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速单位计算

网速单位计算
网速单位计算

1.计算光纤传输的真实速度

使用光纤连接网络具有传输速度快。衰减少等特点。因此很多公司的网络出口都使用光纤。一般网络服务商声称光纤的速度为“ 5M”,那么他的下载真实速度是多少那?我们来计算一下,一般的情况下,“5M”实际上就是5120Kbit/s,(1M=1024k,1K=1024,二进制)这就存在一个换算的问题。Byte和bit是不同的。1Byte=8bit.而我们常说的下载速度都指的是Byte/s 因此电信所说的“5M”经过还换算后就成为了(5120/8)KByte/s=640KByte/s这样我们平时下载速度最高就是640KByte/s常常表示640KB/S

在实际的情况中。理论值最高为640KB/S。那么还要排除网络损耗以及线路衰减等原因因此真正的下载速度可能还不到600KB/S 不过只要是550KB/S以上都算正常

2.计算ADSL的真实速度ADSL是大家经常使用的上网方式。那么电信和网通声称的“512K”ADSL下载速度是多少那?

换算方法为512Kb=(512/8)KB=64KB,所以是64KByte/s,考虑线路等损耗实际的下载速度在50KB/S以上就算正常了。那么“1MB”那?大家算算吧,1Mb=1024Kb=128KB(注意大小写),所以是128KByte/s 。

3.计算内网的传输速度

经常有人抱怨内网的传输的数度慢那么真实情况下的10/100MBPS网卡的速度应该有多块那?网卡的100Mbps同样是以bit/s来定义的所以100Mb/S=102400Kbit/s=(102400/8)KByte/s=12800KByte/s 在理论上1秒钟可以传输12.8MB的速据考虑到干扰的因素每秒传输只要超过10MB就是正常了现在出现了1000Mbps的网卡那么速度就是128MB/S

4.单位换算公式(注意 B b 大小写)

1TB=1024GB

1GB=1024MB

1MB=1024KB

1KB=1024B

1B=8b(1Byte=8bit ,1字节=8位)

512Kb=64KB(ADSL实际上行速度,商家喜欢用512K忽悠,实际就64K/S)

1Mb=1024Kb=128KB=0.125MB(大于1Mb/s就可以称为宽带)

2Mb=256KB(一般称作2M带宽(下行),下载速度256K/S,真正的宽带,实际170K/S 到200K/S左右)

4Mb=512KB

8Mb=1024KB=1MB(ADSL的理论下行速度)

10Mb=1280KB=1.25MB(小区宽带,光纤入户)

上行速率一般是指从你的电脑上传的速度,也就说别人从你的电脑进行通讯的速率!一般:386Kb/s

下行速率一般是你从网络上的主机下载速度!一般:512Kb/s

特别提示:

(1)关于bit/second (b/S 比特每秒) 与Byte/s (B/S 字节每秒) 的换算说明:线路单位是bps,表示bit per secnod (b/s 比特每秒),注意是小写字母b;用户在网上下载时显示的速率单位往往是Byte/s,注意是大写字母B。字节和比特之间的关系为1Byte=8Bits;再加上IP 包头、HTTP包头等因网络传输协议增加的传输量,显示1KByte/s下载速率时,线路实际传输速率约10kbps。例如:下载显示是50KByte/s时,实际已经达到了500Kbps的速度。切记注意单位!!!

(2)用户申请的宽带业务速率指技术上所能达到的最大理论速率值,用户上网时还受到

用户电脑软硬件的配置、所浏览网站的位置、对端网站带宽等情况的影响,故用户上网时的速率通常低于理论速率值。

(3)理论上:2M(即2Mb/s)宽带理论速率是:256KB/s(即2048Kb/s),实际速率大约为103--200kB/s;(其原因是受用户计算机性能、网络设备质量、资源使用情况、网络高峰期、网站服务能力、线路衰耗,信号衰减等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4M(即4Mb/s)的宽带理论速率是:512KB/s,实际速率大约为200---440kB/s。

