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要] 脱细胞真皮基质(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 是近年兴起的新型真皮移植替代材料,由异体或异种皮经过特殊处理制备而成。由于ADM 去除了皮肤中的全部细胞成分和部分可溶性蛋白,生物相容性极佳,目前在皮肤烧伤治疗、腹壁缺损修补、硬脑膜修复、软硬组织充填和美容整形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作者着重对ADM 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同时也对其制备和生物学特性作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 脱细胞真皮基质; 缺损修复; 组织充填; 口腔医学

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的研究最初集中在烧伤领域。对于烧伤引起的皮肤缺损,临床上主要采用自体全厚或中厚皮片进行修复,虽然受区修复效果较好,但缺点也非常突出:一是供区损伤严重,术后瘢痕明显;二是供区组织量有限,修复大面积缺损有一定困难。采用刃厚皮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组织供给量问题,但由于缺少真皮支持,皮片成活后受区容易形成瘢痕,影响外形和功能,特别是在颜面和关节部位。因此,寻求组织供应充足、能保证真皮厚度的异体材料,成为当时的研究热点。有证据显示,异体皮肤移植免疫反应主要作用于皮肤的细胞成分[1]。在哺乳动物真皮中,由于缺少表达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主要细胞,免疫原性极低[2]。1985 年, Heck 等[3]首先采用异体真皮作为自体表皮载体进行烧伤治疗,获得成功。但未经处理的异体真皮仍然含有成纤维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皮肤附件细胞等低抗原成分,生物相容性仍有待改善。1993年,Compton 等[4]成功制造出无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并应用于临床,使得异体皮移植成功率得到了质的提高。其后,ADM 的临床应用普遍开展,并由单纯的烧伤治疗延伸到腹壁缺损修补、硬脑膜修补、软硬组织充填等多个领域[5~7]。由于口腔黏膜与皮肤结构和功能相似,近年来,ADM 在口腔黏膜缺损修复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迅速拓展到口腔医学各个学科。本文着重对ADM 在口腔医学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也对ADM 的制备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介绍。

1 ADM 的制备和种类制备ADM 的关键是尽可能去除皮肤的细胞成分,保留真皮内的细胞外基质,维持完整的胶原形态和基底膜结构。ADM 的制备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Dispase- Triton 法和 NaCl- SDS 法。前者先用 Dispase或胰蛋白酶消化皮片,再用Triton- 100 洗涤,去除组织内的细胞和抗原成分[2]。后者先以高渗NaCl 去除表皮,再用SDS 液洗脱细胞[8]。只要控制得当,两者均能达到彻底脱细胞的目的,但有报道[9]认为,后者基质中残留了较多的抗原成分。除上述方法外,其他方法还有低浓度胰蛋白酶法、反复冻溶法、NaOH 消蚀法和平衡盐孵育法[10, 11]。根据供体来源,临床应用的ADM 可分为异体ADM 和异种 ADM。前者来源于人体皮肤,后者主要由猪皮制备。根据ADM 外形,可分为片状 ADM 和微粒型ADM。微粒型又称可注射型,多用于凹陷畸形的微创充填。根据制备后胶原分子的化学结构,又可分为交联型和非交联型。修复上皮缺损时,通常选择非交联型,移植后吸收改建快。若进行组织充填,则可选择交联型,移植后胶原改建慢,外形更稳定[12]。

2 ADM 的生物学特性

2.1 ADM 的成分ADM 去除了表皮细胞和真皮中的成纤维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皮肤附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及部分可溶性蛋白,仅保留细胞外基质和相对完整的基底膜[9],因此主要由纤维性结构构成,基本成分包括Ⅰ型胶原、Ⅲ型胶原、Ⅳ型胶原、Ⅶ型胶原、弹性蛋白、层粘蛋白、硫酸角质素和纤维连接素等[8, 9]。制备方法不同,ADM 的基质成分略有差异, Dispase -Triton 法制备的 ADM 中,Ⅶ型胶原和纤维连接素几近消失[9]。采用NaOH 消蚀法,胶原保存完好,但基底膜破坏严重[10]。基质成分的差异对ADM 移植后的生物学行为会产生一定影响。

2.2 ADM 的生物相容性如前所述,皮肤移植的免疫反应主要作用于表皮细胞、真皮中的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和胶原的免疫原性极低。ADM 清除了皮肤中的上皮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可在体内长期存留。大量研究证实,异体ADM 移植不存在临床可见的排斥反应,也未检测到明确的

组织器官毒性和细胞毒性[13]。但种属来源不同,ADM 移植后的局部反应也存在差异。一般认为,异种ADM 不会引起急性排斥反应,是否存在慢性排斥则有争议。多数作者临床应用异种ADM 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排斥反应。但组织学研究发现,大鼠体内移植猪ADM 后1a,局部仍能检出广泛的宿主抗猪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14]。姜笃银等[15]用猪ADM 修复人烧伤创面时也观察到类似现象:尽管全部病例近期效果良好,但移植12.8±6.9 周后,却有少数病例出现严重的迟发性排斥反应,最后ADM 被完全排斥。虽然不能排除制作方法或工艺的影响,但也提示,对异种ADM 移植的远期疗效应予重视。由于交联型ADM 引起的早期炎性反应较非交联型明显[12, 15],采用交联型异种ADM 移植时需特别注意。

