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与情感的联系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季节意象与情感表达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季节意象与情感表达1. 引言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融汇了丰富的季节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感受,诗人们巧妙地将季节与情感相融合,创作出了许多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展开,探索中国古代诗歌中季节意象与情感表达之美。
2. 春天:希望与新生春天是万物复苏、草木更新的季节。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春天常常被描绘为充满希望和新生力量的时期。
诗人经常用鲜花盛开、燕子归来等形象来表现春天的美好,并以此激发读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3. 夏天:热情与豪放夏天是炎热而充满活力的季节。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夏天常被赋予烈火般的激情与豪放的情怀。
诗人用青山绿水、蝉鸣莺啼等景象来描绘夏天的壮丽和生机,同时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出激烈、奔放的态度。
4. 秋天:深情与沉思秋天是收获和凋零并存的季节。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秋天常被描绘为深情而富有思考的时光。
诗人通过描述丹桂飘香、菊花怒放等景象,抒发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珍惜之情,并通过婉约的笔触传达对生命和人性的沉思。
5. 冬天:凝重与寂寞冬天是寒冷而静默的季节。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冬天常被赋予凝重和寂寞的氛围。
诗人以雪花飞舞、北风呼号等形象来描绘冬天的冷峻与肃杀,并用它们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思索。
6. 结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季节意象与情感表达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和映衬。
诗人们通过对季节的生动描绘、情感的细腻抒发,创作出了一系列富于艺术性和思想深度的作品,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
这些诗歌不仅是文化遗产,也启迪着我们对大自然和人性的理解。
诗歌的意象与抒发情感
诗歌的意象与抒发情感诗歌是一种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文学形式,它以简洁、凝练的语言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意象。
诗歌的意象与抒发情感是诗歌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一、诗歌的意象1.1 意象的定义意象是诗歌中的一种基本元素,它是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社会生活、人物形象等方面的描绘,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手法,创造出的具有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的画面。
意象是诗歌的基石,是诗人表达情感、传达思想的载体。
1.2 意象的分类诗歌中的意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日月星辰等,它们代表了自然界的美好和神秘。
(2)社会意象:如宫阙、江湖、战争、繁荣等,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类命运。
(3)人物意象:如美人、英雄、隐士等,体现了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4)抽象意象:如爱情、友情、理想、命运等,表达了人类情感和思想观念。
1.3 意象的作用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营造氛围:意象可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传达情感: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媒介,通过意象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喜怒哀乐。
(3)寓意象征: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可以表达诗人对生活、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4)增强美感:意象具有审美价值,可以提高诗歌的艺术魅力和美感。
二、诗歌的情感抒发2.1 情感抒发的定义情感抒发是指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
情感抒发是诗歌创作的灵魂,是诗歌艺术的魅力所在。
2.2 情感抒发的途径诗歌的情感抒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1)意象描绘:通过描绘意象,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2)对比映衬:通过对比和映衬,诗人可以强化情感的表达,使情感更加鲜明。
(3)节奏韵律: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可以传达诗人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4)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可以增强诗歌的情感表现力。
探究《诗经》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
意象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是 复杂而多样的
通过探究《诗经》中的意象, 可以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情感表达也反过来影响了意象 的创造和选择
Part Four 探究《诗经》中意象与
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法
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诗经》中常用的比喻手法,如“赋比兴”,通过比喻来形象地表达情感。 《诗经》中的象征手法,如以“鸟兽草木”等自然物象来象征某种情感或意义。 《诗经》中的拟人手法,将自然物象人格化,以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经》中的夸张手法,通过夸大或缩小来强调某种情感或意义,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诗歌中通过比喻、 象征等手法,表达 了友情的美好和纯 真。
《诗经》中还有一 些诗歌,表达了对 离别和失去友情的 痛苦和思念。
乡情情感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思乡之情:《诗经》中有很多诗歌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邶风·静女》中的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怀旧之情:《诗经》中也有很多诗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如《小雅·白驹》 中的“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Part Three 探究《诗经》中意象达的作用
