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个案
痉挛型脑瘫儿童案例
痉挛型脑瘫儿童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肌肉痉挛、运动障碍、姿势异常等症状。
今天我来介绍一个关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真实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更深入了解这个疾病。
小明,7岁,是一位患有痉挛型脑瘫的儿童。
他出生时并没有发现异常,但在四个月大时,家人开始觉察到他的肌肉发展有问题。
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被确诊为痉挛型脑瘫。
小明的父母感到十分震惊和无助,他们带着小明去了各种医院和康复中心,希望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小明的主要症状是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尤其是在行走和站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他的肌肉很紧张,导致他无法正常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在日常生活中,小明需要家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很多基本动作,比如洗澡、吃饭、穿衣等。
小明的父母为了帮助他尽快康复,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寻找了各种治疗方法。
他们带着小明接受了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但效果并不显著。
小明的病情并没有得到好转,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加重的情况。
在与医生和康复师的交流中,小明的家人了解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干预性手术。
这种手术通过调整小明的神经系统,可以减轻他的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帮助他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经过详细的咨询和检查,小明的家人决定为他接受这项手术。
手术结束后,小明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
在康复师的指导下,他逐渐恢复了肌肉的灵活性,学会了更多的自理技能。
虽然康复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小明的家人始终坚定地支持着他,鼓励他勇敢面对挑战。
经过数月的努力,小明最终成功走上了康复之路。
他的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得到了明显改善,他可以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
虽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小明和他的家人都感到非常满足和幸福。
通过小明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疾病,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康复,患者依然有机会恢复正常生活。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特殊的儿童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特殊教育个案研究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出生时,由于早产加产钳助产,导致其脑部受损,患有轻度脑瘫。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的病情逐渐显现,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语言表达困难、肢体协调能力差等。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小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导致其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二、案例分析1. 诊断与评估根据小明的症状和表现,经过专业的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智力水平:小明智力水平正常,但受脑瘫影响,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弱。
(2)情绪行为:小明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
(3)语言能力:小明语言表达困难,词汇量少,需要加强语言训练。
(4)肢体协调能力:小明肢体协调能力差,需要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2. 教育目标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育目标:(1)提高小明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改善小明的情绪行为,提高其心理素质。
(3)加强小明的语言训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康复训练,提高小明的肢体协调能力。
三、教育措施1. 教学策略(1)采用个别化教学,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实物、游戏等,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
(3)注重培养小明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
2. 情绪行为干预(1)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其心理问题。
(2)培养小明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其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3)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
3. 语言训练(1)针对小明的语言表达困难,进行针对性的语言训练。
(2)采用图片、实物等辅助工具,帮助小明理解词汇和句子。
(3)鼓励小明多与他人交流,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4. 康复训练(1)针对小明的肢体协调能力差,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2)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方法,提高小明的肢体协调能力。
(3)鼓励小明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其体质。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明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 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
脑瘫案例分析题
脑瘫案例分析题脑瘫案例分析题近年来,脑瘫在社会上的关注度渐渐增加。
脑瘫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发于婴幼儿期。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脑瘫患者的案例,探讨其症状、缘由和治疗方法。
小明,一名7岁的男孩,被诊断为脑瘫患者。
他在诞生时消失了窒息的状况,随后消失了全身强直、肌肉僵硬以及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
这些症状表明他可能患有痉挛型脑瘫,这是脑瘫的一种常见类型。
痉挛型脑瘫的症状主要包括肌肉紧急、肌肉痉挛和不协调的运动。
小明的肢体活动受限,行走时经常摇摇摆晃、姿态不稳。
他的语言表达也受到影响,语速较慢,发音不清。
这些症状给小明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和挑战。
那么,为什么小明会患有脑瘫呢?脑瘫的发病缘由多种多样,常见的缘由包括妊娠期的感染、早产、窒息等。
在小明的状况中,他诞生时的窒息可能是导致脑瘫的关键因素。
窒息会导致脑细胞缺氧,从而引发神经发育障碍,最终导致脑瘫的发生。
针对小明的脑瘫,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他的症状和需要。
物理疗法是脑瘫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针对肌肉僵硬和不协调运动的训练,关心患者改善肢体活动力量。
对于小明而言,物理治疗可以包括肌肉拉伸、矫正器的使用以及平衡和协调训练等。
语言治疗也是关心小明克服语言表达障碍的重要手段。
语言治疗师会通过针对发音、语速和语言流畅性的练习,关心患者提高语言力量。
在小明的治疗中,语言治疗可以包括发音练习、语言表达训练以及口腔肌肉的熬炼等。
除了物理疗法和语言治疗外,药物治疗也可以作为帮助手段。
