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 戏-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
第1课《社戏》(练习)-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随堂练习(部编版)(原卷版+解析版)
第1课社戏(原卷版)一、基础与巩固1.按要求写拼音或字形。
钳.子()撮.()偏僻.()行.辈()照例.()欺侮.()宽慰.()嘱.()fù()怠.慢() lǐ()数撺掇..()凫.水()潺潺..() yǒng yuè()屹立()家()juàn ()洁jiǎo 好歹.()装模.()作样归省.()不惮.()絮叨..()驳.回()竹篙.()呵.欠()踱.来踱去()喃喃..()停楫.()棹.()吁.气()2.根据词语意思填词语。
(1):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2):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样子给人看。
(3):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桕.树(jiù) 凫.水(fú) 蕴.藻(yùn) 不惮.(dàn)B.怠.慢(dài) 潺.潺(chán) 行.辈(xíng) 家眷.(juàn)C.旺相.(xiàng) 弥.散(mí) 纠.葛(jiū) 撺.掇(chuān)D.归省.(shěng) 喝.彩(hè) 舟楫.(jí) 漂渺.(miǎo)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绝壁膝盖脑怒欺侮B.困惑挑踢胆怯委曲C.叛徒诚肯鉴别宛转D.惊异鞠躬奖励家眷5.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看戏前,作者主要用衬托的手法,写出平桥村是儿时的“乐土”,又以这里一般的“乐事”,引出后面“到赵庄去看戏”的情节,为下文做了铺垫。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作者描写江南特有的农村风光,衬托小伙伴们去看戏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反映平桥村老人和孩子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1 社 戏 课时作业——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一单元1社戏鲁迅学习关键词:民风民俗儿童视角表达方式语言特点夯实基础巩固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偏僻.(pì)行.(háng)辈欺侮.(wǔ)归省.(xǐng)好歹.(dǎi)dài(怠)慢宽wèi(慰)yì(屹)立jiǎo(皎)洁2.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在横线上。
(1)但在我是乐土:因为(因为因此)我在这里不但(所以不但)得到优待,又(又才)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2)三四人径奔船尾,拔(架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架(拔架)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青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fú的连山,仿佛是yǒng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起fú(伏)yǒng(踊)跃宛转.(zhuǎn)(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青香”,正确写法是“清香”。
(3)“弥散”中“弥”的意思是(A)A.遍;满B.填满;遮掩C.更加(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速之快和“我”想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4.文学常识填空。
(1)《社戏》的体裁是小说。
作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2)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
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写月夜归航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摇船的本领。
第1课 社戏(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同步练(部编版)
第1课社戏一、基础知识过关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归省行辈絮叨不惮怠慢撺掇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凫水潺潺蕴藻棹着旺相漂渺【答案】xǐng;háng;xù;dàn;dài;duo;fú;chán;zǎo;zhào;xiàng;piāo【解析】【分析】此题意在考查对生字词的正确认读能力。
字音题需要针对字音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多音字需要切记据义定音,形声字需要谨防声旁误导,形近字需要注意细微差别,方言字需要矫正地区缺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读音的辨析能力。
能力层级为识记A级。
难度并不大,平时应加以积累。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①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________②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________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________④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
________【答案】朦朦胧胧融为一体。
;跳跃。
;忘了自己。
;劝诱怂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注释内容,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词语。
【点评】阅读作品,要注意语句中词语表达的特定的含义,根据语句内容来理解。
3.文学常识填空。
(1)《社戏》的体裁是________。
这篇课文的作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等。
(2)社,在绍兴指________。
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________”。
(3)中国戏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老生指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生指________,小旦指________,老旦指扮演老年女子,武净指扮演以武打为主的角色,小丑指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习题精选(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习题精选(附答案)基础训练1.指出下列各组中注音有错误的一个,并改正在括号内。
(1)A.桕树(jiù)B.凫水(fú)C.蕴藻(yùn)D.不惮(dān)()(2)A.怠慢(dài)B.潺潺(chán)C.行辈(xínɡ)D.家眷(quàn)()(3)A.旺相(xiànɡ)B.弥散(mí)C.纠葛(jiū)D.撺掇(duo)()(4)A.归省(shěnɡ)B.喝采(hè)C.舟楫(jí)D.漂渺(miǎo)()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①皎__________________狡__________________②篙__________________蒿__________________③楫__________________揖__________________④絮__________________恕__________________3.为下列句中加黑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但在我是乐土()A.供人游乐的场所B.快乐自由的地方C.胜地D.好玩的地方(2)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A.冷淡B.待客态度冷淡而招待不周C.懒惰、松懈D.争先恐后(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A.欢腾B.情绪热烈、积极C.跳跃D.争先恐后(4)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A.自己很悲伤、惆怅B.自己失掉了C.听得出神而忘掉了自己D.若有所失4.根据语意,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我们年纪都相仿,________论起行辈来,________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________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________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________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习题课件:1 社 戏共22张
10.课文第十二自然段中“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 的?
