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浩瀚宇宙》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浩瀚宇宙》教案

一、单元目标

本单元引领学生追寻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足迹,组织编排了“1.地月系”“2.太阳系”“3.灿烂星空”“4.宇宙想曲”4课,共8个活动,实现以下四维目标。与低年段、中年段相关单元起完成“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的学习内容,继续共同建构并丰富“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主要概念。

(一)科学知识

1.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知道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知道大熊座、猎户座等主要星座;学习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2.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

(二)科学探究

1.通过阅读科技史实、搜集相关资料、做模拟实验、建造模型、猜想推理、分析解释等活动,发展观察、阅读、实验、推理判断等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

2.科学态度乐于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科技史,尊重证据,对前人宇宙探索的成果心怀敬意,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懂得人类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求真是科学不断进步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推动力。

(三)STSE

了解宇宙探索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二、单元解析

学生在低年段学习了“太阳和月亮”(二年级上册),在中年段学习了“地球与月球”(四年级上册),已经达成了下列目标:“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一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描述月相变化现象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

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这些学习目标的达成,为高年段本单元继续学习地球宇宙领域相关内容打好了基础。

本单元以人类科技史为主要载体,按照空间上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时间上由过去到现在至未来的认知顺序建构单元内容,布设了“地月系”“太阳系”“灿烂星空”“宇宙畅想曲”4课,引领学生搜集阅读资料,做模拟实验,建模型,整理分析,推理判断等,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角度观察、探索宇宙天体秘密,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继续发展学生尊重证据的意识,懂得尊重自古至今的宇宙科学探索历程,同时学习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整个单元的主题是“运动与相互作用”,关键词是“科技史”,探究能力关键词是“模拟与模型,推理与解释”。

第一课地月系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与月球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

(2)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

2.科学探究

(1)能针对“月球围绕地球转‘不离不弃’”这一现象提出问题,能做模拟实验体验并就原因作出猜想。

(2)搜集、阅读科学家牛顿的相关研究资料,寻找证据并得出结论,建立概念。

3.科学态度、STSE

(1)对地球与月球的相互关系有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

(2)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愿意综合大家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绳子、小球、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引入新课

(1)大声朗读:漫漫星空,辽阔广袤,茫茫宇宙,星系浩渺。好奇之心,人人皆有,天地之间,探索奥妙。

(2)复习:在四年级,我们学习了《地球和月球》,请问:地球的卫星是哪个天体?

(3)揭示课题,同时揭示概念:“地球与月球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

(二)探究学习,获取新知

1. “不离不弃”的月球

(1)讨论:想一想,是什么力量让月球紧跟地球“不离不弃”?

(2)提示:月球为什么不像流星一样坠落下来?月球没有逃离,是因为有什么力量抓住了它吗?

(3)通过模拟实验对月球“不离不弃”的原因作出猜想。

a.教师演示:用绳子的一端固定在小球上,将小球按教材P40所示做圆周运动。

b.分组实验。

c.交流。月球的公转运动也是这样吧?牵引月球的“绳子”是什么?手上是否感受到了拉力?如果撤销这个拉力(松开绳子),小球会怎样运动?

d.根据实验现象,将情况及猜想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4)班级交流。说一说你的猜想,作出此猜想的理由是什么?

2. 牛顿的苹果

(1)整体阅读科技史,分析内在的关联

a.牛顿的思考1: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而不飞入天空?

牛顿的猜想1:可能是地球给苹果施加了向下的拉力。

b.牛顿的思考2:是什么力量使得月球总绕地球转?

牛顿的猜想2:拉住月球使它不能逃离地球的力,和拉住物体使它落

向地面的力,也许是同一种力。

c.小结: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将牵引月球做旋转运动所需的力和地表的重力做比较,发现了天地间共同的自然规律——万有引力定律!

(2)用牛顿的研究成果解释自己的模拟实验

a.牵引小球(“月球”)的“细绳”所模拟的是什么?

b.松开“细绳”,小球怎么落地了?

(3)了解关于“不离不弃”的回应

介绍:月球并不是与我们不离不弃。实际上,月球在长久的历史中一直在离地球远去,经过精密科学测量,已经实测出月球每年远离地球约3.8厘米。

(三)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拓展资料: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全称为“万有引力定律”,为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

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果用m

1、m

2

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间的

距离,则物体间相互吸引力为F=(Gm

1m

2

)/r²,G称为万有引力常数也可简称为

引力常数。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的。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说明了行星运动规律,而且还指出木星、土星的卫星围绕行星也有同样的运动规律。他认为月球除了受到地球的引力外,还受到太阳的引力,从而解释了月球运动中早已发现的二均差,出差等;另外,他还解释了彗星的运动轨道和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预言并发现了海王星。

意义: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在天文学上和宇宙航行计算方面有着

广泛的应用。它为实际的天文观测提供了一套计算方法,可以只凭少数观测资料,就能算出长周期运行的天体运动轨道,科学史上哈雷彗星、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都是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取得重大成就的例子。利用万有引力公式,开普勒第三定律等还可以计算太阳、地球等无法直接测量的天体的质量。牛顿还解释了月亮和太阳的万有引力引起的潮汐现象。他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其他力学定律,对地球两极呈扁平形状的原因和地轴复杂的运动,也成功的做了说明。推翻了古代人类认为的神之引力。

第二课太阳系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位置。

(2)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围绕着太阳运行。

(3)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能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大小。

2.科学探究

(1)能查阅数据并计算出日地月的相对大小和位置,完成日地月模型建造。

(2)能根据太阳系结构示意图及相关资料梳理出太阳系的知识要点,能搜集更多资料制作资料卡与同学分享。

3.科学态度、STSE

(1)对日地月、太阳系的结构有探究兴趣,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2)乐于参加模型制作、制作资料卡等活动,感受到太阳系的庞大。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我们知道地球与月球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而地月系从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太阳系》。

(2)提出问题:太阳和月球亘古以来就是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天体。可是,你知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真实的相对大小和位置吗?

