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简介2011
瑞芬太尼
代谢物经肾脏排出 清除率不受体重/性别或者年龄影响 不依赖于肝肾功能。即使在严重肝硬化的病人,其 药代动力学与健康人相比无明显差别,只是对同期 抑制效应更敏感,可能与血浆蛋白含量低、不结合 部分增加有关。从此特点上来说,个体差异很小。
阿片类药代比较
药品 血浆蛋白结 分布容积 合率 (L/kg) ( %) 84 4.1 达峰值时间 清除率 (min) (ml/kg/ min) 3.6 11.6~13.3 消除半衰期 (h) 4.2 芬太尼
OIH的治疗
目前对于瑞芬太尼引起痛觉过敏的治疗研究最多的 还是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许多临床研究和志 愿者均发现小剂量的氯胺酮能抑制瑞芬太尼产生的 痛觉过敏作用。虽然氯胺酮等NMDA受体拮抗剂能 够治疗OIH,但是由于NMDA受体在体内广泛分布, 阻断这类受体可能会产生许多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因此在手术麻醉期间也不能够常规使用氯胺酮来治 疗OIH。
非特异性酯酶水解
代谢产物无药理作用 无蓄积作用
稳态分布容积0.39L/kg 起效迅速,分布半衰期0.9分钟,血脑平衡时间仅1分 钟。 清除率是41.2ml/kg/min 终末半衰期为9.5分钟 其作用消失快主要是由于代谢清除快,而与再分布 无关。即使输注4小时,也无蓄积作用,其t1/2 C-S 仍然为3.7分钟。 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后,大于98%成为酸性代谢物, 效价为REM的0.1%~0.3%,剩余的极小部分成为羟 基代谢物。
累死了
REMIFENTENTANIL 瑞芬太尼之痛觉过敏
Remifentanil的历史
1960年 1974年 1976年 1990年 2003年
芬太尼首次合成 舒芬太尼问世 阿芬太尼上市 瑞芬太尼由英国研制成功 国产瑞芬太尼上市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一、引言瑞芬太尼是一种用于麻醉和镇痛的合成阿片类药物。
它具有强效、快速的镇痛作用,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急诊治疗和术后镇痛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二、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1、药理作用:瑞芬太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μ-阿片受体,通过激活这些受体来产生镇痛和麻醉效果。
2、药代动力学:瑞芬太尼具有极高的脂溶性和血脑屏障透过效应,使其快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起效迅速、消失也快。
三、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1、手术麻醉:瑞芬太尼常用于各种手术麻醉的诱导和维持阶段,通过静脉输注或持续静脉镇痛泵进行应用。
a:诱导麻醉:通常以瑞芬太尼与快速起效的静脉麻醉药联合使用,以实现快速的诱导效果。
b:维持麻醉:可通过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来维持麻醉效果,同时可调整剂量以实现镇痛目标。
2、急诊治疗:瑞芬太尼可用于急诊治疗中的剧痛缓解,常通过静脉推注给药来迅速缓解疼痛。
3、术后镇痛:瑞芬太尼可用于术后镇痛的管理,通常通过输注泵持续静脉给药,同时需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和镇静状态。
四、注意事项1、副反应:瑞芬太尼可能引起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采取相应措施。
2、禁忌症:对瑞芬太尼过敏者、严重呼吸抑制患者和妊娠期妇女禁用瑞芬太尼。
3、药物相互作用:瑞芬太尼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临床应用时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效果。
附件:本文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研究资料、使用指南等,详细请见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1、μ-阿片受体:中枢神经系统中与疼痛传导相关的受体,通过激活这些受体可以产生镇痛和麻醉效果。
2、血脑屏障透过效应:指药物能够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效应。
3、输注泵:一种用于精确输注药物的设备,通过调整泵的参数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静脉输注。
瑞芬太尼临床应用PPT课件
对瑞芬太尼过敏的患者
如果患者对瑞芬太尼过敏,应禁止使用该药物。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由于瑞芬太尼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因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 患者应禁用该药物。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瑞芬太尼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因此应慎用或避 免使用。
05
CATALOGUE
瑞芬太尼与其他药物的比较
与其他麻醉药物的比较
心血管影响
瑞芬太尼对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较好,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心血管 事件。
与其他镇痛药物的比较
镇痛强度
成瘾性
瑞芬太尼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可以用于 各种手术和急性疼痛的治疗。与其他镇痛 药物相比,其镇痛效果更加显著。
与其他镇痛药物相比,瑞芬太尼的成瘾性 较低,可以减少药物滥用和依赖的风险。
副作用
起效时间
瑞芬太尼的起效时间较快,通常在注射后几分钟内即可达到峰值,而 其他麻醉药物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药效持续时间
瑞芬太尼的药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在给药后30分钟至1小时内 逐渐消失,使得医生可以更好地控制麻醉的深度和持续时间。
呼吸抑制
