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教案[1]

合集下载

《李凭箜篌引》教案简编

《李凭箜篌引》教案简编

《李凭箜篌引》教案简编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古代诗歌,通过讲述箜篌演奏者的故事,展现了音乐的神奇魅力和音乐家的高尚品质。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李凭箜篌引》,使学生了解古代音乐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李凭;2. 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3. 了解古代箜篌乐器的基本知识。

1.2.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 学会欣赏古典音乐,培养音乐素养;3. 学会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艺术魅力;2.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箜篌引简介介绍《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作者李凭及箜篌乐器的基本知识。

2.2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艺术特色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3 音乐欣赏播放箜篌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艺术魅力,培养音乐素养。

2.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诗歌和音乐的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箜篌引的背景、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等知识。

3.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3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音乐、图片等资料,营造有利于学生感悟和体验的教学氛围。

3.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箜篌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4.2 诗歌鉴赏能力评价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结构等方面的能力。

4.3 音乐素养评价学生在音乐欣赏、演奏等方面的表现。

4.4 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团队协作精神。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李凭箜篌引》原文及注释、译文等。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优秀10篇)《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之篇一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名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把刚才听到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

师:同学们回忆学过的诗文中,有哪些作品是将音乐描写得淋漓尽致的?大家能一起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佳句么?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弹奏的音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同样被后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的《李凭箜篌引》。

二、整体感知1、简介作者2、解题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李凭是著名的宫廷女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身价之高,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3、反复朗读(1)播放配乐朗读视频(2)学生自由朗读(3)配乐齐读三、具体赏析品读:诗是怎样表现音乐的?(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并板书相关内容。

)(一)正面描写(比喻)以形喻声昆山玉碎:像美玉碎裂清脆凤凰叫:像凤凰和鸣舒缓以形喻声芙蓉泣露:如带露的芙蓉清丽香兰笑:如绽放的香兰欢快(二)侧面烘托(想象、夸张)小结:诗人借助比喻,使音乐不仅可以耳闻,还可目睹。

诗人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同时通过夸张,极力渲染出音乐的魅力。

整首诗想象丰富而奇特,形象生动而鲜明,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正体现了李贺的独特诗风。

四、考点点击请你谈谈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的用字之妙。

(提示学生答题步骤:找动词或形容词;分析其含义;点出它在句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完善答案。

五、作业读课后相关链接中韩愈的诗《听颖师弹琴》,完成鉴赏: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怎样描写琴声的。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之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总结诗人的写作风格特色,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过程与方法:巩固落实诗歌中涉及的文学常识、字词读音意义等基础知识,能够用现代汉语表达诗歌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起情感共鸣,使之热爱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李凭箜篌引》教案1

《李凭箜篌引》教案1
三、当堂达标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反复朗读。
(1)箜篌( ) (2)女娲( ) (3)神妪( )
(4)瘦蛟( ) (5)胭脂( )
答案:(1)kōng hóu(2)wā(3)yù(4)jiāo(5)zhi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吴丝蜀桐张高秋( )
(2)李凭中国弹箜篌( )
(3)十二门前融冷光( )
《李凭箜篌引》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分析《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的方法。
课 型 :新授
一、情景导入
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特。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 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解题 “ 引”原指古代一种乐曲的形式和体裁,略近于“引子”“序曲”“序奏”。 箜篌是古代的乐器,有竖箜篌和卧箜篌,这这首诗说它“二十三弦”,是竖箜篌,和竖琴相似。
(3)一唱三叹则回肠荡气,余音袅袅而绕梁三日,音乐响起来了,李凭的音乐会开始了,李凭在哪儿,诗人为什么要把李凭放到第四句出现?

李凭箜篌引教学教案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教案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体会音乐与诗歌相互促进、相互映照的艺术魅力;(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2. 诗歌主题思想的挖掘;3.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2. 诗歌意境的把握;3. 古典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录音、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词典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李凭箜篌的演奏录音,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李凭箜篌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含义,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文中的优美语句,分析诗歌的音乐性、画意性等艺术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互相交流。

5.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与诗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

7. 课后作业:(1)背诵诗文;(2)写一篇关于《李凭箜篌引》的鉴赏文章;(3)搜集其他描写音乐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李凭箜篌引》1(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李凭箜篌引》1(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李凭箜篌引》1(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李凭箜篌引》1(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唐代名曲,内容源于唐玄宗的一次游幸西楼,看到风景美丽,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在那里弹奏箜篌,唐玄宗忍不住与之交谈。