药物可以关心掌握痉挛和肌肉紧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药物治疗并不能脑瘫,只能缓解症状。
所以脑瘫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通过对小明案例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窒息可能是导致脑瘫的缘由之一。
针对脑瘫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和需要,包括物理疗法、语言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虽然脑瘫无法完全治愈,但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关心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自理力量。
脑瘫患者个案分析:探究病因、症状和康复方案引言: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它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脑瘫儿童个案报告
脑瘫儿童个案报告一、案主的基本背景与资料1、小明,男,20周岁,特教学校的学生。
脑瘫患者,性格内向,不喜欢交流,智力低下,相当于三岁小孩的智商。
人长得白白胖胖的,个子高大。
现在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在与老师配合上能积极听从老师的指令,就是完成的质量不好,生活自理方面不是很好。
2、、爸爸妈妈关系融洽,家庭和睦。
爸爸妈妈有很高的学历。
妈妈在怀孕六个月的时候发生痉挛,那时的她忙于工作并没有在意,以为没什么事就没有去医院及时的治疗,当小明一岁之前没有发现和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当小明一岁之后就发现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流口水,说话不清晰,用头撞墙等等一些行为问题。
由于家长都受过高等教育,所以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放弃过给小明做康复治疗,前几年特教行业并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小明一直没有受到专业的教育,导致现在很多行为没有得到改善,现在在机构学习各个方面都有所好转。
二、案主的问题1、粗大动作方面不协调,比如跑、跳、下蹲、直立行走不稳等等。
2、精细动作发面不灵活,比如指尖拿物拿不起来,点数点不清等。
3、生活自理方面不能自主,比如穿衣服穿不上、吃饭不会用筷子、上厕所也不方便等等。
4、沟通交流障碍,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口齿不清晰,没有过多的语言。
5、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社会适应能力极差,不能独自走出家门,记不清路。
三、制定工作计划第一阶段:主要是运用尊重、理解和同理心等沟通技巧,和案主做朋友,了解个案的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二阶段:在和案主熟悉后安排案主上一些个训和融合教育1、周一至周五早上八点半到十二点参加社区之家活动。
这一活动包括从出校门开始到菜市场买菜,在到买完菜到社区之家做饭吃饭的完整过程,其中买菜,洗菜,择菜,切容易切的菜都是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因为这个活动一般是由三个同学一起完成,三个学生在一起达到了融合教育的目的,能够增加小明的沟通交流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洗菜择菜锻炼了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细小动作等等。
脑瘫个案护理总结范文
一、背景介绍患者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5岁诊断:脑性瘫痪(痉挛型)二、护理过程1. 评估患者状况患者张某某,5岁,因出生时窒息导致脑瘫,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智力发育迟缓、语言障碍等。
患者入院时精神状态良好,但肢体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差。
2. 制定护理计划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以下护理计划:(1)改善肢体活动:通过被动运动、按摩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善肢体活动能力。
(2)康复训练:进行言语、智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3)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如进食、穿衣、洗澡等。
(2)康复训练:每日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言语、智力等康复训练。
(3)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4. 护理效果(1)肢体活动:经过一段时间护理,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有所改善,能独立完成简单动作。
(2)康复训练:患者在言语、智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3)心理护理:患者情绪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三、总结1. 通过本次脑瘫个案护理,我们充分认识到早期干预对脑瘫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2. 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执行。
3. 护理人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以提高护理质量。
4.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脑瘫患者的康复,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总之,本次脑瘫个案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患者康复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Bobath反射性抑制手法
X X1、XX上半身(头、躯干)反射性抑制屈曲姿势手法
2、下半身(髋、膝、踝)反射性抑制伸展姿势手法。
XXXX
大脑中央前回肢体反射区图解
大脑中央前回肢体反射区图解
分开双腿 放些东西在小儿的头和肩下面,使头、 肩向前。 握住小儿的双膝关节向上屈腿。 当髋屈曲时,腿就会分开
Vojta疗法:是由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翻身组成的、 诱导出反射性移动运动的促通治疗方法。
Bobath三阶段治疗
第一阶段:使肌张力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采用
X抑X制X异X常紧张性姿势反射,逐渐获得正常的肌张
力。 第二阶段: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发育。
X第X三X阶X段:向随意动作移行阶段,引导患儿出现
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在小脑,平衡功能差,随意运动协调性差,在运动 中表现为低张力性
混合型等
大脑解剖图
大脑中央前回肢体反射区图解
详细图解
锥体系解剖图
存在的异常反射
X1X、X对X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颈屈曲—上肢屈
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 2、紧张性迷路反射(TLR):仰卧位—上下肢伸肌优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 主要内容 :
1
2
3
4
病案介绍 病案分析 康复计划
PT治疗
病案介绍
患儿:谢依然,女,2岁3个月
X诊X断X:X脑瘫(痉挛型)
患儿具体情况:母亲妊娠期有缺氧史,剖宫产,术中 脐带绕颈,运动发育迟缓,于2017年1月入我院进行
X康交X复叉X治呈X疗剪,刀入腿院和时尖不足能,爬改行良、As独hw站o、rt行h分走级,:下2肢级内(收肌
脑瘫儿童送教上门案例
脑瘫儿童送教上门案例一、儿童基本信息小明,男,8岁,患有脑瘫,无法行走和正常说话。
他的父母亲是普通的农民,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家中照顾小明。
因此,经过学校和家长协商,决定为小明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二、病情诊断与评估在接受送教上门服务之前,对小明进行了详细的病情诊断和评估。
医生诊断小明患有痉挛型脑瘫,主要症状为肌肉痉挛、姿势异常和语言障碍。
评估结果发现,小明的认知能力基本正常,但由于身体和语言障碍,他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在学校接受教育。
三、教学计划制定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为他制定了个性化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
同时,根据小明的兴趣爱好,加入了美术和音乐等内容,以丰富他的学习生活。
