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工艺学知识要点2016

合集下载

玻璃工艺学____第三章_平板玻璃的生产学习要点

玻璃工艺学____第三章_平板玻璃的生产学习要点

结束
3.4.2浮法生产原理
2浮抛介质( 即锡液)选择条件和作用 1)选择条件: 在1050℃下金属液密度大于玻璃液的密度2500kg/m3, 金属熔点小于600℃,沸点大于1050℃,1000℃左右的 蒸汽压小于13.33Pa; 容易还原,1000℃左右,不与玻璃液发生反应。 以保证玻璃液浮于金属液上金属始终保持单质液态, 对玻璃具有抛光作用, 金属液损耗最小; 满足这些条件的金属有锡、铟和镓,其中锡最便宜且 无毒,高温下与玻璃反应最小,因此采用锡作为浮抛 介质。 2)作用:对玻璃具有浮托、抛光作用
原料车间
配合料 原料处理、配合料制备
坩埚
玻璃液 化合物形成、玻璃液形成、 澄清、均化、冷却
压延机
玻璃板 成形、定形
退火窑
玻璃板 快速加热、保温、 慢冷、快速冷却
冷端
144
冷端部分
玻璃板
无损检测
合格玻璃板
不合格玻璃板
裁切
合格玻璃板 破碎玻璃板
输 送 带
喷粉
合格玻璃板
堆垛、包装
碎玻璃堆场
结束
浮法玻璃成分
SiO2 CaO MgO Al2O3 R2O
71~ 7.7~ 2.9~ 73 9.2 4.0 平拉法玻璃成分 0.1~ 1.6 13.3~14.0
Fe2O3 SO3
0.07~ 0.12 0.2~ 0.3
SiO2 CaO MgO Al2O3 Na2O 72~ 73 9.0~ 9.3 3.0~ 4.2 1.1~ 1.3 13.0~13.2
玻璃池窑系统
玻璃熔制部分 热源供给部分 余热回收部分 排烟供气部分
结束
结构
Hale Waihona Puke 池窑结构 玻璃熔制部分: 余热回收部分(以蓄热室为例): 投料部、熔化部、分隔装置、冷却部 顶碹、侧墙、端墙、隔墙、格子体以及炉条 和成形部 排烟供气部分: 热源供给部分: 交换器、空气通道、煤气通道、支烟道、总 烟道、烟囱、鼓风机、排烟机 燃气小炉或燃油小炉、燃烧设备 物料走向,即物流 工作流程 气体走向,即气流

《玻璃工艺学》第12章玻璃的熔制

《玻璃工艺学》第12章玻璃的熔制

第12章玻璃的熔制12.1 玻璃的熔制过程熔制是玻璃生产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它是配合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并符合成形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

玻璃制品的大部分缺陷主要在熔制过程中产生的,玻璃熔制过程进行的好坏与产品的产量、质量、合格率、生产成本、燃料消耗和池窑寿命都有密切关系,因此进行合理的熔制,是使整个生产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并生产出优质玻璃制品的重要保证。

玻璃的熔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现象和反应,这些现象和反应的结果使各种原料的机械混合物变成了复杂的熔融物即玻璃液。

为了尽可能缩短熔制过程和获得优质玻璃,必须充分了解玻璃熔制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和进行熔制所需要的条件,从而寻求一些合适的工艺过程和制定合理的熔制制度。

各种配合料在加热形成玻璃过程中有许多物理的、化学的和物理化学的现象是基本相同的,其主要变化如表12-1所示:表12-1配合料在加热形成玻璃过程中的变化序号物理变化过程化学变化过程物理化学变化过程1 配合料加热固相反应生成低熔混合物2 吸附水的排除盐类分解各组分间相互溶解3 个别组分的熔化水化物的分解玻璃和炉气介质间的相互作用4 多晶转变化学结合水的排除玻璃和耐火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5 个别组分的挥发各组分相互作用并形成硅酸盐的反应玻璃熔制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五个阶段,即硅酸盐形成、玻璃形成、澄清、均化和冷却成形等。

现将这五个阶段的特点分述如下:(1) 硅酸盐形成阶段硅酸盐生成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固体状态下进行的。

粉料的各组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粉料中的主要固相反应完成,大量气体物质逸出。

这一阶段结束时,配合料变成由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组成的不透明烧结物。

大多数玻璃这个阶段在800~900°C时完成。

(2) 玻璃形成阶段由于继续加热,烧结物开始熔融,低熔混合物首先开始熔化、同时硅酸盐与剩余的二氧化硅相互熔解,烧结物变成了透明体,这时已没有未起反应的配合料,但在玻璃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气泡和条纹,化学组成和性质尚未均匀一致,普通玻璃在这个阶段的温度约为1200~1250°C之间。

玻璃工艺学复习资料

玻璃工艺学复习资料

玻璃⼯艺学复习资料第⼀章玻璃的定义与结构1、解释转变温度、桥氧、硼反常现象和混合碱效应。

转变温度:使⾮晶态材料发⽣明显结构变化,导致热膨胀系数、⽐热容等性质发⽣突变的温度范围。

⾮桥氧:仅与⼀个成⽹离⼦相键连,⽽不被两个成⽹多⾯体所共的氧离⼦则为⾮桥氧。

桥氧:玻璃⽹络中作为两个成⽹多⾯体所共有顶⾓的氧离⼦,即起“桥梁”作⽤的氧离⼦。

硼反常性:在钠硅酸盐玻璃中加⼊氧化硼时,往往在性质变化曲线中产⽣极⼤值和极⼩值,这现象也称为硼反常性。

混合碱效应:在⼆元碱玻璃中,当玻璃中碱⾦属氧化物的总含量不变,⽤⼀种碱⾦属氧化物逐步取代另⼀种时,玻璃的性质不是呈直线变化,⽽是出现明显的极值。

这⼀效应叫做混合碱效应。

2、玻璃的通性有哪些?各向同性;⽆固定熔点;介稳性;渐变性和可逆性;①.各向同性玻璃态物质的质点总的来说都是⽆规则的,是统计均匀的,因此,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任何⽅向都是相同的。

这⼀点与液体类似,液体内部质点排列也是⽆序的,不会在某⼀⽅向上发现与其它⽅向不同的性质。

从这个⾓度来说,玻璃可以近似地看作过冷液。

②.⽆固定熔点玻璃态物质由熔体转变成固体是在⼀定温度区域(软化温度范围)内进⾏的,(从固态到熔融态的转变常常需要经历⼏百度的温度范围),它与结晶态物质不同,没有固定的熔点。