宽带网速计算方法

基础知识

在计算机科学中,bit是表示信息的最小单位,叫做二进制位;一般用0和1表示。Byte 叫做字节,由8个位(8bit)组成一个字节(1Byte),用于表示计算机中的一个字符。bit与Byte之间可以进行换算,其换算关系为:1Byte=8bit(或简写为:1B=8b);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用简称,即1bit简写为1b(注意是小写英文字母b),1Byte简写为1B(注意是大写英文字母B)。

在计算机网络或者是网络运营商中,一般,宽带速率的单位用bps(或b/s)表示;bps表示比特每秒即表示每秒钟传输多少位信息,是bit per second的缩写。在实际所说的1M带宽的意思是1Mbps(是兆比特每秒Mbps不是兆字节每秒MBps)。

建议用户记住以下换算公式:

1B=8b 1B/s=8b/s(或1Bps=8bps)

1KB=1024B 1KB/s=1024B/s

1MB=1024KB 1MB/s=1024KB/s

规范提示

实际书写规范中B应表示Byte(字节),b应表示bit(比特),但在平时的实际书写中有的把bit和Byte都混写为b ,如把Mb/s和MB/s都混写为Mb/s,导致人们在实际计算中因单位的混淆而出错。切记注意!!!

实例

在我们实际上网应用中,下载软件时常常看到诸如下载速度显示为128KBps(KB/s),103KB/s等等宽带速率大小字样,因为ISP提供的线路带宽使用的单位是比特,而一般下载软件显示的是字节(1字节=8比特),所以要通过换算,才能得实际值。然而我们可以按照换算公式换算一下:

128KB/s=128×8(Kb/s)=1024Kb/s=1Mb/s即128KB/s=1Mb/s。

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专项练习

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 专项练习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专项练习 知识点一:时与分的换算。 2时=(120 )分想:1时是60分,2时是( 2 )个60分。60分 +60分=120分 180分=(3)时想:60分是1时,180分里面有( 3 )60分,也就是( 3 )时 知识点二:分与秒的换算。 3分=(180)秒想:1分是60秒,3分是( 3)个60秒。60秒+60秒+60秒=180秒 120秒=(2)分想:60秒是1分,120秒里面有( 2)个60秒,也就是( 2 )分 知识点三:时间的计算。 3时20分 -2时40分=40分 想:3时20分-2时=1时20分 1时20分=60分+20分=80分 80分-40分=40分 (抄写1时=60分,1分=60秒。5遍,并背诵)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 )小时,时针走1大格,分钟正好走1圈,是( )分。 4、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5、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 )秒。

6、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5,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5,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5,经过的时间是()。 7、 9时=( )分 3分=( )秒 4时=( )分 5分=( )秒 118秒=()分()秒 1分70秒=( )秒 1分12秒=()秒 90分=()时()分 100分=()时()分 1时35分=( )分 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 2、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 6( )。 3、小新跑60米要12( )。 4、工人叔叔每天工作8( )。 5、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要17( )。 6、李勇从家走到学校要 15( )。 三、计算 1、 75秒+45秒=( )秒=( )分 2分-40秒=( )秒 180分+60分=( )分=( )小时 2时-30分=( )分 2、填上“>””<”或“=”。 ?? 3时( )300分 250分( )5小时 70分( )7时 60秒( )60分 10分( )600秒 120分( )2时 3、中古友谊小学每天早晨8:00上晨检,8:10下晨检,晨检用了 ( ).8:10开始上第一节课,8:50下课,第一节课用了( )。 4、百佳超市早上8:30开始营业,晚上10:30休息,百佳超市一天营业的时 是( )时。 5、在钟面上秒针走了3个数字,走了( )秒,走了8个数字是走了( )秒。 6、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 )车开的早。