(二)探究学习,获取新知

1. 建立太阳、月球与地球的模型

(1)给出数据。课件展示教材P42的上方表格。

(2)计算问题举例:如果把太阳想象成一个直径1米的大球,地球和月球是多大?

(3)计算数据。小组合作,模拟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相对大小和位置,算一算,并将数据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4)小结:如果把太阳想象成一个直径1米的大球,地球则相当于直径为9毫米的蓝色小球,月球则相当于直径2.5毫米的豆子;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相当于107 米。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相当于27厘米。

(5)建立模型。

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在操场等处摆一摆,建立太阳、月球与地球的模型。

(6)谈建模后的感受。

通过建模,我们有什么感受?

2. 认识太阳系

(1)课件展示教材P43太阳系结构示意图。

(2)说一说,从这幅图片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3)讨论交流并发言。

(4)小结:

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围绕着太阳运行。

b.在这个家族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向外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c.在火星与木星之间,还存在着数十万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行星。天文学家把这个区域称为小行星带。

(5)课件展示教材P43八大行星比例大小图。

(6)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八大行星排序。

(7)练习:按顺序和大小比例在活动手册中画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8)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请制成资料卡,并展示。

(9)教师展示自己的资料卡。课件展示教材P44的四幅图。

(10)与同学交流资料卡,共享我们的知识资源。

(三)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拓展资料:

彗星

彗星是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质构成,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物质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形成一条很长的彗尾。彗尾一般长几千万千米,最长可达几亿千米。彗星的形状像扫帚,所以俗称扫帚星。彗星的运行轨道多为抛物线或双曲线,少数为椭圆。目前人们已发现绕太阳运行的彗星有 1700 多颗。著名的哈雷彗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 76年。

结构:彗星没有固定的体积,它在远离太阳时,体积很小;接近太阳时,彗发变得越来越大,彗尾变长,体积变得十分巨大。彗尾最长竟可达2亿多千米。彗星的质量非常小,彗核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 1克。彗发和彗尾的物质极

为稀薄,其质量只占总质量的1%~5%,甚至更小。彗星物质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组成,而彗核则由凝结成冰的水、二氧化碳(干冰)、氨和尘埃微粒混杂组成,是个“脏雪球”!

轨道:彗星的轨道有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三种。椭圆轨道的彗星又叫周期彗星,另两种轨道的又叫非周期彗星。周期彗星又分为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

第三课灿烂星空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银河系中有太阳系,太阳系中有地月系。

(2)知道大熊座、猎户座等主要星座。

(3)知道利用北斗七星可以找到北极星。

2.科学探究

(1)学习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

(2)能搜集更多星空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3.科学态度、STSE

(1)乐于观测了解星空。

(2)愿意参与有关星空的交流和讨论,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积极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指南针、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教材P45上方图,说一说,这是一幅什么图片?(夜空图,星空图,银河……)

(2)仰望晴朗的夜空,可以看到一条朦胧的光带横贯天空,这就是银河。教师同时在课件上标志出银河的位置。

(二)探究学习,获取新知

1. 银河系

(1)阅读关于介绍银河系的正文及指南车信箱资料。

a.正文介绍:

银河系是由千千万万颗星构成的庞大的恒星集团。在银河系里,大部分恒星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范围内,侧面看上去像一个铁饼。我们的太阳系就在这个“铁饼”里,人们肉眼看到的银河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银河系里恒星的总数在1500亿—4000亿颗。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银河星云、星际气体和尘埃。

b.指南车信箱资料:

光年是天文学中使用的距离单位。主要用于度量太阳系外天体的距离。一光年定义为光在真空中经历一年所走的距离,真空中光速约是30万千米/秒。

银河系的直径为15万—20万光年。人类所观测的宇宙深度已达到150亿光年。

(2)交流对于银河系的认识。先小组交流,再班级交流。

(3)认识代表性星座。

a.讲解: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天空划分成88个星座。星座名称是根据亮星组成的图形,结合神话故事,用人物、动物和器具来命名的。

b.认识猎户座。课件展示教材P43猎户座图。

c.认识北斗七星和北极星。课件展示教材P43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随着季节的变更,我们看到的星空也在变化。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是常年可见的。北斗七星属于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它由七颗星组成一个勺形,从星座图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部。

(4)指导学生利用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

通过北斗七星,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北极星。连接斗身外侧边沿的两颗星(天璇→天枢),并将此连线顺势朝外再直线延伸约5倍,这样就找到了北极星。

(5)课后任务:寻找北极星。(方法:选择晴朗的夜空,观察星空,观察前,用指南针确定好方位找到北极星。看一看与指南针确定的方位是否一致。)(6)拓展:阅读教材P47信箱材料:

中国人经过长时间地夜观天象,发现了星座移动的方向和地球上气候变化之

间的规律。我国的古书《鹖冠子》中就有通过观察北斗七星的位置,来判断当令季节的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种以观察天象有规律的变化来定四季的方法,就叫作“观象授时”。

从地球北半球上看,北极星的位置几乎不变,总是出现在地球的北方天空,因此它成为夜行者的指路明灯。

(7)搜集更多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星座,与同学交流。

2. 河外星系

(1)总体了解河外星系: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集团,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目前已发现十亿个河外星系。每一个河外星系由数十亿甚至数百亿颗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组成。

(2)举例:课件展示教材P47下方的两幅图并介绍。

(三)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拓展资料:

四季星空

春季星空的主要星座有:大熊座、小熊座、狮子座、牧夫座、猎犬座、室女座、乌鸦座、长蛇座。

在天顶略偏东北的方向,可以看到北斗七星,斗口两颗星的连线,指向北极星。而此时的斗柄,正指向东,所以有云: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南指,天下皆冬。

而顺着斗柄的指向,可以找到一颗亮星,即牧夫座的大角。然后到达室女座的主星角宿一。在大熊座的附近,可以找到一个叫做猎犬座的小星座,其中有一个漩涡星云,即M51,是有名的河外星系。

