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论文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论文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论文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论文1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需要遵循的原则1.1艺术性原则生态园林并不是简单地把一些绿色植物放到一起就可以,而是在设计时,要多注重带给人的艺术气息。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一定要围绕整体、平衡、韵律、协调4大基本准则,因为这些原则能够充分体现艺术性。

要根据植物的形状、质地、色彩以及比例的不同,显示多样化。

同时,要注意不同植物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联系,体现出和谐的景观,使人们感受到平静、舒适、柔和及愉悦的美感。

在对质地、体量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时,要遵循平衡原则,使景观稳定、协调。

1.2景观性原则整体把握植物的布局,多利用一些美学上的原理,再加上人们对植物景观的观赏需求来设计。

此外,还应多注意植物和季节之间的关系,使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都能具有观赏价值,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从而避免因季节变化使整个园林景观显得过于单调。

1.3生态位原则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位特性,避免与所在地域发生冲突,使结构合理及种群稳定、和谐。

不同的环境选用不同的植物,充分发挥出每一种植物不同的生态作用,利用植物生态作用的不同来改善不同的环境问题。

1.4生物多样性原则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园林的稳定、协调发展。

植物的种类越多,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越简单,也越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

这种具有复杂性的景观不仅可以提高园林的魅力值,吸引更多人群,还可以发挥出多种植物最基本的生态功能,集美丽和价值于一身。

1.5因地制宜原则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要想植物生长的茂盛,就必须选择最利于其生长的气候条件及土壤。

只有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进行植物配置,才能呈现出植物最好的状态,从而创造出最别致、最美丽的生态园林景观。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被配置的具体方法2.1加强审核植物配置的设计图纸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结合植物的种类及数量、所在的地理环境、季节变化特点以及生态和谐等要素,绘画出合理的`植物配置图纸。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们可以增添景观的美感、增加场地的生机以及改善气候环境。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形态、颜色、高度、季节变化等因素,以达到美观、和谐、功能合理的效果。

以下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1.生态原则:植物配置应考虑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耐寒或耐热的植物。

同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如花木的萌芽时间、花期时间和挺拔度等。

选择生态环境适合的植物,可以形成有机的植物群落,保护生态平衡。

2.色彩原则:植物的颜色可以给园林景观带来丰富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叶色、花色、果实颜色等,尽量形成明度对比鲜明、色彩搭配和谐的效果。

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植物进行搭配,营造和谐的色彩组合。

3.尺度原则:植物的高度和体积大小对于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非常重要。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成熟高度,选择符合园林场地尺度的植物种类。

植物的高度可以用来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竖向延伸感,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4.风格原则:植物的形态和特点可以与整体景观风格相协调。

不同的园林风格对植物的需求也不同,如中式园林风格偏重于樱花、松树等,西式园林风格偏重于玫瑰、康乃馨等。

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选择与园林风格相符的植物,以增强景观的整体感。

5.功能原则: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绿化、美化、遮挡、防风、净化空气等。

在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园林场地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以实现功能与美观的双重效果。

例如,在高温季节,可以选择具有遮阴功能的乔木或灌木,以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

6.季节原则:植物的季节变化可以为园林景观带来不同的氛围。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特点和花期,选择春季开花的植物、夏季绿意盎然的植物、秋季变色的植物以及冬季有特色的落叶植物等等。

合理选择植物,可以保持园林景观的绿色度过四季。

7.综合原则: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原则,并根据具体的场地特点、空间功能和设计要求来选择适合的植物。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要完成设计图的绿化配置,即如何选择植物、如何根据现有场地对不同用途植物进行科学的、艺术的搭配,就要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方式方法,熟练掌握园林植物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运用美学原理,根据不同环境、功能、景观及经济等要求综合考虑,进行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园林植物配置是在栽植地上对不同树木按一定方式进行的种植,包括树种搭配、排列方式及间距的选择。

一、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1、满足植物对光的要求大部分园林植物喜欢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尤其是观花植物,如栀子花种植在荫蔽处可以生长且枝繁叶茂,但开花量减少,观赏效果差。

园林绿化中有些荫蔽处如建筑物背面、树荫下等,应选择对光线要求不严的耐阴植物。

耐阴植物中小乔木有竹柏、鸡爪槭、山茶等,灌木有杜鹃、八仙花、白鹃梅、珍珠梅等,地被植物有蕨类、玉簪、兰花、秋海棠、沿阶草等。

2、满足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一般多采用乔、灌、草多层结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的不同深度,或同种树木配置时考虑株行距,以减弱植物根系的竞争,为不同园林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植物间关系要协调三、充分发挥植物的自身美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1、构成各种园林空间利用植物的叶从疏密度和分枝高度影响空间的闭合感;利用落叶树随季节发叶和落叶的变化,形成空间的闭合和开敞效果;利用常绿树形成常年稳定的闭合效果。

2、变化多端的植物外形选择具有不同外形的植物,构成不同空间和形成各种氛围。

植物的形状极为丰富,有尖塔形、圆锥形、圆柱形、伞形、圆球形、垂枝形、匍匐形、藤本等。

利用植物不同外形,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或形成庄严、肃穆的气氛,或形成活跃的氛围。

