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顶盖设计规范

车顶盖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

多目标优化的汽车覆盖件的设计 ——汽车顶盖模具设计 本文以建模软件Pro/E和冲压仿真分析软件Dynaform为工具,以典型汽车覆盖件(车顶盖)为例,应用计算机对产品进行三维建模及仿真计算冲压模具工作过程,通过分析结果,验证模具设计是否合理,防止起皱、拉裂等不良现象。实践证明,采用冲压仿真分析软件DYNAFORM对汽车覆盖件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冲压工艺规划和模具的设计,可以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模具的设计质量。主要讲述仿真分析技术在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中的实际应用。探讨了虚拟制造技术在汽车模具制造中的重要性和优势,提出了虚拟制造技术在汽车模具开发领域的应用。在简单介绍了虚拟制造的原理及其组成部分后,对其在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中的应用给出了详细说明,重点介绍了在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中如何使用虚拟制造技术,给出了应用的一般流程,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技术给予了详细说明。 1绪论 1.1汽车覆盖件的概念与特点 1.1.1汽车覆盖件的概念 汽车覆盖件(以下简称覆盖件)是指构成汽车车身或驾驶室、覆盖发动机和底盘的薄金属板料制成的异形体表面和内部零件。轿车的车前板和车身、载重车的车前板和驾驶室等都是由覆盖件和一般冲压件构成的。覆盖件组装后构成了车身或驾驶室的全部外部和内部形状,它既是外观装饰性的零件,又是封闭薄壳状的受力零件。覆盖件的制造是汽车车身制造的关键环节。 覆盖件的分类: (1)按功能和部位分类:可分为外部覆盖件、内部覆盖件和骨架类覆盖件三类。

外部覆盖件和骨架类覆盖件的外观质量有特殊要求,内部覆盖件的形状往往更复杂。 (2)按工艺特征分类: (a)对称于一个平面的覆盖件。诸如发动机罩、前围板、后围板、散热器罩和水箱罩等。这类覆盖件又可分为深度浅呈凹形弯曲形状的、深度均匀形状比较复杂的、深度相差大形状复杂的和深度深的几种。 (b)不对称的覆盖件。诸如车门的内、外板,翼子板,侧围板等。这类覆盖件又可分为深度浅度比较平坦的、深度均匀形状较复杂的和深度深的几种。 (c)可以成双冲压的覆盖件。所谓成双冲压既指左右件组成一个便于成型的封闭件,也指切开后变成两件的半封闭型的覆盖件。 (d)具有凸缘平面的覆盖件。如车门内板,其凸缘面可直接选作压料面。 (e)压弯成型的覆盖件。 以上各类覆盖件的工艺方案各有不同,模具设计结构亦有很大差别。本论文研究的是外部覆盖件,属于对称于一个平面的覆盖件。 1.1.2汽车覆盖件的成形特点 与一般冲压件相比,覆盖件具有材料薄、形状复杂、结构尺寸大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覆盖件的工艺设计、冲模结构设计和冲模制造工艺都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实践中常把覆盖件从一般冲压件中分离出来,作为一各特殊的类别加以研究和分析。 在板材冲压成形中,汽车覆盖件是最复杂的冲压件。零件上经常有许多局部的凸起、筋条等形状,且零件尺寸大,毛坯相对厚度小。往往要经过拉延、切边、翻边等多道工序甚至十几道工序才能得到一个汽车覆盖件的成品件。 1.1.3 覆盖件的特殊要求 1、表面质量 覆盖件表面上任何微小的缺陷都会在涂漆后引起光线的漫反射而损坏外形的美观,因此覆盖件表面不允许有波纹、皱折、凹痕、擦伤、边缘拉痕和其他破坏表面美感的缺陷。覆盖件上的装饰棱线和筋条要求清晰、平滑、左右对称和过渡均匀,覆盖件之间的棱线衔接应吻合流畅,不允许参差不齐。总之覆盖件不仅要满足结构上的功能要求,更

