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视异常临床分析(图形分析法)

合集下载

第四章双眼视异常临床分析方法

第四章双眼视异常临床分析方法

l第四章 l双眼视异常临床分析方法对相关双眼视觉功能测量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是诊断和处理的基础,有关双眼异常的临床分析方法有多种,各具独特性,各有优缺点。

本章将阐述有关分析方法,并结合各种分析方法特点进行应用分析,以其通过该章的学习,建立适合系统的分析概念和分析方法。

第一节图形分析法图形分析法将调节和聚散测量结果在x,y轴坐标绘制出,以确定双眼视问题。

图形分析法可以应用于大部分双眼功能异常患者,其优点有:1.容易评价调节和辐辏的相互关系;2.各种不同的测量结果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一目了然;3。

可以预测检查所得结果之外的测量结果;4.能够发现差错;5.眼镜和棱镜处方常用规则可以比较容易地应用于图形;6.作视轴矫正时,可以提供确定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指南;7.在病例报告时,一大堆的测量资料可以用形象的图形进行总结;8.可以提供有效的教学辅助方法。

但图形分析法也有其缺点:图形系统不能标绘出一些重要的数据,如调节灵活性、融像灵活性、注视视差和单眼估计检影法结果。

这样,上文所阐述的多种双眼视异常中的5种不能由图形分析法作鉴别诊断,如调节过度、调节失灵、调节持久不良、垂直融像性聚散障碍和眼运动障碍。

图形分析法过于依赖一些准则,如sheard准则和Pevcival准则,对于某些有症状患者,这些准则不能确定合宜的处理方法。

图形分析法繁琐费时,虽然大多数眼视光学学生都学会它,但只有少数人在今后的行医中能真正运用它,有经验的临床工作者不绘图也能作出诊断和处理方案。

一、图表的结构最早的图表是由I)onders在19世纪中期设计的,目前最常用的图表是经过Glenn Fry 和Hemy Hofstetter等先驱努力而制成的。

如图4.1形所示,x轴表示辐辏需求,单位为棱镜度,下边刻度以远辐辏需求(6m)为O 点,表示双眼视轴平行,上边刻度以近辐辏需求(40cm)为0点,远近相差15棱镜度,0点左边为散开,棱镜底朝内(Base.in,BI),右边为辐辏,棱镜底朝外(Base—out,BO);y轴表示调节需求,单位为屈光度,左边刻度以远调节需求(6m)为0点,为光学无穷远,右边刻度以近调节需求+2.50D(40cm)与右边刻度之差,即在40cm处加于远矫正处方的球镜度数,以近调节需求(40cm)为0点,下方为正镜附加,上方为负镜附加。

双眼视觉分析图表的绘制分析

双眼视觉分析图表的绘制分析
30分钟
操练2
让同学们将另两个案例的检查数据绘制基本图形框架,,并分析正负融像性辐辏、正负相对性辐辏,需求量的关系
实际操作结合重点讲解
通过实践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力
分组实验
实际操作,记录检查结果。
30分钟
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体会)
针对操作和绘制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进行讲解和补充并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于重点问题的理解。
案例2:
另举一案例,绘制负球镜添加后需求线的位置,掌握正负球镜对需求线的影响,
案例3:
绘制添加BI棱镜后需求线的位置,掌握正负球镜获BI与BO棱镜对需求线的影响,
工具媒体
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测试习题、动画,虚拟软件
英文单词
1.brewster refracting stereoscope 2.Her Hering-Hillebrand horopter deviation 3.Howard-Dolman apparatus 4.maddox double rod test 5.Panum’s area and Panum’s space
学生分析讨论
20分钟
总结
总结隐斜线绘制原理及方法,绘制时应注意的问题。
同学总结老师归纳
板书注意事项
记录注意事项
5分钟
作业
老师布置一个患者的双眼视觉检查结果,由同学绘制隐斜线图形。
后记
实际操作结合重点讲解提问
示范规范操作步骤
指出实验中搭档存在的问题
15分钟
操练3
学生分组进行操练,利用综合验光仪采集双眼视功能数据,并将其绘制在图表中,分析各自的正负融像性辐辏、正负相对性辐辏,需求量的关系
实际操作结合重点讲解
通过实践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力

第二节 双眼视异常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第二节  双眼视异常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第二节双眼视异常的分类与临床表现一、双眼视异常的分类双眼视觉异常在临床上主要分两大类: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和调节功能异常。

(一)集合人们希望能看清外界的物体,能在任何注视方向、任何距离维持双眼视,双眼必须具备高度准确及完全协调的机制。

当一物体自远处向近处移近时,为了维持双眼视网膜黄斑部的物象位置不变,双眼必须同时内聚,这样才能让物象又回到黄斑部,保持看到的物体时清晰的,单一的;同样当物体自近处看远时双眼必须同时外转才行,此种现象便是集合与开赛的反应。

