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陶澍陵园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化陶澍陵园讲解

2011-07-30 09:28

各位嘉宾:

上午好,欢迎各位来陶澍陵园赡仰参观,我是某某,很高兴为大家讲解,不足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陶澍陵园位于安化县小淹镇陶澍村,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在申报国家级。陵园占地面积7560平方米,由朝庭拔款修建,左宗棠曾亲自参与了陵园的规划和督修。因此,陶澍陵园从 1839年动工到1840年竣工,前后只用了一年的时间。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位置是牌坊,牌坊为当年的原物。在牌坊的正中有一块汉白玉的石匾,上面主要介绍了陶澍的为官情况。如:“皇清诰(gao, 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授,荣禄大夫,例晋光禄大夫,太子少保,晋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总督江南江西等处地方,兼营两淮盐政等”。陶澍7岁随父亲陶必铨去岳麓书院就读,18岁中秀才,23中举人,25岁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正式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之后,先后任山西按察使(正三品,隶属于各省总督、巡抚,相当于今天的省政法委书记),安徽布政使(从二品,是巡抚的僚属,大概相当于近代的省长,),安徽、江苏巡抚(相当于今天的省委书记)等职,1830年,官至两江总督,掌管了当时清朝东南的半壁江山。陶澍为官期间,在倡办海运、革新盐政、培养人才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近代经济改革的先驱以及晚清第一人才。在牌坊的左边主要介绍了陶澍的生平概况,右边介始了陶澍陵园的修建情况,好了,现在让我们进入陶澍陵园参观。

在神道的两侧大家可以看到排列整齐的石人石兽(分别是石人二对,石虎、石羊、石马各一对),他们是陵园的守护神,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大家知道,历朝历代,只有帝王陵墓以及地位显赫的功臣名将的陵墓前才有资格配有石人石兽作为守护仪卫。陶澍逝世时是以一品官的礼制入葬的,这么高的规格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陶澍生前的显赫地位。据当地村民说,在文革的时候,大量的重要文物被砸烂,万幸的是,这些石象生只是被推翻被打倒,因而没有受到多大的破坏,所以,今天我们才有机会一睹它们的风采。

环顾整个陵园,现在在我们的正前方是陶澍的陵墓。陶澍墓两侧是他五位夫人的墓冢。右边这栋白墙青瓦的建筑是享堂,享堂前面则是新修的御碑亭。陶澍陵园历经了170年的风雨,包括十年文革浩劫。有部分文物遭到破坏。但牌坊、石人石兽、墓冢、享堂以及陵园围墙等大部分文物都完整保存了下来。并且,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对原有的文物进行了修缮。在陵园的四周还种上了松柏、樟树、玉兰等,整个陵园可以说是焕然一新。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陶澍墓。在中国古代,无论是房屋的建造。还是陵墓的修建,都是非常讲究风水的,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南朱朱雀北玄武。不知道各位注意了没有,这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大家请看,陶澍墓独占一个山头,座北朝南,背靠香炉山,面临资江水,左右两山环抱,好像青龙环绕,陵园前,有一棵250年的古枫树日夜守候。对面两山之间,白沙

溪水扑面而来。曾经有人拿陶澍墓与秦始皇陵作对比,认为其风水与秦始皇陵有异曲同工之妙。各位觉得呢?

好了,现在,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向晚清第一人才陶澍致敬,三鞠躬。

陶澍从政三十七年,尽自己的能力,为国为民做出了大量贡献。总体来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世致用,实行改革。二是发现、培养、推荐、提拔人才。

在晚清,由于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三大弊端,漕运、盐政和河流。漕运,即南粮北调。一直以来是清王朝的生命线。但是漕运发展到道光帝时已经是弊端丛生,难以为继。道光因此提出了海运的设想,并交给陶澍办理。陶澍不仅将粮食提前运到北方,而且还为道光帝省下了20万两白银。