与其他麻醉药物相比,瑞芬太尼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小,可以减 少术后呼吸并发症的风险。
副作用。
缓控释制剂
开发长效缓释的瑞芬太尼制剂,减 少给药频率,提高患者依从性。
纳米制剂
利用纳米技术将瑞芬太尼制备成纳 米药物,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提高 疗效。
临床应用范围的拓展
01
02
03
疼痛治疗领域
深入研究瑞芬太尼在慢性 疼痛和神经性疼痛治疗中 的应用,拓展其临床适应 症。
重症监护
在重症患者治疗中,探索 瑞芬太尼在呼吸、循环等 系统中的辅助治疗作用。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瑞芬太尼易被血浆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具有高效、消除快、持续静脉输注无蓄积以及不依赖于肝肾代谢的特点,以下是瑞芬太尼在临床应用的综述。
1 麻醉诱导与维持Sneyd[1]等研究证明瑞芬太尼优于芬太尼,将更好地控制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波动,并能减少手术产生的刺激。
成人诱导推荐剂量为1μg/kg,继以0.5-1μg/kg.min持续输注复合丙泊酚和肌松药顺利插管。
在丙泊酚诱导下瑞芬太尼用0.25μg/kg或0.3μg/kg可提供良好的喉罩插入条件、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和短暂的呼吸暂停时间[2]。
瑞芬太尼不能单独用于麻醉维持,异氟烷或丙泊酚麻醉时持续输注0.1-2.0μg/kg.min。
2 专科手术麻醉2.1 心血管和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瑞芬太尼0.5-1.0μg/kg.min持续输注抑制心脏手术应激反应,1.0μg/kg.min抑制劈胸骨应激反应[3]。
与其他阿片类药物比较,瑞芬太尼术中可用较高剂量、循环稳定且苏醒不延迟,降低术后肌钙蛋白I,理论上有心脏保护作用。
快速麻醉是神经外科麻醉的特殊要求之一,对神经功能评价至关重要。
Engelhard等[4]研究颅脑外伤者输注瑞芬太尼没有造成血流动力学、颅内压和脑灌注的不良影响。
除了瑞芬太尼,吗啡和芬太尼破坏胆碱能神经传递,而大脑皮层胆碱能神经传递中断致术后谵妄和记忆功能受损,故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静吸复合麻醉都是神经外科手术中最令人满人的。
2.2 小儿与老年人手术麻醉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决定了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功能的迅速恢复,半衰期没有随着年龄变化,为新生儿和各年龄段的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老年人肝肾及肺功能减弱,最好给予短效药维持麻醉。
瑞芬太尼对肝肾、呼吸循环影响小,复合丙泊酚麻醉时减少丙泊酚用量,可安全应用于老年人。
2.3 门诊内镜检查和日间手术麻醉门诊检查和手术后停留时间短,须用安全、高效及作用残留少的药物,以保证患者快速恢复并安全离开门诊。
瑞芬太尼的临床麻醉应用
2023/11/2
24
*宫腔镜检查
• 肖晓山等:缓慢静注瑞芬太尼1.0 μg/kg , 瑞芬太尼0.1μg/kg /min 微泵持续输注至 手术结束
2023/11/2
25
*人流手术
肖晓山等: • 瑞芬太尼1.0 μg/kg μg/kg +异丙酚
1.2mg/kg于60秒内静注完毕,立即开 始人流手术
• 麻醉维持中与异氟醚合用时,瑞芬对循 环抑制较轻,瑞芬<10 μg/kg时,BP和 HR下降10%~40%,每次追加剂量>2 μg/kg时(直至30 μg/kg)BP和HR不会再 有大幅度下降
2023/11/2
7
*瑞芬太尼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 对EEG的抑制呈剂量依赖型。 • 对脑血流、颅压影响小。 • 惊厥罕见。 • 2001年Gary等首次报道,瑞芬用于辅助
• 术中维持瑞芬太尼0.4 μg/kg/min 优点:复合瑞芬太尼与阿芬太尼相比, 平均动脉压和脑灌注压明显下降,但颅 内压无明显变化
2023/11/2
23
*瑞芬太尼辅助神经阻滞和区域麻醉
徐振邦等: • 瑞芬太尼0.05~0. 1μg/kg/min • 与咪达唑仑合用可降至0.025μg/kg/min ; • RR<8bpm或呼吸暂停15秒或Spo2 ≤90%或
μg/kg +瑞芬0.5 μg/kg/min,60s后,给异 丙酚2.5mg/kg+罗库溴铵0.3 mg/kg • 维持:瑞芬太尼0.5 μg/kg/min ,间断静 注肌松药、咪达唑仑
2023/11/2
21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 Pauls等:瑞芬太尼0.83 μg/kg/min 用于冠 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能明显减轻高血压 反应,减少皮质醇分泌;0.85 μg/kg/min 术 后心梗发生率降低
瑞芬太尼 (2)
瑞芬太尼目的:分析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全麻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10例老年全麻患者,随机分为R组合F组,各55人,R组老年全麻患者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手术,F组老年全麻患者采用异氟醚——丙泊酚静吸复合全麻进行手术,持续监测所有患者的BP、MAP、PetCO2、BIS、SpOrt2以及ECG,并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均未出现把关后SpO2下降的现象,患者的临床生命体征均已平稳,R组老年患者清醒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