3、丰富多彩的颜色植物的花、果、叶、枝、树皮是植物色彩的源泉,花色和果色有季节性,持续时间短,只能作为点缀,不能作为基本的设计要素来考虑。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一、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1.全景法:通过整体观察和分析,将园林植物按照功能、高低、大小等特点进行布局,力求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

2.区域法:根据园林的分区域特点,将不同功能或表现要求的植物分别配置在相应的区域,形成不同的景观氛围。

3.点线面法:依据园林设计的空间要求,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布局植物,强调园林的层次感和既有的地形特点。

4.对比法:通过配置不同大小、形状、颜色、质感的植物,营造出对比强烈的景观效果,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吸引力。

5.交错法:在园林内交替配置高低不一的植物,使植物之间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增加空间层次感。

6.一致法:园林内植物的主题、色彩、形象等方面的风格相一致,形成整体统一的效果。

7.点缀法:通过在园林内设置一些特色的植物点缀,增加整体景观的亮点和趣味性。

二、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1.生态适应性原则:根据园林区域的气候、土壤、光照等条件,选择适应这些环境的植物进行配置,以确保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2.绿化功能原则:根据园林的功能需求,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植物进行配置,如净化空气、保护水源、调节气候等。

3.可塑性原则:考虑到园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选择具备可塑性的植物进行配置,以适应园林的需求变化。

4.可持续性原则:选择长寿命、抗病虫害、耐旱涝等特性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延长园林景观的寿命和美观。

5.艺术性原则:根据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和主题,选择与之相符合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强调景观的艺术性和美感。

6.空间感原则:根据园林的空间尺度和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7.生长阻碍原则:在园林内避免配置高大的树木或植物,以防止其对周围建筑物或固定设施的破坏和影响。

以上是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和原则,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加美观、舒适和功能完善。

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园林项目和客户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原则,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配置的一般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的一般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的一般原则园林植物配置的一般原则是在园林设计中根据景观效果的要求和植物的自身特点,合理选择和配置植物,以达到美化环境、增强景观效果和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目的。

下面将从植物的形态特点、色彩搭配、种植空间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介绍园林植物配置的一般原则。

首先,园林植物的形态特点是植物配置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植物的形态特点包括植株的高度、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等,这些特点会影响到整个园林的空间层次和视觉效果。

在植物配置中,可以根据它们的形态特点进行大小层次的搭配,如将高大的乔木与矮小的灌木搭配,使得整个园林空间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还可以利用植物的树冠形状来丰富景观效果,如选择具有粗壮且扩展树冠的植物来营造宽阔的场景,选择具有垂直树冠的植物来营造挺拔的效果。

其次,园林植物的色彩搭配也是植物配置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植物的色彩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情绪,因此在植物配置中要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以达到美化环境和增强景观效果的目的。

一般来说,植物的色彩可以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两种。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可以将冷色调的植物与暖色调的植物进行搭配,形成明暗对比和层次感。

同时,可以利用植物的颜色来营造不同的场景,如选择红色或橙色的植物来营造热烈的氛围,选择蓝色或紫色的植物来营造冷静的氛围。

第三,园林植物的种植空间也是植物配置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不同的植物对种植条件的要求不同,包括土壤条件、光照条件、湿度条件等。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根据各个植物对种植条件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搭配,以确保各种植物能够获得适宜的种植环境。

另外,还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空间的限制,避免植物之间过于拥挤,以免互相竞争养分和空间。

最后,园林植物配置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因素。

植物在园林中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和提供生态服务的作用,因此在植物配置中要注重选择具有这些功能的植物,并在合适的位置进行配置,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要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植被,合理组织园林植物的配置,促进植被的生长发育和自然演替,提高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1、生态性原则植物具有遮阳、降噪、滞尘杀菌、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维持碳氧平衡等多种环境功能。

在当今以生态为首要目标的居住区植物配置中,要充分发挥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

科学地选择和合理地应用植物材料,对提高居住区绿化水平、改善景观条件、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居住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景观艺术性原则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在植物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等基本美学原则,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对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则和人们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渲染空间气氛。

3、适应性原则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让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居住区的环境相符合。

另一方面要为植物的生长创造合适的环境,使空气、温度、水分等因素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就是遵循适应性原则。

根据绿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或者通过引种驯化或改变绿地生长条件,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

比如在我国北方,降雨量比较少,选择植物时应该首先考虑植物的抗旱性和耐寒性。

4、植物多样性原则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时要注意乔、灌、草结合,增加植物群落稳定性。

植物配置时为了避免颜色单一,在植物搭配时可以着重突出植物的季相性,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让居民四季有景可赏,感受大自然的生气及其变化。

5、协调性原则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应从总体着眼,考虑植物之间、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协调性。

植物与植物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在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在树木片区要注意开辟透景线,同时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及远近观赏效果。

