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防治法则演示精品PPT课件

防治法则演示精品PPT课件
先祛邪后扶正
• 正虚邪盛,以邪盛为主。如热结胃肠,便秘不通,先以大承
气汤泻下热结,再用养阴生津药物进行调理。
二、治病求本

• 疾病的本质。

• 疾病的现象。如牛脾虚而继发瘤胃臌气,结症为本,气
胀为标。
治病求其本
• 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急则治其标
• 标症紧急,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治疗。
壮阳
• 运用补阳的药物如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等以壮脾肾
之阳的方法。
• 适用于阳虚证。 • 代表方:肾气散等。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21
定(义 七)清
• 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体内热
邪的一种方法。
清热泻火
• 适用于热在气分的里热证。 • 代表方:白虎汤、麻杏石甘汤、龙胆泻肝汤、清胃散等。
• 名中医戴北山说:“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
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
功效与应用
• 治疗外感发热。用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证见发热,
口苦、咽干、目眩、太阳胀痛,可用小柴胡汤加减。
• 治疗乳腺炎。 • 在人医温热性质的药物,提高机体的功能活动,驱除体内的
缓则治其本
• 针对慢性病而言。
标本兼治
• 标本俱急。如气虚感冒,益气兼解表,标本同治。
三、同治异治
异病同治
• 不同疾病,由于病机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
段,可以采用同一种治法。
• 如久泻、脱肛、阴道脱和子宫脱等病症,属于气虚
下陷者,均可用补中益气的方法来治疗。
同病异治
• 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机以及疾病的发展阶段

七防治原则PPT课件

七防治原则PPT课件

第七章 防治原则
一、治病求本 • 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找疾病的
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 临床运用治病求本,必须正确掌握“正治与反
治”、“治标与治本”及“病治异同”三种情况。
-
19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一)正治反治 • 正治与反治,是在“治病求本”的根本原则指导下,
第七章 防治原则
-
1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包括预防原则和治疗原则。预防和治疗 疾病,是人们同疾病斗争的两种不同的手段和方法, 其目的就是为了抵御疾病对人体的伤害,从而维持 健康,延年益寿。
-
2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一节 预防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即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针对疾病有无假象而制定出的两种治疗原则。正治 与反治,是指所用治法性质的寒热、补泻,与疾病 现象之间的逆从关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
20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1.正治 • 正治就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
称“逆治”。主要适用于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疾病 本质相一致的病证。如寒病见寒象,热病见热象, 虚病见虚象、实病见实象等,其正治法则有“寒 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 者泻之”。
(2)实者泻之:是指实证出现实象,用泻邪法治疗 的一种治法。如食滞证用消导法,水饮停聚证用 逐水法,血瘀证用活血化瘀法等。
-
23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2.反治 • 反治,就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
又称“从治”。其实质仍是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 下,针对疾病的本质而进行治疗。其反治法则有 “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 “塞因塞用”。

最新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幻灯片

最新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幻灯片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正治——当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它的本质相一致时,采 取逆其病势的方法,即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治疗法则。 又称逆治法。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 泻之”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热(火)
• 热(火)易耗气伤津: • 火属阳邪,一则热迫津外泄或耗伤津液——口干、尿
•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 力为里虚证。
浮 中 沉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问二便
⒉ 问大便
• 便秘 久病、老人、孕妇或产后便秘多属虚证。 新病便秘、腹胀、发热多见于实热证。
• 泄泻 大便清稀如水或兼有恶寒发热者,为外感寒湿。 大便黄褐、热臭、肛门灼热为湿热。 大便酸臭为食滞 。 久泻不止,腹胀纳呆,面色萎黄为脾虚。 黎明前腹泻为肾阳虚。 腹痛即泻,泻后痛不减为肝郁犯脾。 大便脓血,里急后重为痢疾。
畅,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 (3).生活起居应有规律: • A.适应自然规律: • B.饮食有节: • C.起居有常: • (4).药物预防: • (5).人工免疫:
2. 防止病邪的侵害:
• 邪气: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
因素及其病理损害。 • 防止邪气侵袭的方法有: • 搞好卫生、防止环境、水源、食物污染,
隔离传染病患者,防范六淫、疫疠、外伤、 虫兽伤等。
一、养生与预防
(二)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应早期诊断、早期 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既病防变
早期诊治 先安未受邪之地
注重疾病传变规律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 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会得受肝之邪。

