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a3684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d.png)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第一章:糖类的检测教学目标:1. 了解糖类的概念和分类;2. 学会使用费林试剂检测还原糖;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学内容:1.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2. 费林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步骤;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4.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糖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糖类在生物组织中的存在和作用;2. 讲解费林试剂的原理和作用;3. 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糖类的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费林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步骤的熟悉程度;3.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脂肪的检测教学目标:1. 了解脂肪的概念和分类;2. 学会使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学内容:1. 脂肪的定义和分类;2. 苏丹Ⅲ染液的使用方法和步骤;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4.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脂肪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脂肪在生物组织中的存在和作用;2. 讲解苏丹Ⅲ染液的原理和作用;3. 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脂肪的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苏丹Ⅲ染液的使用方法和步骤的熟悉程度;3.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蛋白质的检测教学目标:1. 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和分类;2. 学会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定义和分类;2.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步骤;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4.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蛋白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蛋白质在生物组织中的存在和作用;2. 讲解双缩脲试剂的原理和作用;3. 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684fd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3.png)
1.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分析。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结论的准确性。
3. 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的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检测蛋白质的实验中,学生需要正确使用双缩脲试剂,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 教师提问:你在创新实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反馈。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原理及方法。
2. 学生提问,教师给予解答。
八、作业布置(5分钟)
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提问:你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什么疑问?
4. 实验结果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在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中,学生需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在检测蛋白质的实验中,学生需要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 实验器材的使用和维护。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并了解如何进行维护。例如,在检测脂肪的实验中,学生需要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试管架,并了解如何进行试管架的清洁和维护。
1. 情景导入设计意图
2. 学习任务设计意图
3. 实验操作设计意图
4. 结果分析与讨论设计意图
5. 总结与反思设计意图
6. 创新环节设计意图
7. 课堂小结设计意图
8. 作业布置设计意图
九、板书设计意图
1. 突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2. 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221d3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2.png)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3.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对生物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1. 教学软件:选择适合的生物学科教育软件或APP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检测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使用这些软件或APP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各种器材如试管、滴管、离心管等以及相关的试剂如硫酸铜、氢氧化钠等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实验操作并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3. 网络资源:提供一些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相关的网络资源或网站链接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网络资源或网站进行在线测试或自我测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4. 图书资料:推荐一些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相关的参考书籍或专业期刊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和原理以及相关的生物组织成分的种类和性质等知识。
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2. 示范法: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验流程和注意事项。
3. 练习法:通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组织样本,让学生了解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和种类。
2. 讲解新课:介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及原理,包括沉淀法、显色反应等。
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验流程和注意事项。
高中一年级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中一年级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9cdf55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f.png)
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一节的一个实验。
教材把该实验安排在详细学习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前,目的是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三类营养物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而在日常膳食中做到不同食物的合理搭配。
同时,这也是教材中第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探究的实验。
通过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结果的交流、讨论和分析,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检测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能够运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