顶棚总成技术要求

汽车顶棚技术规范 ZX.RZ xx.xx.20xx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标准:日期: 批准:日期: 日照中兴汽车有限公文件秘级: ZX.RZ xxxxx 版号/修订状态:A/0

前言 为使本公司汽车结构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顶棚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顶棚设计指导书。旨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顶棚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帮助新进员工了解结构设计开发流程和相关的设计经验,在设计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提高设计开发的能力和提高开发效率。 本作业指导书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相关结构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本标准由饰件部内饰科提出。 本标准由项目管理部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振平

(三)“产品设计工作流程” (四)“产品设计具体工作步骤 简述: 汽车顶棚内饰系统主要包括顶棚,遮阳板,乘客拉手。 汽车顶棚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车内的装饰性,同时可提高与车外的隔热、绝热效果;降低车内噪声,提高吸音效果;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不同档次的顶棚内饰在材料上、结构上有所不同,为提高隔音、隔热、降低噪声等效果,多采用各种纤维毡、聚氨酯泡沫、聚乙烯泡沫等与其他材质粘合在一起的结构作为衬垫,并与蒙皮材料(如无纺布、针织物等)通过一定的方式粘合形成一体。汽车顶棚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是高强度模塑基材。 在材料的选择过程中,不同材料决定了顶棚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其中PU的性能是最优秀的。 A,基材 不同基材顶棚内护面板性能表 材料 性能EPS PP PU 再生 纤维毡 麻纤 维毡 PP/玻 璃纤维 玻璃棉 PP 木粉板 ABS板 吸音性能差差好中中中好差差 隔热保温性中差好中中好好差差 成型性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耐久性差好好中中好差好好 抗变形性好好好好好好差好好 耐湿性好好中差差好差好好 与面料粘接性好差好好好差好差好 耐热性差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B,常用面料 常用面料有三种:①、针刺无纺布,②、压延PVC(有发泡和不发泡之分),③、经编织物。高档车采用经编织物。目前多数车辆采用针刺无纺布。出租车以PVC为主 顶棚内护面板常用面料比较 面料 特点 经编织物针刺无纺布PVC 耐清洗性中差好 污染性易污染极易污染不易污染 装饰效果好中差 耐久性好中差 与基材的粘接性好好差 剥离强度高高中 成本高低中 吸音性好好差 目前我公司采用顶棚材料通常为PU板成型顶棚,详细结构如下 1. 面饰层 2. 粘结层 3. 玻纤层 4. 粘结层 5. PU板 6. 粘结层 7. 玻纤层 8. 粘结层 9.底衬层 B23顶棚系统包括顶棚,遮阳板,隔音棉,前后顶灯,后顶灯支架等