计算经过的时间

二年级认识时间补充练习(二) 计算经过的时间 一、填空。 (1)时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3,走了()小时,分针从数学12走到数字3,走了()分钟。 时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7,走了(),分针从数学12走到数字7,走了()。 (2)时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8,走了()小时,分针从数学2走到数字8,走了()分钟。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7,走了(),分针从数学3走到数字7,走了()。 (3)时针从数字9走到数字1,走了()小时,分针从数学9走到数字1,走了()分钟。 时针从数字8走到数字3,走了(),分针从数学8走到数字3,走了()。 二、应用题。 1、小红星期天上午9:00开始做作业,9:30分结束,小红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 2、妈妈每天上午11:00到11;50做饭,妈妈做饭用了多少时间? 3、小红星期天上午8:50开始做作业,9:25分结束,小红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 4、爸爸上午9时把车停到车库,上午11时开出,停了多长时间? 5、体育课从2:30到3:10,共上了多少分钟? 6、。爸爸上午9时把车停到车库,下午2时开出,停了多长时间?

二年级认识时间补充练习(三) 一、填空。 1、钟面上有()个数学,有( )个大格,有()个小格,1 大格里有()个小格。 2、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走一圈的时间是()。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走一圈的时间是()。 3、分针转一圈,是()分,时针正好走()大格,也就是()时,所以1时=()分。 4、一天有()小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要转()圈,分针要转()圈。 5、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7,这时的时间是( )。 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8和9的正中间,这时的时间是()。 分针指向8,时针走过5,这时的时间是()。 分针指向5,时针指在10和11之间,这时的时间是()。 分针指向11,时针快要指向4,这时的时间是()。 分针指着10,时针快指向5,这时是()时()分。 8、100 分=()时( )分 1 时 50 分=()分。 120分=()时 90分=()时()分 1刻=()分 30分=()刻 3时=()分 2时20分=()分 9、填单位。 小明每天睡 10(),上一节数学课要 40(),眼保健操要6()。 爸爸每天工作8(),中午休息2()。 四,写出下面的时间。 过10分钟是过25分钟是过20分钟是前半小时是(:)(:)(:)(:)

计算经过的时间

课题:计算经过的时间 主备人主讲人第单元第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75~76页红点上面。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2. 能力目标 掌握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 3. 情感目标 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合作探究学会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教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300×3 400×2 3×600 500×5 6×200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1时等于()分 2、教师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问:1时等于多少分?那么2时呢?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通过类推得出结论) 1时 = ()分 5时 = ()分 180分=()时 240分=()时 3、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习过的知识为本课做下铺垫,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的知识。 三、自学探究,尝试反馈

(一)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75页,思考:校园歌曲大联唱,你知道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吗?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二)自学。学生认真看书思考。(教师要保证学生看够3、4分钟,看完了可以重复看。) (三)思考上面三个问题。同学们看完了吗?谁来说一说……生:校园歌曲大合唱10:35开始,10:55结束,用了20分钟。 (三)尝试。1、下面就来考考大家,看谁自学的效果好。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书写干净认真。(书写计算过程)2、请同学回答做题思路,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的错误。 四、讨论交流总结提升 归纳方法。 数一数:从10:35-10:55,10分10分地数。 画线段:多媒体出示课件。 闭眼睛想象一下,是怎样从10:35到10:55的。 计算:55-35=20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使学生思路更清晰,学会合理地进行计算。 巩固运用达标测试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教学反思:

时间单位的换算与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内容课本p4例1,p5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知道1时=60分,1分=60秒的基础上学会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时间计算的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引导法。 教学准备时钟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猜谜活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情境中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设计意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中,可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专项练习

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专项练习 知识点一:时与分的换算。 2时=(120 )分想:1时是60分,2时是( 2 )个60分。60分+60分=120分180分=(3)时想:60分是1时,180分里面有( 3 )60分,也就是( 3 )时知识点二:分与秒的换算。 3分=(180)秒想:1分是60秒,3分是( 3)个60秒。60秒+60秒+60秒=180秒120秒=(2)分想:60秒是1分,120秒里面有( 2)个60秒,也就是( 2 )分知识点三:时间的计算。 3时20分 -2时40分=40分 想:3时20分-2时=1时20分 1时20分=60分+20分=80分 80分-40分=40分 (抄写1时=60分,1分=60秒。5遍,并背诵)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 )小时,时针走1大格,分钟正好走1圈,是( )分。 4、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5、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 )秒。 6、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5,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5,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5,经过的时间是()。 7、9时=( )分 3分=( )秒 4时=( )分 5分=( )秒 118秒=()分()秒1分70秒=( )秒1分12秒=()秒 90分=()时()分100分=()时()分1时35分=( )分

