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配比设计方案
AC-20生产配比说明
![AC-20生产配比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33574f19b89680203d825c7.png)
路面下面层AC-20生产配合比设计说明一、配合比设计依据及试验标准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工程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二、原材料1、沥青:采用山东高速物资储运有限公司供应齐鲁石化70#-A级道路石油沥青,经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2、碎石:采用泰安道朗石料厂生产的规格为10-20mm、5-10mm石灰岩碎石,经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3、石屑:采用泰安道朗石料厂0-5mm石灰岩石屑,经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4、填料:采用泰安东平县龙凤山钙粉有限公司产矿粉,经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三、AC-20型沥青砼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我部试验室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的各材料用量作为冷级配上料进行各热料仓筛分,用泰勒法试配确定各料仓用量比例为5仓(24-18mm):4仓(18-12mm):3仓(12-5mm):2仓(5-3mm):1仓(3-0mm):矿粉=8:33:23:7:25.5:3.5,符合规范AC-20型沥青砼混合料级配要求。
按照目标最佳沥青油石比 4.6±0.3%进行马歇尔试验,击实温度控制145℃,击实次数75,检测其毛体积相对密度、稳定度、流值及残留稳定度等相关指标,其结果均满足规范及目标配合比设计要求,试验结果汇总如下:马歇尔试验结果汇总四、确定生产配合比通过各项结果综合分析,确定采用5仓(24-18mm):4仓(18-12mm):3仓(12-5mm):2仓(5-3mm):1仓(3-0mm):矿粉=8:33:23:7:25.5:3.5, 沥青含量 4.4%(沥青油石比4.6%)做为AC-20型沥青砼混合料生产配合比。
Superpave19生产配合比设计报告
![Superpave19生产配合比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ca273b11a37f111f1855bd3.png)
林海公路新建工程LH-LM2标中面层Super-19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报告上海市奉贤建发集团上海弘枫建材有限公司试验室2010.101.概述林海公路工程是上海东南部地区重要的南北向干道之一,它位于A3公路和A4公路之间,在浦星公路东侧。
林海公路北接杨高南路,南至奉贤海滨,是浦东新区、闵行区、南汇区和奉贤区南北向交通动脉。
根据设计要求,中面层Super-19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采用Superpave(高性能沥青路面)的混合料设计方法,采用旋转压实仪进行试验确定。
2.设计及试验依据2.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2.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2.4《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管理指导意见》2.5《SUPER-19中面层施工指导意见》3.设计指标和要求3.1成型次数根据以往对super-19施工经验,成型次数取决于道路交通量,试件的成型次数为:初试压实次数N初始=8次、设计压实次数N设计=100次、最大压实次数N最大=160次。
3.2级配控制要求在Superpave混合料设计方法中,对Super-19混合料级配限制区界线和级配控制点界线要求分别列于表1和表2。
本次工程用Super-19混合料级配按照表1和表2的要求进行控制。
表1 Super-19混合料设计级配限制区界限表2 Super-19混合料设计级配控制点界限3.3配合比设计的主要设计指标和要求在确定Super混合料级配和设计沥青用量时,试件的密度、矿料间隙率和沥青饱和度等指标的要求见表3。
表3 Super-19混合料体积性质指标表*注:当级配在禁区下方通过时,粉胶比可取值0.8~1.6。
4.材料本次室内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为经过业主监理共同考察矿点经试验确定的余杭中泰郭家石矿的石灰岩,沥青为中石化上海销售分公司提供的SBS改性沥青。
sma16目标、生产配合比设计_secret
![sma16目标、生产配合比设计_secret](https://img.taocdn.com/s3/m/86a85c194431b90d6c85c7be.png)
1. SMA16目标配合比设计1.1 原材料性质分析1.1.1 SBS 改性沥青按设计要求,选用I-D 级 SBS 改性沥青,其技术性质见表 1-1 。
该改性沥青具有较高的软化点,以适应武汉地区的气候特点。
表1-1 改性沥青主要技术性质技术指标25 ℃, 100g,5s℃,5cm/min1.1.2 矿料SMA 配合比设计试验用粗集料和细集料均为辉绿岩,产地为XX;矿粉为石灰岩磨制矿粉,产地为XX。
依据 XXX中关于高等级公路沥青面层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的技术要求,分别对此三种矿料进行了试验分析。
1.1.2.1粗集料粗集料采用9.5mm~19mm,4.75mm~9.5mm辉绿岩,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1-2。
试验结果表明,以上各种粗集料均符合JTJ032-94中的有关的技术要求。
1.1.2.2 细集料细集料为2.36mm~4.75mm及2.36mm以下辉绿岩石屑,试验结果见表1-3。