四、教师资源配置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专门安排了一名有经验的教师负责小明的送教上门服务。
该教师具备特殊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能够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同时,学校还配备了教学辅助人员,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方法与技巧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技巧。
主要包括:1. 互动式教学:通过游戏、音乐、故事等形式吸引小明的注意力,让他积极参与其中。
2. 情境模拟:模拟生活中的场景,让小明在模拟情境中学习生活技能。
3. 重复训练:对小明进行重复训练,加强记忆,提高技能水平。
4.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教学,与小明互动,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
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在为小明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过程中,家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需要与家长密切沟通,了解小明的在家表现和生活习惯,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同时,家长也可以向教师反馈小明的需求和问题,共同促进他的成长。
通过家校合作,小明在教学过程中的进步更加明显。
七、长期跟踪与反馈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小明进行了长期的跟踪与反馈。
教师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小明的进展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同时,定期对小明进行评估,记录他的成长过程,以便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
脑瘫儿童个案
小儿脑瘫个案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小儿外科尤晓莉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脑部在发育成熟前,由于各种原因使脑组织受到损伤所留下来的后遗症。
脑瘫除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外,还经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以及视觉、听觉、言语、摄食等障碍。
运动障碍是影响脑瘫儿童生活自理的最主要问题。
本研究着重对脑瘫儿童躯体形态功能的康复训练进行探讨,将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与特殊教育密切结合,以增强其自立于社会的能力。
◆个案资料小兰在母亲31岁时出生,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1.6kg。
在围生期早产是先天致残的主要原因。
残疾类型为小儿脑瘫。
2岁开始说话,因残疾程度严重,学前曾在社区基层康复站接受康复训练,5岁始能扶杆走路。
小兰7岁时进入小学,入学时体重17.2kg,能够独立进食,但进食时饭粒洒地,不会做家务劳动。
坐姿向前冲,不能站立和行走,上下楼梯需要人抱。
能集中注意力超过15分钟。
形象思维明显滞后,短时记忆能力略低于正常水平。
性格娇气、怕吃苦。
有一定的心理和社交障碍。
◆康复训练方法根据专业医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判断,认为小兰有康复的潜力,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脑瘫病人康复训练。
希望通过训练,使小兰尽可能地达到身体、心理、精神、社会的最佳状态,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独立生活,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适应家庭、生活、工作的需要,甚至能走上社会。
★制定训练计划训练措施:活动治疗、物理治疗、按摩、心理疏导等。
训练时间:每周安排5节康复课,在每日的学习生活中,还随机安排半小时,保证康复训练时间。
康复场所:学校为主,家庭为辅。
辅助措施:医生建议小兰脚部作矫形支架。
★实施内容和方法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基本活动能力训练、运动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康复教师在对小兰进行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时刻用语言鼓励,激发小兰接受训练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保持训练的持久性,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教师针对小兰疲软性运动障碍以及下肢的康复期望值限制,提出不同的康复训练目标。
脑瘫儿童案例
脑瘫儿童案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主要由于大脑发育异常或损伤引起。
脑瘫患者的运动、姿势和协调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下面列举了一些脑瘫儿童的案例,以展示他们面临的困境和他们所面对的挑战。
1. 张明,5岁,患有脑瘫。
他的肌肉控制受损,导致他无法自主行走。
他需要使用轮椅来进行移动,并且需要长时间的物理治疗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2. 王芳,10岁,患有脑瘫。
她的语言和认知能力受到影响,导致她在学校的学习困难重重。
她需要特殊教育和语言治疗来帮助她提高沟通和学习能力。
3. 李华,7岁,患有脑瘫。
他的肌肉僵硬,导致他无法自主控制手部动作。
他需要康复治疗和作业辅助工具,以帮助他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
4. 张娜,12岁,患有脑瘫。
她的协调能力受损,导致她在进行精细动作时困难重重。
她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和作业辅助工具,以提高她的运动协调能力。
5. 王强,8岁,患有脑瘫。
他的肌肉控制受损,导致他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时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
他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辅助设备,以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6. 李明,6岁,患有脑瘫。
他的视力和听力受损,导致他在学习和交流方面面临困难。
他需要特殊教育和康复治疗,以提高他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7. 张力,9岁,患有脑瘫。
她的语言和社交能力受损,导致她在与他人交流和社交方面遇到困难。
她需要语言治疗和社交技能培训,以帮助她更好地融入社会。
8. 王宇,11岁,患有脑瘫。
他的肌肉控制受损,导致他在行走时需要使用助行器。
他需要康复治疗和助行器的支持,以提高他的行动能力。
9. 李丽,7岁,患有脑瘫。
她的肌肉协调能力受损,导致她在进行精细动作时困难重重。
她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和作业辅助工具的支持,以提高她的运动协调能力。
10. 张鹏,10岁,患有脑瘫。
他的智力发育受损,导致他在学习和认知方面面临困难。
他需要特殊教育和认知训练,以帮助他提高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脑瘫儿小陆康复个案报告论文
脑性瘫痪儿(矫形手术配套康复)治疗分析----小陆的个案研究报告张尹佳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一小儿情况8岁男孩小陆,这两年一直在嘉兴海宁市残联康复学校上学,因不能扶走和独走,家长每天要陪伴左右,压力也非常大.于2014年末,小陆在当地桐乡村委陪同下来海宁二院儿童康复科想寻求进一步治疗,我科经过评价,诊断为脑瘫(脑瘫定义与分型根据最新的儿童康复大会决议:婴幼儿脑部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分型为:痉挛型双瘫(表现为上半身的障碍轻于下半身,即上肢轻于下肢)访谈得知,小陆母亲怀孕8个月时因在海盐受外力撞击而至早产,经转送浙江省儿保抢救后存活,保温箱抚养20天后出院.经海宁二院儿童康复中心评测,现在的智力发育相当于2岁水平,大运动发育在9个月水平.总结之,患脑瘫的高危因素为:1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2早产,未熟儿.二个案分析与前期评价小陆在下肢肌张力,独站独走,智力发育,手精细抓握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大体情况如下:1.双下肢肌张力偏高,腱反射亢进,下肢呈内收内旋异常姿势,扶站时尖足明显,仅足指着地,内翻变形趋势明显.内收肌角<30度.扶走时为交叉剪刀步态.肌肉无萎缩,跟腱挛缩,有膝反张趋势,双下肢被动活动困难.2.长期大运动发育落后,活动范围较小,信息输入减少,致使智力发育相对落后.