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符号由来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故事--加减号的由来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故事--加减号的由来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故事--加减号的由来加号的由来
运算符号并不是随着运算的产生而立即出现的。

我国在商代就已经有加法、减法运算,但同埃及、希腊和印度等文明古国一样,都还没有加法符号,只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来表示相加。

公元6世纪,印度人开始把单词的缩当成运算符号。

后来欧洲人承袭印度人的做法,如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N·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

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先使用“+”当加号,“+”是在橫线上加一竖来表示增加的意思。

1514年,荷兰数学家V·赫克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之一,后来又经过法数数学家F·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但直到1630年才得到公认。

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先使用了加号“+”。

减号的由来
最初减号由拉丁文"minus"缩写成“m-”,意为“减去”,后来又被略去字母m,表示为“-”。

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创造出来“+”后不久,经过多次分析和研究,又创造了减号,即“-”。

在加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

也有人说,“-”出现于中世纪。

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用橫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

于是就出现了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以表示增加的“+”。

中世纪酒商用横线或竖线标示存酒量的变化。

1/ 1。

数学符号来历

数学符号来历

数学符号来历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离不开各种特定的符号来表示数学概念、运算和关系。

这些符号不仅简洁明了,还能提供有效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这些符号并非一蹴而就,它们都有各自的历史渊源和起源。

一、基本数学运算符号1. 加法符号 "+"加法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用于表示两个数的求和。

加法符号“+”最早来源于拉丁文中的字母“et”,意为“和”。

这个符号经过演变,逐渐发展为现代数学中的“+”,用于表示两个数的加法运算。

2. 减法符号 "-"减法运算是加法的逆运算,用于表示两个数的差。

减法符号“-”源于拉丁文中的字母“gradus”,意为“从”或“去掉”。

这个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演化,成为了现代数学中的减法符号。

3. 乘法符号 "×"和"·"乘法运算是重复加法的简写形式,用于表示两个数的积。

乘法符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另一种是"·",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历史渊源。

"×"符号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数学家欧几里得,他将直线长度表达为字母n的平方。

而在写出两个数的乘积时,他使用了希腊字母“ξ”的变体,后来逐渐演化成了现代数学中的乘法符号"×"。

而"·"符号则源于拉丁文中的字母“p”,是“pondus”的缩写。

它表示乘法中的量,例如“x · y”表示x和y的乘积。

这个符号在十六世纪开始广泛使用,在现代数学中仍然被广泛采用。

4. 除法符号 "÷"除法运算是乘法的逆运算,用于表示两个数的商。

除法符号"÷"最早出现在十六世纪的欧洲,它源于拉丁文中的字母“c”的缩写形式,表示"cum"(和)。

数学符号由来

数学符号由来

数学符号由来同学们天天用数学符号,但是大家知道“加、减、乘、除、等于”这些运算符号是怎么来的吗?下面一起看看数学符号由来吧~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

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

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

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

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也有人说,卖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卖了多少。

以后,当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时候,就在"-"上加一竖,意思是把原线条勾销,这样就成了个"+"号。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

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

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

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

数学运算符号的由来

数学运算符号的由来

数学运算符号的由来
小朋友们做数学作业时,常常要和“+”、“-”、“×”、“÷”这四个运算符号打交道,可是不知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四个运算符号是由谁发明的,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最早出现的要数加号和减号了,5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横线上加了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反之,在加号上去掉一竖,就表示减少的意思.这两个符号被大家正式公认,则要从荷兰数学家褐伊克1514年正式应用这个符号开始.
乘号和除号出现的就晚一些了.乘号是300多年前英国数学家奥曲特最早提出使用的.而除号是由瑞士数学家拉哈创造的.在200多年以前,他写了一本数学论著里最先提到了除号,“用一根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来,表示分成几份的意思.”。

计算机算数符号

计算机算数符号

计算机算数符号一、计算机算数符号的起源计算机算数符号,也称为算术运算符,用于执行基本的算术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

