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特征和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合集下载

[诊断学]临床血液学检测骨髓检查

[诊断学]临床血液学检测骨髓检查
• 普通光学显微镜 • 位相显微镜 • 荧光显微镜 • 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
26.07.2020
5
今重点介绍在光学显微镜下,通 过瑞氏染色法了解血细胞形态特点及 常见血液病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细胞 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做简要介绍。
26.07.2020
6
临床应用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目前对造血系统疾病诊断最 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如对各型白血病、多发性骨髓 瘤、再障、巨幼贫等均有直接的诊断作用,在疾病 的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骨髓变化,有利于分析疗 效和估计预后。
26.07.2020
3
概述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骨髓细胞是主 要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研究血细胞数量和 形态的变化,有助于了解骨髓造血功能及其 病理变化,因此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但必须与其他临床资料结合 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26.07.2020
4
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方法
目前研究血细胞形态的方法有多种
③必要时骨髓穿刺作骨髓涂片检查(骨髓铁染色)进行 确诊
④明确贫血的病因或找到原发病症:粪便潜血实验、尿
常规检查、血液肝肾功能检查、生化或免疫学实验、胃
肠道X线检查、胃镜检查等,以确定造成缺铁性贫血的
病因。
26.07.2020
2
骨髓检查
Bone –marrow examining
第三节 血细胞形态特征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2、诊断其它非造血系统疾病
如疟疾、黑热病、高雪氏病、尼曼-匹克病、 转移性肿瘤等。
26.07.20207Βιβλιοθήκη 26.07.20208
3、凡临床上遇到原因不明的发热、恶病质、原因 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出现幼稚 细胞以及血细胞单项或多项原因不明的减少或增 多,均可作骨髓细胞学检查帮助诊断。

2018年2,2012-3-311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文档资料

2018年2,2012-3-311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文档资料
分类不明细胞需描述形态特点,不要随便弃之
各种原始细胞难以鉴别--不能完全根据形态来定
根据其周围细胞--(幼稚细胞) 结合组化染色,免疫分型考虑
鉴别细胞需在同一片与其他细胞比较--染色深浅,酸 碱差异
三、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根据化 学反应原理,进行血细胞涂片以及染色,显微 镜下观察细胞内化学组成以及变化
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
造血系统疾病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的最有 价值的检查方法 造血系统疾病诊断 造血系统疾病疗效分析和预后估计
➢ 肯定性诊断:骨髓中具有特异性病理细胞--如白血病 细胞、骨髓瘤细胞、异形组织细胞、癌细胞等
➢ 符合性诊断:骨髓象表现异常变化,结合临床病史可符 合诊断--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 血、粒细胞缺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 进、类白血病反应等
➢ 提示性诊断:骨髓象可提供进一步诊断线索--如溶血 性贫血需结合病史作溶血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 除外性诊断:骨髓象的检查能排除临床上被怀疑的疾病 --如全白细胞减少,疑患急性白血病而骨髓检查无相 应改变时,可作出排除性诊断
临床应用
诊断非造血系统疾病
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和 黑热病
某些代谢性疾病如高雪病 协助诊断感染性疾病 如
核位置: 红细胞系胞核位置居中,核四周均有胞浆。 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的核常偏位。 淋巴细胞胞核常一侧着边。
细胞发育规律
细胞核
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 核仁:由清晰到模糊不清最
后消失 原始阶段均有核仁 早幼阶段核仁模糊不清或
消失 中幼阶段多无核仁
二、血细胞正常形态学特征
红细胞系统
原始单核细胞:正常骨髓很少见,有原始细胞特点