汽车设计-汽车顶盖设计规范模板

XX公司企业规范 编号xxxx-xxxx 汽车设计- 汽车顶盖设计规范模板 XXXX发布

汽车顶盖设计规范模板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汽车顶盖总成的设计要点及判定标准等。 本规范适用于两厢车及三厢车的顶盖总成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566 乘用车外部凸出物 74/483/EEC/ BQB 416 机动车辆外部凸出物 ECE R26 关于车辆就其外部凸出物认证的统一规定 BQB 416 烘烤硬化高强度冷连轧钢板及钢带 Q/ZTB 05.003-2010 A-Class Surface 曲面模型质量设计规范 FMVSS216 车辆顶盖碰撞保护(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 FMVSS201 车辆头部防护(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 3.术语与定义 3.1 A-Class Surface 造型外表面数字模型的一种,满足特定的技术质量要求,用于表示最终冻结的造型外表面。 3.2 主断面 主断面是反映整车性能、结构、配合、法规等方面要求的截面。主要规定了白车身主要部位的结构形式、搭接关系、间隙设定、主要控制尺寸及公差、装配、人机工程、法规等各方面信息,是车身设计工程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手段和车身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 3.3 NVH NVH是指车辆工作条件下乘客感受到的噪声(noise)、振动(vibration)以及声振粗糙度(harshness),是衡量车身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3.4 刚性分析 顶盖外板拉延成型时,由于其塑性变形的不充分性,往往会使某些部位刚性较差。刚性差的顶盖外板在受到振动后会产生空洞声,用这样的顶盖装车,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就会发生振动,造成顶盖早期破坏,因此对顶盖外板以及顶盖总成的刚性要求不可忽视。 4.车身顶盖总成概述 顶盖是车身构件的重要组成部,顶盖的重要性和房屋的屋顶同等重要,现有市场的所有乘用车中除了特殊功用下没有顶盖外,如:敞篷车和市内无顶观光巴士,所有乘用车都有顶盖。 顶盖总成主要具有下列作用: a)遮挡风雨阳光; b)保障室内密封性,隔音防尘; c)提高车身刚度强度,整车安全; d)防止空中坠落物体砸伤乘员和损害车内物品和防盗; e)增添车内舒适性,增加车内空气流通,调节车内亮度。 4.1顶盖的形式 顶盖的形式可以按功能和车型两个方向进行区分; 非天窗顶盖 两厢车 按功能:小天窗顶盖按车型: 天窗顶盖全景天窗顶盖三厢车 全玻璃顶天窗顶盖 4.2顶盖总成组成结构 一般来说,非天窗版顶盖总成主要有顶盖本体、前顶横梁、后顶横梁、中部顶横梁(根据不同车型由一根或多根)四大机构组成。根据工艺不同,前顶横梁及后顶横梁在某些车型上先与顶盖总成与车身骨架拼接。天窗版顶盖总成主要有顶盖本体、前顶横梁、后顶横梁、天窗加强板、中部顶横梁(根据不同车型有一

汽车设计内外饰常用结构设计规范

目录 一、使用范围 (1) 二、引用文件 (1) 三、术语和定义 (1) 四、数模分类和用途 (2) 五、数模的输出格式和基本要求 (3) 六、卡扣的典型安装结构 (8) 七、自攻螺钉结构的技术要求 (17) 八、聚丙烯(PE)酸泡棉胶带的选用 (18) 九、注塑件工艺要求 (19) 十、内外饰基础公差设计要求 (21)

一、使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内外饰三维数模的基本要求、包含的内容、格式及一般工艺要求。 本设计规范适用于技术中心新开发或衍生开发车型的内外饰设计。 二、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设计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设计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设计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设计规范。 汽车产品零部件编号规则 电子类设计文件管理规定 数模设计验收标准 外饰件三维数模设计规范 汽车产品塑料零部件结构设计规范 车门外装饰板设计规范 三、术语和定义 3.1 一次开发件 指一个部件,其由设计部门独立完成全部设计和性能开发的零部件。 3.2 二次开发件 指一个部件,其需要由设计部门和供应商联合完成设计或完全由供应商 进行设计开发。因此,二次开发件分为黑匣子件和灰匣子件。 黑匣子件:由设计部门确定或确认供应商提供的安装硬点,由供应商负责完成结构、功能设计的零部件,其设计职责属于供应商;设计部门通常限制于要求与相关件接口连接和功能性要求的验证。 灰匣子件:指一个部件,其由设计部门负责局部设计(主要指满足整车结构需要的零 部件修改部分),由供应商主导完成性能开发的零部件。

顶盖装饰条技术规范

顶盖装饰条技术规范 ZX.RZ xx.xx.20xx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标准:日期: 批准:日期: 日照中兴汽车有限公文件秘级: ZX.RZ xxxxx 版号/修订状态:A/0

前言 汽车顶盖装饰条主要是用来遮蔽车身焊点及对搭接边起到装饰美观、密封防雨的作用。顶盖装饰条的设计要求主要包括:与车身弧度配合,美观流畅;安装牢固,不易脱落;安装时定位准确;具有一定的引导水流的作用;具有加装行李架的装置。在车顶装饰条的设计开发过程中,需要对其结构形式、端头设计以及设计验证进行分析和探讨。

