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优质课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七下语文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第3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七下语文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第3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七下语文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祖国,爱人民”。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一部小说,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时期,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德国占领了阿尔萨斯,要求当地学校改教德语,法国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感人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真谛,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爱国主义情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普法战争的历史背景,理解爱国主义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普法战争的历史背景,理解爱国主义情感。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让他们在预习时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历史背景资料:为学生准备普法战争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然后简要介绍普法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边听边跟读,注意生字的发音和词义。

七年级语文下《最后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概述文章内容,赏析精彩语段。

2.能力目标:体会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感受小说中传达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社
会影响。

三、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情感: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产生情感共鸣。

2.品析关键词句:指导学生深入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问题探究法: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小说内涵,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历史背景、介绍小说梗概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情境。

2.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小说情节。

3.精读品析:挑选课文中的精彩语段,指导学生深入品味,体会人物心理活
动和情感变化。

4.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加深对小说内涵
的理解。

5.小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
1.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
自我评价等。

2.评价内容: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
发展和提高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后一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后一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后一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将了解小说《最后一课》的背景、作者和主要情节,能够概述出故事梗概;掌握其中重要的人物形象、象征和主题等文学要素。

通过学习,学生将培养起基本的文学欣赏和批判思维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学生将通过对小说《最后一课》的学习,深刻体验到母语教育的珍贵和民族精神的不可分割性。

通过对主人公小弗朗士与韩麦尔先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将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震撼和影响,从而树立起热爱祖国、珍视民族文化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需要掌握小说《最后一课》中的重要文学要素,包括背景、作者、主要情节、人物形象、象征和主题等。

同时,也需要深入体验小说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2.难点:由于小说《最后一课》涉及到的背景和主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因此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难度。

此外,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刻画也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母语教育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并引出小说《最后一课》的课题。

2.授课内容:(1)背景介绍: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以及作品的基本情节。

(2)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

(3)情节分析:通过对小说情节的梳理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发展脉络和重要转折点。

(4)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包括母语教育的珍贵性、民族精神的不可分割性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性等。

(5)创作风格: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创作风格,包括独特的叙事角度、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象征等。

3.总结: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小说的重要文学要素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和情感态度目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引导阅读、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述引导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和背景;通过引导阅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个人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必须告别某种重要事物的情况?”比如,毕业告别母校,或者搬家告别好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和爱国情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1.章节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中的《最后一课》。
a.阅读课文《最后一课》,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b.分析主人公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的心理变化,感悟爱国主义情感。
c.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提高语文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最后一课》的故事背景和基本情节。这是一篇描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在普法战争中被割让给德国后,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故事。它反映了民族矛盾、爱国情感以及对母语的眷恋。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这个案例展示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一个孩子如何从对法语学习的抵触转变为深刻的爱国情感。
d.了解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历史背景,理解法国民族矛盾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掌握课文生词、短语和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b.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c.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最后一课》,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升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感受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文化理解与传承:
-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家国情怀,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了解历史背景,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最后一课》的基本情节。这篇课文讲述了在普法战争中被侵略的阿尔萨斯省,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故事。它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韩麦尔先生的表现。通过分析他的语言、动作、心理,了解他的人物形象和崇高品质。
-阅读策略培养: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细读等不同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学生可能难以区分不同修辞手法,更不知道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教师应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帮助学生识别并学会运用。
-人物情感的理解:七年级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韩麦尔先生复杂的内心情感。教师需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去揣摩。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爱国主义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体会到韩麦尔先生的崇高品质,但仍有少数学生难以深入理解人物内心情感。我认识到,这可能是因为我对人物心理分析的引导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从人物的角度去思考和体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优秀教案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文中与韩麦尔先生有关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理解韩麦尔形象。

2、从环境、情节、人物性格的角度,分析理解小说表达的主题。

3、学习感悟“小说人物语言符合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通教学目标1、2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2、3教学方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流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最后一课》小说的情节,分析理解了小弗郎士的形象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韩麦尔的形象,并通过对韩麦尔形象的分析,理解这篇小说表达的主题。