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2.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相关物质的鉴定,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3.参与合作学习,形成严谨认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按照实验操作规则操作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原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二)难点围绕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
四、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讲授等相结合五、教学准备(一)实验材料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模拟尿液、葡萄糖溶液、果糖溶液、蔗糖溶液、麦芽糖溶液、淀粉溶液、梨匀浆、苹果汁、葡萄匀浆、西瓜汁、火龙果汁、番茄汁、甘蔗汁、小白菜汁、浸泡后的花生种子、干花生种子、食用油、面粉、马铃薯匀浆、豆浆、牛奶、鲜肝提取液、鸡蛋清稀释液、煮熟的鸡蛋白悬浮液等。
(二)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毛笔、刀片、镊子等。
(三)实验试剂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B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等。
六、教学过程(一)实验原理的呈现教师创设情境: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常常会出现葡萄糖。
讲台上的两种液体,究竟哪种是正常人的尿液,哪种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呢?如何进行鉴别?引出还原糖检测原理: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cea1c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5.png)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教案:一、知识准备1. 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营养成分,也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主要物质。
2.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可以帮助了解生物组织的代谢状态和营养状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科研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3.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生化指标检测、免疫学检测、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技术等。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 葡萄糖测定仪、三酰甘油测定仪、总胆固醇测定仪、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仪、尿素测定仪、肌酐测定仪、白蛋白测定仪等。
2. 乙醇、石油醚、三氯化铬、硫酸铵、硫酸铜、碘化钾、酚酞、酚酞钠、氢氧化钠等试剂。
3. 生物组织标本、试管、移液管、离心管、草酸钙加热器、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检测糖类含量:(1) 将待检测的生物组织样品取少量,用草酸钙加热器将样品中的水分去除。
(2) 待样品冷却后,称取0.1~0.2g样品,加入10ml去离子水,超声波震荡30min。
(3) 取适量的样品溶液,加入葡萄糖测定仪中测定葡萄糖含量。
2. 检测脂肪含量:(1) 将待检测的生物组织样品取少量,用草酸钙加热器将样品中的水分去除。
(2) 将干燥后的生物组织样品磨成粉末,称取约0.1g的样品,加入10ml乙醇中,使用超声波震荡30min,使样品充分溶解。
(3) 取适量的样品溶液,加入石油醚中摇匀,并离心10min。
(4) 将上清液转移至试管中,用氮气吹干,并在85℃下干燥。
(5) 将干燥涂片涂于玻片上,在三氯化铬-硫酸铵反应剂中加热浸渍5-10min后,取出放入碘化钾-硫酸铜溶液中观察样品颜色变化。
(6) 根据颜色变化程度,对样品的脂肪含量进行定性观察。
3. 检测蛋白质含量:(1) 将待检测的生物组织样品取少量,用草酸钙加热器将样品中的水分去除。
(2) 将干燥后的生物组织样品磨成粉末,称取约0.1g的样品,加入10ml去离子水中,使用超声波震荡30min,使样品充分溶解。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1实验教学设计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1实验教学设计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https://img.taocdn.com/s3/m/3b6fb94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b.png)
指导学生实验,并有针对性的记住几组不同试剂使用的小组
各个课题组实施实验方案,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按照预先的实验方案,积极动手完成实验,遇到问题互相探讨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进一步提升。
思维火花碰撞,应用学了解的实验原理,实施实验方案,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了我要学。
使用西瓜、南瓜能做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的鉴定吗?
实验材料的选择要注意哪些问题?
提出改进意见,完成实验报告。
尊重学生的成果,每个小组都有展示的空间,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行横向、纵向的思维发散训练。
作业布置
书写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1.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次实验设计为全开放式的实验,从寻找实验课题到记录实验结果都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安排,分组也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在教师给定的范围内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课题都像是学生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能学习知识而且可以学好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从而提升科学素养。
实验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分发参考资料、卡片1和卡片2
辅导学生选择课题、完善实验方
预实验,熟悉各个实验方案
阅读资料,完成卡片1和卡片2。
自由的组合成课题组
寻找感兴趣的课题,
设计实验方案。
每组派几位有兴趣同学进行预实验,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修改方案。
通过资料了解颜色反应原理和各种材料的处理方法,鼓励学生从身边感兴趣的植物组织选择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完成卡片来明确试剂的使用。
4.注重与生活相联系。生物学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实践和实验是联结学生思维和生活实际最直接的方式。本实验课题的选择都是学生最想了解的身边事物,注重从生活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70bbe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8.png)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特点和分子结构。
2.了解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3.掌握常用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1.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特点和检测方法。
2.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方法。
三、教学内容1.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特点和检测方法。
生物体内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是各种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它们在机体内分布广泛,在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维持、代谢、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糖类的检测方法糖类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碘法、莫尔制法、高原反应法、硝酸还原法等。
其中,碘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原理是:糖类或碘与淀粉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并且蓝色的程度与糖类的含量有关。
(2)脂质的检测方法脂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酶法、萃取法和比重悬浮法等。
