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委文件黔党发【2012】15号文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贵州省委文件
黔党发[2012]15号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支持安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
(2012年5月12日)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安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近年来安顺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省的差距在拉大。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每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之持安顺迅速发展壮大,祷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安顺地处黔中腹地.是黔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

发展慢、活力差是安顺的主要矛盾,提速发展、奋力赶超是安顺的主重任务。

安顺既有石漠化严重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也有处于黔中经济区发展条件好、潜力大的区域;既有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主导产业不突出、工业带动能力弱等问题.也有能源资源组合条件好、生物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和一定约产业技术基础等优势;既有城镇化水平低、城易差距大、贫困面广、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溺难.也有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大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黔中经济区的难得机遇;既有思想观念深守、体制机制不活、开放程度低等障碍,也有开放合作的有利区位条件和促遗改革创新的起好外部环境,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有利因素,正处于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支持安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事关全省发展大局,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安顺经济社会提速发展上台阶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加快建设黔中经济区,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战略需要;是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怀跨越。

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指孚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赁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机逼,坚定不移地加速发展、加快
转型、推动跨越,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路,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抓机遇、提连度、上台阶的总要求。

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持建特色鲜明、优势明。

显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破解基础设瓶颈制约。

大力改善发展的支撑条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幅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安顺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提速赶超之路。

(三)基本原则。

——坚持能快则快,科学发展。

把加快发展作为全部工怍的主题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将提速赶超与加快转型有机结合起来,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坚持重点突破,跨越发展:抓关键促突破,抓重点带全局,集中有限资源,努力消除和打破发展瓶颈制约.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形成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带动经济社会整体跨越.
——坚持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敢闯敢试.勇为人先,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外引助力,内增动力,以改革促
发展,以开放促开发。

——坚持民生优先,和谐发展。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

把人民群众的幸福程度怍为衡量发展水平曲根本标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战略定位。

——黔中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依托产业基础.发挥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

大力推进开放带动、集团带动和品牌带动.抽快建没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竞争力强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增强对黔中经济区发展的支撑能力。

——黔中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按照山地新型域镇化发展要求.发展壮大安顺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打造黔中新型工业化和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

推进贵阳一安顺一体化进程,加快贵安新区建设,构建最具活力、富有特色、功能完善、壤聚力强的黔中城镇带,推动全省城镇化加愉发展,
——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壳兮发挥生态环境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组合优势,把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融台发展.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旅游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
胜地。

——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赋予安顺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新内涵.滠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太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构筑全省对外开放新高地。

(五)发展目标。

到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2000元.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工业主导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化率达到42%以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初步扭转.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力争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达到黔中经济区平均水平。

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域镇化率达到50%.以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建成;石漠化扩展势头得到根本遏制,环境质量良好:基本公共服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
二、重点任务
(六)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按照新型工业化要隶,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着力改造提升传
统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优势资源转化,延长产业链,努力扩大总量,在扩大总量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增强工业的主导带动能力.
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

以安顿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依托,发挥国防科技优势,大力推进军民、军地结分,重点打造西秀、平坝和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飞机及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能矿产业装备和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重点发展通用飞机、高级教练机、民用无人饥、飞机发动机、航空机载设备、航空零部件和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建设无人机试训基地,积极发展航空培训、航空维修、航空保障等配套服务,加快形成具有研发能力、功能配套、规模化发展的民用航空产业基地;扩大云马客车及垃圾收运车、清扫系列等专用车和莲花轿车生产规摸.大力发展汽缸盖、进排气歧管等零部件,做大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积极发展石油机械、农用机械、包装机械、风电、医疗设备等装备。

加快发展资源深加工及能源产业,依托资源组争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走“多联产、多产业共生耦合”的发展路子,重点在镇宁、西秀、普定、平坝等地发展化工、建材、电力、煤炭等产业。