室女座被奉为主管农业的神,从它的主星角宿略向西南,是由四颗星组成的乌鸦座,乌鸦座的下面是长蛇座的尾部。长蛇座从东向西,横跨半个多天空,是全天最大的星座之一。

长蛇头部的东北,是著名的狮子座。它是春夜星空最辉煌的中心。狮子星座的主星,中名轩辕十四,是处于黄道上的一颗一等星。有时有明亮的行星走近时,就非常好看了。

夏季是看星的好时节,天黑以后向西看,就找到狮子星座。狮子座东面是室女座,还有天蝎座。

在天空南方,比较低的星空闪耀着一颗红色的亮星,它是天蝎座的主星心宿二,也是一颗处在黄道上的亮星。天蝎座的明显特征是有三颗星等距成弧摆开,心宿二恰在圆心。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天蝎属商星,猎户属参星。刚好一升一落,永不相见,于是有诗人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天蝎座东面,就是人马座,人马座的东半部分,有六颗星,被称为南斗。

在天蝎与人马一带的星空,有一条白茫茫的光带,那就是银河了。顺着银河向东北找,可以看到紧靠着一个四边形的织女星和带着左右两颗小星的牛郎星。而与这两颗亮星组成一个三角形的一颗亮星,就是天津四,它和它所属的天鹅座的其它星组成了一个十字,很好辨认。

北斗七星此时在西北天,找到牧夫座后,向东,在差不多天顶的位置,有个半圆形的星座,叫做北冕座,就像一个镶满珠宝的皇冠,这里聚集着大量的星系。

秋夜的星空晴朗透明,也是看星的好机会。

在西南地平线上,人马座已经斜挂在那儿了。古书上说:“北斗阑干南斗斜”就是指这。西方的天空还有牛郎织女在窃窃私语,天津四也在那做电灯泡。

而南方却只有一颗孤独的亮星北落师门。东北角上升起了两颗亮星:五车二(御夫座主星),毕宿五(金牛座主星)。

“飞马当空,银河斜挂”,是秋季星空的象征。

秋季四边形的4颗星分别叫做室宿一、室宿二、壁宿一、壁宿二【即飞马座的三颗亮星(α、β、γ)和仙女座的一颗亮星(α)】。

秋夜星空多的是王公贵族:仙王,仙后,仙女,英仙,飞马,鲸鱼。

天顶偏东是飞马座。仙女座就是在飞马座东北的一字形星座。仙女座北面是W形的仙后座。仙后座西面是仙王座,东面是英仙座。

英仙座的大陵五是著名的食变星,鲸鱼座中有一个长周期变星叫刍蒿增二(即鲸鱼座ο星)。英仙座与仙后座之间是英仙座双重星团。仙女座则有一个著名的大星系:仙女座大星云。这是一个比银河系还大得多的星系,也是北半天中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星系。

秋季星空的亮星较少,但像仙女座河外星系(M31)这样的深空天体却比比

冬季虽然寒冷,但星空却极其壮丽。

猎户座是冬季星空的中心。

在厦门的纬度,入夜后,就可看到三颗排列整齐的亮星,民间说“三星高照”就是它们了。三星的周围有四颗亮星和三星组成一个长方形,就是猎户座。三星就是猎户的腰带。

三星连线向左下方延长,就能遇到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它是大犬座的主星。

从三星向右上方延长就是红色亮星毕宿五。旁边是五车二。

金牛座东南是双子座,再向东是巨蟹座,再往东是狮子的头部了。

猎户座的西南是漫长巨大却十分暗淡的波江座。主星水委一,要到广东才依稀看到。

猎户座正南方是天兔,天鸽座。再往南是船底座的主星老人星。

猎户座的三星下方,有一片亮斑,那就是猎户座大星云。三星最左边的那颗旁边是马头星云。金牛座的昴星团是一个极好看的疏散星团。大约由500颗恒星组成。

第四课宇宙畅想曲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望远镜一直是天文观测最重要的工具。

(2)知道人类经历了肉眼观测、望远镜观测以及多种工具进行宇宙探索的过程,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

2.科学探究

(1)能通过科学阅读,理清人类宇宙探秘不断进步的脉络。

(2)能根据已知大胆推测未知,针对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等问题搜集资料进

3.科学态度、STSE

(1)乐于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2)对于探索宇宙奥秘有兴趣,懂得人类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求真是科学不断进步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推动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引入新课

(1)复习: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内容?

(2)谈话引入: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到了很多宇宙的新知识,这些知识是人类通过怎样的过程获得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又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

(二)探究学习,获取新知

1. 漫漫探索路

(1)肉眼观察阶段简介。

a.很久以前,人类只是靠肉眼观测天象,能看到的星只有6000—7000颗。

b.课件展示教材P48观星台和敦煌星图的图片。(介绍:河南登封观星台,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公元700年左右的敦煌星图。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星图之一,现存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

(2)望远镜观察阶段简介。

a.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使人们看到了更远的天空,开创了用望远镜观察宇宙的新时代。400多年来,各种望远镜一直是天文观测最重要的工具。

b.课件展示教材P48下方的三幅望远镜图片。伽利略望远镜;我国的射电望

远镜“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

c.重点介绍: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是目前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该工程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天眼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3)多种工具进行宇宙探索阶段简介。

a.课件展示并介绍。“旅行者号”探测器;“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中国空间站;中国“祝融号”火星车;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

b.小结: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天文台和太空探测器将人类太空事业延伸到了15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

2. 关于外星人的猜想

(1)讨论:至今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外星生命,难道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2)分组探究:成立探寻外星人研究小组,开始外太空研究。(教师指导:从想探索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搜集的资料;准备开展的活动四个方面展开)

(3)成果展示。

(4)拓展介绍:2018年7月,欧洲航天局(ESA)的研究员称,火星上发现了1500米深、直径约20千米的一个液态地下水湖,增加了该星球存在更多水乃至生命的可能性。

