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导柱长度计算表
YQ-注塑模具设计-各类计算公式
注塑模具设计标准QR-ZY-GC-001 版本 2015一:关于司筒(推管)、顶针(推杆)的强度计算1:压曲负载 F[kgf]的计算 顶针的压曲强度计算通常利用欧拉公式: F=n×π2×A×E×( K )2L2:压缩负载 F1[kgf]的计算: 压缩负载是指熔融状树脂在填充,保压时施加到顶针上的负载。
F1=p×A n:支承条件常数 直杆时:n=4 台阶时:n=2.05 A:截面积[单位 mm] 圆截面:π ×d2 4 π 环形截面: ×(d2-d12) 4E:纵向弹性模量:21000[kgf/mm2]=2.1×105MPa=2.1×106 kgf/cm2 K:截面惯性半径 圆截面 环形截面 K=I / A (mm)K=d/4(mm) K=√d2+d12/16 (mm)I: 截面惯性矩[mm4] 圆截面: 环形截面:π ×d4 64 I= π ×(d4-d14) 64I=P: 型腔内压强[kgf/mm2] 3: 安全率的计算:1S=F >1 F1注塑模具设计标准QR-ZY-GC-001 版本 2015二:关于悬臂梁结构的最大挠度(δmax)计算公式 1:型芯前端有集中负载 δmax=Fl3/3EI δmax:最大挠度(cm) F: E: I: 集中负载(kgf/cm2) 纵向弹性模量 截面抗弯惯量(cm4)[惯性矩]Fl此公式同样可以计算斜顶杆的直径注:δ:斜顶杆变形量(cm);F:斜顶头的重力(kgf);E:纵向弹性模量 2.1x106(kgf/cm2);I:截面抗弯 惯性矩(cm4)。
2:型芯侧面有均布负载 δmax=ql4/8EI q: E: I: = Fl3/8EI q×l=F δmax:最大挠度(cm) 均布负载(kgf/cm); l 指型芯悬于模板的长度 纵向弹性模量 截面抗弯惯量(cm )[惯性矩]4ql实际上,熔化树脂会瞬间流向型芯的周围,因此只受单方向压力作用的可 能性极小。
斜导柱设计作业指示
2.导边长度的计算方法:
L = 导边凸出A板长度;H1 = 模芯凸出长度;H2 =斜边进入行位长度; H3 = 山打螺丝限制行程;H4 = 细水口长度;H5 = H4 x 1.3水口板行程 .
2.1.4 三板模(有行位) L = H3+H5+H2+21mm --(4) (如果不能太长,可加多一组导边由B板向A板。)
H6=早回针进入sleeve的行程 H7=早回针插入后模的行程
2.1.4 有早回时 H6=H2+5mm L=H7+20mm
H7=早回针插入后模的行程 H8=限位螺丝的行程 H9=早回针长出sleeve的长度
2.1 导边长度要求:
2.1.1 普通两板模,长过模芯凸出部份21mm L = H1+21mm -----------(1)
2.1.2 有行位模(二板)(H2>H1) L = H2+21mm ------------(2)
2.1.3 三板模(无行位) L = H3+H5+H1+21mm --------(3)
2.1.5 浮A板时 H9=H8-2mm L=H7+20mm
三板模
浮板
3.在三板模及浮板结构中,模板会有一段行程,而整个模板靠4支导柱承托着 的.所以如果导柱直径太细的话,导柱会弯曲,如弯曲量超过自身与导套间 的间隙,当合模时,会撞坏导柱或模具.
