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信息窗2教学反思 青岛版

合集下载

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二》教案及教学反思

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二》教案及教学反思

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二》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知道数码发生有关联,掌握0~9的阿拉伯数字和汉字的表示方法。

2.发展独立思考和交流能力。

3.通过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1.2 教学重点1.数码发生的关联。

2.0~9的阿拉伯数字和汉字的表示方法。

1.3 教学难点1.数码发生的原因和规律。

2.数码和汉字之间的转化。

1.4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授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

1.5 教具准备1.课件:PPT。

2.教辅:《信息窗二》。

3.实物:计算器、拼图、卡片等。

1.6 教学环节1.6.1 导入环节通过PPT播放数字视频,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向学生展示数字。

1.6.2 预习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信息窗二》第1页和第2页的预习内容,并自主找出数字和汉字之间的联系。

1.6.3 讲解环节教师利用PPT讲解数字和汉字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0~9的阿拉伯数字和汉字表示方法,并加强学生对数字大小和数字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1.6.4 练习环节教师通过拼图、计算器、卡片等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练习数字和汉字之间的转化,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1.6.5 提高环节教师出示一些具有难度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1.6.6 总结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互相评价和给出教学反思,为下次教学做出改进。

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互动式授课,小组合作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码发生规律和数字汉字转化方法。

其中,小组合作练习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能力。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我对学生的要求可能过高,有些学生难以跟上我们的教学进度,需要我们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提高。

最新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表格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表格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分类课型新授课时第12课时二次备课三次备课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目标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重点:会将各种各样的物品分类。

教学重难点难点:学习按自选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学具课件、情境图准备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小朋友们,你们星期天在家里都做些什么呀?2.有没有小朋友帮助妈妈整理衣服的?你都是怎样做的?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3.下面我们一起和小明帮妈妈整理衣服吧,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1.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预设1: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评价: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预设2: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评价: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预设3: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评价: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2.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

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

(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

(揭示课题)3.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预设1: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板书:男女)谈话:请男同学站起来。

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

请坐下。

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预设2:按东西路队来分。

(板书:东路队西路队)谈话: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来。

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的同学。

一年级数学上册《妈妈的小帮手》的教师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妈妈的小帮手》的教师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妈妈的小帮手》的教师教学反思1、一年级数学上册《妈妈的小帮手》的教师教学反思《妈妈的小帮手》是主题《亲亲一家人》中的一个数学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学习将成对的`物品和相关的物品对应匹配,从而养成将物品及时归位的好习惯。

活动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情景,以妈妈不在家,让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妈妈的小帮手这个主题,让幼儿把大小不同、款式不同的鞋子整理一下。

这内容相对来说较容易,幼儿很快能找出一样的鞋子并放在一起,但是有的小朋友会把鞋子摆反了。

于是我就趁机引导,鞋子有左右两只,他们的样子是对称的。

但是分辨左右对小班的小朋友还是太难了一点,只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来认识。

接下来让幼儿给袜子找朋友,请拿到两只一样袜子的小朋友站在一起。

这个环节相对较简单,幼儿都能正确地找到朋友。

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给生活用品配对。

首先让他们说说这些物品的名称,派什么用的。

在幼儿找出相关联的物品后,让他们说说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

如帽子和围巾,有的幼儿说因为它们都是温暖的,有的说是冬天用的。

有个别幼儿把围巾和裙子当初好朋友,我就提醒他们穿的季节,这下幼儿明白它们是碰不到的,不能算是好朋友。

最后让他们说说家里还有哪些物品也是好朋友时,大多数幼儿不能说出来。

因此,可以让家长在家庭配合一下,让孩子在家找找相关的物品。

2、九年级数学上册《圆》教学反思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圆的标准方程,这节内容我安排了两节课的时间,这节课主要是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和一些简单的运用。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我认为这节内容很重要,因为它的研究方法为以后学习圆锥曲线提供了一个基础模式,如果学生掌握得好,后面的学习会轻松许多。