答案:“我”听到宛转悠扬的声音,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写出了“我”完全陶醉 在了这美丽的景色之中。
三、类文迁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第一单元 民风民俗 1社戏
1.字音字形
归省.( xǐnɡ ) 怠.慢( dài ) yǒnɡ( 踊 )跃 竹ɡāo( 篙 )
行.辈( hánɡ ) 踱.步( duó ) 家 juàn( 眷 ) jiǎo( 皎 )洁
凫.水( fú ) 棹.船( zhào ) 纠ɡé( 葛 )
欺 wǔ( 侮 )
2.词语理解
6.《社戏》主要写“我”和一群农家小朋友看社戏的情形,但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却写 了不少与看戏无关的事,这些是否必要,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B A.写文章应紧扣题目,写这些内容,扣题不紧,可以不写。 B.本文的中心是表现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而开头和结尾正是 看社戏前后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所以很有必要。 C.这些内容可以少写点,多了就冲淡了看戏的内容,使得结构松散,不能突出中心。 D.开头和结尾所记的事非常重要,因为它使文章的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
②记得我八九岁时,院儿里有个大哥哥迷上钓鱼,每天早出晚归,回家时总能带回几尾活蹦乱跳 的鲜鱼。到家后,拿盆放水,收拾工具,而家里的爷爷奶奶则忙着择葱、切姜、剥蒜、点火,一边忙 活儿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述上鱼的过程。不一会儿,一盆香喷喷的侉炖鱼就端上了桌,随之张 罗着拿碗拿筷子准备吃饭,同时还不忘打发孩子给邻居送上几块鱼肉尝尝鲜儿。这时的小院欢 腾了,各家各户都道谢,嘴里夸奖着老奶奶炖鱼的手艺,手里奉上自家的特色菜,之后每家都把小桌 放在门前或葡萄架下,全院的人像一家人一样,吃着、喝着、聊着、乐着,那景象是现在住在楼房 里的孩子想象不出的。而在当时我认为这一切的美好都是钓鱼带来的,那就学学呗!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时作业(一B) [1 社戏](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时作业(一B)[1 社戏](892)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京剧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
自清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他们相互影响,并接受昆曲和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就是在这样的融合、演变和发展中京剧逐渐形成。
在京剧发展的历程中,产生过许多优秀的演员。
早期有“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光绪年间,有被称为“伶界大王”的谭鑫培;之后,又有“武生泰斗”杨小楼,“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等,可谓①。
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他们不断创新,在表演、音乐、剧本等诸多方面均大胆变革,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
二十世纪初,京剧进入繁荣期,出现了②的繁盛局面。
旦行有梅(兰芳)派、尚(小云)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生行有余(叔岩)派、马(连良)派,净行有金(少山)派、郝(寿臣)派……京剧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堪称“国粹”,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他创立了“梅派”艺术,在唱腔、念白、表演等各个方面都有独到造诣。
梅兰芳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新颖的唱腔,因其所创唱腔符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以情带声,深受观众喜爱。
梅兰芳的念白,是艺术化的生活语言,毫无刻意求工的感觉。
无论韵白还是京白,他都注意清晰动听和情感真实。
在表演上,梅兰芳借用了昆曲的表情、身段和步法,丰富了京剧的舞台表现力。
在《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等剧目中,他通过手、眼、身、步的表演和配合,塑造出许多完美的舞台形象。
梅兰芳尤其注重手的艺术表现。
过去老一辈的旦角表演,都较少露出手来。
梅兰芳在所编演的新戏及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露手表演,通过不同手势的运用,表达出喜、怒、哀、乐的复杂情感。
他曾经创造、发展了许多手势,这些手势都是结合角色的思想感情有目的地设计出来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第1课 社戏》(1)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时练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大抵(dǐ)归省(shěng)惧惮(dàn)怠慢(dài)B.凫水(fú)松懈(xiè)撺掇(cuān)踱来踱去(duò)C.行辈(háng)桕树(jiù)一哄(hǒng)潺潺(chán)D.舟楫(jí)旺相(xiàng)漂渺(miǎo)皎洁(jiǎo)2.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A.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离开母亲约束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
B.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得能朋友们的帮助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
C.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和朋友们一起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
D.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自由地独自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
3.读《社戏》,能概括本文最精彩情节的短语是()A.赵庄看戏B.月夜抒怀C.赵庄途中D.月夜行船4.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看戏前,作者主要用衬托的手法,写出平桥村是儿时的“乐土”,又以这里一般的“乐事”,引出后面“到赵庄去看戏”的情节,为下文做了铺垫。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作者描写江南特有的农村风光,衬托小伙伴们去看戏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反映平桥村老人和孩子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社戏》课时练习试题