这些符号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基本的算术操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符号逐渐演变为现代数学和科学中使用的形式。

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数符号最初是为了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而设计的。

20世纪初,随着机械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算数符号开始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编程中。

这些符号使得程序员能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示复杂的数学运算,从而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算数符号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在计算机中,算数符号通常由键盘上的特殊字符来表示。

例如,加法符号“+”通常表示为“+”,减法符号“-”表示为“-”,乘法符号“×”表示为“*”,除法符号“÷”表示为“/”。

这些符号在文本编辑器和编译器中具有特殊的含义,用于指导计算机执行相应的运算操作。

此外,算术运算符也可以用其他形式来表示,如指数运算符“^”或“**”表示幂运算,取模运算符“%”表示取余运算等。

这些符号在不同的编程语言中可能有细微的差异,但它们的核心功能是相同的,即用于执行基本的算术运算。

三、算数符号的运算规则算数符号遵循一定的运算规则,以确保计算的正确性。

最基本的规则是先乘除后加减,括号优先级最高。

这意味着在进行计算时,先执行乘法和除法运算,然后再执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如果存在括号,则括号内的计算优先进行。

这些规则确保了计算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此外,算术运算符还遵循结合律和交换律。

结合律意味着运算符的顺序不影响结果,即a+(b+c)=(a+b)+c。

交换律则表示交换运算符前后的操作数不会影响结果,即a+b=b+a。

这些规则是算术运算的基本法则,确保了计算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四、算数符号在编程中的应用算数符号在编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几乎所有的编程语言都支持基本的算术运算符,以便程序员能够编写各种数学计算程序。

数学符号的由来

数学符号的由来

数学符号的由来数学符号的由来1数学符号是人们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发明的。

采用数学符号不仅为了省事、简化,更重要的是,符号是正确地表述概念,说明方法和建立定理必不可少的。

法国数学家韦达是第一个将符号引入数学的人。

韦达的代数著作《分析术新论》是一部最早的符号代数著作。

现在的数学符号体系主要采用的是笛卡儿使用的符号。

那么,你想知道数学符号的由来吗?请看:运算符号:+、-、×、÷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都是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到了17世纪,才得以广泛使用。

“+”号,开始使用的是英文plus的字头p。

在法国,使用了相当于英语“and”(和)的`词“et”。

随着欧洲商业的繁荣,写et也嫌慢了,为了加快速度,把两个字母连平着写,因此,et慢慢地变成了“+”。

“-”号也同样,使用英文monus(减)的字头m,也是为了便于速写,逐渐变成了“-”。

“×”号表示相乘,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1618年提出来的。

“×”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所以的“+”号斜过来。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与字母““容易混淆,提倡用“?”表示相乘。

后来,“×”与“?”都表示相乘。

“÷”号表示相除,也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提出的,他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横线”表示除法,如a/b表示b除a。

后来有人把这两个符号合二为一,就得到“÷”。

把÷正式作为除法的运算符号是瑞士数学家拉恩,一条横线将两个圆点分开,表示分界的意思。

数学符号的由来2(一)关系符号:<、>、=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由英国数学家郝瑞奥特首先使用的,距今已有300多年。

等号“=”是16世纪英国数学家雷科德最早开始使用的。

他说:“再没有任何记号比等长的两条线表示相等更为恰当。

”<、>、=真正为大家公认并普遍使用已经是18世纪的事了。

(二)结合符号:()、[]、{}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

第七十二章加减乘除符号的来历

第七十二章加减乘除符号的来历

第七十二章加减乘除符号的来历第七十二章:加减乘除符号的来历在我们日常的数学运算中,加减乘除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基本操作。

然而,你是否思考过这些符号是如何诞生的?本章将为大家揭开加减乘除符号的来历,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符号背后的故事。