外周血细胞形态改变及意义

外周血细胞形态改变及意义

(1)靶形红细胞
形如射击之靶,>20%有诊断价值。 常见于地中海贫血,也见于脾切除后。
(2) 口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央苍白如鱼口状,>10%有 诊断价值。
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3)角形红细胞(Keratocyte)
在专业参考书中曾有介绍,近年教科书 很少提到。Williams血液学第6版将红细 胞分为12类17种,角形红细胞被列为12 类中最后。
单核细胞有的也含有巨大的嗜天青颗 粒。
CHS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白化病、畏光、易发感 染,晚期可合并淋巴瘤而肝、脾、淋 巴结肿大、贫血和有出血倾向。家族 中常有近亲婚配史,男女两性均可患 病。
4、异常结构
(1) Howell-Jolly小体
Howell-Jolly小体为红细胞或幼红细胞内 出现圆形紫红色小体,大小1~2µm, 数量不等,已证实它是核残余物。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环
卡玻氏环为一种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 有时绕成8字形,存在于红细胞、嗜多 色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中。现认为系脂 蛋白变性所致。
是一种先天性溶酶体异常症,属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CHS形态学特征
大部分中性粒细胞含有异常颗粒,颗 粒大小不一,直径2~5µm ,圆形,椭 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或灰紫色, 每个中性粒细胞有异常颗粒为1~15个 不等。
CHS形态学特征
淋巴细胞绝大多数含1个巨大嗜天青颗 粒,直径1 ~ 3µm,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呈紫红色,偶见2个巨大颗粒者。
细胞化学染色NAP积分正常。 由于白细胞空泡不伴有中毒性颗粒,容
易与感染时的白细胞空泡相鉴别。
2、Chediak-Higashi颗粒畸形
1940年 Chediak首先报道1例4岁女孩外 周血和骨髓粒细胞胞浆内有包涵体。 Higashi也发现了同样的病例。后称为 Chediak-Higashi 综合征(CHS)。

临床本科 骨髓细胞学检查

临床本科  骨髓细胞学检查

4、 单核细胞系
原始单核细胞 幼稚单核细胞 成熟单核细胞
成熟单核细胞
胞体:Φ12-20微米,通常较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0~14) 为大。
胞核:圆或椭圆,核不规则,呈马蹄形,肾形;核染 色质细致网状或条索状。
胞浆:量多,不透明如毛玻璃样,淡蓝色,浆内偶有 空泡,含无数细小并散在的嗜天青颗粒。
5、浆细胞系
量:较多 胞浆 色:淡蓝色、蓝或深蓝色
颗粒:含丰富的非特异性颗粒(嗜 天青颗粒、嗜苯胺蓝颗粒、A颗粒)
中幼粒细胞
特点: 1. 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核形变化较大,细胞
阶段划分以细胞核的变化为主要依据。 2. 根据所含特异性颗粒不同,各阶段粒细胞
又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 碱性粒细胞。
中幼粒细胞
红比值↓,
2、幼稚红细胞体积 变大且“核幼质老”
3、粒系、巨核系也 巨型变
3、再 障 AA
血象:HB、RBC、 WBC均↓ ↓ 网红↓
AA骨髓象: 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 红粒巨三系均减少, 成熟淋巴相对增多, 非造血细胞增多
二、白血病
定义: 临床表现: 发病情况:
急性白血病
〔血 象〕 1. 血红蛋白、红细 胞
M、L、PLT减少
特征: WBC↑↑↑ B↑↑ 费城染色体
骨髓象:
1.某系极度活跃 粒 / 红比值↑
(10—50):1 , 2.(原粒 + 早幼 粒)小于10%, 以中晚幼为主
3.红系减少 淋巴系相对减少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
本病是一组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外周血象-主要表现在三系呈不同程度的改变, 可见到各类细胞在数量、质量上的异常。 骨髓象-主要以各系病态造血为突出表现