意象是情感表达的 载体,通过意象可 以更好地传达诗人 的情感。
意象可以增强诗歌 的艺术感染力,使 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意象可以引发读者 的共鸣,使读者更 好地理解诗人的情 感。
意象可以拓展诗歌 的意境,使诗歌更 加深刻和丰富。
人物意象
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纯朴 士兵:勇敢、忠诚、爱国 贵族:奢华、虚荣、腐化 女性:美丽、温柔、坚强
器物意象
玉:象征高洁、美好 琴瑟:象征夫妻和谐、爱情美满 木瓜、桃李:象征友谊深厚 鹿:象征和平、安宁
把握常见意象 读懂诗歌情感
三,古诗常见意象 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很多意象已经有了固定
的含义,并得到了世人普遍的认可,这些意象也作 为常见意象出现在古典诗词中,下面总结一些常 见的意象:
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 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 特有的伤痛。
28、尺素——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29、吴钩——原指吴王阖闾所造的钩,但 在唐宋词中多作身边所佩带刀剑的代称。 用来暗示建功立业的抱负。
李贺《南 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 山五十州”,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 含笑看吴钩”。
30、青鸟——在古代传说中,“青鸟”是仙人 的信使,在诗词中常常被借用指代情人的 使者。
24、阑干——有三个意思。第一,古代建筑物 附加的木制栅栏,叫做阑干、栏杆。例如,冯 延巳《抛球乐》“坐对高 楼千万山,雁飞秋色 满阑干”、辛弃疾《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 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第二,横斜的 样 子。古代多用来形容星斗纵横错落。例如,贺 铸《清平乐》“夜潮洲渚生寒,城头星斗阑干”。 第三,形容泪 水纵横或者纵横散乱的样子。如 白居易《琵琶行》“梦啼妆泪红阑干”,其中的“ 阑干”形容泪流满面。
7、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 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 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 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 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朱雀桥边野 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 《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 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 已失去了昔日的富 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新高考全国 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新高考全国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是诗人心灵的映照。
意象的运用,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梅花常被赋予高洁、坚贞的品质;菊花象征着淡泊、隐逸;杨柳则代表着离别、思念。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的组合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意境。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等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
此外,意象还可以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出了雪景的美丽。
材料二:在现代诗歌中,意象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现代诗人常常通过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感悟。
与古典诗歌相比,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现代诗人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中选取意象,如汽车、高楼、电脑等。
同时,现代诗歌中的意象也更加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表达。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也更加自由和灵活。
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随意组合各种意象,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然而,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意象都是诗歌的灵魂。
它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1. 下列关于材料中“意象”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能使诗歌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
B.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象征意义,如梅花代表高洁坚贞,菊花象征淡泊隐逸。
C.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可从日常生活事物中选取,也更注重内心世界表达。
D.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都很自由灵活,能创造出独特意境,激发读者联想想象。
通过意象把握诗词情感的四种方法
教学随笔通过意象把握诗词情感的四种方法付文中国古典文化是含蓄委婉的文化,古典诗词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库里最熠熠生辉的珠宝。
“一草一木总关情”,文人们总喜欢把自己的感情融合在事物当中,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也就形成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文化。
教学生研读诗词,把握诗词情感,就有必要教他们用恰当的方法研究这些意象。
一、承载固定情感的意象,应该结合形成原因积累在古典诗词中,有些意象出现的概率非常高,但它所承载的情感,都是差不多相同的,久而久之,这种意象就具备了诗词中某一种约定俗成的情感。
例如杨柳,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里就有李白的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此夜曲中闻折柳”等等。
杨柳的出现,往往就给诗词奠定了一种愁情的基调。