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 2、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 3、小新跑60米要12( )。 4、工人叔叔每天工作8( )。 5、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要17( )。 6、李勇从家走到学校要15( )。 三、计算 1、 75秒+45秒=( )秒=( )分 2分-40秒=( )秒 180分+60分=( )分=( )小时 2时-30分=( )分 2、填上“>””<”或“=”。 3时( )300分 250分( )5小时 70分( )7时 60秒( )60分 10分( )600秒 120分( )2时 3、中古友谊小学每天早晨8:00上晨检,8:10下晨检,晨检用了( ).8:10开始上第一节课,8:50下课,第一节课用了( )。 4、百佳超市早上8:30开始营业,晚上10:30休息,百佳超市一天营业的时是 ( )时。 5、在钟面上秒针走了3个数字,走了( )秒,走了8个数字是走了( )秒。 6、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 )车开的早。 7、在100米赛跑比赛中,小菊用了14秒,小梅用了16秒,小桃用了13秒,小丽用了12秒,小兰用了17秒。冠军是( ),亚军是( ),季军是( )。 四、判断(正确的在( )里打“√”,错的打“×” ) 1、2小时=20分。( ) 2、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 ) 3、时针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9,是6:45。( ) 4、时针和分钟都指着12时是12时整。( ) 5、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 ) 6、小军做50道口算题用了128分。 ( )

计算经过的时间

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24 时计时法,你能说说什么是 24 时计时法吗? 学生回顾 24 时计时法。 出示教材第 53 页的节目预告表,并提问:你能把这些时刻改成普通计时法吗?指名汇报后引入课题: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 24 时计时法,24 时计时法还能帮我们解决 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交流共享 1.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 (1)出示例 4,提出问题。 提问:这张预告表上的节目你喜欢吗?最喜欢哪一个节目?根据你的观察,你觉得哪个节 目播放的时间会长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播放的时间是这个节目从开始到下个节目开始的时间,《动画剧场》从什么时候开 始?(14:00)什么时候结束?(16:00)一共播放了多长时间?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师:钟面上是从 2:00 到3:00 经过几小时?(1小时)从 3:00 到4:00 经过几小时?(1 小时)一共就是经过几个小时?(2小时) 指名上台拨一拨,并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

提示:画线段图时只要画出经过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部分。 明确:从 14:00 到16:00 经过的时间,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经过的时间”可算出播放时间。 16-14=2(时) 2.计算非整时经过的时间。 谈话:刚才我们计算了《动画剧场》播放的时间,现在我们再来算一算《智慧树》播放的 时间。(出示教材第 53 页“试一试”问题)仔细观察,《智慧树》从什么时刻开始播出,什么 时刻结束?(8:10 播出,8:40 结束)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思路, 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线段图:说说线段图的起点和终点。 追问:8:10 应该怎样表示?中间的这段线应该平均分成几份?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开始时 8:10,应该把 8时和 9时这一段平均分成 6份,表示 60 分 钟。 教师演示从 8:10 到8:40,用不同颜色的线段表示出来。 提问:现在你能计算从 8:10 到8:40 这段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指名汇报,说说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40-10=30(分)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54 页“想想做做”第 1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这个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应如何解答?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引导:先分别算出两个时段的时间,再把两段的时间相加,就是每天借书的时间。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练习题

