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道家自然主义思想及其价值
道家自然主义文论观
价 值 的存在 。道 家 自然主义 思想对 中国人 文精神 特质 产 生 了深远 影 响,对后 世文学 艺术 的发 展也有 极大 影响 ,对 中国美 学思想 也有重 要影响。 关键 词 :道 家 ; 自 然; 本体 论 ; 创作论
自然是道 家 思想 的核心 内容和 价值 ,是道 家思想体 系
大 自然 、 自然社 会 。道 家认为 ,自然的就 是最好 的 、最合 最符合本 性 的作为 ,从其积 极性 而 言,是在 教导我 们要顺
其 自然 ,不 贪 求 、不 痴 迷 。只 有有 所 不 为 ,才 能 有 所作 为 。那 么要 保证无 为 ,须 具备虚 静 的心理条 件 ,即清心 寡 “ 自然 ”是 道 家 首 创 的 独 特 概 念 ,最 先 出现 在 《 老 欲 、少 思寡 欲、专 注忘 我。道 家的这 种 自然 主义 文论对 后 子》 ,后 使 用渐 多 。 自然 的最 初 意义 并非 是 大 自然 、 自然 世文 学艺术 的发展 有极 大影 响,尤其 是对 中国美 学思想 产 社会 。自指 自己、事物 本身 ,然是 这样 、如此 , 自然 的本 生 了重要影 响。 意即是 自己如此 、本 来如此 , 自然 的原 始意义 就是 自然而 二 、对自然美的追求—— 美的最高境界 然 ,它 不受外 力的影 响而保 持 的固有状 态 、天性 ,其强调 中 国 古代 美 学 一 贯崇 尚 自然 , 以 自然 为美 。 自然 审 事 物运 动变化 也毫 无原 因可言 ,亦不受 外力 的干 预,而 是 美 意识深 深地积 淀在 中华名 族的文 化心 理结构 之 中,铸造 内在 的根据 。 了独 具一 格 的 自然 审美观 。追根 溯源 ,这种对 自然 美的追 “自然 ”是道 的最高 属性 。《 老子 》第 5 1 章 中说 :“ 道 求源 于庄 子 。庄子在 哲学 上和老 子一样 强调 “ 天道 自然无 之尊 ,得之 贵,夫 莫之命 而常 自然 。 ”其所 说的 “ 常 自然 ” 为” ,反映 在 文艺 美学 方面 ,就 形成 了崇 尚天然 、反 对 人 并 不 是一 个 居 于道 之 上 的 客观 存 在 ,而 是道 , 道就 是 自 为 的审 美 标准 和 艺 术创 造 原 则 。庄 子认 为 最 高最 美 的 艺 然 、本然 ,道是老 庄哲 学中最 高和 最根本 的概念 。道 是宇 术 ,是 完全不 依赖 于人力 的天然 的艺 术 ,而 人为造 作 的艺 宙万物 、社会 人生 的总根 源和 总根据 。道在 老子那 里 首先 术 ,不仅 不能 成为最 高最 美 的艺 术 ,而且还 会妨 害人们 去 是宇 宙万物 最原始 的 自然状 态 ,万 事万物 皆 由道 而产生 。 认 识和体 会天 然艺 术之美 ,对人 们任 其 自然 的审 美意识 起 种破 坏作 用 。《 秋 水》 篇中 云:“ 牛马 四足 ,是 谓天 ;落 “ 自然 ”亦 是万 物 的最 佳存 在 状态 。《 老 子 》第 2 5 章 ”牛 马生 有 四足 ,可 以 自 由自在 有 言:“ 人法 地 ,地法 天,天法 道 ,道法 自然 。 ”意思 就是 马首 ,穿 牛鼻 ,是 谓 人 。 人 取 法 于地 ,地 取 法 于 天 ,天 取法 于 道 ,而 道 取 法 于 自 地行走,而人却要勒马首,穿牛鼻,控制其活动 ,这不仅 然 。 自然 是 一种 自然 而 然 的状 态 ,也 是 最佳 最 合 理 的状 破坏 了牛 马的 自然 本性 , 也破坏 了 美 。庄 子 崇 尚 自然美 , 态 在没 有人 为行为 强烈干 预的情 况下 , 自然 界通 常能够 推 崇 天然 美 ,反 对 一切 虚伪 矫 饰 的 人工 美 ,追 求 无 限 的 以它 的最 佳状 态存 在 着 。道家 主 张 “ 天 人合 一 ” ,但 与儒 “ 大美” 。他说 :“ 天地 有大美 而不 言 ” ,认为 自然界 中有 真 家的天人 合 一有所不 同 ,他 们并 不认为 人有什 么特 别 的地 正 的美 , 自然 的美不 像社会 上一 般 的美那样 喧嚣 ,如浮 云 方 ,从来 不把 自然 当作人类 控制 和索取 的对 象 ,而 是把 人 般容 易飘 逝 。道 家 的这种 以 自然 本色 为美 的观 点对 中 国古 当作 自然 界 的一个组 成部 分 ,强调道 与人 的和谐相 处 。道 代 美学和 艺术 的发展都起 了积 极作用 。 家也主 张尊 重 自然 ,反对 以人 为 中心,在道 家看 来 ,人 们 庄 子主 张回归 自然 ,泯灭 自我 。他把 物我 一体 ,与道 总是 习惯 于 以 自己的价 值标准 来判 断、观 察和 思考 问题 而 为一看作 是 人生 的最高境 界 。嵇康把 庄子 的理想 人生 境界 后 做 出行动 。《 庄 子》 中记载 :“ 昔者海 鸟止 于鲁郊 ,鲁侯 人 间化 了 ,把 它从纯 哲学 的境 界变为 实有 的境界 ,从道 的 御而 觞 之 于 庙 ,… …不 敢 食 一 脔 ,不敢 饮 一 杯 ,三 日而 境 界变 为诗 的境界 ,从而 成为第 一位 把庄 子 的返 归 自然 的
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
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导读:人类通过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努力和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自身更多的自由。
然而,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
人类通过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努力和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自身更多的自由。
然而,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
人类通过各种努力和活动创造出来的成果,往往在给人类增加某些自由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限制和烦恼,或者是只给一部分人增加了自由,而给另一部分人带来了更大的不自由。
这种人类创造活动的事与愿违的现象,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异化(alienation)现象。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能力愈强,成果愈大,人类离自然界也就愈远,人的自然本性也就丧失得愈多。
同样,个人从社会中得到的权利和保障愈多,那么个人受到社会的约束和限制也就愈多。
这就是人类为了生存而面对的一个无法避免的矛盾的现实。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自然和人类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自我异化的过程,不断为自己创造对立面,不断走向自己反面的过程。
老子对这一点似乎有很深的体会,因此他才会说:反者,道之动(40章),把向着反面发展看成是道的一个根本特性。
历史上不同的学派对于这种自然和人类自我异化的必然性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解决方案。
道家老庄对于人与自然的异化和人与社会的异化,都是持批判态度的。
他们认为因顺自然是防止异化、克服异化的最好方法,所以,他们提倡的自然主义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一种反异化的哲学。
老庄因顺自然的学说,首先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
他们认为,人也只是自然中的普通一物,人如果认为自己不同于或优越其他自然物的话,则一定会被自然看成是不祥之物[1]。
老庄也反对人类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对于自然的规律横加干涉和改变。
庄子讲过一个寓言,是说南海之帝鯈和北海之帝忽一起去拜访中央之帝浑沌,浑沌热情周到地款待了他们。
告别之时,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想回报一下浑沌。
他们商量说,人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吃和呼息,可独独浑沌没有,我们来为他打开七窍吧!于是,他们一天给浑沌打开一窍。
关于道家自然主义社会理想的价值与启示分析
关于道家自然主义社会理想的价值
与启示分析
道家自然主义社会理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核心价值。
它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自然界、社会关系、精神生活等方面的理想。
道家自然主义社会理想的价值体现在:一是尊重自然。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之道,并将自然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要求人们尊重自然,将自然纳入自己的行为准则;二是和谐发展。