1 顶盖装饰条的结构形式 顶盖装饰条可以根据车身的截面形状、轿车等级等各方 面因素而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截面,但大体上可以对其在 车身上的连接方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卡接式、嵌入式和粘 贴式。 1.1 卡接式顶盖装饰条 卡接式顶盖装饰条结构断面一般由侧围、顶盖、顶盖装 饰条本体、卡扣组成。顶盖装饰条本体通过卡扣与顶盖和侧 围之间的 U 形槽机械连接。设计时我们主要是优化顶盖装饰 条的安装槽宽、间隙、卡扣及配合尺寸。 1.1.1 安装槽宽 安装槽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顶盖装饰条的结构、美观、成本。安装槽越宽,卡扣结构制作越简单,对美观存在一定的影响,由于顶盖装饰条宽度增加,价格也相应增加,反之类似。 安装槽宽一般宽度为 25mm 左右。在确定安装宽度时,要参考同类型、同结构竞争车的具体数值。 1.1.2 间隙 间隙是指顶盖装饰条与侧围和顶盖之间的宽度距离。间隙的确定,主要考虑生产焊接精度和外观性能。焊接精度高,间隙值取小;反之,间隙值取大。目前控制较好的中高档车间隙值不大于 4mm;经济性轿车一般间隙值不大于 6mm。 1.1.3 卡扣及配合尺寸 在设计卡节式顶盖装饰条断面时,为提高安装可靠性能, 卡扣及配合尺寸十分重要。卡扣一般按照安装方便、安装后

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

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 在汽车行业中,图纸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决定 了汽车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因此,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 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的一些基本原则和 要求。 一、产品定义 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的第一步是明确产品定义和规格。明确 产品的目标市场和客户定位,以及产品所需的性能和功能。另外,需要制定一个清晰的工作计划,确定每个阶段的目标和时间表。 二、技术规范 在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的制定中,技术规范非常重要。它们 包括材料选择、标准零部件、设计标准、安全标准等内容。这些 技术规范将确保汽车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并有效地降低成本。 三、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是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前,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产品外观、结构、功能和性能。 同时,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人性因素、易制造性、可维护性、成本控制等。 四、表现规范 表现规范是设计图纸的规范要求。每个图纸必须准确地表达设 计意图,包括尺寸、形状、位置、比例、材料等。图纸应该具有 可读性、统一性、可靠性、规范性等特点。另外,设计图纸应该 包括所需标注、图例和符号等说明。 五、检验标准 在图纸设计完成后,需要按照制定的检验标准进行测试。这些 标准包括外观、尺寸、功能、性能等测试。通过这些测试,确认 图纸的设计是否满足所有的技术规范和设计原则。 六、数控加工

在汽车产品制造过程中,常常使用数控设备进行加工。因此,数字化图形文件成为重要的需求。数字化图形文件能够直接交给数控设备进行加工。因此,数字化图形文件应该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 结论 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是汽车制造行业的基础。汽车产品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汽车设计标准

汽车设计标准 汽车设计标准是为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可用性和环境友好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帮助汽车设计师更好地了解和遵守汽车设计标准。 1. 国际汽车设计标准:国际汽车设计标准是汽车设计的国际统一规范,包括了车身尺寸、安全特性、座椅布局、照明和信号装置、碰撞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国际标准是联合国经济委员会颁布的《关于统一汽车法规协定》(UN R)系列文件。 2. 国家汽车设计标准:不同国家颁布的汽车设计标准可能会有一些差异,这是因为不同国家对安全、环保等问题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常见的国家汽车设计标准包括美国的DOT FMVSS、欧洲的ECE R规范、中国的GB/T标准等。 3. 安全性标准:汽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保证车辆的安全性。相关的安全设计标准包括碰撞安全要求、座椅和安全带的设计要求、车身结构的强度要求等。例如,根据法规UN R94,新款车辆在碰撞测试中应该达到一定的行人保护标准。 4. 环境友好性标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设计标准也会涉及到车辆的环境友好性。这些标准包括排放标准、燃油经济性要求等。例如,欧洲在2009年颁布了第五阶段的 汽车排放标准(欧洲排放标准5)要求,旨在减少车辆尾气污 染物的排放量。

