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引言小猴子下山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游戏,通过模仿猴子下山的动作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小猴子下山的基本规则和教学方法。
游戏规则小猴子下山的游戏规则非常简单,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能力做出适当的调整。
以下是一般的游戏规则:1.参与人数:至少需要3个人以上参与,其中一人担任“猴王”,其他人为“小猴子”。
2.组成队列:所有的小猴子按照队列的方式站成一排。
3.起始姿势:所有的小猴子将双手伸直放在前方,身体向前倾斜,保持平衡。
4.猴王动作:猴王站在小猴子的背后,负责喊出动作口令,指挥小猴子做出相应的动作。
5.动作口令:猴王可以喊出“小猴子下山”或“小猴子上山”来指挥小猴子做出相应的动作。
–“小猴子下山”口令:所有的小猴子将身体向下压低,双手触碰地面,并快速地向前爬行。
–“小猴子上山”口令:所有的小猴子将身体向上抬起,直立站立在原地。
教学实录在教学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解释规则首先,向孩子们解释游戏的基本规则。
讲解游戏规则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示范,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步骤二:练习起始姿势请所有的小猴子站成一排,并让他们练习起始姿势。
鼓励他们保持平衡,双手伸直放在前方,身体向前倾斜。
步骤三:演示动作口令让其中一名孩子担任猴王,其他孩子则扮演小猴子。
由猴王示范动作口令,并亲自引导其他小猴子做出相应的动作。
可以多次练习,确保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和记住动作口令。
步骤四:轮流担任猴王和小猴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猴王和小猴子,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通过轮流担任不同角色,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游戏规则,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结论小猴子下山是一款简单而有趣的儿童游戏,通过模仿猴子下山的动作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小猴子下山可以通过解释规则、练习起始姿势、演示动作口令以及轮流担任不同角色的方式进行。
希望这篇教学实录能帮助您更好地教授小猴子下山游戏,使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课文18《小猴子下山》人教部编版
教学手段应用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互动教学:通过问题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情境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节和人物性格。 游戏化教学:通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课文分析
课文内容解读
主题:小猴子下 山空手而归的故 事,告诉人们做 事要明确目标、 一心一意
段落大意:小猴 子下山来寻找食 物,从玉米地到 果树林,再到草 地,每个地方都 没有收获,最后 只能空着手回家
重点字词:包括 小猴子、玉米、 果子、兔子等关 键元素,以及表 现小猴子行为、 心理活动的词语
《小猴子下山》故事梗概
故事背景:小猴子下山去寻找食物, 途中遇到各种动物和食物
故事寓意:小猴子最终空手而归, 告诉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持到 底的精神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故事情节:小猴子看到玉米、桃子、 西瓜和兔子,分别进行了交换和追 逐
故事与课文的联系:通过故事导入 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寓 意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教学总结内容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情况
教学效果与质量评估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小猴子下山》童话故事
《小猴子下山》儿童歌曲
《小猴子下山》动画视频
课外实践活动建议
表演:分组表演小猴子下山的 故事
画画:画出小猴子下山时的心 情变化
讲述:讲述一个与小猴子下山 类似的故事
观察:观察身边的人是否有类 似小猴子下山的经历,分享感 受
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
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一、谜语引入引入“小猴子”。
提示反犬旁的字和动物有关,请孩子说几个带有反犬旁的字。
齐读“小猴子”注意轻声的读法。
小猴子住在高高的山上,有一天他下山来了,还给我们带来了有趣的故事。
齐读课题。
二、听老师讲故事(图文对照,老师讲故事)。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好东西。
(玉米、桃子、西瓜、小兔子)四、这些东西都是怎样的,再读课文找一找。
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小兔子蹦蹦跳跳请用朗读这些词,读出好的感觉。
(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生活中,你还能说说谁是又怎样又怎样的吗?五、小猴子看到这些好东西,他是什么做的呢?看图读词。
(掰、扛、扔、摘、捧、抱)(开火车读、正音)你看着这些字有什么发现?(都是动作,有提手旁)还有一个字不是提手旁也有手,它的手在哪里?(掰,左右都有手,这个动作要用到两只手)请同学上台掰开一个橘子。
(两手一分就是:掰)玉米接在高高的玉米秆上,小猴子要怎么掰呢,我们一起做动作。
(加强记忆)看图猜字(明确字的意思)。
字真有意思,故事更有趣。
六、学习第一段1.抽孩子读课文。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他怎么做的?(板书:掰、扛)2.看图:小猴子扛着玉米非常高兴,你从哪里发现他很高兴。
用朗读表现他的高兴。
3.小猴子你们在心里想什么?带着这样的想法再读一读。
(抽生读、全班齐读)七、学习第二段1.看图:小猴子又来到了哪里?请学生读。
2.小猴子看到桃子这么做的?(板书:扔、摘)小猴子你为什么把玉米扔了。
东西更好了小猴子的心情更高兴了,请学生带着这样的语气读课文。