结论: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全麻患者手术中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标签: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全麻手术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is,fentanyl—— with propofol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application value.Selection methods:our hospital in July 2011 to July 2011 treated 11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F R combinations,the 55 people,R group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the rui fentanyl - surgery with propofol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group F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isoflurane and propofol static absorption composite of general surgery,continuously monitor all patients with BP,MAP,PetCO2,BIS,SpOrt2 and ECG,and comparative analysis.Results:after a period of treatment,all did not appear after check SpO2 falling phenomenon,the patient’s clinical vital signs are stable,the R group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nscious decannulation time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group F,P 0.05。
瑞芬太尼
瑞芬太尼
• T1/2cs 3 ~ 5min • 输注 4 h t1/2cs ( 尼
3.7 33.9 58.5 262.5
持续给药后血浆浓度下降50%的时间
血浆浓度下降50%的时间 ( min )
芬太尼
150 120
90
60
苏芬太尼
阿芬太尼
30
瑞芬太尼
0
120 240 360 480 600
• • • •
麻醉方式:静吸复合麻醉全麻+喉罩通气 术晨停服降压药物,抗凝药未停。 术前桡动脉穿刺置管有创血压监测。 麻醉诱导:咪唑1mg,舒芬15ug,米库氯铵 6mg,依托咪酯10mg,静注 • 麻醉维持:瑞芬0.25mg/h+丙泊酚100mg/h 泵注;七氟烷1-2%吸入。
• 麻醉手术历时1.5小时,麻醉平稳,血压波 动于150-110/90-60,输液量700ml。 • 术毕送苏醒室10分钟拔除喉罩,观察20分 钟送病房。
芬太尼类比较
相对 强度 输注 4h 后 半衰期 min 血脑 平衡
芬太尼 苏芬太尼 阿芬太尼 瑞芬太尼
1 5 1/5 1
260 30 60 4
6.8 6.2 1.4 1.1
镇痛作用
药物 效能 最低有效血浆浓度(ng/ml)
吗啡 1 芬太尼 100 舒芬太尼 1000 瑞芬太尼 134
20 0.2 0.02 0.2
Remifentanil的酯键
• 瑞芬太尼在体内的代谢途径是被组织和血 浆中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 • 其酯链裂解后大部分 (>98%) 成为酸性代谢 物 (GR 90291) , 效 价 仅 为 瑞 芬 太 尼 的 0.1%~0.3%。
• 代谢物经肾排出; • 清除率不受体重、性别或年龄的影响; • 不依赖于肝肾功能。即使在严重肝硬化病 人,其药代动力学与健康人相比无显著差 别,只是对通气抑制效应更敏感,可能与 血浆蛋白含量低、不结合部分增加有关。
瑞芬太尼的临床药理学
瑞芬太尼的临床药理学王中玉张卫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450052瑞芬太尼是哌啶(Piperidine)衍生物,化学名为3-{-4methoxyc-arbonyl-4-[(L-oxo-propyl)-phenylamino]-L-piperidine}Propanoic acid methyl ester.中文名为3-{4-甲氧羰基-4-[( L-氧丙基)-苄氨基]-L-六氢吡啶}丙酸甲基酯,药用其盐酸盐,为白色冻干粉剂。
瑞芬太尼对μ阿片受体有强亲和力,而对σ和κ受体的亲和力较低。
对非阿片受体无明显的结合。
纳络酮为它的竞争性拮抗剂。
其主要代谢产物为羧酸代谢产物,称瑞芬太尼酸,此酸对μ、σ和κ受体的结合是相似的,但它的结合强度仅为母体的1/800~1/2000。
瑞芬太尼的药理性质和其他的μ受体激动剂如阿芬太尼相似[1]。
药理学一.药代动力学特点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属三室模型,分布半衰期(t1/2α)0.5~1.5 min,消除半衰期(t1/2β)5~8min, 血浆和效应部位之间的平衡浓度半时值(t1/2keo)平均为1.3 min,稳态分布容积(Vdss)0.2~0.3 L·kg-1, 血浆清除率(CL)30~40 ml·min-1·kg-1,持续输注半衰期(context-sensitve half time,t1/2cs)3~5 min。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92%。
1.分布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后起效快,单次注射后的峰浓度时间为 1.5 min,而芬太尼和吗啡的达峰浓度时间分别为3~4 min和20 min。
瑞芬太尼体内分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婴幼儿期和老年期。
小儿体液总量、细胞外液量和血容量与体重之比大于成人,药物在细胞外液中被稀释,静脉给药时分布容积较大,婴儿期的分布半衰期最长,稳态表观分布容积(Vdss)最大。
<2月幼儿比年长儿分布容积要大。
对新生儿和婴幼儿组的研究显示,与成人和年长儿比较,瑞芬太尼在低龄组小儿中分布容积更大。
[临床医学]瑞芬太尼简介2011
生理状 态稳定
镇 痛
遗
忘
肌 松
理想的麻醉性镇痛药
• 理想的麻醉境界:在手术的各个点,麻醉深度应始终高于手术刺激所需要 的麻醉水平。 • 临床麻醉的问题:经常不可避免地,使麻醉深度较多地高于手术所需要的 水平,其积累效应使病人过多摄入麻醉药,进而影响病人的苏醒及恢复。 • 理想的麻醉性药品:起效迅速、满足不同手术需要、良好的安全性、可控 性强、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活动和恢复。 ——安全、短效、可控的麻醉药品在不断地研究中……
神经外科麻醉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芬: 所有病人术中麻醉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 可很好地耐受气管导管。 无术中知晓和术后并发症。 停药后无药物残余作用、病人清醒透彻、无躁动。 降低麻醉药品用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诱导:瑞芬太尼3-6mg/L 维持:瑞芬太尼2.5-4.5ng/min
二十一世纪的麻醉性镇痛药
历
成功研制
史
国内独家上市
欧美国家上市
