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会议
东方问题
1、东方问题:近代欧洲列强为争夺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的领土和权益所引起的一系列国际问题。
从欧洲来看,奥斯曼帝国地处其东,故统称为“东方问题”2、巴黎条约:1856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的交战国在法国的巴黎签定了《巴黎条约》:土耳其帝国的领土完整受到欧洲列强的共同监督;黑海中立化;多瑙河航行自由有列强共同监督;多瑙河各公国仍有土耳其管辖,但受列强的共同监护而非俄国的独家保护;塞尔维亚与土耳其的关系不变。
但受列强的集体监护。
同时条约还规定:土耳其将恪守其一贯原则,即外国战舰一律不准进入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3、法绍达冲突(法绍达事件) 1898:法国为扩大其在西非、中非的殖民地,积极向东推进。
企图从佛得角至索马里建立一横贯非洲并连接阿尔及利亚的殖民地。
英国自1882年占领埃及后,继续向南扩展,企图征服苏丹,并把英属南、北非殖民地连接起来1898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非洲殖民地在苏丹发生的一场战争危机4、 1905 年 9 月 5 日签订了《朴资茅斯和约》,结束了日俄战争。
根据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吞并朝鲜;俄国将辽东半岛,包括旅顺、大连的租界权、南满铁路及有关特权无偿转让给日本;以北纬 50 度为界,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岛屿割让给日本;俄国自中国东北撤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5、致克鲁格电报一八九五年德对英的羞辱6、《提尔西特和约》:俄法1807标志着第四次反法同盟的失败是拿破仑霸权达到巅峰的标志7、亚琛会议:拿破仑战争中的战胜国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同法国为讨论从法国撤出占领军问题的会议实际上是由欧洲的4强变为5强,共同维护封建正统,镇压革命运动8、《独立宣言》1775阐发了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的思想,阐明革命、争取民族独立是北美人民不可剥夺的正当权利9、武装中立同盟:北美殖民地进行反英独立战争期间,俄国联合丹麦、瑞典结成以武装保护中立国船只在交战国海岸自由航行进行贸易的同盟10、美国独立战争:(1861-1865)美国联邦政府反对南部种植园主武装叛乱的战争。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生:试着输入“你”“他”两个字(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师:老师还想让大家帮我输入“智”这个字,你们试试看。 生:练习输入。 师:(巡回间讲解)输入“zhi”后,为何在字词选择框中并没有看到 “智”这个字呀?原来它藏在后面了,我们可以键盘上按“=”或“-”键来查 找它。
小学计算机课的教学以计算机简单常识、操作技能和益智 性教学软件为重点,其教学内容有五个模块: (1) 计算机基 础常识和简单操作;(2) 微机操作系统简单操作与使用; (3) 汉字输入及简单文字处理; (4) LOGO绘图; (5) 教学软 件或益智性教学游戏软件的使用
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现状
教师对一些基本操作 进行精当的示范和讲解, 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 己去操作练习,同时, 教师通过网络监控和巡 视,发现学生的共性问 题,进行必要的点拨提 示。
呈现任务 示范讲解 学生操作 讨论研究
总结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实例展示:
文字的输入——输入单字(信息技术教学参考资料)
师:我想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哪位同学能说出“我”这个字的拼音是什 么?(学生个别回答,教师集体纠正)看来要想学好计算机,语文也要学 好哦!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实例展示:
使文用字要的输点入:——输入单字(信息技术教学参考资料) ⑴宜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组织
师:我想问教一学个,简单随的讲问、题随,练哪位,同教学师能连说续出“我”这个字的拼音是什 么好“哦W ?师!(O:”学,确生按认个你空讲分⑵别的格解钟教回电键答、。后脑学,,屏示过教会幕范程师出上的中集现出时,体字现纠间词了教正选,不师)择然得应看框后超充来,通过要分用过想1鼠键利0学标盘好器输计单入算击它机字的,词正语选确文择拼也框音要中学的 “1”或者按空用格电键,子“教我室”软字件就输的入监到控插功入能点位,置了。
第二章 海洋法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海洋法的形成与发展§2-1 海洋法发展史一、古典海洋法的发展1.海洋自由时期原始共产主义时期:没有国家,也没有法律,人们自由地在海上航行和捕鱼,不受任何法律规范的拘束。
2.海洋法概念的萌芽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的对立后,国家和法律就产生了。
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也就产生了海洋法。
①君主权力扩张要求随着罗马势力的发展,罗马法注释家为适应君主对海域的要求。
论证了把君主权力扩展到海洋的设想,逐渐形成了君主对海域拥有控制权的理论。
②航海发展的需要③海洋利益驱动④海洋法文献葡萄牙: 主张印度洋和摩洛哥以南的大西洋的主权西班牙: 主张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主权引起了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的反对葡萄牙:经常以武力袭击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的船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希姆斯克将军,1604年在马六甲海峡捕获了一艘葡船,将此船连同珍贵货物一起当作捕获物拍买。
为了给荷兰公司的行为辩护:a. 1609年荷兰国际法学家格劳秀斯著《海洋自由论》海洋是人类共有的,因为它无边无际,任何人都无法占为己有,无论从航行方面或是捕鱼方面,它都适合于人类共用使用。
b. 1618年英国塞尔登著《闭海论》海洋同土地一样可以成为私有的领地和财产保险。
为英国君主占有英国周围海洋的行为辩解。
3.领海法律概念的提出a.有效统治原则(格劳秀斯提出)b.大炮射程说(荷兰法学家宾刻舒克提出)c.3海里领海宽度说(意大利外交家加利亚尼提出)其它:以从岸上听到海上人的声音的距离为领海宽度以从岸上射箭的射程为领海宽度以目力所及的地方到海岸的距离为领海宽度4.公海自由概念的确立1795年法国《万国公法宣言》申明公海不得为任何一国所有二、现代海洋法的发展1.领海主权的确定1919年的《巴黎航空管理公约》正式确认了国家对领海的主权。
2.公海自由内容1927年国际法学会洛桑会议决议列举出公海自由原则有四项:(1)船舶自由航行;(2)在公海上自由捕鱼;(3)自由铺设海底电线;(4)飞机在公海上空自由飞行。
国际关系史第六章(二)
是德国纳粹党的一个庞大的半军事组织。本来是冲锋 队的下属组织。纳粹把党卫队看作自己的精英,纳粹 党的近卫军。理论上所有党卫队的成员都是按照血统 (必須是纯种日耳曼人)和意识形态的标准严格挑选 出来的。党卫队从级别、标志到装束等都区别于德国 正规军、纳粹党和德国政府机构。党卫队以两道闪电 作为SS象征,在北欧神话中一道闪电(其实它的意义 代表太阳)代表胜利。其闪电标志由瓦尔特· 赫克 (Walter Heck)在1932年设计。
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 1933年6-7月,世界经济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 会议主题是确保国际贸易的顺畅进行和国际金融局势 的稳定。但未达成任何有效决议。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了西方国家在军事领 域斗争的尖锐化,国联倡导的裁军运动让位于大规 模的重整军备的计划。1933年德国宣布退出裁军 会议,1934年6月世界裁军会议宣告失败。
1929—1933年经济下降状况