பைடு நூலகம்
其中: y = 变形量(IN) 最大允许为0.0015” W = 模板重量(1b)=体积x 0.2841b / IN3 L = 浮板中心至固定板之距离(IN) E = 金属弹性模数x 106 1b / IN2 I = 转动惯量=0.049d4 d = 导柱直径
外壳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1工艺性能分析和结构方案的确定和所需设备的校核 (1)1.1工艺性能分析和模具方案的确定 (1)1.1.1 工艺性能分析 (1)1.1.2 确定模具结构方案 (2)1.2注射机型号的选定及校核 (2)1.2.1 注射量的计算 (3)1.2.2 锁模力的计算 (3)1.2.3 选择注射机 (3)2浇注系统的设计和排溢系统的设计 (4)2.1主流道的设计 (4)2.1.1 主流道的设计 (4)2.1.2 浇口的设计 (5)2.1.3 分流道的设计 (6)2.1.4 冷料穴的设计 (6)2.1.5 排溢系统的设计 (6)3 成型零部件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凹模(型腔)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凹模直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凹模深度(圆柱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凸模(型芯)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凸模径向尺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成型塑件侧面型芯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侧抽和内抽机构的设计及校核 (7)4.1浇注系统凝料的脱出 (7)4.2推出方式的确定 (7)4.3侧抽零件的设计 (7)4.3.1 抽芯距S的计算 (7)4.3.2 斜销有效长度L的计算 (7)4.3.3 斜销的直径d (7)4.3.4 斜销长度的计算 (8)5 模架的设计 (9)5.1模架的设计和对其的校核 (9)5.1.1 模架的选择 (9)5.1.2 定模座板的设计 (9)5.1.3 侧抽芯滑块的设计 (10)5.1.4 型芯固定板的设计 (10)5.1.5 垫板的设计 (10)5.1.6 垫块的设计和校核 (10)5.1.7 动模座板的设计 (10)6推出机构和复位机构的设计 (11)6.1推出机构和复位机构的设计 (11)6.1.1 脱模力的计算 (11)6.1.2 拉杆直径的确定 (12)6.1.3 推件机构导向的设计 (13)6.1.4 复位机构的设计 (13)7冷却系统的设计和校核 (13)7.1冷却水道的设计 (13)7.1.1 冷却水道的选择 (13)7.1.2 冷却水的体积流量 (13)7.1.3 冷却管道直径的确定 (14)7.1.4 冷却水在管道中的流速 (14)7.1.5 冷却管道孔壁与冷却水之间的传热模系数 (14)7.1.6 冷却管道的总传热面积 (14)7.1.7 模具上应开设的冷却水孔数 (14)参考文献 (15)1工艺性能分析和结构方案的确定和所需设备的校核1.1工艺性能分析和模具方案的确定1.1.1工艺性能分析图1.1 零件图(1)形状:如图所示.该制件为塑料外壳.外形尺寸直径为Φ108mm.壁厚为3mm.高为16mm.形状为圆形壳体。
斜导柱的设计
由于计算比较复杂,有时为了方便,也可用查表法 确定斜导柱的直径。先按已求得的抽拔力 F c 和 选定的斜导柱倾斜角α在表9.1中查出最大弯曲力 Fw ,然后根据 Fw 和 Hw 以及斜导柱倾斜角α在表 9.2中查出斜导柱的直径d。
斜角θ应若小于于斜导柱的倾斜角 , 斜角 应若小于于斜导柱的倾斜角α,锥 应若小于于斜导柱的倾斜角 台部分就会参与侧抽芯, 台部分就会参与侧抽芯,导致侧滑块停留 的位置不符合要求。 的位置不符合要求。
= d h − 1 ta n α − ( 0 .5 ~ 1) m m c o sα 2
斜导柱பைடு நூலகம்力分析与直径计算