1990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2003年
德国首次上市
心脏手术
国产瑞芬主尼在2003年正式进入 我国的临床麻醉,彻底改变了长 期以来我国临床麻醉中芬太尼一 支独唱的局面。瑞芬太尼由于其 超短效,持续输注半衰期极短并 与输注剂量和时间无关等特性, 和异丙酚复合应用,成为全凭静 脉麻醉的主要药物,使我国静脉 麻醉的比例大幅度增加,提高了 临床麻醉的可控性,使得常规手 术病人的麻醉变得更容易管理, 临床麻醉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6.6
0.9 3.0 0.8 4.0 2.4 1.5 1.2
——临床优势
优势一:代谢方式独特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培训专家讲座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培训
第14页
大剂量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可因抑制循环 功效而造成脑灌注压下降。瑞芬太尼/N2O 麻醉下病人其脑电图波与清醒病人使用咪
达唑仑镇静后脑电图波相同。近年,有研 究表明瑞芬太尼也适适用于清醒开颅术,而 且瑞芬太尼优于芬太尼,前者镇痛完善,并 发症少,不易发生二氧化碳潴留。靶控静
组术后无心肌梗死发生,而小剂量芬太尼 则有3 例(占13%) 术后发生心肌梗死,该
研究还显示瑞芬太尼并不增加病人住院时 间与医疗费用。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培训
第21页
Mouren等比较瑞芬太尼和苏芬太尼麻醉对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 Jellish等也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芬太 尼复合异氟烷麻醉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
流动力学、心肌缺血和手术预后影响无差
异,均能维持稳定血流动力学。上述研究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培训
第17页
2.5 全麻术中唤醒
在肌松药配合下瑞芬太尼以0.25~0.75 μg·kg1·min-1输注能为外科手术提供快速麻醉,术中呼 唤时能快速唤醒,也不干扰SSEP(脊髓体感诱发电 位)。
脊柱手术为了防止手术损伤神经,术中常需要做 躯体诱发电位(SSEPs) 监测或术中唤醒试验, 及时判断神经是否受到损伤。用于麻醉诱导和维 持药品常影响SSEPs 波形描记,吸入麻醉药对SSEPs 干扰比阿片类镇痛药更为显著。瑞芬太尼与芬太 尼对SSEPs 影响相同,但因为前者无蓄积作用,术 后清醒快速,故更适合用于脊柱手术麻醉。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培训
第12页
2.2 全静脉麻醉中应用
全静脉麻醉瑞芬太尼负荷量1~2μg/kg,维 持量0.1~1μg/(kg*min),追加量 0.1~1μg/kg。Hogue以瑞芬太尼1μg/kg继而 1μg/(kg*min)输注,复合异丙酚4.5μg/ (kg*h)可有效抑制插管反应,术中以瑞芬 太尼0.25~4μg/(kg*min)复合异丙酚4.5μg/ (kg*h)维持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
管条件、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瑞芬太尼优于芬太尼、能提供更好插管条件,更好抑制
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
剂量根据患者的情况推荐用0.1-0.5μ g/kg/min持续输注
下进行清醒气管插管。
特殊应用—全麻术中病人的唤醒
在吸入麻醉药和/或静脉麻醉药的配合下,瑞芬太尼以 0.2-0.75μ g/kg/min输注,能为外科手术提供快速麻醉,
问题—呼吸抑制
麻醉中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
与μ 2受体结合后产生的作用 多与用药量和给药速度有关,快速注射可致呼吸骤停,但持续时 间较短,停药后恢复快,停止输注后3-5min自主呼吸恢复。 对呼吸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显著减慢或呼吸暂停。如
果病人在发生呼吸抑制时意识并未消失,可通过语言刺激使其增
特殊应用—不用肌松药气管插管
合适剂量的瑞芬太尼能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消除
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也没有肌肉僵直的征象。
异丙酚2-2.5mg/kg诱导下,瑞芬太尼在不用肌松药行气
管插管的推荐剂量为4-5μ g/kg
特殊应用—清醒气管插管
清醒气管插管要求麻醉确保患者舒适、能提供良好的插
芬太尼及其衍生物药代动力学比较
药代动力学指数 分布容积(L/kg) 半衰期(t1/2β ; min) 血浆清除率 (ml/kg /min) 芬太尼 4.0 219 舒芬太尼 2.9 164 阿芬太尼 0.86 94 瑞芬太尼 0.39 9.1
13.0
12.7
6.4
2800
持续输注无蓄积
瑞芬太尼体内无蓄积,持续输注后半衰期恒定(35min),与持续给药时间无关
遇血压、心率轻度下降,适当减慢给药速度即可恢复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及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及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及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瑞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它具有特殊的药理学特性,负荷量后的药效峰值时间为1.6min,而半衰期为1.3min,可以被血浆及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酷酶代谢,见效快、消除快,在静脉持续输注下能快速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正因为瑞芬太尼具备这么多优点而备受人们欢迎,被认为是本世纪真正可预测的阿片类药物。
本研究对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以为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1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瑞芬太尼以肝外代谢为主,大部分代谢物通过肾脏排出,其代谢途径为脱酷形成梭酸代谢物一端去烷基后形成,其药代动力学为三室模型。