其中,酶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这种方法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中的脂肪酶加入到有机溶剂中,使其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发生反应,并使用气相色谱等方法检测脂质的含量。
(3)蛋白质的检测方法蛋白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比色法、电泳法、免疫学方法等。
其中,比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原理是,利用实验室中的化学试剂将蛋白质与试剂反应,生成含有不同强度的颜色的复合物。
根据这些颜色的强度可以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2.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方法(1)糖类的检测实验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使淀粉与样品充分混合。
2.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使其与淀粉和糖类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
3.按照比色板上标示的色卡,比色计算出糖类的含量。
(2)脂质的检测实验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溶液,使其中的脂质充分溶解。
2.将试样放入长颈漏斗中,并加入苯酚酞指示剂,在搅拌过程中加入等量的钠氢碳酸溶液。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4238bfc8d376eeaeaa31bf.png)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要让学生逐步认识实验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重视实验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重视学生对生物全过程的理解,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重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2、理论依据:自然界中很多生物组织都富含有丰富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这些有机物的存在?通过实验发现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通过相应的颜色就可以检测这些有机物的存在。
其中斐林试剂能够与糖类中的还原糖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双缩脲试剂能够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发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3、教学特色传统教学中以往教师的教学策略是讲解该实验的原理与步骤之后,由学生进行操作验证某些生物组织的三类有机物。
经过教学实践之后,发现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于实验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为了弥补这种教学策略的缺陷,我将这一验证性实验设计成为验证和探究性相结合的实验。
设计思路为:在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的基础之上,先用富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材料来做验证实验。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进而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之上进行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的思路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作出预测、分组探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针对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既可检测物质的存在,还可探究合适的实验材料,以及不同实验材料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多少。
对于脂肪的检测,重点是通过颜色反应定性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成分,学会脂肪鉴定的操作方法。
我在教学中对本实验采取验证物质存在和探究最佳实验方法相结合,即对不同的实验材料用不同的实验方法,看哪种效果较好。
教案《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案《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https://img.taocdn.com/s3/m/884d520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5.png)
教案《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应当掌握以下知识点:1.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的原理和方法;2. 生物组织样品的处理和前处理方法;3. 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组织样品(例如肝脏或者肌肉组织);2. 活性炭;3. 碘酸钾;4. 石墨化硫酸;5. 钠碳酸;6. 纯乙醇;7. 苏丹三染色剂;8. 硫酸铵;9. 甲醛;10. 餐巾纸;11. 枸橼酸;12. 硫酸;13. 几丁糖;14. 苏丹红。
三、实验步骤将餐巾纸剪成小片备用;将生物组织样品切成0.1-0.5 克大小,用碱性洗涤液清洗干净,去除多余的血液和污垢。
2. 糖类检测(1)苏丹红反应法将组织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苏丹红试剂(0.5%),加水稀释至有色带。
混匀后静置数分钟,颜色变化越深,糖类含量就越高。
(2)不定量蓝色磷钼酸法将组织样品放入5ml 量筒中,加入枸橼酸比色液,使体系呈现蓝色,再滴加若干硫酸至出现黄色为止。
按下图所示操作,直到体系表现出蓝色(色比)。
计算花费的时间和相应的麦加单位(mg/g 组织)。
3. 脂肪检测(1)苏丹三染色法将组织样品切成极薄的切片,然后用乙醇清洗干净。
将干燥的切片置于活性炭中,完全干燥后,以硫酸铵还原干燥的样品,接着盛在苏丹三染色液中染色10-15 分钟,再用纯水冲洗干净。
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组织样品,染色深的部位代表脂肪含量高。
(2)乙醇提取法将组织样品切碎成小块状,并加入1ml 纯乙醇,同时搅拌5 分钟。
将悬液离心,将上清液收集入比色皿中,以纯乙醇作为对照。
比较两者之间的透明度和颜色差异来评估样品中脂肪的含量。
4. 蛋白质检测将组织样品加入石墨化硫酸,并用震荡器将其处理10 秒。
约等于10 分钟后,加入含几丁糖的NaOH 混合液进行混匀,并测定吸光值。
(2)光度法将组织样品加入甲醛混合液中,然后放到60°C 下24 小时。
取出样品,加入一定的NaOH 溶液,再将其放入显微镜下,用目降尺来测定吸光值。
【教学设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8d45e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5.png)
【教学设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把此实验安排在研究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知识内容之前,目的在于一方面为接下来研究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此实验在教材中是一个重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探究性实验,这是教材中第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探究的实验,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可以使学生体会探究思想,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的思维水平、研究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进行自主探究性的研究,实验的内容与日常饮食有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极易产生研究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探究,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
但材料试剂多,规范操作细节多,合作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特定的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相应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简述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主要是根据所选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做出预期实验结果。
2、能力目标: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合作研究,形成严谨认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按照实验操作规则操作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气。
四、研究重、难点1.重点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按照此实验方法、道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身分。