加快建设缸星发展年产5万吨锰酸鲤二次动力电池专用锰系列材料以及系列钡盐技改、宏泰化工纳米级碳嫒钙等项目,加快形成精细碳酸钡生产研发基地:加快安顺昌兴、平坝台泥、紫云永昌等新型干法水泥项目
建设;加快能源建设,加大煤矿资源整合力度.推动煤矸石发电和煤层气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生物质发电.加快推进安顺电厂三期(2×660Mw)、盘江大型带武输送机输煤工程建设。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重点节能改造工程.支持高载能行业节能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支持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特色轻工业。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建设以民族制药、特色食品、优质白酒为主的特色轻工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中成药和民族药,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强新产品研发能力,傲强“贵州百灵”等医药品牌,加快实施百灵集团药渣综合利用、抗生素及饮片生产项目:提高茶叶加工水平,提升“瀑布毛峰”、“朵贝”等品牌知名度.做强做优冷鲜肉、牛内制品、调味制品、饮用水等特色食品产业,积极推进胶原蛋白果汁饮品项强建设;大力发展名优白酒,培育“多彩贵州”等白酒品牌,加快建设年产2万吨安酒、平坝生态白酒工业园项目?
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以黔中新兴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推进电子信患产品制造、软件及信息服务、信息化应用等产业项目建设.支持中国移动全国数据中心基地项目落地安顺.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七)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围绕构建黔中城市群,走山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优
化城镇空间布局,诵整完善城镇体系.着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健避城镇化加快发展。

加快构建城镇化新格局;,按照打造百万人口城市的目标.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把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结合起来,坚持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双轮驱动”.以路网建设为重点.拉大中心域市框架,加快北部新城、酉秀新区、新火车站片区、双阳片区等新区建设和塔山片区改造,推进城市向西拓展、向南延伸。

促进西秀普定、西秀镇宁同城化发展,努力扩大中心城市规模。

大力实施城市东联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贵安新区建设.做大重要节点城市平坝县城,加快构建贵阳一安顺城镇带,促进贵阳、安顺一体化发展,培育壮大黔中城市群。

加快关岭、紫云等县城建设.增强人口聚集能力。

依托交通干道,发展夏云镇、七眼桥镇、轿子山镇等一批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的特色小城镇.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安顺一清镇、宁各一旧州一马场一党武、清镇一马场、安顺一普定等城市快速干道.规划建设安顺一镇宁城市快速干道.大力推进中心城区二环路等城市骨架道路网建设,完成中心城区供水二期、污水处理二期、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和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等工程,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燃气设施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和无害,陀处理项目建设.实施“贯城河一虹山湖”城市公园旧城改造项目,
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保、住房、教育等公共服务政策.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推进西秀区、平坝夏云镇全国第三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推进平坝县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递行探索.加强城镇规划指导和城镇管理.强化土地等要素保障.深化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根据城镇化发展需要。

稳妥有序推动行政区划调整.推进平坝、普定“撤县建区”,支持申报设立虹阳区.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生产要素在城易之间自由流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祈农村建设,做好村庄规划。

实施永、电、路、气、房、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盈地制宣发展小水电、沼气等农村能源.加快推进自然村通电话和行政村通宽带工程,全面推广“四在农家”创建活动
(八)促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把生态.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壮大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态,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总量和质量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以独特生态环境、重点景区、文化遗址和旅游城镇为支撑,充分挖掘和展现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北内涵,着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精品.把生态文化旅游业
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

着力打造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为重点的一批精品景区景点。

强化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

大力开发温泉、湖泊、山地、森林等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产品,建设黄果树、“多彩万象旅游城”等一批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优化组合旅游线路,构建形成由黄果树、龙宫、屯堡、格凸河等景区组成的旅游要素全、产品多元化、暇务功能强、旅游时间长的精品旅游圈。

加大对省级历史文化名蛾安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天龙、旧州.中国历史文化名材云山屯、鲍家屯等的缳护和利用,挖掘屯堡文化、穿洞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肓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加快推进黔中国际屯堡文化生态园、大明屯堡影视文化城建设.加快安顺旅游城市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加快建立完善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建设数字化旅游示范区。

大力发展易村旅游,开发一批布依族、苗族古村古寨。

大力开发具有安顺地方民族特色的蜡染服饰、雉柱傩面、仿生化石等旅游商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石漠,匕治理,实施乌江、托盘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为文化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服务业。

积极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推进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黄桶幺铺现代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全省小商品集散中心,大力实施“引银入安”工程,推进地方性金融
机构加快发展、.积极发展会疑、广告、科技、中介、养老、社区服务等服务业。

(九)务实农业基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加快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牧。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巩固油菜、烤烟等传统经济作物,加快发展蔬菜.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等特色种植业.建成100万亩蔬菜基地、50万亩茶叶基地、50万亩中药材基地、20万亩金刺梨基地;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实施优质肉牛肉羊工程,加快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和家禽产业化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特种养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支持安顺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黔中农产品交易市场、关岭西南中药材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示范县建设,建或市、具两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加怀安顺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黔中农业稃技推广示范回区建设。

