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人家 第2课时(现代化的牧场)(教学设计导学单)
草原人家 第2课时(现代化的牧场)(教学设计导学单)

3.4.2《现代化的牧场》导学单【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大牧场的自然条件及当地牧民独具特色的机械化生产、生活方式,了解不同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2.通过澳大利亚牧民的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的典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分析的能力和学会识别和运用地图的能力,3.过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人地和谐的重要性,体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学习重点】澳大利亚牧场的自然环境与牧业及牧场的经营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不同草原的自然条件生成不同的草原生产、生活及文化特色,确立和谐的人地观。
【课前预习】1.澳大利亚位于半球的洲,是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大陆的国家。
小明暑假要去澳大利亚旅游,事先要做好准备,请你告诉他,此时的澳大利亚正处于季。
2.澳大利亚的气候比较,近2/3的土地是地,草原适宜大面积发展。
3.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数量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人们形象地称它是一个“”。
4.___________是澳大利亚牧人与许多游牧民的不同之处。
澳大利亚牧场最突出的特是___________ 程度非常高,澳大利亚畜牧业的现代化是以为___________基础的。
【课堂环节】自主学习1.(1)澳大利亚的位置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对澳大利亚的气候有什么影响?(2)说一说澳大利亚的地形和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3)说一说澳大利亚的牧羊带与地形、气候的关系?2.感受: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牧场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的草原上。
羊比人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人口约2250万,羊1.5亿左右。
◆合作探究畜牧业生产的现代化(机械化)飞机在巡视牛群剪羊毛工人用电动剪羊毛机,剪一头羊的羊毛仅需三四分钟结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澳大利亚畜牧业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澳大利亚畜牧业为什么能迅速发展?◆小组交流展示【课堂练习】1.下列四种温度带中,哪一种是澳大利亚所没有的 ( )A.寒带 B.热带 C.温带 D.亚热带2.澳大利亚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是 ( )A.先进的科技与现代化的农业机械 B.草原平坦辽阔C.劳动力少 D.气候干旱3.澳大利亚的牧业集中分布在 ( )A.东部沿海的草原上 B.东北部的沿海地区C.大分水岭地区 D.中部和西南部的草原上4.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羊比人多②是“骑在牛背上的国家”③机械化程度非常高④牧场规模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现代化的牧场教案.doc

《现代化的牧场》说课稿杭州天成教育集团顾瑛瑛说教材内容这框内容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内容,主要通过草原上牧民的生活和文化让学生们了解草原这一地形单元的区域特色。
本框知识内容主要阐述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生产,通过与上节课的《逐水草而居》的对比,感受草原环境的共性,以及不同地区的区域特色。
让学生们通过分析,了解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人类产生了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不同地区的区域生活和特色有充分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到热带草原上的牧业特色,对于《现代化的牧场》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学习思路不明确,学习方法需要指导等问题,加上知识的局限性,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说教学目标1.了解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色,知道大草原的牧业分布,分析影响牧业分布的白然因素;感受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概况,知道澳大利亚的牧业生产特色2.能够从地图、图表中读取各种有用的信息,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通过澳大利亚的草原风情,进一步认识到人地关系的协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澳大利亚草原人家的特色;和谐发展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自然坏境对牧业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大家都知道绵羊家族和灰太狼一生都在斗争,灰太狼为了“生存之粮”斗勇,绵羊家族为了“生存”斗智,尽管有勇无谋的灰太狼,屡战屡败。
但是,绵羊家族早已厌倦了这样担惊受怕的tl子,再加上内蒙古“青青草原”大面积的沙化,它们决心要寻找一个新住所, 到一个没有灰太狼的地方。
家庭大会:时间:2012年8月14日地点:***乐园成员:羊家族全员目的:找到一•新住所,远远逃离灰太狼!教师:会议前,绵羊们各抒己见,喜羊羊发现一共有3个牧场让大家莫衷一是。
它们分别是西欧的英国大牧场、青藏高原、澳大利亚大牧场。
于是,喜羊羊就派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去勘探实地情况。
名师导学——第四课 草原人家(2)

