计学为基础,着重探讨企业的经营状况及问题,并从中寻找规律,以帮助企业进行经营决策。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分析数据,掌握企业运营状况及问题的核心指标,并能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系列可行的解决方案。
设计期望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熟练掌握统计学基本知识3.学会从数据中寻找规律,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经营决策三、课程设计内容3.1 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分析在本部分,学生将从企业经营状况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指标在企业经营中的意义,并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以及预测。
在分析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例如制造业、服务业等,选择不同的指标进行分析,学生需要根据所选的行业类型,选择相应的指标,确定分析重点。
3.2 企业经营问题的数据分析在本部分,学生将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企业数据,分析企业的经营问题,如缺乏资金,销售下降等。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需要提出一系列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给出实现该方案的短期和长期计划。
3.3 市场调查与市场营销分析在市场调查部分,学生需要通过市场调查、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了解相关市场信息、市场竞争状况,进而为企业提供有用的意见和建议。
在市场营销分析部分,学生需要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出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设计方案4.1 设计步骤(1)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任务以及工作计划表,确定好每个部分的时间进度。
(2)收集企业经营数据,包括运营状态、财务状况等。
(3)数据分析,寻找相关指标的规律。
(4)针对分析结果,提出解决方案,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5)设计相关报告,将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和演示。
4.2 设计要求(1)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注意分析方法和数据质量。
《统计学》学习教学大纲纲要
《统计学》课程教课纲领【课程名称】统计学【课程编码】【课程类型】通识课程【合用专业】经济专业学生【总学时】72学时(此中理论64学时,实验4学时,实训4学时)【总学分】3学分【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系统论述现代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内容有描绘性统计、概率论基础、参数预计、假定查验、方差剖析、回归剖析、非参数方法、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等。
经过本课程的教课,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根源理和方法知识,能够初步依据详细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检查研究,联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剖析的基础上做好定量剖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种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议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管理睬计,证券剖析技术、保险精算,特别是统计专业高年级其余分支学科课程确立基础。
【教课时间安排】本课程计3学分,72学时,学时分派以下:章节序号课程内容课时备注(教课形式)第一章(一)统计的涵义4多媒体教课(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三)统计研究方法(四)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观点及互相关系(五)国家统计的职能第二章(一)统计检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4多媒体教课(二)统计检查的种类(三)统计检查方案(四)统计检查方法第三章(一)统计整理的观点和内容8多媒体教课(二)统计分组(三)统计散布(四)统计表第四章(一)总量指标12多媒体教课(二)相对指标(三)均匀指标(四)变异指标(五)综合指标的运用第五章(一)随机试验、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
(二)事件的关系与运算、4完整事件组。
(三)概率的观点、概率的基天性质、概率的基本公式。
(四)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几何型概率。
(五)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
(六)事件的独立性、独立重复试验。
第六章(一)抽样推测的意义及特色8(二)抽样的基本观点(三)抽样偏差(四)抽样预计方法(五)抽样组织设计第七章(一)假定查验的意义和假定命题4(二)假定查验的方法(三)非参数查验的意义和特色第八章(一)方差剖析的基根源理4(二)单要素方差剖析第九章(一)有关的观点和4种类(系数(剖析第十章(点和种(平指标(度指标(剖析第十一章(种类(指数(指数(剖析第十二章(义(本步骤(的原则(择方法(的综合复习【理论教课容】第一章导论一、教课目标要求多媒体教课多媒体教课多媒体教课多媒体教课多媒体教课多媒体教课多媒体教课多媒体教课一般教课本章的目的在于从整体上对统计学供给基本的认识,经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一般认识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国家统计的职能、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大纲-企业经营统计学
《企业经营统计学》教学大纲(The Statistics for Enterprise Management,02200500)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全面介绍了现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详细介绍了企业统计调查与预测方法、企业投入产出统计指标和技术,企业采购、库存、销售等经营环节统计方法,企业质量统计与监控方法,企业客户关系统计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方法、企业科技、企业电子商务、企业财务与投资、企业绩效评价和综合评价等统计内容。
是经济统计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2、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能够概括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指标;初步掌握企业经营各环节的统计内容,熟悉企业经营统计中的各种主要统计方法,熟练掌握企业经营统计中的关键统计技术。
学完本门课程之后,能够对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3、使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财经类院校的经济统计专业4、基本教学要求(1)教学方法:本课程适宜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不专门安排实验课,但应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课外,应通过社会调查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习题:每章要求学生做3-5个综合概念性和理论性思考题,主要章节应最少完成一个数据练习题。
