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一、袁家村基本概况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位于举世闻名的唐盛世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312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107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面积800亩,其中耕地面积620亩,现有村民200多人。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主要打造关中风情观光旅游、地域特色小吃、绿色果园采摘、会议餐饮接待、秦腔文化传播、户外体验活动等特色项目,是目前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

二、交通区位分析:

袁家村附近机场高

速、武银高速、312国道、

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

路密布,交通发达,西安

至礼泉、西安至袁家村、

咸阳至袁家村的客运大

巴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

是成大巴还是自驾游,都

很便利。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离咸阳国际机场较近,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客前来观光体验。

三、袁家村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1)历史背景

根据查询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裕禄的资料发现,在过去袁家村是礼泉县出了名的贫穷村,群众大部分是河南、山东等地迁居而来,全村姓三派,人心涣散,生活十分贫困。郭裕禄上任后的就开展了积肥、整地、打井、办副业的创业四步曲。从改土造田开始,把原来的506块山坡地,人称“三跑田”(跑土、跑水、跑肥),通过大改大建、打井挖渠,整修为64大块“三保”田(保土、保水、保肥),将井灌发展喷灌水利化。经过这一系列农业调节,袁家村初步呈现了树林成网,梯田成方,渠道纵横喷灌的如雨的田园风光。通过自力更生,先土后洋,土洋结合,由小到大,边建设,边生产的建设方针。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983年投资70万元,建成了一座年产1万吨的水泥厂,当年投产,当年创利30万元,1986年持改扩建为5万吨,到1990

年其产值一直稳定在了80万元左右,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56%,成为村上的支柱产业。1988年村“农工商公司”成立后,制定出“内引外联,借船出海,创办扩建,滚动发展”的方略,使村办工业呈现出好势头。1990年,先后投资460万元,建起了硅铁厂、印刷厂等一批小型企业,围绕村材业的崛起,引发出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兴旺。成立起汽车运输队和建筑队,办起了商业服务部,使工、商、建、运、服得到全面发展。

村办企业的突起,使群众个人收入猛增,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同时也为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和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提供了条件,加强

了农业的地位。粮食单产稳定在800公斤以上,?总产15万公斤。村上又兴办了一个25亩的园林场,培育花卉苗木几十种,为发展林业和绿化、美化村庄服务。1990年集体栽植果园115亩,92年按人划拨土地栽植家庭果园,实行户栽村管双层经营体制。这样以来,一个农工商并举,相互连结,相互服务的良性产业结构迅速确定起来,全村90%以上的劳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中来,工农业产值比重发生变化,农业仅占0.5%,工商业则占99.5%,袁家村开始从传统农业跨入了现代农业的新阶段。

早在1987年,郭裕禄率领本村农民代表应邀赴德国考察访问,耳闻目睹了德国农民的衣食住行,深知与人家的差距。1992年10月,郭裕禄参加了党的十四大后,研究讨论袁家村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出站在村头看世界,立足袁家想市场,走出礼泉,走向全国,赶上或超过德国农民的生活水平。

(2)发展现状

根据历史背景和与当地村民沟通发现袁家村经历过三次转型,从过去的穷村,转型到全省农业的标杆,再转型发展到乡镇集团企业。从2007年起,村上在专家学者的建议下,确立了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发展规划。规模逐渐发展越来越大,进行一系列改革之后,成立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9月,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正式开业,最早只办了5家农家乐,几间作坊。通过到丽江平遥等地考察学习后,从短短的一条街做起,也就是现在的“康庄老街”。为了让景点环境更丰富,村里经常派人去其他具有古色古韵的地方学习,尽量做到原

汁原味的学习并吸收借鉴。袁家村位于关中位置。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在关中见到各个地方的特色并不意外,因为这里是四关之中,文化融合并存的地方,所以什么地方的特色都有就是它的特色。

四、参考案例

1.地道民俗文化

袁家村突出本土独特文化元素。景区内精心布置的磨台、牛车、石器、原木门窗和器具等农村生活物件。屋子的陈设基本参照明清时期的风格特色,突出原生态和本真面貌。古老的戏台、独特的秦腔、历经风雨的石壁、楹联匾牌,文气浓郁,底蕴丰厚。走在街上可以听到地道的关中口音、看到关中地道的居民、欣赏到地道的民居街市。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和厚重淳朴的民俗文化氛围将村落打造成魅力独具的

民俗文化景区,为旅游注入了文化之魂,成为对游客的核心吸引力。

2.地道的传统美食

观察当地的业态配置可以发现,关中美食是其中最具能量的引爆点。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称之为“关中民俗美食博物馆”或“舌尖上的关中”。美食一条街上每家店铺的经营范围几乎不重叠,一店一品,每家一个特色,和谐共处,产生集聚优势。店铺不仅色、香、味撩人,其完全开放式的制作过程,类似民俗文化展示,给人以感官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共同营造出浓浓的关中风情和生活气息,对游客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甚至对灶台的大小、位置和设计风格都严格把控,以保证情景体验的原汁原味。

3.参与体验性强

当地再现传统关中建筑风格的手工作坊街,将关中民间作坊的传统制作工艺,现场展现给游客。在此生产的油泼辣子、油、醪糟、面粉、醋、豆腐、棉布都很畅销。在传统作坊里,游客们可以亲身体会到生产生活的过程,自然而然的熟识区域民俗文化,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游客的参与度和忠诚度。

4.科学的规划与设计

由专业团队编制总体规划、专业规划,用规划定位景区特色,用规划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发展之初就通过系统规划和专家学者的充分论证,严格规划控制,确定发展以关中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民俗旅游项目。规划在旅游项目上延展为体现关中生产生活方式的作坊参与性活动,体现关中饮食文化的食街商贸活动、集休闲度假饮食为一体的仿古乡村院落农家乐、展现田园风光的果园采摘、烧烤垂钓及以娱乐运动为主的游乐场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上根据旅游项目延展为承载关中生产作坊及饮食商贸的具有关中地域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及街市、具有古民居特色的农家聚落及乡土特色的活动场所。在建筑设计和微景观打造上做足功夫。袁家村的民居建筑景观集中分布在关中印象体验区、正街农家乐区和关中四合院区。其中关中印象体验区为了复原明清时期兴盛的民间作坊和贸易文化的原始街市及建筑形态,大部分民居建筑都是利用古民居的建筑原材料和建筑构件重新复原修造,按照关中民居形制,营造关中民居氛围及民俗文化氛围。美食、创意商品、主题酒吧、老作坊排列两侧。交通尺度紧凑,商业界面丰富,广场空间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