(请学生读)八、学习三、四自然段1.小猴子抱着玉米来到了西瓜地里,他看到了西瓜、看到了小兔,你也能学着刚才小朋友的样子,开心地读读三、四自然段,并且四个动词送进空里吗?(学生自读,请学生分段读,)板书(扔、摘、扔、追)2.看图:图片上的这只小猴子追小兔子时是迈开腿,可快了,所以“追”是走之底和退有关。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1.《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出示小猴子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生:认识,小猴子。
师:多可爱的小猴子呀!聪明的同学不仅会看老师写,还会跟着老师一起写。
(师板书“小猴子”,生书空。
)师:大家看“猴”这个字,它和我们认识的哪个字很相似?生:“时候”的“候”。
师:对,“时候”的“候”,“等候”的“候”。
把“候”中间的一竖去掉,再加上反犬旁,就变成“小猴子”的“猴”。
师:通过与熟悉的字进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认识生字。
师:有一天,小猴子下山了,它会来什么地方?又会看见什么?做些什么呢?(师板书“下山”,并简笔画出一座山。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师:请同学们根据拼音认真读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生读书,师巡视。
师出示生字:你能读准这些字的字音吗?老师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读得不准确,帮他指出来,读准确了,就跟着一起读,生:认读生字。
师:再仔细看每一个字,你有好方法帮大家记住它们吗?生1:“抱”是提手旁加上书包的“包”组成的。
师:这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生2:“扔”去掉提手旁,加上女字旁就是“奶奶”的“奶”。
师:换偏旁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记住生字。
生3:“摘”是提手旁加上“商店”的“商”。
师:右边不是“商”,我把提手旁换成三点水,你还认识它吗?生:“水滴”的“滴”。
师:“捧”和“掰”这两个字,谁来说一说?生4:两只手分开就是“掰”。
生5:把“捧”的提手旁换成木字旁,就是“棒棒糖”的“棒”。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除了“掰”是黑色的,其余的字都是红色的,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其它的字都是提手旁的,师:提手旁的字,一般都和手上的动作有关,“掰”和手有没有关系呢?生:有,掰东西也要用手。
师:老师做动作,你能猜出是哪个字吗?(师做动作,生逐一猜生字:摘、扔、抱、捧、掰。
)师出示插图:第一幅图是小猴正在掰玉米,老师把它和“掰”连在一起。
后面的几幅图,你会连吗?生1:第二幅图是小猴扛着玉米,连“扛”;生2:第三幅图是小猴扔掉玉米。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点评《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点评(通用5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信息化技术授课成为教育行业适应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点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点评篇1一、复习旧知,读题导入师:课前,我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这篇课文,那我想这篇课文,肯定是难不倒你们了,都知道学什么了吧。
生:小猴子小山。
师:那我写一写。
师书写“小”。
师:这个简单,下面一个猴子啊,请你伸出手来,跟着我一起写,猴是动物,所以它是“反犬旁”中间是个“单人旁”,右边咱们一笔一笔来,横折,横,撇,横,横,撇,点。
(出示课题)师:它的名字,读的好听一点,读的活泼可爱一点,开始。
生:小猴子。
师:要是读的快一些就更好了。
小猴子。
生:小猴子。
师:这个轻声啊,要读的轻而快“子”,小猴子。
生:小猴子。
师:恩,好多了。
这个故事的题目是xxx生:小猴子下山。
师:发现我们小朋友很聪明,刚才一提醒,小猴子题目也能读的很好了,要是这样稍快点,就更好听了,来。
生:小猴子下山。
二、梳理脉络,循疑读书师:这个故事你们都知道吧,有没有不知道的?哎,竟然都知道,很多小朋友可能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了吧,那我们下面这个游戏啊,肯定难不倒你们了。
师:,那咱们就来做游戏,等一下,电脑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图片,你要思考哪些图片画得都是故事中有的。
有,我们就有这个手势,对。
如果没有我们就打一下××,很简单,你们都知道做什么。
师:小猴子下山中,“有小猴子吗?”马上就会玩了。
有它爱吃的香蕉吗?哦,反应快起来了,桃子呢?,真不错,南瓜呢?西瓜呢?兔子还吃胡萝卜呢,苹果呢,玉米?看来你们读的都很好,爱我们都知道了,故事的主角是生:小猴子。
师:而这些就是他路上看到的好东西,(出示玉米、西瓜、桃子、小兔子)你看哦,小猴子下山来了,它看见了这些好东西,我们读读它们的名字。
生:玉米。
(边说边粘贴)师:这个简单。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1. 引言小猴子下山是一种经典的儿童游戏,目的是锻炼儿童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过程,并提供一些教学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教学准备在进行小猴子下山的教学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准备一块平整的场地,最好是室外草坪或室内空旷的地方。
•确保场地的安全性,移除任何可能引起危险的物品。
•准备一些小猴子下山的示例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游戏规则和动作要领。
3. 游戏规则小猴子下山的基本规则如下:1.所有参与者站成一排,挤在一起并将手放在肩膀上。
2.所有参与者低头弯腰,保持身体前倾,仿佛要爬行。
3.游戏开始时,首先排在最前面的参与者从队伍后方开始跑动,尽量保持稳定的速度。
4.当第一个参与者跑到队伍前方的时候,他需蹲下并捏住自己的头,表示已经下山。
5.其余的参与者看到前面的人蹲下后,需要迅速跑到前面,蹲下并持续传递这个动作。
6.游戏继续,直到最后一个人完成动作。
4. 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游戏规则和目标在开始教学前,向学生们介绍小猴子下山的游戏规则和目标。
通过示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游戏流程和动作要领。
步骤二:示范动作示范者可以扮演小猴子,向学生们展示正确的动作和节奏。
强调保持身体前倾、保持稳定的速度以及正确的蹲下动作。
步骤三:分组练习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来带领队伍。
组长可以引导队伍依次完成小猴子下山的动作。
步骤四:集体练习当每个小组都熟悉了游戏规则和动作后,可以进行全班的集体练习。
组织学生们站成一排,开始游戏。
