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同机插行距与株距对比试验研究方案
窄行距插秧机机插对比试验
插 秧 机 插 秧 收 割 秧 苗 数 田块 面 湿 谷 总 6 6 6 . 7 m 湿 类 别 时 间 时 间 t l - /  ̄ 积/ m 产量/ I 【 g 谷 产 量/ l 【 g
是很大 ; 而 在单 季 稻 与晚 稻 机 插 秧 中 , 使 用 窄 行 距 插
机6 6 6 . 7 m 可增产 1 1 8 . 9 k g 。
司生 产的机具 , 常规行距( 3 0 c m ) 高速插 秧机 选用 井关公
司生产 的 P Z 8 0 一 H D R T 2 5型 插 秧 机 。
2 0 1 3年第 3期
1 . 早 稻 机 插
早 稻机插水稻品种选择 “ 中早 3 9 ” , 试 验 田选 择 相 邻
的 田块 , 面积都 为 7 6 0 m 。使用常规行距插秧机插秧 , 秧 苗行距 为 3 0 c m , 秧 盘规 格为 5 8 c m x 2 8 c m, 共 使 用秧苗
穰\ 磅 赣
试验用 插秧 机, 窄行 距 ( 2 5 c m) 插秧 机使 用井 关公
插秧机插秧 , 共使用秧苗 3 5盘 , 经过项 目组实割测产 , 共 收割湿谷 6 6 5 k g , 则6 6 6 . 7 m 产量为 7 3 8 . 9 k g 。 详见表2 。 可见 , 在相 同条件下 , 使用窄行距插秧机 比常规行距插秧
原 有 稳产 丰 产 的 基础 上 达 到 丰产 高 产 的 目的 ,8月 1
日后 栽 植 的 机 插 稻 尤 为 明 显 。
机插秧 , 共使用秧苗 1 9盘 , 经过项 目组实割测产 , 共 收割
湿谷 3 7 2 k g , 则6 6 6 . 7 m 2 湿谷产量为 6 2 0 k g ; 使 用 窄 行 距
22个水稻品种在寿县麦茬机插种植对比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3,29(01)22个水稻品种在寿县麦茬机插种植对比试验陆兆宝王玲周宗玲张贤菊余承良林剑鲍颖黄群俞林徐艳春张建群(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寿县232200)摘要:机插种植是沿淮区域麦茬稻种植的必然趋势,筛选适宜品种显得尤为重要,选择抗倒性好、抗病性强、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中的品种,种植户才能获得较大收益。
该研究向有关种子企业征集了22个水稻品种,通过统一栽培模式、田间管理,筛选出适合寿县种植的麦茬稻机插水稻品种18个。
关键词:麦茬稻;机插;水稻品种;筛选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1-0053-03寿县地处淮河南岸,耕地面积18.5万hm2,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6.8万hm2,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
目前直播稻面积占寿县水稻种植面积的50%左右,手插秧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0%左右,机插秧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0%左右[1-2]。
寿县的直播稻主要是旱直播,连续多年的旱直播,造成旱稻田杂草难除,自生稻(俗成野稻)增多,防除杂草的成本增加,收获的稻谷因混杂有自生稻谷再加上旱稻的出米率低,大米品质差,达不到收购标准,米厂或稻谷收购企业拒收或降价收购,局部地区出现“卖稻难”现象[3-4]。
寿县近几年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种田大户流转耕地,实现规模化种植,推广水稻机插技术。
水稻机插优点:杂草容易防除,稻谷品质好,种植户收益提高。
目前,水稻机插技术在寿县发展很快,机插面积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加[5]。
为筛选出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中、抗性好的机插秧水稻品种,淮南市农技推广中心和寿县农技推广中心在寿县连续多年开展麦茬稻机插品种筛选试验。
2021年征集水稻品种22个,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每个品种栽插410m2,通过调查水稻的栽插基本苗、最高茎蘖数、抽穗期、成熟期、有效穗、株高、抗性(抗倒性、抗病性、抽穗期抗高温低温能力),并通过单位面积实收产量、室内考种等工作,综合评价每个试验品种在寿县麦茬机插的适应性,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