(3)成绩考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进行考试A:完全闭卷考试B:期末完全闭卷考试成绩占到70%,期中做一个统计分析案例,占到总成绩的30%。
5、要求先修课程(1)预修课程: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需要先行学习微观经济学、统计学课程。
(2)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本门课程中,需要用到有关统计学和其它数据处理技术。
但本课程中侧重应用,不专门讲授与其它统计专业课程相互交叉的原理性内容。
与其它课程内容交叉之处,则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原则上应将有关内容从简或从略。
为了本门课程的完整性,与其它课程交叉的内容部分(如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质量统计与监控等)也在本大纲中列出,但在课时分配中减少了课时。
企业经营统计教案
企业经营统计教案第一章:企业经营统计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方法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企业经营统计的定义和作用企业经营统计的主要数据来源企业经营统计的方法和技巧1.3 教学活动引入案例:某企业的经营统计实践小组讨论:企业经营统计的重要性实践活动:学生自己设计一份简单的企业经营统计报表1.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学生设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二章:企业经营统计数据收集与处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让学生了解数据清洗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企业经营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录入、清洗、整理、分析数据分析的工具:Excel、SPSS等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不同收集方法的优缺点实践活动:学生自己设计一份数据收集问卷软件操作演示:Excel和SPSS的基本使用方法2.4 教学评价学生设计问卷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学生操作软件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第三章:企业经营统计报表设计与编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设计企业经营统计报表让学生掌握报表编制的方法和技巧3.2 教学内容企业经营统计报表的种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清晰、简洁、准确、一致性报表编制的步骤: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报表编制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不同报表的特点和作用实践活动:学生自己设计一份企业经营统计报表软件操作演示:Excel和SPSS在报表编制中的应用3.4 教学评价学生设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学生操作软件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第四章:企业经营统计分析与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统计分析的应用领域4.2 教学内容企业经营统计分析的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企业经营统计分析的应用领域: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不同分析方法的应用场景实践活动:学生自己进行一次企业经营统计分析软件操作演示:Excel和SPSS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4.4 教学评价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五章:企业经营统计软件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统计软件的应用方法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统计软件的功能和优势5.2 教学内容企业经营统计软件的种类:Excel、SPSS、SAS等软件的功能和优势: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可视化等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数据导入导出、公式函数、图表制作等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不同软件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实践活动:学生自己使用企业经营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软件操作演示:Excel和SPSS的基本使用方法5.4 教学评价学生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学生操作软件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第六章:企业经营统计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统计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让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统计在市场营销中的具体应用方法6.2 教学内容市场调查与分析:了解市场需求、消费者行为等销售预测:预测未来销售趋势,为生产计划提供依据产品定价:基于成本和市场需求确定产品价格广告效果评估:评估不同广告渠道和内容的效益6.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不同企业市场营销中统计应用的案例实践活动:学生自己进行一次市场调查与分析软件操作演示:Excel和SPSS在市场营销分析中的应用6.4 教学评价学生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七章:企业经营统计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统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让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统计在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7.2 教学内容成本分析:了解产品成本结构,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财务比率分析: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如liquidity、solvency、profitability 等投资决策:基于财务数据评估不同投资项目的效益预算编制与控制: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未来收入支出,制定预算计划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不同企业财务管理中统计应用的案例实践活动:学生自己进行一次成本分析软件操作演示:Excel和SPSS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7.4 教学评价学生进行成本分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八章:企业经营统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统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让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统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8.2 教学内容员工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满意度,为员工关系管理提供依据员工绩效评估:基于统计数据评估员工工作绩效培训与发展:基于员工绩效数据制定培训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基于企业经营数据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8.