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病情比较隐匿,外观不容易被发现,但是在临床上的症状多样化,例如集合功能的异常、双眼融像能力的异常均会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视物疲劳、重影、眼眶疼痛、头痛、阅读时自体跳跃以及复视等现象,所以发现与重视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的患者并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和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用眼不适症状。

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大体上分为:集合不足、集合过度、三开不足、散开过度、融像性聚散功能失常,在临床上前四者较常见,将着重对前四种情况进行讲解。

(二)调节调节的目的是为调整眼屈光力以看清外物。

调节功能异常主要包括调节过度、调节不足、调节灵敏度降低等,虽然各种障碍有其各自的特点但是也有交叉之处。

调节功能异常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其他双眼视觉异常同时存在。

另外由于调节和集合的关系错综复杂,一种能共的不足或过度,将会影响到另一种功能,故在选择具体治疗方案前,必须仔细详细的查明病因,以给予相应的训练方案。

二、双眼视异常的临床表现(一)集合不足集合石双眼视觉不可缺少的一种异向的运动功能,为调整两眼视线夹角以对准外物,达到双眼同时视,以获得最佳立体式。

集合不足时比较常见的双眼视觉功能异常,反映的是近距离阅读需求与实际用眼之间的不协调。

集合不足的顾客症状可以是非常轻微也可以非常强烈一般易发生于在学生或用眼比较多的人群。

大多说集合不足的患者可能同时伴有调节功能的障碍。

双眼视异常病例分析

双眼视异常病例分析
+0. 2 5 D,直 至横 、 竖 线 一 样 清 晰 止 。记 录 终 止 球
测 , 例 如 隐 斜 视 的 测 量 ;再 进 行 放 松 的 测 量 : 水 平负融合( B I ) 、 负 相 对 调 节 ; 最 后 进 行 刺 激 性 的 测 量 :水 平 正 融 合 ( Bo) 、正相 对 调 节 。
4 0 c m处 ,相 当 于 2 0 /2 0 一 排 柱 状 视 标 双 眼 同 时 添 加
+1 . 0 0 D球 镜 度 ,放 松 调 节 , 测 定 其 眼 位 , 并 作 记
录 ; 双 眼 前 加 一1. 0 0 D球 镜 度 , 刺 激 调 节 , 再 测 定
眼 位 ,并 作 记 录 ;用 两 次 结果 的 绝对 值 相 减 ,再 除 以 2, 即 得 AC/ A。
患 者 水 平 隐 斜 ,旋 转 底 向 内 ( 外 )三 棱 镜 ,将 左 右 的 视 标 逐 渐 靠 拢 ,成 为 一 个 等 号 , 患 者 抵 抗 底 向 内 ( 外 )三 棱 镜 的 能 力 就 是 水 平 隐 斜 。 同 样 旋 转 底 向 上 ( 下 ) 三 棱 镜 ,使 分 离 的 等 号 变 成 一 个 减 号 , 重
最 小 调 节 幅 度 一1 5 —0. 2 5×年 龄 。
和 工 作 时 ,达 到 最 佳 视 力 、 最 舒 适 的 用 眼 和 最 持 久 阅 读 的 理 想 视 觉 状 态 。 由于 视 疲 劳 已经 成 为 一 个 普 遍 问 题 , 因 此 在 日常 验 光 工 作 中 ,对 于 一 些 有 视 疲 劳 症 状 、 非斜 视 性 双 眼视 异 常 的患 者 ,应 该 引起 重 视 和 关注 。本 文 结 合 集 合 不 足 患 者 和 假 性 集 合 不 足 的 患 者 各 一 例 , 浅 谈 双 眼 视 测 量 方 法 、 集 合 不 足 患

异常双眼视的分析与处理

异常双眼视的分析与处理

散开不足 症状 : 看远重影、模糊、头痛,驾驶障碍等 体征:1.看远时内隐斜度数大于看近8~10△ 2.远处负融像性储备减弱 3.AC/A≤3 处理:1.屈光矫正:远视,首先考虑矫正 2.视觉训练:远处散开能力 3.棱镜处方:远用眼镜三棱镜缓解(1:1法则) BO立体镜 同视机
散开过度
症状:1.复视、 2.广场恐怖症、 3.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 体征:1.看远时外隐斜度数大于看近10~15△ 2.远处正融像性储备减弱 3.AC/A大于7 处理: 1.视觉训练: 2.远距离负镜附加:(近视诱导) 3.棱镜处方:远棱镜缓解 注:20~35岁适合负镜附加
例2
患者22岁,电脑操作人员,工作一天后,眼疲劳,驾车视物模糊, 早上无此症状,无明显疾病
裸眼视力(远、近): OD 1.0 OS 1.0 主觉验光: OD -0.25=1.0 OS -0.25*90=1.0 调节幅度(移近) OD 10D OS 10D BCC: -0.25 Flpper: OD 2cpm(+) OS 0cpm(+) OU 0cpm(+) NRA: +1.50 PRA : -2.50 远眼位: 正位 近眼位:2△eso 加-1.00D眼位:5△eso 集合近点: 4cm 远用:BI X / 6 / 3 BO 10 / 20 / 9 近用:BI 4 / 16 / 8 BO 18 / 25 /16
调节过度
症状:1.视物模糊、视力不稳定
2.稍作近距离阅读和工作后即感眼胀、头痛 3.畏光光、对光敏感、从视近转为视远时聚焦困难 体征:1.调节幅度:正常 2.调节超前:BCC结果<+0.25D 3.单眼调节灵敏度下降,+2.00D镜片通过因难 4.负相对调节(NRA)降低 5.内隐斜还是外隐斜呢? (以上同时发生才为过度) 处理:1.屈光矫正:即使很低度数的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 2.视觉训练:调节放松训练 3.药物治疗