这种愁情实际上源于中国古典诗词的谐音文化,“柳”与“留”谐音,而且在古时候,柳树大多种于房前屋后,所以常常也作为故乡的象征,因此人们往往喜欢用杨柳传达朋友离别时的一种恋恋不舍之情,或远离亲人家乡的一种思念之情。
还有子规,这种动物也常光顾古典诗词,同样用李白的诗句为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前者出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后者出自《蜀道难》。
仅从两首诗的题目,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悲情。
为什么子规成了“悲”的文化现象呢?相传子规为古代蜀帝之魂所化,鸣声凄厉且昼夜不止,民间有“杜鹃啼血,子规哀鸣”的说法。
因为这个故事,因为子规本身的特征,其“悲”的情感意义自然就具备了。
对于这一类有着相对固定情感承载的意象,可以以专题形式给学生予以讲解,并要求学生积累下来。
二、承载丰富情感的意象,应该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很多时候,即使是同一种景物,也可能有不同的情感承载。
月亮是诗歌的精灵,它纵有“古今共赏一轮月”之说,横有“千里共看一轮月”之言,所以月亮总能贯穿古今内外,牵动人们的悠悠情思。
月的“言外之意”,可寄思乡思亲之情,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融时光易逝之思,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可托仕途失意之愁,如“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亦可表清正纯净之情,如“我寄愁心与明月”;还可和爱情之美,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对于像月亮一样这类有着丰富意蕴的意象,应该联系作者写诗词的时代背景加以分析才能正确把握住情感。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什么是意象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第一,不同的意象表达同一类思想感情一、忧愁类意象所谓“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或睹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物抒愁。
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梧桐在古诗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如:杨花落尽子规(杜鹃)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寒蝉寒蝉经过一番秋雨后,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水因水的绵软不绝,诗人常以水喻愁。
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芭蕉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羌笛、胡茄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丁香常指愁思的情结。
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牛峤《感恩多》)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
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不仅在表达方式上别具一格,更在意象与意境的描绘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们通过细腻生动的意象,构建出丰富多彩的意境,使人如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的真情实感。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意象的描绘古代诗词以意象的描绘为基础,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描写,将抽象的感受与情绪具象化。
这些意象多以自然景物为主,如花草树木、山川江河等,通过对它们的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的细致刻画,使诗人的情感更为传神。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表达出诗人激发的壮丽情感。
此外,意象在古代诗词中还可以是人物形象、动物形象等。
这些形象可以是现实中的具体人物,也可以是虚构的传说中的人物。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诗词中的意象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感受。
例如,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他以自己被贬到远方的形象,表达了思乡之情,使读者感同身受。
二、意境的构建意象的描绘不仅使古代诗词更具体、更真实,更重要的是意象的组合与排列使诗词具有独特的意境。
意境是指诗词作品给人带来的情感与思维的感染力和艺术享受。
它通过丰富多样的意象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创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绪,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古代诗词中,通过对时间、空间、情感的协调与组合,意境得以形成。
时间的选择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流转与岁月的变迁。
古代诗词中常常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达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回忆。
空间的选择则能够营造出特定的环境与景观,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情感的表达是意境塑造的核心,通过对情感的烘托与渲染,使诗词作品更具感染力与魅力。
古代诗词中的意境不仅仅是在语言上的艺术构建,更是在诗歌结构上的独特呈现。
绝句、律诗等古代诗体的运用,使意境得以在有限的篇幅内得到深入展示,增加了诗词的独特魅力。
三、意象与意境的作用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不仅仅是一种美感的呈现,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表达。
诗歌的意境与情感抒发
诗歌的意境与情感抒发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韵律与节奏,表达出丰富多样的意境与情感。
它不同于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与表达方式。
在笔者看来,诗歌的意境与情感抒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诗歌的意境表达意境是诗歌中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它追求的是以意象表现思想和情感。
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诗人能够将内心世界中的美好、忧伤以及种种感受转化为形象的词句。
例如,在《静夜思》这首诗中,李白以静谧的夜晚为背景,以一种朴素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孤独的情感。
这种意境的创造使读者感受到了李白那份追求自由与独立的思想情感。
诗歌的意境通过想象力的运用与形象的描述来展现,它不拘泥于现实世界的表达,而是追求艺术的超越。