肝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正常人相同,但肝功能衰竭患者对阿片类药物比较敏感,但不会给镇痛作用和清醒时间带来影响;对于老年患者,瑞芬太尼见效缓慢,敏感度强,但分布容积与消除减少,剂量应减少;瑞芬太尼易通过胎盘,但对新生儿或者早产儿不会带来很大影响;瑞芬太尼和其他林受体激动剂的药效动力学原理相同,具有镇痛、镇静及呼吸抑制作用。
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和副作用呈剂量依赖型,和吸入性麻醉药、催眠药及苯二氮享类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在此就瑞芬太尼对呼吸系统、中枢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1.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在呼吸系统中,瑞芬太尼的作用呈剂量依赖型,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可快速恢复,手术完成静脉滴注停止后,大部分患者自主呼吸可以在几分钟内恢复,很少有患者会受到给药速度及药物剂量的影响,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
1.2对中枢系统的影响:在中枢系统中,瑞芬太尼对脑电图的影响也呈剂量依赖型,它对脑血流、颅内压及脑代谢的影响和其他阿片受体激动剂也是相同的。
1.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术毕静滴结束后,瑞芬太尼的循环抑制作用在8min左右消失,不会给血压及心率带来很大影响。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摘要: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正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超短型阿片受体激动药,主要优点就是作用效果迅速,时量半衰期较短,停药后5-10min就可以苏醒,容易控制止痛剂量,效果的可预见性强,安全可靠。
我国于1999年开始用于国内患者。
通过临床验证以来,REM被证实有着作用效果快、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剂量容易控制等优点。
主要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心脏手术麻醉、神经外科麻醉、产科麻醉等,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阿片类镇痛药。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将该药正式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瑞芬太尼麻醉药理学临床应用由于瑞芬太尼结构中含有独特的甲酯键,所以容易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胆碱酯酶迅速水解。
代谢物经由肾脏排出,不依赖肝肾功能清除。
无论持续输注时间长短,输注停止后瑞芬太尼血浆浓度3-5min就可减少50%,与血浆蛋白有70%的结合率。
在人体内达到血-脑平衡仅需要1min左右,起效快,维持时间短。
瑞芬太尼容易产生剂量依赖性,也可以引起呼吸抑制、恶心呕吐、骨骼肌强直、低血压等副作用,副作用强度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纳洛酮可以拮抗瑞芬太尼。
由于瑞芬太尼的独特药代动力学,所以瑞芬太尼更适合静脉滴注。
一、瑞芬太尼药理学特点(一)瑞芬太尼的理化性质瑞芬太尼的分子结构如下图1,属于短效苯基哌啶衍生物芬太尼族,哌啶衍生物,结构与其他六氢吡啶衍生物类似,化学结构中有特殊的酯键,容易被血和组织中的非特异酯酶代谢。
市面上的兜售的REM制剂为盐酸盐,白色冻干粉剂,内含甘氨酸,每支剂量为lmg,使用前需稀释成25mg/L或50mg/L,稀释后的溶液pH值为7.07,可以保存24h。
临床应用一般为盐酸盐制剂,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疏松块状物。
因市售制剂中有甘氨酸做辅料,所以硬膜外麻醉不能使用,不于椎管内使用。
临床配制冻干粉需要保持无菌状态,配后尽快使用,若需要保存,放置室温下不能超过24h。
瑞芬太尼用于心脏手术麻醉分析
4
3
瑞芬太尼可降低术后呼吸抑制风险,提高患者呼吸功能
瑞芬太尼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
1
瑞芬太尼可降低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舒适度
瑞芬太尼可缩短术后苏醒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4
瑞芬太尼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分析
安全性高:瑞芬太尼的安全性较高,降低了麻醉过程中的风险
04
副作用小:瑞芬太尼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对患者的影响较小
03
起效快:瑞芬太尼起效迅速,能够快速达到麻醉效果
01
维持时间长: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持续时间长,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02
挑战与应对
1
瑞芬太尼的剂量控制:需要精确控制剂量,以避免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2
瑞芬太尼的代谢:瑞芬太尼代谢速度较快,需要不断调整剂量以维持麻醉效果
3
2
4
1
药物选择:瑞芬太尼作为பைடு நூலகம்要麻醉药物
麻醉深度监测:实时监测患者麻醉深度,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剂量控制:根据患者体重、年龄等因素确定剂量
给药方式:静脉注射或持续静脉滴注
麻醉效果观察
03
术后苏醒迅速,减少术后并发症
02
麻醉深度适中,有利于手术操作
01
瑞芬太尼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显著
04
瑞芬太尼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高
呼吸抑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
2
心脏手术麻醉需求