第四课草原人家(2)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澳大利亚现代化大牧场,初步学会分析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从草原生活角度人手,体会澳大利亚牧民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安排生产和生活,感受牧区生活的特色。
2.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够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3.通过对澳大利亚牧场经营特点的描述,感受澳大利亚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认识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知识要点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位于南半球,是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大陆的国家。
2.澳大利亚畜牧业的分布:集中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的草原上。
3.澳大利亚畜牧业的特点:①羊比人多;②牧场规模大;③牧民定居;④机械化程度高。
4.澳大利亚发展牧业的有利条件:气候比较干热,近2/3的土地属于干旱地,草原平坦辽阔,适合大面积发展畜牧业。
重要提示澳大利亚的陆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和巴西,居世界第六位,总面积为769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为2 250多万,是一个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澳大利亚人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即气候干热、干旱地区广、草原平坦辽阔等有利条件,再以国家工业化为基础,充分发展牧业,并使之经久不衰,充分体现了澳大利亚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值得借鉴。
相关链接澳大利亚剪羊毛比赛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各地都有为牧民举办的类似于庙会的节日,一般在春天举行,最吸引人的是剪羊毛比赛。
比赛在离地1米高的台上进行,身材魁梧的牧民在裁判的一声令下,抓起身后一只肥壮的美利奴羊,把羊头夹在膝下,左手抓住前蹄,右手拿起电剪,电剪呜呜直叫,羊毛很快就能从羊身上剪下来。
剪一只羊的羊毛往往不到3分钟。
每个选手必须在11分钟内剪完4只羊的羊毛才能得到100分,而且要求羊毛要剪齐、不拉毛。
参加比赛的牧民多是附近专门剪羊毛的熟练工人。
到剪羊毛的季节,他们便在各个牧场寻找工作。
全澳大利亚大约有1.5万名这样熟练的剪毛工人。
熟练的剪毛工人在实际工作中一口气要剪30多只羊,每只羊有几十千克重。
现代化的牧场 (共30张PPT)教案导学案

3.4.2现代化的牧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澳大利亚现代化大牧场这一案例,初步学会分析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
2.通过自然环境入手,体会牧民们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产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
3.了解草原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认识人地协调发展的重性。
二、重点难点描述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三、课前预习1.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 _______,是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 ______ 的国家。
2.澳大利亚幅员辽阔,天然草场占国土总面积的 _______ 左右。
这里气候比较 _____,近 ______的土地属于干旱地。
草原 _______,适宜大面积发展 _________ 。
3.澳大利亚的牧业集中分布在 _________和 _________的草原上。
4. 澳大利亚草原的真实写照是“ _________”,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导学1.自主学习:结合下图,分析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
2.自主学习:读非洲地形分布图,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地势的特点。
3. 合作探究: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降水量分布”图,探究:澳大利亚的年降水量分布有何特点?4.读图:澳大利亚降水量分布图和澳大利亚畜牧业分布图,探究:澳大利亚降水量与牧羊带的关系。
5.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7,结合课件资料,分析澳大利亚牧民的生产生活有何特点?【课堂练习】1.某学习小组在预习“现代化的牧场”一课时,收集到澳大利亚的相关材料。
其中正确的是①南回归线横穿,气候干热,草原面积广②四面环海,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③中部大盆地地下水含盐高,利于种植业④畜牧业发达,美利奴羊在世界久负盛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关于澳大利亚的地形,叙述正确的是()A.南部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之一B.东部的大分水岭全长1 5 00米,面积约占大陆总面积的30%C.西部高原上沙漠广布D.最低处艾尔湖湖面低于海平面400米3.关于澳大利亚养羊业的说法,错误的是()A.机械化程度高B.这里的绵羊是产毛量最高的细毛羊C.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D.70%的牧场分布在北部4.下列有关澳大利亚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独自占有一个大洲的国家B.畜牧业发达,是现代化经营方式C.是个地广人稀的发展中国家D.刚果河是其最长的河流5.澳大利亚畜牧业和美国中部大平原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之处有( )①地广人稀②降水丰富③交通发达④机械化程度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澳大利亚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是( )A.国家工业化B.气候干旱C.草原平坦、辽阔D.劳动力少【反思总结】自学反思、查漏补缺,检查知识点,标注情况。
草原人家 第2课时(现代化的牧场)(课件导学单)