且智力发育落后反过来减弱了小儿活动的欲望,使大运动得不到提高,孩子已经不想走路,情绪低昂,于是进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对小儿非常不利.3.双上肢运动功能基本可以,但手部精细功能较差,如独立使用筷子,如厕后的手纸使用,捏取绿豆大小物体,旋下螺母,打开瓶盖等活动均不可.生活自理能力低.4.与外界交往较少,其父母忙于工作,而奶奶年迈没有机会陪她出去玩.小陆性格又比较内向,也没有其他同龄人与之玩耍.殊不知,儿时的玩伴是任何大人也替代不了的.以前在海宁培智学校时就是因为相关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缺乏,使其厌恶去上学.主动要求放弃上学的机会.这样的话,严重的阻碍了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前期评价采用中国残联编制的<<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各项评分情况如下:1运动功能:19分2生活自理能力:6分3社会适应能力:6分三远期康复目标(我科指6个月后的大运动目标)1. 独走.四针对康复目标的训练规划与思考通过小儿扶站情况分析直立对线:前脚掌尖足立位,膝盖代偿性后伸(仅有膝反张趋势),髋屈曲.呈极费力的站立姿势.接下来训练的主要问题是怎么纠正对线.结合小儿情况来说最主要是降低肌张力,而现在已经8岁多,且踝关节已经挛缩变形,无法用手法进行有效降低,且估计配置AFO也已无法矫正.所以考虑行相关肌腱切断延长矫形术治疗.不过首先应该进行2个月的术前强化训练,使相关痉挛肌肉达到最佳的术前长度,以保证手术达到最佳矫正效果.也为术后训练打下基础.并要在这两个月中教会患者及家长一些基本的术后家庭训练方法.五康复治疗计划1.运动疗法训练:针对双下肢肌张力的手法牵拉(利用绑带式训练床做髋外展<逐渐被动达到135度>;直腿抬高<被动至80-90度>;髋关节外旋<0-90度>;足背屈等),被动活动扩大或维持ROM;适量进行相关肌力训练,如坐起,仰卧起坐,单双桥式训练等,但要适量,不能使痉挛加重;下肢的各关节的协调运用和整体控制:如让其仰卧位,一侧下肢固定,让另一个下肢足尖够治疗师放在上空的手部并保持等;大运动训练和姿势保持训练:每天单腿跪位保持每腿10分以上,双腿直跪保持10分以上;肢体灵活度训练:鼓励快速四爬,翻身等已经掌握动作来提高孩子主动运动的欲望,增加成功的感觉.2作业疗法训练:上肢及手部被动活动训练;手部精细活动训练(插拔木钉,抓雌雄毛扣,旋螺母等等);ADL训练.3 言语训练进行一年级相当的课本常识学习,为以后独走后及时入学做准备;适当进行心理暗示训练,强化孩子要走,会走的信心.4 理疗痉挛机电疗;下肢包蜡治疗;中药熏蒸;5中医按摩,针灸治疗按摩可以均衡阴阳,舒经活络,活血化瘀,通利关节.小儿脑瘫按摩与其他运动障碍的发病机制不同,因此,我科按摩是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按摩理论.现代神经生理学,运动学的相关知识,结合小陆的疾病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按摩治疗.6 家庭训练每天下肢的被动活动,牵拉,按摩,坐起50个/次,仰卧起坐30个/次,双桥30个/次扶物行走累计500m,双手扶住上台阶四层每次.六疗效跟踪经过科室评价和包括家长在内的讨论,认为现在已经达到了矫形手术的条件:1小陆两个月后小陆的双下肢肌张力有所降低,且达到了手法无法再行降低和缓解的可能2且直立肌力量通过训练已得到强化.3小孩通过心理暗示及言语训练,对手术也非常认识和赞同,消除了手术的恐惧,认为手术了就可以走路了.4已经和家长沟通好.于是,送小孩去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做了双侧跟腱延长术和内收肌松解术.术后一周开始,家长按照我们的指导进行早期的训练,至45天拆石膏后来我科开始正规术后康复训练,并于术后3个月开始独立行走.但步态不佳(有代偿性膝屈曲,屈角145度).但家长还是非常满意治疗的全过程,准备于2012年9月让孩子去上正常小学了.思考:1积极控制小陆体重的增加:孩子手术后(特别是石膏固定期间),家长一味的给于进补,加上运动量减少,至使孩子的体重增加迅速,而跟腱为手术延长,步行时则易出现双膝代偿性屈曲,久而久之则会造成跟腱过长,出现蹲伏步.这是需要重视的,且必要时可以考虑着AFO预防.2平衡训练站立和行走时下肢骨对线差,站立时患者处于费力状态,平衡感差,易跌倒.应加强站立抛接球训练,跨步平衡训练,步态训练,辅于感统训练3训练孩子的胆量: 前后方的跌倒保护训练,跌倒后自主恢复步行训练等量表评价情况:初期(指术后拆石膏来我院训练1个月时情况)评价采用中国残联编制的<<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各项评分情况如下:1运动功能:19分2生活自理能力:6分3社会适应能力:6分中期(指术后拆石膏来我院训练1个月时情况)评价采用中国残联编制的<<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各项评分情况如下:1运动功能:24分2生活自理能力:8分3社会适应能力:8分末期(指术后拆石膏来我院训练3个月时情况)评价采用中国残联编制的<<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各项评分情况如下:1运动功能:28分2生活自理能力:10分3社会适应能力:9分疗效对比:初期到中期:1运动功能提高分数(初次至中期):5分2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分数(初次至中期):2分3 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分数(初次至中期):2分初期到末期:1运动功能提高分数(初次至末期):9分2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分数(初期至末期):4分3 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分数(初次至末期):2分综合进步情况评定:末期总分值(三项分值相加)-初期总分值:47-31=16分疗效判定为:显著六总结和思考小陆的个案研究,对我们康复工作者的具体实践有以下5点意义:1能通过评价正确的找出患者的问题所在.并结合孩子的年龄,预后来思考.为患者提出长期的治疗规划建议.讲明大致的治疗进程.2要严格按照手术条件来筛选患者,且术前强化训练非常重要,术前训练充分的话可以帮助术者正确判断延长的长度和角度.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减少一些代偿性的肢体变形或者姿势异常.3注重术前患者和家长的心理辅导,要在术前就教会家长术后每个阶段的具体家庭康复方法,并明确告知康复进程.4术后康复训练需要非常的及时,准确.如果已可独走的小儿,要通过步态分析及时发现现存或者将要发生的变形或者异常姿势,并要做及时的干预.5要全程关注患者体重的变化,以及体重因素在康复恢复中的重要影响.6来自语训师的经验分享:第一要和患者成为朋友,使其愿意和你交流,一起玩,一起训练,一起做游戏.第二平时要用亲切的语言跟患儿交流,关心患儿的成长,并时时给予恰当的心理暗示,让患儿知道:我一定行!第三工序分解法:把对一个正常儿童十分简单的知识分成若干个步骤,使我们的患者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完成一个台阶,体验成功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且一定要多多表扬这些孩子.第四循序渐进,在每一个阶段都设立训练的重点,并指导家长针对制定的阶段训练重点家里配合训练.参考文献:[1]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2000年10月第一版.[2]陈秀洁李晓捷.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疗法.2004年1月第一版[3]第四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大会资料。
脑瘫儿童在家教育的个案
他们需要一个包容性的学习环境,以及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他们 特殊的学习需求。
家长的角色与困惑
角色
家长在脑瘫儿童的家庭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孩子的教育者,也是孩子的心理支持者和生活照顾者 。
困惑
家长可能面临教育方法的选择困惑,如何平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问题,以及如何获取和利用相关教育资源的 问题。
在家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
重要性
在家教育可以为脑瘫儿童提供更加个性化、灵活的教育方式 ,同时也能够减轻学校教育的压力,提高教育效率。
挑战
在家教育需要家长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和知识,同时也需要 克服一些教育上的难点,如制定教育计划、寻找教育资源等 。
个案背景介绍
本个案中的脑瘫儿童为8岁男孩,名为小明,患有轻度脑瘫,主要表现为运动协调障 碍和语言障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
多元评估体系
建立多元评估体系,定期评估脑 瘫儿童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发展, 及时调整教育方案,以满足他们
不断变化的需求。
阶段性目标设定
设定明确的阶段性目标,便于家 长和教师跟踪孩子的进步,并保
持积极的教育态度。
提高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能力
1 2 3
家长培训
开展家长培训项目,提高家长对脑瘫儿童教育的 认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在家中支持孩子 的学习。