机插秧不同株行距配置生产力对比试验简报
累、 提高籽粒 产量的机插秧 适宜株行 距配置 , 为优化机插 水
稻株行距配置提供依据 。
1 材 料和 方 法
1 . 1 供 试土壤 与茬 口
Hale Waihona Puke 供试 田块土壤 类型 为里 下河地 区建 湖境 内常见的 勤泥
土,耕层土壤有机 质含量 3 0 . 3 g / k g、全氮 2 0 . 1 g / k g 、有
和 A2 BI 处理 的产量都 较低 ,即 2 5{ 3 i n×1 3 . 3 c m和 3 0 c m
收稿 日期 :2 OI 4 -0 3 -2 4 基金 项 目 :国 家粮 食 丰产 科 技 工程 江 苏 水稻 项 目,编 号
样考查产量结 构 ,成熟时每小 区割 2 0 0 穴测定实产 。
2 结 果 与分 析
2 . 1 种植 密度对 “ 淮稻 5号”产量及其结构 的影 响 由表 2 可看 出 ,当种植密度在 1 . 7 万 ~2万穴 / 6 6 7 m 范围 内, 各处理产 量 随着 种植密度 的提高 ( 株距减小 ) 呈先
增加后减 少的趋势 ,即 B 2 >Bl ,B 3 <B 2 ,其中均以 1 . 8 5万
穴/ 6 6 7 m 的产量最高 ,行距 2 5 c m时 ,为 6 9 6 . 4 k g / 6 6 7 m ,行距 3 0 c m 时 ,为 6 8 8 . 7 k g / 6 6 7 m0 ,其次为 1 . 7 万 穴/ 6 6 7 m 的处 理 ,2万穴 / 6 6 7 m2 处理的产量最低 ,分 别为 6 8 0 . 2 、6 7 2 . 3 k g / 6 6 7 m 。从产量结 构看 ,单位面积
关键 词 :水 稻 。机 插 秧 ;密度 ;株 行 距 产量
稻田养鸭模式下不同株行距对水稻的影响初探
上海农业科技_________________王华,等:稻田养鸭模式下不同株行距对水稻的影响初探__________________2019(1):48 49•粮油作物•稻田养鸭模式下不同株行距对水稻的影响初探王华顾建芹顾艾节夏伟汤梅林(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499)摘要:为探索稻田养鸭模式下上海市奉贤区最适宜的水稻种植株行距,特进行本试验。
结果表明:稻 田养鸭模式下,机插秧在行距固定为30 cm的前提下,株距为12 cm的处理虽然水稻苗期生长势一般,但穗期表现较好,产量也最高,每667 m2产量达679.6 kg;相对来说,株距为16 cm和18 cm的处理有效穗数较少,且由于株距过大,鸭子活动范围增多,加剧了对秧苗的破坏,导致水稻产量较低。
因此,奉贤区稻田养鸭模式,机插秧在行距固定在30 cm的前提下,以株距为12 cm较为适宜,既可满足鸭子活动,又可使水稻获得较高产量。
关键词:稻田养鸭;株行距;产量;效益;奉贤区中图分类号:S-3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对 化肥农药减量技术的研究也正在全方位地展开。
而 稻田养鸭技术对减肥减药的促进作用相当明显,稻 鸭共作可以大大减轻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水稻生长前期可完全不使用任何农药。
同时,鸭子 的排泄物能起到肥水、肥田的作用,可适当降低肥 料施用量。
因此,上海市奉贤区自2015年开始,利 用“稻田养鸭”生态种养手段,开展了以水田种植 水稻为基础、与鸭子半散养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模式 研究,探究了水稻、水禽生态立体生产的新途径,最 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种养模式能起到提高资源 综合利用率、培肥地力、保护生态环境等作用。
为 完善稻田养鸭技术,笔者对稻田养鸭摸式下不同株 行距对水稻的影响进行研究,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 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基本情况试验设在上海海习粮食专业合作社(奉贤区海 湾镇)进行,稻田养鸭示范面积为13.33 hm2,土 壤为滩涂盐碱地,含盐量较高、肥力较差,但排灌 设施良好。
机插水稻25cm与30am行距的栽培比较试验
吴建国 , 杨云娣 , 全坚宇, 等. 机插水稻 2 5 c m与 3 0 c m行距 的栽培 比较试验 [ J ] .江苏农业科学 , 2 0 1 3 , 4 1 ( 6 ) : 6 9— 7 0
一 6 9一