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不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统计应用的案例实践活动:学生自己进行一次员工满意度调查软件操作演示:Excel和SPSS在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中的应用8.4 教学评价学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九章:企业经营统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统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让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统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9.2 教学内容风险识别:利用统计方法识别潜在风险风险评估: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为风险应对提供依据风险监控:基于统计数据监控风险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9.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不同企业风险管理中统计应用的案例实践活动:学生自己进行一次风险评估软件操作演示:Excel和SPSS在风险管理分析中的应用9.4 教学评价学生进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十章:企业经营统计在决策支持中的应用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统计在决策支持中的作用让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统计在决策支持中的具体应用方法10.2 教学内容决策问题定义:利用统计数据明确决策问题数据收集与处理:为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决策模型构建:基于统计方法构建决策模型决策结果分析:评估决策结果的可行性和效益10.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不同企业决策支持中统计应用的案例实践活动:学生自己进行一次决策分析软件操作演示:Excel和SPSS在决策支持分析中的应用10.4 教学评价学生进行决策分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环节:学生自己设计一份数据收集问卷(第二章)、学生自己设计一份企业经营统计报表(第三章)、学生自己进行一次市场调查与分析(第六章)、学生自己进行一次成本分析(第七章)、学生自己进行一次员工满意度调查(第八章)、学生自己进行一次风险评估(第九章)和student self-conducted decision analysis(第十章)。
企业经营统计教案
企业经营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使学生能够运用企业经营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企业经营统计、统计数据等。
2. 企业经营统计的方法: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等。
3. 企业经营统计的应用:销售统计、成本统计、利润统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企业经营统计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知识。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应用企业经营统计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企业经营统计》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内容。
3.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实践操作过程和结果。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引入企业经营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企业经营统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概念:讲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概念,如统计、企业经营统计、统计数据等。
3. 演示方法:演示企业经营统计的方法,如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应用企业经营统计的方法,如进行销售统计、成本统计、利润统计等。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知识。
6. 总结与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七、作业与评估1.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成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参与度等。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企业经营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企业经营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60492课程名称:企业经营统计学英文名称:Business Statistics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32学分:2适应对象:经济统计学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统计学、宏微观经济学、微积分二、课程简介紧抓课程改革核心环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将“课程思政”作为融合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主渠道,是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综合教育理念的前进方向。
企业经营统计是统计学在微观领域中的一个应用分支,是对企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反映企业经济现象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企业经营统计学作为一门从总体数量方面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过程和效果的方法论科学,具有总体性、具体性和数量性的特点。
企业经营统计学是统计学方法技术与企业经济理论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是一门部门统计学,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它介绍了企业经济统计的调查、整理、分析与预测的统计基本理论方法,以及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统计组织和工作、企业产出统计、企业产品品种与质量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方法、企业外部经济环境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条件统计、企业绩效评价和综合评价等统计内容。
