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门课程要求:
1. 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2. 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课堂测验、课堂表现构成;
3. 一学期不定期点名六次,缺课一次期末卷面成绩扣5分(迟到三次相当于缺课一次),累计6次缺课者取消考试资格;
4. 一学期可以请假三次(短信或电话),请在上课前十分钟请假,事后请假无效;
5. 上考研班、病假、事假均需提供相关证明且需事先经过老师本人同意;上考研班者请提供上课证,病假者请提供医院开具的医疗证明,事假者请提供系部盖有公章的事假条;
6. 本课程期末考试不划重点;
7. 未经允许拷贝老师带答案课件者、迟到早退缺乏礼貌报告者,酌情扣分。
8. 严格按课程要求执行,谢绝一切说情或求情;
9. 对于本课程或本人教学和工作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致电本人或发邮件至rg.peng@。
10. 祝学习、生活愉快。
《英汉双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参考书目(迷你版):
[1]陈宏薇、李亚丹.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上外教, 2010年
[2]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3]古今明. 英汉翻译基础.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华先发、邵毅. 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 上外教出版社,2004年版
[5]柯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6]李长栓.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7]李运兴. 英汉语篇翻译(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8]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9]吕瑞昌等编著. 汉英翻译教程.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10]邵志洪. 汉英对比翻译导论.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11]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12]叶子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3]余光中. 余光中谈翻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14]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英汉翻译讲义
Instructor: Mr. Peng
第一章翻译的性质、标准及过程
1.1 “翻译”古今称呼之由来。
“翻也者,如翻锦绮,背面俱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释赞宁《译经篇.论》
“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唐朝贾公彦《义疏》
古代:象寄之才、象胥、舌人。
疑汉以来,多事北方,故“译”名烂熟矣。…… 南北朝始用“翻译”。—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P3-4 翻译是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cross-cultural)、跨社会(cross-social) 的交际活动。——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上海外教社.1998年. P10.
西方: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所谓翻译,是指在接受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是文体
上。(Eugene A. Nid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1969)
1.2. 翻译活动涉及的因素:
作者(author)、原文(source text)、原文读者(source-text readers)、译者(translator)、译文(target text /translated version)、译文读者(target-text readers)
1.3. 最早译论:中国PK 西方
公元前46年古罗马哲人西赛罗《论演说术》:“不要逐字翻译”。
早于西赛罗四五百年的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P4-5
1.4.翻译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可译性是绝对的,不可译性是相对的)
可能性: 文化共性strike while iron is ho t burn one‟s boat
局限性: 文化个性我姓张,弓长张。我只知道马走日,象走田。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红烧狮子头
批评:“土耳其挂毯的反面”,“水煮过之杨梅(形存味失)”,“隔被闻花香。”
鼓励:人类心灵的信使
1.5.中国历史上四次翻译高潮(建国前)
佛经翻译——科技翻译——政文翻译——马列翻译
佛经翻译(两汉——唐宋)
三国支谦“因徇本旨,不加文饰”《法句经序》中国第一篇有关翻译原则的论文;
东晋道安五失本、三不易。“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 直译的鼻祖;
六朝鸠摩罗什“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依实出华”;“天然西域之语趣” 意译的鼻祖;
唐代玄奘“求真喻俗”、“五不翻”、音译的鼻祖;第一个把汉文著作(老子)介绍国外的中国人。
科技翻译(明末清初)
徐光启、利玛窦合译了6卷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等
李之藻翻译了10卷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概论》
政文翻译(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
林纾翻译了180多部文学著作、1200万字
马列翻译(五四运动——建国)
《共产党宣言》、《死灵魂》、《毁灭》、《莎士比亚剧本》
鲁迅、梁实秋、瞿秋白、郭沫若、林语堂、成仿吾、朱生豪等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第五次翻译高潮?
思考题1:中国历史上四次翻译高潮与中国文化之关系?
思考题2:谈谈你对严复的“信、达、雅”三字翻译标准的看法。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 则达尚焉。……
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往往抑义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