这首诗歌描述了唐玄宗的心境和美景。

如何教授这首诗歌呢?下面我们来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课堂导入在进入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先来一些课堂导入,让学生对于这首诗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 听音乐播放《李凭箜篌引》的音乐,让学生欣赏这首曲子。

2. 观赏画展示唐代画家刘松年所画的《李凭箜篌引图》,让学生通过画面对这首诗歌有一个感性的了解。

3. 阅读诗歌请学生在课堂上认真阅读这首诗歌,并给出他们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通过以上的导入过程,让整个课堂注入诗歌的氛围,使学生对这首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性认识。

二、教学中的应知应会1. 词汇在教授这首诗歌的过程中,必然涉及一些生僻词汇或是对于学生而言陌生的成语。

对于这些词汇,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例如:《李凭箜篌引》中的“润物细无声”,“车如流水马如龙”,“凭阑人不寐”,对于这些生僻的词汇和成语,我们可以通过教材辞典或是网络等渠道进行解释。

2.写作技巧在教授这首诗歌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写作技巧,例如语言运用、修辞手法等,以便他们在学习其他诗歌的时候可以有所借鉴。

3.文化背景在教授这首唐诗时,也需要介绍唐朝的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三、课后拓展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课后拓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首诗歌。

1. 编写图文并茂的读书笔记让学生自己制作一本图文并茂的读书笔记,包括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感受和评论,以及它在唐代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

2.撰写文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撰写一篇小论文或是文章,表达自己的思路和观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举行朗诵比赛通过朗诵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这首诗歌的了解和认识。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3篇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3篇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8教学目的:1、了解李贺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特点。

2、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赏析该诗的内容。

2、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第一节一、导入:在语文必修三中,我们曾享受过一次听觉盛宴,因为我们听了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弹奏的琵琶。

今天我们随同李贺去参加一场唐朝的箜篌演奏会。

二、海报设计:1、编剧兼导演:李贺李贺,字长吉,陇西成纪人。

李贺是没落的宗室后裔。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为避讳父亲的名字而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这样就堵塞了仕进之路,仅做过几年奉礼郎(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

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心情抑郁,再加上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27岁就去世了。

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他被人称为“诗鬼”。

2、主演:李凭唐代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3、乐器:箜篌“引”乐府诗题的一种,与“歌”“行”相近。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4、时间:晚唐的某个“高秋”“高秋”一语,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美妙的乐曲所表达的一种高远饱满,直上云天境界。

5、地点:长安(唐朝的都城)三、大明星的演奏会一定有很多粉丝参加,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同学们依次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1、云:优美悦耳箜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张”显得饱满,“颓”显得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2、江娥:就是湘夫人,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因为丈夫舜的去世,她伤心欲绝,泪水落在竹子上化为斑竹,听了李凭弹奏的箜篌,她又泪洒斑竹。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李白及其生平;(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2)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语句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情感把握;3.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传递;3. 对作者李白及其生平的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李凭箜篌引》全文;2. 参考资料: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介绍、诗歌鉴赏方法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白及其生平;(2)阐述《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字词释义;(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音乐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2)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3)分享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特色和情感;(2)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诗歌。

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李凭箜篌引》;(3)调查了解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选取其他描写音乐的诗歌,如《琵琶行》、《高山流水》等,与《李凭箜篌引》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1.1 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创作风格1.2 分析《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1.3 解读诗歌的题目,理解“箜篌引”的含义第二章:诗歌结构及艺术特色2.1 分析诗歌的结构,掌握其韵律、节奏2.2 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2.3 领悟诗歌中的情感表达与意境创造第三章:诗句解析3.1 逐句解析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及表达手法3.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3.3 探讨诗句中的哲理思想及诗人的价值观念第四章:诗歌鉴赏与感悟4.1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分析诗歌的美学特点4.2 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4.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进行互动交流第五章:诵读技巧与表演展示5.1 教授古诗词的诵读技巧,如节奏、语调、情感把握等5.2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表演展示,培养学生的表现力5.3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诵读比赛,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第六章:古诗词创作手法分析6.1 介绍古诗词的创作手法,如起兴、承转、铺陈、抒情等6.2 分析《李凭箜篌引》中的创作手法,让学生理解其运用技巧6.3 指导学生运用古诗词创作手法进行诗歌创作实践第七章:诗歌鉴赏讲座7.1 邀请专家进行诗歌鉴赏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7.2 分析《李凭箜篌引》的艺术特色,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7.3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第八章:拓展阅读8.1 推荐与《李凭箜篌引》相关的古诗词作品,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8.2 分析拓展阅读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及创作手法,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8.3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第九章:诗歌创作实践9.1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9.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交流,分享创作心得与经验9.3 评选优秀诗歌作品,并进行奖励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回顾教学目标和成果10.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10.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古诗词,提高诗歌素养这五个章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李凭箜篌引》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创作手法、鉴赏技巧以及实践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古诗词素养和鉴赏能力。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作者李贺的生平等知识。