课题: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24时计时法第二课时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P53-55. 教学期望(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生活等教学资源)重组教学策略 (互动或讲述等) 预期 效果 导入新授一、创设问题情境,探究计算方法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2)出示节目表: 你会选择收看哪个节目? 你知道这个节目是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 么时候结束的? (一)整时段时间的计算 (1)你知道“六一剧场播”放多长时间吗? 自己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说 一说。 反馈方法: 数一数:从14:00到15:00是1小时,从 15:00到16:00也是1小时,所以是2小 时。 拨钟面:14:00就是下午2时,出示2时 钟面,时针走了一大隔,指着3,这时是几 时(15时),时针又走了一大隔,指着4, 也就是16时。时针共走过几大隔(2大隔), 也就是过了2小时。 计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计算的过程。 (16-14=2(小时)) (3)教师小结:你们看,“六一剧场”开 始的时刻和结束的时刻都正好是整时的,所 以我们还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 刻来计算播出的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随 机板书节目名称、 开始的时刻、结束 的时刻等。 及时肯定学生的方 法,激励学生用多 种方法去解决问 题。 把学生的 注意力集 中起来, 情绪调动 起来。 让学生把 自己的想 法与同学 交流,然 学生多种 方法去思 考问题。 学生体验 时间流逝 的过程 让学生对 于此类问 题有比较 清楚的认 识,也为 后面解决 问题做铺 垫。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案

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时中午12时()时 上午8时()时下午3时()时 指名回答,并说说怎么把12时计时法转化为24时计时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其中的下午6点是什么时候的下午6点?)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那么先请大家思考:什么是时刻,什么是时间? 同桌互相交流并汇报。 小结:“时刻”表示一天内某一特定的时间点。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每一个位置都表示时刻。“时间”表示从某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的间隔,就是经过的时间。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板书: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三)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展示解决的方法。 (1)在钟面上数一数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 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 即:12时-9时=3(小时),3时+6时=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3)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 将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结束的时刻减开始的时刻,就等于经过的时间。 下午6时是18︰00,18时-9时=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经过时间计算 练习题

小学数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24小时计时法复习(一) 一、用24小时计时法填空. 上午8::00 ()凌晨1:00 ()晚上12:00 ()下午2 :20 ( ) 下午5:10 ()晚上11:00 ( ) 二、用普通计时法填空. 3:00 ( ) 6:00 ( ) 12:00 ( ) 17:30( ) 21:00 ( ) 24:00 ( ) 三、把时间按从早到晚排列 下午5时早上6时上午11:00 晚上11时3:00 23:00 15:00 18:00 四、⑴上午6:30-----下午2:00,经过了多长时间? ⑵从9:00------20:30,经过了多长时间? ⑶下午3:40------7:20,经过了多长时间? 五、①小明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30分起床,他睡了多长时间?

②每隔5小时取一次信, 第一次8:00 第二次:___第三次___ ③运动会8:30开始,11:20结束,运动会进行了多长时间? ④学校卫生大扫除从13:20开始,需要98分钟,请问什么时间结束? ⑤快餐店营业时间为: 请问快餐店全天营业多长时间? 6、汽车应11:20到达车站,因堵车晚到45分钟,汽车什么时间到达车站? 24小时计时法复习(二)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钟面上,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小时,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分钟, (2)从8:00到10:00是()小时,从11:00到下午3:00是()小时,(3)王叔叔每天上班4小时,如果他18:00上班,那么,()下班。 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1)小明和小丽放学回家,小明到家时是4时49分,小丽到家时4时47分。 ①___先到家,他比___早___分钟到家。 ②小丽到家时间是___,再过___分钟是5时整。 (2)一节课是40分钟,再加()分,正好是1小时。 (3)图书馆下午14:00开门,17:30关门,图书馆下午一共开放了()小时()分。 三、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12时是零时。() 2、20时是晚上10时。() 3、一列火车8:45分出发,当天14时10分到达目的地,中间经过的时间是5小时25分钟。() 4、从早上6时到晚上6时要经过10小时。() 5、21时50分时晚上9时50分。()