而植物与建筑之间,要利用建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以及其他搭配要素,使整个景观不论是在色彩还是在布局上消除突兀感,创造真正的美,将人居与生态融合在一起。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1.1、乡土特色和生态效益原则长时间生存在本地区且保留下来的植物种类即乡土植物,乡土植物已经非常适应当地环境,并且成为了最适合本土种植的特色植物。

为了加强生态园林的设计效果,在植物选择中要将乡土植物作为首选,适当地引入外来树种,植物景观设计中要坚持生态学原则为指导思想,以凸显自然、维持生态平衡作为宗旨,坚持人与自然共存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平面上系统性、空间上层次性及时间上相关性的目标。

1.2、统一性原则对园林植物而言,由于植物类别不同,形态、色彩、线条等都会有所不同,如果不能进行合理配置,将会影响生态园林的整体设计效果。

所以,要利用植物与其他素材之间的良好融合,充分满足园林需求,符合植物生长习性,达到园林艺术审美标准的前提条件下,运用不同构图方法,打造不同的园林空间,从而创造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符合人们观赏游玩的要求。

1.3、均衡性原则不同的植物色彩、形态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力,并且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

要求各种植物在体形、数目、色彩、质地、线条等方面权衡比较,以求得景观效果的均衡感。

比如色彩简单、体积小、质地柔软的植物会给人们带来轻盈的感受;而色彩鲜艳、体积大、质地粗厚的植物会给人们带来厚重感。

为了呈现良好的植物配置效果,需要均衡配置植物的色彩、体积、形态,充分结合环境特点,合理配置不同植物种植面积。

1.4、多样性原则遵循自然界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满足数量和多样的要求,在创造植物景观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没有量就没有美”。

在保证植物数量的基础上,加入群落物种种类,构建错落有致的群落层次,为生物多样性、改善绿地系统带来较大的帮助。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方法2.1、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园林植物与环境互相作用,在研究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中,要了解园林植物的特性及生活环境与园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植物之间相互影响关系较小,但有些植物栽植在一起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例如金盏菊与月季种在一起,能有效地控制土壤线虫,使月季茁壮生长;红瑞木与槭树、接骨木与云杉、核桃与山楂、板栗与油松等栽植在一起都可以互相促进生长。

植物景观配置实训报告总结

植物景观配置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园林专业人才,我们开展了植物景观配置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理解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理念;2. 掌握植物景观配置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原则(1)生态原则: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态位和相互关系,确保植物景观的生态平衡;(2)观赏原则:注重植物形态、色彩、季相等美学特征的搭配,提高景观的观赏价值;(3)实用性原则:结合实际需求,合理配置植物,满足功能需求;(4)地域性原则:考虑地域特色,体现地域文化,展现地域风貌;(5)可持续性原则:注重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 植物景观配置的方法和技巧(1)植物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场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2)植物配置:合理配置植物,形成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景观;(3)色彩搭配:运用植物色彩,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4)季相变化:选择具有不同季相特征的植物,展现四季景观;(5)植物组合:结合植物形态、色彩、季相等特征,形成具有特色的植物组合。

3. 实训项目本次实训以校园绿地设计为主题,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植物景观配置方案。

具体内容包括:(1)场地分析:分析场地现状,了解场地条件;(2)设计构思:结合场地特点和设计要求,提出设计构思;(3)植物配置:根据设计构思,进行植物配置;(4)效果展示:运用绘图软件,展示设计效果。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期: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2. 实训中期:学生分组进行设计,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给予指导;3. 实训后期:学生完成设计方案,进行成果展示和评审。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原则及设计要点分析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原则及设计要点分析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原则及设计要点分析[摘要]通过分析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原则及其设计要点,这些要点及原则不仅可以指导目前的景观规划设计还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奠定基础。

[关键词]景观设计配置原则要点分析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和设计要点是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园林植物配置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和园林中的其他因素相结合,使其既有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进而发挥植物的形态、色彩及功能等效果,供人欣赏。

生态设计要点是通过建造多样性的植物景观,对绿化空间进行合理的生态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的健全景观生态结构。

一,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原则1、地理人文因素对住宅所在地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利用,包括植物外形、地势等,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因景观改造而产生的成本投入,还可以使园林绿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让园林植物能够健康的成长起来。

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

用本土植物造景是构建地域特色园林绿地的基本手段,通过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

要营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须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

2、植物的多样性要尽可能的种植多种植物,达到生态环境的多样平衡。

每个地方的植物都具有其独特的自身特性及生态影响,在天然形成的植物群中,植物的种类是十分丰富的。

植物的多样性,在其生长的环境下其他的生物也自然会不断繁衍产生。

但在配置是要注意植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布置时不能种植。

所以在植物配置的时候应遵循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尽量不出现单一的生物群。

3、遵循生物群的演变规律且有所创新植物的配置中我们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群落的演替规律。