道家思想认为,人应该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界的规律,以和谐发展的方式实现自身发展;三是万物一体。
道家认为,万物都是一体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都是彼此相互依存的,人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界,使社会能够和谐发展。
道家自然主义社会理想的启示在于:一是要坚持尊重自然。
尊重自然,意味着要保护自然环境,不能随意破坏自然;二是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的前提是要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自身发展;三是要坚持万物一体。
人们要熟悉自然规律,探究自然界的奥妙,在自然界中和谐发展,以保护自然环境。
总之,道家自然主义社会理想的价值和启示在于尊重自然,和谐发展,万物一体,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保护自然环境。
总结一下老庄思想
总结一下老庄思想老庄思想,又称为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支重要流派,由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构成。
它强调返璞归真,倡导与自然和谐共生,主张无为而治,注重个体修养和自身境界的提升。
老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将从哲学、政治、社会以及个人修养四个方面来总结主要内容。
在哲学方面,老庄思想赋予了“道”以重要地位。
道是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是超越一切的至高存在。
老子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他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无欲无为的,是自然的本质。
而庄子进一步强调了无为而治的观念,主张顺其自然,坚守自己的本性。
他认为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应该悟道归真,修炼自己的性情,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在政治方面,老庄思想反对儒家的道德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人为法令,民多盗竊;剪除禁令,民自至善。
他认为政府过于干预社会会导致社会混乱,他主张“以无为而治天下”。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倡“无为而治”的理念。
他认为君主应该追求“聖人无为之德”,让百姓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由发展,不受束缚。
在社会方面,老庄思想强调自然和谐共生。
老子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不去干扰它的自然规律。
他反对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主张“微言大义”。
庄子进一步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摆脱功名利禄的约束,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他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无欲而无不欲的理念,主张返璞归真,回归到最初的自然状态。
在个人修养方面,老庄思想主张追求无为而生的人生境界。
老子认为人应该追求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通过无欲无求、虚心谦和的态度来修养自己。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走上“无为之道”,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念,他认为人要“离奇泰然”,追求内心的安宁和宁静。
他主张通过让心灵与世界一体化来达到超脱尘世、获得自由的境界。
综上所述,老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流派,它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强调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共生,主张无为而治,注重个体修养和自身境界的提升。
老庄道家主张自然主义论文
老庄道家主张自然主义论文一、老庄道家自然主义德育的丰富与发展———对“异化道德”的批判与反思对“显学”等倡导的“异化道德”的批判与反思是老庄道家德育思想倡导自然主义为主的重要表现。
“世之显学,儒、墨也。
”“显学” 指的是以倡导宣扬“仁义”、“兼爱”等伦理道德规范为主的儒家、墨家。
庄子说:“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庄子认为,儒墨两家人为地划分事物之间的界限,确立人伦等级秩序,强分贵贱、亲疏、彼此、胜负、是非,违背了自然本性,其做法是对人性与道德的戕害、异化,所倡导的思想道德主张也只会沦为扭曲人性的异化道德。
为此,庄子说:“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庄子认为只有顺应自然,以澄澈若镜之心灵观照万物,才能帮助人们复归自然纯朴本性和道德生命本真。
“显学”所倡导的异化道德,只能越来越偏离自然本性,异化人心。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 ; 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 国家昏乱,有忠臣。
”面对急剧动荡的时代所产生的各种社会病象和异化道德,老子认为正是因为违背自然本性的种种“妄为”才导致了混乱局面。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当“圣智”、“仁义”、“巧利” 等异化道德变成了戕害自然本性的流毒时,持此主张的“显学”也就成了荼毒和异化人性的帮凶。
所以,老子又说:“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不过不敢为。
” 意即有道之人欲世俗之不欲,学世俗之不学,以此来补救众人的过错,顺应万物之自然本性,辅助其生长。
老庄道家认为,只有顺应万物自身的本性,才能实现个体自我本真的彰显和弘扬。
老庄道家对于儒墨显学及其思想主张的批评尽管有失偏颇,甚至对其贴上“异化道德” 的标签予以讨伐,但是不可否认通过对所谓“异化道德”的批判与反思,老庄道家在很大水准上丰富和发展了其自然主义的德育思想,促进了其德育思想的进一步深化。
庄子的思想知识点归纳总结
庄子的思想知识点归纳总结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孔子教育家派别的争论者,在哲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庄子的思想独辟蹊径,以其独具特色的审美观、人性观和政治观备受瞩目。
下面对庄子的思想进行归纳总结。
注重自然观察:庄子的哲学基点在于自然观察和自然主义的追求。
他提出了充分观察自然、追求自然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
他认为,人们应该借鉴自然界的智慧,学习自然界的最高道德准则。
他以自然和宇宙为中心,反对人类的中心地位,主张以天地宇宙的自然运行为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
追求真理的境界:庄子认为,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就像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他强调,真理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在不断变化的生活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庄子通过探索不同的生活境界,找到了真理的本质和真理的实现方式。
他主张人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的变化,积极主动地寻找真理。
反思理性主义:庄子对理性主义持批判态度。