(完整word)三年级数求经过时间的计算练习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求经过时间的综合应用题 1、我们早上8:05开始上第一节课,8:45下课,这节课上了多长时间? 2、叔叔早上8时上班,中午11时30分下班午休,下午1时上班,4时下班回 家,他一天工作多长时间? 3、吴老师加班改作业,预计晚上7:00能完成。结果提前了25分钟,你知道吴 老师是几点完成工作的吗? 4、妈妈早上8:20出发去外婆家,中午12:40到达。中途经过了多长时间? 5、周日早上小明参加体育锻炼时间是6:50到8:20,他每天早上一共锻炼了多长 时间? 6、某病人需要每隔30分钟量一次体温,从9:00开始到11:00要量几次体温? 把量的时间列出来。 7、怪兽每隔15分钟大叫一声,从9:00开始到11:00要叫几声?把叫的时间列 出来。 10、一列火车本应该下午3:35到达上海,因天气原因,晚点了45分钟,实际到 达时间是多少? 11、小军早上7:20从家出发上学,小红早上7;45出发上学,都是8:15到达,他 们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12、体育课2:40上课,经过40分钟下课,课间休息10分钟,下一节课上课时间是多少? 13、甲运动员跑400米要57秒,乙运动员跑400米要1分3秒,谁跑得快?快多少? 14、学校组织看电影,电影从下午1:40开始,片长80分钟,这场电影什么时候结束? 15、李师傅1小时可以加工8个零件,他从上午9时到12时可以做多少个零件? 16、亮亮每天早上在7:45前到校,路上要走16分钟,算一算亮亮最晚几时几分从家出发? 17、小红周六安排如下: ①小红锻炼了多长时间? ②小红做作业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③在4:00的时候小红正在干什么? ④小红做什么花的时间最长?什么花的时间最短? 17、我们9:15开始上第二节课,一节课上40分钟,你知道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如果课间休息10分钟,那么几点开始上第三节课? 18、小文从家到学校要走20分钟,第一节课上课时间为8:00,她最晚几点走出家门才不会迟到?

时间单位换算表

时间单位换算表 1秒=1000毫秒(ms) 1毫秒=1/1,000秒(s) 1秒=1,000,000 微秒(μs) 1微秒=1/1,000,000秒(s) 1秒=1,000,000,000 纳秒(ns) 1纳秒=1/1,000,000,000秒(s) 1秒=1,000,000,000,000 皮秒(ps) 1皮秒=1/1,000,000,000,000秒(s) 1s=1000ms 1ms=1000us 1us=1000ns 1ns=1000ps 60秒 = 1分钟 60分钟 = 1小时 24小时 = 1天 7天 = 1星期 365.25天 = 1年 100年 = 1世纪 1平太阳日 = 24小时3分56.555秒 1恒星日 = 23小时56分4.091秒 1太阳年(回归年) = 365.2422天 (= 365天5小时48分46秒) 1恒星年 = 365.2564天 (= 365天6小时9分9.5秒) 1朔望月 = 29.5306天 1恒星月 = 27.3712天 1太阳年 = 12个朔望日 = 354.36天 字节:8个二进制位构成1个"字节(Byte)",它是存储空间的基本计量单位。1个字节可以储存1个英文字母或者半个汉字,换句话说,1个汉字占据2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KB:在一般的计量单位中,通常K表示1000。例如:1公里= 1000米,经常被写为1km;1公斤=1000克,写为1kg。同样K在二进制中也有类似的含义。只是这时K表示1024,也就是2的10次方。1KB表示1K个Byte,也就是1024个字节。 MB:计量单位中的M(兆)是10的6次方,见到M自然想起要在该数值的后边续上六个0,即扩大一百万倍。在二进制中,MB也表示到了百万级的数量级,但1MB不正好等于1000000字节,而是1048576字节,即 1MB = 2E+20 Bytes = 1048576Bytes。

题型 年月日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

题型年月日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

题型年月日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每小时飞行4万千米的火箭连续飞行一个月为()万千米. A .2880 B . 2784 C . 2688 D . 2976 2.(2010?福田区)第30届奥运会将在伦敦举行,那年的第一季度有()天. A .89 B . 90 C . 91 D . 92 3.(2009?开封)2010年的2月有()天. A .28 B . 29 C . 30 D . 31 4.估计下面()最接近自己的年龄. A .550个月B . 550周C . 550时 5.(2008?镇江)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已知今年(2012年)的7月1日是星期日,那么开幕式那天是星期() A .四B . 五C . 六 6.(2008?宁波)下面哪个答案接近自己的年龄?() A .520分钟B . 520周C . 520小时D . 520个月 7.(2007?门头沟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一年的第一季度有()天. A .90 B . 91 C . 92 D . 89 8.2008年1月1日是星期二,同年的6月1日是() A .星期二B . 星期六C . 星期日 9.估算一下,你的年龄比较接近() A .120小时B . 120星期C . 120个月 10.2011年3月1日的前一天是() A .2月28日B . 2月29日C . 2月1日D . 2月30日 11.在同一公历年份中连续两个月都是31天的是()