(三)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拓展资料:

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

截至2019年8月28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2020年1月11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

应用价值:

1.能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速率提高100倍。

2.脉冲星到达时间测量精度由120纳秒提高至30纳秒,成为国际上最精确的脉冲星计时阵,为自主导航这一前瞻性研究制作脉冲星钟。

3.进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视,以1HZ的分辨率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作为被动战略雷达为国家安全服务。

4.基于FAST的强大功能,如果银河系(直径约为15万光年)内存在外星人,他们的信息就很可能被发现。

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教案

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11.太阳系大家族 1.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念解读活动,主要介绍什么是太阳系,强调太阳系不仅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卫星,还包括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大小各异的天体组合在一幅全景图中,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太阳系大家族的构成,通过图文资料的阅读,建立太阳系的科学概念。第二部分是建模活动,主要认识八大行星的大小特征和距离太阳的远近特征,学生通过数据解读和分析,学习搭建太阳系模型。第三部分是阅读活动,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八大行星的概况及部分行星的发现历程。 2.教学目标 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建立太阳系的科学概念。 通过搭建太阳系模型,理解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关系。 阅读文本资料,体悟人类探索行星奥秘的意义。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收集八大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太阳远近的数据信息。 难点:通过建模探究八大行星的排列关系。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大小的球体各1个(弹子球、网球、棒球、高尔夫球、沙滩球、瑜伽球、篮球、足球,也可用差不多大小的其他球体代替)、卷尺。 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剪刀、直尺、圆规。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35页的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这是一张宇宙的图片。 2.出示课本35页的一首小诗: 在地球面前, 月球很渺小。 在太阳面前, 地球很渺小。

在宇宙面前, 太阳很渺小。 …… 浩瀚深邃的宇宙, 究竟有多少奥秘? 它等待着 探索者的足迹! 3.学生认真朗读这首小诗,了解这首小诗的内容,想一想在这首小诗中作者提到了宇宙中的哪些物体?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预设: 在这首小诗中作者提到了月球、地球、太阳、宇宙等物体。展现了作者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和憧憬。 4.教师引导: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地球以外的空间,我们会发现宇宙的奥秘是无穷的,千百年来,人类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有着怎样的发现?又有怎样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5.这一课,我们先来了解太阳系的概况。 6.板书课题:11.太阳系大家族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了解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 1.出示课本36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太阳系的样子以及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 全班交流太阳系的概况,预设: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 太阳系有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 八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太阳系内已经被发现的小行星有70余万颗,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主带以及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上。 2.出示小行星带以及小行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进一步了解小行星以及小行星带的知识。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浩瀚宇宙》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浩瀚宇宙》教案 一、单元目标 本单元引领学生追寻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足迹,组织编排了“1.地月系”“2.太阳系”“3.灿烂星空”“4.宇宙想曲”4课,共8个活动,实现以下四维目标。与低年段、中年段相关单元起完成“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的学习内容,继续共同建构并丰富“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主要概念。 (一)科学知识 1.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知道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知道大熊座、猎户座等主要星座;学习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2.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 (二)科学探究 1.通过阅读科技史实、搜集相关资料、做模拟实验、建造模型、猜想推理、分析解释等活动,发展观察、阅读、实验、推理判断等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 2.科学态度乐于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科技史,尊重证据,对前人宇宙探索的成果心怀敬意,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懂得人类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求真是科学不断进步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推动力。 (三)STSE 了解宇宙探索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二、单元解析 学生在低年段学习了“太阳和月亮”(二年级上册),在中年段学习了“地球与月球”(四年级上册),已经达成了下列目标:“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一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描述月相变化现象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4.4探索宇 宙-附知识点梳理

4.探索宇宙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4课《探索宇宙》。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首先我来谈一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是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知识的编排体系,在小学科学课有关月球和星系的基础出现的。在向学生展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对宇宙有所了解,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鼓励同学们学好科学,实现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培养学生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本节课以浩瀚的宇宙为题材,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大部分学生都对宇宙及其探索的内容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与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相一致,动静结合,满足学生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师应通过一些形象的图片、视频、动画等让学生从直观的知识中建构关于宇宙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对宇宙有所了解 难点:通过数据,对浩瀚宇宙的认识;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多媒体课件、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各种关于宇宙的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首先提出问题。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无边无际、广阔无垠的世界,被称为“宇宙”。经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宇宙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结合前面的研究学习,自由交流对宇宙的认识。) 然后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学生欣赏。 看完这段资料,学生分享感受。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 茫茫的宇宙浩瀚而神秘,人类对它也充满着遐想。人类对宇宙探究的脚步从未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你知道人类是借助哪些工具来探索宇宙的吗?根据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探索宇宙》教案3(2021新版)

14.探索宇宙 【教学内容】 本课按照学生认知的逻辑顺序安排了四个活动。活动一,认识各种类型的航天器,它们是实现人类探索太空梦想的工具,拓宽学生对航天工程的认识。活动二,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航天之旅,感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活动三,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自主航天工程成果的自豪感。活动四,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大意义,组织学生讨论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太空是否值得的问题,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的好契机。此外拓展介绍了人类向太空发送地球信息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好奇心。 【教学目标】 认识不同类型的航天器的特征和用途。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感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阅读航天失事资料,认识到探索宇宙的巨大风险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价值。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取得的成就。 [难点]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各类航天器的视频、图片资料。 [学生]我国航天事业成就宣传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航天器 1.出示世界上第1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相机介绍:你们认识他吗?这是世界上第1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是由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为铝制球体,直径58厘米,重83.6千克,前艇有4根鞭状天线,内装有科学仪器。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升空后发射了三个星期信号,在轨道中度过三个多月,围绕地球转了1400多圈,最后坠入大气层消失。 2.从世界上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到现在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多种航天器,他们承载着人类对太空的无限梦想,去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空间。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几种航天器。 3.出示课本44页几种航天器图片 空间探测器又称深空探测器,是对月球和月球以远的天体和空间进行探测的无人航天器,按探测对象分为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飞出太阳系探测器等。卡西尼号对土星进行探测,新视野号对冥王星进行探测,旅行者1号是第一个提供了木星、土星及其各自卫星详细照片的探测器。空间探测器实施探测任务时,可飞经探测对象、环绕探测对象运行或在探测对象上着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了解载人航天器、空间探测器、登陆器等航天器。人类正是利用这些航天器才实现了冲出地球,探索宇宙的梦想。 (二)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航天之旅 1.教师引导:我国的航天事业起步较晚,但是在我国科学家、航天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世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出示课本45页东方红1号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我国的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有关知识。 教师讲解: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人们聆听着来自宇宙的那首《东方红》歌曲。中国的航天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可是那个时候航天对于中国人来说依然是一个遥远的梦,但是经过航天人的不懈努力,1999年中国第1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顺利升空。 3.出示神舟1号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介绍神舟1号:神舟1号于1999年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升空,并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实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浩瀚宇宙》教案设计-最新教育文档

