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2页

合集下载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解题
记承天寺夜游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 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 情,托物言志。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老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女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男生】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简介
贬官杭州:
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比好湖山。
贬官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省略句 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即(吾)解衣欲睡 倒装句 (1)相与步于中庭
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感“夜游之因” 品“月色之美” 悟“闲人之情”
1.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什么?并作简要赏析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只是 清闲的人
罢了
如吾两人者耳。
文言积累
1、古今异义词:
(1)月色入户

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窗户,人家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想到 今义:想念,读
(3)盖竹柏影也 盖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文言积累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不是指无聊、 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闲人”具体指有闲情雅致的人。 其次,“闲人”一词中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 的悲凉心境。
写法探究
1.言约义丰。
本文先记叙夜游的经过,时间、地点、人 物和事件原因、结果各种要素齐备,行文波澜 起伏,扣人心弦,接着是出色的描写;最后抒 情结束,抒情中含有议论,记叙文的几种表达 方法全部用上。
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w w w /beijing/
PPT下载:w w w /xiazai/ 资料下载:w w w /ziliao/
试卷下载:w w w /shiti/ 手抄报:w w w /shouchaobao/
课下作业
假如现在你就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的苏 轼,面对天上的那轮明月,面对身边同样遭遇的 朋友,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请选择其中一个对象加以倾诉,写一篇不少 于600字的作文。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 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 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 “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职,任杭州 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 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
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
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
英语课件:w w w /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 w w /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 w w /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 w w /kejian/w uli/
化学课件:w w w /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 w w /kejian/shengw u/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闲”
被贬谪的悲凉,看到入户的月色的喜悦,庭中与友 人散步的悠闲,自叹“闲人”的无奈、壮志难酬的苦闷、 愤懑,自嘲自解的旷达乐观(豁达)。
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杭州任通判)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理解文章
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
《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
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
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 ——林语堂《苏东坡传》
理解文章
景中含意 ,事中赏景
理解文章
时间
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 日夜
地点 承天寺
事中赏景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文化苦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 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 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 乐观 旷达
拓展阅读 《苏东坡传》——林语堂 《东坡突围》——余秋雨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西江月》
飘渺孤鸿影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
苏轼 张怀民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也透出了自己不 能为朝廷尽忠的愤懑。
从苏轼到苏东坡
1.苏轼却可以做百姓农夫,面对瓦片丛生的 50 亩 “荒地”,他却取名“东坡”,自称“东坡居 士”。
2.苏轼却可以做书法画家,自建的房子在大雪中 完工,取名“东坡雪堂”,房外无景,就亲手画了 带有森林、河流、渔夫的雪景。
内容感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句中“闲 人”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苏轼 最 后“ 闲一人句”至:少明 指有具两有层闲意情思雅 致:之 人 。 一 是“ 闲那人些”追:名暗 含逐作利者的有小远 大人抱,负趋却炎郁附郁 不势得,志奔的走悲 凉钻心营境,, 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 冷 月 的 仙 境 ?即 政 治 生 活 清 闲 之 人 。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 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月光难得,不免让人 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 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 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悟“游”之心
曾想致君尧舜的苏轼, 现如今却是八品小官, 难有作为。 曾想生活无忧的苏轼, 现如今却是生活窘迫, 难以养家,穷愁潦倒……
内心剖析
抒情
贬谪的悲凉
赏月的欣喜
1、被贬的悲凉心境。
漫步的悠闲
2、淡泊名利、
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自我排遣的豁达
悟“游”之心
下雨的时候就 没有月亮!我 家就没有竹柏!
展“游”之景
展“游”之景
展“游”之景
为苏轼的朋友圈配图,你认为哪张图片更合适?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4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4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思想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 感情 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微妙而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 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返回
典型考题
1.名句默写。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奇特的想象, 从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皎洁的句子是:_水__中__藻__、__荇__交__横___, __盖__竹__柏__影__也____。
再度 外调
再任 杭州
一贬 再贬
身逝 常州
48岁被召还朝。三年后,因向朝廷提出谏议,遭到诬告陷害。 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的苏轼再度自求外调。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今义:耳朵。
◆一词多义
与 念无与为乐者
介词,和、跟
能与其奇者
动词,参与,这里有“欣
《答谢中书书》 赏”“领悟”的意思
者 念无与为,与“如”连用,可
译为“像……的”
◆文言句式
判断句:盖竹柏影也 “……也”表判断
省略句: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余”,即“(余)解衣欲睡”
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即“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即“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成语积累
夜不闭户 月色入户 门 随心所欲 解衣欲睡 想要
研读赏析
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自然成文,不事雕饰。多用散句, 间用整句。节奏舒缓,散淡自然。
视角角度:仰视、俯视、平视
写景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异 方法
感官角度:视觉、听觉 修辞手法:对偶
表现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修辞手法:比喻
景物 山高水清,石绚林青,猿鸣鱼跃, 月色空明澄澈,竹柏疏影摇曳,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作探究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庭下……”一句在写景上的妙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比喻
月光——积水 竹柏的影子——水中交横的藻、荇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 中交横的藻、荇,写出了月光的空灵澄澈以及竹柏倒影的清丽 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情趣。
新课导入
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 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 大书法家、画家……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 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曾为妓女题诗,他与和尚趣谈,他为百 姓求雨,他四处游历。
记承天寺 夜游
宋 苏轼
知识备查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 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班长总结
课堂作业
1.朗读并背诵文章 2.完成《日清周练》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借助注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积累常见的 文言实词和虚词
二、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以景传 情的写法
三、反复朗读,体会“闲人”心境,领会苏轼“安闲从容” 的人生境界
预习检测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suì
qĭn
zăo
xìng
zhú băi