12.小明今年12岁,可他只过了3个生日,他的生日是() A .12月31日B . 2月28日C . 2月29日 13.2年零7个月=()个月. A .17 B . 27 C . 31 14.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于1920﹣1922年就读于嘉兴秀州中学,2004年4月21日()岁高龄的陈省身先生第十次回到母校秀州中学. A .35 B . 70 C . 93 D . 142 15.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行,这一年全年共有()天. A .365 B . 366 16.2004年有几个星期零几天?正确答案选() A .52,2 B . 52,1 C . 51,3 D . 51,9 17.国庆节是() A .1月1日B . 5月1日C . 6月1日D . 10月1日 18.6年7个月=() A .6年 B . 6.7年C . 6年 19.今天是星期四,再过7天是星期() A .三B . 四C . 五 20.一年中,30天的月份有()个. A .6 B . 5 C . 4 D . 3 21.七、八、九这三个月一共有()天. A .90 B . 92 C . 91 22.小红的生日是7月的倒数第二天,是()月()日. A .6月30日B . 6月31日C . 7月30日D . 7月31日 二.填空题(共8小题)

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专项练习

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专项练习知识点一:时与分的换算。 2时=(120 )分想:1时是60分,2时是(2 )个60分。60分+60分=120分 180分=( 3 )时想:60分是1 时,180分里面有( 3 ) 60分,也就是( 3 )时 知识点二:分与秒的换算。 3分=(180 )秒想:1分是60秒,3分是(3 )个60秒。60秒+60秒+60秒=180秒 120秒=( 2 )分想:60秒是1 分,120秒里面有( 2 )个60秒,也就是( 2 )分知识点三:时间的计算。 3 时20 分-2 时40 分=40 分 想:3时20分-2时=1时20分 1 时20分=60分+20分=80分80 分-40分=40分 (抄写1 时=60 分,1 分=60秒。5遍,并背诵)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和( ),其中( )是最 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 )小时,时针走1大格,分钟正好走1圈,是( )分。 4、分针走 1 小格,是( )分,走 1 大格是( ) 分。 5、秒针走 1 小格,是( )秒,走1 大格是( )秒,走 1 圈,是( ) 秒。 6、时针从数字3 走到数字5,经过的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3 走到数 字5,经过的时间是( );秒针从数字 3 走到数字5,经过的时间是 ( )。7、9 时=( ) 分3 分=( ) 秒4 时=( ) 分5 分=( ) 秒118秒=( )分( )秒1 分70秒=( ) 秒1 分12秒=( )秒90分=( )时( )分100 分=( )时( )分 1 时35分=( ) 分

时间单位的换算

《时间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时间的简单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基础上进行教学。单位的换算,要注意紧密联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1时=60分,1分=60秒),由于学生没有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单位换算时注意给出数目较小的,用加减法计算就能进行的单位换算。时间的简单计算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起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熊大熊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地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练一练:3分=()秒600分=()时

《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案

2经过时间的计算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材第4~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的换算方法。 难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学具 钟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口答: 1.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3.1时=()分1分=()秒 二自主探究 1.学习例1。 (1)出示例1: (2)师问: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因为1时是60分,所以2时是2个60分,也就是120分。所以2时=120分)