他认为,人的理性并不完全可靠,有时会误导我们的思考和生活。
他主张在思考和决策中,应该多听从内心的声音,而不仅仅依靠理性的推导。
他主张人们要学会放松、舒适,不要为理性推导和逻辑思考所束缚,而应该顺其自然地生活。
道德观念的提出:庄子对道德观念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强调,在道德实践中,要以天地和宇宙的自然规律为准则,而非人类的主观意识和道德规范。
他认为,人们应当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并顺应自然的意志和发展。
他认为,只有在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基础上,人类才能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奉行无为而治:庄子主张政治无为,即不干预和干预社会事务。
他认为,过度的政府干预只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
他主张政府应该放手让民众自发地自我管理,并倡导无为而治的政府哲学。
他希望政府能够以典型的道家思维方式,退让和放弃一些政治权力,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的自由和权益。
提倡心灵自由:庄子认为,人们的心灵是自由的,可以随意驰骋在思考和感受的世界中。
2023年老庄思想总结
2023年老庄思想总结引言:老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源自老子与庄子的思想贡献。
它强调自然主义、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核心理念,并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2023年,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老庄思想在中国哲学界的影响力,也可以看到其在社会生活和个人成长中的应用。
本文将对2023年老庄思想进行总结,探讨其核心理念的演变和发展,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场景。
一、核心理念的演变和发展1.1 自然主义的强调自然主义是老庄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2023年,随着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自然的关注愈发增加。
老庄思想中所强调的“天人合一”,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许多人开始关注绿色生活、低碳出行,以及推崇素食、无辜残害动物等一系列环保行动,这些都可以看作是老庄思想的一种延续。
1.2 道法自然的实践道法自然是老庄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认为道无为而无不为。
在2023年,这一观点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明显。
许多公司开始尝试无上级管理、自主决策的工作模式,鼓励员工追求内心的自由与欢乐。
同时,许多人也放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尽情享受生活,不再过于计较功利与名利。
这种放下束缚、追求内心真实的生活态度,正是老庄思想的实践。
1.3 无为而治的应用无为而治是老庄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强调在治国理政时要遵从自然规律,尊重人民的自主性。
在2023年,这一观点得到了政府和决策者的关注。
政府开始探索更加平等、民主、自由的治理方式,注重依法治国和权力合理分配。
同时,决策者也重视民间智慧和创新能力的发掘,积极倾听民众的声音,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应对社会问题。
这种以无为之治的理念,旨在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老庄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场景2.1 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老庄思想的核心理念可以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者不再仅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而是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内心世界。
老庄学说的主要内容
老庄学说的主要内容老庄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这一学说以“道”为核心,强调自然无为、返璞归真、逍遥自由等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老庄学说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本质。
老子认为,“道”是无形无象、无色无味、无始无终的,它既超越了人类的语言和思维,又包含了宇宙间的一切规律和法则。
而庄子则进一步发挥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无限的、绝对的、自由的,只有通过“心斋”、“坐忘”等修行方式,才能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其次,老庄学说主张自然无为、返璞归真。
这一思想也是源于对“道”的本质的理解。
老子认为,“道”的作用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任何人为的因素,因此人类也应该效法自然,不受任何人为的限制和约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而庄子则更加强调返璞归真,认为人的本性是纯朴自然的,但在社会中往往会受到各种虚伪和矫情的束缚,只有摆脱这些束缚,才能回归本真,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第三,老庄学说提倡“逍遥游”。
这一思想是对于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
在庄子看来,“逍遥游”是一种绝对的精神自由,只有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超越,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他认为人生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物质的满足和名利的追求,而在于精神的超越和心灵的自由。
因此,他主张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真正的幸福。
最后,老庄学说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深刻的见解。
他们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
庄子曾经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综上所述,老庄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道”的本质、自然无为、返璞归真、逍遥游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
这一学说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方式。
浅谈老庄哲学思想
题目:浅谈老庄的哲学思想学生姓名李艳玲学号2011101063专业汉语言文学2班年级2011级浅谈老庄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老庄哲学可算是一枝奇葩,以此为基础形成的道家思想也成为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道家。
道家的“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以“自然无为”为精华的老庄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思想包含了对社会的有益启示,是当今社会的人们应学习的重要精神思想。
一、老子的哲学思想中“道”的内涵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