试验结果表明,细集料性质符合JTJ032-94中的有关技术要求。
表1-2 粗集料主要技术性质1.1.2.3 矿粉石灰岩矿粉的试验结果见表1-4。
试验结果表明,矿粉的性质符合JTJ032-94中关于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沥青面层矿粉的技术要求。
表1-4 矿粉主要技术性质1.1.3 纤维纤维采用的是絮状木质素纤维。
纤维的主要技术参数由供应商——北京垦特莱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见表1-5。
表1-5 纤维的主要技术性质1.2 SMA16目标配合比设计1.2.1 确定初试级配及粗集料间隙率按照XX 设计单位提出的SMA16的级配范围,根据不同规格矿料的筛分结果,通过试算确定3组初试矿料级配,使4.75mm 通过率分别为23%、26%、29%,0.075mm 通过率为10%左右。
3组初试配合比的合成级配曲线见图2-1。
各组初试级配的材料组成如下:甲:9.5mm ~19mm:4.75mm ~9.5mm:2.36mm ~4.75mm:2.36mm 以下砂:矿粉=50:28:0:12:10乙:9.5mm ~19mm:4.75mm ~9.5mm:2.36mm ~4.75mm:2.36mm 以下砂:矿粉=54:26:0:10:10丙:9.5mm ~19mm:4.75mm ~9.5mm:2.36mm ~4.75mm:2.36mm 以下砂:矿粉=58:24:0:8:10图1-1 目标配合比设计矿料级配曲线以上3组级配的合成级配及粗集料间隙率VCA DRC 测试结果见表1-6。
砖生产配比实验报告
![砖生产配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64997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4.png)
一、实验目的为了优化砖的生产工艺,提高砖的质量和性能,本实验对砖的生产原料配比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通过对比不同配比下的砖的性能,为砖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原材料:粉煤灰、砂、生石灰粉、掺合料、水泥、石膏、铝粉等。
2. 仪器设备:实验台、搅拌机、砖机、砖样养护箱、电子秤、游标卡尺、压力试验机等。
三、实验方法1. 原料配比设计:根据文献资料和经验,初步设计以下配比方案:方案一:粉煤灰50%,生石灰粉10%,砂30%,掺合料5%,水泥5%;方案二:粉煤灰60%,生石灰粉8%,砂25%,掺合料5%,水泥2%;方案三:粉煤灰70%,生石灰粉6%,砂20%,掺合料5%,水泥1%。
2. 实验步骤:(1)按照设计好的配比,称取相应原材料;(2)将原材料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3)将搅拌好的料浆倒入砖机中,成型;(4)将成型的砖块放入养护箱中,养护28天;(5)养护结束后,对砖块进行尺寸测量和强度测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尺寸测量结果:方案一:长×宽×高=240mm×115mm×53mm;方案二:长×宽×高=240mm×115mm×53mm;方案三:长×宽×高=240mm×115mm×53mm。
三种方案砖块尺寸基本一致,满足生产要求。
2. 强度测试结果:方案一:抗压强度为15.2MPa,抗折强度为3.4MPa;方案二:抗压强度为14.5MPa,抗折强度为3.1MPa;方案三:抗压强度为13.8MPa,抗折强度为2.8MPa。
从强度测试结果来看,方案一砖块抗压强度最高,抗折强度也相对较好;方案二次之;方案三强度相对较低。
这可能是由于方案一中粉煤灰含量较高,有利于提高砖块的强度。
3. 分析与讨论:(1)在砖的生产中,粉煤灰、生石灰粉、砂、掺合料等原材料对砖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本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含量对砖的强度有显著影响,含量越高,砖块强度越高。
ATB-25生产配合比
![ATB-25生产配合比](https://img.taocdn.com/s3/m/30c4411bf12d2af90242e655.png)
ATB-25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及配合比验证报告1 概述1.1 概述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先将二次筛分后进入热料仓的材料取出筛分,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设定3.1%、3.4%、3.7%、4.0%、4.3%五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要求应重新调整热料仓比例,进行级配设计。
同时按生产配合比拌制的混合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ATB-25的体积性质及空隙率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应调整级配和油石比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和ATB-25标准。
最后按生产配合比拌和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验证,来验证生产配和比的各项性能指标。
1.2 设计依据本合同段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现行规范规定的马歇尔法进行设计,设计采用的有关技术规程和依据有:(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6)《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1.3 原材料来源本项目ATB-25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所采用的集料为凉水石场生产的玄武岩,集料粒径规格分别为 19.0-26.5mm、9.5-19.0mm、4.75-9.5mm、2.36-4.75mm和S16(0-2.36mm);矿粉为磐石石粉厂生产;消石灰产地图们;沥青采用延边路兴沥青储运站提供的盘锦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
