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元江县xx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精品
![元江县xx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8838ac876a20029bd642d19.png)
初步设计报告XXXX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十一月XX 县XX 水库地理位置图XX 水库XX 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地处XX中上游,东与石屏县接壤,南与红河县相连,西与墨江县毗邻,北紧靠新平县。
距玉溪市所在地130公里,距省会昆明210公里。
XX 水库位于XX县那诺乡,属XX 一级支流南昏河,距XX县城68km ,距那诺乡政府驻地2.5km 。
目录1.综合说明 (1)1.1绪言 (1)1.2水文 (4)1.3工程地质 (5)1.4工程任务和规模 (6)1.5水工建筑物加固设计 (7)1.6施工组织设计 (8)1.7工程占地 (9)1.8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9)1.9工程管理 (9)1.10工程概算 (9)1.11效果评价 (10)1.12工程特性表 (10)2.水文 (13)2.1流域概况 (13)2.2水文气象资料 (14)2.3降水、径流 (18)2.4设计洪水 (18)2.5泥沙 (34)3.工程地质 (36)3.1绪言 (36)3.2区域地质概况及地震基本烈度 (37)3.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40)3.4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 (42)3.5除险加固处理及建议 (51)3.6天然建筑材料 (51)3.7结论及建议 (52)4.大坝安全评价和鉴定结论 (54)4.1工程质量评价、安全等级 (54)4.2大坝运行管理综合评价、安全等级 (54)4.3防洪标准复核、安全等级 (54)4.4结构安全评价、安全等级 (55)4.5渗流安全评价、安全等级 (55)4.6抗震安全复核、安全等级 (55)4.7金属结构评价、安全等级 (55)4.8综合评价、大坝安全类别 (56)5.工程规模和防洪安全复核 (57)5.1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57)5.2工程规模 (57)5.3水库防洪标准 (58)5.4死水位 (58)5.5水库调洪演算 (58)5.6坝顶高程计算 (63)6.水工建筑物加固设计 (72)6.1除险加固设计原则及依据 (72)6.2工程总布置 (73)6.3大坝加固处理设计 (73)6.4大坝防渗处理设计 (74)6.5大坝防渗加固处理后渗流稳定计算 (76)6.6扩建溢洪道设计 (84)6.7输水涵洞加固设计 (88)6.8大坝加固设计工程量 (89)7.施工组织设计 (91)7.1施工条件 (91)7.2施工导流 (91)7.3料场选择与开采 (92)7.4主体工程施工 (92)7.5施工交通运输 (93)7.6施工辅助企业 (94)7.7施工总平面布置 (94)7.8施工进度 (95)8.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 (97)8.1水库淹没范围 (97)8.2工程占地 (97)8.3占地补偿 (97)9.工程管理 (98)9.1管理机构 (98)9.2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98)9.3工程管理设施 (99)9.4施工期工程管理 (99)10.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102)10.1环境保护设计 (102)10.2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103)10.3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106)11.工程概算 (107)11.1工程概况 (107)11.2编制依据 (107)11.3基础单价 (107)11.4费率标准 (108)11.5编制方法 (109)11.9工程总投资 (111)12.效果评价 (123)12.1概述 (123)12.2经济效益 (123)12.3社会效益 (123)建筑工程单价分析表附件:工程图册1.综合说明1.1绪言1.1.1工程概况XX水库位于XX县城东南方向,距县城68km,距那诺乡政府驻地2.5km。
四川省XX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四川省XX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9292e67375a417876f8f6a.png)
四川省XX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目录1 综合说明 (1)1.1工程概述 (1)1.2本次设计概述 (10)1.3工程主要特性表 (11)2 水文 (16)2.1概述 (16)2.2水文资料 (16)2.3气象概况 (16)2.4设计洪水 (17)2.5分期设计洪水 (22)3 工程地质 (25)3.1概述 (25)3.2除险加固勘察目的及任务 (25)3.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26)3.4病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7)3.5天然建筑材料 (30)3.6 结论 (31)4 大坝安全鉴定情况 (33)4.1鉴定过程及主要工作 (33)4.2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 (33)4.3工程质量评价 (34)4.4工程运行管理评价 (34)4.5防洪标准复核 (35)4.6洪水计算复核 (35)4.7大坝渗流安全评价 (38)4.8结构安全评价 (39)4.9抗震安全评价 (39)4.10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39)4.11结论 (39)5 工程除险加固任务 (41)5.1 工程整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1)5.2目前已探明的工程病险 (41)5.3工程除险加固任务 (42)6 水库工程除险加固设计 (43)6.1 设计依据 (43)6.2 工程病害情况 (45)6.3 大坝除险加固设计 (45)6.4溢洪道整治 (60)6.5 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62)6.6管理房整治设计 (63)6.7大坝观测设计 (63)7 施工组织设计 (65)7.1 主要工程量 (65)7.2 施工前期准备 (69)7.3 主体工程施工 (71)7.4 施工辅助设施及总布置 (73)7.5 施工进度计划 (74)7.6 主要技术供应计划 (74)8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设计 (76)8.1 环境影响状况及预测分析 (76)8.2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78)8.3 水土保持 (79)9 工程管理 (82)9.1 管理机构及管理办法 (82)9.2 主要管理设施 (82)9.3 运行管理 (84)9.4 施工期工程管理 (86)10 设计概算 (87)10.1 工程概况 (87)10.2 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87)10.3 编制依据和原则 (88)10.4 基础资料 (88)11 经济评价 (92)11.1 国民经济评价 (92)11.2 综合评价 (96)1 综合说明1.1工程概述XX水库是XX市XX区XX镇镜内的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库,工程等别为五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五级。