由于我所面对的学生初中数学基础不是很好,所以提前复习了旧知识,之后我引入了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引发学生的疑问,产生认知冲突形成学习的氛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圆的标准方程是求曲线方程的一个具体表现,但学生对圆的标准方程还是很陌生,难以将圆与圆的标准方程紧密联系起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分类 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分类 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分类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围绕“分类”这一数学概念展开,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培养他们的分类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1. 认识分类的概念,理解将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 学习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3. 通过分类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概念,知道分类是将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和归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发现物品之间的共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分类任务。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语言描述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概念,知道分类是将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和归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发现物品之间的共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分类图卡片等。

2. 学具:各种物品的图片、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特点,并提出问题:“这些物品可以怎么分类呢?”2. 新课:讲解分类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分类是将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和归类。

然后,通过教学视频和分类图卡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类的方法。

3. 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发放一些物品的图片,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分类的过程和结果,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分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1. 板书妈妈的小帮手——分类2. 板书内容:- 分类概念- 分类方法- 分类活动- 分类总结作业设计1. 观察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教学反思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教学反思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信息窗
2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

教学活动中能否不断激发兴趣,使学生自始自终情绪高昂地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本课教学中我不断挖掘教材中的信息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多个游戏活动,如“对口令”游戏、“比个儿”、“比手”游戏、“闯关”游戏、“选球”游戏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生们在熟悉的环境中,主动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发现、去探索,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无所不在。

同时在小组里的合作学习,使生与生之间有交流、讨论,在交互的教学活动中学会了新知,教师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组织者。

文库精品,祝您成功!。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一年级上册《信息窗二(0的认识)》教学反思1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一年级上册《信息窗二(0的认识)》教学反思1

0的认识课后反思
这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新生,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幼儿园有的学生也稍微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但没有提炼为数学知识。

特别对“0”表示起点知之甚少。

所以这是一个难点。

在导入新课时,由学生感兴趣的摘苹果游戏引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想、做中学。

通过摘苹果这一活动既复习了前面所学的有关数的知识,又在活动结束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自然过渡到下面的问题情境中。

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动态、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

所以力求从生活实例引入,找生活中的“0”。

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0,引导学生用一双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丰富了学生对0 的感性认识。

在感知0的含义学习写0的过程中,让学生数数、排列,运用了前面所学的知识,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引导学生及时把自己的成果与他人进行交流。

不足的方面在教学活动中,总是想把学生的思维定在自己设想的圈子中,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反思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反思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反思信息窗一帮妈妈整理衣服教学目标:1、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准备:准备不同类型的本子、多媒体图片教学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难点是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师生双边活动:一、导入课题:教师为每一学习小组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本子,混放在一起。

教师出示一摞各种样式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我吧!”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一边动手分,一边讨论方法。

请一位学生帮助老师分类整理,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出示课题:分类二、学习分类:1、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

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助呢!”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帮助妈妈。

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么样?”“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 总结: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2、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②按上衣和下衣分;③按颜色不同分;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得结果就不一样。

3、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①、帮助妈妈整理背包;②、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③、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④、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学生体会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二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二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物体的不同之处。

3. 培养学生运用分类与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分类2. 物体的比较3. 分类与比较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比较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分类与比较的方法,找出物体的不同之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妈妈的小帮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

- 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 新课教学- 分类与比较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物体的不同之处。

3. 案例分析- 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分类与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总结分类与比较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分类与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5. 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运用分类与比较的方法进行整理。

2. 让学生准备一个实物,下节课带来分享,并运用分类与比较的方法进行介绍。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分类与比较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2单元妈妈的小帮手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2单元妈妈的小帮手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1、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自己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等关系。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样整理”的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

借助体会分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借助自主练习的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明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教学课时:3课时。

第二课时妈妈的小帮手分类教学内容:青岛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第一课时“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教学反思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教学反思《分类》是第二单元《分类比较》第一课时中的内容,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样整理”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感悟分类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并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让学生体会到在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在导入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一堆散乱的糖果入手,让学生通过整理糖果,引出分类,为新知识做好铺垫。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在进行新知教学时,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后,借助小明和妈妈整理衣服的生活情景,进行了四步教学:一、让学生都说说是怎么帮妈妈整理衣服的。

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衣服进行连线整理。

三、白板展示,用准备的衣服教具来进行分类。

四,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知道同一类的物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第三环节,设计让学生自己整理学习用品。