《防治原则与治法》课件

《防治原则与治法》课件

推拿治疗是通过手法按摩 来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促进血液循环。
刮痧治疗是通过刮痧板刺 激皮肤表面,促进血液循 环和排毒。
拔罐治疗是通过负压作用 来刺激穴位和肌肉,促进 气血流通。
康复治疗
01
02
03
04
康复治疗是针对患者康复阶段 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 法、职业疗法、语言疗法等。
物理疗法是通过物理手段来缓 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例如电疗
等。
糖尿病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 ,采用综合防治原则与治法,包 括控制饮食、使用降糖药、定期
监测等。
冠心病
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情况,制定相 应的防治原则与治法,如药物治
疗、介入治疗等。
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传染病爆发
在传染病爆发时,根据疫情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原则与治法,如 隔离、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等。
实施难度
部分防治原则与治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如患者依从性差、 医疗资源不足等。
对未来的展望
智能化发展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防治原则与治 法有望实现智能化,提 高疾病预测和治疗的准 确性。
多学科合作
未来防治原则与治法的 制定将更加注重多学科 的合作,以整合各方资 源,提升疾病防控效果 。
预防与治疗的融合
1 2
全周期健康管理
从预防到治疗,再到康复,形成完整的健康管理 链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疾病 发生风险。
3
整合医疗资源
促进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的有效衔接,提高整 体医疗效果。
PART 05
总结
REPORTING
防治原则与治法的意义
科学指导

中医学PPT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课件

中医学PPT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课件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 之[1]。坚者削之[2],客者除之[3],劳者温之 [4],结者散之[5],留者攻之[6],燥者濡之[7] ,急者缓之[8],散者收之[9],损者温之[10], 逸者行之[11],惊者平之[12],上之,下之, 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13], 适事为故。--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既病防变包括: ⒈ 早期诊治:见微知著,防范未然 ⒉ 先安未受邪之地: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五行生克乘侮传变规律。五脏相通,移 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多传其所胜。
一、养生与预防 (二)既病防变
高血压防治: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糖尿病防治:补益气阴。葛根、山药、生地黄等 良恶性肿瘤防治:扶正消徵 哮喘的防治:补益脾肺,化痰
白芥子、细辛、甘遂和延胡索可以作为冬病夏 治穴位贴敷的基本药物 ,主要加减配伍药物 有生姜汁、麝香、麻黄和肉桂 ,肺俞是冬病夏 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 、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 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三伏天
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2019年伏天时长40天) 2019年初伏时间:7月12日-7月21日,10天 2019年中伏时间:7月22日-8月10日,20天 2019年末伏时间:8月11日-8月20日,10天
戴原礼医案
戴原礼治松江诸仲文,盛夏畏寒,常御重纩, 饮食必令极热始下咽,微温即吐。他医投以胡椒煮 伏雌之法,日啖鸡者三,病更剧。戴曰:脉数而大 且不弱。刘守真云,火极似水,此之谓也。椒发三 阴之火,鸡能助痰,只益其病耳。乃以大承气汤下 之,昼夜行二十余度。顿减纩之半。后以黄连导痰 汤加竹沥饮之,竟瘳。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 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 ,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素问·至真要 大论篇 具体内容: 热因热用:以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真寒假热的病证。如《 伤寒论》:“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 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条)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中医历来十分重视对疾病的预防,明确地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的原则。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

中医治疗学,分为治则和治法两大部分。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

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即是治则的具体化。

我国历代医学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总结、归纳出“八法”。

八法是针对八纲辨证以及方药的主要作用而概括出来的基本治疗方法(治疗大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实践的需要,现代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早已超出“八法”的范围。