2 原材料试验2.1 沥青沥青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沥青性能指标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见表2-1所列。
70号沥青试验结果表2-1试验结果表明:盘锦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本项目技术要求。
AC-13 生产配比设计
![AC-13 生产配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4ba60a0912a21614792966.png)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技术规范》(JTG D50—2006);(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根据目标配合比选定最佳油石比5.0%,取4.7%,5.0%和5.3% 3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二、生产配合比设计2.1.1集料筛分及矿料组成设计按照目标配合比各材料比例,通过调节各冷料仓进料速度与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
对各热料仓取料进行的集料筛分、合成级配情况见表2.1-1。
附注:根据设计要求,在使用中掺加0.3%的抗剥落剂2.1.2确定热料仓矿料合成密度2.1.3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根据目标配合比选定最佳油石比5.0%,取4.7%、5.0%、5.3%三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
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数据见表2.1-3、试验数据点组成曲线见图2.1-4。
3.1水稳定性检验1,2,成型方法:3,加载速率:50mm/min4,试件尺寸:直径101.6mm,高63.5mm 马歇尔击实法该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符合设计要求三、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按AC-13C最佳油石比OAC 5.0%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
试验数据见表3.1-1,3.1-2。
按最大毛体积密度对应的油石比5.1%、最大稳定度对应的油石比4.9%、空隙率中值对应的油石比4.9%、和规定沥青饱和度中值对应的油石比5.1%、确定的最佳油石比:OAC1=4.9%。
按各项技术指标全部合格范围对应的油石比下限4.8%和上限5.3%确定的最佳油石比:OAC2=5.0%。
综合确定的最佳油石比: OAC=5.0%(沥青含量=4.76%)。
AC-13C生产配合比设计
![AC-13C生产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3277f281c758f5f61f67fa.png)
一、设计目标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类型为连续密级配AC-13C型,使用于XXX沥青上面层,公路等级为城市支路,沥青混合料采用一级公路重载交通技术标准。
气候分区为夏炎热区(1-4区)。
二、设计依据1、《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092-96;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 G D50-2006;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范》JT G F42-2005;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 G E20-2011;三、原材料说明与试验检测结果1、沥青进场沥青茂名SBS(I-D)改性沥青,经检验该沥青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技术要求。
2、集料进场集料分别有:云浮生产加工10~15mm花岗岩碎石、加工5~10mm花岗岩碎石、加工3~5mm花岗岩碎石,花岗岩石屑,经检验所有材料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一级公路沥青集料质量要求。
3、填料为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填料采用32.5R散装水泥,经检验该水泥级配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一级公路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要求。
4、抗剥落剂为进一步改善花岗岩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能,在混合料中掺入抗剥落剂,掺量为沥青的0.4%四、生产配合比设计1、冷料进仓标定与进料转速的确定各种材料用5个不同转速进行转速与进料量的关系标定,得出转速与进料量的关系方程,根据目标配合比中各种才料的用量,反算材料进料转速,按此转速进冷料取各热料仓矿料进行筛分和级配合成。
2、热仓矿料筛分与级配合成各热料仓矿料筛分结果与级配合成详见附表“沥青混合料合成级配合成报告单”3、矿料百分比根据各热仓料级配合成情况,选定矿料百分比如下表:4、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规范值要求级配与目标配比设计矿料级配比较,如下表:五、配合比设计检验6、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从上面计算结果可知,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在最佳沥青用量4.3%时的粉胶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技术要求(0.6~1.6)。