一、加法符号的来历加法是最基本的数学运算之一,用于计算两个数的总和。

加法符号“+”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巴比伦的数学表达。

在巴比伦时代,人们用垂直于地面的斜杠来表示数字,而每个数字都有其特定的符号。

加法符号就是由两根斜杠交叉而成的“十”字,表示两个数相加的操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法符号逐渐演变为现代常见的“+”形状。

这种形状被认为源于拉丁文中“et”(意为“和”的同义词)的缩写形式“⁊”,其形状与“+”非常相似。

在13世纪,这个符号在欧洲开始广泛使用,并成为了表示加法的标准记号。

二、减法符号的来历减法用于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值,而减法符号“-”实际上来自于拉丁文中的字母“R”(拉丁文中的“res”意为“差”,“removere”意为“减去”)。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将“R”标记用于减法操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R”逐渐变形为现代的减法符号“-”。

三、乘法符号的来历乘法用于计算两个数的积,而乘法符号“×”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的瑞士数学家约翰·普希兹利。

普希兹利在他的著作中使用了拉丁字母“x”来表示乘法。

他将字母“x”选作乘法符号的原因是因为它是字母表中少有的垂直和水平线都有的字母,可以表示两个数的交叉相乘。

然而,“×”符号并未在当时立即普及开来。

直到17世纪,法国的数学家雷内·笛卡尔开始使用“×”符号来表示乘法,这样的表示法才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起来。

四、除法符号的来历除法用于计算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商,而除法符号“÷”则源自拉丁文中的分数线。

在16世纪末,数学家威廉·奥特雷德创造了分数线的符号、“÷”,用于表示分数的除法形式。

加减乘除符号 发展史

加减乘除符号 发展史

加减乘除符号发展史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学科,它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中,加减乘除是最基本的运算符号,它们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对加减乘除符号的发展进行简要的回顾。

一、加法符号加法符号“+”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印度。

在古印度的梵文中,有一个表示“增加”的词“shullam”,它的发音类似于现代英语中的“plus”。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符号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如波斯、阿拉伯等地。

在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之前,欧洲人使用罗马数字进行计算,罗马数字中没有专门的加法符号。

后来,随着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加法符号“+”也传入了欧洲,并逐渐成为通用的加法符号。

二、减法符号减法符号“-”的起源相对较晚。

在古代,人们通常用画线的方式表示减法运算。

例如,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就有用画线表示减法的例子。

在欧洲中世纪,人们开始使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减法运算。

最早的减法符号是由拉丁文单词“subtractio”的首字母“s”演变而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符号逐渐简化为我们现在使用的“-”。

三、乘法符号乘法符号“×”起源于英国。

16世纪,英国数学家威廉·奥特雷德(William Oughtred)发明了一种称为“雷德记号法”(Latin notation)的计算方法,其中使用了一种特殊的乘法符号“×”。

这个符号是由字母“X”演变而来的,表示两个数相乘。

然而,这个符号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直到18世纪,瑞士数学家约翰·海因里希·朗贝尔(Johann Heinrich Lambert)提出了一种更简洁的乘法符号“×”,这个符号才逐渐被世界各地的数学家所接受。

四、除法符号除法符号“÷”的起源也比较模糊。

在古代,人们通常用画线的方式表示除法运算。

例如,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就有用画线表示除法的例子。

数学文化之加减乘除的来历

数学文化之加减乘除的来历

数学文化之加减乘除的来历数学是一门几乎贯穿于人类文化始终的学科,而其中最基础也最常见的运算符号莫过于加减乘除了。

这些数学运算符号的来历追溯至古代,代表了人类学习、思考和交流的进步。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加减乘除运算符号的来历。

一、加法:加法是最早出现的数学运算符号之一,其来历可以追溯至古埃及和古巴比伦。

在古埃及,加法以图形符号的形式出现,即利用一些简单的图案来表示不同的数字。

而在古巴比伦,则采用了更为直观的方法,在粘土板上使用楔形符号表示数字,将不同的符号组合在一起,形成加法的运算式。

这种写法相对简单而直观,为后来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减法:减法与加法相伴而生,它代表着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概念。