美国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 对外贸易下降幅度 失业工人(万人) 46.2% 70% 1700 德国 40.6% 69.1% 476 英国 28.4% 50% 近300 法国 16.5% 50%以上 85 日本 8.4% 50%以上 300 资本主义世界 1/3 2/3 3000
危机表现之三:
农业危机同工业危机相交织;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纽约1931年圣诞节)
农场主销毁“过剩”的牛奶
$100 Will buy this car
Must have cash
Lost all on the stock market
一位经济危机的受害者以100美元出售他的汽车
I know 3 trades I speak 3 languages Fought for 3 years Have 3 children And no work for 3 months But I only want one job
世界④ 一战后美国的繁荣 一战后国际关系调整
柯立芝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的迅速发展和高涨的繁荣局面,因其主要发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故名。
英法德刚经历了一战,经济停滞或恢复中,便于美国经济势力向外扩张。
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新和企业生产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
但由于股票投机成风,繁荣本身有一定虚假,存在潜在危机。
一战后美国的繁荣表现:①1923-1929年,每年生产率增长达4%。
工业生产增加了一倍,国民总收入与人均收入增长明显。
②繁荣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膨胀,汽车工业、电气工业、建筑业和钢铁工业尤其突出。
③经济繁荣便利了美国经济向海外扩张,美国商品大量输出。
原因:技术革命刺激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机器使用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进步。
经济繁荣带来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的变化:①人口增长,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卫星城迅速发展,郊区成为上层阶级和中层阶级的居住区。
②美国开始实行限制性移民政策。
1921年《移民紧急限额法》,1924年《国别来源法》③妇女获得选举权,更多妇女参加了工作,更愿意摆脱婚姻束缚,价值观更开放。
④在城市中,传统价值观颠覆,发财致富成最大希望,投机活动受青睐,犯罪活动和享乐之风盛行,人们沉迷于物质享受,精神上空虚。
繁荣下的矛盾隐患:①农业长期不景气,农民收入少购买力低。
②20年代工业高涨主要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旧工业开工不足,减产危机,工人失业。
③繁荣建立在狭窄基础上,兼并之风盛行,财富越来越落到少数人手里。
垄断组织控制了经济命脉,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
④国际经济中潜在因素加深了国内经济的严重程度。
欧洲贫困和美国高额关税,使欧洲不可能用黄金或商品来偿还。
另一方面,美国出口始终多于进口,黄金大量流入美国,欧洲各国购买力下降,海外市场日益缩小。
一战后国际关系的调整鲁尔危机:德国赔款问题是凡尔赛和约中悬而未决的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
1922年7月,德国政府以通货膨胀、财政危机为理由,请求延期付款。
运动心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北科技学院
第一章测试1.1913年的洛桑会议上,现代奥运会创始人_______,明确提出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推动了心理学与体育运动相互结合科学进程()。
A:斯金纳B:艾宾浩斯C:顾拜旦D:冯特答案:C2.对于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表述最准确的一项__________()。
A:图像定格技术B:神经科学技术C:眼动技术D:其余选项都正确答案:D第二章测试1._________是激励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它决定者体育运动参与者在体育运动中的倾向性、活动强度和坚持性()。
A:运动兴趣B:运动动机C:运动偏好D:运动爱好答案:B2.以间接兴趣为基础,指向活动的结果的动机是______,相反,以直接兴趣为基础,指向活动过程本身的动机是______;()A:直接动机间接动机B:生物动机社会动机C:外部动机内部动机D:间接动机直接动机答案:D3.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运动动机的功能?()。
A:转移功能B:强化功能C:指向功能D:激发功能答案:A4.有的运动员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运动本身感兴趣,认为它是对自己身体机能的积极挑战,从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体现自己的潜力,体验到一种效能感和满足感。
这种训练动机属于______。
()A:间接动机B:直接动机C:生物动机D:外部动机答案:B5.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当你尊敬的人(如师长)强烈认为你有能力成功地对付某一情境时,可以提高自我效能,这种影响属于______()。
A:言语劝说B:替代经验C:行为成就D:情绪唤醒答案:A6.按照班杜拉的观点,自我效能理论主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______。
()A:行为成就B:替代经验C:经济水平D:言语劝说答案:ABCD7.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学习的动机,下列哪些方法比较恰当()。
A:适时满足学生的需求B:对体育成绩不达标学生进行严厉惩罚C:合理运动强化手段D: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答案:ACD第三章测试1.应激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会使个体的______水平提高;应激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应,会使个体的_____水平提高。
《第1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五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1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凡尔赛体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B、确立了英法等国的主导地位C、暂时解决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D、缓解了德国人民的经济困境2、华盛顿体系对美国的影响最显著的是()A、巩固了美国的霸权地位B、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C、确立了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D、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题干:一战后,为了协调列强间的利益,确立战后世界新秩序,1921-1922年,美国发起召开了什么会议?