3.打破方法:面临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材料、仪器准备和学生知识准备。
课堂上施展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作用,公道有序地构造教学。
五、教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实验的误区此实验属于探究型实验,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为了缩短实验教学时间,简化了实验步骤,将其变成验证型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7671b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3.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及生理功能。
(2)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及方法。
(3)能够独立完成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实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特性。
(2)学会使用化学试剂进行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糖类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理功能。
2. 脂肪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理功能。
3. 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理功能。
4.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5. 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6. 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及生理功能。
(2)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及方法。
2. 教学难点:(1)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操作技巧。
(2)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生物组织样本(如苹果、花生、鸡蛋等),化学试剂(如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试管、滴定管、天平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组织样本,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测其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2. 讲解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及生理功能。
3. 讲解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及方法。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及方法,讨论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6. 实验结果展示: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分析并解释结果。
7.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总结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创新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7aed45ad02de80d4d84040.png)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创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实验的原理和目的要求。
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过程与方法】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让学生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1.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难点)三:材料准备苹果或梨匀浆斐林试剂(甲液:质量分数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分数为0.05g/ml 的CuSO4溶液)豆浆、蛋清稀释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分数为0.1g/ml的NaOH溶液,B液:质量分数为0.01g/ml的CuSO4溶液)花生组织样液苏丹Ⅲ染液纯牛奶西瓜组织样液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试管架试管夹量筒火柴四: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①可溶性还原糖+ 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五:教学课型实验探究课六:教学方法全程探究。
问题提出--收集信息--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记录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实验探究---分析结果-表达交流七: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情景创设激情导入实验原理实验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和教学意图教师在实验台上摆上苹果、鸡蛋、牛奶等实物,老师:“大家看,讲台上放了一些我们常见的、常吃的食物,那么,你们知道它们含有哪些有机化合物吗?”。
老师:大家的回答,都是根据经验所得,到底含有哪些有机化合物,我们必需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检测。
今天我们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填写下列表格:有机化合物名称检验试剂实验现象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提出问题进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实验原理是什么?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高中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c897cf852458fb770b5698.png)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壱、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明特定的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相应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②掌握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
2、能力目标
①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②培养学生探究、实验操作的能力以及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形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品质、养成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精神。
②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并在探究中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弐、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2. 归纳比较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淀粉鉴定所需的试剂及现象。
教学难点:
1、区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和使用的不同。
2、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了包括梨汁、马铃薯匀浆、花生种子切片、花生匀浆、豆浆、稀释蛋清液等多种实验材料以及标准葡萄糖和淀粉溶液,供学生选择使用。
并不是所有细胞中化合物含量都一样,下面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ü
'RI
14
(% Aæa6læu ‹':?.@ż
xt6ü
R
R。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c648c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f.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采用实验操作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生物组织样本、试剂、仪器等。
2. 教学工具:PPT、实验操作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 演示实验:进行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实验。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5.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6.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实验操作步骤。