5. 可用性标准:汽车的可用性是指用户在使用汽车时的便利程度和舒适度。该标准包括车门开启角度、车内空间布局、人机工程学和人体工程学要求等。例如,汽车设计中需要考虑驾驶员和乘客的人体尺寸,保证座椅可以调节到合适的位置,以提供最佳的舒适性和可用性。 6. 电子安全标准:由于现代汽车中普遍存在电子控制单元(ECU)、传感器和网络连接等元件,因此汽车设计中也需要考虑与电子设备相关的安全标准。这些标准包括电子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防止潜在的黑客攻击的安全性要求等。 以上是汽车设计标准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汽车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遵守这些标准,以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可用性和环境友好性。除了以上提到的标准,汽车设计师还需要密切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和趋势,不断更新和完善设计标准。

汽车铝合金前后盖设计规范

铝合金前后盖设计规范

铝合金前后盖设计规范 1•概述 1.1规范的主要目的 通过本次铝合金前后盖规范的整理和总结,梳理出铝合金前后盖共性的结构设计及规范要求,引导 车身铝合金前后盖结构设汁,满足产品质量要求。降低设il •过程中失误,达到提升产品品质目的,本标 准主要以前盖为主,后盖适用。 1.2规范的主要内容 该规范主要针对公司新车型、轻量化项目的铝合金前后盖的开发过程中的知识积累概括,为今后开 发车型提供指设讣引导,通过规范铝合金前后盖结构设计注意事项、设计一般性流程、工艺要求等,系 统地检査铝合金前后盖在设计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整改。 2. 铝合金前后盖性能与结构介绍 2, 1铝合金前后盖的主要性能 2.1.1性能 前后盖材料为铝合金,密度低,结构重量可减轻50%以上,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 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汽车行业中也广泛使用,使用量仅次于钢。一些铝合金可以采用 热处理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2.2铝合金前后盖结构形式 结构特征与钢板材质的前后盖没有较大区别,但由于铝合金材料的特殊性,一些特姝结构及特征的 处理方式与钢板材质的前后盖不同。 3. 铝合金前后盖系统设计规范 3. 1铝合金前后盖的材料及一般结构特征 3.1.1材料选择 铝合金前后盖现主要由材料供应商提供板材,*主机厂自行冲压焊接,材质立义,一般按下表内材 质区间确楚,具体可根据不同车型、工艺要求,进行相关的修正。 发动方L 盖加强件 发动机盖内板 铝合全604 6 发动机盖外板 铝合金6046

3.1.2铝合金材料的一些基本特征要求 av自然时效硬化特性 铝合金冲压成型后经过一段时间会开始硬化,强度提高,满足前后盖的刚度要求。要在规立的时间范围内将板材使用掉,通常周期在6个月,超过这个时间铝合金表而就会形成氧化铝无法进行后续加工。b、铝板的成形加工特性 相对钢板,铝合金的局部伸长率要低、变形能力较差、均一伸长率打钢板相同,建议设计阶段冲压工艺介入,分析修正数据。 6铝板的回弹率特性 铝板相比钢板的回弾率要大,在设计时要设计有阻止铝合金回弹的筋或者结构。 dv机盖用铝板与钢板的板厚影响 铝合金在拉伸刚性、塑性变形等方面都比钢板差,通过试验分析后得出结论铝合金前后盖在材料厚度方而需要遵循t远二1.5T(t:铝合金厚度,T:钢板厚度) e、铝合金前后盖成形特性总结 V与钢板的不同> 3, 2铝合金前后盖结构设计规范流程 3. 2. 1铝合金前后盖冲压工艺 3. 2. 1.1由于铝合金材料的拉延性差易断裂,成形时须考虑定够的给料、工艺补充时考虑材料流动尽量少爬坡、少弯折,所以要求铝合金发盖及背门结构特征处理上与钢板有所不同。铝合金发盖的内板特征简单、过度平缓、圆角大,发盖外板棱线延伸至包边处放开直至消失,设计值请参考下表,钢板前后盖与铝合金前后盖的最大区别就是特征及圆角见图1。

