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工艺规程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Q/ Zj 92 -2010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号:
二O一O年九月一日实施
第一章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1.1检测范围
超声检测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检测范围包括原材料,铸件,锻造件,焊缝的缺陷检测。
1.2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按“规范,根据CHSNDT001-2007 (idt ISO9712-200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考核规则”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审核制度。
1.3探伤仪
CTS-26超声波探伤仪,工作频率为1~5MHz,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
围内呈线性显示;误差在±1dB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水平线性误差≤1%,垂直线性误差≤5%
1.4探头
常用探头有单直探头、单斜探头、双晶探头等,在达到所检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10dB。
1.5超声检测一般方法
2.5.1检测复盖率
检测时应尽量扫查到工件的整个被检区域,探头的每次扫查复盖率应>探头直径的15%。
1.5.2探头的移动速度
探头的扫查速度不超过150mm/s。
1.5.3扫查灵敏度
扫查灵敏度至少比基准灵敏度高6dB。
1.5.4耦合剂
采用机油、甘油等不损伤工作表面的耦合剂。
1.5.5检测面
检测面应经外观检查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均应清除,其表面粗糙度符合检测要求。
1.5.6耦合补偿
1.5.6.1表面粗糙度补偿
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对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能量损耗进行补偿。
1.5.6.2衰减补偿
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对材质衰减引起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和缺陷定量误差进行补偿。
1.5.6.3曲面补偿
在对曲面工件检测时,考虑曲面因素对结果误差的影响进行补偿。
1.6校准
校准在基准试块上进行,使超声波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轴线,以获得稳定和最大的反射信号。
1.6.1仪器校准
在仪器开始使用时,对仪器的水平线性进行测定;在使用过程中,每隔三个月至少对仪器的水平和垂直线性进行一次测定。
1.6.2探头校准
在探头开始使用时,对探头进行一次全面的性能校准。
1.6.
2.1斜探头校准
在探头使用前,对斜探头至少进行前沿距离、K值、主声束偏离、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等的校准。在使用过程中,每个工作日应校准前沿距离、K值和主声束偏离。
1.6.3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
每次检测前均应对扫描线、灵敏度进行复核,下述情况时应随时重新核查:
a.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纽发生改变时;
b.开路电压波动或检测者怀疑灵敏度有变化时;
c.连续工作4h以上时;
d.工作结束时。
1.7试块
1.7.1试块采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相似声学性能的材料制成。
该材料用直探头检测时,不得有>φ2mm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
1.7.2校准用反射体可采用长横孔、短横孔、平底孔、线切割槽和V型槽等。
校准时探头主声束与反射体的反射面相垂直。
1.8焊缝超声检测
1.8.1采用标准试块为CSK-ⅠA,对比试块用RB-1,RB-2,RB-3
1.8.2 RB-1,RB-2,RB-3试块适用壁厚范围8~150mm的焊缝,
1.8.3焊缝检测采用一种K值探头、利用一次反射法在焊缝的单面双侧
焊缝接头进行检测。对于要求比较高的焊缝,根据实际需要可将焊缝余高磨平
在焊缝上进行检测。
1.8.3检测区域的宽度应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30%的域,这个区
域最小为10mm。
1.8.4探头移动区应清除焊接飞溅、铁屑、油垢及其它杂质。检测表面应平整光滑,探头的自由扫查,其表面粗糙度Ra应为6.3μm。
1.8.4.1采用一次反射法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1.12P:P=2TK或P=2Ttgβ
式中P——跨距,mm;
T——母材厚度,mm;
K——探头K值;
β——探头折射角°。
1.8.4.2去除余高的焊缝,应将余高打磨到与邻近母材平齐。保留余高的焊缝,如有咬边、较大的隆起和凹陷等应进行适当的修磨,并作圆滑过渡以免影响检验评定。
1.8.4.3探头K值(角度)
斜探头的K值(角度)选取见表4规定,条件允许时尽量选用较大K值探头。
1.8.4.4距离-波幅曲线的灵敏度选择
壁厚为8~120mm的焊缝,其距离-波幅曲线的灵敏度按表5规定选择。
表5距离-波幅曲线的灵敏度
1.8.5斜探头应垂直于焊缝中线放置在检测面上作锯齿型扫查,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
绕等四种基本方式,观察缺陷动态波形和区分缺陷信号或伪缺陷信号。
1.8.6作好原始记录,及时出具检验报告。
超声波探伤报告
编号:Q/ C10-87
探伤:审核:日期:
探伤:审核:日期:
第二章渗透检测工艺规程
2.1本章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成的零部件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着色渗透检测。
2.2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按“CHSNDT001-2007 (idt ISO9712-200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考核规则”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审核制度。
2.3基本程序
渗透检测操作的基本步骤:
a预清洗;
b施加渗透液;
c清洗多余的渗透液;
d施加显像剂;
e观察及评定显示迹痕。
2.4渗透检测剂
渗透检测剂一般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渗透剂贮存温度为15~50℃,避免阳光直照,并放在低温暗处保存。如发现有明显的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予以报废。湿式显像剂应保持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检测剂对工件无腐蚀,对人体无毒害作用。对奥氏体钢材料,一定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的氯、氟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1%。2.5对比试块
对比试块主要用于检验检测剂性能及操作工艺。所用对比试块有:
2.5.1铝合金试块
2.5.2镀铬试块
对比试块使用后要进行彻底清洗。
2.6表面准备
工件表面不得有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以及各种防护层。被检工件机加工表面粗糙度Ra值为6.3μm,被检工件非机加工表面粗糙度Ra值为12.5μm,不能打磨的工件可适当放宽。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可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
2.7渗透检测方法
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代号VC)、快干显像剂(代号S),其检测方法的符号为VC—S。
2.8渗透检测操作
2.8.1预清洗
去除表面污垢。清洗时,采用配套的清洗剂。清洗后,检测面应干燥,不得有遗留的溶剂和水分。
2.8.2施加渗透剂
具体的施加方法采用喷涂或刷涂,保证被检部位完全被渗透剂复盖,并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润湿状态。
2.8.2.1渗透时间及温度
在15~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0min。
2.8.3清洗多余的渗透剂
在清洗工件表面上多余的渗透剂时,应注意防止过度清洗而使检测质量下降,同时也应注意防止清洗不足而造成对缺陷显示识别困难。一般先用干净不脱毛的破布依次擦拭,直至大部分多余渗透剂被清除后,再用蘸有清洗剂的干净不脱毛的破布或纸进行擦拭,直至将被检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全部擦净。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在被检面上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