当媒体一出示教室一角的学习用品摆放时,学生已明显感觉到杂乱了,我借机引导学生如何分类才能让它们整齐有序,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环节,让学生4人小组合作,把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来进行分类,看哪一小组摆的最整齐,最快。

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好进行了分类,然后在全班进行了总结,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可以把同类物品进行分类,不同类的物品也可以进行分类。

使分类在课堂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最后,我又创设了“今天我是售货员”这一小游戏,让学生把商品进行分类整理摆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性质浓厚的氛围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

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是在教学活动中,自己也发现一些不足。

我觉得在让学生整理衣服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们创设一个真实的场景,可以用真实的衣服;在游戏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二》教案及教学反思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二》教案及教学反思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二》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了解数字0~20的大小及大小关系;•能够认识并书写数字0~20;•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加减法计算;•能够辨别数学符号“+”和“-”。

2.能力目标:•能够清晰、准确地口算数字运算;•能够正确使用数学符号“+”和“-”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科的情感;•培养学生勤奋认真、有条理思维、耐心观察的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数字0~20的认识及大小关系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要掌握数字0~20的大小及大小关系,能够准确、流畅地读出这些数字。

数字0~20的读写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认真观察、模仿,逐渐能够熟练写出这些数字。

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本单元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口算,熟悉运用加法、减法符号“+”“-”进行运算。

数学符号“+”和“-”的辨识学生结合教师的示范,理解符号“+”和“-”的含义,学会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简单的口算计算。

三、教学过程1. 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一下本节课要学的数字0~20,并口算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教材,深入地讲解数学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听、仔细观察,并在会场举手发言。

教师要反复提醒学生注意数学符号和数字书写的规范。

3. 提问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和小组内进行讨论,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和解答。

教师也可以在此环节对学生的口算和运算步骤进行实时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4. 结合游戏通过游戏结合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比如老师给学生出10个数字并排成两行,每行五个,让学生选择两个数字加在一起,求和;让学生选择两个数字相减,求差,反复训练,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字和符号的辨识能力。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教学方式,如白板黑板授课、课外辅导等学习方式,均可以对学生进行足够的辅导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此进行了改进。

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上册数学

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上册数学

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有趣的分类”,主要包括:1. 学习物品的分类方法;2. 掌握分类的规则和标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和规则;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分类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分类规则的理解和运用;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物品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类卡片、实物物品、PPT;2. 学具:学生自带的物品、分类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自带一些物品到课堂上,如:文具、玩具、生活用品等。

教师将这些物品随意摆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

2. 讲解分类方法:教师通过PPT展示分类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的方法和规则。

如:按照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分类。

3. 例题讲解:教师拿出一些实物物品,如:苹果、香蕉、书本、铅笔等,让学生按照指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讲解分类的依据和步骤。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分类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将给出的物品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分类。

5. 生活实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分类知识,如:整理书桌、收拾房间等。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的方法和规则:1. 按照形状分类2. 按照颜色分类3. 按照大小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回家后,将自己房间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2. 作业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如:将书籍、文具、玩具等分别放在一起,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分类的基本方法和规则,能够独立进行物品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妈妈的小助手——分类与比较》单元分析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妈妈的小助手——分类与比较》单元分析

《妈妈的小助手——分类与比较》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牛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比较的一般方法。

在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多少、大小、轻重、高矮等。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设有2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样整理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感悟分类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并能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明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长短”。

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琉璃球、花瓶、瓷马等物品,学习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等。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大部分学生对此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比较”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基础之上的。

特别是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按指定标准对物体进行正确分类,比较物体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是怎样自定标准对物体分类,体验不同标准下分类的多样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 青岛版(五四学制)

教案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概念,理解分类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分类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分类,分类的意义。

2. 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3. 分类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类的概念、分类方法及分类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妈妈在超市购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妈妈是如何将商品进行分类的。

通过这个情景,让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5分钟)(1) 讲解分类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分类的意义。

(2) 引导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

3. 实践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教室里的物品进行分类。

(2)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4. 巩固提高(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讲解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问题。