机插水稻 2 5 c m与 3 0 c m行距 的栽培 比较试 验
月1 5 1 3。
由表 1可以看 出, 通 过调 节 , 2 5 c m与 3 0 C 1 T I 行距 的插秧 处理均可获得理想的基本苗 , 本试验 中的基本苗在 9 6 . 6 5万 一 蘖数达到预定穗 数的 8 0 %时 即开始 自然 落干至 田面不 陷脚
2 . 2 . 2 田块要求
1 . 2 试 验 方 法
水浆管理 : 栽后 3 d放干水 。6月底 前露 田 2次 。7月上 旬第 1次轻搁 , 7月份搁 田 3次 。8月下旬确保有水抽穗 。1 0
月1 5日断水 。
2 结 果 与 分 析
在同一块 田内分设 2 5 、 3 0 c m行距 的 2种不 同处理 , 使其
关键词 : 机插水稻 ; 行距; 栽培技术 中图分 类号 : s 5 1 1 . 0 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2—1 3 0 2 ( 2 0 1 3 ) 0 6— 0 0 6 9—0 2
随着水稻 “ 2 5 c m” 行 距插秧 机 的成 功开发 与 “ 3 0 c m” 行 距栽培技术 的不断提高 , 客观评 价使用 这 2种不 同行距 机具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试验材料
4 5 %复合肥 、 5 2 5 k /h s m 碳 酸氢铵 , 深旋耕后上水沤 田5 d , 水
机插株距及株数对双季晚稻生长影响的试验分析
编 号
表 6 机 插 株 距 ( 插 株 数 3株 时 ) 产 量 的 影 响 机 对
处 理
规 格
产 量/g6 7m k ・6 五 理 论 实 际
处 理 4 。② 在 机 插 株 距 一 定 的条 件 下 , 本 苗 、 高 苗 好 基 最 和 有效 穗 都 随着 机插 株 数 的 减 少 而 减 少 。 表 1表 2中 从 、
处 理 1与 处 理 4、 理 2与 处 理 5、 理 3与 处 理 6的 比 处 处
较 就不 难 看 出 , 者 较 后 者 在 基 本 苗 、 高 苗 和有 效 穗 这 前 最
的 影 响 。 从 试 验 数 据 来 看 : 在 机 插株 数 一 定 的条 件 下 , ① 机 插 株 距 不 同 , 本 苗 也 就 不 同 , 因此 影 响 到 最 高 苗 、 基 并 有 效 穗 及 成 穗 率 。从 表 1 表 2 看 出 , 本 苗 、 高 苗 和 、 可 基 最 有 效 穗 都 随 着 机 插 株 距 的 减 小 而 呈 增 加 趋 势 ,显 然 以上
几 方 面 处 理 3较 处 理 2和 处 理 1 ,处 理 6较 处 理 5和 好
乘坐式 高速插秧机 P 6 G。
( ) 法 : 验 在 台州 市 路 桥 区 金 清 灌 溉 试 验 站 进 2方 试 行 , 插 密 度 设 3个 处 理 , 次 为 3 m l m、0c 机 依 0c x 9o 3 mx 1 m、0c x 3o 5o 3 m l m。机 插 株 数 设 2个 处 理 , 均 数 5 为 株 和 3株 。机插 密 度 与 株 数互 相 匹 配 ,本 试 验 共 设 6个 处 理 , 用 随 机 排 列 , 个 处 理 面 积 为 1om 。试 验 田 四周 采 每 0
不同行距插秧机机插对双季晚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
不同行距插秧机机插对双季晚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作者:周爱云童中全宋海波刘政春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18期[摘要] 本文以行距23.3、25.0、30.0 cm的高速插秧机和杂交晚稻岳优518为材料,研究不同行距高速插秧机机插不同密度对双季晚稻生育期、分蘖动态、大田生长群体质量、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有所缩短,水稻植株的有效穗均呈增加趋势,但分蘖率、成穗率呈下降趋势。
在洞庭湖平原区,双季晚稻机插密度以25.0 cm×14.0 cm、基本苗150万株/hm2为宜,能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关键词] 晚稻;高速插秧机;密度;产量;经济性状[中图分类号] S51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8-73-3近年来,有研究者就不同移栽密度对水稻的群体结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氮素利用和产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1-5]。
