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论文(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
看西方经济学中的科学哲学发展
学院:
姓名:
学号:
摘要:古往今来,经济学家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总是离不开当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经济学家个人经历和素质的影响,而经济学家的哲学观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经济学家理解和把握现实经济活动的切入点、分析方式和结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着力于分析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哲学思想,从而试图得出一些有助于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科学哲学哲学观局限性启示
1 引言
哲学通过多种途径对经济学产生影响。其中科学哲学即通过经济学方法论间接地对经济学起作用。因此, 很多经济学方法论的著作被称之为经济学哲学。哈奇森就深受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影响, 在1938年出版了《经济学理论的意义和基本假定》一书, 提倡用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的观点来指导经济学理论的构建。但是,每个时期由于时代社会环境所限,其科技哲学思想对经济学的影响都有其局限性,所以随着时代进步及时更新对经济学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能看到“在经济学中以当代科学哲学的某一框架的观点重写经济学已变成一种时髦”。1
1
Deborah A.Redman,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91.
2 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哲学思想
亚当-斯密被誉为经济学的“鼻祖”,他第一个创立了系统的经济学体系,在他之前,曾有不少人致力于经济学的研究,可为什么直到他,经济学才得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呢?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他正确的哲学观。斯密认为,在蜜蜂王国里,蜜蜂都在非常有秩序地工作着,这一秩序来自生存本能的需要,因为,没有什么结构比保持这样一种集体生活更适于生存了。这种秩序,后来被斯密称为“自然秩序”。在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观察中,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自然秩序”的存在,并且将它大胆地引入了经济问题的分析之中,从而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斯密的成就,得益于他扎实的伦理学基本知识和专门训练,以及把既存的观念引入经济问题的分析的灵敏的职业反应。“自然秩序”是贯穿斯密理论体系的一个主题思想。在他看来,它是人们行为的最终结果也是最好的结果。斯密用“看不见的手”对这种类似于蜜蜂王国的“自然秩序”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这一切都是在市场上通过自愿的交换完成的,“市场机制”就此第一次在斯密的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分析和赞誉。在“自然秩序”哲学观的指导下,斯密对政府的职能、行为及其后果也作了全面的分析。他认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政府应当充当“巡夜人”的角色,以保护国家安全,维护财产制度为己任,对经济活动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而不应该增加赋税,高筑债台,对经济活动进行种种干预,因为经济运行自身能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政府的干预不说有害,也至少是多余的。斯密的理论得到了他以后一百多年经济发展史的充分证明,并由此奠定了他在经济理论史上的地位。这一理论后又得到了一代又一代经济学家的理论验证,而终于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一个严密宏伟的科学理论。
斯密之后,又诞生了无数优秀的经济学家,但是凯恩斯可能是其中最有才华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一位了。本世纪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使斯密的“自由放任”经济学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市场机制”的运行不再如斯密所述的那样能实现经济生活的最优运行,萨伊的供给自发地创造需求的命题在现实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理论与现实的不一致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
统理论,尤其是其贯彻始终的灵魂——“自然秩序”。与传统斯密经济学相对立的各种经济理论也纷纷亮出了旗帜,其中,最有意义的便是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与作为学者型的斯密不同,凯恩斯一开始便是以政府行政家的眼光注视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的。多年的政府工作使他有充足的机会从一个新的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经济生活,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不同于往昔经济学家的哲学观和方法论,概括地说,他首先意识到经济生活中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关系并不像萨伊所说的那样供求自动均衡的定律都适用,微观的全理性并不意味着宏观上的合理,宏观不是微观的简单叠加,这种思想中已经或多或少地包含了一些系统论的哲学观,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他细致地剖析了宏观经济运行中供求之间的矛盾关系,并且敏锐地发现了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又起因于人们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和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这样,就进一步从相对微观的角度,找到了宏观经济现象的原因。多年政治活动所塑造出的哲学观不仅使他认识到经济自身运行中所自发产生的一些宏观不经济效应,更使他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应有的地位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为此,他提出了闻名于世的“需求管理政策”,主张政府不应该对经济生活袖手旁观,而应积极参与进去,利用政府政策的力量改善经济的运行状态,实现充分就业的稳定发展。二战后,西方国家持续多年的经济繁荣是凯恩斯理论最有力的证明,凯恩斯也由此成为经济史上一位划时代的重要人物。凯恩斯的成就,一方面归因于其经历赋予他的一个颇具创新意义的哲学观,一方面也归因于他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前者在一定意义上是后者的结果。凯恩斯的理论成就使我们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经历是如何塑造一个人的哲学观,而一个经济学家正确的哲学观又是如何把他引入一个新的理论天地的。凯恩斯的经历也昭示了这么一个成功之路,即从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汲取思想,从一个又一个新的理论角度去认识和把握经济活动。他的成功反过来也与他之前的无所成就而被困扰于传统理论之中的经济学家们不能在哲学观上创新的被动面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西方经济学在科学哲学上的局限性
西方经济学并不是完美的,它在基本理论与方法论上存在缺陷。其主要特点是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而以描述现象和日常观念为满足;不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而是专门研究物的关系,以物的关系掩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范畴及特有矛盾,而以研究一般相标榜;侧重于量的分析,而不对经济范畴进行质的分析;宣扬阶级利益的调和等等。因此当代西方经济学方法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而这种缺陷又是由其阶级局限性造成的。
西方经济学注重经济运行机制一类较低理论层次的实用分析,注重创制富有特点的新颖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这是它的长处。但是用对人与物或物与物关系的分析代替人与人的关系,或社会生产关系的分析,非历史地说明在资源稀缺条件下人们怎样最有利地生产与使用资源和物品,而把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借以进行的生产关系,排除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之外,并把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作为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相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抽象为单纯制造产品的劳动过程,而企图以所谓纯科学的方式去研究经济现象,而避开诸如价值判断、思维规范等主观因素。这使他们大都看不到或不愿看到社会关系的实质。因此,在“凯恩斯革命”取得暂时成功之后,西方经济学陷入了新的危机,以致提出了“经济学能成为一门科学吗”的疑问。根本问题在于他们的历史唯心论及阶级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