③.介稳性玻璃态物质⼀般是由熔融体过冷⽽得到。

在冷却过程中粘度过急剧增⼤,质点来不及作有规则排列⽽形成晶体,因⽽系统内能尚未处于最低值⽽⽐相应的结晶态物质含有较⾼的能量。

还有⾃发放热转化为内能较低的晶体的倾向。

④.性质变化的渐变性和可逆性玻璃态物质从熔融状态到固体状态的过程是渐变的,其物理、化学性质变化是连续的和可逆的,其中有⼀段温度区域呈塑性,称“转变”或“反常”区域。

3、分别阐述玻璃结构的晶⼦学说和⽆规则⽹络学说内容。

答:(1)玻璃的晶⼦学说揭⽰了玻璃中存在有规则排列区域,即有⼀定的有序区域,这对于玻璃的分相、晶化等本质的理解有重要价值,但初期的晶⼦学说机械地把这些有序区域当作微⼩晶体,并未指出相互之间的联系,因⽽对玻璃结构的理解是初级和不完善的。

玻璃工艺复习

玻璃工艺复习
熔体基本无聚合, 低温 聚合趋于完毕, bc 中温段 冷却时不断发生聚合,Du 随温度变化较大(增大),故此段为非线性关系。 3.影响粘度的因素
4.粘度的工艺意义 (1)熔化 石英砂的熔化包括表面溶解和扩散,粘度小利于扩散。 (2)澄清 气泡上升速度与粘度成反比。 (3)均化 实际是质点的扩散,粘度小有利。 (4)成形 料性短的玻璃可较快成形 (5)退火 在 h =1011.5~1013 帕·秒内通过粘滞流动消除应力,温度较低( h>1013 帕·秒)时有部分应力通过弹性松弛消除。 5.表面张力的意义及应用 第五章 1.强度 2.影响强度的因素 (1)表面状态 微裂纹使玻璃的抗张、抗折强度比抗压强度低 1/10~1/15。 (2)玻璃组成 键强大,结构紧密则强度高。可提高强度的有 CaO、BaO、B2O3 (<15%)、 Al2O3、ZnO 等。 (3)玻璃中的缺陷 宏观缺陷(气泡、结石、结瘤)、微观缺陷(分相、析晶、点缺陷 等) 界面处有应力。 (4)活性介质(极性物质如酸、碱)
第一章 1.玻璃的定义: 玻璃是熔融、冷却、固化的非结晶(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晶态)的无机物,是过冷的液 体。 2.玻璃的通性:①各向同性 ②介稳性(亚稳性) ③无固定熔点 ④ 性质变化的连续性(可变 性)⑤性质变化的可逆性 3.结构理论: (1)晶子学说:苏联学者列别捷夫提出的晶子假说,论点是玻璃是无数的高分散晶子的的 结合体,硅酸盐玻璃的晶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玻璃的化学组成,玻璃的结构特征是微不均匀 性和近程有序性。 论据是晶子学说为 X 射线衍射结构分析数据所证实。 晶子学说强调了玻璃结构的近程有序和远程无序的性、不均与和不连续性。 (2)无规则网络假说:论点是凡是成为玻璃态的物质和相应的晶体结构一样,也是由一个 三度空间网络所构成,这种网络是由离子多面体(三角体或四面体)构筑起来的。晶体结构 是由多面体无数次有规律重复构成,而玻璃中结构多面体的重复性没有规律性。 论据是查哈里阿森于 1932 年提出了无规则网络学说,他借助于哥斯密特的离子结晶化学的 一些原理,并参照玻璃的某些性质与相应的相似性而提出来的。 无规则网络学说的重点是说明了玻璃结构的连续性、统计性均匀性与无序性,可以解释玻璃 的各向异性、内部性质均匀性和随成分改变时玻璃性质变化的连续性等。 4.氧化物的分类及作用: (1)网络外体:单键强度小于 250KJ/mol,这类氧化物不能形成玻璃,但能改变网络结构, 从而使玻璃性质改变。 (2)网络形成体:单键强度大于 350KJ/mol,能单独形成玻璃。 (3)网络中间体:单键强度大于 250KJ/mol 小于 350KJ/mol,这类氧化物一般不能单独形 成玻璃,其作用介于网络外体和网络形成体之间。 第二章 1.玻璃形成规律 (1)形成玻璃的热力学条件:玻璃态与晶态的内能差越小越易形成玻璃 (2) 第三章 1.分相的种类:稳定分相和亚稳分相 第四章 1.粘度的定义:粘度指面积为 S 的两平行液层以一定的速度梯度(dv/dx)移动时需克服的 内摩擦阻力 f。 2.高低温特性

玻璃工艺学考试重点

玻璃工艺学考试重点

1、玻璃态物质具有以下五个特性:1. 各向同性2. 无固定熔点3. 亚稳性4. 变化的可逆性5. 可变性2、论述硼酸盐和硅酸盐玻璃结构的桥氧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从一系列硼酸盐和硅酸盐玻璃结构,可以看出,桥氧在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桥氧愈多,结构愈强固,许多物理性能向好的方面转变。

反之,桥氧愈少,结构和性能就愈不好。

3、逆性玻璃。

如果玻璃中同时存在两种以上金属离子,而且它们的大小和所带的电荷也不相同时,也能制成玻璃。

用y代表每个多面体的桥氧平均数,当y<2也能制成玻璃,而且某些性能随金属离子数的增大而变好。

一般把这种玻璃称为逆性玻璃。

逆性玻璃的结构与无规则网络学说的结构模型是完全相反的。

逆性玻璃在性质上也发生逆转性。

4、论述玻璃的逆性第一,在结构上它与通常玻璃是逆性的。

一般玻璃的结构以玻璃形成物为主体,金属离子处于网络的空穴中,它仅起补助性作用。

逆性玻璃恰恰相反,多面体的短链反而为大量的金属离子所包围。

如果金属离子比作“海洋”,那末,多面体就是“海洋”中的岛屿。

因此,决定玻璃聚结程度的不是多面体之间的连结,而是金属离子与多面体短链中的氧离子之间的结合。

逆性玻璃的结构与无规则网络学说的结构模型是完全相反的。

第二,逆性玻璃在性质上也发生逆转性。

一般玻璃的性质是随着Si02的减少(即Y值减少)而降低。

而逆性玻璃则相反,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量愈多(即Y值愈小),结构愈强固,而某5、晶子学说认为玻璃是由无数“晶子”所组成。