视功能异常的诊断

视功能异常的诊断

P:看近点所用的屈光度 R:看远点所用的屈光度
调节近点

在使用极度调节时,所能看清的最近点 1. 检查工具:

A.使用综合验光仪近用1.0视标
B.如不好分辨,也可用长3mm、宽0.2mm 的黑线条刻画在一个40mm乘以12.5mm 的白纸上,并镶在黑色背景上

调节近点

2. 检查的方法:

调节功能检查方法
调节功能的检查方法

调节幅度(APC)
负/正相对调节:NRA /PRA
调节反应:BCC
调节灵活度:Flipper
调节幅度的测定 (APC)
调节幅度的测定

教学任务:

用移近法测定调节幅度 用镜片法测定调节幅度 用公式法和查表法计算调节幅度
教学目的:
深入理解调节相关理论
①. 亮照明 ②. 将视标由40cm远处慢慢向鼻根部移动, 移动的速度保持在3-5厘米/秒,直至看不清 视标为止
调节近点


③. 测量视标至角膜顶端的距离(实际应以角膜 后1.5mm主点计算),这一点位调节近点 ④. 再向后慢慢移动视标离开鼻根部至看清楚, 这一点为调节近点的恢复点
调节近点

正常值:
相对调节是指在集合固定不变的 情况下,能单独运用的调节作用 称为相对调节。
正相对调节

(PRA)正相对调节:双眼同时 接受负球镜屈光度刺激后产生的 调节。用PRA表示。
负相对调节

(NRA)负相对调节:双眼同时 接受正球镜屈光度刺激后放松的 调节。用表示。
教学任务
对正视眼进行测定 对近视欠矫者进行测定 对近视过矫者进行测定
(正镜片识别困难)

4.2双眼视觉分析图表的绘制与分析

4.2双眼视觉分析图表的绘制与分析
前40cm处物体时,必要集合量=640/42.7= 15△
即瞳距为64mm的患者,从看远转为看近时,必须 要做出15△的集合量方可将视线对准注视物,形成 双眼单视,此时远近集合需求相差15△,故视近X 轴0刻度与视远下X轴的15△刻度垂直向对齐并以 垂直虚线相连
2020-9-23
倪韬
2020-9-23
眼视越相关
2020-9-23
川北眼视光
ZCSBV的特点
垂直范围代表调节幅度。可用于判断对于患者年龄和 工作需求的充足或不足
水平范围代表融像性集合和散开的范围。可用于判断 对于患者工作需求的充足或不足
2020-9-23
川北眼视光
ZCSBV的特点
底朝外的模糊极限比底朝内极限和隐斜线更陡
近感知聚散 “三棱镜”适应
58
正常眼位
隐斜位
2020-9-23
倪韬
59
PFC=PRC-ph NFC=NRC+ph 外隐斜为负 内隐斜为正
2020-9-23
倪韬
60
PFC=PRC-ph NFC=NRC+ph
2020-9-23
倪韬
61
“储备”表示当隐斜视的基本融像需求被满足后,仍 能利用的融像性聚散的量,此为保持双眼单视舒适的 需要。
恢复点测量值,以△代表,即恢复点 3)连接远近BI恢复点,可得BI恢复线 4)连接远近BO恢复点,可得BO恢复线
2020-9-23
倪韬
双眼单视清晰区的绘制
例:远距离BI:X/9/5 BO:15/22/11 近距离BI:14/17/7 BO:9/15/5
模糊点○,破裂点 □,恢复点 △
2020-9-23
视远调节刺激为0,视近40cm时调节刺激为2.5D,故 将视远左Y轴的2.5D与视近右Y轴的0刻度水平相连