手术类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瓣膜手术心脏移植术心律失常手术心脏肿瘤手术心脏瓣膜手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包手术心脏电生理学手术心脏介入手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52
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有哪些应用
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有哪些应用瑞芬太尼是一种常用的麻醉药物,药理学特性比较特殊,药物进入人体后能够迅速发挥效果,但半衰期时间较短,具有见效快、消除快的特点。
所以在一些需要快速麻醉、快速苏醒的手术中,瑞芬太尼的优势非常明显。
也因此,在临床麻醉时,瑞芬太尼受到人们的欢迎。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看看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中都有哪些应用。
一、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瑞芬太尼属于阿片类受体激动剂,通过血浆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代谢途径是脱酯形成羧酸代谢物一端去烷基后形成。
对于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而言,因为其药代动力学与健康人群相同,虽然肝功能衰竭对阿片类药物敏感性较强,但并不影响镇痛作用与清醒时间。
老年患者在瑞芬太尼麻醉时,敏感度较强,药效缓慢,应适当减少用药剂量。
瑞芬太尼比较容易通过胎盘,但对早产儿、新生儿影响不大;与其它受体激动剂的药代动力学原理相同,瑞芬太尼具有呼吸抑制、镇静、镇痛等作用。
在镇痛作用及副作用方面,瑞芬太尼呈剂量依赖性,与苯二氮类、催眠药及吸入性麻醉药联合使用时可发挥协同作用。
瑞芬太尼在使用过程中,对呼吸、中枢、循环及肝肾等系统功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瑞芬太尼对呼吸系统产生的作用呈剂量依赖型。
一般情况下,术后静脉滴注停止后,患者呼吸功能都可以快速恢复,一般最多几分钟即可恢复,极少有患者因药物剂量、给药速度等因素影响呼吸功能恢复,所以麻醉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
2、对中枢系统的影响。
瑞芬太尼对中枢系统的影响,与其它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对脑代谢、颅内压及脑血流的影响相同,对脑电图的影响也呈剂量依赖型。
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手术结束后停止静脉滴注后,瑞芬太尼的循环抑制作用一般在停药后8分钟左右会完全消失,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4、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对学龄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瑞芬太尼的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与健康人无明显区别。
瑞芬太尼 PPT课件
异丙酚是速效、短效的静脉全麻药, 用于门诊手术时苏醒快而完善,但无镇痛 作用。
223例内窥镜检查的病人,气管内插管。 异丙酚2mg/kg后→150μg/kg/min 即 [9mg/kg/h] 维持。
瑞芬太尼:
*全麻时血药浓度: 2~4ng/ml。
维持PaCO2在35~40mmHg,持续点 滴复合液200~250ml;异丙酚
6~12mg/kg/h
或丙泊酚400mg+利多卡因20ml+卡肌宁50mg+ 瑞
芬太尼1mg,按50-100ug/kg/min持 续泵入。 必要时间断吸入小量安氟醚或异氟醚。
4、停止麻醉的时机:在手术结束前15min左 右停药,拔管指征与普通麻醉相同。需要手 术后镇痛的病人,可用芬太尼或曲吗多等。
4、体内无蓄积,消除快且不必依赖于器官消除(95%代谢经尿排泄)
5、持续输注后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
half-time,t1/2cs)恒定(3~5min)
临床麻醉镇痛的要求与瑞芬太尼的特点的比较
临床麻醉镇痛要求 药效强
起效快 作用消失快 无蓄积作用 静脉用药可控性强 术后恢复快
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时速度(μg/kg/min)
:
① 66% N2O → 0.1~2[0.4]
②异氟醚(0.4~1.5MAC)→0.05~2 [0.25]
③异丙酚(100~200μg/kg/min)→ 0.05~2 [0.25]
•全麻异丙酚→6~12mg/kg/h •门诊与神经阻滞辅助1-2mg/(kg.h)
1 3.7 是 是
1 58.5
6.6 262.5
瑞芬太尼
学习内容麻醉知深浅苏醒知时分----盐酸瑞芬太尼(瑞捷)应用新进展主讲:程玉驰参加人员:手麻科全体医护人员⏹一、基本介绍、发展历史⏹二、药理学基础⏹三、药代动力学⏹四、临床特点⏹五、临床使用⏹七、注意事项一、基本介绍、发展历史芬太尼家族的发展史➢舒芬太尼1974年➢芬太尼1960年➢阿芬太尼1976年➢瑞芬太尼1990年1996年德国2003年中国一、基本介绍、发展历史国产瑞芬太尼在2003年正式进入我国的临床麻醉,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临床麻醉中芬太尼一枝独秀的局面。
瑞芬太尼由于其超短效,持续输注半衰期极短并与输注剂量和时间无关等特性,和异丙酚复合应用,成为TIVA的主要药物,使我国静脉麻醉的比例大幅度增加,提高了临床麻醉的可控性,使得常规手术病人的麻醉变得更容易管理,临床麻醉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熊利泽、吴新民《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年第1期度冷丁不再唱主角度冷丁降低心肌收缩力,并有组胺释放作用其代谢产物甲基哌替啶的镇痛作用是杜冷丁的1/4,但中枢毒性是杜冷丁的10倍国外用于麻醉专科已很少二:药理学基础瑞芬太尼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µ1受体产生镇痛和镇静双重作用。
µ1受体与产生镇痛、镇静作用有关,而其他受体则与副反应相关。
瑞芬太尼对μ1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对µ2 的结合较弱,而对κ、δ、σ和ε受体无明显结合,故在产生镇静、镇静作用的同时,副作用较小。
备注:1、阿片受体包括µ(mu)κ(kappa)δ(delta)σ(sigma)ε(epsilon )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受体有不同的存在位点及生理作用。