晶子是具有晶格变形的有序排列区域,分散在无定形介质中,从“晶子”部分到无定形部分是逐步过渡的,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界线。

6、无规则网络学说认为像石英晶体一样,熔融石英玻璃的基本结构单元也是硅氧四面体,玻璃被看作是由硅氧四面体为结构单元的三度空间网络所组成,但其排列是无序的,缺乏对称性和周期性的重复,故不同于晶态石英结构。

当熔融石英玻璃中加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时,硅氧网络断裂,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均匀而无序地分布于某些硅氧四面体之间的空隙中,以维持网络中局部的电中性。

《玻璃工艺学》笔记DOC

《玻璃工艺学》笔记DOC

第一章玻璃的结构与性质第一节玻璃的定义与通性一、玻璃外观:即不同于液体,也不同于固体,透明或半透明,断裂时呈贝壳状。

结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无定形物质。

性质:冷却时不析晶,凝固时又硬又脆.狭义:熔融物在冷却过程中不发生结晶的无机物质。

广义:呈现玻璃转变现象的非晶态固体。

【玻璃的定义】玻璃是由熔体过冷所得,随着粘度逐渐增大而固化,具有较大脆性和硬度. 宏观性能类似于固体,微观结构上具有近程有序,远程无序的无定形物质。

结构特征:局部原子具有类似于晶体的有序排列,宏观上原子排列类似于液体无序.即“近程有序,远程无序”二、玻璃的通性1.各向同性2.介稳性3.无固定的熔点4.从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时物化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连续性与可逆性5.物理、化学性质随成分变化的连续性第二节玻璃结构:离子或原子在空间的几何配置以及它们在玻璃中形成的结构形成体一.玻璃结构学说(一)晶子学说1.理论依据:兰德尔1930年提出微晶学说,微晶和无定形两部分组成,有明显的界限。

列别捷夫玻璃在520℃退火时,玻璃折射率变化反常,在500℃之前呈线性分布,在520~ 590之间,突然变小,因为石英在573℃的晶型转变,故推断玻璃中存在高分散石英微晶(晶子)聚集体.2.观点硅酸盐玻璃的结构是由各种不同的硅酸盐和SiO2的微晶体(晶子)所组成的。

晶子是带有晶格极度变形的有序区域,不具有正常晶格构造。

晶子分散在无定形介质中,过渡是逐渐完成的,无明显界线。

3.意义:第一次提出玻璃中存在微不均匀性和近程有序性。

(二)无规则网络学说1.理论依据1932,查哈里阿森硅胶中存在1~10nm的不连续颗粒,图谱中有明显小角散射.玻璃中均匀分布,故结构是连续的、非周期性的.方石英具有清晰的、周期性的衍射峰,说明晶体排列有周期性的.衍射带中主峰位置一致,说明结构单元一致[SiO4],石英玻璃与方石英中的原子间距相等.计算得知玻璃中Si-O间距1.62A,而方石英中为1.60A.2.基本观点:成为玻璃态的物质与相应的晶体结构一样,也是由一个三度空间网络组成,这种网络由离子多面体(四面体或三角体)构筑而成,晶体结构网由多面体无数次有规则、重复构成,而玻璃体结构中多面体缺乏对称性和周期性的重复。

《玻璃工艺学》第5章玻璃的机械及热性能

《玻璃工艺学》第5章玻璃的机械及热性能

第5章 玻璃的机械性能及热学性能5.1玻璃的机械性能玻璃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玻璃的机械强度、玻璃的弹性、玻璃的硬度和脆性以及玻璃的密度等。

对玻璃的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1.1玻璃的机械强度玻璃是一种脆性材料,它的机械强度可用耐压、抗折、抗张、抗冲击强度等指标表示。

玻璃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原因之一就是它的耐压强度高,硬度也高。

由于它的抗折和抗张强度不高,并且脆性较大,使得玻璃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改善玻璃的这些性能,可采用退火、钢化(淬火)、表面处理与涂层、微晶化、与其它材料制成复合材料等方法。

这些方法中有的可使玻璃抗折强度成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

玻璃的强度与组成、表面和内部状态、环境温度、样品的几何形状、热处理条件等因素有关。

5.1.1.1理论强度与实际强度所谓材料的理论强度,就是从不同理论角度来分析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或分离原子(离子或分子等)所需的最小应力。

其值决定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及热运动。

玻璃的理论强度可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其值大约为1010~1.5×1010Pa 。

由于晶体和无定形物质结构的复杂性,物质的理论强度可近似的按E x th •=σ计算。

E 为弹性模量,x 为与物质结构和键型有关的常数,一般为x =0.1~0.2。

按此式计算,石英玻璃的理论强度为1.2×1010Pa 。

表5-1列出一些材料的弹性模量、理论强度与实际强度的数据。

表5-1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理论强度与实际强度材料名称 键 型 弹性模量E/Pa 系 数x 理论强度/Pa 实际强度/Pa 石英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 块状玻璃 氯化钠 有机玻璃 钢离子—共价键 离子—共价键 离子—共价键 离 子 键 共 价 键 金 属 键12.4×1010 7.2×1010 7.2×1010 4.0×1010 0.4~0.6×1010 20×10100.1 0.1 0.1 0.06 0.1 0.151.24×1010 0.72×1010 0.72×1010 0.24×1010 0.04~0.06×1010 3.0×10101.05×1010 0.2~0.3×1010 8~15×107 0.44×107 10~15×107 0.1~0.2×1010由表5-1可看出,块状玻璃的实际强度比理论强度低得多,与理论强度相差2~3个数量级。

玻璃工艺学第一章

玻璃工艺学第一章

、第一章名词解释:1硼反常、2混合碱效应、3压制效应、4网络外体、5网络形成体、6网络中间体、7玻璃热历史2、广义或狭义的玻璃定义是什么?玻璃的通性有哪些?3、玻璃结构的两大主要学说的重点是什么?玻璃结构的特点是什么?4、查找资料,论述玻璃组成、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