湖南省南县地处洞庭湖腹地,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温、光、热、水源和土质条件特别适合双季稻的生长,是我国双季稻的重要产区。
但双季稻生产水稻产量差异较大,笔者通过大量上户调查,结合问卷调查发现,不同插秧机栽插不同密度和基本苗是影响本地区双季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针对该地区不同行距高速插秧机机插不同密度和苗数对双季稻的产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方面研究的较少,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不同行距高速插秧机机插不同密度对双季晚稻产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为南县双季晚稻生产找到适宜的插秧机机型和合理的移栽密度[6]。
1 基本情况1.1 试验田基本情况试验于2017年6—11月在南县南洲镇洗马湖村7组张友田家的责任田中进行,试验地土壤为洞庭湖平原湖泊冲积而成的紫潮泥黏壤土。
试验田的栽培模式为双季稻(早稻+晚稻),紫潮泥黏壤土的特性为土壤弱碱性,pH值为7.9;土层深厚,腐殖质多,结构良好,土质肥沃;无重金属污染,无工业污染。
杂交水稻母本机插秧与人工插秧对比试验
2 . 3 不 同插 秧 方 式 的 产 量 及 其构 成
2 5 x 1 7
2 5 x 1 8
1 9 . 8 2
2 0 . 3 5
l 8 . 1 ,
2 1 . 2 5
1 7 . 3
2 0 . 5 8
余优 5 0 本机械捅秧 3 . 5 母本人 【 : 捅秧 4 . 5 5
3 0× 1 9 2 0×2 2
2 . 1 不同插秧 方式的分 蘖动 态
由表 l 可看 出, 2 种不 同插秧方式在 苗情长势 、 秧苗发棵 分蘖 率及分蘖高峰 期有较大 差异。 “ 花优 l 4 ” 组合母本机械
插秧 的分 蘖高峰期 出现在 8 月上旬 , 人工插秧在 8 月上 中旬; “ 金汇优 5 0 ” 在 大暑节气 ( 7 月 下旬)后 , 在基本苗低于人工 插秧 的情 况下 , 机插 秧的分蘖苗 数反超人工插秧苗 , 表明前 期幼苗生 长速度快 于人工插秧 , 机插的秧苗返青快 , 分蘖速
1 本人 I - 插秧 4 . 4 4
供试材料为 杂交组合 “ 花优 l 4 ”和 “ 金 汇优 5 0 ” 。
1 . 2 试 验 设 计
小暑 大署 立秋 处厮 茁数( 万苗 苗数( 万苗 苗数( 万苗 苗数( 万苗
试验分为 2 组 。第 l 组以 “ 花优 1 4 ” 组合为试验对 象 , 地
上海农 业科技
2 0 1 3 — 2
杂 交 水 稻 母 本 机 插 秧 与人 工 插 秧 对 比试 验
双季早稻适宜机插株距研究
双季早稻适宜机插株距研究作者:余绪来潘志军吴晨阳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第02期摘要:该文以常规早籼稻品种浙辐203为供试材料,井关PZ80D-25型高速插秧机为供试插秧机械;试验设定25cm固定行距,株距设置为11cm、12cm、14cm、17cm4个处理水平,试图探索双季早稻毯状秧机插的适宜株行距。
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配置不影响生育期表现;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有效穗数影响显著,11cm、12cm株距处理的有效穗数较14cm、17cm株距处理提高13%以上;株距为11cm、12cm的小株距处理所构建的大群体并未导致结实率和穗粒数的显著降低;11cm、12cm株距设计具有更好的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同时表现出更优的实际产量结果。
综合来看,25cm×11cm和25cm×12cm是沿江双季稻北缘地区双季早稻毯状秧机插最佳的株行距配置。
关键词:双季早稻;株行距;毯状秧机插;生长特性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2-0037-03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双季早稻在我国水稻生产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劳动人口转移和水稻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水稻机械化栽插成为必然趋势[1-2]。