其代表作《老子》,也即《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的思想体系是以“道”为核心,他认为“道”是哲学体系最高的范畴,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自化”。
“道”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便给“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老子思想体系中,“道”有两层含义。
首先,“道”表示宇宙的原始状态,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其次,“道”表示了世界的本源,解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继而形成世界。
老子的思想体系中最基本的精神却在于“自然”二字,是一种以“自然之道”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主张“道法自然”,对于人类社会生活来说,要求人类顺应“自然之道”,返朴归真,以“自然”、“无为”作为社会、人生的理想状态。
这一思想主张,对后来的“黄老之学”以及魏晋文人的“隐世”思想等诸多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二、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其思想影响很大。
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崇尚自然,倡导无为,这是中国道家哲学最主要的思想。
中国一些古籍中说,崇尚自然无为的思想在远古时代即已有之,相传为中华民族始祖的黄帝就是自然无为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所以,在以后的道家或道教学者中也常常把黄帝奉为道家或道教的创始者。
然而,就现存史料和典籍看,道家思想当奠基于《道德经》一书。
《道德经》的作者相传为老子,所以《道德经》亦称《老子》。
可老子究竟是谁,汉代人已搞不清楚了。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就列举三位名叫老子的人,而他的倾向性意见则是:生活于春秋晚期、略早于孔子、孔子向他问过礼的李耳(字伯阳,谥曰聃)为作《道德经》的老子,并概括其思想的要点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以后,学术界大都以此说为是,奉李耳(老聃)为道家学说的创始者。
老子以后,传扬道家思想的学者很多,如列子(列御寇)、、关尹、文子、田骈、慎到等,然其中最有名、最有影响者当数战国中期的庄周。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说,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
"现存《庄子》一书,既记述有庄周的思想,同时也保存了不少战国时期的其他一些道家学者们的思想资料。
所以,《庄子》一书并不是一部单一作者的书,各篇形成的时期不同,其思想理论也不完全一致。
其中究竟那些篇代表了庄周思想,学界至今也还存在着很不相同的看法。
然《庄子》一书从总体上来讲是承继并发挥了《道德经》自然无为思想的,并在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
魏晋以来,《道德经》与《庄子》一直并称,是为道家学说的两部根本经典。
所以,在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上,《老》、《庄》思想也就成了道家思想的同义语。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一是崇尚天道(自然界的法则)的自然无为,如《老子》说:"道法自然"(25章),"道常无为"(37章);天地生万物,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10、51章)等。
庄子美学思想的当代生态价值
庄子美学思想的当代生态价值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对自然和人类生存的思考,与现代生态价值有着深刻的关联。
以下将从庄子美学思想中提取一些核心观点,分析其与现代生态价值的联系。
首先,庄子强调自然的无为而治。
在《庄子·逍遥游》中,他写道:“大隐隐于市,大通通于亩,此所谓大块噫气,至于无形;神之格也。
”其中的“大块噫气”被解读为道,指的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力量,无为而治的生态观念。
现代生态学认为,自然界存在着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能力,而人类过度干预自然会带来破坏性后果。
庄子的思想与这一观点非常契合,认为人应当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对待自然,尊重自然法则,而不是盲目地干预。
其次,庄子强调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相互依存关系。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描述了自然界的繁荣景象,认为各种生物在自然中互相依存、共生共存。
他写道:“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各有众,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悟之不得,名曰‘操’。
”这一观点对应着现代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概念,认为自然界是由各种物种、环境和资源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整体。
庄子关注的是整体的和谐和平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一观点与现代的生态价值观相契合,提醒人们保护自然多样性,重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再次,庄子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庄子·齐物论》中,庄子以“至人无己”为例说明,将人与自然界进行比较,强调人应该忘记自己的私欲,以及与自然相辅相成,追求身心的自由与和谐。
如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日益紧张,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庄子的思想提供了一种自省和反思的方法,提醒人们以谦卑的态度面对自然,减少人为干预,降低对自然的压力,更好地与自然相处。
最后,庄子倡导身心的放松与自由。
在《庄子·德充符》中,他写道:“叶千者,不知其然也。
箕子之丧,虞庙瞽瞍之闻,天下比之,则寿麟凤。
2024年老庄思想总结
2024年老庄思想总结____年, 老庄思想依然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哲学思想。
虽然这一思想诞生于古代, 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但它的精神内涵和思想触角依然与当代社会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____年的老庄思想进行总结, 从哲学、社会、个人等多个层面进行探讨。
一、老庄思想的哲学内涵老庄思想包含了众多哲学概念, 其中最为核心的是“道”。
道, 被认为是宇宙的基本原则, 是一种超越世俗界限的普遍规律。
老子认为, 人们应该顺应道, 不要追求个人功利, 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 以达到和谐的境界。
庄子则认为, 追求道的人可以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 摆脱世俗的束缚。
在____年的当代社会, 老庄思想的道观在许多领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科学领域,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意识到要顺应自然的规律, 尊重自然, 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领域, 传统的追逐利益的商业模式开始受到质疑, 人们开始反思追求无限经济增长的可行性, 转向追求生态平衡和人类幸福的发展模式。
二、老庄思想与社会建设老庄思想强调的是自然和谐, 个人自由, 这与当代社会的价值观相契合。
____年的社会开始呈现出对传统权威的批判, 以个人的自由为核心, 更注重平等、公正和包容。
政府开始推动社会治理的方式转向更加民主、平等的方向, 注重社会各界的自主发展和协作。