浩瀚宇宙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来认识浩瀚的宇宙。 2.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教学准备 有关银河系、河外星系、探测宇宙的工具等各种影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 板书课题,提出问题:为什么用浩瀚来形容宇宙?(很大)让我们一同去了解到现今人们所认识的宇宙吧 二.阅读讲解银河系 1.学生读图文 2.分析:银河系的形状;太阳系与银河系的关系; 我们还要让学生知道构成银河系的每一颗恒星就是一个“太阳”,而且其中有很多比我们所说的太阳还要大。用比喻让学生理解银河系的大小。 2.认识天文学中使用的距离单位:光年 组织学生计算: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每秒,照这样计算,1

光年大约为30万×60秒×60分×24小时×365天=94608亿千米 三.阅读讲解河外星系 1.指导学生认识大麦哲伦星云与仙女大星系,明白它们是和银河系一样大小的恒星系,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两个河外星系,大麦哲伦星云只在南半球才能看得到。 2.阅读了解银河系外还有无数的河外星系,每一个河外星系都是由上千亿颗恒星构成的。 3.认识总星系:是现在人类已观测到的宇宙部分。即总星系是银河系和河星系的总称;总星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让学生理解课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用浩瀚来形容宇宙? 四.绘制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 1.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天体系统有哪些,它们的关系怎样? 2.画出表示已知天体层次关系的示意图 3.学生展示、解说自己画的示意图,并听取同学的意见,展开评价。五.阅读漫漫探索路 1.学生阅读图文,了解相关探究过程 2.告知学生目前能观测到的最远天体,离我们约150亿光年。人类对宇宙的构造和发展的认识,正在日益加深。人类探索宇宙的研究近年来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请大家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最新活动动态。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全部教案(共5课时)

根据苏教版教材制定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全部教案(共5份) 学校: 姓名: 日期:

1.登月之旅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4.能做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会设计完成环形山的相关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水槽、沙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石子、记录单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你们知道这幅图画的是谁么?他在干什么? 生: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 2.师:阿姆斯特朗真的仅仅是登陆月球么?有没有进行其他的探索呢? 3.师:播放视频。 生:欣赏视频。 4.师:虽然电影中的设想是虚构的,但是科学研究表明,月球的背面很有可能存在一艘500米高7000长的巨型宇宙飞船。网络上甚至出现了“月球上的外星人”之类的书籍。 5.师:那么月球上究竟还藏着多少秘密?让我们一起登上月球去看看吧! (板书:登月之旅) 二、体会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 1.学生阅读“人类探月史”的材料 2.师:欢迎乘坐“和爱号”火箭,你们准备好去月球探索一番了么? 生:准备好了!(师:出发) 3.师:伴随着一声巨响,我们离开了可爱的蓝色星球,现在距离我们到达月球还有一段时间,

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人类的探月史吧! 4.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人类探月史”。思考材料中的问题。 5.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 6.师:阅读完的同学,和组内同学分享你的想法! 7.师生共同总结人类的探月史。 8.师: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发现,人类的探月过程是十分曲折艰难的,它都经历了哪些阶段呢?生发言、师总结:神话幻想阶段、万户飞天阶段、望远镜阶段、登月成功阶段……(板书)三、登陆月球 1.观察月球表面提出问题。 2.师:以上就是人类的探月史。古人有句话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想要了解月球,就必须自己亲自去看看!走!我们下火箭! 3.师:天呐!为什么月球和我们书上说的一点也不一样?!它是什么样的? 生:月球表面布满了坑! 4.师:科学上把这些坑叫做环形山。 5.师:看到这里,你有没有什么疑问? 生: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环形山为什么大多都是近似圆形的(强调)?环形山为什么有大有小? 6.实验探究环形山的形成以及为什么环形山都是近似圆形的 7.师:我们来逐一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针对第一个你们的猜想是? 生:可能是陨石撞击的、可能是火山爆发的…… 8.师:开始科学家和我们的同学一样,认为环形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直到看见地球上的陨石坑,对比起来,发现地球上的陨石坑和环形山非常的相似,于是科学家做出大胆的假设: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成的。 9.师:你们想亲手做环形山么?你需要什么材料? 生:石头、沙子。 10.师:什么形状的石头? 生:圆形的。 11.师:宇宙中的陨石只有圆形的么? 生:不可能! 12.师:如果用不那么圆的石头来扔,你觉得环形山可能是什么形状的?请观察你们小组石头,把你们的猜想画在实验纸上! 13.师:一会我们就在沙盘中试一试,把真实的环形山的形状也画下来!实验过程中,注意