比如,在《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诗中,杨万里通过描绘烟花的盛景,创造出了壮丽而浪漫的意境。
这种意境的抒发,让人联想到旷远的背景与精神世界,远离尘嚣。
因此,诗歌的意境抒发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对美好的追求与想象的展示。
二、诗歌的情感抒发诗歌通过充分发挥语言的韵律与节奏,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情感,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情感是诗歌运用最为广泛的元素之一,它可以是喜悦、愤怒、忧伤或者其他种种情感的抒发。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诗人以寥寥数语表达了对秋夜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示了深深的忧愁之情。
诗歌的情感抒发常常蕴含着诗人对世界的观察与体验。
它通过诗人对日常生活琐事的感悟,将情感转化为美丽的诗句,引起读者共鸣。
比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以崇高的情感抒发了对雄伟壮观景色的赞美之情,与读者共享美的追求与感受。
因此,诗歌的情感抒发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内涵,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综上所述,诗歌的意境与情感抒发是不可分割的部分。
通过意境的打造,诗人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富有想象力的诗歌世界,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与思考。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之以登高为例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之以登高为例以登高为例:八年级语文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登高是中国古代诗人最喜欢的题材之一,无论是秋天的登高赋诗,还是春天的登高抒怀,都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登高作为一种意象,在古诗中扮演了多种角色,同时也传达了种种情感。
本文将以登高为例,探讨八年级语文课程中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的关系。
登高,顾名思义,就是登高望远。
在古代,登高往往是一种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象征。
古诗中的登高情景往往以国家山河的局势或个人志向为背景,借着登高之景,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和感受。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诗表达了杜甫正直无私的理想,同时抨击了当时权贵阶层的腐败和不公。
这种意象的使用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和艺术感。
登高所描绘的景象往往跟随着诗人的情感变化。
从秋天的登高赋诗中可以看出,登高意味着思绪的飞扬和情感的抒发。
许多秋天的古诗以登高作为语境,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来表达诗人此时此刻的内心情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首诗以登高的方式,展现了壮丽的山河景色,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时代变迁、人生无常的思考。
登高意象和诗人的感慨相辅相成,将诗歌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除了意象和情感的关系之外,登高还有着一种象征意义。
登高对于古人来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一种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在古诗中,登高往往象征着诗人心灵的升华和境界的拓展。
通过登上高山,诗人越过尘世的纷扰,接触到更高层次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这首诗通过夜晚的登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安宁的期盼。
总结来说,八年级语文古诗词中的登高意象与情感是相辅相成的。
登高作为一种意象,为诗歌注入了生动的画面,同时也紧密联系着诗人的情感表达。
通过登高这一主题,诗人既展现了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现象的思考,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从几首诗例谈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之间的关系
从几首诗例谈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之
间的关系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形象与情意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诗人通
过使用各种意象来表达思想和情感,这些情感由形象构成,传达着诗
人对事物的感受。
一首诗歌描述的山水景象,例如“青山隐隐水迢迢,秦淮漫漫原长橙”,代表着诗人真挚的神情,立刻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令人联想到诗人的无奈与悲伤,用一种抒情的方式让我们立即懂
得了他的所思所想。
再如,《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的是滕王的对山水景物的朦胧描写。
诗人会通过这种“昏黄”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游走在山水间的感受,给读者提供一个深刻的感
性体验。
表面上,这里只是一幅景象,但更多的是情感抒发,让读者
感受到熟悉中的苍凉与凄怆,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古典诗歌
中传递出来的情感。
最后,《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灯照江心”,运用涹碧的色彩,描绘了一幅辽阔的江水之图,也让人领略到
无限的容量,庞大的气息,视觉所及的范围即使是大千世界,也投下
情思,将听众带入到神秘的古朴气氛中,彰显着古诗的丰富意义。
可以说,形象与情意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国古典诗歌中
的形象成为诗人传达情意的重要途径,它蕴含着无穷的情感,读者可
以根据自己的心灵来感悟到不一样的层次。
形象是情意的载体,它让
情感直击心灵,将它转化为无限的可能,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美。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场所。
李白《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零霖》: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
二、植物类(比喻或象征)
芳草、芭蕉、梧桐、梅花、松柏、 竹、柳
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梧桐:表示凄苦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