减法的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当时的数学家们开始使用字母代表数字,例如用“A”表示6,用“B”表示5,那么“A - B”就代表了6减去5的概念。

这样的表达方法在后来的数学发展中逐渐被广泛采用,并成为了现代数学中减法的常见表示方式。

三、乘法:乘法是一个将两个数相乘的运算符号,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印度。

在古代印度,数学家们使用直观的图形表示乘法。

他们将两个数字分别用线段表示,然后将它们交叉相连,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根据图形的面积大小即可获得两个数字相乘的结果。

这种图形化的表示方法不仅简单易懂,而且使乘法的概念更加形象化。

四、除法:除法是将一个数分割成若干等份的运算符号,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已开始研究除法,并尝试用文字和符号来表示。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除法符号出现相对较晚,直到16世纪才开始出现。

欧洲的数学家们开始用“÷”符号来表示除法运算,该符号最初是由德国数学家约翰内斯·伍尔弗(Johannes Widmann)在其出版物中引入的。

这种除法符号的运用,标志着现代数学中除法运算的建立。

总结:加减乘除作为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符号,承载了人类古代数学发展的重要成果。

通过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来历追溯,可以发现它们源于人类对数字和数量的认识和思考。

符号来历

符号来历

加减号“+”,“-”,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

乘号“×”,英国数学家奥屈特于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

另一乘号“·”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

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

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

等号“=”,最初是1540年由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瑞柯德开始使用。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其著作中大量使用后,才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悉的符号,因为不光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它们,几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离不开它们。

别看它们这么简单,直到17世纪中叶才全部形成。

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

这两个符号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写的《商业速算法》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

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

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广泛采用。

以符号“×”代表乘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首创的。

他于1631年出版的《数学之钥》中引入这种记法。

据说是由加法符号+变动而来,因为乘法运算是从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而来的。

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相混淆,建议用“•”表示乘号,这样,“•”也得到了承认。

除法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

除的本意是分,符号“÷”的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

数学文化之加减乘除的来历

数学文化之加减乘除的来历

2019数学文化之加减乘除的来历数学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推荐数学文化之加减乘除的来历,希望大家认真品阅。

加减乘除的来历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悉的符号,因为不光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它们,几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离不开它们。

别看它们这么简单,直到17世纪中叶才全部形成。

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

这两个符号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写的《商业速算法》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

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

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广泛采用。

以符号“×”代表乘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首创的。

他于1631年出版的《数学之钥》中引入这种记法。

据说是由加法符号+变动而来,因为乘法运算是从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而来的。

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相混淆,建议用“?”表示乘号,这样,“?”也得到了承认。

除法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

除的本意是分,符号“÷”的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

至此,四则运算符号齐备了,当时还远未达到被各国普遍采用的程度。

希尔伯特曾经说过“数学的有机统一,是这门科学固有的特点,因为它是一切精确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由此可见数学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必须要学好数学,并了解一些数学小知识。

数学小知识其实都是非常有趣的,很多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向大家表达出数学的魅力。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文化之加减乘除的来历,有没有哪一条触动了你呢?。

运算符号的由来的故事

运算符号的由来的故事

运算符号的由来的故事一、加号“+”的故事嘿呀,咱先来说说这个加号“+”。

很久很久以前呢,人们在做交易或者数东西的时候,就想表示把东西合在一起。

比如说,有3只羊,又赶来了2只羊,怎么简单地表示这个合起来的动作呢?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符号哦。

最初,人们就把两个数挨在一起写,像3和2就写成3 2,但这样很容易混淆,到底是三十三呢还是3加2呢?后来呀,有个聪明的人就想了个办法,他用一横一竖来表示把东西合起来的感觉,就像把两个东西交叉着堆放在一起一样,慢慢地,这个一横一竖的“+”就被大家接受啦,成为了表示加法的符号。