新知讲解
澳大利亚畜牧业现代化(高度机械化)的原因。
(从地形、地势、人口、科技发展等多角度思考。)
①地形平坦开阔且牧场规模大,适合机械耕作。 ②人口少,劳动力短缺,用机械化弥补劳动力不足。 ③工业发达,为现代化提供支持。 ④畜牧业技术、研究先进,现代化提供技术。
新知讲解 人口2250万
面积769万平方千米
2.9人/平方千米
你知道吗? 地广人稀
18世纪后期 引进美利奴羊
19世纪20年代,
羊的数量达到 6000万只之巨
当今约1.5亿只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合作探究 结合课本分析澳大利亚适宜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地形 气候 水文
特点 地势平坦,以旱地为主
4、澳大利亚的首都是(B)得我们应该从澳大利亚农牧业 的发展中学习哪些经验?
做 作 业 啦 !
课堂训练
1.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C)
A.美国 B.蒙古 C.澳大利亚 D.土耳其
2.澳大利亚牧场最突出的特点是(D)
A.完全采用人工生产劳动方式 B.需要的劳动力很多 C.牧民的生活采用游牧生活方式 D.机械化程度非常高
课堂训练
3、澳大利亚的牧业集中分布在(D)
A、东部沿海的草原上 B、东北部的沿海地区 C、大分水岭地区 D、中部和西南部的草原上
3.4.2 现代化的牧场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七上
新知导入
你知道视频中所展 现的是哪个国家的 牧场吗?视频体现 了该国在畜牧业生 产中的什么特点?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澳大利亚在世界的位置
海陆位置: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
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草原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草原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上节课, 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 初入草原, 感受到草原特别的?(美)那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两个方面呢?(风景美,人情美)2.今天, 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去具体感受下草原的美吧!二、精读感悟。
(一)景色美。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首先, 我们先来欣赏草原的风景有多美吧!出示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把你觉得写得美的句子用“”画出来, 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在边上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过渡:好, 让我们一起来看下老舍笔下的草原, 到底有多美呢?请同学来分享下你找到的句子。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新, 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rdquo;,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说说你的体会。
师:看到如此美景, 作者心情怎么样?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师:你的体会很正确, 请坐。
是呀, 老舍先生初到草原, 心胸为之开阔, 眼界为之大开, 心情愉快极了。
师:草原的美体现在?【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师:作者说草原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你觉得可爱在哪里?生:空气很清新, 天空很明朗。
师:是呀, 因为没有污染, 草原的空气是--(那么清新), 天空是-(那么明朗)。
(加着重号)所以, 作者说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
师:透过这两个“那么”, 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时的那种惊喜之情跃然纸上。
难怪老舍先生都想高歌一曲, 表示满心的愉快呢!来, 请你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一起读好这句话。
让我们带上好心情, 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吧!过渡:草原的美景远远不止这些, 还有哪句话也写出了草原的美?(2)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是小丘, 平地是绿的, 小丘也是绿的。
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从颜色方面描写了草原特别的美) 【你真会读书】这个句子虽然很短, 却写出了优美的意境。
来, 说说是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美?生:一碧千里。
师:这里的“碧”是什么意思呢?生:绿色。
《草原人家导学案》

《草原人家》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草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 理解草原人家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
3. 分析草原人家与自然环境的干系;
4. 感受草原人家的热情和善良。
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请同砚们观看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并谈谈你们对草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们觉得草原文化有哪些特点?
第二步:进修
1. 请同砚们阅读《草原人家》这篇文章,了解草原人家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
重点关注草原人家与自然环境的干系,以及他们对待客人的热情和善良。
2. 请同砚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草原人家的看法和感受。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第三步:思考
1. 你认为草原人家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他们是如何珍爱草原环境的?
2. 你觉得草原人家的热情和善良是如何体现的?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可以分享?
第四步:拓展
1. 请同砚们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了解更多关于草原文化的信息,并写下你们的感想和体会。
2. 请同砚们设计一份关于草原人家的展示,可以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砚。
第五步:总结
通过本次进修,你对草原人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觉得草原文化有哪些值得我们进修和借鉴的地方?请写下你的总结和感想。
导学案评判:
本次导学案以《草原人家》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进修,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草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草原人家的尊重和热爱。
同时,通过讨论和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本次导学案能够激发学生对草原文化的兴趣,增进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草原人家》教学设计2