二、师生对话——我眼中的韩麦尔先生1、课下,大家对《最后一课》温习了吗?温习了几遍?2、下面我们先交流一下同学们对韩麦尔先生形象的理解?学生举手发言,全班交流,教师顺势引导在此环节,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充分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顺势做点评。

三、问题研讨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读到这篇小说的结尾,我总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写出的不是“打倒普鲁士?”韩麦尔先生写出“打倒普鲁士!”不更有血性?不更有反抗侵略者的豪情吗?1、下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请以韩麦尔先生视角,梳理情节,研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等待迟到的小弗郎士,讲说最后一课的原因检查学生背书、自责,告诫人们要牢记法语上语法课、习字课、历史课,教初级班拼音作为一名老师韩麦尔先生,所有的情节围绕法语而展开,那么在小说的结尾,韩麦尔先生也只能用一句,能激发教室里所有人的爱国情感的法语来结束,根据前文的渲染、蓄势,“法兰西万岁!”当然是最有感染力的一句话,也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结尾处韩麦尔先生写“打倒普鲁士”,前文韩麦尔先生在课堂会做什么呢?控诉普鲁士的罪恶,揭露普鲁士的残酷血腥,以及对法兰西的蹂躏践踏结论:小说情节发展的必然性2、下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找一找表现韩麦尔形象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从人物性格变化的角度研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1)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朗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最后一课》优质课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最后一课》优质课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言: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2.板书:最后一课二、新课教学:1、检查预习情况:作者和字词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踱(duó)督学(dū)郝叟(hǎo)(sǒu)摊(tān)懊悔(ào)(huǐ)chéngfá(惩)(罚)钥匙(yào)(shí)磨损(sǔn)qíd259;o(祈)(祷)哽(gěng)宛转(wǎn)(zhuǎn)3、介绍小说常识:A、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最后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1、环境描写的作用。

2、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3、领会小说中小弗郎士的思想变化及原因。

1、注重阅读产生的语感程度。

2、联系生活,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愫。

初步理解“文学艺术〞和“现实生活〞的紧密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背景影片──同学们,这段影片描绘的是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前时的情景。

当时小弗郎士是怎样想的?那时的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著名法国小说家都德笔下短暂而又令人难忘的《最后一课》,共同感受小弗郎士的心灵震撼──二、在预习提示下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2、默读课文,想一想,是哪些事情促使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3、你认为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对上述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自由交换看法。

2、分组讨论:⑴上课之前,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而经历了“最后一课〞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⑵找出环境描写的语段或语句,根据语段中所提供的信息和你个人的感受,谈谈其作用。

⑶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细节描写,比方:写赫叟老头儿读书“声音发抖〞而又“乖僻〞。

一方面写出赫叟老头儿冲动、悲愤,对“最后一课〞的珍重,另一方面又表达了“我〞的天真──“想笑〞,心灵的波动──“难过〞,思想的震撼──“真永远忘不了〞。

试从课文中找出细节描写,品味其作用。

分组讨论后,各小组可自由发表小组综合见解。

四、迁移应用,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小弗郎士,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是爱国的?2、回忆中国近代史,不乏有中华民族被外寇入侵的历史事件,更不乏有“华人如狗,不准进入〞,“东亚病夫〞的含泪屈辱史。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了爱国主义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各小组都能提出有见地的观点。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角色扮演活动兴趣不大。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爱国主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课堂氛围非常好。但在引导与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提问技巧上还有待提高。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提问的艺术,提出更具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最后一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通过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感受到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对于国家和文化的深厚感情。课堂上,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他们能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但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熟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生字词的复习和巩固。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在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知识和成长。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情感转折的原因。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情感,从而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最后一课》,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增强运用语言表达情感、观点的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最后一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最后一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品主题。