树脂工艺品生产制作配比
![树脂工艺品生产制作配比](https://img.taocdn.com/s3/m/4e9432e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d.png)
树脂工艺品生产制作配比树脂工艺品生产制作配比:一、主要原材料1.树脂:包括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天然树脂等,可根据需要灵活搭配使用,灵活运用多种类树脂;2.填料:原材料的选择要求准确,用于优化工艺制品的性能;3.添加剂:添加剂选用高品质,主要有表面活性剂、改性剂、助剂等,用于提高材料性能和改善制品性能。
二、配比1.环氧树脂:根据工艺制品的材质特点,选用合适的环氧树脂,一般是由正丁醛树脂(这里我们使用的是水溶性环氧树脂)配以硅酮树脂成分,计算出来的浆液材料比例要求如下:丙醛树脂:硅酮树脂 = 8:2;2.聚氨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一般与环氧树脂共用,不同类型工艺制品,会有不同类型的聚氨酯树脂加入,在一定比例范围内灵活使用,计算出来的浆液材料比例要求如下:丙醛树脂:聚氨酯树脂 = 8:1~3;3.填料:此处我们使用的是石英砂,材料比例一般为丙醛树脂:石英砂=7:1,可多多少少调整;4.添加剂:本工艺要求使用抗菌剂及脱脂剂,比例为丙醛树脂:抗菌剂:脱脂剂=6:1:1。
三、工艺程序1.搅拌:将计算好的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石英砂、抗菌剂和脱脂剂放入高速搅拌器或搅拌桶中搅拌;2.浆体制备:将上一步混合好的原料加入适量的水,进行高速搅拌,达到浆体的制备;3.模具型塑:将浆料按照工艺要求注入到模具中,进行硬化成型;4.硬化:将模具型塑的工艺制品置入硬化箱中进行热固性模具;5.杀菌、消毒:将热固性模具及树脂工艺品放入热水中,进行杀菌消毒工序;6.外表处理:根据工艺制品的需求,采取进行外表美化处理,比如颜色涂抹,贴纸等;7.包装:将经过杀菌消毒及外表处理后的树脂工艺品打包整理好,做好安全质量控制工作,准备发货;四、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本配方的原料比例进行制作,以确保最佳性能;2.搅拌要求高温高速搅拌,以达到良好的均匀性;3.严格监测硬化状态,以确保制品制作的质量稳定;4.杀菌消毒要求恒温稳定,确保使用安全;5.工艺品包装要求完善,以确保商品完好无损;6.操作要求有专业培训,以确保操作工人专业水平。
AC-20C生产设计说明沥青混合料配比报告
![AC-20C生产设计说明沥青混合料配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dbb47e889eb172ded63b7c4.png)
沥青中面层生产配合比设计说明使用部位: AC-20C沥青中面层配比编号: TJ01-2019-QPB-002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计量测试中心建恩高速公路TJ01标合同段工地试验室沥青中面层AC-20C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说明一、概述我项目部于2019年3月14日完成本标段的沥青中面层AC-20C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设计。
内容包括:热料仓料筛分、生产配合比级配组合设计、最佳油石比的确定及水稳定性验证等工作。
本次生产配合比设计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及目标配合比设计、验证报告。
二、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我项目部对建恩高速公路第一标段AC-20C沥青混合料进行了目标配合比设计,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如下:表2-2 目标配合比各材料比例表2-3 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表2-4 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性质表表2-5 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三、生产配合比设计3.1 筛网设置及热料仓筛分试验(1)本次配合比设计所采用的拌和楼为田中TAP-4000LB型,拌和楼筛网设置根据原材料碎石加工规格及对该拌和楼的应用经验,将拌合楼筛网尺寸分别为32mm、22mm、11mm、6mm、3.5mm。
(2)在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中,为保证二次筛分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拌和楼上料速度与正常生产时上料速度相一致。
各个热料仓单独放料,各热料仓前面料放掉,待稳定后从热料仓放料取样,并对所取样品采用四分法进行了热料仓料筛分和密度试验,结果见表3-1和表3-2。
表3-1 拌和楼各热料仓料筛分结果表3-2 拌和楼各热料仓集料密度试验结果3.2 生产配合比调试依据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及热料仓筛分试验结果,进行了生产配合比级配组合设计,各热料仓及矿粉质量比为:4#仓(11~22mm):3#仓(6~11mm):2#仓(3.5~6mm):1#仓(0~3.5mm):矿粉=49:13:7:28:3矿料合成级配计算结果如表3-3所示。
3%水泥稳定碎石生产配合比设计说明
![3%水泥稳定碎石生产配合比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cb5e9f3f46527d3240ce0e5.png)
3%水泥稳定碎石生产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目的依据目标配合比,通过调整验证,确定生产配合比。