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设置计时,并鼓励学生们争取刷新记录。
5. 教学技巧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们足够理解游戏规则和动作要领,可以通过示范、模仿和反复练习来达到这个目的。
•强调学生们保持身体前倾、保持稳定的速度以及正确的蹲下动作,避免摔倒或受伤。
•鼓励学生们保持团结合作的精神,遵守游戏规则,互相帮助和鼓励。
6. 结语小猴子下山是一种有趣的儿童游戏,能够锻炼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实录片断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做《小猴子下山》。
在开始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见过小猴子吗?生:见过!师:那小猴子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呀?生 1:小猴子很调皮!生 2:小猴子很机灵!生 3:小猴子很可爱!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关于小猴子的故事,看看这只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先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读完了吗?那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卡片)这个字念什么?生:“猴”。
师:很好,那这个呢?生:“掰”。
师:真棒!那“掰”是什么意思呀?生:用手把东西分开。
师:对啦,真聪明!那我们再来看这个词“扛着”。
谁能来做一个扛着的动作?(一位学生上台做动作)师:做得很形象!那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些生字词。
(学生齐读生字词)三、精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那现在我们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看看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
生:小猴子下山去了玉米地、桃树林、西瓜地。
师:说得很对!那小猴子在玉米地看到了什么?生:小猴子看到了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师:那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生: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师:(做出掰玉米和扛玉米的动作)小猴子的动作多有趣呀!那接下来小猴子又到了桃树林,看到了什么?生:小猴子看到了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
师:那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生:小猴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师:哎呀,小猴子把玉米扔了,去摘桃子。
那到了西瓜地呢?生:小猴子看到了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
师:那这次小猴子?生:小猴子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师:(皱起眉头)小猴子怎么总是扔东西呀?那最后小猴子又遇到了什么?生:小猴子看到了一只小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师:结果呢?生: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师:(惋惜地)唉,小猴子最后什么也没得到,真可惜!那同学们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会空手回家呢?生 1:因为小猴子太贪心了,看到好的就想要。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精选14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精选14篇)《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精选14篇)《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篇1师:这节课我们要看图读文,看图说话,还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写话练习。
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进行了朗读和讲解,并做了两个造句练习,现在,我们打开书,先分别把课文读一遍。
(本课一共五段,请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我们练习看图说话,要求是:仔细观察,动脑思考,说话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态度自然,语句通顺连贯。
(接着教师边放幻灯,边指导学生观察。
全班同学小声进行看图说话。
大约四五分钟。
)〔张老师把看图与说话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指导口语训练,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师:现在谁来说说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呢?生:有一天,天气很好,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下山来,它爬到了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大片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非常高兴,它连忙从松树上跳了下来,跑到玉米地里,爬到一根玉米杆上,掰了一个最大最大的玉米,扛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好不好?生(齐答):好。
师:对,××同学说得很好,特别是他说到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时,连忙从松树上跳下来,“连忙”这个词用得很好。
现在谁来说一说第三幅图呢?〔对学生的“说话”给予及时的评议和鼓励,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生:小猴子扛着一个大玉米,高兴地往前走着,走着走着,走到一个桃树园子里,它看到满树桃子又红又大,非常高兴,就把玉米一扔,又去摘了两个桃子,高高兴兴地捧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多好啊!现在谁来讲讲第四幅图呢?生:调皮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往前走。