这就像是伸出双手,把两边的东西都揽到一块儿呢。

二、减号“”的故事减号“”的诞生也挺有趣的。

想象一下,你本来有5个苹果,给出去了2个,怎么表示这个少了的过程呢?一开始啊,人们就画个小斜线或者小标记在数字旁边,表示减少了一部分。

不过这样也不规范呀。

后来呢,就有人想到了用一条横线来表示去掉、减少的意思。

你看,就像从一堆东西里拿走一部分,划走一条线,于是这个简单的横线“”就成了减号。

这就好比从满满的一篮子里拿走几个水果,划一道线就代表拿走啦。

三、乘号“×”的故事乘号“×”的故事就有点特别啦。

在古代,乘法可没有这么个符号呢。

那时候要是计算几个相同数相加,可麻烦了。

比如说3个5相加,就得写成5 + 5 + 5。

后来,有个数学家觉得这样太啰嗦了,他就想啊,能不能有个简单的符号表示这种几个相同数相加的情况呢?他看到加号“+”,就想能不能在加号上做点文章。

他把加号旋转了一下,变成了“×”,就像把几个相同的东西横着摆一摆,然后用这个新符号来表示乘法。

这就好比是把一堆相同的小木棍,一排一排地摆整齐,用乘号来表示这种组合关系。

不过呢,在有些国家,乘号还可以用“·”来表示,这就像是一个小点点,把两个数字连接起来,表示它们之间特殊的乘法关系。

四、除号“÷”的故事除号“÷”的来历也很有意思。

数学符号加减法的来源

数学符号加减法的来源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种,现在通⽤"+"号。

"+"号是由拉丁⽂"et"("和"的意思)演变⽽来的。

⼗六世纪,意⼤利科学家塔塔⾥亚⽤意⼤利⽂"più"(加的意思)的第⼀个字母表⽰加,草为"µ"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也有⼈说,卖酒的商⼈⽤"-"表⽰酒桶⾥的酒卖了多少。

以后,当把新酒灌⼊⼤桶的时候,就在"-"上加⼀竖,意思是把原线条勾销,这样就成了个"+"号。

到了⼗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作加号,"-"⽤作减号。

乘号曾经⽤过⼗⼏种,现在通⽤两种。

⼀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的。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赞成⽤"· "号。

他⾃⼰还提出⽤"п"表⽰相乘。

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

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种表⽰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陆长期流⾏。

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表⽰除或⽐,另外有⼈⽤"-"(除线)表⽰除。

数学运算符号的由来

数学运算符号的由来

数学运算符号的由来
小朋友们做数学作业时,常常要和“+”、“-”、“×”、“÷”这四个运算符号打交道,可是不知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四个运算符号是由谁发明的,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最早出现的要数加号和减号了,5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横线上加了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反之,在加号上去掉一竖,就表示减少的意思.这两个符号被大家正式公认,则要从荷兰数学家褐伊克1514年正式应用这个符号开始.
乘号和除号出现的就晚一些了.乘号是300多年前英国数学家奥曲特最早提出使用的.而除号是由瑞士数学家拉哈创造的.在200多年以前,他写了一本数学论著里最先提到了除号,“用一根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来,表示分成几份的意思.”。

运算符号的由来

运算符号的由来

运算符号的由来运算符号具有极强的指示作用,很难想象现代的算术运算中如果没有运算符号,数字和字母会怎么样。

如果我们想了解运算符号诞生的背景,就不得不探讨一下它的由来。

在古希腊,运算符号第一次被记录下来是在公元前100多年,当时著名的哥德罗斯(Gottlob Frege)提出了统一的算术表达符号,他希望社会普遍接受这一称为“Frege算术”的符号,但不幸的是,这种符号当时并没有得到推广使用。

直到19世纪末,德国数学家George Brauer设计了一套基于英语的算术符号,它包括最常用的13个符号:加、减、乘、除、小于(<)、大于(>)、等于(=)、加等于(≥)、减等于(≤)、不等于(≠)、括号、和百分号(%),他以这些符号表达出算术运算过程。

