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投稿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投稿稿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投稿稿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马关县马白镇马洒村中心学校
摘要:新课程确立了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要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问题又是创造的基础,一切
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质疑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乐于质疑问难,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

当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已为大多数人所重视。

本文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在小
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疑能力培养
在教学改革的春风吹拂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教师们都在
积极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新式教学,都在开展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然而
经笔者的观察发现,多数教师只是流于形式,特别是农村小学,要么是在老师框定的问题
下一分一合,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体现不出“自主”;要么就是学生坐在一起不知道要
干什么,出现冷场的尴尬,要么是提出一些肤浅,不着边际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
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质疑的能力。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
质疑能力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
就会带来疲倦。

而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
种需要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努力为学生营
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我们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让
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把教育的根本立足点由知识传授转移
到开发潜能上来,也就是让学生去质疑。

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呢?
是要善于从学生的诸多不足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每一个小小的问题,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质疑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因为成功能让学生产生自信,因为自信,质疑的欲望才会增强。

因此,作为教师应给每一个学生
以成功的机会。

一方面,要注意每个学生质疑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避免因超出学生的能力限度,而出现使他们经常受挫的现象。

另一方面,发挥
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挖掘自身潜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是要减轻学生质疑的压力,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去发现问题。

压力过大,超过了学生的
承受能力,这是导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教师,急于求成,为了希望
学生提出他想要的问题,总是对学生提出的不符合要求的问题不肖一顾,甚至加以讥讽
“你怎么会提出(有)这样的问题”。

其实这样非但不能使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相反,还势必会令学生产生不满情绪,最终失去质疑的兴趣。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学生提出
的每一个问题,进行合理评价,多进行鼓励,学生才会保持旺盛的质疑势头。

二、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让学生勤于质疑
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源于情境。

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为他们提供质疑的土壤,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促
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按照教育理论,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有趣味性、惊奇性,以唤醒
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经验;或者能引起强烈的认知冲突,以诱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引起质疑。

所以,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或者以认知为目标,制造认知冲突,创造矛盾式的问题情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结
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语文源于生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与教学内容
有关的生活事实,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原有认知与生活体验,从而引导
他们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相关的情景:谁
知道2021年的奥运会是在哪里举办的?关于奥运会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由于
多数六年级的学生都已知道2021年的奥运会是在我们国家举办的,就自然而然地激发他
们的兴趣,引起质疑,进而对问题进行探究。

因此,教师要多从生活事实出发,引导学生
去发现、提出问题。

〈二〉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学生找到可疑之处,发
现问题所在,进行质疑,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景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学《美
丽的小兴安岭》一颗时,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谁去过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可美丽了,
今天我
们就去那里玩玩,看谁的发现最多。

通过这样的情景,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
就会很快地去读课文,去发现,去寻找,去质疑。

另外,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够深入,有
时很难引起质疑,而探究性情景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适
当设计一些探究式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
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起始阶段,学生往往会因为涉世未深、社会阅历和知识
积累不甚丰厚等原因,造成所提出的问题不得要领,让人难以琢磨,或过于浅白,没有思
维价值,甚至虽是冥思苦想但仍然提不出切合文本旨意,引人深思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授之以渔”,通过示范启发,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模有仿,有法有循。

那么,可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呢?
〈一〉在课题上质疑:题目犹如文章的窗口,针对文章题目提出质疑,可以引导学生
通过这一窗口,窥视文本主要内容,把握行文思路,可以通过推敲题目所蕴含的信息,训
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审题能力、概括能力。

如教《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我教学
生这样质疑:本文写的是谁的回忆?他为什么要对十六前的事进行回忆?作者怎样描写回
忆时的心理感受的?经过对晚事的回忆,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受到怎样的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体验、感悟主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既能准确地
把握文章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体验,又能激发学生观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
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又如教《草船借箭》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解释标题含义,思考以下问题:是谁向谁借箭?借到了吗?“借”字能换成“偷,骗…”字吗?为什么?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通过不断质疑,就能深入理解课文,体味
其感情基调,辨识其写作思路。

这样示范多了,学生就会在模仿中学会如何从标题入手,
对其加以揣摩分析,把握其内涵意蕴,对课文加以质疑。

〈二〉从课文的主要词句上质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指导学生明确那些词句是文
章的主要词句。

主要词是指记叙文中点明题旨、最能突出表现人物形象、描写人物语言、
动作、神态、心理等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说明文中最能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或体现说明语言精当、准确、严密特点的词语;议论文中能揭示文章中心、体现作者
情感价值取向、语言概括力强的词语……。

主要语句是指:最能体现文本中心和作者写作
意图的语句;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语句;蕴含哲理、含义深邃、耐人寻味的议论
性抒情性语句;妙用各种修辞、描写方法的语句;概括性强的段落首括句、承上启下的过
渡句或前后文内容结构相照应的语句……。

在学生明确了这些主要词句后,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朗读、听读等各种方式,
整体感悟文本,把握文本旨意,理清文本思想,快速捕捉主要词句并作圈点勾画,同时从
以下角度加以质疑问难:所圈点勾画的词、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句?能否删去或用别的词句替代,理由是什么?它在文章的结构上、内容表达上、语言运用上
有何作用?圈点的词句与文中哪一个词句相互照应?这些词句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和
思想品质?与文本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圈点的词句与所在语境前后其他句子关系如何?是否构成矛盾?前后次序可否调换?等等。

〈三〉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质疑:面对一篇文章,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很
难就课文的重难点问题提出质疑。

这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围绕
教学目标,紧扣训练要点,认真研读、整件感知文本,提取主要信息,揣摩作者写作旨意,把握文本知能关要,品味文章精彩之处,通过暗示、启发甚至假设问题情景来诱导学生质
疑问难。

〈四〉从课文题材特点上质疑:对不同题材的课文,写发上各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对说明文,要求应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品味说
明语言。

并就此质疑: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何特征,分几部分说明?是怎样说明的?采用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个别语句中的词语能否可以删除或调换为其它词语?理
由是什么?又如对于记叙文则要求学生紧扣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等要素,从整体感知分析各要素结构入手,进而抓住描写方法;再结合环境描写,领会课
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主要内容,品味语言的特点等。

由此可以做以下质疑:这篇课文
涉及所写事情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作者写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作者采用了那些写
作方法?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通过以上训练,就可以有效地
避免学生质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能更有针对性地质疑。

另外,还可以从课文内容
的前后联系上质疑,从某些看来似乎是矛盾的却有时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从标点符号的
运用方面等等方面进行质疑。

当然,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途径还很多,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正在以学
生为主体,教学中有意地、长期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才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作者:徐慧懿
3, 《课堂问题设计与思维能力培养》。

王定成。

《课程教材教法》,1993年第6期。

4, 《课堂提问艺术》作者:刘显国编著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年
06月
通讯地址:马关县马白镇马村中心学校王发邮编:6637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