同时, 文化界也开始重视个人的内心成长和自我实现, 倡导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老庄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实践中, 也出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 个人主义的过度发展可能导致道德沦丧和社会的分裂;另一方面, 缺乏自觉的个人也容易被社会和舆论的趋势所左右, 失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 在____年, 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在个人自由的前提下, 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共同发展。
三、老庄思想与个人修养老庄思想注重个人内心的变革和修养, 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在____年, 个人成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老庄自然论思想及其对后世文论的
老庄自然论思想及其对后世文论的影响汉语言文学145班 14014309黄沁华人们常说,儒家重礼乐,道家贵自然。
可见,道家思想的最基本的精神在于“自然”二字。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提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地、天以道为准则,而道则是顺其自然、自然无为的。
人要顺其自然,地要顺其自然,天要顺其自然,道也要顺其自然。
因此,老学是一种以“自然之道”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主张“道法自然”,要求人类顺应“自然之道”,返朴归真,以“自然”、“无为”作为社会、人生的理想状态。
老子提倡“道法自然”的自然论思想,以“自然”、“无为”来解释“道”本体,并把“道”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而“素”、“朴”是“道”的本性,也就成为老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见素抱朴”的价值取向对后世文艺领域里反对浮华矫饰、以真朴自然为美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巧若拙”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最高意境。
例如:东汉王充反对文学作品的形式浮华虚饰,提出了“没华虚之文,存教庞之朴”(《论衡·自纪》)的言论。
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继承者,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
老子的自然论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庄子眼中的“素朴”已经不完全是纯天然未经雕琢的浅层次之美,而是经过精深雕琢又重新回到“素朴”的高级形态之美。
庄子提倡“大美”的自然观,强调美既要体现物和人的自由本性,又要浑然天成,自然而然,不露人工雕饰的痕迹。
他的哲学思想较老子思想更富美学意蕴,他的美学精神具有旷达、明丽、潇洒与神采飞扬的特征。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老子》第十二章)老子认为凭借人力雕琢而成的东西,只会破坏人们的审美趣味,使人忘记朴素自然之美。
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他反对人为的艺术,正是为了维护自然之美。
《齐物论》中曾讲到了天籁、地籁、人籁。
“地籁则众窍而已,人籁则比竹是已。
”人籁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地籁是风吹大地上各种孔穴发出的声音。
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价值论
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价值论老庄对自然的崇尚,落实到人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层面,那就是提倡人的消费、享受要与自然相呼应,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以求得人与自然、社会生态的平衡。
而当前人类迷恋于占有日益增多的的物质财富,滥用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对自然进行了无休止的掠夺,撕裂了人与自然原有的和睦关系,己然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紧张和对抗。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是之足,常足矣。
”《老子·四十六章》世界上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自我满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
只有学会满足,才‘能真正永远得到满足。
《老子·四十四章也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认为,过分偏爱某种东西,必然导致重大的损耗过多聚敛天下钱财,也必然对致更多的亡失,要使人们的行为不违反自然规律,就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知足”、二是“知止”。
所谓知足,即是克服自己欲望不脱离实际情况,所谓“知止”即要认清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限度以限止或禁止自己的行为,在这里“知足”和“知止”是密切相关的。
既然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限度,人的欲望就该有所克制,既然人的欲望有所克制,那么,人的行为自然就会有所收敛。
《老子·三十二章“知足可以不殆”意即只有懂得适可而止才能避免胆大妄为带来的危机。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强调适可而止。
所谓适可而止,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物处于一定度的区域内所呈现的中和之美、秩序之美、平衡之美。
庄子也说“知止其所不知,至矣。
”《庄子·齐物论认为人的最高明的见识,就是明白自己的行为应当止步于自己所不知道的地方,“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无所奈何《庄子·达生》”洞悉生命真谛的人不追求生命所不必要的东西,洞悉命运真谛的人,不追求命运无所改变的事情。
在《肤筐》篇里,庄子说,“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崇尚自然,倡导无为,这是中国道家哲学最主要的思想。
中国一些古籍中说,崇尚自然无为的思想在远古时代即已有之,相传为中华民族始祖的黄帝就是自然无为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所以,在以后的道家或道教学者中也常常把黄帝奉为道家或道教的创始者。
然而,就现存史料和典籍看,道家思想当奠基于《道德经》一书。
《道德经》的作者相传为老子,所以《道德经》亦称《老子》。
可老子究竟是谁,汉代人已搞不清楚了。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就列举三位名叫老子的人,而他的倾向性意见则是:生活于春秋晚期、略早于孔子、孔子向他问过礼的李耳(字伯阳,谥曰聃)为作《道德经》的老子,并概括其思想的要点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以后,学术界大都以此说为是,奉李耳(老聃)为道家学说的创始者。
老子以后,传扬道家思想的学者很多,如列子(列御寇)、、关尹、文子、田骈、慎到等,然其中最有名、最有影响者当数战国中期的庄周。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说,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
”现存《庄子》一书,既记述有庄周的思想,同时也保存了不少战国时期的其他一些道家学者们的思想资料。
所以,《庄子》一书并不是一部单一作者的书,各篇形成的时期不同,其思想理论也不完全一致。
其中究竟那些篇代表了庄周思想,学界至今也还存在着很不相同的看法。