二、生产配合比设计1、确定料仓供料比例根据目标配合比确定各档材料比例为1档:2档:3档:4档=32%:18%:26%:24%,对拌合设备进行调试和标定后,分别取各个料仓材料进行筛分,结果见下经试验筛分结果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的规定范围,现确定各档材料比例为1档:2档:3档:4档=32%:18%:26%:24%。
2、确定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根据混合料已选定的级配、水泥剂量和最佳含水量进行拌合,拌合完成后立刻压实条件成型标准试件。
经过标准养生后,测定水泥稳定碎石在不同延迟时间条件下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如下表:根据上表绘制水泥稳定碎石容许延迟时间曲线图,结合上表得出容许延迟时间0h(立刻)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值最大,延迟时间超过3h后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值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因此确定%水泥稳定碎石的容许延迟时间为3小时,以后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在3小时之内完成。
3、确定结合料剂量标准曲线:根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分别以 % 、%、%、%、%的水泥剂量配料进行标准曲线试验。
以水泥剂量为横坐标,以同一水泥剂量稳定材料EDTA二钠标准溶液消耗量(ml)的平均值为纵坐标,绘制出EDTA标准曲线图。
同时采用内插法计算出每间隔的EDTA标准溶液消耗量所对应的水泥剂量,作为施工时的控制依据。
本次标准配比试验EDTA滴定曲线试验方法:取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1000g 滴定。
EDTA消耗量与水泥剂量对照表结合料配合比EDTA二钠消耗曲线4、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依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要求,视施工现场情况,经调整后得到的生产配合比为:水泥:集料=:100,混合料最佳含水率为%,最大干密度为cm3。
水稳生产配比说明
![水稳生产配比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af99955c5da50e2524d7ffe.png)
水稳生产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说明本次配合比设计在水稳目标配合比(编号:BG-2016-SWPB-001)基础上进行水稳生产配合比设计。
二、试验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第三分册路面工程及交通安全设施(第二版)》5、本路段《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三、原材料指标1、水泥:由永安万年水泥有限公司提供的永安万年牌P·P2、粗集料及石屑来源于吉口碎石场3、水:饮用水,符合拌和要求。
以上各种材料的试验结果参见水稳附表目标配合比。
四、设计步骤1、根据目标配合比,确定各料仓使用的比例参数,然后对合成矿料取样、筛分验证合成级配,确定最佳生产比例。
(见附表1和附表2)附表22、根据确定生产比例进行试拌、击实、成型无侧限,确定无侧限强度和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
(见附表3)3、确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曲线。
(见附表4)附表4五、通过验证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为%、最大干密度为cm3。
六、注意事项1、水稳拌和楼料仓1号仓、2号仓、3号仓、4号仓、对应的筛孔尺寸分别为19~、~19mm、~、0~,在无异常状态下,不得更改仓尺寸。
2、在正式拌制混合料前,应先调试所用的设备,使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和含水率都达到配合比设计的规定要求。
原材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
3、施工过程中拌和楼应严格按照配合比生产,并严格控制气温高于30℃时水泥进入拌缸温度宜不高于50℃;高于50℃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气温低于15℃时,水泥进入拌缸温度应不低于10℃,确保混合料性能稳定。
4、在拌和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各个料仓的生产计量,某档材料的实际掺加量与设计要求值相差超过10%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原因,正常后方可继续生产。
5、施工过程中混合料级配测试方法必须与目标配合比保持一致采用水洗筛分法测定,水泥剂量采用EDTA滴定法。
“一线”生产员工配比
![“一线”生产员工配比](https://img.taocdn.com/s3/m/08d96d19f18583d0496459f3.png)
工人比例基本算法
“一线”生产员工包括:拌料员工、装袋封口员工、接种员工、运输员工、锅炉工
一、工厂应根据销售部及其公司整体规划部署实施生产并拟定生产计划。
二、生产密度需根据工厂实际情况所决定来拟定人员配比问题。
1、根据灭菌锅容量
2、灭菌消毒周期
3、半自动化装袋机功效
三、以湖北基地为例合理配比生产员工
1、灭菌股容量为3车,每车能装57框菌包,每框为12袋菌袋。
那么灭菌锅一次灭菌菌包数量为:3X57X12=2052包
2、一次灭菌周期4-5小时左右。
一天工作量为两锅。
2052X2=4104包菌包。
根据每天菌包数量配比工人
接种人员两名一组,工作效率为:一天7箱,每箱120个菌包。
7X120=840包
4104除以840=5
即接种人员为5组10名接种人员.
