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案7篇

虞美人教案7篇

虞美人教案篇1

教学设想:

两词选自苏教版“笔落惊风雨词别是一家”板块,《虞美人》属于教学课文范畴,《蝶恋花》属于自读课文。可以合并两词一块进行教学。“词别是一家”板块选有宋词四首,萃集了宋词精品,意在通过文本研习指导学生体验它们不同的风格,从中把握词人感叹怅恨的人生情怀。学习__,主要是理解两首词风格,继续学习诗歌的鉴赏。

目标与要求:

1、了解有关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品味诗句语言,体会诗作风格;

3、学习对诗歌的赏析评价。

4、背诵名句

教时设置:

1教时

第一教时

要点:了解词的有关文学常识,赏析,积累字词,背诵

过程:

一、导入(学习要求)

二、了解词的有关常识:

词的形式有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结构:词牌——标题——填词,词牌也叫曲牌,是歌或调的名称,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有不同的平仄要求,有不同的押韵要求,写词当然就叫填词了。

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仅是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婉约派的代表作家除柳永外,还有秦观、李清照等。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抒写的情感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或写山水融情于景。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

三、赏析第1首《虞美人》

1、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的第三代国君。“好声色,不恤政事”,被宋朝灭国;人称李后主。相传后主被俘后,于七夕(他的生日,阴历七月初七)在寓所命歌伎作乐唱《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毒酒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也是他的绝命词。他最为传诵的名作《虞美人》、《相间欢》、浪淘沙》等几乎人人能上口,后人亦称他为“词帝”。

2、听配乐朗读

3、自读

4、赏析

(1)这首词里有一个字是思想情感的眼,试找出来加以品味。(愁,亡国之愁。)

(2)这首词怎样抒发自己的亡国之愁?有什么艺术特色?(学生自己回答,答案不要求一致)

(3)本词如何通过时空对比来酝酿并抒发情感的?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既写眼前之景,又写想像之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愁思贯穿始终。

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对比衬托,铺垫积蓄。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的美景与“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朱颜改”的悲情,作三次对比。极好地为抒发故国凄凉、物是人非的愁情作铺垫,推涌出结尾两句的千古绝唱。)

5、背诵

四、赏析第2首《蝶恋花》

1、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著名词人。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五十三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等地的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书。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他庭前“门前桃李重欧苏,堂上葭莩推富范”的对联,是他选贤任能的真实写照。

晏殊善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传世。

2、听配乐朗读

3、自读

4、看注解,解释每句的意思

槛菊愁烟兰泣露。

(栏杆旁菊花笼着一层轻烟薄雾似脉脉含愁,兰花上的露珠像泣出的眼泪。)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帘幕轻轻卷起,侵入一股寒意,梁上的燕子双双离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月亮啊,你不懂人离别的痛苦,斜照进来的光一夜到晓穿过窗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经过昨天一夜的西风,庭院里的绿树也显得凋零了。)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独自登上高楼,看到了所有的路,也没有发现心上人回来的踪影。)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我要把一封封信寄给他,可山长水阔,不知寄往何处。)

5、赏析

(1)沉浸在相思之苦的主人,觉得外在的景物也和自己同病相怜,请就此谈谈该词的艺术手法。

(上阕之中,“槛菊愁烟兰泣露’’,此皆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燕子双飞”、“明月穿户”,皆是令人悲愁恨恼之物,皆以乐景写悲,以无情反衬有情。前者在艺术上可称作烘托、共鸣的手法,后者在艺术中可称作反衬、对比的手法。)

(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请赏析其意境;清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成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第一种学习境界,请指出比喻的含义。

(“独上”应是“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在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以此作比喻,对做学习、做成事业,必须要有象姑娘“望尽天涯路”那样意志坚定、百折不挠、顽强追求的精神。)(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6、背诵。

五、作业。

虞美人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 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基本内容。