然《庄子》一书从总体上来讲是承继并发挥了《道德经》自然无为思想的,并在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
魏晋以来,《道德经》与《庄子》一直并称,是为道家学说的两部根本经典。
所以,在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上,《老》、《庄》思想也就成了道家思想的同义语。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一是崇尚天道(自然界的法则)的自然无为,如《老子》说:“道法自然”(25章),“道常无为”(37章);天地生万物,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10、51章)等。
二是提倡人道(人事的规范)的自然无为,即人类应当效法天道的自然无为,如说,人的活动应当“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64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51章)等。
论述老庄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论述老庄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是中国哲学文化之魂,在中国文化史和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人们常说,儒家重礼乐,道家贵自然。
可见,“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老子云“道法自然”,“道”“自然”是同一的。
“自然”具有“道”本体的品格,“道”的本性是“自然”,“白然”就是天然、白成、自然而然。
道家在哲学上以“自然”为理法,表现在审美观上,便是对自然美的崇慕和追求,以及对浮华矫饰的反对。
崇尚“自然”、顺应“自然”是老子美学意蕴的主要源泉。
在“自然”的基础上,老子又生发出"素"、“朴”、“淡”、“拙”等儿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并把它们归结为“道”的品格。
这些美学范畴反映到卜法审美上,便形成了后世追求真朴自然和反对雕饰、姿媚书风的精神依据。
宋代以“平淡”为美的审美观、黄庭坚“伟要拙多于巧”的创作观以及傅山“丑”、“拙”、“直率”的书学观,于此都不无关系。
庄子在继承了老子美学观的基础上,对道家的美学理论作出了重要的发展。
从道家崇尚自然真美的思想出发,他提出了“大美”和“贵真”等重要的审美范畴。
“大美”虽是“不言”的,但它却表现出“白”、“无为”、“天成”的特点。
因而,在庄子看来,自然、天真就是美的最高标准和尺度,这也是历代二书论在进行书法品评时,为何把“自然”作为最高艺术品位的依据。
而要实现“大美”、“至美”,“贵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只有真实的才是自然的,书法贵天成自然,贵在写出真情性。
否则,就难免流于做作和安排。
受庄子“贵真”论的影响,历代书家都以真性情的抒发为尚,盛唐草书家,宋代苏、黄、米,晚明的徐渭等,无不在其作品中一任真情性的抒发。
而真情性的抒发,则需要书者不受外物的干扰,实现对主体的超越,以虚静空明的心怀去观照艺术形象之本源,使其与“道”融合为一,这种境界即庄子所说的“心斋”和“坐忘”。
庄子从道家“法自然”的理论出发,认为宇宙本体的“道”是自然的、无为的,因此,在“道”统摄下的“天、地、人”系统中的“人”也应当是自然的。
解读庄子的自然主义哲学
解读庄子的自然主义哲学研究报告一、引言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然和自由,他的自然主义哲学在当今世界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报告旨在解读庄子的自然主义哲学,探讨其核心思想和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二、庄子的自然观庄子的自然主义哲学根植于他对自然的独特理解。
庄子认为自然是一个完整而自成体系的存在,宇宙万物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运行规律。
他主张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变化和规律。
庄子的自然观中,最重要的概念是“道”。
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原理,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庄子将道比喻为大河,它自由流淌,不受任何束缚,同时也包容万物。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与道的合一,摆脱对外在世界的执着和束缚,回归到自然的本真状态。
三、庄子的自由观庄子的自然主义哲学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由,摆脱外在的压力和限制,找到内心的宁静和自在。
庄子主张人应该放弃对名利地位的追求,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庄子认为,人们常常被外在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束缚,导致内心的困扰和不安。
他主张人们应该超越这些束缚,通过修炼和内心的觉醒,找到真正的自由。
庄子的自由观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内心和需求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四、庄子的人性观庄子的自然主义哲学中,对人性的理解也非常重要。
他认为人性本善,人们的本性是纯净而善良的。
然而,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常常使人们远离自己的本性,导致内心的矛盾和困扰。
庄子主张人们应该回归到自己的本性,摒弃对外在世界的执着和追求,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他认为人们应该保持纯真和善良的本性,发扬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庄子的自然主义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庄子的自然主义哲学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他的自然观提醒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变化和规律。
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应该从庄子的自然主义哲学中汲取教益,保护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老庄哲学知识点总结
老庄哲学知识点总结1.老庄哲学的基本观点老庄哲学主张“道法自然”,认为宇宙万物都遵循自然规律,人们应当顺应自然,不要违背自然。
他们提倡“无为而治”,认为过度干预和人为干预只会导致混乱和破坏。
因此,老庄哲学主张“安于虚无”,讲求“无为而无不为”,劝人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老庄哲学强调去掉繁杂的欲望,不为外在的名利所累,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2.老庄哲学的人性观在老庄哲学中,人性被赋予了很高的价值。
老庄哲学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和破坏自然。
他们强调人的真实内在本性,主张发挥人的天性,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老庄哲学强调放下功利心,追求真善美,从而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3.老庄哲学的道德观老庄哲学对道德观念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他们认为道德应当是自然而然的感受和行为,而不是外在的规范和束缚。
他们主张超然于世俗,超越善恶对立,追求道德的自然和本真。
老庄哲学强调放下功利心,追求真善美,从而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4.老庄哲学的宇宙观在老庄哲学中,宇宙被赋予了神秘和玄妙的色彩。
老庄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无限广阔、复杂多变的大系统,它包容着一切事物,人力量渺小而微弱。
