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优秀教案1
第七单元《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bfe8b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c.png)
第七单元《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习10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包括:复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100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和比较大小,以及数的排列规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100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读、会写10000以内的数,并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精神。
教学难点:1. 数的组成和读写。
2. 数的大小比较。
3. 数的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投影仪。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a. 利用数字卡片复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
b.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习100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a. 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学习10000以内数的组成。
b.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10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c. 学生代表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学习数的大小比较a. 利用投影仪展示数的大小比较题目。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解题思路。
c.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讨论。
4. 学习数的排列规律a. 利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b.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规律。
c. 学生代表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板书设计:1. 10000以内数的组成: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 10000以内数的读写: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写。
3. 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下一位,依此类推。
4. 数的排列规律:按顺序排列,依次增加或减少。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fe08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e.png)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以内数的构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以内数的基本认识和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数码对以内数进行比较和排序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数字的构成和读法。
2. 数字的比较和排序。
难点1. 使用虚拟物品进行以内数的感知。
2. 比较和排序中的较大较小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以内数的图表和比较游戏等。
2. 数字卡片:准备一些以内的数字卡片。
3. 虚拟物品:准备一些纸币或代表数量的小物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黑板上写出几个以内的数字,让学生一起读出来,并进行展示讨论。
2. 数字的构成和读法通过展示图表和数字卡片,向学生介绍以内数的构成和读法。
让学生分组互相练读出数字,并进行小组比赛。
3. 数字的比较和排序使用虚拟物品,让学生进行以内数的比较和排序。
例如,让学生用纸币来比较不同金额的大小,或让学生使用小物品排列成不同数量的组合。
4. 巩固与拓展练题:在课堂上提供一些数比较的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答。
拓展活动: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些数字比较和排序的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解答。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10000以内数的构成和特点有了基本的认识。
练习中,学生对比较和排序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部分学生在较大和较小的概念上存在一定的困惑。
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强对较大和较小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10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10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a6ae815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6.png)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10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主题为“10000以内数的认识”。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100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并能进行基本的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00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并能够比较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三、教学难点1. 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的掌握。
2. 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接近整千数的比较。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计数器、数轴、数字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10000以内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100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加强理解。
3. 活动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的操作活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巩固练习: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特别是接近整千数的比较。
六、板书设计1. 10000以内数的认识2. 重点内容:数的组成、读写方法、大小比较3. 示例:通过具体例子展示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拓展练习:在生活中寻找10000以内数的实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和活动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10000以内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课后,通过作业设计,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总体来说,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兴趣浓厚。
但在数的大小比较部分,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一、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的掌握1. 数的组成:10000以内数的组成是教学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代表的意义。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8692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d.png)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用多种方式表达数,认识计数单位“万”。
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理解数的意义。
2.在多种活动中,体会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3.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掌握并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理解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体会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理解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一)创设情境南京长江大桥是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它的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这里的两个数据与我们已经学过的数不同,不同在哪里呢?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00以内的数。
(二)回顾旧知1.借助第纳斯方块回顾旧知。
(1)同学们猜猜有多少块?(2)怎么不用数就知道这是1000呢?PPT展示想法:一块小方块,表示1个一。
一个一个地数,数10次。
把10块摆成一条。
10个一是十。
一条,表示1个十。
一十一十地数,数10次。
把10条摆成一个扁片。
10个十是一百。
一个扁片,表示1个百,一百一百地数,数10次。
把10个扁片摞成一个大方块。
10个一百是一千。
所以这样的一个大方块就是1000。
二、回顾数的组成,引出新知(一)回顾数的组成1.回顾一个大正方体表示1个千。
2.回顾一个扁片表示1个百。
3.回顾一条表示1个十,一小块表示1个一。
(二)引出新知1.借助第纳斯方块感受十进关系。
(1)9999块,如果再添上一块,你们觉得是多少?(2)9999再添上1是10000。
(3)PPT展示:10个一变成1个十,10个十变成1个百,10个百变成1个千,10个千变成1个万。
2.借助模型,认识一万,感受十进关系。
(1)依次出现10个大正方体的图片,一千一千的数一数。
(2)利用计数器数数,感受十进关系。