湘科版六年级科学《浩瀚宇宙》教案

湘科版六年级科学《浩瀚宇宙》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3、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科学探索事业的精神和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大致了解世界航空航天技术进展。 2、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宇宙的起源,对宇宙空间有基本的概念。 2、通过资料、数据分析认识宇宙的浩瀚。 三、教学难点 理解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而不是一个时间单位。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图片,资料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 a) 古代天圆地方说 b) 地圆说(欧多克斯) c) 日心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d) 宇宙大爆发理论(伽莫夫):奇点——原子核的形成——原子的形成——星系的形成——太阳系的形成 新课讲解:

1、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教师出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银河系形状的图片,学生观察。 2、认识银河系的组成 教师:我们知道了银河系的形状,那么银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3、认识河外星系的组成 教师出示不同星系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河外星系的广阔。 4、让学生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老师让学生用示意图画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和总星系的关系。 教学反思: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本节课是比较抽象的一节课,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不陌生,但无法从直观感受,针对于这节课的特点,从搜索中找到大量的资料,供学生参考,让学生初步对银河系和宇宙有了简单的认识。

小学科学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浩瀚宇宙》教案(2022秋)

5.浩瀚宇宙 【教学分析】 本课是“浩瀚宇宙”单元的最后一课。前几课,采用活动或查阅资料的方式引领学生了解宇宙,更多的是从天文知识的角度出发。本课将从探索宇宙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人们在探索宇宙过程中做出的努力与尝试,并利用新的处理信息的方式——时间轴记录法去整理信息。 教材的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人类对探索宇宙的坚持,并通过技术手段一步步走近宇宙。然后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引出本课的主要任务。 第二部分,搜集证据。教材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出发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一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可了解他们所在的朝代、研究的内容及产生的影响等。二是我国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可从技术进步、任务难度升级等角度分析。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灵活选择主题。 第三部分,处理信息。这里介绍了新的方法一时间轴记录法,即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整理信息。这样的整理方法能十分清晰地呈现某件事的发展历程,有效呈现碎片化的信息。 第四部分,表达交流。整理书面信息是对相关内容进行初步的加工,有结构地处理信息,方便对知识进行内化。能够有效地表达交流则是将已经形成的科学观念表述给他人,并接受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科学观念体系。科学课要鼓励学生在表达交流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系统地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加深对人类探索宇宙发展历程的理解。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利用时间轴记录法整理记录信息。 [探究实践]能够查阅资料,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 [态度责任]能在学习中体会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教学准备】 [材料]A3白纸,彩笔。 [场地]科学教室、电子阅览室或图书阅览室。165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提出任务。 师:对于浩瀚的宇宙,通过前面四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像月球这样围绕着行星运转的卫星,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以及由非常遥远的恒星组成的星座,还学习了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以及银河系之外的河外星系。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节课的内容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生:是按距离地球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的。 师:我们通过前面四节课了解的这么多的宇宙的奥秘,都是历史上无数的人,包括一些伟大的天文学家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探索总结出来的。 生:老师,人类探索宇宙的顺序也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发展的吗? 师:这个问题非常好。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大致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发展的,但又不完全是。比如人类在史前就发现了恒星之间的位置是不变的,接着又发现了行星,到了古希腊人们才认识到脚下的大地应该是球形的。而且人类对不同类型天体的研究也是逐渐深入的。比如人类很早就知道了银河,但是直到17世纪,当伽利略第一次将望远镜对准银河时,才发现银河是由无数个恒星组成的。现在,人们对银河系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了。所以,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 生:宇宙中的这些天体离我们这么遥远,一代一代的人们为什么会这么热衷于研究它们呢? 师:除了编制历法、预测等一些生活应用方面的需要,我想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应该就是人类的好奇心吧。那么,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同学们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吗? 生1:在天文望远镜发明之前,人们都是用肉眼来观察星空的,所以望远镜对人们探索宇宙肯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想了解不同时期的望远镜有什么改进,它们又是怎样帮助人类更好地探索宇宙的。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浩瀚的宇宙》优秀教案设计附说明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浩瀚的 宇宙》优秀教案设计附说明 一、教材分析 “浩瀚的宇宙”、“探索宇宙”、“人造地球卫星”和“在太空中生活”构成六年级下册地球和宇宙单元。其中,“浩瀚的宇宙”是后面几课的基础,要求学生从总体上认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关系,后面三课则分别从人类探索宇宙的角度,具体研究人类探索宇宙的发展历程。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巨大推动作用。 本节课围绕着银河系和宇宙展开,按照“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展开想象、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围绕银河系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 3.能对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说明理由。 4.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资料,并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 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宇宙的浩瀚。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一周时间给学生布置搜集资料的任务。具体要求:搜集有关银河系和宇宙方面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均可;并且,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可以摘抄,可以概括,可以对有关数据制作表格,可以画图等等。 教师准备: 1、制作银河系的形状模型及课件(动画形式,从不同的角度看银河系,形状各异) 2、教师课前对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调查了解。 3、教师搜集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资料(图书、图片、音像、课件等) 4、教师为学生课堂上搜集资料提供有关图书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便于学生查阅。 5、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室的墙上张贴有关银河系,宇宙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 •相关推荐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篇1 一、复习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共同度过这难忘的40分钟。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好不好?游戏规则是:根据我不断地提示,看谁最先猜出谜底。(课件出示提示)(师板书:地球)地球有一个大家庭,是什么呢?(板书:太阳系)地球只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如果让我们乘坐宇宙飞船来到太阳系,就会看到太阳系的其他成员。(让学生说说太阳系的其他成员: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如果让我们继续乘坐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就会来到------?(板书:银河系)太阳系只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我们的地球也只是银河系普通的一员。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银河系。 二、深入探知 那么关于银河系大家想知道一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形状、组成、大小)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查阅课前搜集的资料(课件出示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查阅资料) 1、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银河系的形状,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你认为银河系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现银河系不同形状