骨髓细胞学检查

骨髓细胞学检查
骨 髓 细 胞 学 检 查 的 临 床 应 用
6
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目的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如:Acute leukemia
(AL)、Aplastic Anemia(AA)、 Multiple myeloma (MM)、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等。 同时定期检查骨髓对分析疗效,判断疾 病预后亦有帮助。
骨髓穿刺:Bone marrow puncture
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
9
骨髓穿刺的部位:
常选用的部位有: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胸骨、腰椎棘突 骨髓穿刺的方法:
10
11
骨髓穿刺的禁忌症:
1、血友病等凝血因子重度缺陷的疾 病。
2、穿刺部位局部有炎症,畸形及其
他病变时应避开或更换部位。
59
(二)巨核细胞计数与分类
巨核细胞数正常值为每张涂片 (1.5×3.5cm)7-35个 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且伴有成熟障碍:见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巨核细胞数量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60
原幼巨核细胞增多:见于白血病、骨髓纤维化、
急性ITP
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加而产生血小板型减少:见于
47
5.细胞涂片检查时,吸取的骨髓液滴在载玻
片上(要有斜度)应迅速推片,避免凝固。 推片数目应根据检查需要决定。 6.骨髓液涂片时,涂膜应厚薄适宜,细胞分 布均匀,同时应在玻片一端标记患者姓名
及日期,以防差错。
48
二、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内容
1.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低倍镜下 检查。根据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
63
2.比值减低见于 : (1)红系细胞增多时,如各种增生性贫血 (2)粒系细胞减少时,如粒细胞缺乏症

《诊断学》第9版课件—临床血液学检测【114页】

《诊断学》第9版课件—临床血液学检测【114页】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
(二)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1.参考值 0.7~1.5g/L(70~150mg/dl) 2.临床意义 (1)各种溶血时血清结合珠蛋白均有减低,血管内溶血时减低显著; (2)肝脏病、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血清结合珠蛋白血症等可减低或消失; (3)感染、创伤、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可有结合珠蛋白增高。
根据MCV、RDW的贫血形态学分类
RDW 正常 增高 正常 增高 正常 增高
贫血类型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常见疾病 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MDS
急性失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PNH、G6PD缺乏症等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球形细胞增多症等
红细胞形态改变
• 正常红细胞
球形细胞
椭圆形细胞
• 大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改变
• 靶形细胞
染色质小体
棘形细胞
• 锯齿形细胞
二、白细胞的检测
(一)白细胞计数
1.参考值 ➢ 成人(4~10)×109/L ➢ 新生儿(15~20)×109/L ➢ 6个月至2岁(11~12)×109/L 2.异常 ➢ 高于参考值(成人为10×109/L)称白细胞增多 ➢ 低于参考值(成人为4×109/L)称白细胞减少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 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 2.绝对性增多 (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 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 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一、红细胞的检测和血红蛋白的测定
(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及15岁以下的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 2.病理性减少

骨髓细胞学检测

骨髓细胞学检测

出现中性颗粒 充满中性颗粒 充满中性颗粒
充满中性颗粒
1.粒细胞系统
四、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的鉴别
大小 形态 颜色 数量 分布
非特异性颗粒 较中性颗粒粗大
大小不一 形态不一 紫红色
少量或中等量 分布不一、有时覆盖核上
中性颗粒 细小
大小一致 细颗粒状 淡红或淡紫红色
多 均匀
嗜酸性颗粒 粗大
五、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3.临床意义 (4)再生障碍性贫血时NAP活性增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时活性减低。 (5)其他血液病:一些成熟淋巴细胞的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等NAP 活性中度增高。 (6)腺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雌激素等NAP积分值可 增高。
细胞、破骨细胞及一些退化细胞,如Ferrata细胞(退化的未成熟中性粒细胞)。
五、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一)髓过氧化物酶染色
1.原理 血细胞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催化试剂中的联苯胺脱氢氧化并使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 与试剂中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形成稳定的蓝黑色的颗粒,沉着于细胞质中。 2.结果 (1)胞质中无蓝黑色颗粒者为阴性反应 (2)细小颗粒、分布稀疏者为弱阳性反应 (3)颗粒大而密集者根据程度定为阳性、强阳性反应
圆形
圆形
圆形
椭圆形、一侧 明显凹陷呈肾形、 呈带状、条状、
扁平或略凹陷 半月形等
枝杆状
常无