在计数器上怎么数呢?咱们再一起来试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e83d8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7.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课时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和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扩大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数位顺序,为后续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验数的大小顺序,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能力,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和组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1000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和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逐步掌握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10000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2.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00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2.教学难点:对于数位顺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于较大数的认识和组成。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材料,如课件、教学卡片、数轴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复习已学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和组成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运动会等场景,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1000以内数的知识进行交流和计算。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0000以内数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10000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感知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 10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 10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15e71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d.png)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 10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10000以内数的认识。
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地读写10000以内的数,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10000以内的数。
2. 使学生理解数位的意义,能够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代表的意义。
3. 培养学生比较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数位的理解和应用。
2. 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
2. 加减运算卡片。
3. 教学挂图。
4. 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介绍10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讲解数位的意义,举例说明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的方法。
3. 实例演示:通过挂图和卡片,展示10000以内数的读写和运算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4. 互动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2. 主要内容:数的读写方法、数位的意义、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
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10000以内数的数位。
2. 判断题:判断数的大小和进行加减运算。
3.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10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理解了数位的意义,学会了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数位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数位的理解和应用数位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数位的意义,能够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代表的意义,并能够正确地读写10000以内的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000以内数的认识(1)-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000以内数的认识(1)-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50263d7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1.png)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000以内数的认识(1)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为10000以内数的认识。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理解数的组成,并能进行简单的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100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数的组成,特别是整百、整千数的组成。
2. 正确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计数器、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10000以内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数的规律。
3.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究10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和数的组成。
5. 练习环节: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10000以内数的认识2. 重点内容:数的读、写方法,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
3. 示例:如“”的读法、写法,组成及大小比较。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提高题:家长协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八、课后反思2. 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找出不足,及时改正。
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10000以内数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障碍,对于这些难点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100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题中,教学难点主要包括理解数的组成,尤其是整百、整千数的组成,以及正确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f4942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9.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10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单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比较大小的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提高数数和比较大小的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读写法,对于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读写错误,对于数的组成和数数比较大小的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
2.培养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比较大小的活动。
3.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数的组成。
2.教学难点:数数和比较大小的技巧,以及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数的大小比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数数和比较大小的游戏。
2.教学道具:小卡片,数字卡片,实物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教学道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数的组成。
同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数的读写法。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数数和比较大小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数的读写法,提高数数和比较大小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数的组成,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b93d5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7e.png)
202X--202X学年第X学期
课题
10000以内数的认识(1)
授课时间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新的计算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过程与方法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师:再拨一颗珠就是10颗,该数几?
生齐:10000。
师:我该怎样拨珠呢?
生:把千位上的珠子拨去,在万位上拨上1颗。
师:对,满十向前一位进1。(边说边把千位上的9颗珠子拨去,在万位上拨上1颗珠子。)
师:万位上1颗Leabharlann 子表示多少?生齐:10000。
师:如果在万位上拨5颗珠子,表示什么呢?
生齐:表示50000。
师: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到10000。(学生边拨珠,边数数。)
(3)动手操作,感知10000有多大。
师:课前同学们在家数出了10000粒大米。现在请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得到10000粒大米的?10000粒大米有多少呢?
生1:我是先数出100粒米,100粒米大约是1啤酒瓶盖,10啤酒瓶盖大约是1000粒,1000粒大米大约有1大药瓶盖,10大药瓶盖大约是10000粒,10000粒米大约有一塑料杯。
生:是由1000个小木块组成的。
师:对,是一千个。我们来一千一千地数数。(分别点击1个大正方体、2个大正方体、3个大正方体……9个大正方体)
生齐:1000,2000,3000,4000,……,9000。
二年级下册《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五篇)
![二年级下册《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1add0ba417866fb84a8eb3.png)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会数万以内的数。
2. 掌握数位的顺序,能说出万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3. 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一些生活中的数量。
【学情分析】《10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10000以内的数、数数、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
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将自然数的认数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 10 以内数的认识——11 — 20 各数的认识——100 以内数的认识——万(千)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
主要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自然数的认识要从小到大,逐步扩大认识数的范围。
认识10000以内的数,不仅是计算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一节概念课,认识和理解万以内的数是以100和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的。
学生认识1——100这些数,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比较容易掌握。