装袋员工根据半自动化机械配比工人为X人能足够供应两锅4104包菌包装袋封口工作。
拌料员工2名。
运输工人2名。
锅炉工人1名。
AC-16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AC-16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613f78e518964bcf847cbd.png)
潭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设计说明1、本次试验严格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及《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等进行。
2、AC-16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试验中所采用的原材料如下:2.1沥青:江苏宝利A-70#沥青。
2.2骨料:三才合成碎石厂碎石。
2.3填料:石灰石矿粉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3、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时,所有集料均为水洗筛分。
4、在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成型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60-165℃、成型温度为150-155℃。
5、沥青混合料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真空实测法,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毛体积密度采用表干法测定。
6、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成型过程中沥青混合料采用双面击实75次成型试件。
7、试验结果:经过室内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相关验证试验,确定AC-16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4.9%。
其各种指标见有关设计图表。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三月十日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一.原材料试验各种热料仓矿料密度试验结果二、 AC-16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热料筛分试验及矿料组成级配:各种矿料筛分试验及矿料组成级配三、AC-16沥青混合料生产配比试验2、根据上表数据,AC-16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确定图如下`从上表及图中结果求取最佳OAC:1、从图中选取毛体积密度峰值,稳定度峰值,目标空隙率中值及饱和度中值所对应的油石比a1,a2,a3及a4,取其平均值即OAC1=(a1+a2+a3+a4)/4;2、再取其共同范围即OAC2= ( OAC min+ OAC max)3、然后得到最佳油石比OAC=(OAC1+ OAC2)/2由上图可知,OAC1=(4.9+4.9+4.9+5.0)/4=4.9OAC2=(4.7+5.2)/2=4.9OAC=(OAC1+OAC2)=(4. 9+4.9)/2=4.93.AC-16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OAC=4.9%,其各项技术指标如下表:(2) AC-16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经过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AC-16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为4.9%,残留稳定度88.9%,冻融劈裂TSR=91.6,动稳定度1657次/mm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生产配比方案模板
![生产配比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6aa64d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e.png)
生产配比方案模板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生产配比方案模板,用于帮助制定生产配比方案的人员快速准确地编写方案。
生产配比方案是指根据产品要求和原材料特性,确定各种原材料的配比比例,以保证生产出具有稳定品质的产品。
2. 背景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配比比例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合理的生产配比方案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编写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生产配比方案非常重要。
3. 方案编写步骤步骤一:确定产品要求首先,明确产品的要求和指标。
这包括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外观要求、使用环境等因素。
只有明确产品要求,才能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确定配比比例。
步骤二:分析原材料特性对所需的原材料进行分析,了解其主要特性,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材料成分等。
这些特性会影响原材料的使用性能和产品质量。
步骤三:确定原材料比例根据产品要求和原材料特性,确定各种原材料的比例。
可以参考已有的经验数据,也可以进行实验验证。
在确定比例时,要考虑原材料的供应、成本、稳定性等因素,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可行性。
步骤四:评估配比方案评估确定的配比方案,包括从理论角度和实践角度进行评估。
理论评估可以通过计算和模拟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实践评估可以通过试制和小规模生产来验证方案的实际效果。
步骤五:优化方案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方案优化。
如果评估结果不符合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优化的目标是在满足产品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4. 方案编写注意事项为了编写一个完整、准确的生产配比方案,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充分了解产品要求在编写方案前,要与产品设计人员和使用部门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产品的各项要求和指标。
- 详细分析原材料特性对所需的原材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其主要特性,以便确定合适的配比比例。