本章仅介绍属于临床上常用且具有共性的。

第一节防治原则防治原则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调整阴阳与气血、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的治疗总则。

由于疾病的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为复杂,病变过程有轻重缓急,不同的时间、地点与个体对病情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病变的本质以治之,即“治病求本”;根据体内邪正斗争所产生的虚实变化,以“扶正祛邪”;按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用以“调整阴阳”;按脏腑、气血失调的病机,来调理脏腑功能,调整气血关系;按发病的不同时间、地点和不同的病人,来“三因制宜”。

一、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就是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

中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治未病,必须从正气和邪气两方面着手:疾病的发生与机体的正气有关,亦与外邪侵入密切相关;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外邪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1.注重调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情志刺激可致正气内虚,易招致外邪而致病。

故平时注意调摄精神,保持精神愉快,使气机调畅,气血和平,以利于健康;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可以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适当进行药物的预防及人工免疫也是防病和提高正气的重要方法。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PPT课件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PPT课件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总结词:国际视野
详细描述:加强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促进国际 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THANKS
感谢观看
下法
总结词
通过泻下通便来清除肠胃实热的 方法
详细描述
下法主要用于肠胃实热证,通过 泻下通便,使热从大便排出,从 而清除病邪。常用的下法包括寒 下、温下、润下和逐水等。
和法
总结词
通过调和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来治 疗疾病的方法
详细描述
和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不和 、脏腑功能失调等证。通过调和阴阳 、气血、脏腑功能,使机体恢复平衡 ,从而消除病因,缓解症状。
温法
总结词
通过温阳散寒来治疗寒证的方法
详细描述
温法适用于寒证,通过温阳散寒,使寒邪从体内排出,从而消除病因,缓解症状 。常用的温法包括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
清法
总结词
通过清热解毒来治疗热证的方法
详细描述
清法适用于热证,通过清热解毒,使热邪从体内排出,从而消除病因,缓解症状。常用的清法包括清热泻火、养 阴清热等。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 ppt课件
目录
• 中医学防治原则 • 中医学治法 • 中医防治原则与治法的应用 •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的现代研究
01
中医学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
01
02
03
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的发生。
早期治疗
在疾病初期,采取有效措 施,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
预防复发
补法
总结词
通过补益身体来治疗虚证的方法
详细描述
补法适用于虚证,通过补益身体,使正气恢复,从而消除病因,缓解症状。常用的补法包括益气、养 血、滋阴、温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
15
【反治法】
• 3.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是指用补益药 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 于因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 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如血虚而致经闭者,
由于血源不足,故当补益气血而充其源,则无须 用通药而经自来。又如肾阳虚衰,推动蒸化无力 而致的尿少癃闭,当温补肾阳,温煦推动尿液的 生成和排泄,则小便自然通利。
2021
24
六、三因治宜
• 因时制宜:根据气候季节特点考虑治疗方 法和用药原则。
• 因地制宜:根据地理环境特点选择治疗方 法和用药原则。
• 因人制宜: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 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确定治疗用药原则。
2021
8
【标本的含义】
• 标与本相对而言,分别代表事物的两个方
面。就其本义,本是指草木之根;标又称
末,为草木枝叶末梢。