近年来,毯苗插秧机不断改进,毯状秧栽插机械应用率也不断提升,本地区双季早稻毯状秧机插经过实践具有很好的适应性[3-4],不过相关农机农艺配套还不完善,特别是本地区发展双季早稻过程中还面临着茬口衔接紧,前期光温不足和分蘖期短的现实困难,而探索适宜株行距有助于毯状秧机插的农机农艺配套和解决双季早稻机插的高产群体构建问题[5-6]。
林洪鑫等[7]研究发现在人工栽植条件下26.7cm×12.8cm产量显著高于20.0cm×15.7cm的常规栽植规格,闫川等[8]研究发现在单季晚稻毯苗机插生产中行株距为30.0cm×13.3cm时表现出较好的群体和产量结构。
水稻早熟品种宽窄行距机插对比试验初报
2 5 c m ×1 4 c m的产量最 高 ,为 5 6 9 . 8 3 k g / 6 6 7 m 。
数越少 ,每穗 总粒数越多 。每穗 实粒 数越 多,产量越少 ,以
株距 1 2 c m 的产 量最 高 ,为 5 2 9 . 8 2 k g / 6 6 7 I l l 。行距 2 5
水稻机插秧技术 已在浦 东新区推广 多年 , 对提高播种质
量、 培育适龄壮 苗、 实 现 水 稻 高 产 有 着 重 要 作 用 。 目前 在 以
2 . 1 穗 粒 结 构 分 析
2 . 1 . 1 行距 为 3 0 c m。有效穗数 :株距 1 2 c m为2 8 . 9万
行距 3 0 c m机 插技术基本 成熟的情况 下 , 适时探索研究行距
1 . 2 试 验 处 理
试验设行距为 3 0 c m,株距分别 为 1 2 C l Y l 、1 4 c m、1 7 c m 3 个处理 ,每处理 面积 6 4 8 m ;另设行距 为 2 5 c m,株 距分别为 l 2 c m、1 4 c m、1 6 c m 3个处理 ,每个处理面积
1 材 料 与方 法
1 . 1 试 验 概 况
为1 2 2 粒,株距越大,每穗总粒数越多, 每穗实粒数:株距
1 l c m为9 l 粒 ,株距 1 4 c m为 9 8 粒 ,株距 l 7 c m为 1 0 7 粒, 株距越大 , 每穗 实粒数越 多。综上 , 株距越大 ,水稻穗型越
穗/ 6 6 7 m , 株距 1 4 C I T 1 为2 4 . 8 万穗 / 6 6 7 m , 株距 1 7 c m
为2 1 . 2 万穗 / 6 6 7 m , 株距越 大 , 有效穗数越 少; 每 穗 总 粒
水稻不同机插行距与株距对比试验研究方案
附件2:水稻不同行距机插对比试验方案一、对比试验目的通过25厘米与30厘米插秧机不同行距机插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对比试验,进一步探索适合广西的种植行距,为指导机插技术与种植农艺融合提供理论依据,解决广西机插农艺标准的问题,促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收、高产稳产。
二、试验基本条件试验场地应选择交通、排灌方便,向阳性好,较方正平整,纵、横坡度不得大于0.5度,泥脚深度符合插秧机的适应范围(深度小于20厘米)。
三、试验基本要求要求“十统一”。
统一田块,统一面积,统一耕作方式,统一品种,统一育秧密度,统一育秧方式,统一育秧时间,统一机插时间和株距,统一管理方法,统一验收时间及方法。
四、对比试验面积:3亩五、对比试验田间设计:在对比试验田块分成3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1.0亩),用30cm和25cm规格的插秧机进行机插对比,共3个重复。
如下图:六、对比试验内容通过25厘米与30厘米插秧机不同行距机插秧作业方式的生产对比试验,在相同试验基本条件下,对水稻的总穴数、总穗数、每穴数、每穴穗数、每亩穴数:每亩穗数(万穗)、千粒重、样本湿谷产量、亩产湿谷产量、亩产干谷产量、折干率等内容进行对比试验和测定。
七、技术路线晒种→选种→浸种→催芽→脱水→播种→覆土→增温出苗→绿化炼苗→25(30)不同行距机械种植→测定穴数→数有效穗数→测定谷物实粒数→测定谷物空粒数→千粒重→测定谷物含水率→测定谷物产量。
八、测定内容及方法(一)水稻生长发育的动态测定测定方法:在对比试验小区各选定9个点(每个小区3点),每点10穴,自栽插后7天起,每20天测查1次生长高度、叶龄和总苗数,直至其总量趋于稳定(至出穗止)。
(二)考种内容及方法在同一试验田块上,连续取生长基本致相同的10穴,考察以下项目:1.测定亩有效穗数、穴平均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在12粒以上)。
2.测定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实粒数、空粒数和结实率:从10穴总有效穗数中随机选取50个单穗,进行集中脱粒,晒干后用清水漂选,将漂浮的空瘪粒和水下的饱粒分别晒干,统计各自粒数。