脑瘫儿童在家教育的个案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介绍 • 个案分析 • 在家教育实施过程 • 效果展示与经验分享 • 未来展望与建议
01 介绍
脑瘫儿童的定义和现状
定义
脑瘫是一种由于脑部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障碍,常伴随着认知、语言、视觉 、听觉等方面的障碍。
脑瘫儿童在家教育的个案
汇报人: 2023-11-30
目录
• 引言 • 脑瘫儿童及家庭现状 • 在家教育方案设计与实施 • 个案实践与经验分享 • 在家教育对脑瘫儿童影响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介绍
脑瘫儿童教育现状
介绍脑瘫儿童在教育领域面临的 挑战和问题,以及在家教育作为 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家庭成员
父母均为全职工作者,有一个 年长8岁的哥哥。
家庭经济
家庭收入稳定,属于中等水平 ,但为小明治疗和教育投入较 大。
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和睦,父母对小明充 满关爱,哥哥也对小明照顾有 加。
家庭支持
父母积极参与小明的康复治疗 ,定期与医生、教师沟通,了
解小明的需求和进步。
教育需求与挑战
教育需求
小明需要接受个性化的教育,以提高他的运动协调能力、认 知能力和社交技能。同时,需要关注他的情绪管理,帮助他 建立自信。
在家教育概念
解释在家教育的定义、特点及其 与传统学校教育的区别。
个案背景
01
02
03
学生基本信息
介绍个案学生的姓名、年 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脑瘫类型和程度
详细阐述个案学生的脑瘫 类型和程度,以便了解其 具体需求和困难。
家庭背景
描述个案学生家庭的经济 状况、家庭成员结构等, 以揭示在家教育的实际环 境和支持条件。
社交困难
儿童可能因为社交技能不足而难以与他人互动。解决方法包括安排与其 他儿童的互动机会、参加社交活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等。
03
情绪问题
儿童可能会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解决方法包括建立积
极的家庭氛围、给予儿童关爱和支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
特殊教育案例脑瘫儿(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脑瘫,全称为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胎儿期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
这种疾病会导致患儿运动、姿势、感觉和认知等功能障碍。
在我国,脑瘫患儿数量众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本案例将围绕一位脑瘫儿的成长历程,探讨特殊教育的实施及其效果。
二、案例介绍小杰,男,8岁,来自我国北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从小杰出生起,他的父母就发现他在运动和认知方面存在异常。
经过医院诊断,小杰被确诊为脑瘫。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小杰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并未得到及时开展。
三、特殊教育实施过程1. 诊断与评估小杰的父母在得知小杰患有脑瘫后,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经过多次评估,小杰被诊断为脑瘫,并具有以下特点:(1)运动障碍:小杰的上肢和下肢力量较弱,行走时步态不稳,容易跌倒。
(2)认知障碍:小杰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3)社交障碍:小杰的性格内向,与人交往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针对小杰的实际情况,特殊教育教师为其制定了以下个别化教育计划:(1)运动康复训练: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手段,提高小杰的运动能力。
(2)认知训练:通过游戏、故事、图片等教学方式,提高小杰的认知能力。
(3)社交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社交活动,提高小杰的社交能力。
3. 实施教育计划在实施教育计划的过程中,特殊教育教师注重以下几点:(1)因材施教:针对小杰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2)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杰的成长。
(3)环境适应:为小杰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4. 教育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杰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运动能力:小杰的上肢和下肢力量明显增强,步态趋于稳定。
(2)认知能力:小杰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3)社交能力:小杰的性格逐渐开朗,与人交往时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儿童脑瘫案例
儿童脑瘫案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对患者的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儿童脑瘫患者,每个案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治疗方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个儿童脑瘫的真实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种疾病,以及如何对待和帮助这些患者。
小明,一名6岁的男孩,被诊断出患有脑瘫。
他的父母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发现了他的异常,他的肌肉张力异常高,动作笨拙,无法正常行走和站立。
经过多次的检查和诊断,医生最终确定了他的病情,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小明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药物治疗。
在物理治疗方面,医生制定了一系列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肌肉放松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训练等,帮助小明逐渐恢复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在言语治疗方面,专业的言语治疗师对小明进行了个性化的训练,帮助他克服言语障碍,提高沟通能力。
此外,医生还为小明开了一些药物,帮助他缓解疼痛和改善睡眠质量。
在治疗的过程中,小明的父母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全力支持小明接受治疗,还积极配合医生和康复师的工作,给予小明足够的关爱和鼓励。
他们经常带着小明参加一些康复训练活动,一起进行一些家庭作业练习,让小明在家里也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和锻炼。
经过长期的治疗和努力,小明的病情有了显著的改善。
他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言语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他已经可以自己走路和站立,能够更好地和家人和朋友进行交流。
虽然他的康复之路还很漫长,但是他的进步让他的家人和医生都感到非常欣慰和鼓舞。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儿童脑瘫患者来说,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康复师和家人的合作至关重要,他们需要共同努力,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患儿本人也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坚持治疗和训练,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总之,儿童脑瘫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疾病,但只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支持和治疗,他们完全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脑瘫患儿案例总结范文
一、案例背景脑瘫,全称为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脑部损伤导致的永久性运动功能障碍。
脑瘫患儿通常伴随智力、感觉、语言等多方面的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治疗为脑瘫患儿带来了新的希望。
以下是对几例脑瘫患儿案例的总结。
二、案例一: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6岁脑瘫患儿该患儿6岁,患有肌张力障碍性脑瘫。