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文本分析和解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贺的诗歌才华和对音乐的热爱。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尊重。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启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李凭箜篌引》全文。

李贺的生平介绍资料。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2.3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和解读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李贺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李凭箜篌引》的思考。

3.2 朗读与理解:分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3.3 文本分析与解读: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释其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运用解读技巧,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3.4 欣赏与创作: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进行小创作,如写一段赏析文字或绘制诗歌的意境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朗读中的表现。

4.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4.3 学生创造力:评估学生在创作环节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

评价学生对诗歌意境的表达和描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料:《李凭箜篌引》全文。

李贺的生平介绍资料。

5.2 多媒体资源:相关的音频资料,如箜篌音乐的播放。

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对诗歌的解读和赏析。

5.3 其他资源:古典文学鉴赏指导书籍。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3篇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3篇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2、听《东风破》片断,谈谈听周杰伦歌曲的感受。

3、感受:①、清瘦的旋音任倦鸟欢鸣,任海水起伏快意的心浪,任飞云驻足。

②、《东风破》一首歌像淙淙的清泉冲洗着人的心灵,叫人想起东风吹过的阵阵清凉。

独特的曲调让我们深情怀古,带领我们从篱笆外的古道走过,重现荒烟弥漫的岁月,以及情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

4、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

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三、写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四、吟咏诗韵1、播放朗读带。

2、学生自由诵读。

3、学生齐读。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教案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目标1、品味鉴赏相关意象及词语,感受诗歌创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意境;;2、归纳总结诗歌描写音乐的艺术技巧;3、结合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作中饱含的情感心境。

教学重点:品味欣赏,从意象、炼字、技法、情感入手分析李贺诗作“足以泣鬼”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鉴赏诗歌凄艳诡谲的艺术魅力,总结其作品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唐诗里有许多描写音乐的诗歌,其中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了。

清人方扶南曾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李贺笔下的这场音乐盛宴,去领略它“足以泣鬼”的艺术魅力。

二、课前准备1、作者介绍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李贺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其作品继承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新奇瑰丽的意境,被后人称为“诗鬼”。

2、解题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当时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很多诗人都为他写过诗,《李凭箜篌引》是其中的精品。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3、诵读诗歌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三、鉴赏探究:【学习任务一】探究诗歌的意象教师引领:赏析古典诗歌首先要从它的重要元素“意象”入手,不同的诗作因不同意象选择与使用而呈现不同的姿态和风格。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

(2)理解《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李凭箜篌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美景美情,培养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2)领略作者的才情与品格,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朗读。

(2)诗歌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3)作者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生僻字词的释义。

(2)诗歌意境的深入领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凭及其箜篌技艺。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知节奏、韵律。

(2)学生自主查找诗歌中的生僻字词,释义并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昆山玉碎”、“凤凰来仪”等。

(2)分析诗歌中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音韵美、意境美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目聆听箜篌音乐,想象诗歌中的美景。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李凭箜篌引》。

2. 结合诗歌内容,创作一幅描绘诗歌意境的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的情况,考察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诗歌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讨论进行评估。

3. 学生对诗歌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讨和课堂发言进行评价。

2024年《李凭箜篌引》教案

2024年《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李凭箜篌引》教案1(约1964字)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授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阅读全诗详析诗歌内容: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

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

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

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展现的美好景象,培养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2)体味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提升人生境界。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感悟。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和阐述。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诗句为例,深入剖析诗歌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深入剖析诗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

8.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中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背诵、心得体会等。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李凭箜篌引教案(一)

李凭箜篌引教案(一)