走着走着,又走到一片西瓜地里,它非常高兴,就把两个大桃子往后一扔,就去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抱着往回走。
师:××同学讲得真好,他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而且还把课文中优美词语都用上了,这样很好,谁再说说第五幅图呢?〔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体现了口语训练的灵活性,有助于说话能力的提高。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教学实录】《小猴子下山》教学目标:通过讲述故事《小猴子下山》,培养学生对于美好价值观的认识,以及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小猴子下山》的绘本2. ppt幻灯片教学内容与步骤:Step 1:导入1. 教师打开ppt幻灯片,播放一段猴子在山上玩耍的视频。
2. 教师问学生:你们喜欢猴子吗?猴子住在哪里?Step 2:呈现故事1. 教师出示《小猴子下山》绘本,向学生展示书的封面并介绍故事背景。
2. 教师在幻灯片上呈现故事的第一页,并让学生集体观察插图。
3. 教师朗读第一页的故事内容,并询问学生:“小猴子为什么要下山?”Step 3:理解故事1. 教师继续朗读故事,根据插图和文字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小猴子下山的原因和所经历的困难。
2. 教师提问学生:“小猴子在下山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Step 4:点拨故事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小猴子为什么要下山,以及下山后又如何帮助其他动物的问题。
2. 教师提示学生,小猴子的行为体现了什么样的美好品质?Step 5:拓展思考1.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动物的生活环境?2. 教师组织学生就保护动物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例如减少毒害环境、不乱扔垃圾等。
Step 6:巩固与评价1.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在故事中看到了哪些动物?你们喜欢这些动物吗?”2. 教师收集学生的回答,并进行相关评价。
Step 7:小结1. 教师回顾故事中小猴子下山的经历,并总结故事中所传达的信息和学到的价值观。
2. 教师展示一幅插图,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写一句话总结这个故事。
总结:通过讲述故事《小猴子下山》,教师将美好的价值观与动物保护的意识传达给学生。
通过参与故事的讲述、观察插图和讨论问题,学生在故事中理解并思考了解到猴子的行为所体现的美德,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如何保护动物。
Step 8:延伸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例如制作折纸猴子、画小猴子下山的场景等,以巩固他们对故事的记忆并加深对美好价值观和动物保护的理解。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通过反复使用“看到……就……”的句式结构,突出了小猴子见异 思迁的性格特点。
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开篇点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和主要角色,引出了下文。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展现了小猴子初次看到玉米时的兴奋和满
创设故事情境
通过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引 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资源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展示小猴子下山的场景,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 象。
角色扮演法实践
分配角色
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猴子、小兔子、小 熊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 故事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
加强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 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 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 力。
在未来的教学计划中,将更 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 养和提升,如创新思维、批 判性思维等。同时,也将根 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 方法。
THANKS
谢谢
教学方法单一
本次课程主要采用了传统的讲授式教 学方法,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互 动环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改进措施及未来教学计划
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制定个 性化辅导计划,加强对其阅 读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 指导。
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 段,如情景模拟、游戏化教 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通过小猴子的经历,传达出对未知世 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以及面对困境 时的智慧与勇气。
情节发展
小猴子在下山过程中遇到各种新奇事 物,如美丽的花朵、诱人的果实等, 经历了从兴奋到困惑再到明悟的心路 历程。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及点评18《小猴子下山》部编版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 句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语气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让学生深入体会小猴子下山后看到 的事物和心情
拓展延伸,启发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 中的道理,如“小 猴子为什么最后空 着手回家?”