的图片) 师:关于银河系的形状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银河系的形状为什么有时候像是铁饼?有时候像是织布的梭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你介绍的真详细,银河系不管是像一个不断旋转地大铁饼,还是像一个织布的梭子,这都是科学家们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做出的模拟或猜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只有我们有一天真正的走出银河系,才能一窥银河系的全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当我们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时,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真所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么以后在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认识。 2、认识银河系的组成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河系的形状,那么银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教师出示课件500多亿颗恒星,2000多亿颗行星) 500亿,我们来想象一下500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现在全世界大约有65亿人口,如果把一颗恒星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银河系恒星的数量将是全世界人口数量的近8倍,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啊。 3、认识银河系的大小: 那么拥有这么多恒星的银河系有多大呢?根据你的资料谁能说一说?(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课件直径10万光年,中心厚度2000光年) (教师强调:由于银河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所以数据会出现一些差异)提问:光年是什么单位?(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什么是光年,计算出1光 年大约等于10万亿千米)

六年级科学下册浩瀚的宇宙教案

浩瀚的宇宙 一、教学目标 1.能围绕银河系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河外星系和宇宙的特征。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资料,并能正确说出银河系、河外星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河外星系和宇宙的特征。 2.难点:能正确说出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通过资料、数据分析认识宇宙的浩瀚。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有关银河系、河外星系和宇宙方面的资料,文字、图片均可;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搜集有关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宇宙的资料(图书、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教师开课板书课题后聚焦问题: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51-53页),说说为什么用“浩瀚”来形容宇宙? 教师指引学生通过再读“课文”深入思考,然后自由分享思考结果。 预设:通过几个数据,如;银河系大约由2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组成;太阳在其中一条猎户座支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万光年;...... 师:这千亿、万亿的数据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真是太大了。那么,宇宙空间拥有无数个“万亿大”的星系,大家了解后,心中是何感受?

生答:我们小学生很难说清楚宇宙到底有多大?所以说是“浩瀚”,...... 2.新知探索: (1)认识银河系 出示课件(银河系的“俯视图”) 学生观察;教师追问: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师简要归纳小结:银河系像一个盘子,又像一个漩涡,...... (2)师:进一步提出问题:那条光带是什么呢?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学生思考汇报: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个极为普通的天体系统。 (3)师:关于银河系,你已经知道些什么呢? 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银河系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关于银河系,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评价,...... (4)深入探究——播放银河系视频,介绍银河系在宇宙中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有不同的形状。 师:现在你能不能说说银河系的形状是怎样的?小组合作,绘制银河系平面图。 教师巡视指导,指定小组汇报...... (5)总结(适时板书):从地球上看,银河系像一盘子;从宇宙中看,银河系像一个大铁饼;从侧面看,银河系就像一只织布的梭子。以后在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认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河系是怎样的形状,那么银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呢?银河系有多大呢? 3.探索河外星系 (1)资料拓展展示更多河外星系和宇宙的视频、图片资料。 例如仙女座星系、大犬星座的两个螺旋星系等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了解更为广阔的宇宙空间。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是一个怎样的星系?再扩展到银河系以外的星系,引发学生对宇宙结构和空间的想象。银河系是比太阳系层次更高的天体系统,是由恒星和其他各种天体组成的巨大天体集团,其中包括太阳在内的上千亿颗恒星和各种类似的星云以及星际物质。银河系以外更广阔的宇宙空间里,还有许许多多像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星系。 本节课学生将了解更广阔的宇宙空间——银河系。在探究环节中,通过大量视频和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银河系之大。通过制作银河系模型加深理解银河系的形状和结构,并通过观察、评价自己制作的银河系模型,提出一些对于宇宙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对河外星系的了解,认识到银河系外还有广阔的宇宙空间,体会宇宙的浩瀚及无穷魅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太阳系,知道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能够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日食现象。能够根据北极星辨认方向,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学生有了前面学习太阳系的空间感之后,再来想象银河系之大就有了基础。但银河系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学生还是很模糊的,如银河系是一个漩涡结构,有四条悬臂等,这些都是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才了解

到的。所以本节课安排了制作银河系模型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银河系的形状和结构。制作模型的难度不大,学生可以按照教材上的步骤进行制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制作银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 2.根据模型,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知道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难点:动手制作银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 【材料准备】 陀螺、纸片、米粒、胶水等。

冀人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四单元 宇宙 第13课《浩瀚的宇宙》(教案)

第13课《浩瀚的宇宙》教案 冀人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不同角度的银河系的形状。 能力目标:能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河外星系和宇宙的关系。 情感目标:能对宇宙的星系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难点:了解地球、太阳、银河系、河外星系和宇宙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图片、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引导:在晴朗的夜晚,远离城市的灯光,仰望星空,我们能看到一条长长的、 白色的光带横跨天空,那就是银河,它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出示晚上银河系的图片 2.提问:你知道银河系是什么样的吗? 下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浩瀚的宇宙》。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银河系和宇宙 (1)教师引导:无论我们居住在地球上的哪个地方,都能看到银河系。不同地方看到的银河系的外形是否一样呢? (2)提问:在不同角度看到的银河系是什么样子? 做出大胆的猜想,不同的角度可以根据之前学过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讨论:小组内展开讨论 汇报:请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从地球上看,银河系是穿过夜空的一条满是星星的带子。 教师:这可以算是从正面看到的主视图。

学生:从宇宙中看,银河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 教师:这算是从上面看到的俯视图。 学生:从侧面看,银河系就像一只织布的梭子。 教师:这算是从侧面看到的左视图。 (3)银河系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 学生小组搜集相关资料,以小组的形式展示汇报 学生做出回答 小结:银河系很大,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外形是不一样的。 2.银河系的组成和大小 (5)提问:银河系的组成和大小是怎样的? 学生小组搜集相关资料,以小组的形式展示汇报 汇报:请小组代表发言 总结:银河系由1000 亿颗以上恒星和无数星云、云团构成,我们所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 教师引导:银河系很大,那银河系之外会不会有其他的星系,浩瀚的宇宙包罗万象,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提问:银河系之外是什么样的? 获取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观看录像、VR 视频、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来探究,并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利用资料卡、幻灯片等方式呈现出来。 资料了解: 在宇宙中银河系并不是唯一的星系,在银河系外面还有无数像银河系一样的庞大的星系,例如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我们把银河系以外的星系叫作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我们现在所能观测到的所有河外星系,只不过是宇宙的很小一部分。现在用射电望远镜已能观测到 100 亿光年外的宇宙情况,但仍没有找到宇宙的边缘。 3.提问: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学生展开讨论; (2)汇报: 总结:宇宙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地球属于太阳系; 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绕着银河系中央转。