10~15μm 圆形
分叶(2~5叶) 无
染色质
细颗粒
开始聚集
聚集呈索块状
小块状
粗糙呈块状
粗块状

诊断学课件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诊断学课件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2、溶血性贫血 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系明显的代 偿性增生。 [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两者呈平行性下降。 (2)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 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以及可见Howell-Jolly 小体、Cabot环、点彩红细胞等。
(3)网织红细胞增多,尤其是急性溶血时常明 显增多。 (4)急性溶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常增多。 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并有中民生粒细胞核 左移现象。
(2)红细胞系统: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 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以中、 晚幼红细胞为主,平均各约为10%左右。 粒红比例(G/E):以粒细胞系的百分数除以 红细胞系的百分数即为粒红比例。正常2-4:1
(3)淋巴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20%,幼儿偏 高,可达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原淋巴和幼 淋巴细胞罕见。 (4)单核细胞系统:一般<4%,系成熟型单核细胞。
①正常骨髓象; ②粒、红两系细胞平行增多或减少; ③粒、红两系细胞基本不变化的造血系统疾 病;
2)粒红比例增高:指粒/红比例大于5:1。 常见于
①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②急性化脓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
病反应; ③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3)粒红比例减低:指粒/红比例小于2:1。 常见于
诊断学课件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组织由网状组织、基质、血管系统和神 经等构成的造血微环境,以及充满其间的发育过 程中的血细胞所组成,分布在骨小梁之间的腔隙 中。骨髓是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惟一的 场所,同时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用于: 1、确定诊断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 2、辅助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 3、作为鉴别诊断的应用

4血细胞形态特征

4血细胞形态特征

淋巴细胞系统
• 淋巴细胞:
–大淋巴细胞:直径
13-18um
•胞核圆形或椭圆 •染色质较为紧密呈
块,排列均匀
•胞浆稍增多呈天兰
色,可有少量大而 稀疏的嗜天青颗粒
小淋巴细胞:直径6-10um,染色质粗糙、致密呈大 块,胞浆量少, 有较多的嗜天青颗粒
浆细胞系统
• 原浆细胞
– 胞体大,呈圆形 – 核大,占细胞2/3以上,染色质均匀分
–染色质开始密集 –核仁消失 –胞浆内出现特异颗粒(中性
2~12% ,嗜酸0-1% ,嗜碱偶 见)
• 晚幼粒细胞: 3~13 %,圆形
–胞核凹陷呈肾形或马蹄形,
但凹陷不超胞核假想横径的 一半
–染色质明显密集,呈粗条状 –胞浆量多,有多量特异性颗

粒细胞系统
• 杆状核
– 核的凹陷超过假想横径的1/2 – 染色质密集成块状
• 欲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 对局麻药过敏者
涂片制作与染色
骨髓液的涂片与染色,要求比较严格,否则将会造成细胞鉴 别上的困难,影响检查结果 玻片应清洁,中性,无油腻 取材后立即涂片--以免凝固 将所取得之骨髓液滴在一张玻片上,将其倾斜,取骨髓小 粒部分制片
涂片方法与血片制作相同--涂片厚薄要适中(宜薄),注 意推出头、体、尾三部分--以免细胞重迭,挤压发生变 形 推片与玻片角度约30°,均匀迅速推制涂片4~6张,以每 张涂膜为2cm×3cm为宜
单核细胞系统
• 单核细胞:
• 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常见伪足
突出
• 核形不规则,常呈马蹄形、肾形、
“S”形等,并有明显扭曲折叠
• 染色质疏松细致,仍呈网状 • 胞浆丰富,淡灰蓝色,可见多数
细小、分布均匀、细尘样淡紫红 色颗粒