- 考虑原材料的供应和成本在确定配比比例时,要考虑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和成本因素,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硫酸铝生产配比
![硫酸铝生产配比](https://img.taocdn.com/s3/m/0c445e3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d.png)
硫酸铝生产配比
硫酸铝是一种重要的极性离子型无机化合物,其中氢离子被双价
替代剂硫酸根所取代。
由于它能够有效地准备表面活性剂,铝化学制品,催化剂等,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
硫酸铝也是制备磷硅酸钙,硅
酸铝,铝热轧等铝化合物的关键原料。
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质量,必
须认真制定有效的配比方案。
硫酸铝生产的配比大概如下:首先,从铝粉末的质量中,抽取适
当的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确定铝粉末的质量指标,然后结合实际生产
要求,根据比例关系,确定生产所需的铝粉末的质量。
其次,根据比
例关系,按比例从硫酸库存质量中,抽取相应的质量作为原料,准备
好后等待使用。
最后,根据实际生产要求,调整铝粉末和硫酸的比例,两者之间的比例一般是1:2.5,即1克铝粉末加入2.5克硫酸。
在加料、熔融过程中,都要控制好温度,使原料完全溶化。
在配比过程中,为了确保生产技术的连贯性,各种原料的质量也
不可忽视,必须严格按照质量指标要求进行抽检,确保原料的合格率
不低于98%。
最终,确保硫酸铝生产工艺的质量性能,在有计划地控制
各种参数的基础上,及时对质量和技术进行调整,以确保生产过程的
高效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配比设计方案生产配比设计方案佛山市北滘至南国路公路主干线路面工程生产配合比设计方案佛山市北滘至南国路公路主干线路面工程工地试验室2009年5月4日一、设计和试验方法的依据: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3、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4、佛山市北滘至南国路公路主干线路面工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5、佛山市北滘至南国路公路主干线路面工程设计图纸二、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公路一级2、设计交通等级:重载交通3、气候分区:根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沥青路面使用气候分区指标,确定佛山市处于1-4-1区(夏炎热冬温潮湿区)。
4、技术参数:①、下面层,空隙率3-6(%)、稳定度不小于8KN、流值1.5-4(mm)、沥青饱和度55-70(%)、矿料间隙率11-14(%)、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不小于1200(次/mm)、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85%、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不小于80%。
②、中面层,空隙率4-6(%)、稳定度不小于8KN、流值1.5-4(mm)、沥青饱和度65-75(%)、矿料间隙率13-15(%)、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不小于2800(次/mm)、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85%、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不小于80%。
③、上面层,空隙率4-6(%)、稳定度不小于8KN、流值1.5-4(mm)、沥青饱和度65-75(%)、矿料间隙率14-16(%)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不小于3500(次/mm)、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85%、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不小于80%。
三、材料说明:1、沥青:中、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Ⅰ-C)其中软化点不小于70℃,下面层采用道路石油沥青AH-70A级。
2、粗集料:中下面层采用三水产石灰岩,上面层采用珠海产花岗岩。
3、细集料:中下面层采用三水产石灰岩,上面层采用珠海产花岗岩。
4、填料:中下面层采用石灰岩矿粉,上面层采用PC32.5#水泥。
四、生产配合比设计步骤:1、首先对拌和机进行专业标定,检查各传感器、冷料仓下料口是否异常。
专业标定请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2、检查用于生产配合比设计的原材料情况是否稳定,如与目标配合比材料有较大偏差应重新取样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3、根据目标配合比各石料的比例上料进行矿料的二次筛分,上料速度以正常生产的上料速度为准,上料不少于100T,放料(弃料)不少于10盘,然后再把各个热料仓的料放出来分别堆放,待料凉后按照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取样进行试验。
4、材料的检测:分别对各热料仓材料按照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进行检测,对沥青材料按照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进行检测,对填料按照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进行检测。
5、矿料配合比设计:对材料进行筛分试验后,再对材料进行配合比组成设计,合成级配应使公称最大粒径、中间粒径、4.75mm粒径、2.36mm粒径和0.075mm粒径尽可能接近目标配合比的通过率,其他筛孔的通过率一般不超过目标配合比合成级配通过率的1%,否则应查找原因并重新进行2-5的步骤。
6、马歇尔试验:以目标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目标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0.3%和目标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0.3%三个沥青用量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下面层:制件时沥青加热温度为160℃,矿料加热温度175℃,矿粉单独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165℃,试件击实温度150℃,双面各击实75次;中、上面层:制件时沥青加热温度为170℃,矿料加热温度190℃,矿粉单独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170℃,试件击实温度160℃,双面各击实75次)。
计算(测定)不同沥青含量的马歇尔各项指标(毛体积密度、空隙率、稳定度、流值、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