不同行株距机插对双季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行株距机插对双季稻产量的影响胡文杰【摘要】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machine with 25 cm row spacing and 30 cm row spacing on yield of double cropping r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25 cm spacing transplanting machine had obvious yield advantage in early rice, but the increasing effect was not obvious in late hybrid rice. In practice, we should select the appropriate density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different type of transplanting machin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rice.%引入25 cm行距的插秧机,与生产上常用的30 cm行距插秧机进行小区对比试验,以探讨该型插秧机对乐清市早、晚稻的适应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早稻应用25 cm行距插秧机具有比较明显的增产优势;而连晚杂交稻应用行距25 cm插秧机的增产效果不明显.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类型水稻的特征特性,正确掌握插秧密度,充分发挥各类插秧机的增产优势.【期刊名称】《中国稻米》【年(卷),期】2017(023)004【总页数】3页(P180-182)【关键词】双季稻;机插;行距【作者】胡文杰【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农业站,浙江乐清325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045近几年乐清市水稻机插秧发展迅速,但生产中插秧机的机型过于单一,行距多为30 cm。
双季稻区不同早稻宽窄行距机插秧的对比试验
农 机 化 研 究
第 1 0期
双 季 稻 区 不 同 早 稻 宽 窄 行 距 机 插 秧 的 对 比 试 验
陈加 坤 , 肖丽 萍 ,刘 木 华 ,蔡 金平
( 江 西 农业 大学 工 学 院 ,南 昌 摘 3 3 0 0 4 5)
要 : 针 对 南 方双 季 稻 区 早稻 密 植 、 晚稻稀植 多元化种植 特性 , 通 过 对 南 方 双 季 稻 区 不 同早 稻 品 种 ( 湘 早 籼
1 .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材料
。
的稳 产 、 高产 的 目的 。更何 况 南 方 双季 稻 区 又 是 我 国
水稻 的重 要产 量 区 , 水 稻 种植 面 积 和产 量 占全 国水 稻 种 植 面 积 和 总产 量 的 4 0 % 左 右 。 因此 , 制 约 南 方
供试 插 秧 机 械 为 的 日本 “ 洋马 A P 4” 手 扶 式 插 秧
4 5、 嘉早 3 1 2 、 两优 9 1 6 8 ) 进 行 窄行 距 ( 2 4 c m) 和 常 规行 距 ( 3 0 c m) 机 插 秧 的对 比试 验 , 研 究 了 不 同 早 稻 品种 宽 窄
行 距 机 插秧 对 水 稻 的 生育 期 和 产 量 的影 响 。结 果 表 明 : 对于早稻 , 窄 行距 ( 2 4 c m) 机 插 秧 水 稻 具 有 生 育 期 短 的优
和 常规 行距 ( 3 0 c m) 机 插 秧 下对 水 稻 的 生 育 期 和 产 量 的影 响 , 共设 计 实 施 了 6个 田间试 验 。
全 国水 稻 生 产 中 地 位 突 出 。江 西 地 处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区, 年 日辐 射 量 4 3 0 8~4 9 7 1 MJ / m , 年 日照 时数 1 6 0 0~ 2 1 0 0 h , 多 年 平均 降水 量 1 3 0 0~2 0 0 0 m m, 能 满 足 农 作物 生 长 所 需 ; 全省年均温 1 i . 6~1 9 . 6 ℃, 无 霜 期长达 2 4 0~ 3 0 7 d ; 光、 热、 水 等 自然 条件 配合 较好 , 适 宜 多 种农 作 物 生长 , 尤 其 是 春夏 季节