水库初步设计报告1 精品
![水库初步设计报告1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12870d705087632311212bd.png)
1 综合说明1.1 水库概况1.1.1地理位置、流域水系以及水文气象XX水库位于江西省XX县南部,坝址位于XX乡XX村,所在水系为鄱阳湖-润溪水;距XX县城65km,地理座标为东径116038/48//,北纬28023/02//。
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39Km2。
本流域属亚热带多雨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降雨主要受季风影响。
流域内主要气象要素根据XX县气象站资料为:气温: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气温发生在1971年7月31日,达40℃;极端最低气温发生在1973年2月21日,为-9.1℃。
湿度:流域内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流域多年平均日照小时数为1887.7h。
无霜期:流域内多年平均无霜期265d。
蒸发量:流域内多年平均蒸发为1366.8mm。
风向与风速:流域内风向、风速受季风影响而变化,夏季多为偏南风,冬季多为偏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2.4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m/s,最大风速20.7 m/s,相应风向为北风,发生在1976年4月22日。
1.1.2水库建设与运行情况水库自1965年10月开工建设,由原坂上公社等村委会成立指挥部参加建设,大坝为均质土坝, 坝基进行了简单清基处理,当时坝基接触处由风化料填筑形成,建坝时层夯层实,但由于由于坝基处理不当,完工后蓄水时,坝脚就有渗漏。
当年修建时未设灌溉涵管,只预留出水沟渠灌溉,1966年12月才埋设φ200砼预制涵管,持续到1968年12月工程才达到现有规模。
溢洪道位于坝左山体开挖而成。
建成后大坝坝高约为17米。
1966年3月开始蓄水以来,坝坡有散浸和多处集中渗水点,坝脚漏水严重。
1968年大坝坝右涵管处决口宽4米,同年由XX、坂上村修复,并新建斜卧涵及拆除重建坝下涵管,改用φ500砼预制管。
1997年对上游坡培土加固。
因坝体渗漏,2002年进行局部灌浆处理,效果不佳。
最高水位发生在1998年7月,水位84.3m。
2011年,XX县水利局根据江西省小(2)型病险水库应急除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XX水库进行了紧急除险,对溢洪道控制段降低底板高程,将底板进行了衬护处理,水库达现有规模。
水库初步设计报告【范本模板】
![水库初步设计报告【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63226100242a8956aece40d.png)
前言**水库地处**市西郊5km处,隶属于新疆******,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工业供水和水产养殖的引水注入式山区小型水库。
水库设计库容126万m3,控制农业灌溉面积1。
2万亩,城市绿化面积2000亩,工业供水对象为***纸箱厂。
**水库于1968年开工建设,1982年竣工,属“三边”工程,目前主要存在大坝上游护坡滑坡脱落、坝基及坝肩渗漏等病险状况,因此多年来一直限制水位运行,不能充分发挥工程应有的效益。
**水库的安全运行对保障***的工农业生产是极其重要的,同时水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下游的**市西山地区、***、兰新铁路以及**国际机场等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因此必须尽快进行除险加固改造,使其能安全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2003年5月兵***勘测设计院完成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2003年8月,***组织兵***、***的专家进行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成果审查会;2004年8月21日,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专家组到现场检查工作,分析了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补充工作的建议。
我院随即开展了补充工作,并提交补充鉴定材料,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于2004年10月14日下发核查意见,最终鉴定**水库为三类坝,必须对其进行除险加固。
我院在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等工作。
本次设计工作得到了兵***水利局、***和***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协助,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综合说明1。
1工程概况**水库位于**市西郊五公里妖魔山西北角,******部南2km处山沟内(见地理位置示意图)。
行政区划属新疆******管辖。
库区地理座标为:东经87°31′48″~87°31′54″,北纬43°46′18″~43°46′54″.水库有简易公路与西山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水库是1968年9月未经正式勘测设计破土动工的,1970年经***勘测设计队(现兵******设计院)设计,坝型为碾压式均质土坝,现浇砼拱型放水涵洞。
某某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某某水库初步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e5a1445901020207409c88.png)