李凭箜篌引教案(一)教案:李凭箜篌引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学习赏析李凭箜篌引的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3.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李凭箜篌引的背景介绍;2.李凭箜篌引的诗词赏析;3.朗读练习。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背景介绍1.讲解李凭箜篌引的故事背景,介绍唐代文化和艺术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箜篌在唐诗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步:诗词赏析1.列举李凭箜篌引的几句诗句,让学生猜测其含义;2.与学生共同解读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分析诗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步:朗读练习1.分发诗词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标注重点;2.模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如语调、停顿等;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对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2.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赏析诗词的情感表达;3.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诗词,表达出正确的语调和情感。

五、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自行查找相关文献,深入了解李凭箜篌引的历史背景;2.推荐其他与唐代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3.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为教案提纲,具体教学细节根据教师和学生情况进行具体调整。

第四步:知识扩充1.给学生提供更多关于李凭箜篌引的背景资料,如其创作背景、作者及作品评价等;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李凭箜篌引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步:写作拓展1.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李凭箜篌引的短文;2.提供写作指导,如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

第六步:诗歌演绎1.鼓励学生将李凭箜篌引中的诗句编成歌曲或朗诵曲,进行创作演出;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第七步:评价反思1.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让学生自评和互评;2.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以上为教案的拓展延伸部分,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具体安排。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及作者;(2)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李凭箜篌引》;(3)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运用朗读、默写、讨论等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诗意;(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句的翻译和赏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李凭及《李凭箜篌引》的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李凭箜篌引》,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意象,如“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等;(2)分析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悟,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2)引导学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民族自豪感。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李凭箜篌引》的艺术特色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李凭箜篌引》;2.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诗句;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辅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诗歌欣赏的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3. 案例分析法:以《李凭箜篌引》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2. 终结性评价: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诗歌的感悟和分析能力。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3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3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1一、导入:听音乐导入课间时给学生放音乐《高山流水》放松并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好听在哪里?如果要用语言具体形容出来应该怎么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描写音乐。

二、明确本堂课的任务目标(PPT展示)三、诵读诗歌,初步感知1、听音朗诵:2、自由诵读,诵读时注意⑴注意诗句间的起承转合。

⑵注意音乐的情感基调和音乐表情的起伏变化:由强→弱,从悲戚→欢快→冷清3、个人示范朗诵4、全班齐读四、品读探究,小组展示1、从题目中,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随机抽查一位同学起来回答)演奏者李凭: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她精湛的技艺受到了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所以李贺才用他的如花妙笔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没有严格区别,其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

亦称古诗、古风。

“行”“引”都是歌行体的一种。

代表性的常见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

2、你们认为李凭技艺怎样?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说说你们的理由,并有感情地朗诵出来。

提示:可从诗歌的语言、形象及表达技巧入手。

要求:各小组成员合作讨论交流3分钟,派一名代表总结发言。

品读过程中可自主设疑:例如:⑴、诗的起句开门见山,用“吴丝蜀桐”写箜篌的构造精良,用“高秋”点明季节。

除此之外是否有更深的含义?⑵、“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此两句向得古人好评,认为“老”“瘦”二字,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的极生动,请指出它的妙处……五、鉴赏技法,总结提升1、鉴赏诗中正面描写音乐的句子“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⑴诗人是如何正面细致刻画音乐的呢?昆山玉碎(壮其声之清脆)有时激越得像昆仑美玉碎裂的声音,凤凰叫(壮其声之和缓)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对舞唱和的声音,芙蓉泣露(壮其声之惨淡)有时凄伤哀怨,像是带露荷花在哭泣香兰笑(壮其声之冶丽)有时又明快欢乐,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⑵在这句诗歌中,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声音?“昆山玉碎凤凰叫”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广西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广西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广西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李凭箜篌引》,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提升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李凭箜篌引》全诗。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2.3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凭箜篌引》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4.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4.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3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6.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诗歌分析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6.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诗歌朗读: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7.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解读诗歌的思想内容。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

(2)理解诗中的典故、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李凭箜篌引》。

(2)学会比较分析,将《李凭箜篌引》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探讨其独特之处。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2)体会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意理解。

2. 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主题的归纳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解读。

2. 诗歌的意境创造和艺术特色的评价。

3. 诗歌创作练习的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2. 参考资料:有关《李凭箜篌引》的解析、评论和相关文学作品。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

(2)简要介绍《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李凭箜篌引》,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理解诗歌中的典故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讲解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含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艺术特色评价:(1)学生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评价结果。

7. 诗歌创作练习:(1)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运用《李凭箜篌引》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教案以及原文