不同行距插秧机对连作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 . 2 生 育 期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 同期 播 种 的 两 个 处 理之 间 ,在生育 期 上无 明显差 异 。
2 . 3 经济性状及产量。由表 2可知 ,7 寸机的有效 穗为 2 5 . 9 2万 / 6 6 7 m ,比 9寸 机 多 4 . 9 0万 / 6 6 7 m2 , 而 7寸 机 的 成 穗 率 为 7 5 . 9 7 % , 略 低 于 9寸 机 的
程 中也存在 不 少 问题 ,导致 产 量相 对抛 秧 等其 他轻 简 栽培 技术 要低 ,其 中一个 很 重要 的 原因 就是 机插 基 本苗 数少 ,从而 导致 有 效穗 数不 足 。本地 区传 统 连 作 晚稻 机插 中普 遍 使用 固定行 距为 3 0 c m 的 9寸 机 ,本 试 验 引进 固定 行距 为 2 5 c m 的 7寸机 ,通 过
表1 蕾 情 动 态 表
处理 ( 基本
/ 6 67
进 行 了比较 试验 。 结果表 明 ,基 本 苗较 多的 7寸机
f 插 种 密度 2 5 c m× 1 2 c m)有 效穗 数和 千粒 重 明显 比
基 本 苗较 少的 9寸机 ( 插 种 密度 3 0 c m ̄ 1 2 c m)高 ,
个 大 区安排 在 同一大 田内,不 设重复 。 1 . 2 试 验 经 过 。试 验 地 点 设 在 余 姚 市 马渚 镇 瑶 街 弄水 稻 高产 示范 方 ,试验 大 区栽 培 、植保 条件 一 致 且 与 当地 农 业 生 产 实 际 相 符 。 供 试 品种 为 晚稻 宁 8 8 ,7月 2 3 日移 栽 ,播 种 量 随机 插 密度 不 同而 略 有 不 同 。 具 体 为 : 7寸 机 ( 插种密度 2 5 c m × 1 2 c m) ,盘 面 大 小 为 5 8 c m X 2 3 c m ,播 种 量 为 1 0 0 g / 盘 ;9寸 机( 插 种 密度 3 0 c m X 1 2 c m) ,盘 面 大小为 5 8 c m x 2 8 c m,播 种 量 为 1 2 0 盘 。非 试
龙粳31不同插秧行距对比试验
科学试验Ke xu e s h iya n以龙粳31为试验品种,对其不同插秧行距进行田间栽培对比,研究不同行距下插秧对龙粳31的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经过综合考虑不同行距处理的成熟期﹑丰产性状等因素,推荐龙粳31的栽培方法为插秧行距26-28cm,插8-9株/穴。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前茬作物水稻。
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基本理化性状:有机质含量34.3g/kg,碱解氮191.5mg/kg,有效磷24.6mg/kg,速效钾125.0mg/kg,pH5.6。
1.2试验设计采用简单对比法进行试验,共设4个不同插秧行距试验处理,每处理行长36.3m,面积333m2。
所有管理措施和栽培条件保持一致。
处理1:插秧行距为24cm,穴距为12cm;处理2:插秧行距为26cm,穴距为12cm;处理3:插秧行距为28cm,穴距为12cm;处理4(ck):插秧行距为30cm,穴距为12cm。
1.3田间管理及主要技术措施采用大棚育秧,4月8日播种,4月18日出苗,5月13日移栽,叶龄3.1-3.5,插秧8-9株/穴。
4月5日放水泡田,4月10日耙地,5月5日第一次封闭灭草,每亩用丙炔噁草酮8g+丙草胺30ml+吡嘧磺隆20g,6月1日第二次封闭灭草,每亩用苯·苄·西80g+莎稗磷40ml。
耙最后一遍地前将底肥全部施入,每亩施肥量为30.0kg,其中基肥为尿素5.0kg、磷酸二铵8.0kg、硫酸钾7.0kg;分蘖肥为尿素4.0kg;穗肥为尿素2.0kg、钾肥4.0kg。
防稻瘟病三次:6月28日,第一次在水稻9.1-9.5叶期,亩用75%三环唑30g;7月11日,第二次在孕穗-破口期,亩用40%咪鲜胺酮盐·氟环唑25g;7月23日,第三次在齐穗期,亩用39%春雷霉素·三环唑30g,兑水5L弥雾机茎叶喷雾。
6月15日防治水稻负泥虫、潜叶蝇,药剂配方为阿维毒死蜱,亩用量35ml,兑水20L茎叶喷雾。
水稻机插秧宽窄行与宽行机插试验对比
3 生育期 记 载 .
表 3 生育期记载表
品种 : 徽 两优 6号
1秧苗素质 于移栽前一天调查秧苗素质 ,成苗数 .
及根 系盘 结力 ( 详见表 1o
表 1 秧 苗 素 质 调 查表
品 种 徽 两优 6号
处 理 播 种期 移 栽期 返 青期 拔 节期 抽 穗 期 成 熟期
( 盘 结 力 茎基 宽 %) ( m! ( m ) 重 ( ) c ) c g 叶龄 ( g k) 1 45 27 1 .1 21 .
18 .
小盘 8 5 1 3 67 5 9
2
24 .