5、试述普通硅酸盐玻璃中五种氧化物的作用。

1单纯含有B2O3和SiO2成分的熔体,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前者是层状结构,后者是架状结构),因此难以形成均匀一致的熔体,是不可混溶的。

从高温冷却过程中,将各自富集成一个体系,形成互不溶解的两层玻璃(分相)。

当加入Na2O后,硼的结构发生变化通过Na2O提供的游离氧,由硼氧三角体[BO3]转变为硼氧四面体[BO4],使硼的结构从层状结构向架状结构转变,为B2O3与SiO2形成均匀一致的玻璃创造条件。

在钠硅酸盐玻璃中加入氧化硼时,往往在性质变化曲线中产生极大值和极小值,这现象也称为硼反常性。

2当玻璃中含有一种碱性氧化物时,再向其中加入第二种碱性氧化物,玻璃的离子扩散,化学稳定性,电性,粘度等产生反常的现象。

通常称为混合碱效应(MAE效应)——————这相当于是玻璃中的双碱效应。

3在无碱的二元玻璃中,玻璃的电阻随RO含量增加而下降的现象4不单独形成玻璃,不参加网络,一般处于网络之外.5能单独形成玻璃,在玻璃中形成特有的网络体系.6一般不能生成玻璃,去做呀介于网络形成体与网络外体之间.7玻璃的热历史是玻璃在从高温冷却过程中,经过转变温度区域和退火温度区域的热经历,包括在此间的停留时间和降温速率。

二答:玻璃:一种较为透明的液体物质,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

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

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却透光。

玻璃的通性有四点:1.各向同性.2.无固定熔点3.介稳性4.性质变化的连续性和可逆性。

三答: 玻璃结构的两大主要学说为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 晶子学说论点是玻璃是由无数晶子所组成,这些晶子不同于微晶,是带有点阵变形的有序排列区域,分散在无定形介质中,且从晶子到无定型区的过的过度是逐步完成的,两者间并无明显界限. 晶子学说为X-射线结构分析数据所证实,玻璃的X-射线衍射图,一般发生宽的衍射峰,与相应晶体的强烈尖锐的衍射峰有明显的不同,但二者所处的位置是基本相同的.把晶体磨成细粉,颗粒度小于0.1微米时,其X-射线衍射图也发生一种宽广的衍射峰,与玻璃类似,且颗粒度越小,射峰的峰值宽度越大.学说重点强调了玻璃结构的近程有序性,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 无规则网络学说论点是像石英晶体一样,熔融石英玻璃的基本结构单元也是硅氧四面体,玻璃被看作是由硅氧四面体为结构单元的三度空间网络所组成的,但其排序是无序的,缺乏对称性和周期性的重复,故不同于晶态石英结构.论据:瓦伦等人的X-射线衍射结果先后皆支持了这一学说. 无规则网络学说着重说明了玻璃结构的连续性,统计均匀性与无序性,可以解释玻璃的各向同性,内部性质的均匀性和随成分改变时玻璃性质变化的连续性等. 玻璃结构的特点是短程有序和长程无序,从宏观上看玻璃主要表现为无序,均匀和连续性,而从微观上看它又是有序,不均匀和不连续性.四答: 结构:原子或离子彼此以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

玻璃工艺学第三章

玻璃工艺学第三章
如何判断玉石与玻璃仿制品的区别?
拉制的玻璃产品
旅游景点
随温度升高,粘度 逐渐减小,据特征 点确定操作温度。
典型的温度-粘度曲线
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解释
主要是熔体结构的变化。在玻璃熔体中,主要由硅氧四面 体构成网络结构,在四面体群中存在较大的空隙,可以容纳 小型的离子或结构单元穿插移动。
高温时,空隙相对较大、较多,有利于小型结构单元的移 动,表现为粘度下降;
熔制范围
Tg、Tf特征温度区间的粘度特性
温度低于Tg ,粘度很大,玻璃基本是具有弹性和脆性 的固体,温度的变化对结构的影响很小。
温度高于Tf,粘度相应较小,质点流动和扩散快,温度 变化对结构的影响也很小,结构可以很快进入平衡状态。
温度介于Tg和Tf之间时,玻璃处于结构转变区间,粘度 不是很大,质点可以按照化学键和结晶化学等一系列要求 进行重排,是一个结构重排的微观过程。
急冷玻璃:较大的体积,较小的粘度; 慢冷玻璃:较小的体积,较大的粘度。
粘度的影响因素:
温度; 玻璃组成。
Na2O-CaO-SiO2玻璃的弹性、粘度与温度的关系简图
杨式模量 logη
C
A
B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A区温度较高,为粘性液体,无弹性表现; B区粘度随温度影响很大,弹性模量迅速增大; C区弹性模量和粘度随温度下降,都明显增大,且无粘滞流动。
粘度是指面积为S的两个平行液面,以一定速度dV/dx移动时所需克服——粘度或粘滞系数(帕·秒) dx
S——平行液面间的接触面积
dV/dx——沿垂直于液流方向,液层间的速度梯度
粘度在玻璃中的表现
原料颗粒的溶解、气泡的排除、各组分的扩 散都与粘度有关;

玻璃工艺学课件(3篇)

玻璃工艺学课件(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玻璃工艺学是一门研究玻璃材料的生产、加工和应用技术的学科。

它涉及玻璃的物理、化学、力学以及加工工艺等多个方面。

本课件旨在介绍玻璃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加工技术以及应用领域,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玻璃工艺学知识。

二、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玻璃的基本原理1. 玻璃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由熔融的硅酸盐、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冷却固化而成。

- 分类:按成分分为硅酸盐玻璃、硼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等;按用途分为建筑玻璃、光学玻璃、器皿玻璃等。

2. 玻璃的物理性质- 热稳定性:玻璃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但温差过大时易破裂。