是经济统计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特别是结合企业经济统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市场经济变革中的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和新成果作了重点介绍,以便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
三、教学目标《企业经营统计学》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统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一门理论性强、涉及面广,既重视理论方法教学,又讲究实际操作的统计专业课程。
是统计专业学生,打好专业基础理论,锻炼实践能力,积累统计工作经验的好的途径。
历来受到各类财经院校统计教学的重视。
为了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状况等数据资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及预测方法,本课程将理论联系实际,在统计理论基础上阐述统计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重点体现企业经济统计学的应用性的特点。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514003课程名称:统计学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二、课程简介统计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科学,一般认为其理论起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至今已有超过2300年的历史。
起初,统计学主要关注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
在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学至少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和“统计分析科学”三个阶段。
从广义上讲,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或信息的学科,而从专业角度来看,它主要分为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和生物统计等方向。
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更侧重于经济统计的学习。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统计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思维能力。
学生将能够基于真实的统计调查数据和大数据来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现象,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此外,课程还将提升学生在科学决策和量化决策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统计学的概念和统计分析的步骤2.认识学习统计学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什么是统计学(2)学习统计学的必要性(3)如何学习统计学(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第二章数据来源(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各种数据的主要来源和采集方法2.掌握抽样调查方法及各种抽样方法的适用条件(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数据的采集方式(2)数据采集机构(3)抽样调查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总体和样本(2)随机抽样(3)整群抽样(4)放回抽样(5)不放回抽样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了解各种数据的来源及采集方法(2)掌握抽样方法(三)思考与实践能够正确运用抽样方法进行科学抽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第三章统计分析软件R操作(一)目的与要求1.能够运用R软件进行数学计算2.能够运用R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3.能够正确将各种文件格式数据导入R软件,并将计算结果输出并保存为各种格式的文件(二)教学内容R软件的基本操作(三)思考与实践能够熟练使用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经营管理】《统计学》教学大纲(杨宇,正稿OK).doc
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平台课程教学大纲C4《统计学》教学大纲目录一、课程性质与目的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三、课程教学内容四、实践环节的方式和要求五、先修课程六、建议总学时数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平台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统计方法,培养学生合理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工程管理有关实际统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有效利用统计信息掌握工程建设活动的实际运行状况并进行有效的工程管理决策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统计资料掌握统计资料的定义及其基本组成要素,掌握统计资料的收集方式与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二)统计资料的整理掌握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基本形式以及双变量二元分布的基本概念。
(三)统计资料的综合掌握表示集中位置的特征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掌握表示变异(分散)程度的特征数(极差、平均差、方差与标准差)的基本概念以及表示偏倚程度的特征数的分布形式。
(四)统计抽样和抽样分布掌握简单随机抽样、样本统计量以及抽样分布的基本概念,掌握正态分布、F 分布、T分布的定义、性质及其相关数学用表的使用方法。
(五)参数估计掌握总体参数点估计的概念及衡量估计量优劣的标准,掌握关于正态总体参数值、方差、比率的区间估计方法与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
(六)统计假设检验掌握统计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以及正态总体均值、方差、比率的假设检验方法和非参数的假设检验方法。
(七)一元线性回归熟悉统计关系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和样本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显著性检验与模型适合性分析方法,掌握E (Y)的区间估计和因变量Y的预测方法。
(八)多元线性回归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方法,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方法与可线性化回归方程的建立方法,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适合性的分析方法。
(九)时间序列和指数掌握时间序列及其分解模型,掌握时间序列的平滑移动平均法、趋势曲线、季节变动与循环变动以及指数的计算方法。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通过企业经营统计学的理论与实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并为学生提供开展数据分析和决策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本课程适合于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也适合对企业数据分析感兴趣的其他学科的学生和职场人士。
