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原电池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1节原电池
班级:1301 姓名:刘慧学号:2013113010129
探 究 三 : 原 电 池 的 构 成 条 件
电子流入
总反应:Zn + 2H +
= Zn 2+
+ H 2
【讲解】铜锌原电池发生的总反应和锌与酸的反应是一样的,但是原理是不一样的。原电池中有电子按一定方向流经导线(形成电流),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单单的锌与硫酸反应中有没有电流产生? 【板书】
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那怎么样能构成原电池呢?构成原电池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一 【学生实验】
第一个实验由老师来作演示实验 问题一:下列图示的装置可以产生电流的是?对比实验得出条件。
第二个第三个实验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问题二:下列图示的装置可以产生电流的是?对
比实验得出条件。
问题三:下列图示的装置可以产生电流的是?对比实验得出条件。
思考、讨论、交流 发现: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较活泼的金属担任
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担任正级。
发现:2.电极必须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发现:3、内外电路都必须构成闭合回路。
通过三组对比
实验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形成条件,初步养
成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整理、归纳与总结表
达的能力
比较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 新知传授
课堂练习学生总结
【板书】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导电
的非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
2.电极材料必须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4.内部条件——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如图所示,
当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Zn电极是____(填
“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该反应
是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Cu
电极是__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该反应是
_________反应;
当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时:Zn电极是____
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
反应;Cu电极是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该反
应_________反应。
整理:
讨论与交流
归纳与小结:
1、原电池电路:
电子流向,由负极
流向正级,电流流
向,由正极流向负
级;
2、电极:负极—
—电子流出的一
极,正极——电子
流入的一极;
3、电极反应:负
极——氧化反应,
正极——还原反
应,构成氧化还原
反应。
观察、比较、思考、
交流
思考与讨论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探究发现的能
力培养
总结概括和
交流与表达
知识的整理与
归纳能力的培
养
新课延伸
知识的巩固
⑧
⑦
过渡:上述电池,工作效率不高。
实验4-1:展示带有盐桥的锌铜原电池
设问:1. 取出盐桥,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2. 盐桥起什么作用?
强调:化学上把Cu|CuSO4(aq)与Zn|ZnSO4(aq)叫做原电池的半电池,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原电池。
板书:
1. 原电池的表示:
(+)Cu|CuSO4(aq)|| Zn|ZnSO4(aq)(-)2. 电极反应及总反应式
负极(锌片):Zn -2e - = Zn2+(氧化反应)正极(铜片):Cu2+ + 2e- = Cu (还原反应)
电池反应(总化学方程式):Zn + Cu2+ = Zn2+ + Cu
强调: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不同区域进行,再以适当方式连接,可以获得电流。
①在这类电池中,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
②在原电池的内部,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并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运动而形成内电路。
延伸:原电池的电能的输出能力的决定因素——反应物的氧化还原能力。
问题与巩固:
1.下列图示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有交流与表达:
盐桥起着平衡溶
液电荷,构成回
路,提高原电池工
作效率的作用。
理解与摹写
体会与领悟
思考与练习
讨论与表达
思考回答问题
知识的内化
理解与应用
教学巩固
2.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在产生电流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Fe 是负极,C 是正极
B .负极反应式为:Fe-3e -=Fe 3+
C .内电路中阴离子移向FeCl 2溶液
D .电流由石墨电极流向Fe 电极 课堂小结:
1、复习回忆了原电池的形成。
2、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3、从利用效率的角度进一步探究了原电池。
C
FeCl 2 Fe
FeCl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