老庄哲学强调顺应宇宙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自然和人性,放下功利心,追求内在的宁静和自由。
老庄哲学认为宇宙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人为干预和过度干预。
5.老庄哲学的政治观在老庄哲学中,政治被赋予了特殊地位。
老庄哲学主张政治应当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过度干预和人为干预。
他们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政治应当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过度干预和人为干预。
老庄哲学认为政治应当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人为干预和过度干预。
老庄哲学认为政治应当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人为干预和过度干预。
综上所述,老庄哲学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思想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道德观、人性观、宇宙观、政治观等。
老庄哲学的核心思想主张“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安于虚无,追求内在的宁静和自由。
庄子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庄子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庄子——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又称庄子问,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名人,也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之一。
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成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庄子的生平和背景庄子出生在宋国,初名周,后改名晓,字宗堪,为公务员的后代。
据史书记载,庄子是个聪慧睿智的青年,很早就对哲学和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师从齐国的老子门下,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并开始了他自己的思考和创作。
二、庄子的道家思想庄子的道家思想具有独特的特点,包括对宇宙、人生、伦理、政治等方面的思考。
以下是庄子思想的几个重要方面:1. 無爲而治:庄子强调无为而治,认为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是人类最简单、最自然、最有效的方式。
他反对人为过劳和过度干预,主张顺应天地之道,顺应自然之变化,以达到自然无为而治的境界。
2. 返本归真:庄子主张返本归真,通过消解人的欲望和努力追求外在物质,获取内在的真正自由和喜悦。
他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追求与宇宙本然的融合,并通过回归本真的境界来实现。
3. 存乎无运和自由化生:庄子认为人类应当放下执着和追求,超越善恶的对立,以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
他主张超越社会常规和伦理道德的拘束,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个性的展现。
4. 自然主义和自然善:庄子强调自然的优先和自然的包容。
他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有智慧的,人类应当效法自然,以自然的方式去生活、去处理事物。
他认为一切争斗、压迫和战争都是因为人类离开了自然的本真。
三、庄子的重要著作庄子的重要著作是《庄子》,这本书是由他的弟子整理而成。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庄子的哲学思想、寓言故事、警世和文章等。
四、庄子的影响庄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以及后世的思想家和文化人。
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人的生活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总的来说,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创作,表达和传递了一种追求自由、超越善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庄道家自然主义思想及其价值
引言
自然主义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与核心价值。
自然首先是指自然而然的原则,其后具有自然界的含义。
道家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是自然界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的立场来看待自然,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和谐共存,人与自然本质同源,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
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反对片面强调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对矫正现代工业文明破坏自然的弊病有重要意义,对当代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生态文明、建构环境伦理具有独特价值。
内容与内涵
“自然”本是道家首创的独特概念,自然最先出现在《老子》中,战国中期以后使用渐多。
“自然”一词的最初意义不是指自然界,其本意就是“自己如此”,“自然”的原始意义就是自然而然,其运动发展没有原因可言,也没有外力干预作用。
道家讲自然,并不是排斥一切人为,而是主要指人类应按自然原则做事。
老子所讲的自然恰恰是人类社会中的自然,是人类行为中的自然而然的状态。
提倡自然是对人类社会行为提出一种方向和理想,而不是提倡“不做事”。
老子之自然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没有人类文明的自然状态,不是与“人类”或“人为”相对的概念,而是与勉强、紧张、压迫、冲突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值得追求、向往的状态,也就是一种价值。
老子思想最深刻的体现就在于自然无为的精义,无为是构造自然和谐完美状态,具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良好品质,天下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在无为的状态下成为和谐的整体。
“无为”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无为的根本含义就是尊重自然。
在这一点上,庄子和老子一脉相承。
庄子反对人们以“鲁莽灭裂”的残暴手段肆意破坏自然,主张在顺应和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条件生产财富。
道家思想中包含不少对自然的客观认识,但主要方面却不是提倡认识自然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而是体验人与自然界万物的息息相通,和谐交融,因此从“天人合一”思维模式中发展出自然主义。
这里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界的自然,更是因其自然、顺其自然的思维习惯,同时也是富有诗意的人生态度。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主要表明人与自然不可分离,融为一体,人顺应自然、因应自然而生活。
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之一。
庄子继续并发挥了这一传统思想,他认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天地固有常