自1890年以来,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标准,例如美国政府在1908年颁布了一项法律,它要求所有算术教材必须使用现代算术符号。

然而,到了20世纪,全球算术符号标准面临着新的挑战。

美国和英国的算术符号因为有很多不同的语言,在d38世纪末被许多国家采用。

到1960年,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UNESCO)发布了《国际数学符号表》,以统一全球的算术符号,以期解决现有算术符号的国际化问题。

从古代到现代,运算符号一直沿着它绚丽的轨迹,渐渐发展壮大。

如今,它们已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成为算术运算中离不开的一部分,他们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成为了现代数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运算符号的由来从古代到现代,渐渐经历了发展。

它们不仅仅是用于表示数学运算的符号,而且也是现代社会所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还给下一代带来了更多的灵感,使我们可以更加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我们的意思,并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科学技术问题。

数学符号的由来故事

数学符号的由来故事

数学符号的由来故事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更简洁、准确地表达和传达数学概念和问题。

这些符号大多数都有着悠久而有趣的由来故事。

首先,让我们从全球通用的加号 "+" 开始。

这个符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德国。

据说,德国数学家约翰·T·拉登在一次会议中使用了拉丁字母“t”的顶部加上“帽子”的标记来表示加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简化了这个符号,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加号。

在表示减法的减号 "-" 的故事中,有一个传说与古罗马的计数方法有关。

古罗马人使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数字,而一种标记是“V”代表5。

他们注意到,将“V”翻转并放置在另一边,它看起来很像现代的减号。

因此,这个变形的“V”被用来表示减法。

除了加号和减号,乘法符号“×”也有引人入胜的故事。

这个符号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英国。

据说,英国数学家威廉·奥茨在写作时,将拉丁字母“x”用来表示乘法。

这是因为“x”在英文中表示未知数或变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符号在数学领域逐渐流行开来,并成为了乘法的标志。

除了这些基础的数学符号外,还有许多其他符号的起源与故事。

例如,指数符号 "^" 最初是由法国数学家韦达提出的,他将它用来表示幂运算。

积分号"∫" 是由德国数学家约翰·伯恩豪特提出的,他将其用于表示积分运算。

这些数学符号的由来故事反映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

通过使用这些简洁而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数学家们能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数学思想。

这些符号的标准化也使得数学成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使得人们能够共同探索和发展数学的奥秘。

总而言之,数学符号的创建和发展是数学发展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符号的故事不仅充满趣味,更表明了人类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理解这些符号的背后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意义。

数学简单符号的由来(除号)

数学简单符号的由来(除号)

数学简单符号的由来(除号)在教学到“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

除法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时,就可以介绍除号的由来。

三、价值界定:从小学就开始使用的“+、-、×、÷”四种运算符号,简称四则。

小学生、还有一些学前幼儿也已懂得它们的意义以及用法,在高等数学里也当然少不了它们。

使用虽普通,多不知道其由来。

“+、-、×、÷”等数学符号都是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它们的来历确实经过了一段十分曲折的发展道路。

代了17世纪,才得到广泛使用。

四、案例改编:(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件逐一出示13页情境图,你能把这12个竹笋平均分给这4只可爱的熊猫吗?看看每只熊猫可以得到几个竹笋。

(二)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明确含义1、动手操作,激活平均分的活动经验2、直观展示,形成表象,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三)规范表象,建立概念,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教师归纳小结: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可以用除法做。

1、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①除号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12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4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3个,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③整道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板书,全班齐读一遍)。

2、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除法的初步认识”3、说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四)渗透数学文化,深化除法的含义1、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

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

2、1659年,瑞士人拉恩首创除号“÷”。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符号的起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数学符号的起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数学符号的起源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符号,如+,-,×,÷,=,>,<,∽,(),等,你知道它们都是谁首先使用,何时被人们所公认的吗?
加减号“+”,“-”,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从1514
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