二、课程目标1.了解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掌握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具备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4.掌握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技术5.能够熟练运用数据分析来指导企业决策三、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第一周:企业经营统计学基础本周主要介绍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什么是企业经营统计学•企业经营统计学的重要性•企业对数据的需求和使用•常见的业务场景第二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本周主要介绍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包括:•数据的采集方式和策略•数据的清洗、转换和归一化•数据库设计和数据模型第三周:统计分析基础本周主要介绍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离散数据分析第四周:企业决策分析本周主要介绍企业决策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包括:•决策树分析•随机模拟决策分析•多目标决策分析•敏感性分析与风险管理第五周:数据可视化本周主要介绍数据可视化的工具和技术,包括:•数据可视化的原理和方法•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图表设计原则•实战案例分析第六周:企业数据建模本周主要介绍企业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常用的数据建模方法•建模技巧和注意事项•常用的建模工具和平台•实战案例分析七、课程总结与实践本周主要对课程进行总结,并介绍如何将企业经营统计学应用到实践中,包括:•课程总结与回顾•实践案例分析•企业数据分析的挑战和展望四、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20%)2.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40%)3.实践项目(40%)五、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经验丰富的企业数据分析师和统计学专家担任授课教师,他们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最为实用的数据分析技能和方法。
企业经营统计教案
企业经营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经营数据。
3. 掌握企业经营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4. 能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企业经营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企业经营统计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3. 企业经营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4. 企业经营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企业经营统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企业经营统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讲义和教学材料。
2. 投影仪和电脑。
3. 企业经营统计案例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企业经营统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企业经营统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企业经营统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5. 总结和复习: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企业经营统计的理解和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企业经营统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包括提出的观点的独创性和讨论的深入程度。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答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七、教学延伸1. 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其他领域,如财务统计、市场营销统计等。
2. 学习使用统计软件进行企业经营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3. 探索企业经营统计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案例。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用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企业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企业统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企业统计英文名称:Business Statistics二、课程代码及性质属统计专业基础课,在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计划中是统计专业必修课及其他经济学相关专业选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四、先修课程先修课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统计学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统计专业及其他经济学相关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系统阐述商务活动中常用的统计学基础理论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能够初步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经济问题的实证研究和商务经济管理的需要。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数据采集与整理、描述性统计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统计指数、非参数分析等等。
课程难点:针对具体的社会经济问题,运用所学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研究。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学手段:运用SAS、SPSS、Excel、Minitab、Eviews、等统计分析软件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师课堂教学0.5学时+学生课后学习0.5学时)教学内容:数据来源、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概述。