2. 通过品读、鉴赏,体会作者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3. 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 通过分析内容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代的词是为演唱而作的歌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古代,欣赏一首优美的古词。播放李煜《独上西楼》——邓丽君演唱。我们已知道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个流派。这首词属于哪个词派?(婉约)知道谁写的吗?(李煜)下面,让我们走近李煜,去聆

听这位词中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虞美人》。(板书)

二、介绍作者

请同学们发言介绍李煜的生平,然后教师补充。

明确:李煜,南唐最后一个国君,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他治国无方,却多才多艺,工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较高造诣,词的成就最突出。

三、写作背景

975年,宋军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虽被封作违命侯,实则沦为阶下囚。978年的7月7日,是李煜的生日,他作了一首词命乐伎寓所演唱,宋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词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就是《虞美人》。

四、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请一位男生和女生分别朗诵,让学生比较评价。

2.教师范读诗歌。

3.找出韵脚和重读词。

(注意把握词人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明确: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重读——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4.根据诗歌内容,用一个字来概括词人的内心世界。

明确:愁。

5.提问:哪些词体现了词人的故国情感?

明确:春花,秋月,往事,东风,故国,雕栏玉砌,春水。

五、品析鉴赏,感受艺术

学生齐读上片

1. 思考:“春花秋月”是美景,如此赏心悦目的景致,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明确:春花最美,秋月最亮,然而,如此美景在李煜那里却丝毫也唤不起欣赏的兴趣。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的生活无尽的延续,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2. 思考:“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隐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明确:昨夜的东风预示着又一个春天来了,举头仰望明月,不由思恋起故国。一样的东风,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境遇,故国已不在,皇帝的身份已不在了,正所谓“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回首故国,只有伤痛和悲哀。

3.小试身手: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这句话改写成现代情景散文。

学生齐读下片

4.思考:“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明确:“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词人用猜测的语气,含有国破家亡,江山变色之意。反映作者悔恨、追思、悲愤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5.思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你是否同意

这种观点?这句话好在哪里?

明确:同意。运用比喻,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这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

6.拓展:化抽象为形象的诗句有哪些?

明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词充满了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李煜,如果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如此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能打动人们的心灵。正如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七、课堂活动

请多才多艺的同学演唱《虞美人》。

八、布置作业

1. 背诵全词;

2. 李煜,我想对你说。

虞美人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 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2. 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

3. 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

1.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 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式教学师生相互质疑、讨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

2、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词的音韵美;

3、当堂背诵本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导学案赏析《玉楼春》

学生教师补充质疑:描绘了一个什么场面,想象一下,给你什么感觉?那些地方可以展现出来?

二、复习词的基本知识

1. 提问学生

2. 教师补充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多媒体显示词的相关知识)

三、播放虞美人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和刚才那一首词一样吗?

四、朗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张一弛,一顿一挫,忧伤,入情入境、高质量的诵读。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投影呈现:放大“愁”字,字色由黄变黑

李煜的愁有哪些。投影呈现问题:李煜的愁国家灭亡“国家灭亡”。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

对往事的怀念,或者说是那个岁月流逝,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差。投影呈现: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愁”离家之痛思家之苦投影呈现:投影呈现:如何正确评价李煜的“愁”?

无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学生再次体味词的意境。

五、集体朗诵

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指导。

六、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及课本注解分组讨论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质疑、答疑。(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相互质疑解答)

七、简介作者品味诗歌

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

提问: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 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拨:宇宙之永恒不变“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对比手法

人生之短暂无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4. 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引导学生思考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

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中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愁思?