经过4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患儿上肢和下肢活动能力得到一定的改善,平衡能力及沟通能力都得到提高,可以摆脱轮椅,采用助行器行走。
这一案例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m Cells期刊上,展示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瘫的临床潜力。
三、案例二:自体脐带血回输治疗重度脑瘫患儿王小弟是一名重度脑瘫患者,通过自体脐带血回输技术成功改善症状。
经过18年的治疗,王小弟现在可以流利地表达自己,视觉和听觉也恢复得很好。
这一案例证明了脐带血干细胞在治疗脑瘫方面的巨大潜力。
四、案例三:社会支持网络帮助脑瘫患儿康复张阿姨的儿子小亮是一名脑瘫患儿,因家庭经济困难,长期无法接受正规治疗。
在社工的帮助下,小亮得到了康复训练和技能培训,逐渐恢复了信心。
这一案例反映了社会支持网络在脑瘫患儿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案例总结1. 干细胞治疗为脑瘫患儿带来了新的希望。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脐带血干细胞在治疗脑瘫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2. 社会支持网络对脑瘫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应关注脑瘫患儿,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3. 家庭关爱是脑瘫患儿康复的关键。
家长应保持耐心,积极配合医生和康复师的治疗,为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4. 多学科合作是脑瘫患儿康复的重要途径。
医生、康复师、心理医生、营养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应共同努力,为脑瘫患儿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总之,脑瘫患儿康复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13岁下半身瘫痪不能自理 个案记录
题目:13岁下半身瘫痪不能自理个案记录1. 概述介绍下半身瘫痪的定义和危害,为何选择这个个案进行记录和分析。
2. 个案背景1) 患者基本信息:如尊称、芳龄、性别、职业等;2) 发病背景:患者何时出现下半身瘫痪的症状,症状表现如何;3) 就诊经历:患者在发病后的治疗情况,曾就诊于哪些医疗机构,接受了哪些治疗。
3. 临床观察1) 症状表现:患者下半身瘫痪的具体表现,包括感觉异常、运动功能受限等;2) 体征观察:患者身体的生理指标,如肌力、肌张力、反射等;3) 并发症情况: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
4. 诊断分析1) 初步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初步确认患者的疾病类型;2) 辅助检查:对患者进行了哪些辅助检查,如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3) 最终诊断:患者最终被确诊为何种疾病,下半身瘫痪的原因是什么。
5. 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患者接受的药物治疗方案,如何调整,是否有效;2) 康复训练:患者参与的康复训练内容和效果;3) 手术治疗:是否考虑过手术治疗,如果考虑过,最终选择了何种手术方式。
6. 康复效果1) 临床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何变化;2) 生活质量: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如何,是否有重返社会。
7. 结语总结该个案的治疗过程和效果,在临床中的启示和建议。
以上是一个较为详细且结构合理的个案记录文章框架,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展开。
4. 诊断分析经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一系列的辅助检查,最终确定患者患上了横贯性脊髓炎。
横贯性脊髓炎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
横贯性脊髓炎的典型症状包括急性下半身瘫痪、麻木、尿失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辅助检查包括脊髓MRI、腰椎穿刺等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认了诊断。
5. 治疗方案针对横贯性脊髓炎,患者接受了综合的治疗方案。
针对疾病的急性发作,进行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以抑制免疫反应进一步损伤脊髓,缓解炎症症状。
师爱脑瘫患儿教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8岁,患有脑瘫。
由于疾病的原因,小明行动不便,语言表达不清晰,智力发育迟缓。
小明进入学校后,因为身体和心理上的障碍,在学校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为了帮助小明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提高他的生活质量,学校特别为他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二、教育目标1. 提高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2. 培养小明的动手能力,使其能够完成简单的日常生活自理。
3. 增强小明的自信心,使其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4. 帮助小明融入集体,使其能够与同学和谐相处。
三、教育方法1. 个别辅导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教师制定了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小明的语言、认知、生活自理等方面进行个别辅导。
在辅导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小明的互动,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2. 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小明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在语言课上,教师采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小明理解词汇;在生活自理课上,教师手把手地教小明穿衣、洗手等基本生活技能。
3. 家庭教育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明在家中的生活情况,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
同时,教师还向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小明阅读的书籍,鼓励家长陪伴小明阅读,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4. 社会实践组织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演出等,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同时,教师还鼓励小明参加社区活动,让他学会与人交往,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四、教育效果1. 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小明能够说出一些简单的句子,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2. 小明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在生活自理课上,小明学会了穿衣、洗手等基本生活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
3. 小明的自信心不断增强。
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小明逐渐学会了面对困难,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4. 小明融入了集体,与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班级活动中,小明积极参与,与同学们共同进步。
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
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1. 背景脑瘫是儿童发展障碍的一种常见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伴有认知、行为、情感和社交问题。
脑瘫对患者及家庭产生巨大影响,需要专业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本文将针对脑瘫儿童进行个案服务方案的介绍。
2. 服务内容2.1 综合评估针对每位脑瘫儿童,我们将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身体、认知、行为和情感等多方面的评估。