选项:A、巴黎和会B、洛桑会议C、华盛顿会议D、日内瓦会议4、题干:下列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A、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后欧洲的国际秩序B、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秩序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暂时缓和了国际关系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试图通过制裁与限制战争来维护和平,但实际效果如何?A、十分有效,避免了世界大战B、效果有限,未能长期维持和平C、只在条约签署初期有效D、完全失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6、下列哪项不属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A、《凡尔赛条约》B、国际联盟C、《九国公约》D、《中立国地位协定》7、下列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背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PACKAGE PEACE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局势动荡不安C.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形成孤立主义的氛围D.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新兴力量崛起8、以下关于华盛顿体系的国际军事组织和条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华盛顿海军条约确定了美英的法日 Navbaruan 问题B.国际联盟的成立是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C.洛伽诺公约旨在维护欧洲的稳定,确立了集体安全原则D.五国海军条约限制了各国的海军扩展,实现了军备控制9、下列关于凡尔赛和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限制德国军备B. 划分德国殖民地C. 实行民族自决D. 确立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10、下列关于华盛顿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通过建立国际联盟来维护世界和平B. 实行军备竞赛,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C. 确立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地位D. 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1、《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时间是:A、1920年B、1919年C、1918年D、1921年12、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旨在限制海军军备竞争的条约是:A、《四国条约》B、《五国海军条约》C、《九国公约》D、《西方问题协定》13、题干:在《凡尔赛和约》中,下列哪一项规定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不满?A.德国必须承担一战的全部责任B.俄罗斯被剥夺了在远东的利益C.日本获得了对中国山东的“权利转移”D.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14、题干:华府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协调同盟国之间的合作关系B.保障世界和平,维护世界秩序C.解决凡尔赛体系下的矛盾,巩固战后和平D.支持民族自决,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1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下列哪项是华盛顿会议的主要成果?A.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B. 《九国公约》的签订C. 国际联盟的成立D. 《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16、以下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体系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B. 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C. 体系导致了一系列国际矛盾和冲突的加剧D. 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世界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1.三国同盟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帝国主义列强结成的军事与政治集团。
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1882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三国同盟的目标直接对准法国。
后意大利于1915年脱离同盟国集团,转而加入协约国集团。
同年,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则相继加入同盟国。
1918年11月,同盟国集团在与协约国的军事战争中失败,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同盟国集团瓦解。
2.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三国同盟相对抗的帝国主义集团,由英、法、俄三国于1904—1907年期间签订一系列协议而组成。
1893年为抗衡德、意同盟,法俄首先签订军事协定。
面临日益增长的德国威胁,英法调整在殖民地上的矛盾,于1904年签订英法协约。
随后在日俄战争中遭到失败的俄国为了摆脱自己的困境,也于1907年和英国签订英俄协约。
至此协约国最终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意、美等二十五国先后加入。
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出。
1918年德国投降后,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曾以协约国的名义三次向苏俄发动武装干涉,均遭失败。
因协约国间矛盾不断加深,逐步瓦解。
3.摩洛哥危机20世纪初法、德为争夺摩洛哥而引起的三次帝国主义战争危机。
l904年的英法协约中英国对法国占领摩洛哥的承认引起德国不满。
1905年德皇威廉二世访问摩洛哥时声称,摩洛哥苏丹是“独立君主”,要求重审英法协约,并以战争相威胁,造成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为解决这一矛盾,1906年在西班牙阿尔吉西拉斯召开国际会议,参加国包括法、德、英、美、西等14个国家。
由于英俄支持法国,德国被迫让步。
会议声称承认摩洛哥的警察控制权。
1908年摩洛哥发生宫廷政变,法国乘机占领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法德关系再度紧张,发生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1911年法国占领摩洛哥首都非斯,德国派炮舰“豹”号到阿加迪尔示威,战争一触即发。
后因英国出面支持法国,德国作了让步,在同年9月签订的《德法协定》中承认摩洛哥为法国保护国,德国则取得法属刚果的一部分作为补偿。
人民版选修人物之凯末尔
四、评价凯末尔
1、功:
① 领导土耳其独立战争,反抗外国侵略,使土耳其摆脱民族危机, 赢得独立; ②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使土耳其走上 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③是同时代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唯一取得成功的一次改革, 它鼓舞了其他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反帝斗争。
2、过:
在改革中长期忽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资 产阶级局限性。
二土耳其,土耳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阅读教材P71第二段, 从思想、组织、军事、外交等方面指出凯 末尔为实现土耳其民族独立作出了哪些努力?