1《社戏》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行.辈(hÁnɡ)絮.叨(wěn)船橹.(lǔ)撺.掇(chuÀn)B.怠.慢(dÀi)不惮.(dÀn)家眷.(juÀn)归省.(shěnɡ)C.凫.水(fú)旺相.(xiānɡ)屹.立(yì)潺.潺(chÁn)D.竹篙.(ɡāo)晌.午(shǍnɡ)松懈.(xiè)舀.水(yǍo)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偏僻蚯蚓纠葛船篙郊洁B.嘲笑呼吁豆壳泊位蕴澡C.宽慰怠慢屹立扫兴缝隙D.好歹作揖钳子朦笼竭力3.下列句中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渴睡:瞌睡。
)B.说是罗汉豆正旺.相.。
(旺相:茂盛。
)C.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D.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自失:丢失了自己。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B.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
”C.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
”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D.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
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借代)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夸张)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比喻)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第1--2课同步训练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1.《社戏》课时同步训练(含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A.归省.(shěng) 疲倦.(juàn) 凫.水(fú) 秩秩.斯干(zhì)B.家眷.(juàn) . 行.辈(háng) 怠.慢(dài) 装模.装样(mó)C.旺相.(xiāng) 皎.洁( jiǎo) 屹.立(yì) 疏疏.朗朗(shū)D.聚拢(lǒng) 潺潺.( chán) 欺侮.( wǔ) 踱来踱.去(du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偏辟照例嘱咐筋斗B.涌跃宽慰. 朦胧弥散C.撺掇礼数振作絮叨D.乌篷棹船缘故拨篙(解析:A.“辟”应写作“僻”;B.“涌”应写作“踊”;D.“拨”应写作“拔"。
)3.下列对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能否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识字的要求。
(去掉“否”,两面对一面)B.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京剧是具有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剧种,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将“近代”和“中国”对调,语序不当)C.为了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我市文旅局策划开展了“书法进社区”。
(在句末加上“的活动”,成分残缺)D.从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消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离汉人员凭湖北健康码“绿码"安全有序流动。
(“消除”改为“解除”,搭配不当)(解析:B.语义重复,“具有”与“最具"应删去一个。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 _。
_, _ 。
因此,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自主学习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自主学习练习题(附答案)【课文学习指导】一、自主学习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宛转絮叨怠慢蕴藻家眷渔父喝采旺相桕树楫子3、理解下面的词语。
惮:絮叨:撺掇:弄潮:依稀:宛转:悠扬:自失:皎洁:归省: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第二部分(第自然段):第三部分(第自然段):2、课文以“社戏”为线索,以“看戏”为故事主要内容,为什么开头要写在平桥村的生活?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交代出故事叙述的主要人物。
b、揭示出故事发生的主要环境。
c、写出“我”和小友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d、渲染气氛,介绍故事的特定环境,为情节的发展创造条件。
3、平桥村之所以“在我是乐土”,是因为(用概括的语言填写):⑴⑵⑶4、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看社戏的经过,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出看社戏经过层次表。
5、“我”第一盼望的是到赵庄看戏。
但一开始就遇到了波折。
在的帮助下,首先解决了的问题,接着又摆出三条理由:⑴;⑵;⑶;并说了“”的话,才解除了外祖母和母亲的顾虑,实现了“我”去看戏的愿望。
6、下面是对写这个波折的目的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增加小说的生动性,使情节曲折,更吸引人。
b、表现外祖母对“我”的宠爱,刻画了外祖母慈祥的形象。
c、表现平桥村少年朴实好客的特点。
d、表现平桥村少年聪明能干的特点。
7、在下面句子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动词,然后分析一下这些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后几步,即又()前出了桥。