- 透明度:玻璃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但颜色、成分等因素会影响其透明度。

- 机械强度:玻璃的机械强度较低,但通过加工可提高其强度。

3. 玻璃的化学性质- 化学稳定性:玻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与酸、碱反应。

- 玻璃的腐蚀:玻璃在特定条件下会被腐蚀,如硫酸、硝酸等。

第二部分:玻璃的生产工艺1. 玻璃的原料- 硅砂:提供硅元素,是玻璃生产的主要原料。

- 石灰石:提供钙元素,用于降低玻璃的熔点。

- 长石:提供铝、钠、钾等元素,调节玻璃的性质。

2. 玻璃的生产过程- 熔制:将原料在高温下熔融,形成玻璃液。

- 熔化:将玻璃液在高温下加热,使其达到熔融状态。

- 拉制:将熔融的玻璃液拉成细长的玻璃棒。

- 烧结:将玻璃棒在高温下烧结,形成玻璃板。

3. 玻璃的冷却- 快速冷却:通过水冷或风冷,使玻璃迅速固化,减少内应力。

- 缓慢冷却:通过自然冷却或缓慢加热,使玻璃均匀冷却,减少内应力。

第三部分:玻璃的加工技术1. 切割- 机械切割:使用切割机将玻璃切割成所需尺寸。

- 热切割:使用火焰或激光将玻璃切割成所需尺寸。

2. 磨光- 机械化磨光:使用磨光机将玻璃表面磨光。

- 手工磨光:使用砂轮、磨棒等工具手工磨光。

3. 抛光- 机械化抛光:使用抛光机将玻璃表面抛光。

- 手工抛光:使用抛光布、抛光膏等工具手工抛光。

玻璃工艺学

玻璃工艺学

硼氧反常:纯B2O3玻璃中加入Na2O ,各种物理性质出现极值的现象。

硼反常:在钠硅玻璃中加入氧化硼时,性质变化曲线出现极值的现象。

玻璃:玻璃是一种具有无规则结构的非晶固体,其原子不象晶体在空间作长程有序的排列,而近似于液体具有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排列。

积聚作用:和非桥氧发生结合中与多余电荷的作用解聚作用:提供多余的氧原子,使原有的桥氧变成非桥氧,使硅氧网络发生断裂网络外体氧化物:不能单独生成玻璃,不参加网络体,处于网络之外。

若是“游离氧”的提供者,起断网作用;若是断键的积聚者,起积聚作用。

网络生成体氧化物:能单独生成玻璃,在玻璃中能形成各自特有的网络体系。

起骨架作用。

网络中间体氧化物:不能单独生成玻璃,作用介于网络生成体氧化物与网络外体氧化物之间。

当配位数≥6时,处于网络之外,作用与网络外体氧化物相似;当配位数为4时,能参加网络,起补网作用。

玻璃的热历史:指玻璃从高温液态冷却,通过转变温区和退火温区的经历。

玻璃的通性:1.各向同性2.亚稳性3.无固定熔点4.性质变化的连续性5.性质变化的可逆性为什么有亚稳性?1.玻璃由熔体急剧冷却得到,由于冷却速度快,粘度急剧增大,质点来不及作有规则的排列。

系统内能不是处于最低值,而是处于亚稳态。

(热力学观点看,玻璃态不稳定)2.常温下,玻璃粘度远远大于析晶粘度,玻璃析晶必须克服很大的析晶势垒,玻璃结晶速度非常小,即析晶可能性很小,因此常温下玻璃能够稳定存在。

(动力学观点看,玻璃态稳定)为什么无固定熔点?1.物质由熔体向固态玻璃转变时,随着温度降低,熔体的粘度逐渐增大,最后形成固态玻璃,此凝固过程中,相应温度变化范围宽。

2.在此温度变化范围内,始终没有结晶,即没有新晶相形成而产生突变,形成熔点。

玻璃的结构:指玻璃中质点在空间的几何配置、有序程度及它们彼此间的结合状态。

主要的玻璃结构学说:晶子学说、无规则网络学说、凝胶学说、五角对称学说、高分子学说一.晶子学说:晶子学说论点是玻璃是由无数晶子所组成, 这些晶子不同于微晶, 是带有点阵变形的有序排列区域, 分散在无定形介质中, 且从晶子到无定型区的过的过度是逐步完成的, 两者间并无明显界限。

玻璃工艺学第一章玻璃的物理化学特性

玻璃工艺学第一章玻璃的物理化学特性

结束
1.2.2玻璃的生成规律 2 动力学条件(玻璃的生成的动力学理论)
玻璃形成与过冷度T、粘度、成核速率Ir、 晶体生长速率u等有关。 熔体冷却速率非常关键
结束
3 熔体结构、键性和键强对生成玻璃的作用 (结晶化学理论) Ⅰ玻璃体与熔体的结构关系
1)硅酸盐熔体的结构 硅酸盐熔体倾向形成形状不规则、 短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序的大离子聚集体
结束
3)热历史对密度、粘度、热膨胀的影响 快速越过Tg ~Tf区时,结构疏松,密度较 小;在 Tg ~Tf区停留足够的时间时,结 构致密,密度较大。快冷玻璃的密度相 对与慢冷玻璃容易调整。 快速越过Tg ~Tf区时,粘度较小;在 Tg ~Tf区停留足够的时间时,粘度较大。快 冷玻璃的粘度相对与慢冷玻璃容易调整。
结束
主要的玻璃结构学说是:
晶子学说 无规则网络学说
结束
主要的玻璃结构学说之晶子学说
1) 晶子学说(1921年前苏联学者列别捷
夫提出) 列别捷夫主要论点: 玻璃是由无数“晶子”所组成,晶子 是具有晶格变形的有序排列的区域, 分散在无定形的介质中,从“晶子” 部分到无定形部分是逐步过渡的,两 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晶子的化学 性质取决于玻璃的化学组成
第一章玻璃的物理化学特性
学习要点: 玻璃的结构 玻璃的生成规律 熔体与玻璃体的相变 玻璃的性质的总结
结束
1.1玻璃的结构
讨论的问题: 玻璃的通性 玻璃的结构学说 几种常见的玻璃结构 玻璃的热历史 玻璃结构、成分和性能的关系
结束
1.1.1玻璃的通性
1)玻璃的定义 玻璃是一种具有无规则结构的非 晶固体,其原子不象晶体在空间作长 程有序的排列,而近似于液体具有短 程有序长程无序的排列。