常见血液病血象表现【23页】

常见血液病血象表现【23页】

十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 为特征。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 中度大细胞性。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 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 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血小 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和颗粒减少。 急性AA时,网织红细胞低于1%,绝对值低于 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低于 0.5×109/L;血小板低于20×109/L;慢性 AA各指标较急性AA为高。
八、红白血病
红血病期:贫血轻重不一,贫血程度随疾病的进 展而加重。可见各阶段的幼红细胞,以原红和早 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的形态奇特并有巨幼样 变。网织红细胞轻度增高,少数病例正常或偏低。 白细胞数低于正常,随着病程的发展白细胞数可 增多。血小板常减低。
红白血病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大多数由中度 到重度减少。血片中可见嗜碱点彩、靶形及异形 红细胞,并可见到各阶段的幼红细胞,以中、晚 幼红细胞为多,且形态异常。白细胞数一般偏低, 少数病例正常或升高,可见到原粒和早幼粒细胞, 随着病程的发展,幼稚粒细胞逐渐增多,部分病 例后期发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其血象也随之 而改变,此时的幼红细胞逐渐减少。血小板减少 明显,可见畸形血小板。
六、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为中度到重度减少;白 细胞数可增高、正常或减少,可见粒及单核 两系早期细胞,原单核和幼单核细胞有时可 达30~40%,且有较活跃的吞噬现象,而粒系 早幼粒细胞以下各阶段均易见到。血小板呈 重度减少。
七、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呈中度到重度减少。大 多数患者白细胞数偏低,分类可以出现原单 和幼单核细胞增多,可占细胞总数的30~50%, 血小板重度减少。
十六、铁幼粒细胞贫血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课件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原始细胞增多,胞质丰富,核型不规则,核沟明 显。
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增多,胞质丰富,核沟明显,核型不 规则。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形态学特征
红细胞系发育异常
红细胞大小不均,异形、畸形红细胞增多。
粒细胞系发育异常
中性粒细胞胞质颗粒减少、消失或增多。
巨核细胞系发育异常
血小板生成障碍,巨核细胞形态异常。
疾病诊断与鉴别判断
贫血诊断
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判断贫血的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巨 幼细胞贫血等。
白血病诊断
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有助于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如急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
恶性肿瘤诊断
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如肺癌、胃癌 等。
疗效观察与预后评估
化疗疗效评估
特点
血细胞形态学具有直观、简便、快速 等特点,通过观察血细胞形态,可以 对许多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病 情监测。
血细胞形态学的重要性
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许多血液系统疾病会改变血细胞 的形态,如贫血、白血病、骨髓 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通过观察血 细胞形态,可以对这些疾病进行
初步诊断。
鉴别诊断
血细胞形态学也可以用于鉴别诊 断其他系统疾病,如感染、免疫 系统疾病等。不同疾病引起的血 细胞形态变化具有特异性,有助
镜下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识别各种血细胞形态特 征,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骨髓穿刺与制片
骨髓穿刺
通过骨穿针采集骨髓液,用于检查造血功能和血液疾病。
制片与染色
将采集的骨髓液制成涂片,并进行染色处理,以便观察细胞形态。
镜下分析
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涂片,分析骨髓细胞成分和形态特征,对血液 病进行诊断和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细胞形态特征和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第一节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正常形态学特征一、血细胞的生成:(一)红细胞系统(红系)多能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网织红红细胞分裂次数 1次 1次 2次无故一个原红可生成16个红细胞。

(二)粒细胞系统(粒系)多能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粒单系祖细胞粒系祖细胞原粒早幼粒中幼粒(三种)晚幼粒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分裂次数 1次 1次 2-3次无故一个原粒可生成16个以上成熟粒细胞。

(三)单核细胞系统多能干细胞-------------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成为组织细胞---------抗原刺激成为巨噬细胞。

(四)淋巴浆细胞系统全能干细胞淋系干细胞淋系祖细胞(B)原始淋巴(B)幼稚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B)原始浆细胞幼稚浆细胞浆细胞(五)巨核细胞系统多能干细胞---------------产板巨------裸核、血小板二、各期细胞正常形态学特征【红细胞系统】(一)各期红细胞的形态特点1.原始红细胞(pronormoblast):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型,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

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比原始粒红细胞粗而密,核仁1-2个,大小不一,染浅蓝色。

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有油画蓝感,在核周围常形成淡蓝区。

2. 早幼红细胞(eary normoblast)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椭圆型。

胞核:圆形或椭圆型,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小块,较原红细胞粗糙,核仁模糊或消失。

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蓝区。

3.中幼红细胞(polychronatic normoblast)胞体:直径8-15μm、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型,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成索条状或快状,其中有明显空隙,宛如打碎墨砚感,核仁完全消失。

胞质: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因含不等量血红蛋白,可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