而认识像10000这样的大数目,离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比较远,无法全部列举,又难以刻划,显得十分抽象,研究这一内容的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数数。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引入。
1.“羊城八景之一的白云山,大家去过吗?”(1)“白云山是广州第一高峰,高多少米?这个数是怎么读的?”(2)“382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2.出示珠穆朗玛峰图片。
“这是珠穆朗玛峰,它是世界第一高峰,高8848米,它比白云山高得多。
”“横线上的这个数比1000大。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更大的数。
”活动2【讲授】二、探索新知“我们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还可以怎么数?”“对,当数更大的数时,我们还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1.教学例4(1)数小正方形。
(带学生数,学生自己点数)①带领学生一千一千地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cd9cd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4.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读写10000以内的各类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2.能够将10000以内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3.能够灵活运用10000以内数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和书写10000以内数。
2.学生能够掌握100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和排列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板、黑板、教材、教学PPT等教学工具。
2.学生每人一份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四位数的卡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描述这些数字的大小关系,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2. 学习新知识1.学生认识10000以内的特殊数字,并熟悉各位数字的位置。
2.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卡片或计算器将四位数从小到大排列。
3. 练习与训练1.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排列数字的练习题。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排列正确速度最快。
4. 拓展应用老师出示一些有关10000以内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5. 归纳总结学生总结10000以内的数字大小关系和排列方法,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10000以内的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巩固数字排列的方法。
2.拓展练习:设计几个10000以内数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并写出解题思路。
以上就是本课的所有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10000以内数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4eaac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b.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10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数位顺序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对数位顺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数位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能正确快速地读写10000以内的数。
2.让学生理解数位顺序表,能根据数位顺序表正确地数数和读数。
3.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数位顺序表的运用。
2.教学难点:数位的认识,以及数位顺序表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的读写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位顺序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数的读写法、数位顺序表等内容。
2.教学卡片:用于学生分组练习。
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创设情境,让学生帮忙整理文具盒,要求学生按数量多少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多的可以用“千”作单位来表示,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0000以内数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让学生跟随PPT一起读写,加深对数的读写法的记忆。
同时,讲解数位顺序表,让学生理解数位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套教学卡片。
要求学生在卡片上找出指定的数,并读写出来。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的读写法。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05e33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e.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1)认识计数单位“万”,建立10000以内数的概念。
能说出100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2)学会读写10000以内的数,理解和掌握读写的方法。
学习中间、末尾有“0”的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3)掌握10000以内两个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
正确地运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000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100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形成的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通过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体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100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万以内数的价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
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及评价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00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认识计算单位“万”,会读写10000以内的数,掌握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掌握数位顺序表和中间、末尾有0的10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10000以内数的大小,学会求近似数和区分准确数与近似数。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引入(一)复习导入1. (1)(100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1000 )。
(2) 408是由(4)个百、(8)个一组成的;480是由(4)个(百)和(8)个(十)组成的。
2.数一数:(1)从八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
(2)从二百三十起,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九百三十。
(二)引出新课出示82页主题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看看下面的文字描述中的两个数会读吗?(这是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这两个数都是比1000还要大的数)问:大家试着读一读吧?(引导学生读,表扬会读的学生)教师:这些数都比我们学过的数要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 第4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 第4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ecce3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c.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 第4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10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7第4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00以内的数,并理解数位顺序,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对数位顺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可能会出现读错数位、写错数字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对数位顺序的理解,提高读写大数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00以内的数。
2.让学生理解数位顺序,明确每位数字的计数单位。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00以内的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位顺序,明确每位数字的计数单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数位顺序的理解,提高读写大数的准确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示例、数位顺序表等。
2.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示例,引导学生复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让学生通过PPT示例,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数位顺序,明确每位数字的计数单位。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读写10000以内的数,以及根据给出的数字,填写数位顺序表。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读写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检查读写10000以内数的准确性,共同完成数位顺序表。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329af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1e.png)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0000以内数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名称和数位顺序;认识千位及其相邻的数位;学会千位及其相邻数位的写法;能够正确地读写10000以内的数;能够灵活运用数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数位顺序表,了解数位名称和数位顺序。
2. 学生能够认识千位及其相邻的数位,学会千位及其相邻数位的写法。
3. 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10000以内的数,提高学生的数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数位顺序表,认识千位及其相邻的数位,学会千位及其相邻数位的写法,能够正确地读写10000以内的数。