玻璃工艺学知识要点2016分析

玻璃工艺学知识要点2016分析

1、玻璃结构:是指离子或原子在空间的几何配置以及它们在玻璃中形成的结构形成体。

2、3T图:以温度T为纵坐标,冷却时间t或lg t为横坐标绘制温度-时间-转变率(T-T-T)图(简称3T图)。

3、离子的集聚作用:是离子使小型四面体聚集为大型四面体的作用。

4、混合碱效应:在R+离子含量不变,引进两种R+离子的玻璃比只含一种R+离子的玻璃的性能发生改变,当两种金属离子(R+)的数量接近时,其性能最佳。

5、离子着色:是指过渡金属离子在3d或4f轨道中de电子未被充满,容易产生d-d跃迁或f-f跃迁而引起光吸收,使玻璃着色。

6、主要原料:是指在玻璃中引入SiO2、Al2O3、B2O3、Na2O、K2O、CaO、MgO等各种组成氧化物的原料。

7、助熔剂:是指能降低玻璃熔制温度或加速玻璃熔制过程的原料。

8、玻璃成分:是指玻璃中所含有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和比例,又称为化学组成。

9、玻璃的成型:是将玻璃液制成为具有固定几何形状的玻璃制品的过程。

10、玻璃的热处理:是指在玻璃转变温度与软化温度之间所进行的热过程。

11、玻璃的表面抛光:是对不平整的玻璃表面进行处理,使之成为平整而光滑;或者是将玻璃毛坯制品经过处理,使之达到所规定的形状和尺寸,而且表面很光滑的加工过程。

12、夹层玻璃:是由两片或两片以上的玻璃用透明的弹性胶片牢固粘合而成的,具有透明、高机械强度、耐光、耐热、耐湿和耐寒等特性的深加工玻璃制品。

13、重金属氧化物玻璃:是指以氧化铅(PbO)、氧化铋(Bi2O3)、氧化锑(Sb2O3)、氧化碲(TeO2)以及其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五、六主簇周期中具有高原子量的金属氧化物为基础组分而形成的玻璃。

14、光功能玻璃:是指在外场(电、光、磁、热、声、力等)作用下,利用玻璃本身光学性质(如折射率或感应电极化)发生变化的原理,去实现对入射光信号的探测、调制以及能量或频率转换作用的光学材料的统称。

15、离子的解聚作用:是离子使大型四面体分解为小型四面体的作用。

玻璃工艺学 期末复习

玻璃工艺学  期末复习

玻璃工艺1、玻璃是熔融、冷却、固化的非结晶(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晶态)的无机物,是过冷的液体。

玻璃分为狭义玻璃和广义玻璃。

狭义玻璃是指熔融物在冷却过程中不发生结晶的无机物质,仅指无机玻璃,它包括氧化物玻璃、非氧化物玻璃、非晶半导体。

广义玻璃是具有转变温度的非晶态材料。

2、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仅决定于其化学组成,而且还与玻璃的结构具有密切相关。

3、玻璃具有各向同性、介稳性、无固定熔点、性质变化的连续性(渐变性)与可逆性四项基本通性。

4、由于玻璃结构具有复杂性,至今尚无统一的玻璃结构理论。

目前能够较好解释玻璃性质,又能普遍被接受的玻璃结构学说是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

5、玻璃结构与熔体结构有密切的联系,硅酸盐熔体的结构主要取决于形成硅酸盐落体的条件。

与其他熔体不同的是,硅酸盐熔体倾向于形成相当大的、形状不规则的、短程有序的离子聚集体。

6、玻璃的热历史是指玻璃从高温液态冷却,通过转变温度区域和退火温度区域的经历。

7、根据不同性能间的共同特性,可以把常见的玻璃性能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性能是具有迁移特性的性能,在玻璃成分和性能间不是简单的加和关系,当玻璃从高温熔融状态冷却经过转变温度区时,这些性能一般是逐渐变化的,属于这类性能的有电导、电阻率、粘度、介电损耗、离子扩散速度以及化学稳定性等。

8、玻璃结构中氧化物根据单键能的大小分为三类,分别是网络形成体氧化物、网络中间体氧化物和网络外体氧化物。

9、玻璃分相种类主要有稳定分相和亚稳分相。

10、玻璃析晶过程包括晶核形成和晶体长大两个阶段,成核速度和晶体生长速度都是过冷度和粘度的函数。

11、磷氧化合物(P2O3、P2O4、P2O5)中只有P2O5能形成玻璃。

磷酸盐玻璃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磷氧四面体[PO4], 4个P-0键中有一个双键,每个[PO4]只能和三个[PO4]共顶连接,网络连接程度及完整程度低于硅酸盐玻璃。

12、一般来说,同组成的晶体和玻璃体内能差别越大,这种质点有规律排列的自发倾向越强烈,玻璃越容易结晶,即越难形成玻璃;内能差别越小,玻璃越难结晶,越容易形成玻璃。

玻璃工艺知识

玻璃工艺知识
玻璃比重、光泽、析射率
熔融温度、韧性、化学稳定性、机械 强度、增加粘度。
CaO 热稳定性
硬度、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析晶 性能及退火温度、增加粘度。
氧化镁 氧化钡 氧化锌
氧化钠
氧化钾 氧化锂 氧化锆
MgO
析晶性能、韧性、抗 水性。
BaO
熔融温度、化学稳定 性。
ZnO 热膨胀系数
化学稳定性、热稳定
Na2O
3.2 主要原料
3.2.1引入SiO2的原料 石英砂:是一种矿物原料,含有很多杂质,像Na2O、 K2O、Al2O3等为无害杂质,而Fe2O3、TiO2等为有害杂质 。石英砂的颗粒度对玻璃的熔化有很大影响,大颗粒难熔
化、并易产生结石、条纹等,太细也不利于熔化,易飞尘
、结块、分层。
质量要求:
外观:白色细颗粒晶体,不允许有结块砂团。
3.3.3着色与脱色
1)玻璃的着色:玻璃的颜色很多,有铜红色、绿色、黄色、 蓝色、琥珀色、橙色等各种颜色,这就需要各种着色剂来着色。 如二氧化锰(紫色)、氧化铒、氧化铜(青色)、钴、铬、硒、 硫化镉等等都能使玻璃着成不同的颜色。
2)玻璃的脱色:脱色主要是指减弱铁化合物对玻璃着色的影 响,在玻璃中FeO使玻璃成蓝绿色,Fe2O3使玻璃成黄绿色。主 要有化学脱色与物理脱色两种,化学脱色剂有白砒、硝酸盐、 氟化物、氧化锑,物理脱色剂有硒粉、MnO2、Co2O3、NiO、 稀土化合物。使用硒粉脱色受窑气氛影响,单晶硒呈紫红色, 但氧化气氛过强将生成无色SeO2和硒酸盐,,二价四价六价状态 的硒是无色的,在退火时有时因还原气体使无色的亚硒酸盐分 解成单晶硒使玻璃呈红色。
1.3.7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即玻璃抵抗水、大气及化学试剂等抗侵蚀破 坏的能力(有耐水性、耐酸性、耐碱性)。 如玻璃的吐碱、发霉等都是稳定性较差的表 现。SiO2含量大稳定性高、当K2O与Na2O为1: 1时稳定性最好、但当单价离子含量增加时稳 定性下降,用CaO、MgO、AI2O3、BaO等置换部 分Na2O会使稳定性提高。当AI2O3:Na2O为大 于1:8时化学稳定性将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玻璃结构:是指离子或原子在空间的几何配置以及它们在玻璃中形成的结构形成体。