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教案以及原文

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教案以及原文《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赏析诗的内容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身临其境地听过一场音乐演奏会吗?今天,我们跟随李贺梦回唐朝聆听一场演奏会。

这是怎样的一场演奏会呢,演奏者又是谁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来寻找答案。

二、演奏前——准字音,找信息1、齐读全诗,读准字音2、速读全诗,找出这场演奏会的演奏者、演奏的乐器、演奏的时间、演奏的地点。

演奏者:李凭乐器:箜篌时间:高秋地点:中国(国都长安)三、演奏中——文本赏析1、结合注释自读全诗,找出诗中直接描写李凭音乐的句子,并说说写出了音乐什么特点?昆山玉碎凤凰叫——清脆和缓芙蓉泣露香兰笑——惨淡清丽朗读指导:昆山玉碎——读出气势、语调高昂、语速较快、重读“碎”;凤凰叫——声调轻柔,语速较慢;芙蓉泣露——语调低沉,语速较慢;香兰笑——读出欢快的。

感觉,重读“笑”2、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浮云江娥素女紫皇五色石神妪老鱼瘦蛟吴质玉兔3、这些听众听李凭演奏时有何反应?(可选取你喜欢的一两个听众来讨论)天空浮云——停步聆听江娥素女——愁啼哀思至上紫皇——扣动心弦补天女娲——听得入迷惊天地,泣鬼神山中神妪——折服请教老鱼瘦蛟——跳跃起舞伐树吴刚——通宵不眠月宫玉兔——如醉如痴朗读指导:天空浮云——停步聆听朗读指导:空山凝云—语速稍快,声调高昂;颓不流——语速稍慢,读出沉醉感江娥素女——愁啼哀思朗读指导:语速稍慢,语调低沉补天彩石——石破天震朗读指导:重读“破、惊”,读出山崩地裂之感老鱼瘦蛟——跳跃起舞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朗读指导:语速稍快,重读“跳、舞”四、演奏后——明手法李凭的箜篌演奏的确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魔力,那么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侧面烘托: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五、小结:诗人李贺通过写听众们的反应,烘托了李凭箜篌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及其弹奏技艺的高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语
诗的唐朝也是音乐的唐朝,诗与音乐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其中有三桩姻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就是被清人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的至文”的三首诗: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唐诗人李贺的这篇浪漫主义珍品《李凭箜篌引》。

(二)作者介绍: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

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使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传说他每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

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

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

(三)朗读
(四)鉴赏诗歌
1、我们先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有什么?
时间:高秋(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
地点:中国晚唐(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
乐器:箜篌(“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演奏者:李凭: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她精湛的技艺受到了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所以李贺才用他的如花妙笔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
2、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

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
(1)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

(2)素女,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3)紫皇,“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被音乐打动。

(4)女娲,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时代,天裂地塌,灾凶四起,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苍天,又消除其他祸患,才使得剧烈动荡的宇宙安定下来。

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斜
(5)神妪,成夫人。

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

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6)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

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翩翩起舞。

(7)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

彻夜不眠,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8)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

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9)云,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
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10)十二门的百姓。

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

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3、通过我们找到的诗中的对李凭“粉丝”们的描绘,我们的确能够体会到李凭的箜篌演奏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力量,那么这里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
侧面烘托。

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

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

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

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就形象而具体地表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汉乐府诗歌《陌上桑》里写罗敷那一段,不是直接描绘罗敷的美丽,而是借助“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通过路人对罗敷的欣赏,达到侧面烘托罗敷的美丽的目的。

《李凭箜篌引》也是从虚处着笔,让读者自己体会李凭所演奏的乐曲声是如何的优美动听,与《陌上桑》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4、衬托手法是从侧面落笔,通过渲染演奏的环境气氛,听众情绪变化来突出箜篌的音乐魅力,除此诗人是如何正面细致刻画音乐的呢?
昆山玉碎(壮其声之清脆) 有时激越得像昆仑美玉碎裂的声音,
凤凰叫(壮其声之和缓) 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对舞唱和的声音,
芙蓉泣露(壮其声之惨淡) 有时凄伤哀怨,像是带露荷花在哭泣
香兰笑(壮其声之冶丽) 有时又明快欢乐,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
5、这里诗人使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声音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使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

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能够唤起形象感。

“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能够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能够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能够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能够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能够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6、举出使用拟声手法描摹音乐得例子( 白居易的《琵琶行》)
让我们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

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写凸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