1.3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心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品中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的民族精神。

3.2学会珍惜学习机会,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1.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2.1分析作品主题,感受爱国情怀。

2.2理解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体会作品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所在地区的方言,引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重视。

1.2教师简要介绍《一课》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2.2学生根据阅读理解,概括课文主要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3.合作探讨3.1.1作品主题是什么?3.1.2作品中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有哪些?3.1.3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4.精讲课文4.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心理,体会作品的教育意义。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6.作业布置6.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感悟了作品主题。

2.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心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一课》2.辅助资料:关于《一课》的背景资料、相关评论文章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2.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种做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提高课堂氛围,但也需要注意把握讨论的方向,避免偏离教学主题。
3.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采用了举例、对比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结合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感悟。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6.教学评价的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课堂表现,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方面,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a.能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
b.能以“假如我是小弗朗士”为题,创作一篇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作文。
4.表达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沟通。
a.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b.能够通过作文等形式,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d.领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e.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以“假如我是小弗朗士”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最后一课的感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最后一课》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a.能从课文中发现并解读作者对小弗朗士内心活动的细腻描绘。
b.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故事背景进行分析,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2.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a.能理解并体会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最后一课》教案
此外,对于课文中的一些难点词汇和句子,我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进行了解析。但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这些方法仍需进一步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生动有趣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难点。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感悟,这一环节得到了较好的反馈。但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最后,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我觉得在本次教学中,我尽量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仍有所分散。因此,如何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让学生在紧张与轻松之间找到平衡,也是我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的地方。
5.学习韩麦尔先生热爱祖国、坚守教育岗位的精神;
6.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人物情感变化,提高朗读技巧;
7.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最后一课》,使学生能够领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以课文为载体,让学生感受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写作特色分析:识别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并分析其在表达主题思想中的作用。
-朗读技巧提高:帮助学生克服朗读时的紧张情绪,掌握正确的呼吸、发音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深入理解主题:引导学生从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角度思考课文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
举例解释:
-情感把握: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小弗朗士在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心情变化,以及韩麦尔先生在课堂上的庄重与不舍。

《最后一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最后一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最后一课》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最后一课》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最后一课》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最后一课》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2.理解文本的含义和主旨,能简述故事情节;3.通过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文本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

难点:扩展学生对爱国主义概念的理解及其实践。

三、教学准备教师:封面图片及视频,故事背景介绍,课堂活动设计学生:文本《最后一课》四、教学过程1.教师根据封面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介绍小说《最后一课》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来历和背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学习兴趣。

3.教师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朗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之后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进行讨论。

将高傲、爱国、激动等情感融入到讨论中。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多张国旗照片,让学生知道各国国旗的差异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国旗的寓意。

5.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买家国情感和家国情怀等问题。

并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理解爱国主义。

6.最后,教师安排一个作文活动,通过本堂课程学习和讨论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写作。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1.学生的讨论质量和活跃程度;2.学生的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3.学生对爱国主义概念的理解和实践;4.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力提升。

六、教学总结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小说《最后一课》的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背景介绍,了解了爱国主义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

在课程中,学生通过讨论和活动,不仅提高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对爱国主义的情感和家国情怀。

这次课程让学生成为真正有爱国情怀的公民,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写作和分析能力本次课程是一堂注重情感渲染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设计背景《最后一课》是法国文学家阿尔朗·帕维尔的小说,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

该小说以一个老教师的最后一次课为主线,反映了法国教育体制变革对法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带来的沉重打击,同时寓意深刻,意味深长。

在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这篇小说被列为阅读课文之一,而本篇教学设计正是围绕这篇课文展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最后一课》的阅读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 能够理解和寻找小说中的主题和象征性意义;2.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语言文字和文学技巧;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文本;4. 能够认真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和学习;5.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最后一课》的文本,理解其中的意义。