某某水库初步设计报告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水库基本情况 (1)1.2 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3)1.3 除险加固的主要内容 (5)1.4 工程概算 (8)1.5工程特性表82 水文 (10)2.1 基本资料 (10)2.2 水文计算 (11)2.3 洪水调节计算 (12)3 工程地质 (13)3.1 概述 (13)3.2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天然建筑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结论与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加固设计 (24)4.1 工程任务和规模 (24)4.2 主要加固项目 (24)4.3 设计依据 (25)4.4 总体布置 (27)4.5 加固设计 (27)4.6 主体工程量汇总表 (53)5 施工组织设计 (56)5.1 施工条件 (56)5.2 主体工程施工 (59)5.3 施工总布置 (60)5.4 施工总进度 (61)6 工程管理 (62)6.1 管理机构 (62)6.2 主要管理设施 (63)6.3 管理办法 (63)7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65)7.1 设计依据 (66)7.2 环境状况 (68)7.3 环境保护设计 (68)7.4 水土保持设计 (73)7.5 环保与水保投资概算 (74)8 设计概算 (74)8.1编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 工程概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综合说明1.1 水库基本情况1.1.1 工程概况XX县XX水库位于XX水系XX支流XX上,坝址座落于XX镇XX村,地理位置为东径116°32′52″,北纬27°27′57″,距县城25k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0.87m2,主河道长1.61km,主河道平均比降42.0‰。
某水库应急处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某水库应急处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ba17c26294dd88d0d26b97.png)
某水库应急处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XX水库应急处险工程初步设计1综合说明1.1工程概述XX水库位于XX县XX乡万家脑村境内,属沅水二级支流。
坝址距县城11.5km,距XX乡5.0k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殖、乡村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库。
坝址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0°16′,北纬28°00′。
水库控制集雨面积0.93km2。
工程按20年一遇设计,200年一遇校核。
复核后水库总库容为13.73万m3,正常库容9.75万m3,可灌溉农田340亩。
该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建筑物(涵卧管)等组成。
其中大坝为心墙土坝,实测坝高19.12m,坝顶高程为114.06m,坝顶宽1.5m。
经复核后设计坝顶宽3.0m,坝高20.06m,坝顶高程确定为115.0m。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紧邻坝端,为矩形宽浅式溢洪道,实测底宽约2.0—3.0m,复核后设计底宽为2.50m。
输水建筑物涵管过水断面为0.4×0.4m,卧管为0.3×0.3m。
该工程1972年2月开始施工,73年12月建成蓄水。
30多年来,该水库效益突出,是XX乡的骨干水利设施之一。
但是,该工程限于当时的设计施工水平,结构措施考虑很不周全,加之建筑器材馈乏且质量低劣以及工程本身老化等原因。
水库运行后凸现了一系列工程隐患问题。
特别是2004年的7.18洪水,该水库洪水位达114.0m(现有坝顶高程114.06m),大坝坝顶险些漫水。
在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抗洪抢险之下,终于保住了大坝。
现在水库大坝涵、卧管漏水非常严重,出现多处集中渗漏,渗流量较洪水前明显增加。
溢洪道过洪能力明显不足,坝体边坡局部滑塌,隐患问题十分明显,工程处险加固处理迫在眉睫,为了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负责,遵照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等有关文件,按照上级精神,我们对该水库进行了重新复核设计。
通过本次复核,该水库不能满足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等有关规定,大坝安全类别评定为Ⅲ类。
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cb9b1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3.png)
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绪言1.1工程概况xx水库位于浙江省浙江省xx县xx镇南院子,根据现有资料以及坝址区测绘成果,水库集雨面积为11.0km2,总库容为295万m3,现有库容为152万m3。
水库于1959年10月10日动工建设,1965年7月竣工。
枢纽建筑物由水库大坝、溢洪道、坝体放水涵管、泄洪闸等组成。
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一)型水库。
根据原有资料记录该大坝为均质坝,最大坝高为6.0m,坝顶长度为560m,顶宽为3.0m。
根据地质勘察成果该坝坝型为均质坝,最大坝高现状为7.70m,坝顶总长582.0m,坝顶宽4.2m,坝顶高程约为8.8m。
溢洪道位于大坝中间位置,底高程为6.3m。
大坝设置有三条放水涵管(从左至右将放水涵管定为1#涵管、2#涵管以及3#涵管)和一座泄洪闸,1#涵管位于大坝左坝肩,2#涵管位于大坝中间靠右位置,3#涵管位于大坝右坝肩,泄洪闸位于大坝中间靠左位置。
大坝至今未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工作,基本资料缺乏。
根据水库长期运行观察,大坝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1#放水涵管和2#放水涵管已损坏,无法正常使用;(2)大坝背水坡未设置护坡,坡面凹凸不平,存在沉降变形问题;(3)大坝存在严重隐患,排水设施破坏,坝顶已出现沉降变形等现象。
1.2勘察的目的和任务受业主委托,本公司承担浙江省xx县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本阶段目的是复核水库工程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病险产生的原因,检查坝体填筑质量,为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和物理力学参数,对加固处理措施提供地质建议,详查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质量及其分布和运输开采条件等。