让学生分享自己是 否有过类似的行为, 并讨论这种行为的 后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题
故事内容: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 时,看到各种动物和食物,总是觉 得不满意,最后空手而归的故事。
适合年龄段: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 和学习。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
回家去。
重点难点:掌握本课的12 个要求认识的生字;理解 “掰、扛、扔、摘、捧、 抱”等动词的意思;学会 用“掰、扛、扔、摘、捧、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 的其他细节,如小猴 子看到什么就拿什么 ,没有考虑自己的需 求和实际情况。
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 因为贪心而遇到过的 教训,并讨论如何避 免类似的问题。
教学点评
教学方法点评
情境创设:通过模拟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互动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多种感官参与: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 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表现点评
课堂参与度: 学生是否积极 参与到课堂中, 是否能够主动
回答问题
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是否能够 清晰、准确地 表达自己的想
法和观点
思维活跃度: 学生是否能够 灵活运用所学 知识,提出有 创意的想法和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 听懂、会说、会读课文《小猴子下山》。
2. 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故事内容,并增强记忆力。
3. 用简单语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 学生理解课文,表达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 如何利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理解课文故事情节。
2. 如何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发音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大家谈论一些他们喜欢的动物,例如之前住在家里的宠物,或是自己在动物园或其他地方看到的动物。
2. 导入新课:将图片或实物等放到黑板上或展示屏上,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为小猴子下山。
3. 呈现课文:让学生认真听课文《小猴子下山》,并跟读课文。
4. 故事复述: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让学生逐个描绘出途中所见所闻,如小猴子爬山、翻山、走路等。
5. 口头训练:教师用简单的话语引导学生口头训练,如句型:“小猴子在熟睡后,乘上爸爸的背下山了” “小猴子爬山的时候,手脚又麻又疼,但是不肯放弃,坚持往前走”。
6. 语言学习: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一起学习语文,如学习一些简单的字词和词组,让学生熟记字词和了解词组和句子构成的基本知识。
7. 语音纠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语音纠正,如学生容易口吃,口齿不清等情况,让学生真正掌握语音表达能力。
8. 阅读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语感的构成,增强阅读能力。
9. 课堂表演: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语音表达能力,教师安排课堂表演环节,让学生模拟课文故事场景。
【教学总结】通过上述学习过程,学生们对课文《小猴子下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准确地表达故事情节和细节。
教师要在学生学习中更加注重语音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和阅读能力。
同时,课堂表演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更多地运用这种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
部编本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本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实录\小猴子下山名师教学设计片段◆理解本文说明的道理(教学难点)(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
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读课文,然后结合插图进行交流。
)师: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了哪里?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黑板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
接着在黑板上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照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
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
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
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了什么?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小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这只小猴子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
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呢?(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教学流程五篇范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教学流程五篇范文第一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18.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教学流程《小猴子下山》精彩课堂片段师:同学们,请看,(出示猴子图片)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生:猴子,小猴子。
师: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生:猴子捞月。
生:狐狸和猴子。
……师: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