可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最后一课的意思是什么?(2)文中的人物有谁?(3)最后一课体现了哪些思想和感受?(4)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什么启示?2. 教师导读让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找出其中的生词与难点。

同时,教师可以分析小说中的数字对于小说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1) 100 个框桶,是什么意思?(2)这篇文章到底是说了些什么?(3)短短的课文中,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学生阅读学生进行个人阅读,并记录文本中的重点内容。

学生可以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用什么形象,表述了什么思想?(2)作者采用了什么语言方式和句式,让文章更加感人?(3)你从这篇文章中明白了些什么?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分享个人的阅读体会,借鉴他人的思考。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最后一课的主题是什么?(2)文中的桶和号召是什么象征?(3)教育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4)文章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5. 个人思考让学生自主思考,写出自己的所悟所想。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名师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名师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一、核心素养:1.识记课文注解中的文学文化词句,理解分析课文中重要的基础词语,品味文中内涵丰富的词语。

(语言建构与运用)2.从小弗郎士的角度梳理概括他的所见所闻所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3.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角度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感受韩麦尔先生的人格魅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4.从心理活动描写角度分析小弗郎士的心路历程,体会民族语言和爱国情感的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二、教学建议《最后一课》作为经典的短篇小说,也符合小说的人物、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情节的要素,可以围绕小说三要素来进行教学设计。

这篇文章放在七年级下的课本中,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和语言理解赏析有重要作用,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热爱民族语言,热爱祖国是本文的主题,适当结合中国实际,来引导学生对中国和汉语的热爱。

因此教学设计中可引用部分与热爱祖国的歌曲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对汉语的热爱,对中国的热爱。

可使用多媒体的视频和音频进行教学,可逐段品味语言式的教学,还可通过探讨式教学。

学生尽可能充分参与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教学中要注意落实双基。

三、教学示例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2、从情节、人物、环境角度解读文本的内涵。

3、热爱民族语言,传承爱国主义的美德。

4、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寻找并概括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

2、分析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人物形象。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与展示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2、从情节和环境角度解读文本。

教学重难点:1、利用注释、修辞等方法理解文中重要词句。

2、分析概括小弗郎士的见闻。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激情导入(播放《歌唱祖国》的音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开拓辽阔疆域,创造辉煌文化。

这是爱国情怀。

维护祖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不能被分裂,更不能被侵占。

这也是爱国情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小学最后一堂课上的所见所感。

通过描绘课堂上的细节,表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学生离别的不舍。

课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同时,也富含教育意义,引导学生珍惜时光,感恩老师。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但对于这篇课文,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情感细节和寓意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细节和寓意,感悟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相关图片:用于展示课文中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记忆。

然后提问:“你们还记得小学最后一课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最后一课的课文——《最后一课》。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概括课文大意,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最后一课》的主题思想、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分析。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体现爱国主义。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最后一课》的基本概念。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经历,表达了爱国主义情感。这篇文章是阿尔封斯·达沃代尔借以反映民族矛盾和爱国情怀的佳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分析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在特定背景下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如何表达爱国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核心素养目标:1.提高文学素养,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文章表达技巧,提升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4.增强文化认同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爱国情怀,培养对国家文化的自豪感;5.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复习中主动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氛围较为活跃,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容易偏离主题,导致讨论效果受到影响。为此,我需要在课堂讨论中更加关注学生,及时调整讨论方向,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1.加强对学生历史背景知识的传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3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3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的课文,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学校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通过描述课堂上的情景和老师的讲解,展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失去祖国的痛苦。

本文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朗读和体会。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和现代文,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学生仍然处于青春期,对于情感的体验和感悟还不够成熟,因此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国家语言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3.写作法:通过写作,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2.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图片和播放相关视频。