提问:牧民的生活与草原、牧业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总而言之,不管是澳大利亚的牧民还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牧民,他们的生活、生产都与广阔的草原结下了深刻的情缘。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澳大利亚的牧业
二、内蒙古的牧业
教学后记
上课时间:年月日
第四课草原人家
教学
目标
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大草原的特点。
教材分析
重点
草原人家的特色
难点
澳大利亚的气候对牧民生活、牧草和畜群的关系
教具
《澳大利亚地理位置气候图》草原人家
叙述:今天上课之前,我们有幸请到“羊之声”演唱组合,下面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他们为大家表演。
提问:澳大利亚的人口有1700万,是大洋州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地广人稀,那么,澳大利亚是怎样依靠很少的人力完成放牧、打草、剪毛等众多工序?
展示:课前下载的有关资料。
提问:澳大利亚人民很好的利用了有利的条件,和谐的发展。请问,你对澳大利亚还有其他了解吗?
教
学
过
程
提问:以上学习,我们对澳大利亚现代化的大牧场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世界上还有哪些主要的大牧场呢?
提问:1、请问这是哪里的民歌?
2、请问澳大利亚有什么美称?
承转:为了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下面就开始今天的澳大利亚之旅。
展示:《澳大利亚牧业的分布》和《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及气候图》
提问:澳大利亚牧场分布有哪些特点?
提问:澳大利亚的牧业的分布广泛、规模很大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提问:正是这些条件,加上靠海,运输非常方便,澳大利亚适合与大面积发展畜牧业。因此,养的总数非常多,占世界的六分之一,羊毛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那么你知道澳大利亚的人口有多少吗?
现代化的牧场 教学设计

现代化的牧场学教设计一、学教依据课标: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课标解读:1、能通过图片解读描述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2、能说出澳大利亚牧民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主要特点3、能根据已有知识把澳大利亚与其他地区针对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面进行比较。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草原人家的第二课时,主要用图标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用图文叙述介绍了澳大利亚的生产特点,侧重介绍了生产的机械化。
是与第一课时《逐水草而居》截然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草原人家的不同特色。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初步掌握了读图能力,知道自然环境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气候与地形,及对人类生产生活起着重要影响。
同时需要增强对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的人文特色的感受。
另外,七年级学生还需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文环节设计应具有趣味性。
二、学教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与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视频、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澳大利亚牧业生产的特色。
3、通过案例的对比分析,感受不同地区的牧人生活各具特色,增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
三、学教重难点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机械化生产方式难点: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四、学教形式、方法和手段读图指导、小组合作探究、视频教学、比较分析、类比归纳五、学教流程或步骤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猜谜【导语】今天有个新朋友要来介绍它的家,我们先来猜猜是什么动物?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与学生距离。
【谜语】全身毛细长,张嘴咩咩叫,别人都夸我,保暖我帮忙。
环节一:我的家像只羊学生翻阅世界地图,找外形像羊的国家学生回答小组合作:全班分成地形组与气候组,探究并介绍读图方法【叙述】我的家像只羊,你知道我来自哪个国家么?【叙述】你知道我们羊一般都适合住在怎样的环境里?【图片】《澳大利亚的地形》,我家的地形有何特点,适合我居住么?【图片】《澳大利亚的降水与牧羊带》,我家的气候有什么特点,适合我居住么?【思考】结合两幅图,说说牧羊带与地形、降水的关系通过读图、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与降水对生产的影响,培养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草原》第二课时 部编版