1.3勘察工作依据及标准本次地质勘察主要依据的法律、法规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4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9]第22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
某某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某某水库初步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abd779453610661ed9f4e4.png)
某某水库初步设计报告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水库基本情况 (1)1.2 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3)1.3 除险加固的主要内容 (5)1.4 工程概算 (8)1.5工程特性表82 水文 (10)2.1 基本资料 (11)2.2 水文计算 (11)2.3 洪水调节计算 (12)3 工程地质 (14)3.1 概述 (14)3.2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天然建筑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结论与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加固设计 (24)4.1 工程任务和规模 (24)4.2 主要加固项目 (24)4.3 设计依据 (25)4.4 总体布置 (27)4.5 加固设计 (27)4.6 主体工程量汇总表 (53)5 施工组织设计 (56)5.1 施工条件 (56)5.2 主体工程施工 (59)5.3 施工总布置 (60)5.4 施工总进度 (61)6 工程管理 (62)6.1 管理机构 (62)6.2 主要管理设施 (63)6.3 管理办法 (63)7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65)7.1 设计依据 (66)7.2 环境状况 (68)7.3 环境保护设计 (68)7.4 水土保持设计 (73)7.5 环保与水保投资概算 (74)8 设计概算 (74)8.1编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 工程概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综合说明1.1 水库基本情况1.1.1 工程概况XX县XX水库位于XX水系XX支流XX上,坝址座落于XX镇XX村,地理位置为东径116°32′52″,北纬27°27′57″,距县城25k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0.87m2,主河道长 1.61km,主河道平均比降42.0‰。
湖南某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精品
![湖南某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21569cceb14e852458fb579a.png)
1.综述1.1概述1.1.1工程概况XX水库位于XX区XX乡下XX村,拦截XX溪流上源沟谷,属于沅水南岸水系。
距离常德市区约34 km。
有乡村公路直达坝址区,交通较为方便。
水库流域控制面积7.75 km2,其中:外引2.0km2,坝址上游干流长度3.93公里,干流平均坡降11.3‰;水库正常蓄水位73.40m,相应库容418万m3;设计洪水位74.24m,相应库容473万m3;校核洪水位74.5m,相应总库容500万m3。
是一座灌溉、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Ⅰ型水利工程。
水库1973年10月兴建,1974年12月竣工。
枢纽工程由大堤、输水涵管、放水卧管、溢洪道等建筑物组成。
大堤:粘土均心墙坝,最大堤高16.0m,堤顶高程75.90m,堤顶宽度5.0m,堤顶轴长410m,内坡1:3,未设置平台,外坡1:2、1:2.5,设一级平台,高程70.9m,宽2.0m。
坝脚平台高程60.9m,宽6.0m,左右岸坝肩自然山坡平缓,20~25°。
涵管:长×宽×高=69.4m×0.8m×1.2m,为城门式拱涵,砼结构,进口底板高程62.0m。
最大放水流量0.8m3/s。
卧管:宽×高=0.55m×0.55m,砼方涵,全长30m,斜拉式闸门。
溢洪道:布置在大堤右侧山坳,全长230m,堰顶高程73.4m,底宽15m,未衬砌。
水库自建成蓄水以来,大堤曾不断出现险情,长期带病运行。
水库自建成运行以来,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3000亩,目前实际灌溉面积约10000亩。
1.1.2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库自修建以来长期带病运行,加上建设时遗留的问题多,工程老化,年久失修,各种险情明显暴露并逐年加剧,导致防洪、灌溉效益锐减,已到了非保安改造不可的地步,以发挥应有的效益。
1.2.1.1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坝身损坏及渗漏本次现场勘察时发现水库大坝坡面毁坏严重,迎水坡多处出现塌陷坑和雨淋沟,泥土流失严重,原65.500~74.00m高程的预制砼护坡也出现了面积约200m2的沉陷。
XX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XX水库初步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145f42804d2b160b4ec05f.png)
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务局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2011年8月目录1.综合说明 (1)1.1工程概况 (1)1.2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14)1.3除险加固设计 (3)1.4结论及建议 (16)1.5工程特性表 (17)2 水文 (1)2.1流域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基本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设计洪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泥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水文设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工程地质 (14)3.1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地震动参数与地震基本烈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推荐-xx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精品
![推荐-xx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52830cd948d7c1c709a145a3.png)