答:8、课文写少年们夜行船有下面两句:①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习题精选(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习题精选(附答案)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蕴藻()凫水()弥散()喝采()2.揣摩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3分)⑴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与“舒展”与前文有什么关系?)⑵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连用这几个动词对表现文章的内容有什么好处?)⑶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地说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是“感激”?)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3分)省:()行:()哄:()()()()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我们年纪都相仿,论起行辈来,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可……却……由于……因为……如果……而b、但……却……因为……然而……即使……而c、但……却……由于……然而……即使……可d、可……但……因为……由于……因此……而5.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并作详写、略写的归类。
(3分)a、六一公公送豆给“我”b、看社戏后归航偷豆c、夜航赴越庄看社戏d、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e、看社戏之前的波折e、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g、和伙伴们在赵庄看社戏顺序:详写的有:略写的有:6.根据下面内容,仿照加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各接写一句话。
(2分)例句:入团那天,春光融融,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校园里绽放着鲜花,团旗映着我们的面颊。
那一刻,我的心里,蓝天如同浩瀚的海洋;白云;鲜花犹如我们灿烂的未来;。
7.改正下列病句。
(每句只改一处,就在原句上改)(2分)①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②现在勤奋求知,苦练自学能力,是同学们将来能否大有作为的关键所在。
第二部分:(一)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大抵(dǐ)踱步(duò)行辈(hánɡ)B.潺潺(chán)怠慢(dài)不惮(dàn)C.凫水(fú)桕树(jiù)旺相(xiānɡ)D.皎洁(jiǎo)归省(shěnɡ)晌午(shǎnɡ)2. 加点词语在句中含褒义色彩的是()A.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
B.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C.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D.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
二、填空题3. 结合课文《社戏》文学常识填空。
(1)《社戏》的体裁是________。
这篇课文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等。
(2)社,在绍兴指________。
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________”。
(3)中国戏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老生指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生指________,小旦指________,老旦指扮演老年女子,武净指扮演以武打为主的角色,小丑指________。
4.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每个括号内限填一个字)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________)在我是乐土:(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里(________)(________)得到优待,(________)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三、文言文阅读5.(15分)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注释】①先:先前。
【★★★】2023-2024学年初中人教部编版8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第1课 社戏》(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时练一、积累运用(2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棹.着(zhào)归省.(shěng)不惮.(dàn)怠.慢(dài)B.凫.水(fú)松懈.(xiè)撺.掇(cuān)兽脊.(jī)C.行.辈(háng)桕.树(jiù)叉.港(chā)家眷.(juàn)D.舟楫.(jǐ)旺相.(xiàng)弥.散(mí)皎.洁(jiǎ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支撑大抵竭力照列B.嘱咐船橹聚拢弄潮C.乌蓬驳回屹立欺侮D.潺瀑豆荚偏辟扫墓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国戏曲不仅展示出中华民族戏剧的浓厚传统,而且对世界戏剧艺术的发展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B.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C.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D.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
4.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
(8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以上文段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该散文集包括篇散文。
第01课 社戏(分层作业)(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课《社戏》分层作业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7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méng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xī的赵庄,而且拟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发散.()兽脊.()méng胧依xī(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3)文段中的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1分)【答案】(1)sàn jǐ朦稀(2)拟乎似乎(3)比喻【解析】(1)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字音和同音字的字形,多音字要据义定音。