双眼视觉4双眼视分析图表的绘制

双眼视觉4双眼视分析图表的绘制

双眼视觉分析的法则
一、Sheard’s法则
二、1:1法则 三、Percival法则
Sheard’s 法则:
融合储备应该至少为需求的两倍。 所需棱镜的量可以用公式P=2/3D-1/3R求得,D代表 需求,R代表储备 所需的球镜量用公式S=P/A,A代表AC/A值,这里 D,R总是正值,如果计算出的P值为0或负值,说明 不用棱镜即符合法则,P为正值,则说明需要棱镜, 外隐斜用BI,S为负值;内隐斜用BO,S值为正值, 视觉训练则需将储备量增至需求量的2倍,Sheard’s 法则对于外隐斜更有效。Saladin推荐了1:1法则用 于内隐斜。
图表的介绍
调节广度:在图标左侧的调节刺激等于调节
广度的对应值上画一水平线 正相对调节:找到相应的检测距离所对应的 需求线上的点,然后下移所对应的调节度值, (图中每一格代表1D) 负相对调节:同正相对调节,但是要上移所 对应的调节度值。
图表的介绍
隐斜视值:找到相应的检测距离所对应的需

病例分析
1. 请问下表中的病人是否在远距,近距符合
Sheard’s 法则, Percival 法则, 1 : 1 法则, 如果不符和,你将如何处理?
隐斜
6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0cm
BI
X/8/2
BO
12/22/8 24/32/1 4
NRA
PRA
4内隐斜 6内隐斜 1内隐斜
6/14/3
+2.25
-1.00
40cm+1. 00D
病例分析
1.Sheard’s法则
6m 时融合需求为4△,储备为 12△,因此R≥2D ,符 合Sheard’s法则。 40cm融合需求为6△,储备为6△,R≤2D,不符和法 则。 处理: a. 加棱镜 P=2/3D-1/3R=2/3*6-1/3*6=2△,因为是 内隐斜基底方向为BO。 b.球镜改变 AC/A=6-1/1=5,S=2/5=+0.40D c.视觉训练 训练使融合储备(BI)6△上升至需求值 的2倍,即12△

双眼视觉异常分析

双眼视觉异常分析
双眼视觉异常的临床表现及 分析
双眼视觉分析的法则
一、Sheard’s法则 二、1: 1法则 三、Percival法则
Sheard’s 法则:
融合储备应该至少为需求的两倍。R≥2D
所需棱镜的量可以用公式P=2/3D-1/3R求得,D代表 需求,R代表储备
所需的球镜量用公式S=P/A,A代表AC/A值,这里D, R总是正值,如果计算出的P值为0或负值,说明不 用棱镜即符合法则,P为正值,则说明需要棱镜, 外隐斜用BI,S为负值;内隐斜用BO,S值为正值, 视觉训练则需将储备量增至需求量的2倍, Sheard’s法则对于外隐斜更有效。Saladin推荐了1: 1法则用于内隐斜。
视力疲劳 治疗: 通过视觉训练改进正融像集合功能: 成功率
很高 棱镜(近距离工作棱镜处方)
集合过度
特征:远距正常,近距内隐斜,AC/A高 NRC低是集合过度的典型指征 PRA低 症状:短时间阅读后出现眼部不适和头疼、
视力模糊、复像 治疗首选:远距离使用病人的验光处方,
近距离正镜附加。为什么? 视觉训练
Percival法则:
在特定的测试距离所要求的集合值(不考虑隐斜) 应该位于患者正负相对集合线段的中三分之一。
所需棱镜的量可以用公式P=1/3G-2/3L求得, G代表 正负相对集合中较大的一侧, L代表较小的一侧
所需的球镜量用公式S=P/A, A代表AC/A值, 如果计 算出的P值为0或负值, 说明不用棱镜即符合法则, P 为正值, 则说明需要棱镜, 棱镜的基底方向朝向正负 相对集合中较大的一侧, 如最后棱镜为BI, S为负值; 棱镜为BO, S值为正值
/2=1△
b.球镜改变,S=P/A=1/5=0.20D c.视觉训练: 上升BI恢复值为4△ 40cm内隐斜为6△,BI恢复值为3△,不符和法则 处理 a.加棱镜BO=(内隐斜-BI恢复值)/2=(6-3)

双眼视功能的图表绘制.

双眼视功能的图表绘制.