XX水库改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二OO七年一十二月批准:核定:审查:校核:汇编:参加编写人员:目录附件:1、工程概算表2、附图1 综合说明1.1 概述XX水库位于XX镇龙庙村和泉水村交界的元宝山下,距县城47km。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0.52km2,总库容52.2万m3;其中兴利库容42.38万m3,为多年调节水库。
设计灌溉5村面积1586亩,实际灌溉面积1500亩,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利工程。
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及放水设施组成。
1.1.1大坝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坝轴线长188m,坝顶宽4m,最大坝高18.5m,坝基高程516.44m,坝顶高程534.94m。
该坝于1965年动工修建,1977年12月建成现有规模。
1.1.2 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左肩,为土质明渠,溢洪道长75m,堰顶净宽4m,堰顶距坝顶高2.79m,最大溢洪水深1.3m。
1.1.3 放水设施放水设施2处,分别位于大坝左右两岸,采用笋子筒取水,1977年建成,放水孔径0.1m,涵管总长165m,断面为0.6×0.45m,现基本运行。
1.2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1.2.1大坝(1)大坝坝顶沉陷,低于两坝肩0.1米左右;(2)大坝左坝肩渗漏,最大年渗流量达0.2万m3;(3)大坝上游坡未护坡,风浪冲刷严重,且凹凸不平,大坝下游坡正常水位至堆石体出现滑坡,堆石体明显变形,部分垮塌。
1.2.2溢洪道(4)溢洪道为土质明渠,极不规则,水力条件差,泄洪能力严重不足。
1.3 安全鉴定结论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结论如下:经过对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分析评价,大坝体渗漏量满足规范,大坝外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未满足规范,抗洪能力达到国家标准,根据部颁《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规定,该大坝安全类别为三类。
受XX民政府的委托,承担了XX水库枢纽病害整治工程的初步设计任务。
根据实际情况,整治工程主要由以下二项组成:(1)大坝上下游坡及坝顶整治;(2)溢洪道全面整治。
北关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
![北关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9d04ed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13.png)
1 综合说明1.1 工程概况北关水库大坝于1980年5月建成。
蓄水后大坝坝基渗漏严重,1982年11月至1986年6月,对大坝主坝左岸至2#副坝右岸坝基进行防渗帷幕灌浆。
水库经28年运行,现主坝坝体渗漏严重,1#副坝坝体存在渗漏,2#副坝坝体存在局部少量渗漏现象,当库水位蓄至高程917.00m时, 1#副坝右坝肩发生渗漏,且渗漏量随库水位升高而增大,2#副坝右坝肩存在绕坝渗漏现象。
主坝坝基﹑1#副坝坝基﹑2#副坝坝基及重力墩基础虽进行过帷幕灌浆处理,但经多年运行,坝基及重力墩基础已存在渗漏。
主坝坝体放水底孔及左、右坝端放水管的放水闸阀现在均已锈蚀老化、闸阀启闭不灵,放水管露天部份现均锈蚀严重,且放水底孔闸阀室已被水淹,不能正常运行。
1.2 工程运行管理现状1.3 水库大坝安全复核结果及安全鉴定结论1.3.1 水库大坝安全复核结果1.3.2 水库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安全鉴定结论1.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坝可安全运行的洪水频率仅为30年一遇,工程现有抗洪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溢洪道在现状情况下,不能安全下泄要求的最大下泄流量。
当库水位蓄至高程917.00m时, 1#副坝右坝肩发生渗漏,且渗漏量随库水位升高而增大。
2#副坝右坝肩存在渗水现象。
主坝、1#副坝坝体透水率分别为14Lu、15Lu,坝体多个部位透水率大。
库水位为910.00m时主坝下游面有5处明显渗水点,其中一处呈射水状。
坝体渗流性态存在安全隐患。
主坝坝体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出现超规范值较大的拉应力及拉应力区,坝体结构存在安全隐患。
重力墩基底应力不满足规范要求。
主坝放水底孔闸室被水淹,不能正常运行,影响水库效益发挥。
各工作闸阀及放水管锈蚀严重,影响水库正常运行。
工程未设置基本的水情及工程监测设施,缺乏必要的交通、通讯等管理设施,不利于水库的运行管理和防洪调度。
2.安全鉴定结论:经专家现场检查、安全鉴定,鉴定北关水库大坝属三类坝,主要鉴定结论如下:(1)经复核,水库正常蓄水位922.00m,设计洪水位923.05m,校核洪水位923.47m,总库容163万m3。
某县XX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小一型工程)
![某县XX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小一型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1053bcf27f1922791688e871.png)
**县***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04年9月1、综合说明1.0.1 概况1.0.1.1 工程地理位置XX(下用***表示)水库地处塘芝县西部虹山东面的**乡**村,属**流域泸江水系, 坝址区地理坐标东经153°52′58″,北纬51°43′32″,距塘芝县城76.8km,其中塘芝至大田22km为二级路面,大田至小坝31km为四级路面,小坝至小河村3.2km为泥结石路面横穿库区,交通较为方便。
径流区属中山峡谷地区,流域内最高为所作底山,海拨高程2355.1m,一般海拨高程1980~2100m之间,森林植被覆盖较好。
紧连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水系发育,水质较好,水土流失不突出。
流域气候温暖、多雨,属滇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
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第四系。
1.0.1.2 工程任务林云水库工程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顾乡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库,而且它还是向上游引泄至规划水库洒尾科的中转水库。
水库总库容390万m3,兴利库容370万m3,最大坝高35m,灌溉12254亩,解决5510人的饮水困难。