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题。
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请打开课本第94页,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出示生字)你能读准确吗?指名读,齐读。
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生交流。
师:请大家再次读读课文,看看小猴子下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排一排吗?找学生排列。
师: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
生齐说。
师: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读读的1自然段。
生读第1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师: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生: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师;他高兴吗?它怎么做的?生:小猴子心里很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师: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
(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小猴子又看见了什么?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生: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师: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桃树下,看见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师:说得不错,谁再来说说?指名说。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猴子+ 生:这是一只做事不专心的小猴子。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实录片断老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做《小猴子下山》。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课堂上突然进来一只小猴子,同学们都惊呆了)小猴子:咿呀咿呀呀,大家好!同学们:(惊喜地叫道)哇!一只小猴子!老师:同学们不要慌张,这只小猴子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它会给我们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小猴子:嗯嗯,我会很认真地给大家讲故事的。
好,故事开始了!(小猴子开始给同学们讲述故事)小猴子:从前,有一只生活在山上的小猴子,它叫小明。
小明非常聪明,但是他却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园,大山。
(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小猴子也开始展示动作)小猴子:有一天,小明好奇心大发,他想知道山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于是,他决定下山探险。
(小猴子扮演小明下山的姿势,同学们哈哈大笑)小猴子:小明下山的路上,遇到了很多有趣的生物。
有美丽的彩虹蜘蛛、翩翩起舞的蝴蝶、奇形怪状的昆虫……(小猴子边说边扮演不同的动物形象,同学们越来越入迷)小猴子:在小明探险的过程中,他还学会了一些有用的技能,比如跳跃,攀爬等等。
(小猴子表演起翻跟头、攀爬等动作,同学们纷纷尝试模仿)小猴子:终于,小明走出了大山,他看到了广阔无垠的草原、高大壮丽的森林和湍急激流的河流……(同学们都惊叹不已,小猴子也满面笑容)小猴子:探索了这么多美妙的景色,小明渐渐地想念起家乡的山。
于是,他决定回到大山。
(小猴子表演小明回山的动作,同学们鼓掌欢呼)小猴子:小明回到家乡的山后,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他明白了,不管世界多么广阔多么有趣,家始终是最温暖美好的地方。
(同学们被小猴子的故事深深打动,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同学1:我觉得小明很勇敢,敢于探索未知的世界。
同学2:我也想像小明一样勇敢地去探险,看看外面世界的精彩。
同学3:但是我也明白了,家才是最温暖的地方,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家人的爱永远陪伴着我们。
(同学们互相讨论,意犹未尽)老师:同学们从小猴子的故事中受到了很多启发,你们对于这个故事有什么深刻的感悟呢?(同学们思考片刻)同学4: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探索世界的同时也要珍惜家人对我们的爱。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小猴子为什么最后一无所获。
2、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道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做《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大家猜猜看,小猴子下山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二)初读课文1、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轻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词。
(四)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师:小猴子下山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师:“又大又多”这个词说明了玉米怎么样?(4)学生回答:玉米很大,数量很多。
(5)指导朗读,读出玉米的大和多。
2、学习第二自然段(1)师:小猴子看到这么多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么做的?(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师:“掰”和“扛”这两个动作说明了什么?(4)学生回答:小猴子很有力气,很开心地掰玉米。
(5)指导朗读,读出小猴子的高兴。
3、学习第三自然段(1)师:小猴子扛着玉米往前走,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师:“又大又红”这个词说明了桃子怎么样?(4)学生回答:桃子很大,颜色很红,非常诱人。
(5)师:小猴子看到桃子后,是怎么做的?(6)学生回答:小猴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7)指导朗读,读出桃子的诱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1)师:小猴子捧着桃子往前走,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师:“又大又圆”这个词说明了西瓜怎么样?(4)学生回答:西瓜很大,形状很圆。
(5)师:小猴子看到西瓜后,是怎么做的?(6)学生回答:小猴子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7)指导朗读,读出西瓜的大与圆。