新苏教版(2020年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宇宙》优质教案

新苏教版(2020年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 宇宙》优质教案 一、单元设计意图 从古到今,人类对神秘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敬畏,一直试图解开宇宙的奥秘。宇宙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科学中的一-些重大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都离不开宇宙学的研究。现在,人类已经能够漫步太空、翱翔天宇、登临月球、访问火星,人类的飞天梦想逐步变成了现实。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等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表明了人类生活与宇宙空间开发关系日益密切。 对于儿童来说,浩瀚的宇宙具有无穷的魅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需要纠正宇宙是虚无缥缈的错误认识,从宏观视角和系统层面来认识宇宙的结构。从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到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个天体,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将逐步深人和丰富。 探索宇宙的奥秘是人类的永恒话题,选择这个话题作为本单元的主题,设置一系列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简便易行的活动,如观察星体、建立星座、建构太阳系模型等,可以满足学生对神秘宇宙的基本认知需求,发展模型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此外,从人类冲出地球付出的代价,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通过认识各类航天器,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类对未知领域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二、单元教案 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建立太阳系的科学概念。科学探究: 1.通过搭建太阳系模型,理解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关系。 2.阅读文本资料,体悟人类探索行星奥秘的意义 科学态度:表现出对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收集八大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太阳远近的数据信息。 教学难点:通过建模探究八大行星的排列关系。 三、学情分析。 对于儿童来说,浩瀚的宇宙具有无穷的魅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需要纠正宇宙是虛无缥缈的错误认识,从宏观视角和系统层面来认识宇宙的结构。从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到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个天体,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将逐步深人和丰富。 四、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活动探究法等。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大小的球体各1个(弹子球、网球、棒球、高尔夫球、沙滩球、瑜伽球、篮球、足球,也可用差不多大小的其他球体代替)、卷尺。 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剪刀、直尺、圆规。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3.6浩瀚的宇宙》教案

银河系中一个极为普通的天体系统。通过阅读资料,让我们初步了解一下这个庞大浩渺的银河系。 2.活动:课件出示资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3.提问:你们能描述一下银河系的形状特点吗?(预设:银河系像一个盘子,又像一个旋涡,有多条旋臂。) 4.追问:你们知道太阳处于银河系的什么位置吗?(教学提示:可以请学生上台指出。)你们有什么感受?(预设:银河系非常浩大。) 探索二:建立银河系模型 1.过渡:初步认识了银河系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对银河系的了解建立一个银河系模型。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建立银河系模型。

探索三:河外星系 1.过渡:(教学提示: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太空望远镜,人们发现银河系以外还有许多类似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比如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2.交流:根据资料,说一说河外星系有什么特点?(预设:河外星系往往大小不一,直径从几千光年到几十万光年不等;它们形状各异,有椭圆的,有旋涡状的,有不规则的……;这些星系都在高速运动着。)你们了解哪些河外星系?(预设:遥远的大犬星座有两个螺旋形星系相互碰撞;距地球约2800万光年的旋涡星系M104,其侧面轮廓好像一顶宽边帽。) 研讨汇报

1.小结:宇宙的结构浩大而有序。第一级是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第 本课先引导学生通过整理归纳资料来描述银河系,并通过观察太阳在银河系 《3.6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6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了解更为广阔的宇宙空间。银河系是比太阳系层次更高的天体系统。它是由恒星和其他各种天体组成的巨大天体集

2022年下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浩瀚宇宙》课课练

第四单元浩瀚宇宙 第一课:地月系 学习目标 ➊知道地球与月球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 ❷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 ❸能针对“月球围绕地球转“不离不弃”这--现象提出问题,能做模拟实验体验并就原因作出猜想。 ❹对地球与月球的相互关系有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 一、填空题。 1、地球与月球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 2、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猜想可能是()给苹果施加了向下的力。 3、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将牵引月球做旋转运动所需的力和地表的重力作比较,发现了天地间共同的自然规律()! 4、我们来想一想,是()使月球总绕着地球转。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让月球围绕地球“不离不弃"。 A.太阳引力 B.地球引力 C.月球引力 2、月球每年远离地球约( )。 A.3.8 cm B.28 m C.38 m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V" ,错误的画“X") 1、苹果落地而不飞上天空,是太阳给苹果施加了向下的拉力。( ) 2、牛顿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苹果落地的现象进行了大胆猜想和深入研究。( ) 四、猜谜语。 1、有时圆又圆,有时弯又弯,有时晚上出来了,有时晚上看不见。(打一天体)谜底:() 2、有个圆球真好看,不用发动自己转。-天能行八万里,春夏秋冬轮流变。(打一天体)谜底:() 五、综合应用。 1、牛顿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苹果落地的现象进行了大胆猜想和深人研究。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 2、阅读“牛顿大炮”的故事,想象炮弹飞行的情景。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炮”的设想,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门大炮,把炮弹平射出去,炮弹飞行一段距离后会落地,如果射出速度加大,炮弹落地点离山脚就会远一些;如果射出速度再加大,炮弹落地点离山脚就会更远一些。请你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如何运动呢? 答: 第二课:太阳系 学习目标 ➊知道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距离。 ❷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围绕着太阳运行。 ❸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大行星,能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大小。 ❹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一、填空题。 1、()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环绕其赤道的巨大星环。其星环主要是由()、()和()混合在一起的碎块构成的。 2、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4.4探索宇宙-附知识点梳理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扬州市东关小学王静)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书课题)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 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蜗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谈话: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教师进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讨论: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