思想:不独立、毋宁死 组织:召开大国民议会,当选议会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 军事:凯末尔身先士卒,亲临指挥,打败希腊军队的入侵 外交:迫使协约国签署《洛桑和约》
17世纪末的奥 斯曼帝国疆界
“西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的“遗产”:
在19世纪,原属帝国版图的欧洲国家,如希腊、 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纷纷独立或自治,有 的地区为俄、奥、英所占有。 1914年,土耳其参与了一战,因战败而濒临灭亡 的边缘。1918年10月,奥斯曼帝国与协约国签订城下 之盟《摩德洛斯停战协定》。 1920年协约国又把《色佛尔和约》强加给土耳其, 对奥斯曼帝国加以分割,除首都外土耳其仅保留小亚 细亚中部一块不大的领土。
文化 教育
三、领导土耳其改革
领域 法制 措施
——现代化之路
影响 (1)打破宗教对法 律的束缚,建立起一 套资本主义法律体系 (2)保障资产阶级 政治、经济、文化等 发展。 (1)促进土耳其经 济迅速发展,有利于 巩固国家政权; (2)忽视农业发展 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采用瑞士民法、意大利模式的 刑法和德意商法; (2) 废除伊斯兰教法; (3)用法律保障女权;
二战前后苏联对巴尔干区的政策
二战前后苏联对巴尔干区的政策李提【摘要】沙皇俄国一直觊觎巴尔干半岛,将争夺海峡控制权作为帝国外交的前沿。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列宁领导下,俄国采取了和平外交,主动废除了沙俄时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是在海峡问题上少有让步。
二战期间,斯大林更是试图通过修改条约,与土耳其共管海峡。
冷战形成后,随着苏联军事力量的强大,海峡问题在苏联巴尔干政策中的地位被苏南关系取代。
%The Balkan Peninsula, due to its particular geographical importance in the Turkish Strait area, has been the coveted object of the Tsarist Russia. After the October Revolution, although the Soviet Un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Lenin, adopted the principle of peaceful diplomacy and initiated the abolishment of several unjust treaties signed during the Tsar period, rare concession was made on strait issues. During the World War II, Stalin was even trying to share the rule of the Straits with Turkey through the re⁃vision of relevant treaties. After the outburst of the Cold War, the Strait issue, as part of the Balkan policy of the Soviet Union, was replaced by the Soviet-Yugoslav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pansion of its military strength.【期刊名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21【总页数】5页(P71-75)【关键词】二战前后;苏联;巴尔干地区;黑海海峡;政策【作者】李提【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512巴尔干半岛地处欧洲东南部,东南端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扼黑海出入地中海的咽喉,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
北京申奥的有关资料
北京申奥的有关资料【申办奥运会】即申请奥运会的主办权。
奥运会每4年举办一次,必须提前申请,经过奥委会的筛选才能决定。
这也是一个国家各个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
我国经过多次申请,终于申奥成功,定于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办。
【2008年奥运会申奥程序】1999年9月国际奥委会致函各国家、地区奥委会.询问是否有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
2000年2月各国在此以前将申办城市报告国际奥委会。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8月28日在洛桑举行会议,确定北京、大阪、巴黎、多伦多和伊斯坦布尔获得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候选资格。
国际奥委会确定的申办程序具体日程如下:2000年2月24日,国际奥委会举行申请城市联席会议,公布申办新规定和22项提问。
2000年2月25日-6月20日,申请城市回答问卷,6月20日前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答卷。
2000年8月28日-29日,国际奥委会讨论并宣布申办城市。
2000年9月--2001年1月16日,申办城市准备详细的《申办报告》。
2001年1月17日,申办城市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申办报告》。
2001年2月中旬-4月中旬,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考察各候选城市。
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举行第112次全会,投票表决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去年12月12日和13日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讨论并确定了这一天会议的主要议程。
各申办城市做陈述报告时间和程序为:7月13日,9时-10时,大阪市做陈述报告;10时15分-11时15分,巴黎市做陈述报告;11时45分-12时45分,多伦多市做陈述报告;14时-15时,北京市做陈述报告;15时15分-16时15分,伊斯坦布尔市做陈述报告;16时45分,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做考察5个候选城市的报告;17时30分,国际奥委会委员进行投票表决;18时(北京时间23时),萨马兰奇主席宣布表决结果。