2.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与讨论。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九、拓展与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糖类、脂肪、蛋白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究糖类、脂肪、蛋白质在生物组织中的分布和作用。
十、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准确。
2. 学生实验报告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否内容完整、分析到位。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实验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实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f28fb39b6648d7c1c746ff.png)
40min
45min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鉴定
一、实验原理——显色反应
二、实验材料
5、区别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1)斐林试剂甲液:
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
用法: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现配先用。
(2)双缩脲试剂
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
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
(3)制片
选材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 min(如果用苏丹Ⅳ染液,染色1 min)。
清洗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盖片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动物体内具有储能和保温作用的物质是。(脂肪)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是。(淀粉)
学生回答。
教师:那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化合物我们是怎样才能鉴定和检测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动手检测这些化合物。
二、实验原理讲解
教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几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4)随时仔细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由蓝色变为砖红色)(证明梨中含有还原糖)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
(1)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2)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双面刀片,毛笔,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吸水纸,滴管,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高一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8542f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71.png)
高一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欢迎参考!高一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1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 根据实验现象准确推断待测样液来自的生物材料。
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认同生命是物质性这一科学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实验是高中生物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1节的一个实验,通过对有机物的检测,小组间比较检测结果,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各种有机物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生物组织间有机物含量的差异,认同生物的物质性。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教材在编排上先安排学生实验,增强学生对大分子有机物的感性认识,再来学习蛋白质等知识,利于学生接受。
教学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1、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多,方法多,应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2、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细胞内脂肪的染色。
(三)教学对象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种类;必要的实验操作技能,如徒手切片和临时装片的制作。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对高中生物的第一个检测实验充满兴趣,如果单纯上成一个验证性实验,学生的兴趣会大打折扣,而且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但同时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实验方法和过程还很陌生,所以也不适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本实验设计力求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在实验方法和技能上得到训练。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本实验设计为按教师预定的方法,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和分析、交流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实验教学设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教学设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https://img.taocdn.com/s3/m/2cdd791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d.png)
实验教学设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重点:学生要理解“定型试验”和“定量实验”之间的区别,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难点:初中生在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还有所欠缺,同时在实验室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解,同时要做好实验前对学生的指导工作,随堂指导和鼓励胆小或比较害羞的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学号:xxxxxxxx78姓名:___专业:生物教学入学年月:2013-12培养方式:全日制课题: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设计理念:本实验课以“教学过程重实践”、“学科素养为核心”为基本教学理念,采用探究性研究,引导学生主导参与探究,形成规范的探究方法。
通过将生物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适度结合,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实验课属于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人教版2011年7月甘肃第3次印刷)中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第一节实验部分的内容。
实验学生通过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加深学生对这三大物质的认识。
同时提高学生后面详细研究三种营养物质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要理解“定型试验”和“定量实验”之间的区别,了解日常生活中三大营养物质常用的鉴定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实验课有很大的兴趣。
但由于初中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开设的实验较少,学生在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还有所欠缺,同时在实验室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解,做好实验前的指导工作,并随堂指导和鼓励胆小或比较害羞的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45cc4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f.png)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第一章:生物组织中糖类的检测1.1 教学目标:了解糖类在生物组织中的存在形式和功能。