5. 总结延伸(5分钟)(1)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进行分类,并与家长分享分类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妈妈的小帮手——分类2. 板书内容:(1) 分类概念(2) 分类方法(3) 分类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与比较第二单元教学反思(精品)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与比较第二单元教学反思(精品)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呢?我认为“有价值的数学”应该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学习与生活,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在生活背景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去实践,从而在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理解数学的意义,引发学生学会数学的愿望。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它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因此,在这次的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增加了这一新的知识点——《分类与比较》。

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分类与比较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把这一知识在生活中加以应用?我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尝试。

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感知数学问题。

既然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应当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

在讲《分类与比较》的前一个周,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周末作业,“现在正好是夏天和秋天换季的时候,我们要把夏天的衣服放起来,把秋天和冬天的衣服准备好。

小朋友回家以后帮你的爸爸、妈妈整理整理柜子里的衣服好吗?”这就为我以后的《分类与比较》教学做了一个铺垫,设置了一个生活背景。

在讲《分类》这节课时,我问学生:“小朋友,你们帮爸爸、妈妈整理衣服了吗?你是怎样帮他们整理的?或者你看他们是怎样整理的?”这一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但更多的是产生了“咦?这也是数学问题吗?”这样一个疑问。

在《比较》一课的教学中,我又问学生:“你在帮妈妈整理衣服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有的说,“我发现妈妈的衣服特多。

”有的说,“我发现冬天的衣服比夏天的衣服沉”……我又问:“你怎么知道妈妈的衣服多呢?”有个孩子接着说“因为妈妈爱漂亮,经常买衣服,所以妈妈的衣服特别多。

四川省德阳市第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二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教学反思 青岛版六三制

四川省德阳市第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二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教学反思 青岛版六三制

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这节课的特点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充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劳动、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来感知、体验并学会分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3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项目内容1.直接写出得数。

10+20= 10+30= 50+20=70+20= 40+50= 40+20=2.思考: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3.计算23+3。

(1)摆小棒:先摆2捆零3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一共( )根小棒。

(2)利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23,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

这时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 )。

(3)利用数的组成:把23分成20和3,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再加上20,即( )。

所以23+3=26。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时,把两位数分成( )数和一位数,先用一位数加一位数,结果再同( )数相加。

5.看图填数。

53+=6.直接写出得数。

43+5= 55+4= 67+2= 3+62=温馨提示知识准备:一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参考答案1.30 40 70 90 90 602.45+4=49(人)3.(1)26 (2)26 (3)3+3=6 6+20=264.整十整十5.3 566.48 59 69 65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信息窗8)1.(1)一共多少个球?= (个)(2)幼儿园借走5个球,还剩几个?= (个)2.小方做纸飞机,第一天做了4架,第二天做了6架,送给幼儿园8架,还剩多少架?(架)参考答案:1. (1) 4+2+3=9(个)(2) 9-5=4(个)2. 4+6-8=2(架)第7课时认识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26,完成教科书P26“做一做”和P28~29“练习五”第3、5、6题。

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二(0的认识)》教学反思

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二(0的认识)》教学反思

《智慧广场——列举法》观评记录讲授完在这堂课上,我们学校的多位老师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纪清梅老师:
1、0作为比分时,不一定是得了0分,3局2胜时,有可能表示每次都是失败的,而不一定是0分。

2、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后,老师急于纠正和总结,没有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让其他学生质疑与补充,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思维外显。

韩平老师:
1、0这个数字的书写比较难,老师在处理时,比较着急,一带而过,没有让学生多展示自己的书写,也没有纠正孩子的错误写法。

2、教师对学生的放手度不够,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老师整节课的课堂把控能力比较好,值得学习。

李红老师:
1、教学内容设计条理,教学目标清晰,通过一节课的学生,很完整的完成教学目标。

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较好,大部分孩子能充分参与课堂,孩子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再次感谢以上老师对我提出的宝贵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上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信息窗2教学反思青
岛版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

教学活动中能否不断激发兴趣,使学生自始自终情绪高昂地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本课教学中我不断挖掘教材中的信息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多个游戏活动,如“对口令”游戏、“比个儿”、“比手”游戏、“闯关”游戏、“选球”游戏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生们在熟悉的环境中,主动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发现、去探索,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无所不在。

同时在小组里的合作学习,使生与生之间有交流、讨论,在交互的教学活动中学会了新知,教师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组织者。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