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教师点评: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以水喻愁

(比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5. 知识延伸讨论: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

启发学生思考,联系他们所学过的诗歌进行分析讨论。由“月”而“柳”、“长亭”。

八、播放歌曲《虞美人》

屏幕播放邓丽君演唱的MTV。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体会词的意境。

九、学生背诵全词。

加深体会词人的感情

十、延伸阅读浪淘沙、相见欢、乌夜啼

赏析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意象

浪淘沙①李煜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罗衾不耐五更寒。④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十一、小结鉴赏诗歌的方法

十二、播放歌曲《虞美人》

学生学唱,体味词的意境。

虞美人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能力目标

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

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思路:

整首词的学习以“读”、“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特征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的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词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品味鉴赏:

1、读诗悟情(是什么):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语调

概括全文的情感

2、追寻愁因:(为什么)了解李煜

3、愁情表达:(怎么样/方法技巧)

1)品味意象

2)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小结:

二、联想比较:

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2篇

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2篇 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2篇 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1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宋代·蒋捷《虞美人·听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注释 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唐教坊曲。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断雁:失群孤雁 僧庐:僧寺,僧舍。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赏析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

虞美人教案7篇

虞美人教案7篇 虞美人教案篇1 教学设想: 两词选自苏教版“笔落惊风雨词别是一家”板块,《虞美人》属于教学课文范畴,《蝶恋花》属于自读课文。可以合并两词一块进行教学。“词别是一家”板块选有宋词四首,萃集了宋词精品,意在通过文本研习指导学生体验它们不同的风格,从中把握词人感叹怅恨的人生情怀。学习__,主要是理解两首词风格,继续学习诗歌的鉴赏。 目标与要求: 1、了解有关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品味诗句语言,体会诗作风格; 3、学习对诗歌的赏析评价。 4、背诵名句 教时设置: 1教时

第一教时 要点:了解词的有关文学常识,赏析,积累字词,背诵 过程: 一、导入(学习要求) 二、了解词的有关常识: 词的形式有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结构:词牌——标题——填词,词牌也叫曲牌,是歌或调的名称,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有不同的平仄要求,有不同的押韵要求,写词当然就叫填词了。 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仅是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婉约派的代表作家除柳永外,还有秦观、李清照等。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抒写的情感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或写山水融情于景。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 三、赏析第1首《虞美人》 1、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的第三代国君。“好声色,不恤政事”,被宋朝灭国;人称李后主。相传后主被俘后,于七夕(他的生日,阴历七月初七)在寓所命歌伎作乐唱《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毒酒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也是他的绝命词。他最为传诵的名作《虞美人》、《相间欢》、浪淘沙》等几乎人人能上口,后人亦称他为“词帝”。 2、听配乐朗读 3、自读 4、赏析 (1)这首词里有一个字是思想情感的眼,试找出来加以品味。(愁,亡国之愁。) (2)这首词怎样抒发自己的亡国之愁?有什么艺术特色?(学生自己回答,答案不要求一致) (3)本词如何通过时空对比来酝酿并抒发情感的?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既写眼前之景,又写想像之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愁思贯穿始终。 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李煜《虞美人》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李煜《虞美人》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李煜《虞美人》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煜《虞美人》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煜《虞美人》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的课文。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 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老师对要授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提炼,梳理清晰教学重点。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该单元选唐宋诗词17首,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培育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虞美人》的是五代南唐著名词人李煜。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期间,“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宋太祖开宝年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幽居在一座深院小楼,从今,由帝王变成了阶下囚,过着凄凉的生活。确实,李煜

作为一个君主,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却留下了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前人吊其诗云“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人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虞美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他也因吟咏“故国不堪回首”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 (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联系时代特点及的当时的经历、情感走进文本;反复诵读,进行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间,懂得客观看待人和事,学习前人的闪光点;充分挖掘诗词内在的人文精神,更好地体会诗词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模板8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模板8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背篇目,高中部分之第12篇《虞美人》