教师板书:2时=120分 (3)练习:3分=()秒,你是怎样想的? (1分是60秒,3分就是60加60再加60,也就是180秒。所以3分等于180秒) 2.学习例2。 (1)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上所表示的时刻,小明几点离家,几点到校? (小明7:30离家,7:45到校) (2)提问: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样算的? 独立完成后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个大格,每个大格是5分钟,所以一共是15分钟。也可以这样想: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三巩固练习 1.3时=()分4分=()秒 2.小明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他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00开门,晚8:00关门,他又看了看自己的手表,心想:“现在才8:40,我还要等多久才开门呢?” 教师提问:你能帮助小明计算一下还要等多长时间吗? 用钟表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从8:40到9:00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回答:从8:40到9:00分针走过了4个大格,一共是20分钟,所以小明还要等20分钟。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早晨要在7:35到学校,小明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考查知识点:有关时间的计算;能力要求:能应用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B类 儿童游泳队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强用2分28秒,小刚用3分5秒。小强比小刚快了多少秒? (考查知识点:有关时间的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180240 2.从8:40到9:00分针走了4个大格,一共是20分钟。所以小明还要等20分钟。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3(小时),3+6=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3)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将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结束的时刻减开始的时刻,就等于经过的时间。下午6时是18︰00,18-9=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教师应对策略: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时,学生中可能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推算出坐火车经过的时间,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最后再通过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推算方法。 4.检验结果,回顾反思。 教师:怎样知道你解答得对不对呢?回忆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计算经过时间时都用到了 哪些方法? 教师: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更方便快捷?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思考时,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分析和解答,对不同的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都予以呈现和肯定,并通过比较和分析进行必要的优化,凸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的理念。(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 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方法。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所要计算的经过时间横跨两天,用分段计算思考比较容易。 2.练习十八第4题。 (1)春风饭店晚上营业时间是从下午到晚上。

《计算简单经过时间》专项练习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专项练习 一、时间单位换算 1小时=()分 1分=()秒 ( )分=1小时3时=()分 1分30秒=()秒 3时15分=()分120秒=()分80秒=()分()秒 110秒=()分()秒480秒=()分360分=()时1时40分=()分7分=()秒 100秒=()分()秒 70分=()时()分2时25分+4时45分=()时()分 6时30分—4时20分=()时()分 5时-2时20分=()时()分200分=()时()分 二、经过时间计算 1.小明从9:30开始写作业,到11:45写完,共用了多长时间? 2.一部电视剧从17:40开始,到18:20结束,一共放演了多长时间? 3.火车计划上午9:40出发,11:30到达终点站,途中经过多长时间? 4.足球比赛15:30开始,17:10结束,比赛经过了多长时间? 5.一列火车本该在9:50到达,现在要晚点30分钟,它几点到达? 6.一架航班本该在7:40起飞,现在要提前30分钟,它几点起飞? 7.小明7:35到校,学校8:20上课,离上课还有多长时间? 8.一列火车预计10:45达到,现在要晚点25分钟,火车现在几点到达? 9.运动会从下午3:15开始,开了1小时30分,到下午几点结束? 10.分针从5走到8,分针走了()个小格,经过()分。 三、应用题

1、一辆汽车9:10从无锡开往安徽,下午2:00到达,途中运行多长时间? 2、小明每天午休从1:30开始,2:10结束,他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3、小星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几小时? 4、爸爸每天7:40上班,中午11:45下班,他工作了多长时间? 5、金凤凰电影影讯播出时间如下: 周六《冰雪奇缘》上午10:40————12:10 《虫虫总动员》下午1:50————3:15 《超级战士》下午3:50————5:00 (1)问题:《冰雪奇缘》播出了多长时间? (2)《虫虫总动员》播出了多长时间? (3)《超级战士》播出了多长时间? (4)三部电影哪部播放时间最短? 6、小英周六的作息时间如下,请在括号中填出她所有的经过时间。 7:30 起床 7:40——8:20 早锻炼() 8:30——9:00 吃早餐() 9:00——11:00 看书() 下午2:30——4:00 兴趣班活动() 7、早上8:05开始上课,8:45下课,这节课上了多长时间? 8、我们9:15开始上第二节课,一节课上40分钟,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9、如果课间休息10分钟,那么几点开始上第三节课?

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案

时间单位的换算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 60+60=120分 b、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题:3时=()分 2分=()秒 1分40秒=()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