5、学习第五自然段(1)师: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又看到了什么?(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说课方案与课堂实录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说课方案与课堂实录一、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
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六、七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教学目标设定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目的)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标,就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我们从小做事应该一心一意和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等道理。
第二是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
第三是知识目标,就是能理解重点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可爱”、“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关的句子。
第四是美育目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到小猴的可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我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1.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出示小猴子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生:认识,小猴子。
师:多可爱的小猴子呀!聪明的同学不仅会看老师写,还会跟着老师一起写。
(师板书“小猴子”,生书空。
)师:大家看“猴”这个字,它和我们认识的哪个字很相似?生:“时候”的“候”。
师:对,“时候”的“候”,“等候”的“候”。
把“候”中间的一竖去掉,再加上反犬旁,就变成“小猴子”的“猴” 。
师:通过与熟悉的字进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认识生字。
师:有一天,小猴子下山了,它会来什么地方?又会看见什么?做些什么呢?(师板书“下山” ,并简笔画出一座山。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师:请同学们根据拼音认真读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生读书,师巡视。
师出示生字:你能读准这些字的字音吗?老师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读得不准确,帮他指出来,读准确了,就跟着一起读,生:认读生字。
师:再仔细看每一个字,你有好方法帮大家记住它们吗?生1:“抱”是提手旁加上书包的“包”组成的师:这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生2:“扔”去掉提手旁,加上女字旁就是“奶奶”的“奶” 。
师:换偏旁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记住生字。
生3:“摘”是提手旁加上“商店”的“商” 。
师:右边不是“商”,我把提手旁换成三点水,你还认识它吗?生:“水滴”的“滴”。
师:“捧”和“掰”这两个字,谁来说一说?生4:两只手分开就是“掰” 。
生5:把“捧”的提手旁换成木字旁,就是“棒棒糖”的“棒” 。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除了“掰”是黑色的,其余的字都是红色的,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其它的字都是提手旁的,师:提手旁的字,一般都和手上的动作有关,“掰”和手有没有关系呢?生:有,掰东西也要用手。
师:老师做动作,你能猜出是哪个字吗?(师做动作,生逐一猜生字:摘、扔、抱、捧、掰。
)师出示插图:第一幅图是小猴正在掰玉米,老师把它和“掰”连在一起。
后面的几幅图,你会连吗?生1:第二幅图是小猴扛着玉米,连“扛” ;生2:第三幅图是小猴扔掉玉米。
所以连“扔” ;生3:第四幅图是小猴摘桃子,连“摘” ;生4:第五幅图是小猴子捧着桃子,连“捧” ;生5:第六幅图是小猴子抱着大西瓜,所以连“抱” 。
师出示“满、瓜、蹦、追” :这些字,你又认识吗?能给他们找个朋友吗?生1:“瓜”可以组词“西瓜” ;生2:“满”可以组词“满地” ;生3:“蹦”可以组词“蹦蹦跳跳” ;生4:“追”可以组词“追赶” 。
三、梯度练习,朗读课文师:小猴子看到满地的玉米“又大又多” ,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 。
你能说说吃在嘴里是什么感觉吗?生1:西瓜吃在嘴里甜甜的,凉凉的。
生2:桃子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甜甜的。
生3:玉米吃在嘴里黏黏的。
师:这么多好吃的,不过,最让小猴喜欢的是,它看到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
师出示图片:快速地读一读。
生(快速地):蹦蹦跳跳。
师:一路走来,不仅有好吃的,还有可爱的小兔,惊喜不断,多高兴啊,连起来读读。
生(高兴地):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师:老师把这些词放到句子里,你还能读得好吗?指名读句子,老师也读一下。
师:比较一下,读得有什么不一样。
生:老师读出了味道。
师:你也能像老师这样读出味道吗?还可以加上动作。
生边读边做动作师: 读得真棒,老师仿佛看到小猴高兴地样子,掌声鼓励一下。
师:今天我们读的故事,就像连环画一样,你最喜欢哪副图呢?选择最喜欢的部分,同桌合作读一读,读得好就夸夸他,读得不好就帮帮他。
生合作朗读,师巡视指导。
师指名朗读并评价师:一路走来,小猴子多么高兴啊!可是这幅图中,小猴子的心情是怎样的?(出示插图)生:小猴子一路走,一路扔,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师:是啊,小猴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了,我们似乎都能看到小猴后悔的心情了。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四、观察指导,学写汉字师:课文读到现在,让我们安安静静地学习书写两个生字(出示“瓜、非”)。
师:仔细观察“瓜”,在田字格里写好它,要注意什么呢?生1:中间的竖提的竖不能写在竖中线上生2:中间的点不能丢了。
师:大家再仔细看一看,这个字有两个撇,它们的写法一样吗?生:第一个撇是平撇,第二个撇是竖撇。
师边板书边讲解,生练习书空师:“非”这个字左右两边是不是一样,你发现了什么?生:三横长短不一样,两竖高低不一样。
师:写好这个字,第一笔很重要,跟着老师写一写。
师边板书边讲解,生练习书空。
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师投影出示学生作品,并评价。
五、课堂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就像连环画一样,你们能根据课文的插图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吗?有点难,不过,只要课下多读几遍就一定可以。
下节课,老师就请你们来看图讲故事。
下课!2. 《小猴子下山》教学课例【情景说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选读课文《小猴子下山》是一篇饶有情趣、发人深省的课文。