陶澍政绩中,最突出的是盐政改革,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盐税也是历代王朝的主要财政来源之一。清朝实行纲盐制,即政府将产盐地高价卖给盐商,由盐商垄断经营。但是,到陶澍任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务几乎完全瘫痪。陶澍受命于危难之际,结合实际,果断采取了措施进行盐法改革。一:裁撤两淮盐政,一刀砍掉世袭盐商的垄断权;二:降低官盐价格,盐价低了,老百姓自然愿意买。三:实行票盐制,谁给国家缴纳盐税,谁就可以贩盐。盐政改革之后,国家税收大增,陶澍的盐政改革,给当时的清王朝创造了经济奇迹。

另一方面,陶澍对人才的培养与提拔。陶澍被誉为“晚清第一人才”。在他的一生中,聚集了大量的经世致用的人才。因虎门销烟而名垂青史的林则徐,很早得到了陶澍的欣赏,尤其是两人都主张禁烟,陶澍对林则徐大力支持,并向道光皇帝推荐其继任两江总督。而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也多次得到陶澍的荐举,更充当了陶澍14年的慕僚。被称为清

王朝最后的顶梁柱的左宗棠是陶澍的儿女亲家,被视为湘军灵魂的湖广总督胡林翼更是被陶澍从小看中做女婿,精心培养。还有,曾国藩、李星沅、俞德渊、包世臣、贺长龄、邓显鹤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陶澍的影响。《清代通史》里的萧一山评价陶澍说:“不有陶澍之提倡,则湖南人才不能蔚起。”

在陶澍墓的两侧是五位夫人的陵墓。陶澍二十一岁结婚,共娶了七位夫人。可能有人会想:一个清官,怎能如此妻妾成群呢?有句古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社会,没有儿子是很抬不起头的事情,何况儿子是继承父志的人。陶澍原配夫人黄德芬(1779-1844年),生了三个女儿,但是,十年过去了,黄夫人仍没有生下儿子。于是,陶澍续娶了贺夫人,贺夫人生得多,生了五个女儿,四个儿子,然而可怜,一个儿子也没能活下来,最大的也在十岁上夭折了。又是一个十年,他娶了张夫人,只生了一个女儿。陶澍想要儿子的心情急迫起来。四年后,他再娶了刘夫人,再四年,他娶卢夫人,但她们生的三个儿子,都过早地夭折了(陶澍为儿子起乳名“佑无”、“普陀保”,祈求上天能保佑儿子存活,但上天没有答应他)。在陶澍五十四岁的时候,由黄夫人作主,收了家里的一个穷苦人家出身的丫头张氏为妾,就是这位丫头生下了儿子陶桄,为陶澍留了一条根,延续了陶家的香火,后来陶桄还成为了左宗棠的女婿。陶澍一生立下了赫赫功绩,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唯一的妹妹4岁做了童养媳,23岁就去世了。他的弟弟陶晋为了家庭生计,为了支持陶澍读书,在家务农,到17岁才发蒙读书,32岁就死了。

现在在各位的左手边是享堂。享堂原来是停放陶澍遗体的地方,后来主要供祭祀用。在享堂的正中原有一尊陶澍的木质雕像,可惜的是,在文革的时候,陶澍雕像连同享堂内其他的文物,全部被毁灭。现在享堂不对外开放。

前面是御碑亭。根据当地村民说,这里原来有一座八角亭,但是后来被毁。现在的御碑亭是根据原来的规格新修的。御碑亭是皇帝御赐碑文的地方。陶澍逝世之后,道光皇帝御赐三道圣碑,以示对陶澎的恩宠。这三道圣碑分别是御制碑文、祭文、敕(chi,帝王的召书或命令)祀贤良祠文石碑。令人痛心的是,在1977年兴修水利的时候,这三块圣碑全部被毁。原来石碑刻石在沙湾水轮泵站坝基之中,可以看到部分。原碑的规模、碑文都可以在“陶氏七修族谱”中查到。现在大家看到的四块石碑,右起第一块为安化县第一任文化旅游局局长罗亮夫先生所撰写,第二块为安化二中退休教师邓才轮撰写,其余两块都是拓片,第三块为贺长龄的弟弟贺熙龄所撰写,第四块作者不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