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背篇目,高中部分之第12篇《虞美人》 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背篇目 高中部分14篇: 1.《劝学》荀子 2.《逍遥游》庄子 3.《师说》韩愈 4.《阿房宫赋》 5.《赤壁赋》苏轼 6.《氓》诗经 7.《离骚》屈原 8.《蜀道难》李白 9.《登高》杜甫10.《琵琶行》白居易11.《锦瑟》李商隐12.《虞美人》李煜 1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第12篇《虞美人》 一、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呢?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吃起了东风,又是月明之夜,然而故国已经不忍回忆。 雕花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精雕细刻的栏杆、玉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问您能有多少愁?就如同那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二、主要结构、修辞、描写、抒情技巧 (一)结构技巧 景: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情: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感慨;对人生的绝望;故国之思;江山易主的感慨!物是人非的惆怅;亡国之恨,哀痛至极。 上阕:以自然景物起兴,抒写“故国不堪回首”的凄凉。 下阕:以宫廷建筑设想,以春水设喻,抒发满腔幽愤悲慨之情。 结尾: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结构技巧 (二)修辞技巧 1.比喻 重在形似,具体形象,生动贴切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夸张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双关 只是朱颜改: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4.设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对比衬托 (1)对比 ① 美景与悲情 ② 往昔与今日 ③景物与人事

高三语文教学课堂教案(7篇)

高三语文教学课堂教案(7篇) 高三语文教学课堂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张就龄的生平 2.注意诗中的用词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重点教学诗歌的境界 板书设计 作者:唐玄宗开元时宰相。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北)人。一名博物,字子寿。弱冠登进士。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其文才为宰相张说器重。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诗意:首联.望月怀远自然浑成 颔联.流水对,自然流畅,古诗气韵 颈联.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尾联.构思奇妙,意境幽清 教学过程设计使用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

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诗人们借着那轮高悬苍空的明镜,洞彻肺腑地进行天地对读,自然与人情互释,,内心与外界沟通的幻想创造,从而为后世诗词开发了一个韵味清逸而美妙绝伦的灵感源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张就龄笔下那一夜之间明月由生及落的生命历程吧 二作者简介: 唐玄宗开元时宰相。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北)人。一名博物,字子寿。弱冠登进士。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其文才为宰相张说器重。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张说罢相,受累外迁。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中书侍郎为相。时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之。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谗言,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贬为荆州长史。二十八年卒。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及安禄山反,玄宗奔蜀,思及此事,为之流涕,遣使至曲江祭九龄。九龄才思敏捷,*高雅,诗意超逸。有《曲江集》20卷传世。 三、诗歌美读 可以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虞美人》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虞美人》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虞美人》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优秀的教学反思1 《虞美人》是李煜的名篇,篇幅虽小,却内涵丰富。这是李煜亡国后的作品,词风哀婉、缠绵,抒情大胆直露。作为一个君主,李煜是不称职的,但作为一个词人,他无疑是成功的。李煜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词作家,还是一名修养极高的艺术家。李煜的词虽然不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但是因为他敢于真诚、大胆地抒发内心的愁苦和哀痛,在艺术上往往能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所以他的词仍然不失为精品。学习《虞美人》重在体会词中流露的凄婉、哀怨、忧伤的情绪,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巧妙地将抽象的愁苦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的抒情方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重在诵读,用各种诵读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而理解词的艺术魅力。我结合这首词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这课的教学。本节课的优点是: 一、故事导入,进入情境,并巧设悬念,让学生很想了解这首词。公元975年,宋兵攻入金陵,南唐后主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虽被封为违命侯,实际上犹如囚徒一般。987年的七月七日,是李煜的生日,他作了一首词,命乐伎在寓所演唱,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牵机药将他毒死。这首词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这就是《虞美人》。一首普通的词何以引起宋太宗的勃然大怒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赏析《虞美人》,从中寻找答案。 二、注重诵读,以读代讲,学生可以对词的音韵、内容有较深理解。我先让学生读,然后进行指导。让学生找出韵脚,做好标记;还让他们注意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读出凄婉哀怨的基调。然后我示范朗读,学生觉得这样读很好。接下来,我请个别同学读,大家评比,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总结(共7篇)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总结(共7篇) :意象鉴赏诗歌古代古代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教案动物类意象 篇一:古代诗词意象总结 17.红豆——爱情、相思 1.月——思乡,怀人、思亲、思人、乡愁、18.豆蔻——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无奈、圆满、缺憾,边愁19.竹——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畏逆境、高洁、谦虚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日20.黍离——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乡的代名词。情。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高尚、纯洁、高21.丁香——愁思或情结洁、坚贞、坚强、顽强22.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隐者高士的象征2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24.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借指以诗传情。4.松——孤直、顽强、高洁傲岸,岁寒三友25.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之一26.花落——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5.莲——爱的象征和哀愁。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6.梧桐——凄凉悲伤27.桃花——象征美人如崔护《题都城南庄》7.杜鹃鸟——悲苦、哀怨、凄凉、悲苦、乡“去年今