课后阅读:补充案例课后作业:第一章课后练习4、8、14、24(二)描述性统计分析(教师课堂教学1.5学时+学生课后学习1.5学时)教学内容:数据汇总方法、茎叶显示、交叉分组、散点图、位置和变异度的度量、分布形态和相对位置的度量、异常值的检测、两变量关系的度量课后阅读:补充案例课后作业:第二章课后练习4、20、32、案例2-1,第三章课后练习8、18、32、56、案例3-1(三)概率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教师课堂教学1学时+学生课后学习1学时)教学内容:数据汇总方法、茎叶显示、交叉分组、散点图、位置和变异度的度量、分布形态和相对位置的度量、异常值的检测、两变量关系的度量课后阅读:补充案例课后作业:第二章课后练习4、20、32、案例2-1,第三章课后练习8、18、32、56、案例3-1(四)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教师课堂教学3学时+学生课后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数据汇总方法、茎叶显示、交叉分组、散点图、位置和变异度的度量、分布形态和相对位置的度量、异常值的检测、两变量关系的度量课后阅读:补充案例课后作业:第二章课后练习4、20、32、案例2-1,第三章课后练习8、18、32、56、案例3-1(五)两总体均值和比例的统计推断(教师课堂教学2学时+学生课后学习1学时)教学内容:数据汇总方法、茎叶显示、交叉分组、散点图、位置和变异度的度量、分布形态和相对位置的度量、异常值的检测、两变量关系的度量课后阅读:补充案例课后作业:第二章课后练习4、20、32、案例2-1,第三章课后练习8、18、32、56、案例3-1(六)关于总体方差的统计推断(教师课堂教学2学时+学生课后学习1学时)教学内容:数据汇总方法、茎叶显示、交叉分组、散点图、位置和变异度的度量、分布形态和相对位置的度量、异常值的检测、两变量关系的度量课后阅读:补充案例课后作业:第二章课后练习4、20、32、案例2-1,第三章课后练习8、18、32、56、案例3-1(七)拟合优度检验和独立性检验(教师课堂教学2学时+学生课后学习1学时)教学内容:数据汇总方法、茎叶显示、交叉分组、散点图、位置和变异度的度量、分布形态和相对位置的度量、异常值的检测、两变量关系的度量课后阅读:补充案例课后作业:第二章课后练习4、20、32、案例2-1,第三章课后练习8、18、32、56、案例3-1(八)实验设计与方差分析(教师课堂教学2学时+学生课后学习1学时)教学内容:数据汇总方法、茎叶显示、交叉分组、散点图、位置和变异度的度量、分布形态和相对位置的度量、异常值的检测、两变量关系的度量课后阅读:补充案例课后作业:第二章课后练习4、20、32、案例2-1,第三章课后练习8、18、32、56、案例3-1(九)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教师课堂教学3学时+学生课后学习1学时)教学内容:数据汇总方法、茎叶显示、交叉分组、散点图、位置和变异度的度量、分布形态和相对位置的度量、异常值的检测、两变量关系的度量课后阅读:补充案例课后作业:第二章课后练习4、20、32、案例2-1,第三章课后练习8、18、32、56、案例3-1(十)多元回归分析(教师课堂教学3学时+学生课后学习1学时)教学内容:数据汇总方法、茎叶显示、交叉分组、散点图、位置和变异度的度量、分布形态和相对位置的度量、异常值的检测、两变量关系的度量课后阅读:补充案例课后作业:第二章课后练习4、20、32、案例2-1,第三章课后练习8、18、32、56、案例3-1(十一)回归分析建模(教师课堂教学3学时+学生课后学习1学时)教学内容:数据汇总方法、茎叶显示、交叉分组、散点图、位置和变异度的度量、分布形态和相对位置的度量、异常值的检测、两变量关系的度量课后阅读:补充案例课后作业:第二章课后练习4、20、32、案例2-1,第三章课后练习8、18、32、56、案例3-1(十二)指数(教师课堂教学1学时+学生课后学习0.5学时)教学内容:数据汇总方法、茎叶显示、交叉分组、散点图、位置和变异度的度量、分布形态和相对位置的度量、异常值的检测、两变量关系的度量课后阅读:补充案例课后作业:第二章课后练习4、20、32、案例2-1,第三章课后练习8、18、32、56、案例3-1(十三)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教师课堂教学2学时+学生课后学习1学时)教学内容:数据汇总方法、茎叶显示、交叉分组、散点图、位置和变异度的度量、分布形态和相对位置的度量、异常值的检测、两变量关系的度量课后阅读:补充案例课后作业:第二章课后练习4、20、32、案例2-1,第三章课后练习8、18、32、56、案例3-1(十四)非参数方法(教师课堂教学2学时+学生课后学习1学时)教学内容:数据汇总方法、茎叶显示、交叉分组、散点图、位置和变异度的度量、分布形态和相对位置的度量、异常值的检测、两变量关系的度量课后阅读:补充案例课后作业:第二章课后练习4、20、32、案例2-1,第三章课后练习8、18、32、56、案例3-1(十五)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教师课堂教学2学时+学生课后学习1学时)教学内容:数据汇总方法、茎叶显示、交叉分组、散点图、位置和变异度的度量、分布形态和相对位置的度量、异常值的检测、两变量关系的度量课后阅读:补充案例课后作业:第二章课后练习4、20、32、案例2-1,第三章课后练习8、18、32、56、案例3-1(十六)决策分析(教师课堂教学1学时+学生课后学习1学时)教学内容:数据汇总方法、茎叶显示、交叉分组、散点图、位置和变异度的度量、分布形态和相对位置的度量、异常值的检测、两变量关系的度量课后阅读:补充案例课后作业:第二章课后练习4、20、32、案例2-1,第三章课后练习8、18、32、56、案例3-1(十七)抽样调查(教师课堂教学1学时+学生课后学习0.5学时)教学内容:数据汇总方法、茎叶显示、交叉分组、散点图、位置和变异度的度量、分布形态和相对位置的度量、异常值的检测、两变量关系的度量课后阅读:补充案例课后作业:第二章课后练习4、20、32、案例2-1,第三章课后练习8、18、32、56、案例3-1十、教学参考书及文献教学参考书:1、商务与经济统计(原书第11版),机械工业出版,David R. Anderson等著,张建华等译;2、Statistics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11th edition,David R. Anderson,Dennis J. Sweeney,Thoms A. Williams.课外文献阅读:1、Statistics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8th edition,James T.McClave,P. George Benson,Terry Sincich.2、Excel 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出版,陈斌、高彦梅编著3、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薛薇编著十一、课程成绩评定与记载课程成绩构成:课程成绩=课堂讨论(20%)+课后作业(20%)+终结性考试(60%)终结性考试形式:论文大纲制定:审核:。
《统计学》教学大纲
《统计学》教学大纲《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统计学是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主要介绍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行描述、分析,包括:统计指标、数字特征、动态分析、指数分析和简单的趋势模型及抽样推断、相关和回归分析。
其方法广泛适用于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因此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它是论述在社会经济范围内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科学,这就决定了本课程的地位——经济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核心课,是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加强定量分析,更好地解决经济管理各专业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一)使学生了解统计在社会经济应用及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二)使学生在掌握统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较容易理解其他课程中的一些数量分析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三)为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和学习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
(四)为将来做好本科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方法,熟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并能够结合经济管理理论加以应用。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统计学与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旅游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课程紧密相关。