【北京申奥的口号】北京申奥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
洛桑历史图片(中文版)
Robyn Claydon 在 1989 年洛桑会议
1989 年洛桑会议中的圣餐
1989 年洛桑会议差派 Tom Houston
2004 年泰国会议,全体会议
2004 年泰国会议上的洗脚礼
Elke Werner 在 2004 年泰国会议
在 1968 年 3 月 12 日,新加坡,亚洲-南太平洋 宣教大会筹备会议中的执行委员会及工作人员。
1974 年,瑞士洛桑 Palais de Beaulieu ,参会者 抵达 洛桑世界福音国际会议
Jack 为 1974 年世界福音国际会议致欢迎词
在大厅后面的翻译室,洛桑全体会议的信息都翻译 成为大会指定的六种官方语言。
Juliet Thomas 在 2004 年泰国会议
2004 年在泰国,洛桑领导层交接
1966 年 10 月 30 日大会在柏 林市中心举行的“基督徒见证 游行”。带领游行的领袖,前 排从左往右为: Carl Henry ( 大会主席 ), Chandu Ray ( 巴 基斯坦卡拉奇安立甘宗主教 ), Alexander Mar Theolphilus ( 印度 Mar Thoma 教会主教 ), J.W. Winterhager ( 柏林普世 神学院教授 ), Billy Grahamn ( 名誉主席 ) 和 E.M. Helbick ( 德国勃兰登堡 教会监督 ) 。 图中的人群中还有宣教士 Rachael Saint, Bishop Jack Dain, Stanley Mooneyham, Clyde Taylor 和 T.W. Wilson.
在瑞士洛桑 Palais de Beaulieu 的全体大会中, 与会者听取其中一位讲员分享信息。
1974 年 7 月 17 日,世界福音洛桑会议期间, (l-r) Festo Kivengere 主教 , A. Jack Dain 主教 , Billy Graham, Warwick Olsen 和 Paul Little 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提问。
德国赔偿问题
2021/4/8
4
2. 各国的立场和政策
1921年5月德国政府偿付了10亿马克之后,国内急剧 通货膨胀,马克大幅贬值,财政赤字据高不下。于是 德国政府提出延缓和减少赔偿。
英法之间存在严重分歧。法国要求德国严格按期偿付 赔款,英国同情德国,奉行扶德抑法的均势外交政策, 所以提出削减赔款。由于英法等国把德国赔偿与归还 美国债务两个问题联系起来,涉及到美国的切身利益, 所以美国关切,此外美国也想利用这个问题,向德国 输入资本。于是1922年9月,美国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加 入了赔款委员会。
2021/4/8
5
二、鲁尔危机
1923年1月,法国以德国不履行赔偿义务为由,联合比 利时出兵鲁尔工业区,接管鲁尔的工矿企业,把鲁尔 生产的煤运往法国和比利时。德国政府进行消极抵抗, 表示要停止赔偿,英美反感法国的行动,两国提出成 立国际专家委员会解决赔款问题,但是法国拒绝。德 国经济更加困难。同时,法国军费和占领开支增加, 财政负担加重,国内、国际一片反对,只好采取退让。 9月,法国同意召开国际专家会议,鲁尔危机结束。从 此法国丧失了赔款问题上的主导权。
2021/4/8
10
五、赔款的取消
1.战债问题 2.胡佛《缓债宣言》 3.洛桑会议
2021/4/8
11
1.战债问题
英法一直试图把债务问题和德国赔偿问题联系起来, 用德国赔款来偿还美国债务。英国就曾经提出德国赔 款和美国债务一笔勾销的主张。法国得到的赔偿多于 债务,所以不同意英国的主张,希望用德国赔款来偿 还美国债务。
2021/4/8
6
三、《道威斯计划》
1. 内容 2. 影响
2021/4/8
7
1. 内容
运动心理学
第一章内容第一节运动心理学怎么发展起来的1.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最早出现的运动心理学文献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诺曼.特里普里特于1897年发表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
3.在1913年的洛桑会议上,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明确提出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推动了心理学与体育运动相互结合的科学历程.4.1923年,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的格里菲斯在美国伊利若斯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1926年,他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运动心理学教科书《教练心理学》。
1928年,又出版了《运动心理学》。
1938年,成为体育运动心理咨询专家.5.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运动心理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其重要的标志有两个:第一,1965年,由意大利运动医学联盟倡议,在罗马召开了第一届运动心理学会议,成立了国际运动心理学会,此后,每4年召开一次国际运动心理学会议。
第二,197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刊物《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创刊;2003年,改版为《国际运动与锻炼心理学杂志》。
6.苏联在二战后成立了“运动心理委员会";美国在1967年成立了“运动心理学全国协会”。
目前世界上有4种运动心理学专业学术期刊。
二.中国运动心理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1.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成立;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运动心理学会成立。
2。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运动心理学在运动员心理测量、心里选材和运动心理训练、心理咨询。
3.运动员心理测量是心理选材和心理训练的第一步。
广义的体育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与之相对的学科是: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身体锻炼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涉及的三大领域:运动心理学包括:竞技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锻炼心理学。