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愁乡思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之事联系在一起。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28.鹧鸪——乡思、羁旅行役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8.秋蝉——高洁,悲凉凄切,人生短暂,怜2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惜生命信、消息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比较熟悉,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10. 柳——离情依依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12.芳草——离恨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道远。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13.芭蕉——孤独与忧愁离情别绪、凄凉信、音讯。14.羌笛——凄切之声30.蟋蟀——思乡、惆怅。15.乌鸦——衰败、荒凉、小人、俗客

虞美人作文600字7篇

虞美人作文600字 虞美人作文600字7篇 虞美人作文600字篇1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一首很棒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囚徒生活的无比厌倦。比如,在“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句诗里,虽然“春花秋月”是美景,可作者却追问它“何时了”,这是因为,“春花秋月”有一个时间概念在里面,他想知道屈辱的囚徒生活何时是一个尽头,虽然春花秋月是美景,但是,却表达了作者悲痛绝望的心情,因为国破家亡了。 在结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诗中,把抽象的心情形象化了,既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断,还写出了心情的激荡不平。“一江”是长江,暗含了诗人对故国的无限思念,因为故国的国都--金陵脚下就是长江,“春水”与“春花”“东风”相呼应,体现了作品的严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盼望春江花月早日了结的绝望,回首故国物是人非的悲剧,无穷无尽挥之不去的一江愁绪。李煜从一国之君沦落到亡国之奴,心灵上受到了极大地创伤,他把这种痛苦化作了这篇血泪深重的绝笔。所以说,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不会有如此催人泪下、触动心灵的作品。最好的诗歌往往是最绝望的,有些不朽的篇章纯粹是眼泪铸成的,感之深,发之深! 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

卒读。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 虞美人作文600字篇2 清冷的雨滴滴答答地落在门前的石阶上。落在我的心上,激起一层涟漪。我想伸手握住这雨丝,却发现手心里空余一片冰凉。雨纷纷扬扬的下个不停,偶尔一道闪电划过黑沉沉的夜空。一桌一椅,一镜一茶。我独自枯坐。岁月催人老,两鬓的点点青霜昭示着岁月的匆匆流逝。 少时常爱凭栏听雨,也是这样的雨夜,坐在灯火通明的楼台,看尽人间百态。酒过三巡,悠扬的歌声似乎已听不真切,似乎已消散于茫茫的雨声里。斛筹交错间传到耳畔的竟是这红烛罗帐外的雨声,滴答,滴答,每一声都如擂鼓般击打着我的最深处的灵魂。在这繁华的乱世间,也只有这纯净的雨声能平静我浮躁的心灵。 不惑之年的我四处奔走,仿佛是一浮萍随波逐流。故土更是可望不可及的彼岸。有多少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思念如滔滔江水在心中翻腾着,翻腾着。窗外的雨下得小了一些,窸窸窣窣,如泣如诉。仿佛是远在家乡的亲人在低低呢喃。低厚的云层重重地压在辽阔的江面上,一只迷途的孤雁哀鸣着时而盘旋,时而冲入云层,孤独的它在努力寻找回家的方向。雨滴滑过我的手臂,滑过我寂寞的心田。浪迹天涯的断肠人,,何时才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土啊? 如今年华逝去,人已苍老,没有了少年的轻浮,多了分沉稳,内敛。留在眉间心上的更有许多无奈与伤悲。在这远离繁华都市的荒山古刹,,独守青灯古佛,可曾忘掉尘世纷扰之事,只有这滴答的雨声能勾起我沉重的回忆。这一生或长或短,或苦或甜。如今只剩下无奈与想念,那些见不到的人,就在梦里在相遇吧。 虞美人作文600字篇3 友谊写于三生石,寂寞自己知。人生一回识忠孝,敢问对酒当歌能几何?东坡佛印船头坐,知音太不多。世间一场知节义,谁知桃园结义有几——?解:上?的“ 友谊写于三生石”与下?的“ 东坡佛印船头坐”是??被??州?r与住在?]山的佛印的?啥屋