1.0.1.3 兴建缘由1.塘芝州水电局1997年完成的《塘芝盘龙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近期开发项目。
2.塘芝县水电局1998年完成的《塘芝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首批开发项目。
3.塘芝县农业基础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是省级重点贫困县。
林云水库灌区虽已有原万亩迩廷大沟灌溉,但由于各山溪水库均为无坝引水土渠,供需矛盾突出,保证率低,缺水严重。
灌区涉及四乡(镇)、71个自然村,灌区总面积12254亩中,目前尚有5454亩无水灌溉,四乡镇5510余人2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且己灌耕地保证率极低,粮食产量低,群众生活困难,急需解决水源问题。
4.兴建林云水库可以把原有的通过库区迩廷大沟有效的利用起来。
XX水库初设报告
![XX水库初设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6c1bfb700abb68a982fb73.png)
目录1 综合说明 (2)1.1 水库基本情况 (2)1.2工程地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2)1.4 除险加固的主要内容 (5)1.5工程特性表 (7)2 水文 (9)2.1 基本资料 (9)2.2 设计暴雨 (10)2.3 设计洪水 (12)2.4 施工洪水成果 (16)2.5 水、雨情观测设计 (17)3 加固设计 (18)3.1工程任务与规模 (18)3.2 设计依据 (20)3.3总体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加固设计 (22)3.5 对外交通 (40)4 设计概算 (42)4.1 编制说明 (42)4.1.1 定额执行 (42)4.1.2 投资主要指标及资金筹措 (42)4.1.3 编制原则和依据 (42)4.1.4 其他问题说明 (44)4.1.5 工程概算总表 (45)4.2概算表格 (45)4.2.1概算表 (45)4.3 附件 (45)5 附件 (54)5.1大坝安全评估报告 (54)5.2附图 (54)1 综合说明1.1 水库基本情况1.1.1工程地理位置、水系、水文气象**水库位于**市**区**镇**村委**村,距**市约33km,地理位置为东经115º13´33″,北纬27º50´53″,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0.56km2,属赣江水系袁河支流,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595mm,总库容15.8万m3。
正常蓄水位为48.52m,相应库容为11.3万m3,设计洪水位为49.14m,校核洪水位为49.39m,死水位为43.4m,相应库容为0.5万m3。
某水库初步设计报告【范本模板】
![某水库初步设计报告【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a70afbb3b3567ec112d8a24.png)
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绪言 (1)1.2 水文 (4)1.2.1 流域概况 (4)1.2。
2 气象概况 (5)1。
2。
3 洪水标准 (5)1.2.4 水文资料 (5)1。
2。
5 洪峰流量计算成果 (5)1。
3 工程地质 (6)1.3.1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6)1。
3。
2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7)1.3。
3 输水洞段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7)1。
3。
4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7)1.3。
5 天然建筑材料 (8)1.4 工程任务和规模 (9)1.4。
1 防洪标准 (9)1.4。
2 工程规模 (9)1.4。
3 工程任务 (10)1。
5 工程设计 (10)1.5。
1 设计依据 (10)1.5。
2 大坝工程 (10)1.5。
3 溢洪道防护工程设计 (12)1.5。
4 输水洞工程 (13)1.5.5 其它工程 (15)1.6 机电、金属结构 (15)1。
6.1 电气工程 (15)1.6.2 金属结构设计 (16)1。
7 消防 (16)1.8 施工 (16)1。
8.1 施工条件 (16)1.8.2 施工围堰 (17)1。
8.3 料场 (18)1。
8.4 主体工程施工 (18)1.8.5 施工总布置 (18)1.8.6 施工总进度 (19)1.9 工程占地 (19)1.10 环境保护 (19)1.11 水土保持设计 (21)1。
12 工程管理 (22)1.13 设计概算 (23)1.14 经济评价 (23)1.15 节能设计 (23)1。
16 工程特性表 (24)2 工程水文 (27)2。
1 流域概况 (27)2.2 气象概况 (27)2.3 设计洪水标准 (27)2。
4 径流 (27)2.5 设计洪水分析 (28)2。
5.1 设计暴雨计算 (29)2。
5.2 产流计算 (31)2。
5。
3 汇流计算 (31)2.6 施工期洪水计算 (34)3 工程地质 (35)3.1 概述 (35)3。
2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35)3.2。
XX水库初步设计
![XX水库初步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714d78a76e58fafab003ea.png)
XX水库初步设计1 综合说明1.1 绪言XX水库位于XX市XX镇境内,属于XX河流域XX河水系,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养殖等综合运用的小(二)型水库。
水库隶属于XX街道办事处,集水面积1.62Km2,正常蓄水位102.6m (废黄河高程系,下同),校核洪水位104.17m,总库容41.2万m3。
XX水库下游是XX市XX镇主要粮产区,下游防洪保护人口约0.12万人,耕地0.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10万亩。
XX水库于1985年11月冬兴建,至1987年12月完成,建坝时基础耕作层的腐殖土、表层冻土和草皮末清理;建成后,坝体单薄,大坝渗漏现象严重。
2008年4月,XX市组织召开了“XX水库安全评估会”,专家组结论认为:⒈本次复核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标准复核,经复核,坝顶高程不满足要求;⒉坝身单薄,断面严重不足,上游护坡砌石损坏严重,起止高程不足;⒊坝基清基不彻底,坝脚渗漏严重;⒋放水涵为坝下埋管,洞身漏水严重,出口结构不完整;⒌溢洪道断面严重不足,进出口无任何工程设施;⒍坝坡有损坏干渠;⒎水库无任何管护设施,运行管理条件差。
依据安徽省水利厅《安徽省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评估办法(暂行)》规定,确定XX水库大坝为三类坝。
同时专家组建议,鉴于水库大坝工程存在着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应尽快进行除险加固。