如图9.5a所示。图9.5b所示 所示。 斜导柱抽芯时所受弯曲力 F w 如图 所示 所示 为侧抽芯滑块的受力分析图。 为侧抽芯滑块的受力分析图。 图中力F是抽芯时斜导柱通过滑块上的斜导孔对滑块施加的 图中力 是抽芯时斜导柱通过滑块上的斜导孔对滑块施加的 F 正压力, 是它的反作用力;抽拔阻力( 正压力, w 是它的反作用力;抽拔阻力(即脱模力 )t 是抽拔力 F F c 的反作用力;F k 是开模力,它通过导滑槽施加与滑块; 的反作用力; 是开模力,它通过导滑槽施加与滑块; F1 是斜导柱与滑块之间的摩擦力,它的方向与抽芯时滑块沿 是斜导柱与滑块之间的摩擦力, F 斜导柱运动方向相反; 是滑块与导滑槽的摩擦力, 斜导柱运动方向相反; 2 是滑块与导滑槽的摩擦力,它的方向 与抽芯时滑块沿导滑槽移动方向相反。设导柱与滑块、导滑槽与 与抽芯时滑块沿导滑槽移动方向相反。设导柱与滑块、 滑块间的摩擦系数均为μ,则列出平衡方程: 滑块间的摩擦系数均为 ,则列出平衡方程:
co sβ L = S sinα
斜导柱的总长为: 斜导柱的总长为:
LZ = L1 + L2 + L3 + L4 + L5 d2 d1 h s = tanα + + tanα+ + (5 ~10)mm 2 cosα 2 sinα
斜导柱及斜销
一?斜导柱的动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是利用成型的开模动作用,使斜导柱与滑块产生相对运动趋势,使滑块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胶件的侧凹部位。
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
β=α+2°~3°(防止合模产生干涉以及开模减少磨擦)
α≦25°(α为斜撑销倾斜角度)
L= (L为配合长度)
S=T+2~5mm(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勾)
S=(L1xsina-δ)/cosα(δ为斜撑梢与滑块间的间隙,一般
为;L1为斜导柱在滑块内的垂直距离)
二.斜导柱固定方式及使用场合
简图说明
适宜用在模板较薄且上固定板与母模板不分开的情况下配合面较长,稳定较好
适宜用在模板厚、模具空间大的情况下且两板模、三板板均可使用
配合面L≧(D为斜撑销直径)稳定性较好
适宜用在模板较厚的情况下且两板模、三板板均可使用,配合面L≧(D为斜撑销直径)稳定性不好,加工困难.
适宜用在模板较薄且上固定板与母模板可分开的情况下
配合面较长,稳定较好
是利用成型机的开模动作,使拔块与滑块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拨动面B拨动滑
块使滑块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倒勾。
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
β=α≦25°(α为拔块倾斜角度)
H1≧(H1为配合长度)
S=T+2~5mm (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勾)
S=H*sinα-δ/cosα
(δ为斜撑梢与滑块间的间隙,一般为;
H为拔块在滑块内的垂直距离)
C为止动面,所以拨块形式一般不须装止动块。
(不能有间隙)。
模具抽芯机构的设计。(理论知识)
第八节:抽芯机构设计一`概述当塑料制品侧壁带有通孔凹槽,凸台时,塑料制品不能直接从模具内脱出,必须将成型孔,凹槽及凸台的成型零件做成活动的,称为活动型芯。
完成活动型抽出和复位的机构叫做抽苡机构。
(一)抽芯机构的分类1.机动抽芯开模时,依靠注射检的开模动作,通过抽芯机来带活动型芯,把型芯抽出。
机动抽芯具有脱模力大,劳动强度小,生产率高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在生产中广泛采用。
按其传动机构可分为以下几种:斜导柱抽芯,斜滑块抽芯,齿轮齿条抽芯等。
2.手动抽芯开模时,依靠人力直接或通过传递零件的作用抽出活动型芯。
其缺点是生产,劳动强度大,而且由于受到限制,故难以得到大的抽芯力、其优点是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制造模具周期短,适用于塑料制品试制和小批量生产。
因塑料制品特点的限制,在无法采用机动抽芯时,就必须采用手动抽芯。
手动抽芯按其传动机构又可分为以下几种:螺纹机构抽芯,齿轮齿条抽芯,活动镶块芯,其他抽芯等。