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而人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大自然本是一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因此,人的一切行为都应与天地自然保持和谐统一。
“天和”是“人和”的前提。
“自然无为”作为道家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人类因循自然,不任意妄为。
人在自然面前,应当如庖丁解牛一样,善于依乎天理,因其自然地生存,否则,必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自然主义的第二层含义是人与自然的本质同源。
儒道两家都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过,儒家强调自然从属于人,人高于自然,人是自然的精华和灵长,“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
与儒家相比,道家更多地是自人从属于自然的立场肯定人与自然的本质同源,人与自然的同一、统一,天是自然之天,人是自然之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老子最先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遵从自然之道,人也遵从自然之道。
庄子明确提出了“天与人一也”的说法:“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
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
”在老子看来,“道”产生万物的过程,是一个事物自身内在矛盾运动的自然而然的过程。
既然人产生于这一过程,人的一切行为就应当以这一过程为范本,将自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道家老庄否认人与自然的差别性,否认人之为人的本质,认为人与自然可以相互转化,人可以变成泥土、牛马、翅膀车轮等。
老子说“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人可以通过“坐忘”、忘我、丧我而意识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道家从因任自然的立场出发,提出一种反智主义的观点,反对发挥人的智能,反对科技文明进步,认为人如果产生“功利机巧之心”,就将给社会带来无尽的混乱、争斗和罪恶。
老子提出“绝圣弃智”,庄子主张“墯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与大道”。
说到底,老庄还是反对破坏自然,反对扭曲人的自然性,“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庄子把自然界物质的原始状态称为“朴”,认为任何人为的技术都有损于物的“朴”的本性,因而是有害的。
庄子的目的在于告诫踌躇满志的人类,必须以极其审慎的态度,对技术作出深思熟虑的理智的抉择,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思想价值
道家自然主义思想对中国人文精神的特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也有极大影响。
庄子曾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对中国美学思想产生重要影响。
山水诗、山水画的发达是中国文艺的重要特色。
陶渊明也许是表现道家自然意识的典型。
首先应承任,陶渊明并非浑身都是静穆。
他在《读山海经》中,对精卫、刑天、夸父一类的神话英雄致以仰慕之情;《咏荆柯》慷慨悲凉,令人振奋;《拟古》诸篇,也大抵是伤时感事之作。
但陶渊明影响最大之处,确实在于表达了对自然和平生活的依恋和赞美。
其诗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还自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春秋
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不为流俗所累,不为五斗米折腰,归田园居,复归自然,与松菊为友,托体同山阿,“此中有真意”,也许就是人生“本真”的自然生活吧!陶渊明所达到的自然境界,已经不是原初简单的人与自然的相关依托,而是具有高度自觉的人所表现的平淡冲和,情深意真。
老庄道家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协调的思想,确实提供了丰富朴素而又精辟的关于保护环境的见解,这是不容否认的。
积极继承和有效开发这些思想资源和生态智能,无疑将对现代社会条件下保护环境有所启发和助益。
西方文化长期以来科技理性过于发达,片面强调改造、利用、征服自然,对于保护自然环境缺乏相应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准备。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反对认识改造征服自然,中国文化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不发达,恰恰是其缺陷与不足。
但西方自近代以来,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成为近现代文明的主题,工业文明愈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就愈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水土流失,动物减少,滥伐森林,滥采煤油,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所有这一切已经使人类的生存家园变得岌岌可危。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严峻课题。
中国文化中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思想理当在现代条件下显现其意义和价值。
应该承认,道家传统的自然主义思想有一定的理论缺陷与不足。
道家传统不重视认识论,对人如何在认识、利用自然的基础上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没做认真具体的、实际可操作的探究。
自然物、包括动物在内,不可能自觉地与人和谐相处,主动适应人的需求,只有人能够自觉地认识到、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除了要有高远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之外,还必须依靠人自己的认识、实践,掌握自然物本身的规律,以改造自然物、利用自然物,使自然物为人服务,为人利用,“道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首先就要认识自然规律,特别是要认识不同自然物的具体特殊属性,不能笼统地讲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不能代替对分殊的认识,也不同于对分殊的认识。
但与道家自然观的缺陷相比,道家自然主义理论的合理之处具有更高的现代价值。
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越来越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几乎成为全球共识与普世价值。
道家的自然观在这方面可以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对人类中心主义为满足人类需求而牺牲自然环境的弊病起到矫正与遏制的作用,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视角看待自然。
总之,我们现在建设生态文明、探索现代环境伦理时,要用道家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自然主义思想、境界为指导,充分汲取其合理因素,重视、吸收西方哲学中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精神,合理的利用自然,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也使自然得到按其自身规律要求的发展,使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使自然环境成为人类的美好家园,使天地本身所具有的无言之大美,既按其本性、又符合人类最高审美境界追求的面貌展现出来,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与自然的本质同源同时也成为真善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