2、3T图:以温度T为纵坐标,冷却时间t或lg t为横坐标绘制温度-时间-转变率(T-T-T)图(简称3T图)。

3、离子的集聚作用:是离子使小型四面体聚集为大型四面体的作用。

4、混合碱效应:在R+离子含量不变,引进两种R+离子的玻璃比只含一种R+离子的玻璃的性能发生改变,当两种金属离子(R+)的数量接近时,其性能最佳。

5、离子着色:是指过渡金属离子在3d或4f轨道中de电子未被充满,容易产生d-d跃迁或f-f跃迁而引起光吸收,使玻璃着色。

6、主要原料:是指在玻璃中引入SiO2、Al2O3、B2O3、Na2O、K2O、CaO、MgO等各种组成氧化物的原料。

7、助熔剂:是指能降低玻璃熔制温度或加速玻璃熔制过程的原料。

8、玻璃成分:是指玻璃中所含有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和比例,又称为化学组成。

9、玻璃的成型:是将玻璃液制成为具有固定几何形状的玻璃制品的过程。

10、玻璃的热处理:是指在玻璃转变温度与软化温度之间所进行的热过程。

11、玻璃的表面抛光:是对不平整的玻璃表面进行处理,使之成为平整而光滑;或者是将玻璃毛坯制品经过处理,使之达到所规定的形状和尺寸,而且表面很光滑的加工过程。

12、夹层玻璃:是由两片或两片以上的玻璃用透明的弹性胶片牢固粘合而成的,具有透明、高机械强度、耐光、耐热、耐湿和耐寒等特性的深加工玻璃制品。

13、重金属氧化物玻璃:是指以氧化铅(PbO)、氧化铋(Bi2O3)、氧化锑(Sb2O3)、氧化碲(TeO2)以及其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五、六主簇周期中具有高原子量的金属氧化物为基础组分而形成的玻璃。

14、光功能玻璃:是指在外场(电、光、磁、热、声、力等)作用下,利用玻璃本身光学性质(如折射率或感应电极化)发生变化的原理,去实现对入射光信号的探测、调制以及能量或频率转换作用的光学材料的统称。

15、离子的解聚作用:是离子使大型四面体分解为小型四面体的作用。

16、压抑效应:当玻璃中添加如R2+、Zr4+、La3+、Ti4+等网络外体离子时,由于这些离子充塞于网络空隙中,阻碍了金属离子的活动而使得玻璃的电导率下降。

17、金属胶体着色:是由于不同胶体粒子对该种单色光具有不同程度的选择性吸收而使玻璃(玻璃被看作是着色剂的胶体溶液)产生着色。

18、辅助原料:是使玻璃具有某些必要的性质和加速熔制过程的原料,如澄清剂、着色剂、乳浊剂、氧化剂、助熔剂等。

19、澄清剂:是指在高温时本身氧化或分解放出气体,从而促进玻璃液中气泡排除的物质。

20、配料计算:是根据玻璃的设计成分和选用的各种原料的化学组成计算出每付配合料中各种原料的用量。

21、玻璃熔制:将配合料经高温熔融成符合成形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称为熔制。

22、玻璃的淬火:将玻璃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将玻璃迅速冷却,使玻璃内产生很大的永久应力的过程。

23、玻璃表面装饰: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工笔画、写意画、文字、花、鸟、虫、鱼、人物、风景等各种花纹图案嵌画在玻璃表面,或者改变玻璃光学性能的加工过程称为玻璃表面装饰。

24、氧氮化物玻璃:是指硅酸盐玻璃中的氧被氮部分取代制得的一类玻璃材料。

25、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玻璃:是在平板玻璃表面通过物理或者化学镀膜的方法均匀镀上一层透明的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玻璃。

26、致色性功能玻璃:是指在外界的光照变化、温度变化、施加低压电流或表面施压等外部条件作用下而发生颜色改变,且其颜色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施加条件消失后又可逆地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的玻璃,也叫调光玻璃或透过率可调玻璃。

27、生物功能玻璃:是能在一定生理环境下诱发生物化学反应,实现特定的生物学功能的一类玻璃。

28、TCO玻璃: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玻璃是在平板玻璃通过物理或化学镀膜的方法均匀镀上一层透明的导电氧化物镀膜。

29、防弹玻璃:是一种能够抵御枪弹乃至炮弹射击而不被穿透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人身安全的玻璃。

30、玻璃的韧化:通过调整玻璃的化学成分,改善玻璃基本机构以抑制玻璃表面微裂纹生成或都阻止裂纹扩展来增强玻璃韧性。

31、表面镀膜;’通过镀不同膜以改善玻璃的光学、热学、电学、力学、化学等性能。

32、蒙砂:就是整理玻璃制品外表面受到侵蚀而形成的无光泽毛面。

33、玻璃退火:就是把玻璃制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预处理,使因温差而引起永久盈利消除或减小到允许值的过程34、超薄玻璃:通常是指厚度在1.1mm以下的平板玻璃。

35、玻璃的缺陷:玻璃体内由于各种杂物而引起的均匀性破坏称为玻璃的缺陷。

36、芒硝含率:指由于芒硝引入Na2O与芒硝和纯碱引入的Na2O总量之比。

37、狭义玻璃:玻璃是一种熔融冷却凝固的非结晶(在特定条件下可能成为晶体)无机物质。

38、广义玻璃:结构上完全表现长程无序,性能上具有玻璃转变特性的非结晶态固体。

填空题1、最有影响的近代玻璃结构假说有:晶子学说、无规则网络学说、凝胶学说、五角对称学说、高分子学说,其中能很好解释玻璃性质的是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