目前,我们在安全评估工作的基础上,补充了部分勘探工作,对主要建筑物结构以及水力参数进行了复核,对大坝、溢洪道、涵洞主要加固方案进行了比选,概算了投资并对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评价,编制了本初步设计报告。
注:本工程高程为废黄河高程系1.2 水文气象1.2.1流域概况XX 水库位于XX 市XX 镇境内,属于XX 河流域XXXX 水系,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养殖等综合运用的小(二)型水库。
流域内覆盖第四系粘土层组成,植被较好,水土侵蚀现象不太严重。
本次根据万分之一地形图对水库流域参数进行了复核,见流域特性表1. 2.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水库改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二OO七年一十二月批准:核定:审查:校核:汇编:参加编写人员: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概述 (1)1.2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3 安全鉴定结论 (2)1.4 枢纽工程整治的必要性 (2)1.5 水文 (4)1.6 工程地质 (4)1.7 枢纽工程整治设计 (5)1.8 水土保持设计 (6)1.9 环境保护设计 (6)1.10 工程管理 (7)1.11 施工组织设计 (8)1.12 工程投资概算 (9)1.13 经济评价 (9)1.14 招投标初步方案 (10)2 水文 (12)2.1 自然地理概况 (12)2.2 水文气象 (12)2.3 洪水计算 (13)3 工程地质 (18)3.1 区域地质条件 (18)3.2 库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20)3.3 坝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21)3.4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2)3.5 天然建筑材料 (22)3.6 结论及建议 (23)4 枢纽工程整治设计 (25)4.1 设计依据 (25)4.2 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 (25)4.3 工程整治设计 (26)5 施工组织设计 (30)5.1 施工条件 (30)5.2 主体工程施工 (31)5.3 施工总布置 (33)5.4 施工总进度计划 (34)6、水土保持设计 (36)6.1 设计依据 (36)6.2 水土流失特点及预测 (36)6.3 水土保持措施 (37)6.4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39)7 环境保护设计 (40)7.1 设计依据 (40)7.2 环境保护措施 (40)8 工程管理 (43)8.1 水库运行管理 (43)8.2 用水管理 (43)8.3 工程维护管理 (43)8.4 工程监测 (44)8.5 综合经营 (44)9 工程概算 (45)9.1 编制说明 (45)9.2 概算成果 (48)10 经济评价 (50)10.1 经济评价的原则及依据 (50)10.2 国民经济评价 (50)11 工程招标初步方案 (55)11.1 绪言 (55)11.2 招标范围 (56)11.3 招标组织形式 (56)11.4 招标方式 (56)11.5 招标初步方案 (56)11.6 招标工作计划草案 (57)11.7 评标专家特长和专业水平 (57)附件:1、工程概算表2、附图1 综合说明1.1 概述XX水库位于XX镇龙庙村和泉水村交界的元宝山下,距县城47km。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0.52km2,总库容52.2万m3;其中兴利库容42.38万m3,为多年调节水库。
设计灌溉5村面积1586亩,实际灌溉面积1500亩,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利工程。
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及放水设施组成。
1.1.1大坝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坝轴线长188m,坝顶宽4m,最大坝高18.5m,坝基高程516.44m,坝顶高程534.94m。
该坝于1965年动工修建,1977年12月建成现有规模。
1.1.2 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左肩,为土质明渠,溢洪道长75m,堰顶净宽4m,堰顶距坝顶高2.79m,最大溢洪水深1.3m。
1.1.3 放水设施放水设施2处,分别位于大坝左右两岸,采用笋子筒取水,1977年建成,放水孔径0.1m,涵管总长165m,断面为0.6×0.45m,现基本运行。
1.2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1.2.1大坝(1)大坝坝顶沉陷,低于两坝肩0.1米左右;(2)大坝左坝肩渗漏,最大年渗流量达0.2万m3;(3)大坝上游坡未护坡,风浪冲刷严重,且凹凸不平,大坝下游坡正常水位至堆石体出现滑坡,堆石体明显变形,部分垮塌。
1.2.2溢洪道(4)溢洪道为土质明渠,极不规则,水力条件差,泄洪能力严重不足。
1.3 安全鉴定结论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结论如下:经过对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分析评价,大坝体渗漏量满足规范,大坝外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未满足规范,抗洪能力达到国家标准,根据部颁《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规定,该大坝安全类别为三类。
受XX民政府的委托,承担了XX水库枢纽病害整治工程的初步设计任务。
根据实际情况,整治工程主要由以下二项组成:(1)大坝上下游坡及坝顶整治;(2)溢洪道全面整治。
1.4 枢纽工程整治的必要性1.4.1 XX水库枢纽工程整治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的需要XX水库是我县六十年代动工修建的小(二)型水库。
受当时条件的局限,设计标准低,上坝土料控制不严,碾压不实等种种原因,工程存在严重缺陷。
建成投入运行后,左坝肩产生渗漏,年渗漏量达0.2万m3。
大坝上游坡冲刷严重,下游坡堆石体部分垮塌,溢洪道为土质明渠,不标准、泄洪能力严重不足,枢纽工程尚存在严重不安全隐患,为防患于未然,对XX水库实施全面整治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的需要。
1.4.2 XX水库枢纽工程整治是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的需要XX水库大坝左坝肩渗漏,经测定年渗漏水量达0.2万m3,渗漏危害大坝安全,对该库枢纽工程整治,渗漏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可更好地发挥水库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4.3 XX水库枢纽工程整治是确保一方平安的需要XX水库地理位置较高,大坝一旦发生险情出现溃坝失事,将威胁到下游5个村17个组,0.28万人、0.19万亩耕地、房屋0.36万m2,公路3条,输电线路1条,便民桥3座,直接经济损失0.22亿元,间接经济损失0.06亿元,后果不堪设想。