乘号“×”,英国数学家奥屈特于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

另一乘号“·”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

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

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

等号“=”,最初是1540年由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瑞柯德开始使用。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其著作中大量使用后,才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十七世纪微积分创始人莱布尼兹广泛使用了这个符号,从此人们普遍使用。

在(小)于号“>”,“<”,1631年为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

相似号“∽”和全等号“≌”是数学家莱布尼兹
创用。

括号“()”,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开始使用括线,1629年格洛德开始使用括号。

平方根号,1220年意大利数学家菲波那契使用R作为平方根号。

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在他的《几何学》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根号。

是由拉丁文root(方根)的第一个字母“r”变来,上面的短线是括线,相当于括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多年以前,德国有一位数学家叫威德曼。

他在横线上加一竖(+),用来表示增加的意思,在(+)上去掉一竖(-),用来表示减少、去掉的意思。

于是,加号“+”和减号“-”就产生了。

但是它们被大家公认,作为运算符号,是从1514年被荷兰数学家荷伊克正式应用开始。

“=”是155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列科尔德引入的。

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倡议把“=”作为等号。

“>”和“<”分别表示大于和小于。

这两个符号是17世纪的哈里奥特首创的。

表示计算方法的符号叫做运算符号。

如四则计算中的+、-、×、÷等。

加号“+”是加法符号,表示相加。

减号“-”是减法符号,表示相减。

“+”与“-”这两个符号是德国数学家威特曼在1489年他的著作《简算与速算》一书中首先使用的。

在1514年被荷兰数学家赫克作为代数运算符号,后又经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获得大家的公认。

四则运算符号的由来
四则运算符号:“+、-、×、÷、=”,发明于至今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可它的由来是怎样的呢?
“+、-”号是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发明的。

他在工作中发现用横线加一竖可以表示增加的意思,于是把“+”作为加号。

而从“+”号中拿去“-”竖,就可表示减少的意思,于是把“-”作为减号。

“×”号是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发明的。

他觉得乘法也是增加的意思,但又和加法不同,于是他就把加号斜过来写,表示数字增加的另一种运算。

“÷”号是瑞士学者哈纳发明的。

他在算帐中遇到要把一个整数分成几份的问题,就发明了“÷”号。

“=”号发明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十六世纪英国数学家列科尔德创造的。

他认为用两条线平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相同,是最合适的。

于是他把“=”取名为等号。

远古时期,古希腊人和印度人都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表示加法,把两个数字写得分开一些来表示减法。

中世纪后期,欧洲商业逐渐发达。

一些商人常在装货的箱子上画一个“+”,表示重量超过一些;画一个“-”,表示重量略微不足。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采用过“+”和“-”的记号。

公元1489年,德国人威德曼在他的著作中正式用这两个符号来表示加减运算。

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大力宣传和提倡,这两个符号才开始普及,到1603年终于获得大家的公认。

×、÷符号的使用,不过300多年。

据说,英国人威廉•奥特来德1631年首先在他的著作中用“×”表示乘法,后人沿用至今。

中世纪时,阿拉伯数学相当发达,大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用“3/4”来表示3被4除。

许多人认为,现在通用的分数记号,即来源于此。

直到1630年,在英国人约翰•比尔的著作中才出现了“÷”号,据推测他是根据阿拉伯人的除号“—”与比的记号“:”合并转化而成的。

现在绝大多数国家的出版物中,都用+、-来表示加与减。

×、÷却没有普遍使用,一些国家的课本中用“.”代替“×”,而在俄国和德国的出版物中一般用“:”来代替“÷”。

那么=这个符号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巴比伦和埃及曾用过各种记号来表示相等,而最早使用近代的= 符号却是在中世纪时,在雷科德的名著《智慧的磨刀石》中。

他说之所以选择两条等长的平行线作为等号,是因为它们再相等不过了。

但是= 号直到18世纪才普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