,加大农柠劳动力培训力度,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发展支撑条件。

加快现代综合
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强电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升通达能力和延伸深度。

推进长昆铁路客运专线和黄桶至百色铁路安顺段建设:建成安顺一紫云、惠水一兴仁安顺段、镇宁一六枝等高速公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推动安顷一惠水公路项目建设.规划研究镇宁一乐纪公路.大力实施易村道路建设工程,在2015年前实现70%以上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将黄果树机场纳入省机场集团公司管理.支持安顺申报低空空域开放试点;推进北盘江光照、董箐和马马崖水电站船闸通航设施建设。

加大水利建设力度。

加快实施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综合规划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黄家湾水利枢纽和平坝石朱桥水库、镇宁偏坡水库、西秀新场河水库、西秀大洞口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加快建设镇宁纳井田水库等8个小(一)型水源工程项目和对现有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继续实施安西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切实保障中心城区、县城、乡镇及工业园区生产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在2014年底前全面解决安顺现有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加快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配网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提高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加快完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

(十一)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大力发展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加快构建有利干经济社会提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尽快建立适应扩权强县工作需要的行政管理机制。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探索建立中小徽企业创新创业新机制.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以土地、宅基地等方式入股,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衩和林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

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支持军地融合发展.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深化金融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支持安顺率先有序开展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工作。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加强区域互动合作,充分发挥安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与东盟地区的经贸台作.主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发展。

抓住东中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有利时机,把经济开发区和园区作为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全力推进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秀经济开发区、黎阳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全省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

推进贵州·江苏国家级信息产业园建设,加快构建东西台作互动产业示范园区一加快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在土地、投资、科技创新
等领域先行先试,率先取得突破。

(十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民生优先,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中央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安顺倾斜.支持唼顺整合资源.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大力实施生态侈民工程。

大幅减少贫困人口。

支持镇宁、关岭、紫云民族自治县和民族多加快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实施学前教育突破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工程以及高等教育突破工程。

新建、改扩建和利用闲置校舍改建一批幼几园,到2015年力争实现所有城市社区和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新建规模1500至2000人的标准肥小学4至6所、标准化初中5至8所;建成3000人以上的普通高中6至8所,建设2至3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完成市二中新校区、西秀区高中、普定二中建设,西秀等6个区(县)全部通过省级高中阶段教育考核验收:加快市,县两级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安顺职院加快发展,支持安顺学院学科建设。

建设省级重点学科2至3个。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加大对安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推进安顺市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支持贵航.302医院刨建三级甲等医院,加快县级中医院建设.支持创办安顺儿童医院、
黄果树康复疗养专科医院,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加大基层医疗翌生队伍建设力度继续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完善各项利益导向机制.加强人口计生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

支持安顺加快市级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体育馆(场)等项目建设.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台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大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与科研陀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联盟,发挥军工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

加大对特色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求)中心、院士工怍站、重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

依托国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支持安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三、支持政策
(十三)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政策。

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扩大县(市、特区)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黔党办发[2012]1号),加强对安顺市、
县两级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搞好服务和相关衔接工作。

安顺市要加强机构、制度和队伍建设.尽快适应扩权强县工作的需要.确保县(区)经济管理权限扩大后,不出现管理上的脱节和漏洞。

(十四)扩大人事、机构和编制管理权限政策、在分配行政编制时向安顺倾斜,根据发展需要,适当增加安顺行政编制数量;对安顺新设工作机构给予支持,将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审批权下放给安顿,报省编委办备案。

除中央另有专门规定外。

同意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在省级层面发文、会议以及项目申报安顺等方面享受与县(区)同等待遇。

按照中、高级岗位结构最高限额设置安顷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

将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的系列评审权逐步下放给安顺市。

(十五)区域统筹政策。

省统筹推进贵阳安顺一体化发展,支持贵安新区在土地.财税、金黩、投资、外贸、文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先行先试。

支持把安顺平坝黔中新兴产业园作为贵安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区.由贵阳和安顺共同开发建设,重点打造信息产业新城。

省统筹规划布局贵阳和安顺之间的城际快速道路网络,推连协同建设。

统一贵安新区的路网标准,高标准设计建设。

加快推进贵阳和安顺信息同城化,统一电话区号和移动网络,构建无障碍信息网络平台。

在贵阳和安顺统筹解决教育、医疗和社会治安等问题,推进就近上学和就近就医。

统筹推进贵阳和安顺产业合理分工。

明确军转民用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