3.液压抽芯活动型芯的,依靠液压筒进行,其优点是根据脱模力的大小和抽芯距的长短可更换芯液压装置,因此能得到较大的脱模力和较长的抽芯距,由于使用高压液体为动力,传递平稳。
其缺点是增加了操作工序,同时还要有整套的抽芯液压装置,因此,它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一般很小采用。
(二)抽芯距和脱模力的计算把型芯从塑料制品成型僧抽到不妨碍塑料制品脱出的僧,即型芯在抽拔方向的距离,称为抽芯距。
抽芯距应等于成型孔深度加上2-3MM.一.抽芯距的计算如图3-102所示。
计算公式如下:S=H tgθ (3-26)式中S------ 抽芯距(MM)H------ 斜导柱完成抽芯所需的行程(MM)θ----- 斜导柱的倾斜角,一般取15·~20·2.脱模力的计算塑料制品在冷却时包紧型芯,产生包紧力,若要将型芯抽出,必须克服由包紧力引起的磨擦阻力,这种力叫做脱模力,在开始抽芯的瞬间所需的脱模力为最大。
影响脱模力因素很多,大致归纳如下;(1)型芯成型部分表面积和断面几何形状:型芯成型部分面积大,包紧力大,其模力也大;型芯的断面积积形状时,包紧力小,其脱模也小;型芯的断面形状为矩形或曲线形时,包运费力大,其脱模力也大。
第4章-注塑成型模具-6-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一、概述 塑件上具有侧凹、侧孔时,且在成型时与开模方向不一致,塑件不能直接脱模的情况下,必须设置侧向分型和抽芯机构。
1.常用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①手动侧向分型与抽芯 开模后,利用人力把塑件的侧向型芯或活动型芯抽出,复位后进行下一次成型。 பைடு நூலகம்点:模具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成本低,用于产品试制或小批量生产、抽拔力小的场合。 缺点:机构操作不便,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
动画
c.偏转杆先行复位机构
动画
d.连杆先行复位机构
动画
无推出装置的斜销装在定模边的模具
动画
②斜导柱安装在动模一侧,滑块在定模一侧; 这种布置由于滑块在定模一方,开模时必须先实现侧向抽芯,同时要把塑件留在动模一方。
动画
开模时先让型芯1与动模产生相对运动,而与定模相对静止,当动模移动距离ΔL1时,斜导柱机构完成侧向抽芯,然后型芯1与动模一起移动,并使塑件抱紧在型芯上。
②分段倾角弯销 在弯销上设计不同的两个倾角,开模时,初始抽拔力大,可以设计较小的倾角α1,而后设计较大的倾角α2,达到大的抽拔距。 注意点:分段倾角弯销的配合间隙要稍大些,一般为0.2~0.5mm。
③弯销中间开滑槽(滑块导板分型机构) 弯销及其导滑孔的加工比较困难,在弯销中间开设滑槽,可以不开导滑孔,用圆柱销与滑槽配合即可。
(一)弹簧分型抽芯机构 适用场合: 抽拔距小、抽拔力不大的场合。 优点: 机构简单;可采用弹簧,也可采用硬橡皮。
1.橡皮弹力外侧抽芯
动画
2.弹簧内侧抽芯
动画
弹簧使内外滑块同时抽芯
(二)斜导柱(斜销)抽芯机构 1.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 斜导柱2、滑块3、锁紧块1、定位钉5等;
模具相关尺寸的计算:
模腔尺寸的计算: (1)、型腔的径向尺寸确定:按平均值计算,塑件的平均收缩率S为0.6% 7级精度模具最大磨损量取塑件公差的1/6;模具的制造公差£z=△/3取x=0.75。
LM1 5.98O+0.48 →6.26O-0.48 (LM1)o+£z=〔(1+s)Ls1-X△〕o+£z =〔(1+0.006)×0.26-0.75×0.48〕0+0.18=5.930+0.16 ②LM2 48O+0.48 →5.28O-0.48 (LM2)o+£z=〔(1+S) ×5.28-0.75×0.48〕o+£z =4.950+0.16 ③LM3 5.15O+0.48 →5.63O-0.48 (LM3)o+£z=〔(1+S) ×5.63-0.75×0.48〕o+£z =5.300+0.16 ④LM4 1O+0.48→1.38O-0.38 (LM4)o+£z=〔(1+S) ×1.38-0.75×0.38〕o+£z=1.100+0.12 ⑤LM5 18.89O+0.88→19.77O-0.88 (LM5)o+£z=〔(1+S)×19.77-0.75×0.88〕o+£z =19.230+0.29 ⑥LM6 0.96O+0.38→1.34O-0.38 (LM6)o+£z=〔(1+S) ×1.34-0.75×0.38〕o+£z =1.060+0.12 ⑦LM7∮2O+0.38 →∮2.38O-0.38 (LM7)o+£z=〔(1+S) ×2.38-0.75×0.38〕o+£z =2.100+0.12 ⑧LM8 ∮6.1O+0.58 →∮6.68O-0.38 (LM7)o+£z=〔(1+S) ×6.68-0.75×0.38〕o+£z =6.290+0.19 ⑨LM9 ∮0.77→1.05 (LM9) =〔(1+S)*1.05-0.75*0.38〕=0.86 o+0.13 ⑩LM10 10.5 →11.18 (LM10) =〔(1+S)*11.18-0.75*0.68〕 =10.74 (2)、型芯高度尺寸① H 4.7 →5.18 HM1 =〔(1+S)*5.18-0.75*0.48] =[(1+0.006)*4.7+0.5*0.48]=4.97 ② H 8.9 →9.48 HM2 =〔(1+S)*9.48-0.75*0.58〕 =[(1+0.006)*8.9+0.5*0.58] = 9.25 (3)、型芯的径向尺寸:① LM1=5.98 →5.98 LM1 =[(1+s)*Ls+x△] =[(1+0.006)*5.98+0.75*0.48]= 6.37 ②LM2=2.12 →2.12 LM2 =[(1+s)*Ls+X△] =[(1+0.006)*2.12+0.75*0.38] =2.42 (4)、型腔的深度尺寸① H m1 0.77 →1.15 Hm1 =〔(1+s)Hs1-x 〕 =〔(1+0.006)*1.15-0.5*0.38〕=0.97 Hm2 10.5 →11.18 Hm1 =〔(1+s)Hs2-x 〕 =〔(1+0.006)*11.18-0.5*0.68〕 =10.9 (5)斜导柱侧抽芯机构的设计与计算①:抽芯距(S) S=S1+(2→3)㎜ = +(2→3)㎜= +(2→3)㎜ =2.93+2.5㎜ =5.43㎜②:抽芯力(Fc) Fc=chp( cos -sin ) =[2*3.14*(3.1+1)∕2*10 ]*3.5*10 *1*10 *(0.15*cos30 -sin30 ) =60.38N ③: 斜导柱倾斜角()斜导柱倾角是侧抽心机构的主要技术数据之一,它与塑件成型后能否顺利取出以及推出力、推出距离有直接关系。
坡度斜长换算系数表
斜导柱
斜导பைடு நூலகம்直径
如何确定斜导柱的直径小行位 斜导柱直径20-60 Ф 8中型行位 60-160 Ф10--Ф12(根据实际情况可取2支)大行位 160-300 14-Ф30(根据实际情况可取2支)弹簧的取用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取斜导柱直径大小或小于斜导柱直径2mm左右(取标准相近的大小)
滑块斜导柱角度
滑块斜导柱角度
摘要:
1.滑块斜导柱角度的定义
2.滑块斜导柱角度的计算方法
3.滑块斜导柱角度的选择原则
4.滑块斜导柱角度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5.结论
正文:
1.滑块斜导柱角度的定义
滑块斜导柱角度是指滑块斜导柱的倾斜角度,通常用来描述机械传动系统中的滑块斜导柱的倾斜程度。
在机械传动系统中,滑块斜导柱角度的选择对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滑块斜导柱角度的计算方法
滑块斜导柱角度的计算方法通常需要根据机械传动系统的具体要求和条件进行。
一般来说,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斜导柱的长度、滑块的移动距离、传动比等。
3.滑块斜导柱角度的选择原则
在选择滑块斜导柱角度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首先,要保证斜导柱的倾斜角度能够满足机械传动系统的传动要求;其次,要考虑斜导柱的倾斜角度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如摩擦力、磨损等;最后,还要考虑斜导柱的倾斜角度对机械制造和维护的影响,如加工难度、维护成本等。