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四幅插图。
主要讲了一只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了玉米。
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像小猴子这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的道理。
片段一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谁能说一说?(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
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
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
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呢?(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
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
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要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片段二(学完课文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进行说话训练,多元感悟)师:小猴子在下山的路上还会看到什么呢?生:小猴子会看到苹果园里红红的大苹果。
生:他还会看到路边盛开的美丽的野花,说不定他会采一束野花带回家送给妈妈呢。
师:小猴子还很爱美,挺孝顺哟!生:小猴子也许会路过一个葡萄园,一颗颗熟透的紫葡萄一定让小猴子口水直流,丢了西瓜去摘葡萄的。
生:小猴子会看到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蝴蝶,他和蝴蝶捉迷藏呢。
师:那小猴子不是什么都没得到?生:捉完蝴蝶再去找吃的。
师:同学们的想像很丰富,很有趣。
你能把小猴子后来在路上还会看到什么,遇到什么编成故事讲给同伴听吗?出示填空: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走到(),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学生非常踊跃地练习编故事,讲故事。
)师:大家观察已下山的猴子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生:小猴子很不高兴,耷拉着眉毛。
生:他空着手什么都没得到,觉得很难过。
生:他用手挠头,想着他怎么回去跟妈妈交代。
师:是呀,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小猴子高兴起来吗?生:我会对他说:“你以后可不能三心二意啦,拿到一个东西要放好,不要看到别的东西又丢了。
”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
先掰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手里的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去追兔子,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最后只会一无所获。
生:他下山来找吃的,掰到了玉米就可以回家了,不就不会空着手回家了吗?。
生:小猴子掰了玉米,如果他还能拿东西的话,还可以摘几个桃子回家去了,他不应该看见桃子扔了玉米。
师:刚才的几位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看法吗?生:我觉得这是只很挑剔的猴子,他总是想得到更好的东西。
生:老师,我不这样理解。
我认为小猴子在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的过程中不是也获得了快乐吗?生:小猴子这种永不满足,有好奇心,永远向前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师:不错,你们的想法都很有见地。
可你们想过没有,小猴子下山有目的吗?假如你是小猴子,下山的目的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办?生:猴妈妈病了,要吃西瓜,我路过玉米地,看也不看玉米,摘了西瓜就回家。
生:假如我的目的是又吃玉米又尝桃子,我就把两样都拿上山。
师:假如我也是小猴子,下山就是要散散步,观赏大好风光。
最后结果如何呢?生:小猴子应该兴高采烈地空手回家。
师:孩子,你们的回答太精彩了!(出示一幅高兴的猴子图)你们看,小猴子听了你们的话不再愁眉苦脸了,他笑得多甜呀!【教学反思】新课改前曾听过的阅读教学示范课《小猴子下山》,教师无一不是在讲解完以后让学生联系小猴子的做法谈谈自己平时的表现,思想教育色彩很浓;课改后我再次听一位老师教《小猴子下山》时,竟然发现了很多的不同之处,值得深思。
教育是一项社会活动,自然要遵循一定的社会价值观。
选入教材的文本,其实就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与导向。
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文本的价值取向,但是教学又有其自身的基本规律,文本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体验自然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既有一致的时候,也有相左的时候。
通过上述案例的剖析,在处理独特体验与文本价值取向的矛盾时,以下几点是不容忽视的:1、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既包含肯定与赞扬,更重要的是一种有效的积极引导。
片段二从教学的角度讲,引导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提炼独特体验中的“原始本意” ,剔除了片段一中的一些“非学生本意的”误导信息。
片段一对学生的独特体验不加辨析的笼统肯定,或者简单的否定,都不是《标准》“尊重”的本意。
2、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前提与基础。
《标准》在表述这一内容的时候也是先“注意”后“尊重” ,无论学生的独特体验多么富有新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当时情景下所蕴含的价值取向,都是阅读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
对文本的阅读是时读时新,但是文本原始的价值取向是唯一不变的,像片段一的阅读教学一味地追求所谓的独特、所谓的创新,而忽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的本意,也就是只顾自己的体验,不顾文本的理解,那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地地道道的舍本逐末。
所以,教师在片段二把“小猴子的不断追求更好”作为“问题”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思索再思索,学生的思维一定会沿着课文的价值取向得到发展。
这样,既尊重和保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既发展了“异” ,又求得了“同”3、阅读是高度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行为,但不能把阅读教学泛化成“个人的阅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