2、µ受体分为µ1 和µ2两个亚型,激动µ1受体产生镇痛、镇静的作用,而激动µ2受体则产生呼吸抑制、心动过缓、恶心、呕吐、便秘等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由于瑞芬太尼与µ1受体有较强的亲合力,而对µ2受体结合较弱,所以产生较强的镇痛与镇静作用,而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很少。
瑞芬说明书
瑞芬太尼药理毒理【药理毒理】瑞芬太尼为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在人体内1分钟左右迅速达到血-脑平衡,在组织和血液中被迅速水解,故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与其它芬太尼类似物明显不同。
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及其副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催眠药、吸入性麻醉药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
瑞芬太尼的μ型阿片受体激动作用可被纳洛酮所拮抗。
另外瑞芬太尼也可引起呼吸抑制、骨骼肌(如胸壁肌)强直、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剂量增加而作用加强。
盐酸瑞芬太尼剂量高达30μg/kg静脉注射(1分钟内注射完毕)不会引起血浆组胺浓度的升高。
遗传毒性:瑞芬太尼的原核细胞基因突变试验、大鼠肝细胞程序外dna合成试验(uds)、基因断裂试验(cho细胞)和小鼠微核试验的结果均为阴性;但有代谢活化剂存在,体外小鼠淋巴细胞试验出现致突变作用。
生殖毒性:①一般生殖毒性:瑞芬太尼0.5mg/kg(按体表面积mg/m2计算,相当于临床最大推荐人用剂量的40倍)连续静脉注射70多天,雄性大鼠的生育力降低;雌性大鼠交配前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mg/kg15天,其生育力未受影响。
②致畸敏感期毒性;大鼠和家兔分别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mg/kg和0.8mg/kg(按体表面积mg/m2计算,相当于临床最大推荐人用剂量的400倍和125倍)未见致畸作用。
怀孕兔和大鼠注射放射性标记的瑞芬太尼后,发现其通过胎盘并进入胎仔体内。
③围产期毒性:大鼠围产期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mg/kg(按体表面积mg/m2计算,相当于临床最大推荐人用剂量的400倍),对f1代大鼠的存活、发育和生殖能力未见明显影响。
其它:甘氨酸(静脉注射剂的常用辅料)为本品的辅料。
犬鞘内注射无瑞芬太尼的甘氨酸后,出现兴奋激动、疼痛、后肢功能失常、共济失调,因此可认为此作用为甘氨酸所致;但上述动物表现与本品制剂静脉注射给药无关。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静脉给药后,瑞芬太尼快速起效,1分钟可达有效浓度,作用持续时间仅5~1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瑞芬太尼不导致组胺释放。
• 在相同的BIS值下,瑞芬太尼可减少手术刺激引起的体动。
• 瑞芬太尼可抑制地氟醚诱发的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1、Anesth Analg, 2000;90:161-167 2、Chin Anesthesiol,2008,28(7):584-586 3、Anesthesiology, 1991;74:53-63
1、Analg,2002,94:1173-1177 2、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01;45:320-326 3、 Anesth Analg,2002,95:805-812
优势五:协同作用
下降比例
100% 80%
91%
80%
60%
40%
30%
20%
0% 丙泊酚 硫喷妥钠 异氟烷
➢ 诱导:瑞芬太尼TCI血浆靶浓度6ng/ml。 ➢ 维持:瑞芬太尼防止95%病人对疼痛刺激无反应的TCI血浆靶浓度为6ng/ml,通
常可用4~8ng/ml。 ➢ 由于瑞芬太尼的特性,其TCI靶浓度与持续泵注速度之间有很好的对应比例关
系,可以相互换算。 ➢ 换算方法:TCI:2ng/ml≈ 0.07ug/kg/min
快通道麻醉
• 快通道手术心脏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抑制应激反应、术后早 期拔管,缩短ICU停留天数,符合FTCA的要求、减少住院天数,降低 治疗费用。
• 快通道麻醉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唤醒时间短、术中血流力学平稳。
1、J Chin Anesthesiol 2008,24(1):63-65
诱导:咪唑安定0.05mg/kg、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mg/kg、瑞芬太尼1ug/kg。 维持:瑞芬太尼0.25-0.50ug/kg/min、丙泊酚TCI血浆浓度1.5-2.0ug/ml、维库溴铵0.05mg/kg。
应用领域
➢ 气管插管 ➢ 颅脑手术 ➢ 神经外科手术 ➢ 心脏手术 ➢ 剖宫产手术 ➢ 短小手术:无痛人流、胃镜检查 ➢ 重症监护(ICU) ➢ 特殊人群:老人、儿童、肥胖病人、肝肾功能衰竭患者
气管插管
➢ 不用肌松药气管插管:避免肌松药潜在的副作用(术后肌痛、 恶心、呕吐)导致术后恢复延迟。
➢ 清醒气管插管:与芬太尼相比,能提供更好插管条件,更好地 抑制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
优势四:副作用反生率低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恶心
瑞芬太尼 对照组 呕吐 高血压 心肌梗死
• 恶心:PACU恶心发生率比地氟醚低3倍。
• 呕吐:呕吐发生率为芬太尼40%。
• 与芬太尼比较
➢ 高血压发生率(7% VS 42%) ➢ 皮质醇分泌发生(0.2umol/minS1.5umol/min) ➢ 术后无心肌梗死发生(0% VS 13%)
神经外科麻醉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芬: ➢ 所有病人术中麻醉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 ➢ 可很好地耐受气管导管。 ➢ 无术中知晓和术后并发症。 ➢ 停药后无药物残余作用、病人清醒透彻、无躁动。 ➢ 降低麻醉药品用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诱导:瑞芬太尼3-6mg/L 维持:瑞芬太尼2.5-4.5ng/min