不能违背生物自身生长的原则。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其它的规划设计一样,要在继承古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不能摒弃已有的生态文化古韵,才能成功。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
折变化 ⒋拟态韵律 既有共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反复出现的连
续构图 ⒌交错韵律 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纵横穿插或交错变化,
但变化是按纵横或多方向进行。
三、韵律与节奏
一种树等距离排列称为“简单韵律”;两种树木,尤其是一种乔木与一种 灌木相间排列或带状花坛中不同花色分段交替重复等,产生活泼的“交替 韵律”;园中景物中连续重复的部分,作规则性的逐级增减变化还会形成 “渐变韵律”。
2、体量的对比与调和 如假槟榔与散尾葵对比,蒲葵与棕竹对比,体量上有 很大差别,而它们的姿态又都是调和的。
3、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红色和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 橙色为互补色。
此外,还有明暗的对比与调和,虚实的对比与调和,开闭的对比与调和, 高低的对比与调和等。
路的颜色和四周形成鲜明的对比
与大门中轴线等距栽植两株大小相同的雪松或桂花。 (2)非对称栽植 树种相同,大小、姿态、数量稍有差异,距轴线距离大者近些,小
者远些的栽植。非对称栽植常用于自然式园林入口、桥头、假山登道、园中园入口两 侧。
对植
对植
对植
2、平面布置: (3)列植 最具代表的是道路绿化的行道树、绿篱、色带、色块。
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差异程度明显的,各自特点就会显得突出,对比
鲜明;差异程度小的,显得平缓、和谐,具有整体效果。所以,园林景物的
对比到调和统一,是一种差异程度的变化。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艺术构图的重要手段之一。园林景观更需要有对比。
1、形象的对比与调和 在植物造景中,乔木的高大和灌木的矮宽、尖塔形树 冠与卵形树冠,有着明显的对比,但它们都是植物,从树冠上看,其本身 又是调和的。一
种类给人重感;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 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轻盈的感觉。 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 称式)。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

三株配置
采用两种树种,最好选择树形类似 的树种,如水杉与池杉、落羽杉; 石榴与红叶李;茶花与桂花;桃花 与樱花等
精品文档
(3)四株配植
平面有两个类型,一个为外形不等边四边形,一个为不等边三 角形,成3:1组合,而四株中最大的一株必须在三角形的一组 内,四株配置不能有任何三株成一直线排列,单独一株不能离 三株单元太远。此外,四株配置不能以2:2进行组合。
2、树种选择:自然式绿地,树姿的动势要向轴线集中,使 左右均衡富于变化,又相互呼应,对植树附 近可配些山石、花草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三)行列种植
概念:指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成行的栽植,或是在行 内株距有变化。
作用:行列栽植形成的景观比较单纯、整齐、气势大。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四)丛植
精品文档
(二)对植
概念:对植树是指两株或两丛树分别按一定的轴线左右对 称或均衡的栽植。
作用: 烘托主景的作用;或形成配景、夹景以增强透视 的纵深感。 公园、大型建筑的出入口两旁或纪念物蹬道石 级、桥头两旁
1、种植位置: 规则式绿地,要求树种和规格相一致,两树 的位置连线应中轴线垂直,又被中轴线平分。
精品文档
2、种植位置
选择比较开旷、开畅的地方,不仅要求保证树冠有足够 的生长空间,而且要有比较合适的观赏视距的观赏点。 最好还要有如天空、水面、草地等景物环境作背景衬托, 以突出孤植树的形体、姿态、色彩等观赏特性。 如岛屿、桥头、园路尽头或转角处,假山悬崖、岩石洞口 避免处在小环境的正中央,一般较适合于安置在构图的自 然重心上。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孤植树的选择
(1)形态特征上,应选择那些体形高大,姿态优美的 树种。 (2)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 (3)根据生长习性,因地制宜选择适生、健壮、病虫 害少的树种,宜多选择当地乡土树种及经过引种驯化的 外地品种。 雪松、云杉、桧柏、苏铁、罗汉松、龙爪槐、白皮松、 白桦、枫香、五角枫、乌桕、银杏、樱花、紫薇、梅、 白玉兰、丁香、桂花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原则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是指在园林设计中,如何选择和组合不同的植物种类、形态和颜色,以创造出美观、和谐和具有艺术感的园林空间。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一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适应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首先考虑植物的生态特性和生长习性,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

植物的适应性强,不仅能够保证植物的生长健康,也能减少维护和管理的成本。

2.景观效果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园林景观设计的主题和风格来选择和组合植物。

植物的形态、颜色和纹理等特点可以配合景观的要求,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和层次感。

3.季节变化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季节性和变化特征。

可以选择具有不同季节花期的花卉植物,或者选择具有四季常绿或观叶效果的植物,以实现园林在不同季节中都能展现不同的魅力。

4.空间尺度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空间尺度大小选择植物。

在大型公园或景区中可以选择高大的乔木和灌木,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而在小型园林或庭院中,应选择矮小的灌木和花卉,以适应较为狭小的空间。

5.生态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可以选择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如吸附空气污染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等的植物种类,以增加园林的生态价值和环境效益。

6.合理布局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园林空间的功能和使用需求进行合理布局。

例如,在入口处或主要通道周围可以种植花卉和观叶植物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休闲区或座椅旁边可以布置花坛和矮墙来增强人们的休闲体验。