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
小人 庸客俗夫
沙鸥;
飘零 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
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
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 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
时光流逝 岁月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 的发展趋势
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猿啼:在古诗中象
征着悲伤的感情。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郦道元: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端:巴水天边路, 啼猿 伤客情。
四、器乐类: 羌笛、胡笳
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
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王之涣 :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代对月思人,望月怀人的诗句很多。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二;月亮时 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既 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 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哲学 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 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 的天问意识和 人生喟叹。如《春江花月夜》就是此 类。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这些诗词作品通过独特的修辞手法和精妙的语言运用,巧妙地展现了古人对社会、自然、人生等方方面面的感悟和理解。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
一、自然意象与情感表达中国古代诗词以自然意象为常见表达主题,通过描绘山水、花草、月夜等自然景观,传递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一诗,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寂静的夜晚和明月的清辉,表达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情感。
在古人的诗词作品中,山水意象常常与情感表达相联系。
诗人通过山川河流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辛弃疾的《满江红》一词,以雄浑的山河美景来隐喻国家兴亡的悲壮,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忧虑。
二、人生意象与情感表达人生是古代诗词创作中的重要主题,诗人通过对人生诸多方面的描写,展现出对人生意义和命运的思考与抒发情感。
有的诗词表达着对生老病死等命运的思考,如苏轼的《赤壁赋》中,诗人以战争为背景,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人事如梦的感慨。
另一方面,一些诗词通过家庭、友谊、爱情等人际关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珍视与思念。
杨凌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通过对夫妻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和珍重。
三、社会意象与情感表达古代诗词往往抓住了社会现象和时事,通过对社会意象的描绘,抒发出诗人对社会变迁和人心沉浮的感受。
比如韩愈的《帝京篇》一诗,通过对都城繁华景象的描绘,发出对功名、利禄的反思和警示,表达了对社会荣辱得失的关注。
在古代诗词中,对政治和社会的批判也是一种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
杜甫的《登高》一诗通过对乱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忧虑和愤慨。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丰富多样,从自然意象、人生意象到社会意象,通过婉约、豪放、咏史等不同形式的表达,揭示了古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古代诗歌意象的作用及分类
古代诗歌意象分类意象,就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得客观物象,就是作者内在得思想情感与外在得客观物象得统一。
意象得作用:①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得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②奠定情感基调。
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得基调。
③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以送别诗、山水诗与边塞诗为代表。
如“枫叶荻花秋瑟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分析诗歌意象得方法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找意象诗中得意象有: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竹、莲等(2)析意象首先抓住意象本身得特点进行分析。
即意象前后得形容词或动词,有突出事物特征得作用。
“空”“新”“明"“清”“喧”“动”更渲染突出了“幽静"“清新”“皎洁”“清澈”得特点。
(3)分析寄托在意象上得情感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得幽静、清新、皎洁、清澈等烘托了清幽澄澈得环境,寄托了作者对宁静淡雅、清新质朴生活得向往,折射、反衬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得厌恶.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找到诗中描绘形象得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得基本含义;②用精炼得语言概括形象得特征;③结合诗歌得主旨指出所描绘得形象得表达作用与艺术效果.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得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就就是通过江水中得月影、冲淡柔与得月下灯光、联拳静憩得白鹭,跃出水面拨剌有声得鱼儿四个意象,组成了一个统一得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谧得与平境界,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得向往。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落月、啼鸟、霜满天得秋夜,江边得枫树、渔火、寒山寺飘来得钟声,描绘了一幅凄清得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得羁旅之愁一、送别类1、杨柳杨柳得依依之态与惜别得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之神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恩.例句:《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与情感的联系剖析