通过评估,了解患儿的特殊情况和需求,为后续的个案服务方案提供依据。
2.2 康复训练对于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将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康复、语言治疗和行为训练等方面。
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帮助患儿恢复或提高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3 心理疏导脑瘫儿童不仅存在身体方面的问题,还存在认知、行为和情感方面的问题,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我们将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为患儿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调整心态,提高自信心。
2.4 家庭支持脑瘫儿童需要家人的关爱和支持,我们将为每个患儿提供家庭支持服务。
家庭支持的具体内容包括家庭康复指导、家庭照顾技巧培训、心理支持等。
通过家庭支持服务,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患儿,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3. 服务流程3.1 预约评估家长可通过电话或线上咨询方式预约服务,我们会安排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
3.2 综合评估评估包括问诊、观察和测试等,评估结果将作为制定个案服务方案的依据。
3.3 制定个案服务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案服务方案。
3.4 开始服务根据个案服务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包括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等方面。
服务期间,医生将根据患儿的情况不断调整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服务的效果。
3.5 服务结束服务期结束后,我们将提供服务总结,建议后续的康复和护理措施。
4. 意义针对脑瘫儿童的个案服务方案,不仅可以帮助患儿恢复或提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为家长提供支持和指导,降低负担和压力。
脑瘫儿恢复正常案例
脑瘫儿恢复正常案例脑瘫是一种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患者常常面临着生活的种种困难。
然而,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许多患者都有机会恢复正常,重新融入社会。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脑瘫儿恢复正常的案例,希望能给正在为脑瘫而苦恼的家庭带来一些希望和信心。
小明,今年7岁,是一个脑瘫患者。
他的父母在得知他患有脑瘫的消息时非常沮丧,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现实。
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带着小明去了许多医院,寻求各种治疗方法。
最终,他们找到了一位专业的康复医生,为小明制定了科学的康复计划。
在医生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心理治疗。
他的父母也非常配合,他们在家里给小明做康复训练,还鼓励他积极参与各种活动,锻炼身体。
经过长期的努力,小明的症状逐渐有所改善,他的肌肉变得更加灵活,言语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除了专业的康复训练,小明的父母还注重营养的均衡。
他们给小明准备了各种有益于大脑发育的食物,如鱼、坚果、蔬菜等。
他们还给小明定期补充一些营养品,确保他的身体能够得到充分的营养。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明的康复进程。
此外,小明的父母还十分重视心理健康。
他们经常鼓励小明,告诉他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
他们还给小明创造了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让他能够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
这些都对小明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小明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他已经能够独立行走,言语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他甚至能够参加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和其他正常儿童一样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
小明的康复案例告诉我们,脑瘫并不是不治之症。
只要患者能够得到科学的治疗和家人的支持,他们完全有可能恢复正常,重新融入社会。
当然,康复过程中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长期的坚持,但只要不放弃,成功就一定会到来。
希望小明的故事能够给正在为脑瘫而苦恼的家庭带来一些鼓舞和启示,让他们知道,只要不放弃,希望就会一直在。
脑瘫幼儿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脑瘫(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脑瘫幼儿在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我国脑瘫儿童发病率约为1.8‰,约为0.5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脑瘫幼儿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但教育问题成为摆在家长和社会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案例描述小明,男,4岁,出生时因早产、缺氧导致脑瘫。
小明表现为运动障碍,肌肉紧张,姿势异常,语言发育迟缓,认知能力较弱。
在幼儿园接受康复训练期间,教师发现小明在社交、认知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三、案例分析1. 教育目标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教师制定了以下教育目标:(1)改善小明的运动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培养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认知能力;(3)增强小明的社交能力,使其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2. 教育方法(1)康复训练:教师针对小明的运动障碍,采用康复训练方法,如:肌肉放松、关节活动、平衡训练等。
同时,结合游戏、音乐、舞蹈等形式,提高小明的兴趣和参与度。
(2)认知训练: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故事等形式,培养小明的认知能力。
例如,让小明观察图片中的物体,说出物体的名称和颜色;让小明模仿教师的手势,说出相应的动作。
(3)语言训练:教师采用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提高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让小明模仿教师的发音,说出简单的词语;让小明听故事,学习故事中的词汇。
(4)社交训练:教师通过组织游戏、集体活动等形式,增强小明的社交能力。
例如,让小明与同伴一起完成游戏任务;让小明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分享、合作。
3.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明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运动能力:小明的肌肉紧张程度有所减轻,姿势异常现象得到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2)认知能力:小明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能够识别简单的物体、颜色和形状;(3)语言表达能力: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能够说出简单的词语和句子;(4)社交能力:小明的社交能力得到增强,能够与同伴进行简单的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个案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小儿外科尤晓莉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就是指脑部在发育成熟前,由于各种原因使脑组织受到损伤所留下来得后遗症。
脑瘫除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外,还经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以及视觉、听觉、言语、摄食等障碍。