7.植物相互关系原则:园林植物配置时,应考虑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补性。

植物的高度、形态和颜色等特征可以相互辅助和协调,形成和谐统一的植物组合,创造出更好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氛围。

总之,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应综合考虑适应性、景观效果、季节变化、空间尺度、生态、合理布局和植物相互关系等原则,以创造出美观、和谐和具有艺术感的园林空间。

这样的配置方式可以提升园林的品质,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社交、休闲和观赏环境。

园林专业试题及答案

园林专业试题及答案

园林专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园林设计中,下列哪项不是植物配置的原则?A. 色彩协调B. 形态对比C. 功能需求D. 随意种植答案:D2. 园林中,下列哪种植物不是常绿植物?A. 松树B. 柏树C. 竹子D. 落叶树答案:D3. 园林景观设计中,下列哪个不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A. 地形地貌B. 植物配置C. 建筑结构D. 气候条件答案:D4. 园林中,下列哪种植物不是观花植物?A. 玫瑰B. 牡丹C. 月季D. 棕榈答案:D5. 园林设计中,下列哪种植物不是观叶植物?A. 紫罗兰B. 吊兰C. 绿萝D. 蕨类植物答案:A6. 园林中,下列哪种植物不是观果植物?A. 苹果树B. 梨树C. 桃树D. 松树答案:D7. 园林设计中,下列哪种不是园林的类型?A. 城市公园B. 住宅小区C. 工业区D. 植物园答案:C8. 园林中,下列哪种植物不是观枝植物?A. 柳树B. 槐树C. 桃树D. 松树答案:C9. 园林设计中,下列哪种不是园林的景观元素?A. 水体B. 道路C. 照明D. 建筑材料答案:D10. 园林中,下列哪种植物不是观草植物?A. 狗尾草B. 芒草C. 麦冬D. 松树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色彩协调B. 形态对比C. 功能需求D. 随意种植答案:A, B, C2. 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A. 地形地貌B. 植物配置C. 建筑结构D. 气候条件答案:A, B, C3. 园林中,常见的观花植物包括哪些?A. 玫瑰B. 牡丹C. 月季D. 棕榈答案:A, B, C4. 园林设计中,常见的观叶植物包括哪些?A. 紫罗兰B. 吊兰C. 绿萝D. 蕨类植物答案:B, C, D5. 园林中,常见的观果植物包括哪些?A. 苹果树B. 梨树C. 桃树D. 松树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包括色彩协调、形态对比和功能需求。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摘要:本文分别从树木的生态特点,绿地的功能要求、艺术要求、经济要求及树木的个性生态特点等方面对各类绿地中植物的配置要求做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各类园林绿地,小至庭园绿化,大到风景名胜区,均有园林植物、建筑小品、山石水体、园路广场等物质要素所构成。

从维系生态平衡和美化城市环境角度来看,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地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

在通常情况下,园林绿地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小品设施为辅;园林绿地的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配置。

因此,要搞好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必须合理的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这是建设好园林绿地的关键。

园林树木是园林植物中的木本植物,它占据了园林中的绝大部分空间,因此要搞好园林植物的配置关键是要搞好园林树木的配置。

当然,园林树木的配置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二者是一致的、相互协调的。

那么,怎样进行园林树木的配置呢?或者说进行园林树木的配置的原则是什么?一般来说,要解决好两个问题,即树木种类的选择和配置方式的确定。

在具体进行园林树木的配置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满足园林树种的生态要求各种园林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

在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只有满足园林树木的这些生态要求,才能使其正常生长、健壮和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设计意图。

2、符合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在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还应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来考虑。

如为了体现烈士陵园的纪念性质,就要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在选择园林树木种类时,应选用冠形整齐、寓意万古流芳的青松翠柏;在配置方式上亦应多采用规则式配置中的对植和行列式栽植。

我们知道,园林绿地的功能很多,但就某一绿地而言,则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例如在街道绿化中行道树的主要功能是庇荫减尘、组织交通和美化市容。

为满足这一具体功能要求,在选择树种时,应选用冠形优美、枝叶浓密的树种;在配置方式上亦应采用规则式配置中的列植。

园林专业试题库及答案

园林专业试题库及答案

园林专业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园林设计中,下列哪项不是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A. 色彩搭配B. 植物习性C. 植物种类的多样性D. 植物的随意摆放答案:D2. 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中,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定期修剪B. 合理施肥C. 病虫害防治D. 过度浇水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A. 地形地貌B. 植物配置C. 建筑布局D. 噪音污染答案:D4. 园林植物的分类中,以下哪项分类方式是正确的?A. 按观赏价值分类B. 按经济价值分类C. 按生态功能分类D. 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D5. 园林中,水景设计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增加景观的动态美B. 调节小气候C. 增加噪音D. 提供休闲空间答案:C二、填空题6. 园林设计中,______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它决定了园林的整体风格和特色。