2.3 ADM 的作用机制在皮肤移植中,真皮成分的多少是影响创面愈合后弹性和外观的重要因素,创面挛缩程度和瘢痕形成量与真皮含量成反比[16]。当真皮不足时,迁入的成纤维细胞合成不成熟的细胞外基质,改建后即形成瘢痕[17]。由于ADM 包含真皮全层,胶原和基底膜保存完好,移植后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真皮含量,还能提供规则排列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18],因而杜绝了形成受区瘢痕的组织学基础。不同ADM 移植方式的作用机制不同,概括而言,ADM 具有三方面功能:创面覆盖作用、引导组织再生作用和支架作用。修复上皮缺损,主要发挥创面覆盖和引导组织再生作用。ADM 外侧基底膜可为上皮细胞移行提供平台,加速上皮化进程。作为充填材料,真皮内的网状结构又可为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附着和迁移提供良好的支架,促进血管化进程。研究发现,ADM 移植体内 2 周后,基质内有新血管形成[19]。而在开放创面,血管化进程在移植后1 周已启动[2]。成纤维细胞的迁入同时进行,ADM 移植5~8 周后,新生成纤维细胞已能合成自体胶原,而来自ADM 的异体胶原,移植 2a 后仍有存留[20, 21]。因此,整个移植后改建过程中,ADM 体积基本维持稳定。但在新生成纤维细胞分泌自体胶原前,ADM 还是存在移植后吸收。由于植入部位、材料类型不同,各家报道差异较大,从无吸收到3 个月吸收 48%不等,多数介于15%~20%,主要发生在移植后 4~6 周内,吸收程度与植入部位血供状况、是否暴露、脱水和水化程度、是否活动以及是否存在轻度炎症或慢3 ADM 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ADM 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以牙龈萎缩治疗最早,资料也最全面,其次是腭裂修复。国内报道多集中在近年,偏重黏膜缺损修复和腮腺术后Frey 综合征的防治。

3.1 在口腔黏膜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相对烧伤造成的皮肤缺损,口腔黏膜缺损一般面积较小,ADM 移植后周边上皮向中心移行,最终完成上皮化过程并不困难。因此,相关研究也多采用ADM 单独移植。概括而言, ADM 修复黏膜缺损的适应证包括:黏膜白斑切除、舌原位癌切除、腭部良性肿瘤切除、牙龈瘤切除、浅表脉管畸形切除、前庭沟加深术、瘢痕切除及外伤性黏膜缺损[18, 23~25]。涉及部位包括唇,颊,舌,口底,口腔前庭,牙龈,硬、软腭,扁桃体和上颌窦[18,23~26]。国内报道最小修复面积1.44cm2,最大 1

4.00cm2,成活率 95%~98%以上[18, 23, 24]。临床未见明显排斥反应,失败病例多为ADM 溶解所致,可能与ADM 和受区贴敷不严,受区止血不彻底以及血肿造成ADM 与基底组织分离有关[24]。因此,采取适当方式保障ADM 与受区严密贴敷 ( 图1) ,是成功修复上皮缺损的关键。ADM 移植失败的另一原因是缺损过大。有报告采用255cm2 的 ADM 修复上颌窦癌切除后遗留的创面,发现ADM 中心部位有点状干性坏死,作者认为可能与上皮细胞不能及时爬行到中心区域有关[23]。究竟多大的黏膜缺损是单纯ADM 移植的极限,尚无报道。Rhee 等[25]曾采用 ADM 修复咽侧黏膜缺损,平均面积25cm2,移植后均获成功。为寻求修复大面积口腔黏膜缺损的有效方法,保障ADM 充分上皮化,复合移植是值得探讨的方向。Izumi 等[27]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接种到ADM 表面,通过体外培养,获得复合ADM,但尚未进入临床应用。

3.2 在腭裂和口鼻瘘修复术中的应用过去20 年,腭裂修复取得了极大进展,但仍然面临复裂和功能重建两大难题。据报道,腭裂复发率为11%~23%,主要与裂隙较宽、黏骨膜瓣张力过大有关[28]。张力过大的另一结果是术后瘢痕严重,软腭挛缩,影响语音。为关闭过宽裂隙,过去多采用舌瓣、颊脂垫瓣或颊肌黏膜瓣修复。2003 年, Clark 等[29]用 ADM 代替局部组织瓣进行裂隙封闭,7例患者全部成功,无复裂,也未观察到瘢痕挛缩和软腭变短;有趣的是,尽管有2 例因裂隙过宽,术后口腔侧黏骨膜瓣裂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