汽车用顶盖装饰条设计规范

汽车用顶盖装饰条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顶盖装饰条设计的功能要求.顾客/市场要求、材料和成本分析、说计要求及失效模式,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系列车型顶姿装饰条的设计开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丁本文件的成用是必不可少的C凡是注门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口期的版本适用丁本文件,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OC JT28A如11物料密封条技术条件 3功能要求 由丁・钺金卿压及短接的「艺影晌,侧相银金及顶盖版金焊缝之间存在一条施水槽,需增加顶盖装饰条来遮蔽,提H整车外观品质。 4顾客/市场要求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消跋者已处不是单纯的考虑到动力以及操稳性,而是对汽车的外观及施节处理越来越里视。由于齐主机厂板金控制程度的不回,顶盖装饰条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亨部件,其「艺. 表面处理、材料等根据车型的定位不何而不同。 5材料、成本分析 顶盖装饰条主要果用挤出成型,内嵌钢带,两个端部用在期堵头遮挡,所用材料主要为收&成本低廉]11.艺简单,PVC材料附A是Q/CC」T285—20ir的要求. 6设计要求 6 1概述 顶盖装饰条主要分为顶盖装饰条木体、垫块、胶垫、卡座及堵头,具体如图1、图2所示a 作用及材料如下E —顶盖装饰条本体:顶盖装饰条里耍组成部分,整体排出成型,材料为PVO不锈钢钢带: —垫块:行李架安装时起支撑作用,防止顶盖装饰条本体下陷,材料为WM: —脱垫,起到增加顶血装饰条小体与各附件间.摩擦力,防止其滑动的作用,般材料为匕FW或TFE;

咔座,起到顶盖装饰条本体与钺金间R接的作用: 堵头:装饰顶盖装饰条前后端部的作用。 图1顶盖装饰条本体结构(正面) 图2顶盖袋饰条本体结构(反面) 62顶盖装饰条本体设计方式 顶盖装饰条设计断向时的先考虑改盖锁金及侧惘间流水槽的宽度,如图3所示,由于覆用锁金及顶盖短金的丹接公差及修边公差的影响,流水槽的宛度可控制在土2啦,在段计顶盖装饰条本体时为避免与顶盖及侧用板金干涉. 顶端装饰条本体宽度=流水槽宽度一顶盖装饰条后边的值度一2 nun.. 侧闺饭金 图3顶盖奘饰条断面及周边配合关系

汽车四门两盖包边设计规范

四门两盖包边设计规范

四门两盖包边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轿车四门两盖包边设计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各种轿车,其它车型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566-2009 轿车外部凸出物 3包边方式及设计规范概述 包边一般使用在车身的外表面件部位,如:翼子板、前后门、发盖、行李箱盖、顶盖、侧围外板等。本篇主要为四门两盖的包边设计规范。包边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压合模包边、滚边机包边、手工胎模包边。其具体结构、工作原理如下: 3.1压合模包边 压合模包边优点是包边效率高,包边尺寸稳定,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缺点是占地面积大,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 压机要求:油压机一般200吨,行程在850-1100mm不等,开口尺寸在2000mm以上,工作台面在2200mm*3000mm不等,锁紧机构与冲压模具一样,T型槽结构。 3.1.1压合模的一般结构: 如下图: 3.1.2 压合模工作顺序: a.外板和内板件组装放在下模上。 b.压料芯下降将内板定位。 c.预弯刀开始运动。 d.压合刀结束压合工作。