答案:主题7. 园林植物的配置应考虑植物的______、______和______,以达到和谐美观的效果。

答案:生长习性、观赏特性、生态需求8. 园林景观设计中,______是指通过植物、水体、地形等元素的组合,创造出具有艺术美感的空间。

答案:景观构图9. 园林中的______是指通过设计手法,使园林空间在视觉上产生延伸感或开阔感。

答案:空间延伸10. 园林植物养护中,______是指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季节变化,适时进行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活动。

答案:定期养护三、简答题11. 简述园林设计中“以人为本”的原则。

答案:园林设计中“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感受,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能够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教育等多方面需求的园林空间。

12. 阐述园林植物配置中色彩搭配的重要性。

答案:色彩搭配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至关重要,它能够增强景观的视觉效果,营造出和谐、生动、富有层次的园林空间。

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对比和协调,可以突出园林的主题,引导游人的视线,增加景观的吸引力。

景观植物配置PPT课件

景观植物配置PPT课件
THE END
*
外墙:为塔楼临广场的群房设置了3面垂直花园。留出窗和门的开口。广场有落差,因此形成了有趣的景象,并集成多种功能。北墙没有阳光,因此植物以耐荫植物为主,比如芋科的,蕨科的,海棠科的某些植物,再点缀彩叶草和吊兰,配上大叶子的龟背竹之类的,很有热带感觉,像湿润的雨林。而在阳光充足的南墙,种上了比其它墙面更绚丽的开花植物,比如天竺葵,风铃,马缨丹,还有一些华丽的十字花科植物,配以官也植物。设计师也确保了墙面的轻质。因为面积还算蛮大的。 室内:室内运用了一些常见的室内植物,比如:绿萝,凤尾,红掌,海棠,芦荟等等,以观叶植物为主。
(二)植物配置方式
自然式配植 (1) 孤植 单株树孤立种植.孤植树在园林中,一是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作观赏用。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常用于大片草坪上、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与山石相互成景之处。
*
(二)植物配置方式
自然式配植 (2)丛植 一个树丛由三五株同种或异种树木至八九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务求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表现树种的个体美。 两株配合 三株配合 四株配合 五株配合
植物景观配置
植物景观配置(即植物造景),是把我们所需要的植物材料在发挥园林综合功能,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合理搭配起来,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栽培群落,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
*
一 植物造景原則
1. 根据城市及绿地的不同性质发挥园林植物综合作用 2. 根据园林植物生态要求,处理好种间关系 3. 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原则 4. 处理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主要素材,有了植物,城市规划艺术和建筑艺术才能得到充分表现。

由植物构成的空间,无论是空间变化、时间变化还是色彩变化,反映在景观变化上都极为丰富。

由植物构成的环境,其质量和美学价值都无与伦比。

翻开世界造园史,不难发现园林是以花木起家的。

尽管随着历史的推演,造园的素材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造园可以无山无水,却不能没有植物。

植物景观配置(即植物造景)是根据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需要,在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把植物材料合理搭配起来,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栽培群落,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

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和重要的风景资源,用于园林创作,可以造成一个充满生机的、幽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焕发精神的审美享受。

一、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和比例尺度等。

根据这些基本要素的特征,植物被各自区分为个体或归并为类组。

这些要素从来就不会彼此独立,而是交互作用成为一个整体。

另外,要素特征的表述本身就与创作手法、创作原则密不可分。

从植物要素特征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这幅画面是随时间与空间动态变换的。

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征中,颜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标识之一。

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园林景观深度。

植物的色彩主要来源于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皮,而植物的花、果、叶又有季节变化,持续时间短;干皮和枝条也有年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来说,植物的花、果、叶是植物配置和造景必须要考虑的,尤其是花果的瞬间季相变化一定要抓住。

植物大小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维所占据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也关系到园林景观建造的时效与经济性问题。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一、方法:1.明确设计目标: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前,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标。

根据园林的风格、主题和用途,确定植物配置的整体方向。

2.考虑环境条件: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充分考虑园区的地形、土壤、气候和光照等环境条件。

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品种,以确保其生长良好。

3.选择适宜物种:根据园林的用途和要求,选择适宜物种进行配置。

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树形、花色、叶色等特点进行选择。

4.考虑景观效果:园林植物配置旨在创造美丽的景观效果。

要注意植物的色彩、形状和层次感的搭配,以实现视觉上的美感。

5.创造丰富性: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如花卉、盆景和观叶植物等,以增加园林的丰富性和观赏性。

6.进行合理布局:根据园区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合理布局。

可以根据植物的高矮、树冠的大小和形状等特点,进行合理的植物分布和间隔。

7.考虑季节变化:园林植物的配置要考虑季节变化。

可以选择春季开花的植物、夏季防晒的植物、秋季变色的植物和冬季耐寒的植物等,使园林四季有景。

8.考虑维护管理: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考虑维护管理的方便性。

选择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较低维护成本的植物品种,以减轻后期的养护工作。

二、原则:1.美学原则:园林植物配置要追求美学效果,注重植物的形态、色彩和层次感的搭配。

要注重整体和谐和细节处理,力求营造出美丽的园林景观。

2.生态原则:园林植物配置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品种,注重植物的适应能力和生态功能,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恢复。