实验八双眼视功能的图表绘制实验目的:掌握双眼视功能图表的绘制原理和方法实验相关理论:视功能图例分析表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BI BO6cm图1图中沿X横轴表示辐辏量,以棱镜度为单位,调节沿y纵轴表示.由于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包括远近两个距离的辐辏能力的测定,所以常将6m规定为远距测量位置,对于正常被检者而言,此时其双眼视轴平行,辐辏量为0,所动用的调节量也为0,即图中底部横轴所示为0处.若此时将6m处的视标不断向患者移近,将促发患者动用调节,不同距离所促发的调节量标在图表的左侧纵轴,表示绝对调节量;若患者在双眼前加放棱镜观察6m处物体,此时所调动的辐辏量沿图表的底部横轴表示,0的左侧表示动用负性辐辏所需的基底向内(BI)的棱镜量;0的右侧表示动用不同量正性辐辏所需的基底向外(BO)的棱镜量.若所观察视标从6m处移近到40cm处,此时,被检者必需动用的调节量为2.5D,动用的正性辐辏量为15△BO(设PD= 60mm),分别以图中的横纵两条虚线表示,把此时动用的必需辐辏量15△相对设为0(如图顶部横轴所示0处),然后于眼前分别加BI 或BO的棱镜以促发视近时的负性或正性辐辏量,动用的辐辏量标示在图中的顶部横轴上,0的左侧表示BI,0的右侧表示BO;把40cm处动用的调节量2.5D也相对设为0(如图中右侧纵轴所示0处),此时在被检者双眼前同时加用正球镜或负球镜,直至视标模糊为止,此时把所加的球镜度数标示在图中右侧纵轴上,表示相对调节量.图中的斜行虚线被称做是需求线,刚好通过(0,0)和(15,2.5)两点.位于这条线上的各点对应于不同调节刺激水平时所必需动用的调节量和辐辏量.若被检者在任何观察距离均为正位眼,则其隐斜检查结果必沿此线分布。

此双眼视功能分析图表,可以应用于大部分视光患者,包括斜视和正常双眼视患者以及老视等,但对于单眼视的患者或者无法做调节和辐辏测量的病人并不适用试验用具白纸、铅笔、直尺、橡皮方法步骤:1、首先进行调节近点的测定,通过调节近点以求的调节幅度:对调节近点进行换算,例如:调节近点为12cm,则调节幅度=(1/12cm)x100≈8.3D,应在图表的左侧表示调节量为8.3的地方画一水平线,代表调节幅度为8.3D2、进行辐辏近点的测定:通过辐辏近点以求的辐辏幅度,例如:辐辏近点为7cm,z则辐辏量=(10xPDmm)/dcm=(10x60mm)/7cm ≈86△BO,在图的底部右侧表示辐辏量为86△BO的地方画一垂直线,代表辐辏量为86△BO3、进行远距离6m处隐斜(phoria)量的测定:隐斜量在图中以标示在表格底线的相应位置上。

双眼视觉的检查分析与处理—双眼视异常分析概述(眼屈光检查课件)

双眼视觉的检查分析与处理—双眼视异常分析概述(眼屈光检查课件)
• 在人群中,丢失双眼视觉的三级视觉功能,出现相应代偿 反应的患者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少的,大多数患者的双眼视 觉异常并不是把三级视觉功能丢失,而是维持的不稳定, 有些学者将其称为视觉功能的低下亦或是非斜视性双眼视 觉异常。
2023年8月14日9时39分
• 这部分患者通常可以维持三级视觉功能,但需 要付出极大的肌张力,从而引发肌紧张,导致 视疲劳的产生;或是在某一时候,无法维持双 眼单视,导致三级功能的短暂瞬间丢失。
验光
第一眼位
检测 眼位
双眼视 分析
动态眼位
矫治
眼球运动
显性斜视 隐性斜视 注视视差
单/双眼运动 同向/异向运动 扫视/跟随运动 单眼注视能力
2023年8月14日9时39分
34//1180//22000808121:027:0PM1 AM
运动性融像
2299
屈光定量 验光
感觉性融像
眼位
调节
调节幅度 (NPA) 调节反应 相对调节 调节灵活度
当被检者表现为EXO 或者是PFV较低时,MEM 和FCC
的测定值 较之对应的正常值产生较低的正镜度

这里较低的正镜度可以解释为过度调节,以期通 过调节,带动调节性集合,补偿不足的PFV,或是 通过调节性集合来克服外斜。
不同类型的斜视对双眼单视的影响
1.对双眼单视影响较小的斜视 隐斜 间歇性斜视(间歇性外斜视、调节性内斜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代偿头位的非共同性斜视--垂直性斜视 5岁以后发生的斜视(对双眼单视影响的主要方式为抑制)
«眼屈光检查»
2. 对双眼单视影响明显的斜视
恒定性斜视 (1)内斜视 :包括小度数内斜视 和微内斜 大度数内斜视 ---抑制 单侧内斜视,可形成斜视性弱视; 交替性内斜视,不形成斜视性弱视.

双眼视异常临床分析图形分析法

双眼视异常临床分析图形分析法
双眼视异常临床分析方法
一、概念的复习
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
距离目标,眼通过增加晶体曲率,从而增 加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的物体在视网膜 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为看清近距离目标 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调节的分类
1 反射性调节:由于模糊像引起的调节。 2 辐辏性调节:由于眼球汇聚引起的调节。 3 张力性调节:在无任何视觉刺激情况下由于 睫状肌张力引起的调节。 4 近感知性调节:由于心理感知观察视标或器 械在眼近处引起的调节。
图形分析法缺点:



对双眼视数据标记不全 不能分析大部分与调节有关的双眼视异常 过于依赖一些准则 繁琐,费时
谢谢!