如“散”是多音字,意为“由聚集而分离”“分发”“排遣”时读sàn,意为“没有约束;松开”“零碎的”时读sǎn。
(2)“拟”和“似”形近音异,应根据形旁推断字义并恰当运用。
(3)理解语句内容,结合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恰当判定。
句中用“踊跃的铁的兽脊”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2.下列有关课文《社戏》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2分)A.课文从一个外来少年的视角观察江南水乡,对这个陌生世界充满新鲜感、奇异感和亲切感。
B.课文叙述的是“我”少年时一段看水乡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C.“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是纪实的描写,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
D.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
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
【答案】C【解析】这是半想象、半纪实的描写。
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是童话里才有的情景,反映出“我”当时愉悦的心情,也表现了孩子极富浪漫色彩的想象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乐享中国节·国韵润童心”传统节日课程中,孩子们通过学习、弘扬和传承节日的文化来表达内心的节日感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知识点一、字音宕dàng 沁qìn 头昏脑眩xuàn 惮dàn踱duó棹zhào 归省xǐng 行háng辈撺掇cuān duō凫fú水撮cuō桕jiù楫jí旺相xiàng二、结构第一部分:十年间两次看京戏的回忆。
(1)第一次看京戏的情形。
(至“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2)第二次看京戏的情形。
(至“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第二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
(1)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的情况(热情、好客)和关系(平等)。
(3)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
第三部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1)看社戏前的波折。
(2)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3)在赵庄看社戏。
(4)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第四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三、重难点1.文章的重点是写看“社戏”,为什么用很大篇幅写在北京戏园里看京戏的情景?是否是多余之笔?(1)找出两次看京戏时的场面和人物描写的句子。
(2)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意在用看京戏的令人生厌反衬社戏的令人神往。
欲扬先抑,增强小说的表现力。
比如:戏院里的场面是那样的嘈杂、混乱、龌龊,这恰好与看社戏时和谐、清新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在戏院里向坐在近旁的胖绅士请教,对方“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这恰好又与看社戏时小朋友们的互相友爱形成鲜明的对照;看京戏和看社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乡生活的不同,显然,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后者的。
2.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讨论。
)(1)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天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1.社戏A组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哄.骗(hǒng) 闹哄.(hōng) 起哄.(hōng) 哄.抢(hōng)B.潺.潺(chán) 怠.慢(dài) 不惮.(dàn) 船橹.(lǔ)C.撺掇..(cuān duó) 凫.水(fú) 桕.树(jiòu) 旺相.(xiàng) D.皎.洁(jǎo) 归省.(xǐng) 絮.(xù) 晌.午(shǎng)2.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归省:回家看望父母行辈:排行和辈分B.委实:实在弥散:弥漫消散C.自失:丢失了自己依稀:隐隐约约D.絮叨:仔仔细细地说旺相:茂盛3.下面句子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_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________,然而又________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_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悠扬宛转愉快自失消失B.宛转悠扬沉静自失弥散C.悠扬宛转沉静自失弥散D.宛转悠扬愉快自失弥散4.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每个括号内限填一个字)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在我是乐土:()()我在这里()()得到优待,()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5.某中学用五个同音字作为校训,以此激励师生创建良好的校风。
请依次填写出其余的四个字。
秩序井然突出一个“静”字;环境整洁突出一个“________”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________”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________”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________”字。