计算方法如下:①、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γsb γsb=100/(P1/γ1+ P2/γ2+……+ Pn/γn)式中:P1、P2、……Pn-----各种矿料成分的配合比,其和为100;γ1、γ2、……γn ----各种矿料成分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sa′′n②、矿料合成表观相对密度γγsa=100/(P1/γ′1+ P2/γ2+……+ Pn/γ)式中:P1、P2、……Pn-----各种矿料成分的配合比,其和为100;γ′1、γ′2、……γ′n ----各种矿料成分的表观相对密度。
se③、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γγse sb =C*γsa+(1-C)* γ2C=0.033 Wx -0.2936 Wx +0.9339Wx=(1/γ式中:γγγsesb-1/γsa)*100 ----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合成矿料的表观相对密度; ----合成矿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sasbWx----合成矿料的吸水率;C----合成矿料的沥青吸收系数。
④、最大理论相对密度γti下面层采用实测法测出其最大理论相对密度γ层采用计算法计算其最大理论相对密度γtiti、中、上面。
γti=100/(Psi/γ式中:γti′se+ Pbi/γb)′ ----相对于计算沥青用量Pbi时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Pbi----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 Psi----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的矿料含量,Psi =100-Pbi ,%;γγse′b----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
⑤、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有效沥青的饱和度:VV=(1-γf/γt)*100VMA=[1-(γf* Ps )/(100*γVFA=( VMA- VV)/ VMA*100式中:VV ----试件的空隙率,%;VMA ----试件的矿料间隙率,%;VFA ----试件的有效沥青的饱和度,%;γf----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γt ----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Ps----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即Ps=100-Pb,%;γsbsb) ]*100 ----合成矿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7、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经由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技术指标按以下方法综合确定最佳沥青用量:①、以沥青含量为横坐标,以马歇尔的各项指标为纵坐标,将试验结果点入图中,连成圆滑的曲线。
确定均符合本方案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要涵盖设计空隙率的范围,并尽可能涵盖沥青饱和度的范围,使密度及稳定度曲线出现峰值,如未涵盖设计空隙率的范围,试验必须扩大沥青用量范围重新进行。
②、在曲线图上求出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稳定度最大值、空隙率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1 a2 a3 a4 。
取其平均值作为OAC1 。
OAC1 =( a1+ a2+ a3+ a4)/4③、对所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密度或稳定度没有出现峰值时(最大值通常在曲线两端)时,可直接以目标空隙率所对应的沥青用量a3作为OAC1 ,但OAC1 必须介于OACmin-OACmax的范围内,否则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④、以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不含VMA)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的中值作为OAC2 。
OAC2 =(OACmin+OACmax)/2⑤、取OAC1 及OAC2 的中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OAC。
OAC =(OAC1+OAC2)/2⑥、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不应超过±0.2%。
8、按照最佳沥青用量进行一组马歇尔试验,分别计算其各项技术指标,检查是否满足要求,矿料间隙率以空隙率内插法确定。
9、最佳沥青用量验证:①、检验最佳沥青用量的粉胶比(FB)和有效沥青膜厚度(DA):沥青结合料被集料吸收的比例及有效沥青含量Pba=[ (γse-γb ) /(γse *γsb )]*γb *100Pbe=( Pb - Pba /100)* Ps式中:Pba---沥青混合料中被集料吸收的沥青结合料比例,%;Pbe---沥青混合料中有效沥青用量,%;γγγse ---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合成矿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 sb′bPb---沥青含量,%;Ps----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即Ps=100- Pb ,%。
粉胶比:FB=P0.075/ Pbe式中:FB----粉胶比;P0.075----矿料级配中0.075mm的通过率(水洗法),%;Pbe---沥青混合料中有效沥青用量,%。
有效沥青膜:SA=∑(Pi*FAi)DA= Pbe/(γ′b * SA)*10式中:Pi----这种粒径的通过率,%;FAi----相应于各种粒径的集料的表面积系数,按照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B.6.9查得;DA----沥青膜的有效厚度,μm;Pbe---沥青混合料中有效沥青用量,%;γ′b ----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
②、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检验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
③、进行车辙试验,检验动稳定度(委托佛山市公路桥梁检测站试验)。
④、进行冻融劈裂试验,检验残留强度比(委托佛山市公路桥梁检测站试验)。
五、设计结论由上述试验结果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矿料级配组成。
六、附件1、拌和机专业标定证书;2、各料仓集料的筛分试验报告及物理力学指标检测报告;3、填料试验报告;4、沥青试验报告;5、矿料合成级配计算表及合成曲线图;6、马歇尔试验报告;7、最大理论密度试验报告或计算表;8、沥青用量选定图;9、浸水马歇尔试验报告;10、车辙试验报告;11、冻融劈裂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