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统计学这么课程的前置基础课程,统计学的学习又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学些旅游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数量课程奠定基础。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章数据与统计科学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有基本的认识,基本了解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和统计学的应用。
教学大纲_企业经营统计学
《企业经营统计学》教学大纲(The Statistics for Enterprise Management,02200500)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全面介绍了现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详细介绍了企业统计调查与预测方法、企业投入产出统计指标和技术,企业采购、库存、销售等经营环节统计方法,企业质量统计与监控方法,企业客户关系统计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方法、企业科技、企业电子商务、企业财务与投资、企业绩效评价和综合评价等统计内容。
是经济统计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2、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能够概括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指标;初步掌握企业经营各环节的统计内容,熟悉企业经营统计中的各种主要统计方法,熟练掌握企业经营统计中的关键统计技术。
学完本门课程之后,能够对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3、使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财经类院校的经济统计专业4、基本教学要求(1)教学方法:本课程适宜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不专门安排实验课,但应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课外,应通过社会调查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习题:每章要求学生做3-5个综合概念性和理论性思考题,主要章节应最少完成一个数据练习题。
页脚内容1(3)成绩考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进行考试A:完全闭卷考试B:期末完全闭卷考试成绩占到70%,期中做一个统计分析案例,占到总成绩的30%。
5、要求先修课程(1)预修课程: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需要先行学习微观经济学、统计学课程。
(2)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本门课程中,需要用到有关统计学和其它数据处理技术。
但本课程中侧重应用,不专门讲授与其它统计专业课程相互交叉的原理性内容。
与其它课程内容交叉之处,则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原则上应将有关内容从简或从略。
为了本门课程的完整性,与其它课程交叉的内容部分(如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质量统计与监控等)也在本大纲中列出,但在课时分配中减少了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经营统计学》教学大纲(The Statistics for Enterprise Management,02200500)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全面介绍了现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详细介绍了企业统计调查与预测方法、企业投入产出统计指标和技术,企业采购、库存、销售等经营环节统计方法,企业质量统计与监控方法,企业客户关系统计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方法、企业科技、企业电子商务、企业财务与投资、企业绩效评价和综合评价等统计内容。
是经济统计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2、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能够概括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指标;初步掌握企业经营各环节的统计内容,熟悉企业经营统计中的各种主要统计方法,熟练掌握企业经营统计中的关键统计技术。
学完本门课程之后,能够对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3、使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财经类院校的经济统计专业4、基本教学要求(1)教学方法:本课程适宜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不专门安排实验课,但应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课外,应通过社会调查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习题:每章要求学生做3-5个综合概念性和理论性思考题,主要章节应最少完成一个数据练习题。
(3)成绩考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进行考试A:完全闭卷考试B:期末完全闭卷考试成绩占到70%,期中做一个统计分析案例,占到总成绩的30%。
5、要求先修课程(1)预修课程: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需要先行学习微观经济学、统计学课程。
(2)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本门课程中,需要用到有关统计学和其它数据处理技术。
但本课程中侧重应用,不专门讲授与其它统计专业课程相互交叉的原理性内容。
与其它课程内容交叉之处,则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原则上应将有关内容从简或从略。
为了本门课程的完整性,与其它课程交叉的内容部分(如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质量统计与监控等)也在本大纲中列出,但在课时分配中减少了课时。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从整体上对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和有关概念作了简要介绍,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具体要求:①正确理解企业的含义和特征以及企业的分类,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内容有初步认识;②正确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含义及特征,并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作用;③明确企业经营统计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内容;④掌握企业统计数据处理流程的基本环节,包括企业统计数据的来源、数据的整理和审核、数据的存贮、处理和利用。
2.主要教学内容§1.1.企业与企业经营活动§§§§§1.2.企业经营管理和统计§§§§1.3.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基本内容§§§§1.4.企业统计数据§§§§3.本章思考题(1)简述现代企业的特征和分类。
(2)企业经营活动是什么?并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和内容。
(3)企业经营统计学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4)联系实际,简述统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5)企业经营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4.练习与实践鼓励学生找一个企业全面了解有关统计数据和企业报表状况。