2、近代实际玻璃结构是由一个远程无序、近程有序的骨架构成。

该骨架可能是三维的,也可能是层状或链状的,甚至是无序金属离子和岛屿结构(逆性玻璃)。

3、玻璃的工艺性质包括玻璃的粘度和表面张力,它与玻璃生产全过程密切相关,并起着重要作用;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玻璃的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光学等物理性质和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它直接影响玻璃材料或制品的使用性能。

4、玻璃的主要性质不仅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取决于其化学组成。

只有掌握玻璃的组成、结构、性能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有可能通过改变玻璃的化学组成、热历史,或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处理方法,制造出符合预期理化性能的玻璃材料或制品。

5、玻璃原料根据它们的来源可分为:天然原料(如石英、长石、石灰石等)、化工原料(如纯碱、硼砂、硼酸、碳酸钡、铅丹等)、化工或矿副产品(如矿渣等)。

6、玻璃原料根据它们引入氧化物在玻璃结构中的作用,玻璃原料可分为玻璃形成体氧化物原料、玻璃中间体氧化物原料、玻璃网络外体氧化物原料。

7、玻璃的化学组成通常是以组成玻璃的化合物或元素的质量比(质量分数%)、摩尔比(摩尔分数%)、原子比来表示,实用玻璃以质量比最为常用。

8、由于玻璃的许多性质与化学组成的摩尔分数往往呈直线关系,而与质量分数呈复杂的曲线关系,因此许多学者在研究化学组成与性能计算体系中常常采用摩尔分数。

9、玻璃的基本热加工原理:与玻璃成形的原理相似,主要是利用玻璃粘度随温度改变的特性、玻璃表面张力以及导热系数来进行的。

10、玻璃分相对玻璃具有迁移性性能如粘度、导电、化学稳定性等的影响较为敏感,这些性能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高粘度、高电阻和易溶解的分相区域的亚微结构(或形态);对诸如折射率、密度、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等具有加和特性的不是那么敏感,在变化曲线上只形成不明显的折曲点。

11、喷砂机根据高速喷射的能源的不同有气压喷砂机、真空喷砂机、蒸气喷砂机和特种高压喷砂机四种形式。

12、热反射玻璃又称遮阳镀膜玻璃、遮热玻璃、阳光控制玻璃、反射阳光玻璃,是一种通过化学热分解、真空镀膜等技术,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热反射镀层玻璃。

13、表面强化增韧就是采用在玻璃表面涂敷致密涂层,或改变玻璃表面结构等方法,以修复表面微裂纹,或使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来增强玻璃韧性的方法。

14、由于其表面结构中部分氧被氮置换,使玻璃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玻璃的理化性能发生显著变化。

如玻璃的转变温度(Tg)升高,弹性模量显著增大,玻璃的耐水、耐碱性得到改善。

15、电致变色玻璃的制备过程如下:①在两块玻璃基片上形成透明导电层;②在其中一块的透明导电层上沉积电致变色层;③在另一块的透明导电层上制备离子储存层;④然后电解质涂在上述电致变色层和离子储存层外侧;⑤将准备好的两块玻璃组合起来,用导线将两透明导电层连接,并配上适当的窗框。

16、光纤一般是由纤芯、包层和涂敷层构成的多层介质结构的对称圆柱体结构。

17、虽然透明导电氧化物的镀膜原料和工艺很多,但目前研究较多的是ITO(In2O3∶Sn)类型的导电玻璃、ATO(SnO2∶Sb)类型的导电玻璃和AZO(ZnO∶Al)类型的导电玻璃。

In2O3基薄膜和SnO2基薄膜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ZnO基薄膜则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18、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激光玻璃制备工艺必须解决下列四个问题:制造大尺寸块状或棒状玻璃;降低非激活吸收;避免结石及其他夹杂物;提高光学均匀性。

简答题1、混合键为什么易于形成玻璃?答:因为极性共价键既具有离子键易改变键角,易形成无对称变形的趋势;又具有共价键的方向饱和性,不易改变键长和键角的倾向。

前者造成玻璃的远程无序,后者赋予玻璃的近程有序。

2、玻璃的通性有哪些?答:各向同性,无固定熔点,亚稳性,可逆性,可变化性。

3、影响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玻璃热膨胀系数很大程度决定于玻璃的化学组成,并受所在温度区间的影响。

此处,还和玻璃的热历史有关。

4、为什么玻璃的实际强度比理论强度低得多?答:由于玻璃的脆性,玻璃中存在有微裂纹(尤其是表面微裂纹)和内部不均匀区及缺陷的存在而造成应力集中引起的(由于玻璃受到应力作用时不会产生流动,表面上的微裂纹便急剧扩展,并且应力集中,以致破坏)。

5、影响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玻璃化学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玻璃的化学组成,热处理,玻璃的表面状况,温度和压力等。

6、影响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玻璃化学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玻璃的化学组成,热处理,玻璃的表面状况,温度和压力等。

7、简述玻璃熔制的五个阶段答:硅酸盐形成阶段是在固体状态下进行的,粉料经受热而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结束了主要的固相反应,大部分气态物质从配合料逸出。

玻璃形成阶段是烧结物开始熔化,上阶段形成的硅酸盐和反应剩余的SiO2相互溶解和扩散,不透明的烧结物逐渐转变成透明的玻璃液,其中再没有未起反应的配合料颗粒,但还有大量的气泡,很多的条纹。

澄清阶段是随着玻璃液的继续受热,其粘度降低,并从中放出气态夹杂物。

玻璃液均化阶段是玻璃液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下,由于扩散的作用,使玻璃中的条纹,结石消除到允许限度,其化学组成趋向均一。

冷却阶段将玻璃液的温度降低200~300℃,以使玻璃液具有成形所必需的粘度。

8、玻璃表面装饰方法有哪些?答:玻璃表面烤花,表面喷花、表面蚀刻、表面雕刻、表面蒙砂。

9、简述夹层玻璃按中间夹层材料分类答:①有机夹层材料类;②有机复合夹层材料类;③无机夹层材料类。

10、气凝胶玻璃的特性有哪些?答:(1) 密度小,透光性好;(2)优异的隔热隔声性能;(3)优良的电学性能。

11、简述玻璃窑炉的基本组成答:玻璃窑炉(火焰窑)由玻璃熔制,热源供给,余热回收,排烟供气四部分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