B组6.在下面的横线上,仿照加点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有: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夏日碧水带来的阵阵清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戏(前文)鲁迅①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②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
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
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③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
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
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④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
他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⑤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⑥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款而谭叫天①还没有死。
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
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
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
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
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②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
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
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③!”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绝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⑦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
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
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
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⑧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⑨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⑩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
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
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
可惜我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⑪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
【注释】①谭叫天(1847—1917):即谭鑫培,又称小叫天,当时的京剧演员,擅长老生戏。
②目连:释迦牟尼的弟子。
据《盂兰盆经》说,目连的母亲因生前违犯佛教戒律,堕入地狱,他曾入地狱救母。
《目连救母》一剧,旧时在民间很流行。
③龚云甫(1862—1932):当时的京剧演员,擅长老旦戏。
A组7.本文是《社戏》原文的开头部分,写“我”成年后两次看戏的经历,联系课文那次看社戏的过程,指出这几次看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你认为作者写这两次看戏的经过与课文中看社戏形成了一种怎样的关系?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9.课文中“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与选文中的哪个情节有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相国祖先是,明季张氏之祖,有诸生某公,生二子,俱读书立品。
公老不得志,家计日窘。
一日锄圃种菜,忽见窖藏,白镪充斥,不下百万。
自念:“书生福薄,骤得巨资,何以堪之?”遂如旧掩好,将留作善举。
及老而疾革始告二子命必俟荒年掘以赈饥,尔曹务须善成吾志,倘背吾训,妄存贪心,子孙不昌!二子泣涕受命。
公卒后数年,适遇奇荒,二子遵公治命,发圃觇之,信然。
遂谒邑令,敬陈遗训,愿出窖救荒。
令故贤者,正苦赈济无术,闻言大喜,自督役亲往发之,果得藏镪百万,尽以赈饥,所活无算。
事竣,将为请奖,二子坚辞不受。
后某甲早行,见人肩担二筐,内盛珊瑚、青精、水晶、砗磲①之属,大如杏实,累累如贯珠,不知何物,试问何往,曰:“送往张家去也。
”恭逢国初定鼎②,文端、文和两公父子相继拜大学士,一时兄弟子侄由科第而跻显秩者,指不胜屈。
始知所见珊瑚等物为各色顶戴也。
(有删改)【注释】①砗磲(chē qú):水生软体动物。
②定鼎:建立王朝。
A组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家计日窘.(贫困) B.俱.读书立品(都) C.遂谒.邑令(拜访) D.砗磲之属.(类似) 1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及老而疾革始告二子命必俟荒年掘以赈饥。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念:“书生福薄,骤得巨资,何以堪之?”遂如旧掩好,将留作善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事竣,将为请奖,二子坚辞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13.你如何评价文中二子的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社戏1.B 2.B 3.B 4.但因为不但又 5.净敬竞劲 6.示例:秋天硕果飘来的丝丝香甜冬天雪花带来的片片寒意7.相同:三场戏都枯燥乏味,三场戏都没有看到什么,看戏的“我”三次都中途告退。
不同:地点不同:成年后在都市,童年时在乡村;心情不同:成年后沉重压抑,童年时轻松自在。
(注意从两文的对比阅读中,提高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分析和表达能力)8.形成鲜明对比。
这两次看京戏,环境拥挤,人与人关系冷漠,心情窝囊压抑,表现了厌烦和倦怠;课文中看社戏时景色美丽醉人,人们淳朴、善良,表达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故事情节的对比中揣摩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9.选文中第二次看京戏“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