4.晚幼红细胞(orthochronatic normoblast)胞体:直径7-10μm、圆形。

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聚集成数个大块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快状。

胞质:量较多,浅灰或浅红色。

5. 红细胞正常红细胞为两面微凹盘状的细胞,在瑞氏染色下呈淡红色、中央稍淡,平均直径7.6μm。

刚脱核不久的新生红细胞,其体积较大、浆内含有少量嗜碱性物质(RNA),故呈灰红色或灰兰色而称为多染性红细胞。

(二)红系细胞形态的总特点(1)核圆居中。

(2)胞浆无颗粒。

(3).浆色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浆色从深蓝色至灰色,最后至淡红色)。

(4).胞体较规则(原红及早幼红可有瘤状突起)(三)骨髓中红系正常范围有核红细胞占总有核细胞锝0.20,以中晚幼红为主。

其中原红<0.01,早幼红<0.05,中、晚幼红个占0.10。

【粒细胞系统】(一)各期粒细胞的形态学特点1.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胞体:直径10-18um,圆形或类椭圆形。

胞核:较大,约占细胞的2/3以上,圆形或类椭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染色质呈细粒状状,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沙,无浓集。

核仁2-5个,较小,清楚。

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无颗粒。

2.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胞体:直径12-20(30)um,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大,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或偏位。

染色质开始聚集,核仁常可见且较清晰。

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浆内含大小、形态和多少不一的紫红色非特异的嗜天青颗粒,分布不均。

常近核一侧先出现,有时可出现核上。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1)中性中幼粒细胞(neutrophilic myelocyte)胞体:直径10-18um,圆形。

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能出现凹陷,占细胞的2/3-1/2,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消失。

胞质:量多,呈淡红、偏淡蓝色,内含中等量、大小较一致的特异的中性颗粒。

(2)嗜酸性中幼粒细胞(eosinophilic myelocyte)胞体:直径10-18um,圆形。

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能出现凹陷,占细胞的2/3-1/2,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消失。

胞质:量多,呈淡红、偏淡蓝色,内含中等量、大小较一致的特异的嗜酸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1)中性晚幼粒细胞(neutropilic metamyelocyte)胞体:直径10-16um,圆形。

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

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核仁消失。

胞质:量多,浅红色,充满中性颗粒。

(2)嗜酸性晚幼粒细胞(eosinophilic metamyelocyte)胞体:直径10-16um,圆形。

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

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核仁消失。

胞质:量多,桔红色,充满嗜酸性颗粒。

5.杆状核粒细胞(stab granulocyte)(1)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胞体:直径10-15um,圆形。

胞核:凹陷程度超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以上,形态弯曲成带状,粗细均匀,染色质粗糙呈块状,也可见核呈“S”形、“U”形或“E”形,核两端钝圆呈深紫红色。

胞质:充满中性颗粒。

(2)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eosinophilic stab granulocyte)胞体:直径10-15um,圆形。

胞核:凹陷程度超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以上,形态弯曲成带状,粗细均匀,染色质粗糙呈块状,也可见核呈“S”形、“U”形或“E”形,核两端钝圆呈深紫红色。

胞质:充满嗜酸性颗粒。

6.分叶核粒细胞(segmented granulocyte)(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胞体:直径10-14um,圆形。

胞核:分叶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开,但有粗而明显的切痕。

核常分2-5叶,染色质浓集或呈较多小块,呈深紫红色。

胞质:丰富,呈淡红色,浆内分布着细小紫红色中性颗粒。

(2)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eosin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胞体:直径10-14um,圆形。

胞核:分叶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开,但有粗而明显的切痕。

核常分2-5叶,染色质浓集或呈较多小块,呈深紫红色。

胞质:充满嗜酸性颗粒。

嗜碱性粒细胞7. 成熟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胞体:大小不一,直径约10-14um,圆形。