二、诗歌意象的特点
1.含蓄性
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有的以物喻人,如屈原的诗歌用善鸟香草,来配君子;恶禽臭物,来比小人。有的以物寄情思,如“月亮”是“思乡”的同义语,“折柳”代表离别,留恋之意。也有的意象是作者思想的流露和愿望的表达。如“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舟楫”非指船,而是指作者想入官场,施展才华的引荐之人。
在特定的情况下,诗人也会对未来产生一定的预想。这种预想往往也有和现在对照的意味。一般表达的是诗人的愿望(起于对现状的不满)或诗人的忧虑(起于对现状的留恋)。这种意象的时间形态模式可以称之为“前瞻式”。如陆游的遗作《示儿》表达的就是恢复中原统一国土的强烈愿望:“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而柳永的《雨霖铃》表达的是“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意旨,因而他对未卜的前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和别后的场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预想表达了他对情人的无比留恋。
有时候,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明显地表现出与现在对比的意味,这就是今昔对比式。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先后两次来都都城南庄,第一次在桃花林边见到一个十分中意的女子,但是一年之后,诗人再次来到这里,他看到的只剩下了桃花,那个姑娘已经不知去向了。这种意象的变化透露出诗人在时间的流逝中的深深怅惘。中国古诗中有很多这种主旨的诗歌,用过去的欢欣当下的悲哀表现物是人非感情无常的哀怨。
唐代诗歌中文学意象的情感意义
唐代诗歌中文学意象的情感意义唐代诗歌的文学意象大多在表达审美情趣和感情的交汇点,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哀叹欣赏。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象来抒发思乡之情;王维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来抒发对亲友的挽留与离别之情。
唐诗中的文学意象通常充满了强烈的情感色彩,有时是对生命的无常的抒发,有时则是对失去的惆怅与悱恻,有时又是对爱情的渴望与挣扎,有时又是对唯美的追求。
有时,文学意象也用来表达思想意义,象征着审美观念的抽象表达,甚至是情感上的哲思。
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使用“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样的意象表达了他对漫漫来生无常的追思和惆怅。
总而言之,唐代诗歌中文学意象的核心情感意义在于表达对生命无常真理的思考和探究,表达出一种深沉丰富的审美情趣与精神内涵,抒发人生焦虑的忧伤与追求自由的渴望,使读者们在阅读唐诗的同时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
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与情感联系
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与情感联系在诗歌的广袤天地中,自然意象犹如璀璨繁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成为了诗人抒发内心世界的重要载体。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自然界的万物变幻无穷,给诗人带来了无尽的灵感和深刻的感悟。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春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诗人对大地复苏、生机勃勃的喜悦之情的表达。
春风拂过,带来了温暖,吹绿了江南的岸边,那一片翠绿的景象仿佛在诗人的心中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希望和美好的画卷。
再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通过描绘莲叶的无边无际和荷花的艳丽夺目,抒发了对夏日美景的陶醉和赞美。
那碧绿的莲叶和娇艳的荷花,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诗人内心欢愉和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的体现。
秋天,往往给人一种萧瑟和凄凉之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这寥寥数语中,枯藤、老树、昏鸦这些秋天特有的自然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诗人在秋日的霜叶中看到了别样的美,那种胜过春花的艳丽色彩,让诗人心中涌起了对大自然神奇造化的赞美和对生命坚韧的感慨。
冬天的寒冷与寂静,在诗歌中也有着独特的表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皑皑白雪覆盖下的千山万径,鸟踪人迹皆无,展现出了冬日的严寒和孤寂,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清冷与超脱。
除了四季的变换,日月星辰也是诗歌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月亮,自古以来就是思念和团圆的象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抬头仰望那一轮高悬的明月,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月光洒在地上,如同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牵挂,绵延不绝。
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是将对亲人的思念寄托于明月,希望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同一轮明月,感受彼此的存在和祝福。
太阳,往往代表着光明、希望和力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时分,江边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鲜艳夺目,江水也被染成了碧绿的颜色,这充满活力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歌的意象与情感
诗歌的意象与情感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以其深刻而精致的意象和情感传达方式而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意象和情感是诗歌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诗歌的内涵与魅力。
本文将探讨诗歌中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些经典诗歌的分析来说明这个观点。
一、意象的表达诗歌以其独特的意象表达方式而出众。
意象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意思。