• 疾病先后标本

• 原发病、先发病、旧病为本;
• 后发病、继发病、所引发病证、新病为标。
2021
9
【正治法】
• 正治法又称逆治法,适用于病情轻或虽重 而病情单纯无假象的疾病,所选药物的属 性与疾病征象相反。
2021
18
(二)标本缓急
• 1.急则治其标 • 2.缓则治其本 • 3.标本兼治
2021
19
支气管哮喘
• 发作期治标,缓解期治本为原则; • 发作时以祛邪豁痰,降气平喘为治; • 缓解期以扶正固本,益肺健脾补肾为宜。
2021
20
三、调整阴阳
阴阳相对平衡破坏
阴阳偏盛
疾病发生 阴阳偏衰
实证 损其偏盛
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
2021
1
中医治疗学
• 中医治疗学,分为治则和治法两大部分。
•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它是在整体
观念和辨证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 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 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即是治则
的具体化。
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2021
2
第一节 防治原则20Fra bibliotek112
【反治法】
• 反治法也称从治法,适用于病情复杂出现假 象的疾病,所选用药物的属性与病象(假象) 一致。
• 常用的反治法: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 塞用、通因通用。
2021
13
【反治法】
• 1.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是指用热性药 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它适用于阴
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如格阳证中,由于阴寒充 塞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故可见身反不恶寒, 面赤如妆等假热之象,但由于阴寒内盛是病本, 故同时也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舌 淡苔白等内真寒的表现。因此,当用温热方药以 治其本。
• 2.热者寒之:热性病证表现热象,用寒凉
性质的方药来治疗。如表热证用辛凉解表的 方药,里热证用苦寒攻下的方药等。
2021
11
【正治法】
• 3.虚则补之:虚损病证表现出虚弱的征象, 用补益性质的方药来治疗。如阳气虚用温 补阳气的方药,阴液亏少用滋阴养血的方 药都能。
• 4.实则泻之:邪实病证表现实证的征象,用 攻邪泻实的方药来治疗。如瘀血疼痛证用 活血化瘀的方药,阳明腑实用通腑泄热的 方药等。
预 治 调 扶 病三 防 病 整 正 治因 为 求 阴 祛 异治 主 本 阳 邪 同宜
2021
3
一、养生与预防
治未病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 上古天真论》
2021
4
(一)未病先防
• 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充分
调动人体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养护 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能动地 适应客观环境,避免病邪侵袭,做好各种 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疾病发生
邪气实 阴阳偏盛
扶正
祛邪
2021
23
五、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1、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 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 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 就有异。
2、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 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 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2021
16
【反治法】
• 4.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是指用通利的 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适用于 因实邪内阻出现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一
般情况下,对泄泻、崩漏、尿频等症,多用止泻、 固冲、缩尿等法,但这些通泄症状出现在实性病 证中,则当以通治通。
2021
17
【反治法】
• 反治法虽属顺其病象用药,究其实质,仍 是针对疾病的本质及始因治疗,即“伏其所 主,而先其所因”。因此,所谓从治,只是 顺其病之假象,实则仍是逆其病之本质而治。
• 正治法范围甚广,具体应用如下:寒者热 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坚
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
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 之等。
2021
10
【正治法】
• 1.寒者热之:寒性病证表现寒象,用温热
性质的方药来治疗。如表寒证运用辛温解表 的方药,里寒证用辛热温里散寒的方药等。
2021
14
【反治法】
• 2.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性药物来治 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它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 热假寒证。如热厥证中,由于里热盛极,阳气郁 阻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起温煦作用,并格阴于 外而见手足厥冷,脉沉伏之假寒之象。但细究之, 患者手足虽冷,但躯干部却壮热而欲掀衣揭被, 或见恶热、烦渴饮冷、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 等里真热的征象。这是阳热内盛,深伏于里所致。 其外在寒象是假,内热盛极才是病之本质,故须 用寒凉药清其内热 。
2021
5
注重调养正气
未 病 养生保健 先 防
防止邪气侵害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2021
6
(二)既病防变
•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应早期诊 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早期诊治

注重疾病传变规律

变 先安未受邪之地
2021
7
二、治病求本
• 治病求本,就是要寻找出疾病的根本 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它是 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
虚证 补其偏衰
2021
21
三、调整阴阳
• 损其偏盛,又称
损其有余,主要 是对阴阳偏盛, 即阴或阳的一方 过剩有余的病证, 采用“损其有余” 的治法。
• 补其偏衰,又
称补其不足,主 要针对阴或阳的 一方甚至双方虚 损不足的病证, 采用“补其不足” 的治法。
2021
22
四、扶正与祛邪
正气虚 阴阳偏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