草原导学单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1、2自然段。
【学习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的民族感情。
【学习过程】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草原的。
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并写上批注。
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将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完第1自然段,大家对草原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读句子,要读出对草原的赞美,读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思考:句子中哪些是写景的?哪些是抒情的?为什么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绿毯”和“白色的大花”分别指什么?你觉得这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巧妙?哪一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的感受?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画出来。
“这种境界”指怎样的境界?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给骏马和大牛又带来了怎样的乐趣?此时此刻,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你最想做什么?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草原的美景的?老舍先生是怎样描绘见面后的动人场景的?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圈出重点字词,简要地写批注。
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读再现当时的情景。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作者先写草原风光,再写蒙古族同胞。
《草原人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草原人家》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的:1. 理解草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2. 探究草原人家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3. 分析草原人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导学内容:1. 了解草原人家的地理位置和分布;2. 介绍草原人家的建筑结构和特点;3. 探讨草原人家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4. 分析草原人家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草原文化有什么了解?草原人家是怎样的一种建筑?草原人家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有何特点?第二步:学习材料阅读(15分钟)1. 阅读《草原人家》相关资料,了解草原人家的地理位置和分布;2. 了解草原人家的建筑结构和特点;3. 了解草原人家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第三步:讨论交流(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草原人家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2. 每组展示讨论结果,分享对草原人家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步:思考总结(10分钟)1. 学生个人思考:你认为草原人家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对我们有何启示?2. 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总结。
第五步:课堂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总结,分享对草原人家的理解和感悟;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草原人家的文章,包括地理位置、建筑特点、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等内容;2. 尝试画一幅草原人家的图片,展示草原人家的风貌和特色;3.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草原人家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教学反馈:1.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对草原人家进行深入探究;2.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草原人家的文化魅力。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草原人家》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4. 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
5. 提升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内容1. 《草原人家》的背景和作者简介《草原人家》是中国作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内蒙古草原上的一个牧民家庭的生活。
《草原人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草原人家》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草原人家》的作者、背景和主题;2.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3. 探讨小说中传达的价值观和主题。
导学内容:1.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曹文轩的生平宁文学成就,以及他创作《草原人家》的初衷和背景;2. 小说梗概:简要概括《草原人家》的情节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草原人家》中所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探讨作品对人生和家庭的启迪。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草原人家》的故事情节,让他们回忆起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第二步: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曹文轩,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宁文学成就,以及他创作《草原人家》的初衷和背景。
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第三步:小说梗概简要概括《草原人家》的情节和主要人物,让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通过梗概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形象,为后续的主题探讨做铺垫。
第四步: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草原人家》中所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讨论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和家庭干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对我们的启迪和影响。
第五步: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草原人家》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增进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导学案评判:本导学案通过介绍作者背景、梗概概述和主题探讨,全面深入地引导学生了解《草原人家》这部文学作品。
通过导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情节,还能够深入思考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3.4.2《现代化的牧场》导学案

3.4.2《现代化的牧场》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澳大利亚的大牧场的内容,了解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色,感受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概况;2.能够从地图、图表中读取各种有用的信息;3.通过澳大利亚的草原风情,进一步认识到人地关系的协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重点:澳大利亚草原人家的特色;和谐发展人地关系的重要性;难点:自然环境对牧业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课前预习】1、:观察图3-52说说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位于南半球的,是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的国家。
东临___________洋,西临___________洋.观察图3-53说说其地形特点:西部是低矮的__________,中部是__________,东部是_________,地势总体上比较____________.气候:澳大利亚气候类型_______,中西部主要是___________气候;北部主要是____________气候;东南部为__________气候,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南部主要是_________气候,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水:呈向西开口的半环状,即从___、____、_____三面向内陆与西部沿海减少。
虽然这块大陆四周临海,但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2、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的有利的自然条件:①天然草场面积广大,草场占国土总面积的左右。
②气候比较,(适合牧草的生长),近 2 /3的土地属于地。
草原平坦辽阔,适宜大面积发展业。
澳大利亚的三个牧羊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3-53和3-54说说澳大利的牧羊带与地形、气候的关系:①牛、羊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主要分布在降水量一般在_____毫米以上的东南部狭长的沿海低_____与西南部沿海部分地区。
现代化的牧场

原野之 行
(合作探 究,攻克 难点)
农家牧 场(对 比教学, 攻破重
主要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根据和意 图
旧歌新唱(提升 展示澳大利亚牧民的现代 化生产生活图片,以及人 认识,情感升华) 们关注草原生态保护的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澳大利亚的现代化的牧业入手,体会牧民们如 何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安排生产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特 色。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和描 述澳大利亚适合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通过与马塞人和澳大 利亚牧民牧业生产的差异的对比,感受澳大利亚现代化的牧业 这一最大特色。并进一步分析总结得出澳大利亚现代化牧业发 达的原因 情感与价值: 了解澳大利亚现代化的牧业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心理特点、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 习基础是我们教学的依据和出发点。 七年纪学生入学不久,有较高的求知欲、表现欲、思维活跃, 比较喜欢这门课。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初步了解或掌握了一些地理 基础知识,都是开展这节课的有利条件。
但是七年级学生读图能力欠缺。分析材料的能力较弱,因此 材料选择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尽量图文结合,设计问题简 明,以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当然在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 感体验,初步树立和谐的人地关系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 教材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 验和认知水平确定
教学重点:感受澳大利亚现代化牧业中人们生产和生活特色。并在 于马赛人传统牧业的对比中进一步分析总结得出澳大利亚现代化牧 业发达的自然和社会原因
2021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2021六年级下册