4.滑块斜导柱角度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滑块斜导柱角度的选择对机械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斜导柱的倾斜角度过大,会导致滑块在滑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增加磨损,降低传动效率;如果倾斜角度过小,可能会导致滑块滑动不稳定,影响传动精度。
5.结论
滑块斜导柱角度是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对其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传动要求、机械性能和制造维护等因素。
斜导柱
4.6 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观察下列塑件有什么特点?塑件上有侧向孔、侧向凸凹、侧向的凸台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目的和要求:熟悉斜导柱等侧向分型和抽芯机构的设计。
掌握带有斜导柱侧向分型和抽芯机构模具的动作原理。
重点和难点:掌握带有斜导柱侧向分型和抽芯机构的模具结构图。
掌握带有斜导柱侧向分型和抽芯机构设计过程。
一、概述1. 概念: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带动侧向成型零件做侧向移动(抽拔与复位)的整个机构。
抽拔力:带动侧向成型零件做侧向抽拔的侧向脱模力。
抽拔距:侧向成型零件从成型位置到不妨碍塑件脱模的推出位置所移动的距离。
2. 分 类:(1)手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手动抽芯机构 (2)机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斜导柱分型与抽芯机构(3)液压或气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气动抽芯机构 (4)斜导槽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1) 按动力来源分类:2) 按模具结构分类:(力的转换机构)(1)斜导柱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2)弯 销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3)斜滑块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5)齿轮齿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一、概 述2) 斜导柱安装在动模、滑块安装在定模1动作特点:第一次分型同时侧抽芯,且主型芯浮动,抽芯后再推件结构设计要点:主型芯和动模板可相对运动斜导柱安装在定模、滑块安装在动模顶杆、顶管顶出塑件后,若与动模一侧的侧滑块同步复位,就有可能产生回程干涉,导致零件损坏。
避免干涉的措施:(1)避免在侧型芯投影范围内设置顶杆、顶管(2)顶杆、顶管推出塑件后,断面仍低于侧型芯的最低面(3)采用先复位机构Notice:利用推件板脱模机构时,不用考虑干涉现象。
五、弯销抽芯机构1.组成部分:弯销侧型芯滑块锁紧块(或支撑板)弹簧顶销导滑槽2. 弯销的结构特点:1. 矩形截面,强度高,可采用较大的倾角2. 可以分段加工用来控制机构的抽拔速度和抽拔距3. 弯销的安装方式1)模外安装安装方便,模板尺寸减小2)模内安装结构紧凑,主型芯安装在定模动作特点:第一次分型同时侧抽芯,第三次分型同时推件结构设计要点:弯销、定距螺钉的固定位置;抽拔距与定距螺钉运行距离的关系动作特点:分型同时塑件脱离主型芯,之后侧抽芯结构设计要点:主型芯固定在定模2) 模内安装Notice:采用摆钩式顺序分型机构,使动模一侧先分型;无定位装置和锁紧装置Notice:采用滑板式顺序分型机构,使动模一侧先分型;压杆与摆钩不同面六、顶出抽芯机构 1、 斜顶杆顶出抽芯斜角应选取较小值,一般不宜超过2020°°,只适于小抽芯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