于是广义运动心理学涉及三大领域:竞技运动、大众健身、体育教育。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8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8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论述罗马的3世纪危机正确答案:从公元2世纪末到公元3世纪末,罗马帝国爆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史称3世纪危机。
危机表现为农业萎缩,商业萧条,城市衰落,财政枯竭,政治混乱以及贫民奴隶不断起义和大批蛮族乘机入境。
这种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危机是由于奴隶制的衰落和奴隶社会矛盾激化而造成的。
1.农业萎缩、商业萧条、城市衰落。
在意大利,农业首先出现凋敝之势,经营葡萄和橄榄业的奴隶制庄园入不敷出,大多改为牧场或任其荒芜,生产急剧萎缩。
后来危机逐渐波及北非和高卢等行省地区,出现了全面衰退的趋势。
意大利各城市的手工业也因为奴隶生产效率低下和行省商品竞争和排挤而衰落下来。
农业和手工业的衰落,必然导致商业萧条和城市没落,而社会动乱、交通梗塞和财政危机更是加剧了这一过程。
2.财政枯竭。
在经济衰退、财政负担加重和税收缩减的情况下,帝国政府强令各城市议会负责征集赋税,欠税则由议员补足。
帝国政府另一个弥补财政亏空的办法是发型劣质货币。
但是二者均造成了严重后果。
3.政治混乱。
此时近卫军发动兵变、拥立皇帝是家常便饭,各行省驻军也纷纷拥立皇帝、争夺政权,导致罗马帝国四分五裂,各派势力互相攻伐。
4.内乱外患加剧。
内乱指贫民奴隶的不断起义,公元3世纪起义的烽火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是高卢的巴高达运动。
起义者组织了军队,消灭了许多大庄园,攻克了许多城市。
外患指的是蛮族的入侵。
由于边防的削弱,日耳曼部落乘虚而人,突破边防涌人罗马境内。
罗马采取以蛮制蛮的政策,导致军队逐渐蛮族化。
3世纪危机是全面而深刻的,涉及罗马帝国的方方面面,使得帝国政权陷于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境地。
涉及知识点:世界上古中古史2.论述一战后德国的赔款问题正确答案:一战战败后,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应赔付巨额款项,但德国采取了消极对待赔款的策略,最终引发了一系列国际争端。
1.鲁尔危机。
1921年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的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并制定支付时间表。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和平法令》指1917年11月8日,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由列宁起草的外交法令,是苏俄第一个重要的外交政策法令。
法令的主要内容是:(1)主张和平与谈判,揭露和谴责帝国主义战争;(2)宣布苏俄政府废除秘密外交,公布帝俄政府与临时政府所批准或缔结的全部秘密条约;(3)呼吁英法德觉悟工人帮助苏维埃政权将和平与解放事业进行到底。
《和平法令》是苏俄纲领性外交文件,是苏维埃国家发国内立法的方式提出了和平民主的国际法原则,有力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外交的掠夺本质,促进了欧洲人民反战情绪的增长,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欢迎,引起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恐慌,《和平法令》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公布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它使国际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布列斯特和约》指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国及其盟国缔结的旨在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的屈辱性和约。
当时苏俄内外交困,国内经济困难,尚未组织起红军,最迫切的任务是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赢得和平;而协约国集团企图借德国力量摧毁苏俄,或使其两败俱伤。
因此苏俄不得不单独与同盟国集团在布列斯特开始停战谈判。
由于托洛茨基违抗列宁指示,导致德奥军借机破坏和谈,大举进攻苏俄。
为了保卫革命,保障国家的安全与独立,使初建的国家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苏俄政府签署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
条约规定:(1)波兰、立陶宛等地脱离俄国;(2)乌克兰和芬兰独立;(3)俄军撤出卡尔斯、阿尔达汉等地;(4)俄国军队完全复员。
同年8月的补充条款规定苏俄要赔款60亿马克。
《布约》是一个非常苛刻的掠夺性条约,使苏俄丧失大片领土;但和约使苏俄终于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必要的和平环境来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经济,加强国防。
德国也得以免于两线作战。
《布约》只是苏俄暂时的对敌妥协,1918年11月,德国战败,苏俄立即宣布废除该约。
《英苏贸易协定》指1921年3月英苏双方签订的贸易协定。
苏维埃第七次代表大会后,苏俄采取各种外交措施,争取改变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近代医学史的重大事件
近代医学史的重大事件医学作为人类的重要学科之一,历经了漫长的历史长河。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医学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
近代医学史是指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医学科学经历了巨大进步和变革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医学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近代医学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