运动障碍就是影响脑瘫儿童生活自理得最主要问题。
本研究着重对脑瘫儿童躯体形态功能得康复训练进行探讨,将脑瘫儿童得康复训练与特殊教育密切结合,以增强其自立于社会得能力。
◆个案资料小兰在母亲31岁时出生,就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1、6kg。
在围生期早产就是先天致残得主要原因、残疾类型为小儿脑瘫。
2岁开始说话,因残疾程度严重,学前曾在社区基层康复站接受康复训练,5岁始能扶杆走路。
小兰7岁时进入小学,入学时体重17。
2kg,能够独立进食,但进食时饭粒洒地,不会做家务劳动、坐姿向前冲,不能站立与行走,上下楼梯需要人抱、能集中注意力超过15分钟、形象思维明显滞后,短时记忆能力略低于正常水平。
性格娇气、怕吃苦、有一定得心理与社交障碍、◆康复训练方法根据专业医生与教育工作者得判断,认为小兰有康复得潜力,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得脑瘫病人康复训练。
希望通过训练,使小兰尽可能地达到身体、心理、精神、社会得最佳状态,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独立生活,不需要别人得帮助,能适应家庭、生活、工作得需要,甚至能走上社会、★制定训练计划训练措施:活动治疗、物理治疗、按摩、心理疏导等。
训练时间:每周安排5节康复课,在每日得学习生活中,还随机安排半小时,保证康复训练时间。
康复场所:学校为主,家庭为辅。
辅助措施:医生建议小兰脚部作矫形支架。
★实施内容与方法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基本活动能力训练、运动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康复教师在对小兰进行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时刻用语言鼓励,激发小兰接受训练得主动性与自信心,保持训练得持久性,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教师针对小兰疲软性运动障碍以及下肢得康复期望值限制,提出不同得康复训练目标、(1)基本活动能力训练主要采用活动与物理疗法(兼用按摩辅助)进行训练。
利用感觉统合室得康复器具:踩脚印、直立双杠、平衡器等以及专用站立、握力器等对小兰进行粗大动作功能康复训练、同时注意练习生活自理能力,创设小兰力所能及得作业内容对其进行精细动作功能得康复训练。
小兰病损症状为肌张力降低型,表现为整体躯干、四肢疲软型,特别就是下肢疲软无力,对此制定训练计划得疗程,1个月为1个阶段、第1学期主要矫正小兰得卧、坐、跪、站时得姿态。
第1阶段针对小兰控制头部与躯体姿势障碍。
训练目标为头部能保持中立;俯卧位能抬头;能平卧、具体训练内容包括较长时间保持头部中立;鼓励俯卧位抬头与下肢与手臂负重训练。
第2阶段主要针对小兰控制坐姿重心障碍。
通过辅助头部、上身重心保持在中央;自我控制中位重心;上肢伸直旋转轻推轮椅一侧等一系列措施,训练小兰坐位平衡、坐位反射与坐位玩耍、第3阶段针对小兰下肢肌张力低下,爬行时双腿笨拙拖行得状态,使用上肢支撑负重游戏;辅助做到独立坐;膝负重训练;坐位到跪位到站起;借物站立,保持身体直立等手段使小兰爬时能够借助上肢支撑;能够由爬姿转为坐姿;跪时能掌握平衡、第4阶段针对小兰下肢肌张力低下,站立时有支撑障碍得情况,采用辅助借物站立;练习躯体重心向左右移动;由慢到快蹲、坐、站立动作互换;站立上肢活动等活动,使其能做借物站起、蹲下站起、坐下站起、站立时上肢活动等动作。
第2学期主要矫正小兰得行走、上下楼梯得障碍。
第5阶段针对小兰下肢肌张力低下,行走有障碍得情况,使用人工在前辅助行走:人工在后扶腰部行走得方法,让她能在人工辅助下行走。
第6阶段针对小兰得行走障碍,使用上肢扶双杠行走;上肢扶桌椅行走得方法,使其能借物辅助行走。
第7阶段针对小兰得下楼障碍,用双手辅助下楼;边人工辅助边借扶手下楼;独立借扶手下楼等措施使她能借助扶手或在她人得帮助下下楼。
第8阶段针对小兰得上楼障碍,采用双手辅助上楼:边人工辅助边借扶手上楼;独立借扶手上楼得方法,使其能够借助扶手或在她人得帮助下上楼。
(2)运动康复训练对其进行3种不同运动功能得康复操训练、对小兰躯体形态功能得康复主要在痉挛减轻、姿势改善、畸形矫正、步行能力改善等方面、具体表现在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运动功能得障碍,还有脸部、舌部运动功能障碍。
学校把广播操改为粗大动作领域康复操,眼保健操后安排精细动作领域手指操,语训与语文课前做唇舌操,让小兰每天遵照计划按时完成这3套功能康复操、鉴于小兰下肢肌张力低下,不能独立进行有关下肢得运动,做肢体粗大运动功能操时,就让其坐在轮椅里锻炼上肢得运动功能。
在做手指操得过程中,小兰得掌指曲伸、内收外展与拇指对掌、内收外展等动作都有较大得障碍。
所以,康复教师鼓励她先摆好动作位置,再根据节拍运动,使动作逐步到位。
小兰脸部、舌部得右侧肌肉神经麻痹,完成舌操有困难,在训练过程中鼓励她尽力做操,努力向正确得动作靠拢。
做唇舌操时小兰每次都流很多口水,但在康复教师鼓励下能认真配合、(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对脑瘫儿童适应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得意义。
主要采用活动疗法,训练通过生活自理与即时训练两条途径进行。
a、生活自理训练。
针对小兰上肢有少许活动能力得情况,为她设计了进食、洗脸、漱口、擦鼻涕、扣纽扣、上下楼梯等计划,分别体现在小兰得个别化教育计划中、b、结合学习生活进行即时训练、根据小兰得活动潜力,为她设计了擦桌子、打扑克、写字、领读卡片等上肢精细动作得康复计划。
◆训练结果在两个阶段康复疗程结束后,对小兰进行行为以及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检查评估:a、对小兰基本活动能力得评估表明,坐姿有明显改善,能借物站立、依靠物体行走,但速度较慢,较费力。
能坐在轮椅上完成上肢部分得粗大动作功能操。
能尽力完成手指操,精细动作有较明显改善。
能尽力完成唇舌操,舌部运动功能有所改善,表现在语音较训前清晰、b。
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进食、擦鼻涕、洗脸、扣纽扣、依物行走、上下楼梯方面能自理,特别就是依托栏杆能自己上下楼梯,与训前让老师抱上抱下得情况相比产生了质得变化。
能与师生与睦相处,懂得在何种场合应采取何种态度。
训练自我要求也有改善,能自觉提出随机站立训练。
但偶尔还有怪僻行为现象,但发展情况瞧好。
c.小兰得痉挛有所减轻,肌体得耐力有所增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检查得35分,比训练前提高20分,有训练效果、虽仍属重度障碍,但在医生建议下做矫形手术,有进一步改善功能得可能性。
◆讨论首先,对小兰训练得成功主要归功于在训练过程中将教育与医学、心理学相结合,从而顺应了特殊教育得发展趋势、参与小兰等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得课题组成员由两方面人员组成,各自发挥特长。
学校教师(包括康复训练教师、评估教师等)以实际训练为主,兼顾评估;医务工作者以评估测试、从医学角度提出建议以及培训教师为主。
同时还注重吸取国外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得先进经验。
其次,脑瘫儿童得康复训练需要专业人员在旁指导、由受过感觉统合训练得教师指导,运用已有感统器材进行教育实践、值得注意得就是,脑瘫儿童得康复训练就是个长期得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得关心与参与。
特殊学校要与家庭、社区、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等单位共同联手、紧密合作,才能使康复训练获得比较满意得效果、脑瘫儿童得个案分析ﻫ一、个案情况分析ﻫ小馨(化名) 4.5岁,女轻度脑瘫,走路时步态不稳,小跑,重心靠前,低张个案,运动能力较差。
初来时无反应,没有喜欢得物品,无自理能力,没有语言沟通,没有缘由得大哭,具体表现为:中午休息时常常莫名其妙得哭醒。
另外身体各部位肌肉张力不足,来时处于躯干阶段,不会侧滚翻,上肢分解动作差,并且腿部畸形走路略成内“八”字形状,,足踝跟腱紧缩,针对以上情况感觉统合康复训练中。
以提高肌肉张力为重点,同时提高小馨得运动企划能力。
二、指导策略1、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得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不要教儿童如何做,要找到儿童可以自己尽力玩得活动。
在康复训练室中通过环境装饰,来吸引其注意力增加本体感觉及反应能力。
2。
把训练“阶段"化:该生有一定得语言理解能力,喜欢瞧卡片,利用这个特点把训练以认知游戏得形式呈现给该生。
比如在训练开始前告诉小馨,做完、。
、个可以怎样怎样。
从运用该方法到现在,小馨都会高兴得配合老师继续训练。
每天更换卡片类型,增加趣味性。
ﻫ3、音乐疗法选择较欢快得音乐增加其感觉统合及反应能力、ﻫ三、训练计划ﻫ1肌力提升:按照康复阶段及孩子具体情况进行肌力补充。
例补充腹肌:仰卧起坐,蛙跳。
补充髂腰肌:交替半跪等、ﻫ2感觉统合:大笼球触觉刺激,平衡板,吊兜等ﻫ3认知个训:增加语言理解能力及日常物品得认知。
ﻫ四、在训练中出现得问题汇总:ﻫ1,因不会表达而出现莫名哭闹不配合现象。
2,运动中出现略显圆背及轻度踮脚走得现象。
ﻫ五、处理方法:ﻫ增加其语言理解能力增加语言课ﻫ经常做背手得动作。
同时增加背阔肌及肩部肌肉得扩张。
ﻫ增加脚部肌力ﻫ增加重心转移、六、效果反馈ﻫ通过以上各策略得运用,小馨目前处于下肢阶段,腰背挺直,走路踮脚得现象明显减少,上肢得灵活性增加,能够协调灵活得爬行,且走路速度明显减慢。
能够认识简单得与其密切相关得日常物品,例水杯,毛巾等、反应速度有所提升:呼其名能立刻作出反应,会简单得模仿动作,能简单得表达自己得需要、例:要东西时知道举手,喝水时知道做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