(压合模工作示意图) 3.1.3板件定位、压紧方式 ①.内板用头部锥形导正定位销定位,定位销在X,Y向可调。直径一般为内板孔径减 0.2mm。定位销要有防脱、防带压合件的结构,或有退料机构。 (内板定位销示意图) ②.压料芯一般在关键安装面处(如:铰链安装面,门锁安装面)采用局部附型面结构。以约束内外板之间的移动,提高安装面的尺寸精度,提高表面品质,不能做全周压料方式时因产品形状不能压料部位,要以定位方式做平衡结构来确保压料芯平衡。 (压料芯结构示意图) ③.外板件一般用外周型面轮廓定位。 (外板轮廓定位示意图)

车辆外部突出物设计规范

华菱汽车 车辆外部凸出物设计规 编制: 审核: 批准: 文件编号:XNYYJS-DQB- 持有部门:新能源汽车研究所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车辆外部凸出物设计规 1 适用围 1.1 本规适用于华菱汽车公司生产的车辆外部凸出物。本规不适用于外后视镜或拖曳装置。 1.2 本规的目的是减少在碰撞事故中由于车身冲撞或刮擦而对人体带来伤害的危险性或严重性。这点在车静止和运动两种情况时均奏效。 2 定义 在本规中: 2.1 “车辆认证”指车型就其外部凸出物的认证: 2.2 “车辆类型”指在类似于外表面的形状或材料等必要方面没有差异的机动车类型: 2.3 “外表面”指车辆覆盖件的可见表面,包括发动机罩,行箱盖,车门,翼子板,顶盖,照明和灯光信号装置等: 2.4 “地板线”是指如下述确定的线:将一高度不限、半角30°具有垂直轴线的圆锥体连续放置在满载车辆周围,圆锥体应连续且尽可能低地接触车辆外表面。地板线即是这些接触点的几何轨迹。确定底线时,不必考虑起重器支撑点、排气管或车轮的因素。车轮上的拱形间隙可假想成填平后所形成的连续光滑表面。在确定汽车两端的底线时,应考虑保险杠。对某一具体车型,锥体接触点可能在保险杠的端头或在保险杠下面的车身板件上,如果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触点,应取下面的接触点来确定底线。 2.5 “曲率半径”是指与考查部件圆形结构最相似圆弧的半径。 2.6 “满载车辆”指装载至最大允许额定质量的车辆。装备液气式、液压或气压悬挂装置,或者根据负荷自动进行调整装置的车辆,应该在由制造厂所规定的正常运行条件下的最不利状况的情况下进行试验。 2.7 “车辆最外边缘”,在车身侧面部分,是指与车辆的中心纵向平面平行且与汽车两侧最外边缘相切的两平面;在车身前后两端,是指与汽车的正交横向平面平行且与前、后最外边缘相切的两平面。在确定汽车最外边缘时,不考虑以下凸出物:

汽车总布置的设计规范.doc

精品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 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 保险杠的间隙。 1.2 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 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 2.1 车身高度的确定: 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 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 2.2.1 货厢带前帽檐: 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 2.2.2 货厢为护栏结构: 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 规定:载质量为 1 吨及 1 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 70-100mm)

3、整车宽度的确定: 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 4.1 前轮距: 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 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 2.5m )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 后轮距: 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 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 1 、 R 点至顶棚的距离:≥910 2 、 R 点至地板的距离:370 ± 130 3 、 R 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 4 、 R 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 (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 ) 5 、背角:5~28 ° 6 、足角:87~95 ° 7 、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 (轻型货车≥80 ) 8 、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