3.实用原则:园林植物配置要注重实用性。

要根据园林的用途和功能,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

如在公园中选择耐旱、耐阴和耐污染的植物,在城市道路中选择耐盐碱和抗风的植物等。

4.经济原则:园林植物配置要注重经济效益。

要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以降低购买和养护成本。

在植物配置中还要考虑植物的存活率和替换率,以提高投资效益。

5.心理原则:园林植物配置要注重心理效果。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种植的基本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种植的基本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种植的基本原则植物是表达景观类型的重要元素之一.植物的种植,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

因此,植物种植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景观设计内容之一。

强调自然文化的植物景观,使植物景观具有了复杂性和独特性。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加注重了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但在造景时也不能盲目选择植物。

可以参考一下几个基本原则。

1、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植物的选择和种植形式.园林绿地功能很多,但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如街道绿地主要功能是蔽荫、组织交通,因此,种植着重解决蔽荫、交通和美观的问题(行道树冠大、绿篱隔离、观赏效果).2、满足园林风景构图的需要2.1 总体艺术布局要协调规则式园林布局,多采用规则式配置形式,种植为对植、列植、中心植、花坛、整形式花台,进行植物整形修剪。

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自然姿态配植形式如孤植、丛植、群植、林地、花丛、花境、花带等.2.2 考虑综合观赏效果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少的,或者说是没有的。

因此,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其观赏特性进行合理搭配,表现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综合效果。

具体配置方法有:观花和观叶植物结合不同色彩的乔、灌木结合不同花期植物结合草本花卉弥补木本花木的不足2。

3 四季景色有变化组织好园林的季相构图.使植物的色彩、芳香、姿态、风韵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以免景色单调.重点地区一定要四时有景,其他各区可突出某一季节景观。

2.4 植物比例要适合不同植物比例安排影响着植物景观的层次、色彩、季相、空间、透景形式的变化及植物景观的稳定性。

因此,在树木配置上应使速生树与长寿树;乔木与灌木;观叶与观花及树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搭配比例合适。

在植物种植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具体条件,确定树木花草之间的合适比例。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分析摘要:园林建设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工程,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项重点工程项目,用来园林营造的整体意境及功能性。

文章介绍了园林中植物配置的内容,为园林工程植物配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景观手法;对于风景园林设计来说,植物品种的选择和配置非常重要,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主体,园林植物主要是用来美化环境和观赏的,它的种类主要是树木、花卉等,在风景园林施工设计过程中,要提高植物的观赏性,还要做好植物品种之间的选择与配置。

城市中的生态园林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可以减小噪音,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品种的选择和配置可以有效促进植物的健康发展,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环境。

1植物景观设计原则1)季相性原则。

园林的景观设计中需要保证“四季有景”。

需要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等因素,如引用不同花期的植物种类,色彩的搭配,观花与观叶植物之间搭配等。

在增加观花观叶植物以及植物色彩搭配的应用比例的同时,保证景观层次感以及视觉美感。

2)实用性原则。

植物景观的配置一大作用便在于功能性,景观的实用性可以将园林与人充分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园林构成要素的作用。

在园林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初植时的大小、成熟时的大小,做长久的景观规划。

3)文化性原则。

物配置的文化性属性取决于植物的自然美感与自古以来被赋予的特殊的文化内涵,中国园林讲究文化情感与意境含蕴,美好的景物在吸引人们注意的同时可以促使人们联想产生一种独特的意向和感情。

2 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1)主从与对比。

在景观布局中,以呼应取得联系和以衬托突显差异,就成为处理主从关系不可分割的两方面:(1)互相衬托,突出主体;(2)组织轴线,分清主次。

一般是把主要部分放在视线主轴线上,形成对景,从属部分放在主体两侧或其它轴线上,烘托主景,形成主次分明的格局。

在自然式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部分常放在园林景观构图中心位置,有画龙点睛之用,而并非形成明显的轴线,忽略植物景观的自然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主要素材,有了植物,城市规划艺术和建筑艺术才能得到充分表现。

由植物构成的空间,无论是空间变化、时间变化还是色彩变化,反映在景观变化上都极为丰富。

由植物构成的环境,其质量和美学价值都无与伦比。

翻开世界造园史,不难发现园林是以花木起家的。

尽管随着历史的推演,造园的素材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造园可以无山无水,却不能没有植物。

植物景观配置(即植物造景)是根据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需要,在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把植物材料合理搭配起来,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栽培群落,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

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和重要的风景资源,用于园林创作,可以造成一个充满生机的、幽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焕发精神的审美享受。

一、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和比例尺度等。

根据这些基本要素的特征,植物被各自区分为个体或归并为类组。

这些要素从来就不会彼此独立,而是交互作用成为一个整体。

另外,要素特征的表述本身就与创作手法、创作原则密不可分。

从植物要素特征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这幅画面是随时间与空间动态变换的。

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征中,颜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标识之一。

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园林景观深度。

植物的色彩主要来源于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皮,而植物的花、果、叶又有季节变化,持续时间短;干皮和枝条也有年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来说,植物的花、果、叶是植物配置和造景必须要考虑的,尤其是花果的瞬间季相变化一定要抓住。