一、巴斯德的细菌学理论19世纪末,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提出了细菌学理论,这标志着现代生物医学的诞生。
巴斯德发现了致病微生物,并指出致病微生物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因素,这就揭示了疾病的真正本质。
他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医学界对疾病的看法,催生了现代医学研究的新时代。
二、克隆羊多莉的诞生1996年,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伊安·威尔姆斯和基斯特·坎贝尔通过克隆技术成功复制了一只名为多莉的羊。
这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这标志着生物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克隆技术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如人类克隆等。
克隆技术的发展,给医学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和治疗机会。
三、洛桑会议1948年,在瑞士洛桑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大会,制定了《世界卫生组织宪章》,确定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任务和组织形式。
这标志着卫生事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推广。
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立,将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规划和协调,对改善全球医疗卫生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四、康复医学的兴起康复医学旨在通过各种方法恢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使其恢复到最佳状态。
20世纪60年代,康复医学开始成为国际医学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分支,反映了人类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
康复医学的兴起,对于提升人类的整体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也带动了医学研究的深入和落地。
五、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计算机辅助诊断、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控制手术等技术的应用,标志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新一轮发展。
现代国际关系史常考名词解释
安徽自考《现代国际关系史》门罗主义:是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
它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
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宣布任何欧洲列强都不得干涉南北美洲事物,这一宣言后来称作”门罗主义“,在美国外交史上,”门罗主义“成为一个里程碑,它明确向欧洲“旧大陆”宣告美国将在拉美取代欧洲殖民主义者,美国当时立国仅40余年,但以开始在外交上与欧洲列强正面抗衡了法绍达冲突(法绍达事件)1898:1898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非洲殖民地在苏丹发生的一场战争危机。
1898年7月,由马尔尚上尉率领的一支法军占领了尼罗河上游苏丹的法绍达(1904年改名科多克)。
同年9月,基钦纳率领的英军也抵达法绍达。
英国要求马尔尚撤出法军,遭拒绝,两国关系紧张,几乎导致战争。
最后,法国由于没准备好同英国在海外作战,又担心同英国冲突会削弱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地位,特别是担心德国乘机再次进攻法国,便作了让步。
1898年11月3日,法国政府命令马尔尚从法绍达撤退。
1899年3月21日,英、法两国达成协议,基本上以乍得湖、刚果河和尼罗河流域为双方殖民势力范围的分界线,法国放弃对尼罗河上游地区的领土要求,承认英国在苏丹的统治权。
作为补偿,法国取得乍得湖流域和瓦达依。
法绍达冲突的和平解决为后来英、法两国在1904年进一步妥协和接近、共同对付德国开辟了道路。
阿尔赫西拉斯会议(阿尔黑西拉斯会议)1906 :1906年1月16日~4月7日,欧洲列强在西班牙南部海港城市阿尔赫西拉斯举行的谋求平息德、法两国关于摩洛哥冲突的国际会议。
于会大多数国家甚至美国都偏向法国,奥匈帝国是支持德国的唯一国家,德国陷于孤立。
德国外交在会议上极为被动,不得不作出让步。
终于在4月7日,会议通过《最后议定书》,议定书在表面文字上承认摩洛哥的独立和国家主权,但摩的实际权力中心为法国为首的欧洲列强控制的“国家银行”,这次会议实际上是欧洲几个大国以牺牲摩洛哥主权为代价,推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一次交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10月17-24日在南非的开普敦举行全世界教会瞩目的第三届洛桑会议。
预计将会有来自200多个国家的4,000 位代表参加会议,另外还有1,000 位特邀来宾、观察员和在开普敦的现场工作人员。
除了这5,000 位在开普敦现场直接参会者之外,还将会有成千上万人通过网络设立的各地区分会场参加这次盛会。
中国教会的200多位牧者及同工也被邀参加此次的会议,我们教会也有多位被邀参加此次会议。
那么,洛桑会议是什么呢?
一、洛桑会议及其意义
洛桑会议起源于一个城市——瑞士洛桑。
1974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普世宣教大会——第一届洛桑会议。
会议提出:要在所有未得之民中造就门徒,完成普世宣教的使命。
会后成立了世界福音洛桑委员会,在世界各地联合普世福音派领袖,推动基督徒参与普世宣教运动。
1、1974年第一届洛桑会议
1)第一届洛桑会议简介
1974年葛培理牧师召集来自150个国家的2700位基督徒领袖,在瑞士洛桑召开第一届洛桑宣教大会。
包括观察员、新闻记者和来宾在内,总共有四千多人出席。