汽车设计-汽车开闭件设计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 汽车开闭件设计规范模板

汽车开闭件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车身开闭件的术语、一般轿车的设计规则,及其设计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轿车,其它车型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566-2009 乘用车外部凸出物 QC/T 586-1999 汽车门铰链 QC/T 636-2000 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 3、术语和定义 3.1车门内、外倾角 铰链轴线在x=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3.2车门前、后倾角 铰链轴线在y=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3.3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 车门铰链所能开启的最大角度值。 3.4车门最大开度角 车门所能打开的最大角度值,一般是指限位器的最大开启角度值。 3.5双曲率玻璃 是指在某两个方向都存在曲率的玻璃,而我们常常所说的双曲率玻璃一般存在于垂直的两个方向,即存在于圆环面上。 3.6 滚压条 一种新型的窗框产品,它以滚压工艺为主,产品的特征多数为等截面,以光顺曲线为引导线。复杂的特征使得它具有能固定多根密封条的功能,而且投产滚压生产线相对价格

较便宜,因此,这种技术多用于日系车上。 3.7 门内板鱼嘴处 车门内板锁安装面上U型槽口类似鱼嘴处。 3.8 车门长度 门内板鱼嘴处到铰链中心线的距离,如图1: 图1 3.9 铰链中心距 上铰链上轴衬与下铰链下轴衬之间的距离,如图2: 图2

4、要求 4.1 开闭件整体设计部分 4.1.1开闭件外表面不应有负角,除包边和局部整形外,理论上车门内、外板,前舱盖、行李箱盖都必须有良好的冲压工艺性,提高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4.1.2 开闭件边缘要光顺,与其他件间隙要均匀。既要达到美观的目的,又必须实现车门结构的实现和开启的可能。 4.1.3铰链为非四连杆结构时,前舱盖后端两侧需设计成向内收口。否则打开时会与车身件干涉。 4.1.4部分前舱盖在内板中部位置有折弯特征。我们称它为压馈筋,主要用途在于碰撞时保证舱盖在该处折弯变形吸能,保护乘客。 4.1.5前舱盖和后行李箱盖内板同外板连接方式,除周边的包边外,为了加大大面积覆盖件的强度,内板和外板之间还均匀分布涂胶点,涂胶处需设计凹陷的特征,称为盛胶槽。 4.1.6前舱盖在被支撑状态时高度和角度及行李箱盖、后背门打开时的最小高度应满足国家标准;将发动机罩、后行李箱盖打开至预定的角度(一般为90º左右),它们不应与前后风窗玻璃接触,且最小应保证约为10mm的间距,后背门开度角一般在75º到90º之间,或者以后背门打开后最低点距地面高度为1800mm~2200mm作为标准; 4.1.7舱盖同前舱件(横梁)间、后背门(后行李箱盖)和侧围之间需设有对称的一组或两组缓冲结构,如橡胶缓冲垫,用以减少路面、开闭时激励引起的震动。开闭件都为运动件,因此在其开关时都应留有缓冲行程,加有缓冲垫,而且与其他件的间隙一般保持在5mm~8mm的距离。 4.1.8由于发动机罩和后行李箱盖(后背门)的原始状态和最大开度的关系,无论是撑杆、铰链还是空气弹簧,它们所起到的都是支撑力的作用。 4.1.9由于前舱盖和后行李箱盖(后背门)中附件比较少,而且不需要过程限位,所以在设计和校核的过程中只需要校核发动机罩和后行李箱盖(后背门)在运动过程中不要与周边零部件干涉。而前、后车门各存在三个限位,因此,还存在限位器和铰链的复合校核。 4.1.10滚压型的窗框是等截面的,与内板一般是用二氧化碳保护焊连接,在设计的过程中,会产生窗框与外表面无法匹配的问题,但偏差较小,这样是可以忽略的。不能为了匹配外表面而违背滚压件等截面的规律。 4.1.11带有后背门的轿车,其顶盖的后部会有一处负角,这是正常的,是为了避免后背门在开启的时候的干涉,只是在顶盖冲压工序之后,再做整型。 4.1.12车门内板和护板之间需贴一层防水膜,起到防水的作用。 4.1.13开闭件上都应设计有漏液孔,在避免涂装线上电泳水和雨水的沉积。 4.1.14开闭件的包边一般为7mm~12mm,内板边缘到外板倒角处留2mm的净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