植物大小
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维所占据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也关系到园林景观建造的时效与经济性问题。

植物大小是一个具有变化特性的要素。

植物形状与形态
植物形状具有更多美化效果。

植物可以带给园林景观丰富自然的形态,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比如说垂柳,这与垂柳比较特殊的形态有关;有的植物很容易跟别的植物搭配,如大多数松树、草类等。

植物在形态要素上不仅要协调,还要有变化,但变化最好是采用渐变方式。

剧烈的变化,除非有足够的空间间隔,否则会导致不协调。

线条
关于几何线条的形状,与其作为一种植物要素特征来解释,还不如说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组织手法。

直线表现强烈的方向性、运动性,因此人们常用竖直或水平线状的植物群植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到一个有趣点;曲线使景观带有更多自然、温和、飘逸的效果;不规则直线会使作品显得精力十足。

需要说明的是,直线更多地用于建筑之中,如路基、步道、通道等。

一、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和比例尺度等。

根据这些基本要素的特征,植物被各自区分为个体或归并为类组。

这些要素从来就不会彼此独立,而是交互作用成为一个整体。

另外,要素特征的表述本身就与创作手法、创作原则密不可分。

从植物要素特征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这幅画面是随时间与空间动态变换的。

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征中,颜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标识之一。

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园林景观深度。

植物的色彩主要来源于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皮,而植物的花、果、叶又有季节变化,持续时间短;干皮和枝条也有年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来说,植物的花、果、叶是植物配置和造景必须要考虑的,尤其是花果的瞬间季相变化一定要抓住。

植物大小
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维所占据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也关系到园林景观建造的时效与经济性问题。

植物大小是一个具有变化特性的要素。

植物形状与形态
植物形状具有更多美化效果。

植物可以带给园林景观丰富自然的形态,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比如说垂柳,
这与垂柳比较特殊的形态有关;有的植物很容易跟别的植物搭配,如大多数松树、草类等。

植物在形态要素上不仅要协调,还要有变化,但变化最好是采用渐变方式。

剧烈的变化,除非有足够的空间间隔,否则会导致不协调。

线条
关于几何线条的形状,与其作为一种植物要素特征来解释,还不如说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组织手法。

直线表现强烈的方向性、运动性,因此人们常用竖直或水平线状的植物群植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到一个有趣点;曲线使景观带有更多自然、温和、飘逸的效果;不规则直线会使作品显得精力十足。

需要说明的是,直线更多地用于建筑之中,如路基、步道、通道等。

二、植物配置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设计
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生长并生长得好。

城镇绿化中引进一些适宜的树种是非常必要的,但相比之下使用乡土树种更为可靠、廉价和安全,因此这两者都应该受到重视。

北方城镇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常绿树种资源有限,在冬季缺少绿色。

因此许多城镇都非常注意常绿树种的引进。

2、重视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
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单一的植物区系所组成的,而是多种植物和生物的组合,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

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注意乔、灌、草结合,植物群落可增加稳定性,也有利于珍稀植物的保护,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叶面积指数增加,也能提高生态效益,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外形、色彩、线条、质感及相互结合等都应具有一定的变化,以显示差异性,同时也要使他们之间保持一致性,以求得统一感,做到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3、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而是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在植物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等
基本美学原则。

这就需要在进行植物配置时。

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对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则和人们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渲染空间气氛。

4、对称与平衡原则
对称是规则性很强,易于得到平衡、稳定感的一种形式。

任何创作都离不开对称与平衡原则。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对称与平衡原则是景观创作的精华。

能带来整体稳定感,并确定景观脉络的秩序性,从整体上界定作品的结构要求。

5、对比与协调原则
对比和协调是一对矛盾的要素,应用恰当便具美感,应用失当便形成丑态。

植物造景中通过色彩、形貌、线条、质感和体量、构图等的对比能够创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激发出人们的美感体验。

6、韵律与节奏原则
景观设计中,植物有规律的变化会产生韵律感,可以避免单调。

比如路边连续较长的带状花坛,如果毫无变化就会使人感到十分单调,而如果将其形象连续不断地打破,形成大小花坛相继出现的情况,就会给人的视觉带来富于变化的节奏韵律感。

7、比例与尺度原则
与硬体景观不同,植物景观配置的相关空间比例不仅要考虑三维空间关系,还要考虑植物在时间上的三维变化。

比如说,在中小别墅里种植像香樟等大乔木,是不适宜的。

即使香樟现在的比例尺度没有大的问题,但它将来会长得很大,会使树体与别墅的空间比例严重失调。

8、主题与情节原则
主题与情节原则并非植物景观配置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具有主题和情节的作品不失为好的作品,它常能给作品增添文化因素,带来更多趣味和紧凑的结构。

植物景观是生长、发育着的有生命的景观,能增添城市中的生气,缓解因建筑物密集而产生如同水泥森林的枯寂沉闷感,结合少量硬质景观如铺地、休息亭、雕塑等组成的城市绿地,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就近为市民提供休息活动的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