聚散(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调整两眼视线夹角对准外物,以达双眼单 视,获得最佳立体视。 分类:1 张力性聚散 2 调节性聚散 3 近感知性聚散 4 融像性聚散

AC/A:

调节与集合一起出现,当出现一定的集合 量时,不同个体会出现不同量的调节,用 调节性集合(单位:△)和每单位调节 (单位:D)比率表示,即AC/A 。
6、Percival准则:



评价水平位均衡标准之一 不考虑隐斜量 要求需求线经过双眼单视清晰区中间1/3与 调节刺激在0到3D间所组成的舒适区 Percival准则的图形表达
公式:P=1/3G-2/3L:



P:所需棱镜 G:水平量侧界限宽度中较大的一侧 L:水平量侧界限宽度中较小的一侧 当其<=0时,表示符合P法则,不需处理 当其>0时,表示需要该棱镜值以符合P法则, 棱镜底朝向双眼单视清晰区水平界限宽度 较宽的一方

双眼视功能异常解析

双眼视功能异常解析

调节不足的诊断与处理.调节不能持久的诊断与处理.调节灵敏度降低的诊断与处理集合不足的诊断和处理散开不足的诊断与处理集合过度的诊断与处理. word . .散开过度的诊断与处理(一)病因发生原因并不是很清楚,眼屈光不正可能起到一定作用,继发于集合功能不全者相当普遍,也可能越近处融合性集合痉挛的结果。

(二)临床表现复视、广场恐惧症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散开过度是看远时两眼视轴过度散开,但看近时为正位眼,常伴有高的AC/A ,散开功能过度者除具有一般视疲劳症状外,可间歇出现交叉性复视,形成视觉干扰,使患者具有典型的广场恐怖症和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的特点。

(三)诊断看远外隐斜大于看近10-15△远处正融像性辐辏(PRV )基本正常 远处集散灵敏度下降,BO 明显 双眼调节灵敏度+2.00片困难(-2.00D 也困难) NRA 降低计算性AC/A 高,梯度性AC/A 正常诊断主要根据眼处于休息状时成为明显的外隐斜,在接近于近点时则无外隐斜成为正位。

要与基本型外隐斜鉴别,可通过长时间的遮盖试验,例如视远时10△外隐斜,看近时为3△外隐斜,如果长时间遮盖没有变化,且有高的AC/A ,则为散开功能过度;反之,为基本型外隐斜。

(四)处理原则视觉训练:同视机、BVT 立体镜、聚散球;集合卡;救生圈卡;可变矢量图;固定矢量图;裂隙尺由于发生原因不明,故治疗效果不明显。

首先应矫正屈光不正,并注意增强体质。

一些负镜下加可以帮助病人抑制远处过度分离,基底向内的三棱镜也可能有效。

1984年Daun 报道,应用眼正位训练可获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基本外隐斜的诊断与处理(一)临床表现:长期抱怨视疲劳,看远、近模糊,复视(二)体征诊断看远、近外隐斜度基本相等NPC降低远近正融像性辐辏PRV均下降远近集散灵敏度均下降,BO明显NRA下降双眼调节灵敏度+2.00D困难BCC<+0.25DAC/A正常隐斜BI BO 加正镜至模糊加负镜至模糊6米9EXO X/20/12 10/16/640厘米2EXO 18/24/12 14/22/9 +1.25 -2.75 40厘米+1.00 10EXO 26/30/1 6/14/2(三)处理原则屈光矫正:针对病因矫正,有必要可进行BI压贴三棱镜治疗;视觉训练:同视机、BVT立体镜、聚散球;集合卡;救生圈卡;可变矢量图;固定矢量图;裂隙尺. word . .基本内隐斜的诊断与处理(一)临床表现①长期抱怨近点视疲劳,视远可重影,视近症状明显②看远、近偶尔模糊,复视(二)体征诊断看远、近内隐斜度基本相等NPC降低远近负融像性辐辏NRV均下降远近集散灵敏度均下降,使BI明显PRA下降双眼调节灵敏度-2.00D困难BCC>+0.75DAC/A正常(三)处理原则屈光矫正:针对病因矫正,有必要可进行BO压贴三棱镜治疗;视觉训练:同视机、BVT立体镜、聚散球;集合卡;救生圈卡;可变矢量图;固定矢量图;字母表;裂隙尺. word . .. word . .融像性聚散系统功能异常的诊断与处理(一)病因 常见的原因是双眼功能异常,也与患者的心理障碍有很大的关系,最近很多这方面的报道。

异常双眼视的分析与处理课件

异常双眼视的分析与处理课件

03
04
视力评估
根据视力检查结果,判断视力 是否达到正常标准。
眼位评估
根据眼位检查结果,判断是否 存在斜视或眼球震颤等问题。
屈光评估
根据屈光检查结果,判断是否 需要配镜或进行其他矫正措施