竹柏
二、解释下列词语
念: 考虑,想到 空明:形容水清澈
1.记叙,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 2.描写,写月下庭中景物 3.议论抒情,抒发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叹
合作探究
2、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结合具 体语句进行分析?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课文导入
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 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 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 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 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 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 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 轼的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 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
板书设计
记 叙事--- 月色入户

夜游赏月
赏月的欣喜

天 寺 夜 游
写景--月如积水空明 竹柏如藻荇
景 交 融
贬谪的悲凉 自我排遣的乐观
感慨--- 闲
背景介绍
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十日所作诗篇中“潜龙”一语遭谤,被下御史台 狱,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始出狱,史称“乌台诗案”。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贬 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不得签书公事”,实为看押。这篇文章开头即说“元 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表明他在黄州贬所已经快满四年了。张怀民(名梦得)此时也 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因贬而获“闲”。本文即苏轼于 元丰六年(1083年)在黄州任上所作的。
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 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 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 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 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 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悟闲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如何理解“闲人”?
“闲人”指悠闲自在之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跃然纸上。 “闲人”又指清闲无事,百无聊赖之人。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寄寓其中。 这里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颇有自许的意味。表现出一种达观的 生活态度。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雨料圣太我谲赛楼密解出没疲量颜通问讯,
疾病饥寒疑死矣。(《送沈速赴广南》) 材料四:口体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 材料与李沭择戚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苏轼《东坡志林
·临皋闲题》)
悟“游”心
探究“闲”心
人物
演。
认“游”人
1.你对苏轼又有了怎 样的认识?
概主旨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创造了一种清幽宁 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悲 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 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理“游”事
3.疏通文意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并依此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请用四字 短语简要概括其内容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记 叙 — — 寻伴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者耳。
如果“闲”字前加一个字, 你想他们是怎样的“闲人”?
悟“游”心
元丰二年(1079),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
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
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苏轼被捕入狱,
130多天后出狱,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民间的 自卫队副队长),实际是以流放罪犯的身份来到僻远的黄 州,政治上不得志,空有官职(闲职)却无权、无事可干, 人身自由还要受到限制。
如吾两人者耳。
描 写 — — 庭中月色 抒 情 —— 月下感叹
理“游”事
3.疏通文意
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 间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人教部编版八上 11 《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精品课件(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上 11 《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精品课件(28张ppt)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课前预习目标)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背诵.翻译 课文。(课前预习目标) 3.品析简洁.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 教学难点)
4.体会理解作者特殊背景下的特殊心境, 学习他豁达从容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走近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汉族,眉州人(今 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 城)。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 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 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 “三苏” ,为“唐宋八 大 家”之一。
将要 门
游乐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遂…至的承人天寺,于寻是,张就怀民。怀民亦未寝,
一起
散步
相与步于中庭。
(二)看注释.通文意
交叉错
原来是
杂纵横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只是,不过 罢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三)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 衣服将要睡觉时,月光从门射进来, 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 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 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 庭院中散步。
原来是 只是.罢了
自我展示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精品课件(28张ppt)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作者情感的把握,
完成填空内容。)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
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小组学习展示

第11 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 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9
(1)苏轼的诗文中不止一次出现“闲人”、“闲者”、“闲客”这样 的词语,从中你领略到他怎样的胸怀气度?写下你的看法。
这些词的意思有些许不同,但都体现了苏轼能够豁达地面对人生各 种境遇。他认识到人应该以一种旷达的心境去面对自己,面对世界。
(2)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自己和张怀民是两个“闲人”,陶 弘景是苏轼笔下那种“闲人”吗?为什么?
13
如果用“闲”组词,你能组哪些词?你认为哪些符合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内涵? 赋闲、清闲、安闲、闲游、闲情逸致…… 阅读以下材料,了解苏轼的人生际遇和被贬黄州的生活处境。想一想:此时的苏 轼会是怎样的心情?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 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林语堂《苏东坡传》
7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形容水的澄澈
交错纵横 大概是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
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
描写,庭下月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语气词,罢了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清闲
的人罢了。
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 丢了脑袋。后由于范缜、张方平等的 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 救出狱,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 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 有职无权的闲官。
5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 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4张PPT).