这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福音派普世宣教大会。
(当时只有几十位华人代表出席。
很遗憾,中国教会没有代表参加。
)
2)第一届洛桑会议的重要成果
起草并公布《洛桑信约》:该信约清楚地表达了基督徒的认信和宣教,并且帮助搭建了基督徒之间进行新的合作的平台。
直到如今,《洛桑信约》一直是大家呼吁全球宣教和合一的基础。
成千上万个基督教组织和机构采用《洛桑信约》。
提出并呼吁“未得之民”宣教:该会议提出了被称为“宣教学上的一个里程碑”的“未得之民”这一宣教术语,与那些停止向海外宣教的呼声相反,还有成千上万的族群尚未有一个基督徒见证人,跨文化的宣教应当作为教会的首要任务。
为此呼吁教会集中精力向不同的族群(people group)和未得之民(unreached peoples)传扬福音。
3)第一届洛桑会议的重要性
·逆转了福音派教会对宣教的态度;
·为福音派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教会开始更多关注福音未及之地;
·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教会的作用。
4)第一届洛桑会议产生的后续影响
·在1974年,组织方收到与会者强烈的要求,藉着大会所产生的推动力,建立一个后续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由《洛桑信约》和“洛桑精神”(谦卑、祷告、研究、同工和盼望)联合起来,推动普世宣教运动(主旨为合一宣教),并确认“加强教会的符合圣经的宣教,承认在以牺牲的服事进行的宣教中,传福音是首要的”。
·在各大洲都召开了重要的福音大会,多个源于洛桑或与洛桑相关的团体形成,例如:世界华人福音事工联络中心(华福)、犹太人福音国际大会、亚洲福音洛桑大会等。
·成千上万个组织和机构采用《洛桑信约》。
2、1989年第二届洛桑会议
1)第二届洛桑会议简介
1989年7月,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召开了第二届洛桑宣教大会,来自173个国家的4300名代表出席会议。
(会议第一天晚上,会场前方专门为不能出席的中国教会空出二百个座位,期待中国教会加入普世教会的团契当中。
)
2)第二届洛桑会议的重要成果
《马尼拉宣言》是第二届洛桑世界福音会议成果的重要总结。
该宣言的目的是重申并补充《洛桑信约》。
该宣言包括21项确信。
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整全的福音(The Whole Gospel)
·普世教会(The Whole Church)
·全世界(直到地极)(The Whole World)
篇末挑战:宣扬基督,到主再来。
3)第二届洛桑会议的重要性
大会及时地重申了洛桑运动的主题,推动平信徒更多地委身到普世宣教中,也推动教会更多地响应贫民的呼声。
大会推动普世教会把宣教资源集中到“10/40之窗”(位于赤道以北北纬10度伸延至40度的长方形区域,东面起自亚洲中部,横跨东南亚一带、印度、中东、直至非洲西岸,是“未得之民” 最集中的区域。
)
中国正好位于“10/40之窗”的范围内,毫无疑问地,中国教会过去二十年来大大受益于该宣教理念的实施,成千上万名宣教士带着无数的宣教资源进入中国,对中国教会的复兴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2010年第三届洛桑会议
1)会议的召开原因
自从第二届洛桑会议以来,世界和教会的处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过去二十年,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教会迅速兴起,他们的教会领袖在宣教和福音事工上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也在增强。
教会目前面对科技、生物伦理、恐怖主义和环境等新的问题和挑战。
教会、政治、社会和文化发生重大改变,抵挡福音的势力正在增强,教会面临的敌对和挑战也在增加。
教会需要召开普世教会会议,探讨向世界各地推进福音事工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于是,洛桑委员会决定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第三届洛桑会议(又称2010年开普敦会议),把基督的身体聚在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许多问题影响的是特定地区,有些议题则具有全球性或国际重要性,例如艾滋病、贫困、深入门训的需要、环境问题、全球化和城市化等问题。
这些全球性的问题需要神的子民“参与全球对话,寻求全球解决方案”。
会议将于2010年10月16至25日在南非开普敦举行,将有来自200个国家的4000名教会领袖参会。
会议将把弟兄姊妹聚在一起,同心祷告,共同寻求神的旨意,清除福音的种种障碍,推进福音直到地极。
2)会议的主题及目标
会议主题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
洛桑委员会期待2010年开普敦会议达成以下目标:
更加经历在基督里的合一:《约翰福音》17章记载,耶稣为门徒的合一祷告,正如祂和天父合而为一,好叫“世人相信”。
当我们面对面相聚在一起,或者通过互联网络虚拟相聚在一起时,我们能更加体贴神的心意。
让我们同心合意地祷告、制定策略、更多地互相学习、在个人之间和事工之间互相支持。
这对于正在察看我们的世人来说将是多么有力的见证啊!
更加清楚福音真理:我们感到教会在福音上愈来愈模糊。
那些自称信福音的人,竟然也质疑福音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作为基督的身体,我们必须重新宣告我们在认信中失去的福音真理。
我们必须更加明白,在我们所居住的、不断变化的文化和世界中,应当如何传递福音真理。
更加明白摆在我们面前的优先次序:我们彼此同工比我们单独所能做到的更多。
通过2010开普敦会议,我们能够辨明神对祂的教会和普世宣教的使命,祂在对我们说什么,并且能更加同心地以言行传扬基督。
3)会议的重要议题
会议围绕教会目前面临的各项挑战,将讨论的议题细分为:全球化、城市宣教、协作同工、男女同工、管家职分、口语文化、环境保护、成功神学、世界宗教、贫富差距、媒体、技术、领袖培训、族群与身份、圣经翻译、圣经分发、职场服事、未得之民、侨民、人类的未来、生化伦理等方面。
4)会议的内容安排:
会议围绕洛桑异象的三个方面:普世教会(the Whole Church)、整全的福音(the Whole Gospel)和直到地极(to the Whole World)展开,每天都有《以弗所书》释经及小组研讨,针对上述重要议题的专题讨论,以及各大洲教会的见证。
大会的主要讲员分别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及北美洲五大洲;大会的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斯瓦希利语9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