立体视觉评估
根据立体视觉检查结果,判断 双眼视功能是否正常。
检测与评估的重要性
01
02
03
早期发现异常
通过定期的眼部检查,可 以早期发现异常双眼视问 题,避免视力进一步恶化 。
详细描述
斜视的常见类型包括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斜视。斜视的原因可能包括眼部肌肉发育不全 、眼部外伤、神经病变等。斜视可能导致立体视觉丧失、视力下降等问题,影响日常生活 和工作。
处理建议
对于斜视的治疗,一般采取手术和配镜矫正的方法。手术方法包括眼外肌后徙术、眼外肌 缩短术等,以调整眼部肌肉力量,矫正斜视。配镜矫正主要适用于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视, 通过配戴合适的眼镜来矫正视力,改善斜视状况。
训练矫正
视觉训练
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提高双眼 的视觉功能和协调能力。
电脑视觉训练
使用电脑软件进行视觉训练,针对 不同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
手术联合训练
在手术矫正的基础上,进行视觉训 练以进一步改善双眼视功能。
04
案例分析
案例一:斜视的双眼视异常
总结词
斜视是一种常见的双眼视异常,表现为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导致视觉功能受损。
对于屈光参差的处理,一般采取配镜 或手术的方法。配镜矫正主要适用于 轻中度屈光参差,通过配戴合适的眼 镜或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提高视觉 质量。对于重度屈光参差,可能需要 采取手术方法,如角膜移植术、晶状 体置换术等,以改善视力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节与集合一起出现,当出现一定的集合 量时,不同个体会出现不同量的调节,用 调节性集合(单位:△)和每单位调节 (单位:D)比率表示,即AC/A (单位:D)比率表示,即AC/A 。 分类:1、梯度性AC/A 分类:1、梯度性AC/A 2、计算性AC/A 、计算性AC/A
隐斜(Phoria): 隐斜(Phoria):
处理: 处理:
用棱镜矫正 改变镜片处方球镜度数: S=P/A S=P/A 视觉训练使水平范围较小值达到水平范围 的较大值的一半
图形分析法的优点: 图形分析法的优点:
可运用于大部分双眼功能异常患者 容易评价调节和辐辏的相互关系 眼镜或棱镜处方常用规则易于运用于图形 便于分析各种双眼视数据相互关系 便于资料总结与科研统计分析
调节反应:个体应对某调节刺激所产生的
实际调节量。其大于或低于调节刺激分别 以“调节超前对调节
负相对调节(NRA):指在集合保持固定 负相对调节(NRA):指在集合保持固定 的情况下,能放松的调节。即正矫基础上 加正镜至模糊所增加的屈光度。 正相对调节(PRA):指在集合保持固定的 正相对调节(PRA):指在集合保持固定的 情况,能作出的最大调节量,即在正矫基 础上加负镜至模糊所增加的屈光度。
1.使用棱镜矫正 使用棱镜矫正 2.加正镜用于近内隐斜,用公式S=P/A 2.加正镜用于近内隐斜,用公式S=P/A 3.视觉训练增加负融像性辐辏使BI恢复值等于或 3.视觉训练增加负融像性辐辏使BI恢复值等于或 超过内隐斜的量
6、Percival准则: Percival准则 准则:
评价水平位均衡标准之一 不考虑隐斜量 要求需求线经过双眼单视清晰区中间1/3与 要求需求线经过双眼单视清晰区中间1/3与 调节刺激在0 3D间所组成的舒适区 调节刺激在0到3D间所组成的舒适区 Percival准则的图形表达 Percival准则的图形表达
1、图表结构
2、测量结果的绘制
1)调节幅度 2)辐辏近点 3)远/近分离性隐斜 )远/ 4)远/近BI和BO至模糊、破裂和恢复点 )远/ BI和BO至模糊、破裂和恢复点 ——PRC/PFC ——PRC/PFC ——NRC/NFC ——NRC/NFC ——双眼单视清晰区 ——双眼单视清晰区 5)NRA/PRA
公式: 1/3G公式:P=1/3G-2/3L:
P:所需棱镜 G:水平量侧界限宽度中较大的一侧 L:水平量侧界限宽度中较小的一侧 当其<=0时,表示符合P 当其<=0时,表示符合P法则,不需处理 当其>0时,表示需要该棱镜值以符合P 当其>0时,表示需要该棱镜值以符合P法则, 棱镜底朝向双眼单视清晰区水平界限宽度 较宽的一方
调节幅度( 调节幅度(Amp):
当调节完全放松时,与视网膜共轭的 一点称调节远点。当充分调节时与视网膜 共轭的一点称调节近点。调节远点和调节 近点间的距离的屈光度表示形式称调节幅 度。
调节刺激与调节反应
调节刺激:指放置在眼前某近距离的注视