胞核:呈杆状或分叶,但由于嗜碱性颗粒常覆盖在核上而使结构不清楚,故常不分杆状核和分叶和嗜碱性粒细胞而统称为成熟嗜碱性粒细胞。

胞浆:常较中性粒细胞少、常呈红色,其中有少量粗大、大小不一、紫黑色、形态不一的嗜碱性颗粒,常覆盖在核上。

(二)粒系形态总特点(1)胞体规则。

(2)胞核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圆形、椭圆形、一侧偏平、肾形、杆状、分叶)。

(3)胞浆中的颗粒也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三)骨髓中粒系的正常的范围粒系占有核细胞的0.50-0.60(0.40-0.60)。

原粒<0.02,早幼粒<0.05,嗜酸粒<0.05,嗜碱粒<0.01,中性中晚幼粒均<0.15,中性杆状核粒>中性分叶核粒。

注:(1)原粒的划分标准:传统的分类方法认为原粒是无颗粒的。

但现在认为原粒可有颗粒,故将原粒分为两型。

1型就是传统的原粒,2型既是在传统的原粒的基础上浆中可有少许颗粒。

现在在正常情况下原粒按传统分类,白血病是按现在的分类方法。

(2)早幼粒的划分:有人认为电镜下可见到特异性的颗粒,故主张将早幼粒也分为三种。

【单核细胞系统】(一)各期单核细胞的形态特点1.原始单核细胞(monoblast)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有伪足。

胞核: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纤细(比原粒细)、呈疏松网状,核仁1-3个(多数为1个)、较大、清楚。

胞质:较其他原始细胞多,呈灰蓝色或淡蓝色、不透明、毛玻璃样。

2.幼稚单核细胞 (premonocyte)胞体:直径15-25μm,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有伪足。

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有凹陷或切迹,染色质开始聚集、呈丝网状,核仁模糊或消失。

胞质:较多,呈灰蓝色,可见细小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

3.单核细胞(monocyte)胞体:直径12-20μm,不规则,有有时可见伪足。

胞核:不规则,常呈肾形、大肠状、马蹄状、马蹄形、“S形”、分叶形、笔架形等,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

胞质:灰蓝色或灰红色、半透明如毛玻璃样,浆内见细小、分布均匀的灰尘样紫红色颗粒,有时偶见空泡。

(二)单系形态总特征(1)胞体、胞核较大而不规则。

(2)染色质疏松。

(3)浆量丰富、常呈灰色有空泡。

(三)骨髓中单系正常范围小于0.04,为成熟细胞,原单、幼单一般不见。

【淋巴、浆细胞系统】(一)各期淋巴细胞1.各期淋巴细胞形态的特点;1)原始淋巴细胞(lymphoblast)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类圆形。

胞核:胞核相对细胞来说较大,圆形或类圆形,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比原粒粗),核仁1-2个、清楚。

胞质:少,淡蓝色、透明,无颗粒。

2)幼稚淋巴细胞(prelymphocyte)胞体:直径10-16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有时有核凹陷或切迹,核仁模糊或消失,染色质开始聚集。

胞质:少,淡蓝色、透明,可有少许深染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3)淋巴细胞(lymphocyte)A.大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2-15μm,圆形或类圆形。

胞核:椭圆形、少稍偏一侧,染色质紧密呈大块状,核仁消失、有时可见假核仁。

胞质:较多,呈清澈的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

B.小淋巴细胞:胞体:直径6-9μm,圆形或类圆形。

胞核:圆形或有小切迹,染色质紧密呈大块状。

胞质:极少、颇似裸核,呈淡蓝色,常无颗粒。

2.淋巴细胞总特征(1)胞体、胞核规则(可有小切迹)。

(2)胞体小,浆量少,淡兰色。

3.骨髓中淋巴细胞正常范围小于0.20,为成熟淋巴细胞(小淋巴为主),一般不见原淋、幼淋。

(二)各期浆细胞1.各期浆细胞的形态特点;1)原始浆细胞(plasmablast)胞体:直径12-25μm,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圆形、常偏位,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核仁2-5个。

胞质:丰富(浆量多于胞核)、呈深蓝色、不透明,近核一侧较淡染(核旁淡染区),无颗粒。

2)幼稚浆细胞(proplasmacyte)胞体:直径12-16μm,常呈椭圆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