3.课文解析:提前准备课文解析资料,以便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课文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讨论结束后,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优质课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言: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2.板书:最后一课二、新课教学:1、检查预习情况:作者和字词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踱(duó )督学(dū )郝叟(hǎo )(sǒu)摊(tān )懊悔(ào)(huǐ) chéng fá(惩)(罚)钥匙(yào )(shí )磨损(sǔn )qíd259;o (祈 )(祷)哽(gěng)宛转(wǎn)(zhuǎn )3、介绍小说常识:A、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B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

C、小说要素: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情节:1、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明确:主人公: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情节:上学路上→ 上最后一课的过程→ 下课上课前、上课中2、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学生活动】根据上面所学小说的知识,学生先自己思考,之后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课前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课上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

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下课3、请两位同学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分别用第一、第三人称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评价并补充或更正。

四、小结: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环节时间板书设计上学路上:上课前凝聚爱国主义最后一课上课中深情下课后作业设计必做:1.字词积累2.词语写话教学反思介绍小说的相关知识,划分层次,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分析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过程与方法分析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把握人物的能力、分析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感受文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回忆小说的三要素及课文内容2.板书:最后一课二、新课教学:(一)、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任务性格的发展史。

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是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

把学生分为三组,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用笔勾画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重要语句。

围绕“文章是如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各组选代表发言。

活动成果展示:关于小弗郎士作者抓住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的变化来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分析)(教师总结归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了如下变化: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这一转变是有原因的,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给他巨大的震撼,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关于韩麦尔先生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观察、描写韩麦尔先生的,由于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只能借助服饰、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他的心理过动和性格特征。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分析)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四十年教学经验、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

他怀着巨大悲痛,穿戴礼服,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感情,在对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责和对阿尔萨人的弱点的直率批评中,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得到了细腻的表现。

他的关于祖国语言文字的精辟见解,表现出对战胜侵略者的执著信念。

“法兰西万岁”表现了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心。

教师总结引申: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通过他们,反映了沦陷区法国人民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美读课文,再现人物形象,深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美读,即表情朗读,力求声情并茂,体现作品的感情基调。

有两处应注意体现:小弗郎士上课时的心情变化: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语言的爱对老师的深切同情和爱戴;韩麦尔先生宣布下课是,“我我”这里绝不是感情苍白的声音延长,而是心情极为激动,说不下去,他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最终凝为一句话“法兰西万岁”,此处应读的有力些,充满信心!教师范读这两处,学生跟读,练读。

(三)、揣摩语言,理解深刻内涵,把握文章的思想精髓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就文中最难理解文句展开讨论,交流看法,必要时,教师可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学生参考。

(四)、赏读课文,领略文章的美,探究其不朽的艺术魅力教师提问“这一篇文章为什么能跨越国界、跨越时间,健步行进在密密匝匝的文字丛林中,长存不衰?学生自由思考,并自由发言。

从情感美、手法美、人物美、细节美四个方面任意抓住一方面来谈即可,再次感受课文多样的美。

学生自选感兴趣的段落,美读课文,也可自荐上台演读课文。

(五)、延伸拓展、激活思维,创新写作1.学习了这篇小说,你有哪些新的感受?受到那些启发?2.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主题,《〈最后一课〉之后》为题,续写一段话,要求想象要合理,结构要完整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三、课堂小结真正属于民族的东西唯有语言,语言是民族的根基。

《最后一课》描述了向侵略者缴出语言的痛苦。

19世纪黑非洲身上最深的伤痕,也许不是来自帝国的入侵和掠夺,而是语言殖民化所带来的文化残疾。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不愿重演历史悲剧。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有必要更有义务像捍卫祖国一样,捍卫汉语就是爱国的最高体现。

板书设计小弗郎士:贪玩、不爱学习、幼稚、不懂事、有一定的意志力(能管得住自己)、爱憎分明、有很强的自尊心的孩子、懂事、热爱祖国。

韩麦尔先生: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作业设计必做:1.练习册选做: 课外阅读名著教学反思通过本节教学,学生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激发爱国情感,说好普通话,写好方块字,做好中国人。

侯晓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