它可以是具象的,如花、鸟、树等;也可以是抽象的,如爱、死、孤独等。
意象通过细腻、精准的描绘,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之变得更加可感知和触动人心。
通过意象,诗歌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让读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描绘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明月光”和“地上霜”这两个意象,诗人创造了一个寂静而冷寂的夜晚场景。
这种清新而朦胧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了夜晚的宁静与凉爽,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二、情感的抒发诗歌是情感的载体,通过对意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诗人能够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传递给读者。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共鸣和共情。
诗人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和深入剖析,让读者能够通过诗歌感受到情感的张力与震撼。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中通过描写边境的寂静和孤独,以及亲人思念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戍鼓的铿锵和雁鸣的凄凉,进而引起对生离死别的思索和对故乡的眷恋。
三、意象与情感的结合意象和情感在诗歌中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核心内涵。
意象是情感的表达方式,情感则是意象的滋养和源泉。
只有当意象和情感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时,诗歌才能够触动人心,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河景色和对壮志未酬的情感抒发,诗人将自己的激情与对世界的热爱融入到意象的表达之中。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壮志凌云的情感,并借助山河的意象,传递了一种豪情壮志和追求卓越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与情感的联系意境、意识流、意象是三个有关深层文艺心理的课题。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志与客观环境互感的抒情艺术氛围;意识流是精神特质,是文本中所呈现的以非理性、非逻辑性为特征的真实心理流程;而意象是以独特的审美表现创造出的具有双重意义的艺术形象。
对于意象理论的研究,近二十年来间有著述,对意象的概念、意象的分类、意象的组合、意象与意境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而于本文多有启发。
但是迄今为止的意象理论研究尚远未深入,尚不足以搭成意象理论体系的框架,缺乏对鉴赏和创作的指导功能。
弥补这些不足,正是本文希望能达到的目的。
一、诗歌意象的内涵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唐代诗评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缜密》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明代诗评家胡应麟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诗薮》)一言以蔽之,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圣人立象以尽意(《周易·系辞上》)。
简单地说,“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或文化内涵。
“象”,就是物象、形象。
对于这种积淀着深厚文化内涵或作家个人感情的物象我们称之为“意象”即意中之象是也。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翻飞在花丛,在草间,在泥沙的浅黄的路上/在静寂而又炎热的阳光中……/它是蝴蝶──/当它终于被捉住/而拍动翅膀之后/真实的形体与璀璨的颜色伏贴在雪白的纸上。
”这是对诗歌意象的形象概括。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的静谧恬然是“人”“桂花”“月”“鸟”“涧”等意象使然;有了“月”和“江”的组合,于是就有了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
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二、诗歌意象的特点1.含蓄性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
有的以物喻人,如屈原的诗歌用善鸟香草,来配君子;恶禽臭物,来比小人。
有的以物寄情思,如“月亮”是“思乡”的同义语,“折柳”代表离别,留恋之意。
也有的意象是作者思想的流露和愿望的表达。
如“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舟楫”非指船,而是指作者想入官场,施展才华的引荐之人。
2.特定性在不同的诗人笔端,那些特定的意象都可能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
如“菊花”傲霜之花,屈原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菊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元稹在《菊花》里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中的“菊”同样表达诗人的高洁、坚贞。
至于“明月”寄乡愁,“梧桐”表伤感等在古典诗歌中非常多见。
3.丰富性中国古代诗人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物”与“我”的完美结合。
同样是美酒,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李白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如是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同是李白“酒”在他笔下又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这种时乐、时悲,时愁、时喜,时离、时合都是通过“酒”这一意象来表达的。
“酒”这一文化现象在古典诗歌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三、意象的时间形态诗人对情趣表达的优劣取决于他所选用和描画的意象,意象的鲜明生动无疑能增强表现情趣的效果。
莱辛在《拉奥孔》中认为“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同时指出相应的突破方法:“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全动作的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
”从整体上来看,诗毕竟是时间的艺术,这里只分析意象的时间形态。
大诗人都有一种鲜明的时间意识,朱光潜一向推崇华兹华斯的“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回味来的情绪(emotionsrecollectedintranquility)”,并认为诗歌就是旺盛的酒神精神投影于静穆的日神精神的产物。
因而诗人写诗从总体上看是一种追忆,一种对往事和情感的返观和再体验。