学会使用费林试剂和本-珀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1.2 教学内容:糖类的分类和功能。
费林试剂和本-珀林试剂的使用方法。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3 教学活动:讲授糖类的相关知识。
演示费林试剂和本-珀林试剂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糖类的存在形式和功能。
学生能正确使用费林试剂和本-珀林试剂进行实验操作。
第二章: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2.1 教学目标:了解脂肪在生物组织中的存在形式和功能。
学会使用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2.2 教学内容:脂肪的分类和功能。
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的使用方法。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活动:讲授脂肪的相关知识。
演示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脂肪的分类和功能。
学生能正确使用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进行实验操作。
第三章: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3.1 教学目标:了解蛋白质在生物组织中的存在形式和功能。
学会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3.2 教学内容:蛋白质的分类和功能。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3 教学活动:讲授蛋白质的相关知识。
演示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蛋白质的分类和功能。
学生能正确使用双缩脲试剂进行实验操作。
第四章: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综合检测4.1 教学目标: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学会使用多种试剂进行生物组织成分的鉴定。
4.2 教学内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方法的综合运用。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3 教学活动:讲授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方法的综合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要让学生逐步认识实验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重视实验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重视学生对生物全过程的理解,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重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2、理论依据:
自然界中很多生物组织都富含有丰富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这些有机物的存在?通过实验发现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通过相应的颜色就可以检测这些有机物的存在。
其中斐林试剂能够与糖类中的还原糖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双缩脲试剂能够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发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3、教学特色
传统教学中以往教师的教学策略是讲解该实验的原理与步骤之后,由学生进行操作验证某些生物组织的三类有机物。
经过教学实践之后,发现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于实验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为了弥补这种教学策
略的缺陷,我将这一验证性实验设计成为验证和探究性相结合的实验。
设计思路为:在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的基础之上,先用富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材料来做验证实验。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进而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之上进行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的思路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作出预测、分组探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针对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既可检测物质的存在,还可探究合适的实验材料,以及不同实验材料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多少。
对于脂肪的检测,重点是通过颜色反应定性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成分,学会脂肪鉴定的操作方法。
我在教学中对本实验采取验证物质存在和探究最佳实验方法相结合,即对不同的实验材料用不同的实验方法,看哪种效果较好。
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实验,学生所提出的探究问题会很多,很多实验材料做出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老师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
所以在给学生上实验课前,老师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
上实验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获得2-3种探究材料,根据所获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新教材把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等知识内容之前,一方面为接下来的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
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2、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接受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
同时学生对该实验感兴趣,有实验操作的基础。
由于实验可选择的材料多,任务繁重,因此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条件分析
由于该实验是高中生物实验会考经常考的一个实验,对实验的条件要求不是很高,因此高中生物实验室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②推断组织液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大致含量
2、能力目标:①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②初步掌握评价和报告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严谨认真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善于反思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
突破:面对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材料仪器准备,学生的情感和知识准备。
课堂上发挥小组长的
协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五、实验准备:
1、还原糖的检测
实验材料:苹果、梨、葡萄、甘蔗、白萝卜、胡萝卜、白菜、番茄、菠菜、米饭、面粉、
红薯等植物组织。
斐林试剂、葡萄糖溶液。
实验器具:剪刀、解剖刀、试管、试管架、试管夹、滴管、大烧杯、小量筒、酒精灯、三脚架、
石棉网、火柴、研钵、石英砂、纱布等。
2、蛋白质的检测
实验材料:鸡蛋清、猪肝脏、虾、牛奶、酸奶、面粉、米饭、苹果、红薯、面筋、豆浆等。
双缩脲试剂。
实验器具:剪刀、解剖刀、试管、试管架、试管夹、滴管、小量筒、研钵、石英砂、纱布等。
3、脂肪的检测
实验材料:葵花子、花生种子、芝麻、烹调用的食用油、肥羊肉。
实验试剂:苏丹III染液、苏丹IV染液、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
实验器具:擀面杖、白纸、试管、双面刀片、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毛笔、显微镜。
六、教学流程图
八、问题研讨
1、今天检测的生物材料中有机物的种类,含量一样吗?对你选择食物有什么启发?
2、如何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脱脂奶粉是否合格的检测,
3、①加热后的豆浆(或牛奶)能与双缩脲试剂起颜色反应吗?
②斐林试剂可用做蛋白质检测实验吗?
③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顺序改变,情况怎么样?
④还原糖检测的斐林试剂甲液、乙液与材料分隔开加入,情况怎么样?
(提示:甲液——苹果汁——乙液;乙液——苹果汁——甲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