2021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2021六年级下册20XX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具准备课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出示课8】“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出示课9】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课《草原人家》教学设计2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他们关心社会问题,关注他人,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素质对于学习《草原人家》这一课题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区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选择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研究、项目导向学习等。讲授法主要用于向学生传授草原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等知识。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案例研究法可以通过对草原人家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草原地区的生活特点。项目导向学习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 批改作业:认真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草原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掌握程度。
- 点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 反馈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5. 草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包括草原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经济发展趋势等,以及这些问题对草原人家生活方式的影响。
6. 国家对草原地区的扶持政策:包括国家对草原地区的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第三单元第4课第2课时现代化的牧场
教学设计
课题现代化的牧场单元三学科历史与社会年级七年级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大牧场的自然条件及当地牧民独具特色的机械化生产、生活方式,了解不同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2.通过澳大利亚牧民的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的典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分析的能力和学会识别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3.过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人地和谐的重要性,体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重点澳大利亚牧场的自然环境与牧业及牧场的经营特点。
难点理解不同草原的自然条件生成不同的草原生产、生活及文化特色,确立和谐的人地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澳洲牧场宣传片》
提出问题:你知道视频中所展现的是哪个国家的牧场吗?视频体现了该国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什
么特点?学生观看视频
并思考问题。
通过播放视频,
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并展现澳
大利亚畜牧业的
特点。
讲授新课自主学习:澳大利亚的位置。
总结:海陆位置: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大洋洲,
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
大陆的国家。
半球位置:东半球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分析澳大利亚适宜发展畜学生自主学习
澳大利亚的位
置,并分析它
的特点。
学生自学澳大
利亚为什么被
称为“骑在羊
通过自主学习,
认识澳大利亚的
地理位置,并能
够巩固所学。
锻炼学生分析问
题的能力。
牧业的自然条件。
总结:
读图分析:
1.澳大利亚的地有何特点。
总结:地形特点: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地势总体上较平坦。
2.澳大利亚的年降水量变化有何特点?
总结:呈半环状,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和西部减少。
比一比:从图中找出澳大利亚的三个牧羊带,看谁找的快找的准。
背上的国家”。
合作探究:澳
大利亚适宜发
展畜牧业的自
然条件。
自主学习:澳
大利亚地形气
候的特点。
合作探究:澳
大利亚的牧羊
带与地形、气
候的关系。
培养学生合作的
意识,并锻炼学
生语言表达的能
力。
通过自主学习,
了解澳大利亚的
自然环境特点。
锻炼读图分析的
能力,并能综合
运用。
3.说一说澳大利亚的牧羊带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总结:牧羊带与降水分布基本吻合,也大致呈半环状。
东南和西南沿海降水多的养牛羊与经济作物混合、其次绵羊与小麦混合,最后是粗放养羊。
合作探究: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总结: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大面积草场,自然条件优越。
社会条件:先进的科技与现代的农业机械,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的研究与技术的应用。
观察图片:图片反映了澳大利亚畜牧业的什么特点?
总结:畜牧业生产的现代化(机械化)高。
欣赏视频:《剪羊毛》
合作探究:澳大利亚畜牧业现代化(高度机械化)读图分析探
究:澳大利亚
畜牧业发达的
原因。
学生欣赏视频
合作探究:澳
大利亚畜牧业
现代化(高度
机械化)的原
因。
通过分析探究,
充分认识到澳大
利亚畜牧业发达
与自然环境以及
社会条件的关
系。
通过播放视频,
提高学生学习的
兴趣。
通过活动,让学
生充分认识到影
响澳大利亚畜牧
业现代化的因素
有哪些。
培养学生小组合
作的意识、主动
参与的意识,激
发学生的求知
欲。
提高了学生
创造思维的能
力。
的原因。
(从地形、地势、人口、科技发展等多角
度思考。
)
总结:①地形平坦开阔且牧场规模大,适合机械耕
作。
②人口少,劳动力短缺,用机械化弥补劳动力不足。
③工业发达,为现代化提供支持。
④畜牧业技术、研究先进,现代化提供技术。
合作探究:澳大利亚现代畜牧业的特点。
总结:1.机械化程度非常高(最突出的特点);
2.商品化程度高。
3.牧场规模很大,羊比人多。
4.采取定居居住方式。
启示:
决定
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澳大利亚现代化的畜牧业,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自
然环境决定生产生活方式,要与自然和谐共
处。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