视标,以该视标至眼镜平面的距离(m)的 视标,以该视标至眼镜平面的距离(m 倒数表达。
公式P 2/3D公式P=2/3D-1/3R:
P:所需棱镜 D:隐斜量 R:融像储备量 当其<=0时,表示符合S 当其<=0时,表示符合S法则,不需处理 当其>0时,表示需要该棱镜值以符合S 当其>0时,表示需要该棱镜值以符合S法则, 外隐斜用BI,内隐斜用BO 外隐斜用BI,内隐斜用BO
处理: 处理:
图形分析法缺点: 图形分析法缺点:
对双眼视数据标记不全 不能分析大部分与调节有关的双眼视异常 过于依赖一些准则 繁琐,费时
谢谢! 谢谢!
双眼视异常临床分析方法
一、概念的复习
调节(Accommodation) 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
距离目标,眼通过增加晶体曲率,从而增 加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的物体在视网膜 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为看清近距离目标 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调节的分类
1 反射性调节:由于模糊像引起的调节。 2 辐辏性调节:由于眼球汇聚引起的调节。 3 张力性调节:在无任何视觉刺激情况下由于 睫状肌张力引起的调节。 4 近感知性调节:由于心理感知观察视标或器 械在眼近处引起的调节。
2 NRA/PRA的测量 NRA/PRA的测量
3 集合幅度的测量
笔式手电筒 ? or 调节视标? 调节视标?
4 聚散能力的测量: 聚散能力的测量:
1、远距水平聚散能力测量 2、近距水平聚散能力测量 3、远距垂直聚散能力测量 4、近距垂直聚散能力测量
做水平聚散度测量时会出现的三个点:
模糊点(Blur):表示患者再也不能代偿有 模糊点(Blur):表示患者再也不能代偿有 棱镜引起的视网膜侈开,但仍然保持稳定 的调节。 破裂点(Break):表示患者付出所有聚散 破裂点(Break):表示患者付出所有聚散 能力仍然不能保持双眼单视。 恢复点(Recovery):诱发的视网膜侈开已 恢复点(Recovery):诱发的视网膜侈开已 经下降到患者能启用聚散系统的范围。
在缺乏足够融像刺激的情况下,一眼与另 一眼的相对方向不一直,隐斜为当融像破 坏时的眼镜位置。 分类:1 分类:1、外隐斜 2、内隐斜
二、双眼视的测量
1 调节幅度的测量
移近/ 移近/移远法: 负镜片法:
调节与年龄的关系: 调节与年龄的关系:
最小调节幅度=15-0.25× 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 平均调节幅度=18.5- 平均调节幅度=18.5-0.3 ×年龄 最大调节幅度=25- 最大调节幅度=25-0.4 ×年龄
5 隐斜的测量
Von Graefe法检测远距/近距水平隐斜 Graefe法检测远距/ Von Graefe法检测远距/近距垂直隐斜 Graefe法检测远距/ Maddox杆检测远距/ Maddox杆检测远距/近距水平隐斜 Maddox杆检测远距/ Maddox杆检测远距/近距垂直隐斜
三、双眼视图形分析法
3、双眼视异常的图形分析
1)辐辏不足 2)散开不足 3)辐辏过度 4)散开过度 5)单纯性外隐斜 6)单纯性内隐斜 7)融像性聚散降低 8)调节不足
4、Sheard准则 Sheard准则
评价水平位均衡标准之一 多用于外隐斜患者的评价 要求融像储备至少应为隐斜量的两倍,即 外隐斜量至少应有其两倍或以上的正融像 性辐辏 Sheard准则图形表达 Sheard准则图形表达
公式:BO棱镜=(内隐斜 BI恢复值 棱镜=(内隐斜- 恢复值)/2 公式:BO棱镜=(内隐斜-BI恢复值)/2
当其<=0时,表示符合1:1法则,不需处理 当其<=0时,表示符合1:1法则,不需处理 当其>0时,表示需要该棱镜值以符合1 当其>0时,表示需要该棱镜值以符合1:1法则
处理: 处理:
聚散( divergence): 聚散(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调整两眼视线夹角对准外物,以达双眼单 视,获得最佳立体视。 分类:1 分类:1 张力性聚散 2 调节性聚散 调节性聚散 3 近感知性聚散 近感知性聚散 4 融像性聚散 融像性聚散
AC/A: AC/A:
使用棱镜矫正 对于外隐斜患者,通过正位视训练扩大双眼单视 清晰区右侧范围 改变镜片处方球镜度数: S=P/A S=P/A : S:球镜度数改变量 P:所需棱镜度 A:AC/A值 AC/A值
5、1:1规则
评价水平位均衡标准之一 多用于内隐斜患者的评价 要求BI恢复值至少应同内隐斜量一样 要求BI恢复值至少应同内隐斜量一样 1:1规则的图形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