综上所述,对XX水库枢纽工程进行整治,有其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该项目不仅能带来巨大的减灾防洪效益,也能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对项目的建设不但能确保一方平安,还能造福于下游群众,使有限的水资源进一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因此,必须尽快彻底整治。
1.5 水文水库坝址以上主河道长0.53km,河床比降18.87‰,高程在500-586m之间。
XX水库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根据苍溪气象站统计资料分析,XX水库库区多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6.5℃,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460mm。
该区域内降雨在年内分配不均(5-9月)约占全年降雨的70%。
实测最大风速21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m/s。
洪水复核标准:设计洪水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
本次设计洪水采用推理公式计算,计算结果为:Q5%=14.5m3/S,Q0.5%=23.42m3/S。
经调洪演算:设计洪水最大下泄流量Q5%=4.83m3/S,相应坝上设计洪水为532.97m,相应水库库容49.01万m3。
校核洪水最大下泄流量Q0.5%=8.7m3/S,相应坝上校核洪水位为533.36m,相应水库库容52.2万m3。
1.6 工程地质本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盆缘地带,属于川中低山与丘陵区,以浅、中切割剥蚀构造中低山地形为主。
区内地势北低南高,多为零碎的桌状山地类型,山脊海拔高程520-586m。
区内水系发育,沟谷纵横交错,呈树叶状分布,山体零碎,形态不一,沟谷断面为两坡较陡的“U”字谷,峡谷及箱形谷均少。
工程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内的川西褶皱与川中褶皱带交接部位。
构造形迹主要为孤形褶皱,短轴褶皱等,断裂少见,单个褶皱延伸几公里至数十公里,轴线平面上常弯曲,地层单斜产出,其产状为:走向NW,倾向NE,倾角200-300,区内无大、中型断裂,滑坡等痕迹,区内相对稳定。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2001),XX水库坝址区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库岸斜坡自然坡度平缓,主要由少许第四系坡残积粉质粘土及粉砂质泥岩组成,植被分布一般,大多为耕地。
岩石完整较好,未见大的滑坡及崩塌,库内岩石岸坡稳定性良好。
本工程地质建议如下:(1)对大坝下游堆石体垮塌部分进行恢复处理;(2)对溢洪道进行全面整治。
1.7 枢纽工程整治设计(1) 大坝:坝顶整平,安砌路沿石。
内坡护坡,坡度一致,外坡翻挖回填至设计坡比,恢复垮塌堆石体,建排水沟渠;(2) 溢洪道:对溢洪道进行整治,采用开敞式无闸宽顶堰,全长75m,堰口宽4m,陡槽宽3m,溢洪道边墙采用M7.5浆砌条石砌筑,底板C20砼浇筑。
1.8 水土保持设计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的特点,水土保持措施以工程措施(拦渣坝和排水沟渠)和植物措施(水保林为主,经济林为辅)相结合,形成较完整的防护体系。
1.8.1 工程措施(1)结合当地地形特点在水库左岸的山坡低洼处,建拦渣坝1处,堆放工程弃土弃渣。
(2)为避免大坝两岸坡面来水冲刷大坝,在大坝外坡设置纵向排水沟渠,使坡面、岸坡洪水顺畅排入下游。
1.8.2 植物措施在大坝下游、库区沿岸荒山、荒坡种植松树、柏树。
1.9 环境保护设计XX水库病害整治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因素及对策措施为:(1)工程占地。
主要包括石料场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不存在库区淹没占地。
对开采后的石料场地覆土后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工程完工后对临时用地中的非耕地还林、还草。
(2)施工。
施工期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工区附近水域环境、废水、废油、粉尘、澡声污染、人群健康几个方面。
①水域环境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区地面水水质良好,符合Ⅱ类水质标准。
不得从事开展可能污染库水的任何活动。
推广生态农业,以减少水面污染对水质的影响。
②施工区环境a、废水、废油、粉尘、噪声污染的对策施工期间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冲洗建材用水因工程量小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机具维修产生的废油尽量重复利用,对不能利用的作燃烧处理,开挖、拌和筛分、水泥仓库及车辆废气、采用水钻、飘洒水等;施工区噪声对人群聚集区较远,施工人员应加强劳动保护。
b、人群健康保护施工期间因劳动强度高且生活设施简陋,应适当配置防暑降温等日常药品,保护工人健康。
c、水土流失。
本工程新增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工程整治期,主要表现为弃渣流失和破坏原地表植被等,其治理措施详见第六章。
1.10 工程管理本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库,根据《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及工程具体情况,水库管理人员全面负责水库的运行管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1名水库专职管理员。
管理人员根据水库工程建设规模及任务,制订水库调度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建立水库提灌供水管理制度、配备供水计量设施,落实汛期水库运行措施,制定防洪预案及落实防洪抢险队伍,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水库所有建筑物及工程设施均应按有关规范及规程要求,本着“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进行管理和维护,随时对水库枢纽建筑物进行巡查,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及镇人民政府上报。
1.11 施工组织设计1.11.1施工条件工程对外公路交通比较方便,公路直通水库大坝。
施工供电可由水库所在地龙庙村变压器架低电线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