难点:数位的理解和运用,千位及其相邻数位的写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数位顺序表、卡片、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如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数字在数学中是如何表示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0000以内数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掌握数位顺序表,认识千位及其相邻的数位。
同时,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学会千位及其相邻数位的写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10000以内的数,要求学生写出它们的数位顺序表,并读出这些数。
然后,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示范,让大家一起检查是否正确。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如:“请把下列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请把下列数改写成用千作单位的数。
”等。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位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巩固数位顺序表、千位及其相邻数位的写法以及10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f3998b90c69ec3d5bb75d9.png)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教案学生姓名年级学科授课老师上课时间教学课题10000以内数的认识总课时30课时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概括教学重难点1、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2、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并用能符号表示;3、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1、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的万以内的读、写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知识点一】认识计数单位“万”(了解)归纳总结 1.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知识点二】万以内数的组成(理解)归纳总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知识点三】万以内数的读法(掌握运用)归纳总结除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知识点四】万以内数的写法(掌握运用)归纳总结万以内的写法: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是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考点题库一1.写出下面各数,并读出来。
写作:写作:写作: .读作:读作:读作: .2.填一填。
(1)( )个十是一千,10个一千是( )。
(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二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
(3)9980是由( )个千、( )个百和( )个十组成的。
(4)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一定是( )位数。
(5)6个千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3. 连一连。
【知识点五】万以内的大小比较(掌握运用)五千四百四十5440 五千四百 540 五千零四5004五百四十5040 五千零四十5400归纳总结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1)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2)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f32f1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b.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10000以内的数字。
2.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3.能够完成相关的练习和任务。
二、教学重点1.认识10000以内的数字。
2.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100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2.能够正确读写10000以内的数字。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
2.黑板、粉笔和教具。
3.相关练习和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入100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了解这个数字范围的意义和大小。
2. 学习1.认识10000以内的数字。
让学生逐个认识10000以内的数字,掌握其读法和写法。
2.练习100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设计一些比较大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100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3.完成相关练习和任务。
布置一些练习和任务,巩固学生对10000以内数的认识。
3. 操练设计一些情境操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4. 总结在本节课结束前,对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复习。
5.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10000以内数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学习和掌握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读写10000以内数。
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积极思考和参与教学内容,加深印象。
同时,要注重设置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愉快。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f2954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0.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理解数位和数级的概念。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大数的认识,培养学生数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对数位和数级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10000这个范围较大,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大数读写法的混淆,数位的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
2.让学生理解数位和数级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数位和数级的概念。
2.教学难点:大数的读写法,数位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大数的认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位和数级的概念。
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数位和数级的示意图。
2.教学卡片:印有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和数位计数单位。
3.教学游戏:大数接龙、数位猜猜乐等。
4.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例如购物场景,让学生接触到大数。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读写大数?大数的数位是如何排列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数位和数级的示意图。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写大数,理解数位和数级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如大数接龙、数位猜猜乐等。
在游戏中,让学生反复练习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和数位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会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习目标
1.通过数方块,拨计数器,会正确地数出并表示10000以内的数。
2.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认识计数单位“万”。
3.会读写10000以内的数,能说出10000以内数的组成,并知道数位顺序表。
练习:教材第83页”做一做”
感受十进制关系指名分别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的数。从不同的数开始数
你有哪些收获?
1.复习数数
指名数数一百一百的数
全班齐数十个十个的数
2.建立数学模型,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83页例6星星图
明确数很大,需要用较大的计数单位千来数数。用个十百千数数合起来是用计数单位数并用加法相结合来表达。
(3)一千一千的数。
2.直观操作,促进概念形成。
(1)在计数器上数到一万。
(2)实物计数。
(3)数位顺序表
(1)师:说一说到现在,你们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们能从右往左分別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4)让学生填出这表后,师让学生记住这个表。同桌互背。
教学重点
认识100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教学准备
教科书、实物投影仪、大正方体、计数器、课件。
预习内容
数数
知识பைடு நூலகம்接
数位
课堂流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课前修改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探索新知
三、巩固练习
“以学为主能力培养”智慧课堂教案
时间:
科目
数学
主备人
孙蓓蕾
检查
课题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
《课标》分析
《课标》指出: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的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00以内的物体个数,建立10000以内数的概念。
2.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认识计数单位“万”。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
四、总结提升
1.出示主题图(南京长江大桥)。
数字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2.揭示课题。生活中,还需要更大的数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来认识10000以内的数。
课件出示例5
1.认识计数单位“万”
有序计数,理解计数原理。
(1)谈话:同学们,数数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事了,今天就来数数大木方块里有多少小方木块(2)提示学生先数出一面的。探索数数的方法
1.练习:教材第84页“做一做”第1、2题.
2.教材第87页练习十七第1—4题。
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万以内的数有具体的认识,理解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和数位位值的大小。
学生口答
认识计数单位“万”
小组合作交流
独立数数,展示交流各自的数法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小对子合作动手画画
数出有多少张边数边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