《虞美人》阅读练习答案4篇

《虞美人》阅读练习答案4篇 《虞美人》阅读练习答案1 李煜《虞美人》阅读训练 :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某某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8、“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李煜《虞美人》) 9、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李煜《虞美人》) 10、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

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训练 :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李煜《虞美人》阅读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考前突破训练】7《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解析版)

第07练 ★句子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静女其姝,_____________。爱而不见,_____________。静女其娈,_____________。彤管有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洵美且异。_____________,美人之贻。 【答案】俟我于城隅搔首踟蹰贻我彤管说怿女美自牧归荑匪女之为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隅、踟蹰、贻、怿、荑、匪。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采之欲遗谁?_____________。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 【答案】兰泽多芳草所思在远道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泽、漫、离居。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__________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雕栏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东风、雕栏、砌。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________________,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__________。【答案】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佳期如梦又岂在朝朝暮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迢迢、玉露、暮。 ★情景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礼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公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喜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虞美人》赏析(3篇)

《虞美人》赏析(3篇) 《虞美人》赏析1 北宋太宗太*兴国三年(978),当时李煜被囚禁在汴京已*三年。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居所和歌妓作乐吟唱此词,宋太宗赵光义闻知后命人赐毒酒将其毒死,年仅四十一岁。 李煜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也是作者绝笔之作,这首词在艺术上有其独到之处,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作者简介 李煜(937—973),南唐末代君主,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徐州(今属江苏)人。 李煜虽在政治上庸驽无能,但却多才多艺,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被誉为“千古词帝”,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现存词可确定者三十八首,存诗十六首。

他的词以亡国为分界,前期多描写宫廷享乐和男欢女爱,词风绮艳;后期多抒写亡国之痛和追念往昔帝王生活,格调哀婉凄楚。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运用白描,直抒胸臆,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在题材和意境方面,他突破了花间词的.拘囿和狭隘,扩展了词表现生活和抒情言志的功能。因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二、译文: 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旧日金陵城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吧,只不过里面住的人已经换了,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大概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无穷无尽、没有尽头。 三、注释: 虞美人: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何时了:什么时候才能够完结。了:了结,完结。 又东风:又刮起了东风。意谓春天又到了。 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不堪回首:不忍回顾。 雕栏玉砌:雕花的栏杆和汉白玉砌的台阶。此处借指南唐皇宫的建筑。阑,一作“栏”。砌,台阶。 应犹在:应该依旧存在吧?应犹,“依然”。 朱颜改:红润的容颜变得憔悴了。此处借指南唐宫女变得衰老憔悴了。

《虞美人》同步练习及答案(共两篇)

《虞美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砌(qì) 强劲(jìn)订正(dīnɡ)择菜(zhái) B. 罗衾(qīn)似的(sì)刹那(chà)挫折(cuò) C. 一晌(shǎnɡ)蜕变(tuì) 连累(lèi) 马匹(pǐ) D. 崇拜(chónɡ)迫切(pò) 编纂(zuǎn)模糊(mó) 【答案】D 【详解】 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A项,“强劲”中的“劲”应读“jìnɡ”,“订正”中的“订”应读“dìnɡ”;B项,“似的”中的“似”应读“shì”;C项,“连累”中的“累”应读“lěi”。故选D。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 B. 雕栏玉砌应犹.在犹:如同 C. 只是 ..朱颜改只是:口气较轻的转折语 D. 问君能有几多愁.愁:忧虑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除了正确识记词语常用含义外,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要注意结合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等加以理解。 B项,“雕栏玉砌应犹在”意思是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所以“犹”应解释为“还”; C项,“只是朱颜改”意思是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因而“只是”在词中是叹惋口气;