诗人对时间意识的表达往往从写诗的当下那一刻作为切入点,之后追忆流年或者预想后事,甚至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形态。
一些浪漫主义诗人就是如此,当他从现实的地面腾空而起,驰骋于梦幻般的想象天堂里,时间似乎已经被突破而几近消失。
这里要谈的只是意象的时间形态的常见模式。
意象的时间形态的最基本模式是追忆式。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这是晏几道的《鹧鸪天》,写的是与一位舞女重逢的感受。
他们的相知相恋之情都附着于“银缸”这一意象之中:当年的知遇、别后的思念和重逢的欣喜都闪照在“银缸”的灯光里。
元稹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首短诗被誉为抵得上白居易的《长恨歌》。
寂寞红花中的白头宫女的闲说又岂只是《长恨歌》中所写的那些?事实上这个动态意象蕴涵的是玄宗的一生行事,熟悉它的读者尽可以浮想联翩,陪这些宫女们在当年玄宗生活过的行宫里一同感叹。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典型的回忆之作,诗人将个人身世与国家情势融合在一起:“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但是末世危局的孤身奋斗已经无力回天了,只落得“慌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结局,然而,面对敌军的劝降,他毅然表明了自己忠于民族和历史的坚贞心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有时候,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明显地表现出与现在对比的意味,这就是今昔对比式。
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人先后两次来都都城南庄,第一次在桃花林边见到一个十分中意的女子,但是一年之后,诗人再次来到这里,他看到的只剩下了桃花,那个姑娘已经不知去向了。
这种意象的变化透露出诗人在时间的流逝中的深深怅惘。
中国古诗中有很多这种主旨的诗歌,用过去的欢欣当下的悲哀表现物是人非感情无常的哀怨。
在特定的情况下,诗人也会对未来产生一定的预想。
这种预想往往也有和现在对照的意味。
一般表达的是诗人的愿望(起于对现状的不满)或诗人的忧虑(起于对现状的留恋)。
这种意象的时间形态模式可以称之为“前瞻式”。
如陆游的遗作《示儿》表达的就是恢复中原统一国土的强烈愿望:“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而柳永的《雨霖铃》表达的是“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意旨,因而他对未卜的前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和别后的场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预想表达了他对情人的无比留恋。
一些境界阔大的诗歌在时间的纬度上往往呈现出很强的纵深感。
一般的诗人往往漠然地生活在时间的隧道里,只有在大诗人那里,时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才是供他们纵横驰骋的一个整体。
这时,意象的时间形态表现为“贯通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表达的是极其漫长的朝代更迭和无比空旷的空间场景中的孤独不遇。
天地悠悠,怆然一身,这种立足现在让时间沿着前后两个纬度同时展开而塑造出来的意象无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也是这样:“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在诗人看来,已逝的昨天无法挽留,现存的烦扰难以消除,诗人把希望寄托在明天,但是诗人很清楚明天又会变成今天然后再变成昨天。
因而,诗人所说的“明朝散发弄扁舟”体现的是他试图逃避生活超越时间的意向。
在一些情感曲折意蕴深沉的诗歌中,意象的时间形态会以“回环式”的模式表达出来。
李商隐的诗歌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
他的《夜雨寄北》这样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流寓巴山,又逢秋雨连绵,思乡忆亲之情正难以排遣,这时亲人来信问何时回家,而这正是诗人心中所想的。
但是他欲归不能,于是,他纵身一跃跳到未来,那时,诗人已经回到家中,正和亲人在深夜畅谈自己在巴山夜雨时思乡念亲之情。
“巴山夜雨”这个当下意象在诗人对未来的想象里已经变成了过去的时光,那时的背井离乡孤苦无依(“巴山夜雨涨秋池”)也被虚拟的重逢的喜悦(“却话巴山夜雨时”)所化解。
与此相似的是《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烛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关于此诗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仅从时间这个角度来看,首联开启的是“一弦一柱思华年”,表明此诗是追忆之作,无论是意在悼亡还是感怀身世,中间这两联写的就是对华年的追忆。
最后诗人的总结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它同样呈现出一种回环的意味。
诗人明明知道这些事情他以后会反复追忆,但是他立即又把目光转向了过去,也就是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
这种过去中的未来视点的瞬间闪现在迂回曲折中增强了感情的留恋哀思,这种意味是那种单向的时间观表达不出来的。
综上所述,意象时间形态的这些模式基本上都是以现在为立足点,此后从现在出发追忆流年预想后事甚至让时间反复交错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形态。
此外还有一种顺着时间的方向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加以诗化的诗,这就是杜甫的“即事名篇”。
“即事”的意思就是对当前发生的事情的快速反映和表现,它相当于现在的新闻报道,却是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这就需要诗人有敏锐的艺术眼光和高超的艺术修养。
因而,这种“即事式”的诗歌很难写好,而杜甫可谓这方面的超人。
这里以他的“三吏”中的《石壕吏》为例加以分析,该诗始于“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结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歌反映的就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
事情结束了,诗歌也写出来了。
这种诗无疑缩短了追忆的时间,甚至把追忆的时间缩短成了零,因而赢得了元稹“即事名篇”的美誉。
后人也有一些时事诗,但是在艺术性上往往比较粗糙。
意象时间形态的这些模式(追忆式,今昔对比式,前瞻式,贯通式,回环式,即事式)大致是诗歌中时间意识的表现方式。
无论诗人写的时间在短暂与久远上有多大不同,但是相对于整个宇宙来说都不过是一刹那,如朱光潜所说的,“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但是,“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领神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领神会。
”这正是诗歌意象时间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四、意象的空间分布时间只是诗歌意象的一个纬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时间只不过是一个轮廓,时间的轮廓里是需要空间来填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