5.重要专业术语(1)企业经营(enterprise operation)(2)企业管理(enterprise management)(3)统计台账(statistical register systems)(4)指标体系(system of indicator)第二章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1.教学目的和要求企业市场调查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章介绍了市场调查的基本概念,企业市场调查的方法和技术,重点说明了企业市场预测的方法和应用。
具体要求:①了解企业市场调查的概念和市场调查的程序;②掌握企业市场调查的方法,对问卷设计技术、测量表的应用技术能有深入的了解;③了解企业市场预测的含义、步骤以及企业市场预测的内容;④掌握定性预测方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内容;⑤对定量预测方法需要重点掌握并能加以应用。
2.主要教学内容§2.1.企业市场调查概述§§§§§§2.2.企业市场调查的方法和技术§§§2.3.企业市场预测§§§3.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市场调查?企业市场调查有哪些类型?(2)企业市场调查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哪几种?(3)一份问卷通常由哪些要素所构成?(4)有哪些种类的测量表?它们的结构和设计形式是怎样的?(5)本章介绍了哪些定性预测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是什么?4.练习与实践通过3-5个练习题,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市场调查。
市场预测的方法。
5.重要专业术语(1)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s survey)(2)问卷设计(questionnaires design)(3)抽样方法(sample method)(4)市场预测(market forecast)第三章企业投入与产出统计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希望学生熟知企业生产成果及其对应的生产投入的有关指标和核算方法;能够分析企业投入产出能力和投入产出相对效率;通过学习投入产出表,能够研究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活动中投入产出关系。
要求学生掌握反映企业投入、产出总量的各项指标的含义、范围和计算方法,掌握企业投入产出能力和相对效率的评价方法,掌握企业投入产出模型在企业经济分析和经营管理中的基本应用。
2.主要教学内容§3.1.企业产出的分类§§§3.2.货物生产企业的产出统计§§§3.3.服务生产企业的产出统计§§§3.4.企业投入的统计§§§§3.5.企业投入产出综合分析§§§3.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企业增加值?有哪几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是什么?(2)计算中间消耗时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DEA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4.练习与实践通过计算题的联系,掌握企业投入和产出的统计指标,掌握企业投入产出表和模型。
5.重要专业术语(1)企业增加值(value added of company )(2)数据包络分析(DEA,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3)投入产出模型(the model of input-output)(4)生产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productivity effect)第四章企业质量统计与监控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具体要求学生:①明确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统计的概念,掌握企业质量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②掌握统计技术的概念和分类,了解ISO9000族标准中一些常用的统计技术;③理解统计过程控制的含义和原理,熟练掌握统计控制图的判定规则;④理解企业产品抽样检验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熟悉企业抽样检验方法;⑤明确正交试验和正交表的概念,了解正交表的种类,熟练掌握正交试验设计方法;⑥掌握六西格玛的概念和基本思想及其相应的统计度量指标,进一步确立统计技术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巨大作用。
2.主要教学内容§4.1企业质量统计概论§§§§§§4.2.统计过程控制§§§§§4.3.企业产品抽样检验§§§§§§4.4.提升产品质量的正交试验设计§§§§4.5.六西格玛管理§§§3.本章思考题(1)考察企业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指标有哪些?举例说明。
(2)产品抽样检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为什么抽样检验可以获得产品质量的真实反映?(3)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一般考虑哪些参数?如何根据这些参数确定因子的显著性?4.练习与实践要求学生对本章的主要内容做数据计算和分析练习。
5.重要专业术语(1)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2)统计过程控制(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3)统计质量控制(SQC,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4)试验设计(statistics design in experiments)(5) 抽样检验(sampling inspection)第五章企业经营环节统计与分析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原料选择、原料采购、供应商信誉评价、原料库存、产品销售、产品库存、产品价格等方面的统计与分析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企业经营流程,了解相应的统计指标,并学会对企业经营环节进行分析。
具体要求:①掌握对供应商的信誉评估及原材料采购的统计分析方法;②明确原材料最佳库存量及采购批量的确定;③了解企业产销平衡统计,明确产品市场占有、销售情况的统计方法;④了解影响企业产品销售的因素,能对企业产品库存进行统计分析;⑤对企业产品价格统计与分析有基本的了解,熟悉企业定价的几种策略。
2.主要教学内容§5.1.企业原材料统计与分析§§§§§5.2.企业产品销售、库存统计与分析§§§§§§§5.3.企业产品价格统计与分析§§§§3.本章思考题(1)对供应商的信誉评价可采用哪些指标进行?(2)企业原材料采购状况的统计分析指标有哪些?(3)反映企业产销平衡情况可采用哪些指标?(4)如何从统计上反映企业产品市场占有情况?4.练习与实践要求学生通过3-5个计算题的联系,熟练掌握各分析指标的应用。
5.重要专业术语(1)供应商(vendor)(2)采购与供应(purchase and supply)(3)销售额(business sales)(4)市场份额(market share)第六章企业客户关系统计1.教学目的和要求企业客户统计是对企业客户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并作出预测,它是企业获取客户信息的主要手段,是企业统计的新领域。
本章阐述了企业客户关系统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具体要求:①理解企业客户分类的基本概念、了解企业客户分类的意义,掌握企业客户的各种分类和细分方法;②理解客户满意度的基本概念及客户满意度的测评流程,重点掌握客户满意度的测评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客户满意度分析;③掌握企业广告效果测定的多种方法及其量化模型在广告上的应用;④理解企业客户关系数据挖掘的概念及其在企业客户管理中数据挖掘流程,掌握企业客户关系数据挖掘的常用统计方法,了解数据挖掘在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