D项,“问君能有几多愁”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愁”应解释为悲愁。 故选A。 3、下列对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雕栏玉砌”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指代南唐的宫殿。 B. “只是朱颜改”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朱颜”是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C.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D.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荷花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的江南女子。 【答案】D 【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D项,“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句,从词中看不出使用比喻的手法,这里只是描摹了荷花的形态。故选D。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4、下列对《苏幕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阙前四句写醒后所感所闻所见,抓住时间的特点,看似平常,实则颇

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

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 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 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1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翻译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注释 昏:昏暗, 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断雁:失群孤雁。 僧庐:僧寺,僧舍。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赏析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

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第二幅画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这里的“客舟”不是《枫桥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惊起一滩鸥鹭”里的游船,而是孤独的天涯羁旅,孤独、忧愁、怀旧时时涌在心头。这时的雨伴随着断雁的叫声。这一个“断”字,联系了诸多意境,同断肠联系在一起,同亲情的斩断联系在一起,有一种人生难言的孤独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 “而今听雨”的画面,是一幅显示他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己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感伤,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虞美人读后感(共7篇)

虞美人读后感(共7篇) 最近我又重读了李煜的《虞美人》,这名词我在童年的时候会背诵,但是童年的我并不理解词的含义,只是喜欢优美词句罢了。今天重读这耐人寻味词、不由觉得格外的亲切和伤感,它似乎把我带到秋风扫落叶的季节,让人感到无限的惆怅。不是吗?李煜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佳句,完全是发自他内心的呻吟和凄然,词的内容象征着国破人亡,江山已去,美好的往事如同梦幻一般、又象过雨烟云,悲惨的场面仿佛展现在我的眼前,年年岁岁,凄凄惨惨,害的人心惶惶,一切怎不叫人心破碎。 当李煜写到“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他完全沉浸在亡国的旋涡中,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声名狼藉,情绪非常低落,精神支柱完全崩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多么真切的诗句,使我百读不厌,我的身躯仿佛已陷入东流的春水中去了。 第4篇:《虞美人》读后感 《虞美人》读后感三篇 引导语:有关《虞美人》这首诗很多人都读过,那么要怎样写一篇有关《虞美人》读后感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虞美人》读后感 最近我又重读了李煜的《虞美人》,这首名词我在童年的时候就会背诵,但是童年的我并不理解词的含义,只是喜欢优美词句罢了。今天重读这耐人寻味词、不由觉得格外的亲切和伤感,它似乎把我带到秋风扫落叶的季节,让人感到无限的惆怅。不是吗?李煜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佳句,完全是发自他内心的呻吟和凄然,词的内容象征着国破人亡,江山已去,美好的往事如同梦幻一般、又象过雨烟云,悲惨的场面仿佛展现在我的眼前,年年岁岁,凄凄惨惨,害的人心惶惶,

一切怎不叫人心破碎。 当李煜写到“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他完全沉浸在亡国的旋涡中,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声名狼藉,情绪非常低落,精神支柱完全崩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多么真切的诗句,使我百读不厌,我的身躯仿佛已陷入东流的春水中去了。 《虞美人》读后感 指尖在书纸上摩掌,文思在诗文中飞扬。 我的指下是李煜的《虞美人》。我在李煌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中哀叹;在李煜那哀愁漫天的情思中为他惋惜。思绪起伏跌宕。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文才出众,晓畅音律。无奈命运戏弄,本该舞文弄墨的你,却披上了龙袍,坐上了龙椅;更可悲的是,南唐倾覆,帝王被俘;你一腔的思乡忆园之情,只好用笔倾诉于诗中。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浪漫,秋月高洁,这秀丽的景色本令人心驰神往,可在你的笔下却显得那么哀伤。一切美景在你眼中不过是了无生气;一切奢华在你眼中不过是过眼云烟……我的心,抽动了,我仿佛看见了你那苍凉的背影,你的心。难道已经这般绝望了吗? 你对故国的哀叹和你那似乎冰冷的心触动了我的心弦,很深、很感伤。 “何时了”三个字正点出了你的心酸,你不知道往昔的岁月是何时过去的。以前的一切欢笑、奢华,仿佛成了一场迷梦,真实却又陌生;哀伤、寂寞,仿佛成了一段未知的小路,孤单、却又不得不面对。 你厌倦、你哀伤、你追忆。 我的心再也平静不下来。我不明白上天为何对你如此不公,为什么要你成为皇上?或许,若你不是皇上,你可能会更快乐吧?不用去面对文武百官,不用去面对天下百姓,只是待在家中诗情画意、论文品酒。 可惜,历史无法改写,命运不会改变。看着你留下的那一连串决