➢ 喉罩导气管(LMA)的插入:瑞芬太尼的介入解决了丙泊酚行 LMA插入时出现的咳嗽、恶心的难题。
1、F Med Sci Anesth Resus,2004,25(6):356-358 2、J Clin Anesthesiol 2007,23(8):695:696
瑞芬太尼2-3ug/kg、丙泊酚2-3mg/kg
二十一世纪的麻醉性镇痛药
历史
成功研制
欧美国家上市
国内独家上市
1990年
1997年
1996年
1998年
2003年
德国首次上市
心脏手术
国产瑞芬主尼在2003年正式进入 我国的临床麻醉,彻底改变了长 期以来我国临床麻醉中芬太尼一 支独唱的局面。瑞芬太尼由于其 超短效,持续输注半衰期极短并 与输注剂量和时间无关等特性, 和异丙酚复合应用,成为全凭静 脉麻醉的主要药物,使我国静脉 麻醉的比例大幅度增加,提高了 临床麻醉的可控性,使得常规手 术病人的麻醉变得更容易管理, 临床麻醉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 减少异丙酚用量:瑞芬太尼血药 浓度从0ng/ml升至7ng/ml,异丙 酚意识恢复的EC50从3.5ug/ml降 至0.6ug/ml。
• 减少硫喷妥钠用量:瑞芬太尼的 剂量为3-5ug/kg,硫喷妥钠的剂 量减少约30%。
• 减少异氟烷MAC值:当瑞芬太尼的 血浓度达到1.3、4、32ug/L时, 分别降低异氟烷MAC值50%、77%、 91%。
Anesthesiology,2004,100(2):255-259
——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超短效
• 血脑平衡时间(50%) 1±1min • 快速分布半衰期(t1/2α )0.5~1.5min • 慢速分布半衰期(t1/2β )5~8min • 长时间持续输注后半衰期(context sensitive half time)3~6min
全麻维持
➢ 全麻维持剂量:0.1-1.0ug/kg/min,根据病人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调节。 ➢ 遇血压、心率下降,适当减慢给药速度即可恢复。 ➢ 通常普通手术麻醉维持,0.25-0.5ug/kg/min。
F Med Sci Anesth Resus,2004,25(4):203-20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I靶控输注
优势三:血流动力学稳定
瑞 芬 太 尼 用 于 心 血 管 手 术 300例 临 床 实 验
140
120
100 80 60 40
心率 收缩压 舒张压
20
0
诱导前
插管后 锯胸骨前 转流前
关胸
拔管前
拔管后
《瑞芬用于心血管手术全国多中心临床》300例随机双盲实验
Chin J Anesthesiol2006,26(10):958-959 阜外心血管医院、北京安贞医院、上海中山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京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3、J Clin Anesthesiol 2008,24(6):484:486
咪唑安定0.06mg/kg、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mg/kg、瑞芬太尼2-3ug/kg。
颅脑手术
瑞芬太尼复合丙洽酚: ➢ 降压迅速 ➢ 易于维持 ➢ 血压回升平稳 ➢ 不抑制心肌收缩力 ➢ 减少心肌做功、降低心肌氧耗
全麻诱导
➢ 瑞芬太尼1ug/kg静注(时间﹥30s)辅助丙泊酚1-1.5mg/kg静脉诱 导麻醉。
➢ 瑞芬太尼2ug/kg静注(缓慢推注),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 0.1-0.15mg/kg。
1、Eur J Anaesthsiol,2002,19(2):125-128 2、Chin J Anesthesiol,2005,25(2):149-150
优势二:持续输注无蓄积
苏醒迅速、恢复完全
• II期临床(随机、双盲100例)
清醒时间明显快于芬太尼(芬太尼:20—30分钟) (瑞芬太尼:4.8—5.6分钟)
• 即使大量使用,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几乎无变化。
• 术后苏醒迅速完全,有利于术后及时行神经功能检查 。
1、 Chin J Anesthesiol,2003,23(4):245-248 2、 Anesth Analg, 1995;80:990-993. 3、J Neurosurg Anesthesiol,2003,15:176-184.
全身麻醉
生理状 态稳定
镇痛
遗忘
肌松
理想的麻醉性镇痛药
• 理想的麻醉境界:在手术的各个点,麻醉深度应始终高于手术刺激所需要 的麻醉水平。
• 临床麻醉的问题:经常不可避免地,使麻醉深度较多地高于手术所需要的 水平,其积累效应使病人过多摄入麻醉药,进而影响病人的苏醒及恢复。
• 理想的麻醉性药品:起效迅速、满足不同手术需要、良好的安全性、可控 性强、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活动和恢复。 ——安全、短效、可控的麻醉药品在不断地研究中……
岳云 《瑞芬太尼在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
区域阻滞辅助镇痛
➢ 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1.5-2.0ng/ml用于区域阻滞,具有良好的辅助镇 痛效果。
➢ 无论输注时间多长,停药后药效很快终止,无术后恢复延迟之顾虑。
Chin J Misdiagn,2009,9(12):2962-2963
激素释放
药效学——镇痛作用、麻醉作用
• 镇痛效应—激动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
—直接作用于脊髓后角-抑制疼痛的发生 —激活脑干部位疼痛上行传导抑制通路 —作用大脑皮质-改变对疼痛的情绪反应 镇痛效价比芬太尼略强,约芬太尼的1.34倍
吗啡的100~180倍
• 麻醉作用—复合麻醉剂或镇静剂产生麻醉作用,显著降低吸入麻 醉剂的MAC。
吴新民 罗爱伦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年第1期
——药效学
受体 µ µ1
µ2 K δ σ ε
药效学——µ 阿片受体激动剂
脊髓以上镇痛、镇静
作用
呼吸抑制,心动过缓,欣快感,瘙痒,缩瞳 、抑制肠蠕动,恶心 呕吐,依赖性
脊髓镇痛、镇静、致幻作用、利尿
脊髓镇痛、呼吸抑制、附瞳、调控µ 受体活性
呼吸增快、心血管激动(HR加快、BP升高),致幻作用、瞳孔散大
1、 J Clin Anesthesiol2006,22(10):746-748
诱导:咪唑安定0.06mg/kg、丙泊酚1mg/kg、芬太尼3ug/kg、阿曲库铵0.6-0.8mg/kg。 维持:丙泊酚0.1mg/kg/min、阿曲库铵5-10ug/kg/min、瑞芬太尼0.1-0.15ug/kg/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