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4张PPT).
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 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 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叙 ( 夜游 )之事 写 ( 月色 )之景 抒 ( 闲人 )之情
品“月色之美”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水——月色
皎洁空灵 清澈透明
静正
藻荇——竹柏影子
疏影摇曳 清丽淡雅
动侧
奇特的想象,新“闲人之情”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作者同谁一起夜游承天寺? 两人关系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 看出?
“乌台诗案”
2、作者同谁一起夜游承天寺?两人 关系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张怀民;
志同道合的朋友。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理由:唯民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命运相同 。
悟“闲人之情”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 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 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 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 平生为口忙”之句。《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 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⑤怀民亦未寝
(睡)
⑥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⑦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罢了)
读通
⑴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 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是一个得罪了皇帝和权臣的罪臣。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降职为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
论 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职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 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
世 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 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院子里。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 起在庭院中散步。
游·月夜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形容水的澄澈。 大概是。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 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 子吧。
游·月夜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在黄州无权也无事。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降职为团练副使。

唐朝始置,为团练使副职。五代沿置,后周世宗显德
论 五年(958),定为准从六品。宋朝常用以安置贬降官员,
世 无职掌。 所以,苏轼做的是有职无权的闲官。写本文时,他在
黄州已近四年。
“李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宋神宗
作者简介
其文: 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
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放鹤亭记》
作者简介
其诗: 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
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苏轼《题西林壁》
作者简介
其词: 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文言知识积累
3.文言句式——倒装句
(1)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相当于中庭步”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文言知识积累
3.文言句式——省略句
(1)解衣欲睡 句首省略主语“余” (2)欣然起行 句首省略主语“余”
月下感叹
读·月夜
4.视频跟读课文,注意读出读音、节奏、层次和感情。
品·不同
比较《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这两篇短文 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给你带来 什么样的美感?
这两篇短文在行文风格上又有很大的不同。陶 弘景是南北朝时期人,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 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 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 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品·不同
比较《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这两篇短文 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给你带来 什么样的美感?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涉笔成 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 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 一。读此文,带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游·月夜
读·月夜
2.读准字音和
jiě
suì
qǐn
zǎo
xìng
bǎi
读·月夜
2.读准字音和停顿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jiě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 zǎo 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承 天 寺
苏 轼


自由朗读,尝试还原苏轼夜游时的心情。

·

欣然起行
高兴

自由朗读,尝试还原苏轼夜游时的心情。

·

念无与为乐者
孤独?

孤独是一种很折磨人的情绪,苏轼 究竟有没有流露出孤独的情绪?如果有 的话,你是如何捕捉到的?
探·月夜
原因 月色入户,欲邀人取乐
对象
张怀民
地点
内容
面对明月,“无与为乐”。 两“闲人”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门。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 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 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游·月夜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考虑, 想到。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 天寺找张怀民。
游·月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简介
其书: 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
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 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轼《黄州寒食帖》
作者简介
其画: 能画竹,学文同,喜作枯
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苏轼《枯木怪石图》
生活不易,多才多艺。
读 · 月 夜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读音、节奏、层次和感情。
文言知识积累
2.古今异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罢了; 今义: 耳朵
文言知识积累
2.古今异义
(3)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4)相与步于中庭
古义: 共同,一起 今义: 彼此往来,相处
文言知识积累
2.古今异义
(5)盖竹柏影也
只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文言知识积累
1.一词多义
①寻张怀民( 找 ) (1)寻
②未果,寻病终( 不久 ) ①念无与为乐者( 连词,和 ) (2)与 ②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 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里指“参欣与赏,”“领)悟”

承 天 寺
苏 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特殊句式。 2.对比阅读,分析两篇文章在句式、节奏方面的不 同之处。 3.学习动静结合、妙用比喻、情景交融等描写景物 的方法,体会优美意境。 4.体味“闲人”,感悟作者豁达的情怀。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 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suì
qǐnΒιβλιοθήκη xìngbǎi读·月夜
3.读出层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欣然起行。
起因
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
经过
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结果
何夜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感悟
读·月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相与步于中庭。叙事:中庭赏月 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 何夜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情、议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