幼儿园优质课-虞美人教案7篇

虞美人教案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教案7篇,欢迎大家阅读。虞美人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基本内容。 2.通过品读、鉴赏,体会作者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通过分析内容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代的词是为演唱而作的歌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古代,欣赏一首优美的古词。播放李煜《独上西楼》——邓丽君演唱。我们已知道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个流派。这首词属于哪个词派?(婉约)知道谁写的吗?(李煜)下面,让我们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虞美人》。(板书) 二、介绍作者 请同学们发言介绍李煜的生平,然后教师补充。 明确:李煜,南唐最后一个国君,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他治国无方,却多才多艺,工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较高造诣,词的成就最突出。 三、写作背景

975年,宋军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虽被封作违命侯,实则沦为阶下囚。978年的7月7日,是李煜的生日,他作了一首词命乐伎寓所演唱,宋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词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就是《虞美人》。 四、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请一位男生和女生分别朗诵,让学生比较评价。 2.教师范读诗歌。 3.找出韵脚和重读词。 (注意把握词人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明确: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重读——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4.根据诗歌内容,用一个字来概括词人的内心世界。 明确:愁。 5.提问:哪些词体现了词人的故国情感? 明确:春花,秋月,往事,东风,故国,雕栏玉砌,春水。 五、品析鉴赏,感受艺术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共8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共8篇) 第1篇: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雨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分析和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增强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教学重难点】 “象和情合”“情由境生”。【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索【课时部署】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导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师:……唐磊歌中反复提到一次名叫丁香花的少女子,现实上,歌曲最初的创作灵感应该来源于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并欣赏戴望舒先生《雨巷》中的“丁香情结”(板书课题)。二、教学步骤(一)作家介绍 师:为什么一首小诗竟引得后人纷纷模仿……大家肯定好奇,要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许人呢?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教师归纳)(幻灯片)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谨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二)创作背景(幻灯片) 有人说,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次时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鲁迅《药》,《雨巷》成诗的时代背景又是怎样呢?再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三)朗读指导《雨巷》(课件播放朗诵) 接下来就让我们踩着美妙的音乐,一起走进戴望舒先生笔下的雨巷吧…… 生划分节奏,找韵脚,学生仿读,师范读,感受作品音乐美。(提问:音乐美是如何造成的?) 生:反复、复沓、叠词、押韵,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几处,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 师:既冲破新格律的束缚,又在音乐美上有所体现,难怪叶圣陶说,此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次“新纪元”。 (四)课文分析1.意象理解(幻灯片) 何为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里的物象。物是客观存在的,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就成了意象。意象的显著特点即意在物先。就是说,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移情”;移情的结果就是意象的发生。)如:粉笔(写教师)/白开水(写生活的平淡无味) 师:我们再回到课文,画面里的内容?生:描绘了一次姑娘。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迎面而来的是一次怎样的姑娘?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要象。(学生的要象各种各样,但都会提到表示“姑娘”迷茫打扮和衣着以及环境的特点:下雨、湿润等)师: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情绪(迷茫、彷徨、愁怨等)在我们的诗人那里是用一种怎样的意象来概括的? 生:丁香 问:为什么作者用丁香来形容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