29 .3
甲基 硫菌 灵、噻 菌铜 防治 纹 枯病 、稻 曲病 、细 条病 、
采用 江苏 东洋 P 4 F 8四行插秧机 机插,该机 幅宽 1 m, . 2
稻 瘟病 ; 月 1 ,用美 洲星 、康 宽 、井 冈霉素 、甲 8 91 3
行距 3 — 0 3 — 0 3 m,株距 1e ,两次 重复,一 基硫菌灵、戊 唑醇防治稻纵卷 叶螟 、稻曲病 、稻瘟病 ; 0 3 —0 3 — 0c 6r a
2 人 工育 秧 ,宽 窄行机 插 的用 2 . c 6日 25 m育秧 软 盘, 尺寸 5 X 25 25m,盘 播 量为 6g; 6 2 .X .c 2 正常 宽行插 秧
三、病虫防治情况 2 1 年水 稻生长期间,总体气候不好,移栽 后至 01
机栽插 的用 2 m育秧 软盘 ,尺寸 5 X 8 25m,盘 分 蘖期一直低温 阴雨,影 响了水 稻分蘖 ,纹枯 病等 病 8c 82X. c
病 虫防 治情况 : 月 61用 三唑磷 、毒死 蜱 、黄 7 3
2 - 0 2 — 5c 5 3 — 5 2 m,株距 1e ; 8m 处理二采用天长市天马 腐酸 、康宽 防治大螟 ; 月 2 l 7 2E 杀蝉 ,吡虫啉 、爱苗 、 集 团生产 的 6行插 秧机机插 ,该 机幅宽 1 6 m,行距 黄腐 酸防 治 稻飞 虱 、纹 枯病 ; 月 1 用 井 冈霉 素、 .6 6 8 21 3 3 — 33 2 . 0 2 .— 3 —2 m,株 距 1e 处 理 三 正常宽 行, 3 5c 7m;
早稻不同品种不同机插密度对比试验
采用标准秧盘 ( 每个品种需 2 5 C l i ' l 标准秧盘 1 4 0 个、 3 0 c m
标准秧盘 3 O个)培育壮 苗后进行 机械插 秧 机 插机器分 别
2 3 . 3 3 C l l l 插 秧 机 、3 0 c n q 插秧机 。
1 . 2 试验 方 法
产 。笔者对 “ 甬籼 6 9 ” 、“ 温8 1 4 ” 、“ 中早 3 9 ”3 个 早 稻 品 种
施尿素 1 0 k g;倒 2叶露 尖时 ,每 6 6 7 m 施尿素、氯化钾
各5 k g 。
1 . 4 测定项 目
机插后各处理设 固定观测考查点 , 观察记 载稻苗 的分蘖 消长 ,始穗期 、齐穗 期等情况 ;收割前后考查株高 、穗、粒
品种。
2 . 2 “ 温 8 1 4 ”
试验设在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 南三村市级粮食生产功能 区 内进行 。采用两因素试验:不同品种 A “ 甬籼6 9 ” 、 A “ 温
81 4”
、
A 3“ 中早 3 9 ” ;不 同机插密 度 ( 行株 距 )BI 2 5 C I T I x
摘 要 : 为 探 寻 早 稻 品 种 适 宜 的 机 插 密 度 , 用 两 种 插 秧 机 对 3 个 早 稻 品 种 进 行 了 不 同行 株 距 栽 插 比 较 试 验 。 结 果表明,“ 甬籼 6 9 ” 最 适 宜 的机 插 密 度 为 2 5 c I n× l 1 C l l l ,“ 温8 l 4 ” 、“ 中早 3 9 ” 最 适 宜 的 机 插密 度 为 2 5 C F I 1 x l 4 c m。 关 键 词 : 早 稻 ; 机 插 密 度 ; 品 种 ; 产 量
长1 7 . 6 3 c n q 、 每穗总粒数 9 8 . 0 5 粒; 理论产量为4 6 1 . 3 4 k g / 6 6 7 m: , 实产 为 4l I l 。表明 “ 甬籼 6 9 ”分蘖
水稻宽窄行不同群体机插效果的研究
2 . 2 . 3叶绿素分析 各个品种在叶绿素方面在分蘖盛期趋 向于 4 — 6株大于 7 - 9株每穴 , 结实期 叶绿素没有规律 。 2 . 2 . 4干物质积累 分蘖 盛期各 个品 种趋 向于密 度大 的处 理干物 质积 累 多; 结 实期 干物 质没有规律性 。 2 . 2 . 5草谷 比分析 各个 品种 的处理 的草谷 比没有规律性 。 2 . 3产量构成因素分 析 : 松粳 2 2 : 从产量 构成 因素看 , 处理 1 9产 量最 高 , 且 明 显高于其它处理 , 幅度 达到 5 6 k g以上 , 从平 方米穗 数上看 处理 1 9大 于处理 2 0大于处理 2 l 大于处理 2 2 ;千粒重 和 穗长没有规律性 ; 株高上 4 - 6株 的处理 高度大于 7 - 9株 的 处理 ;结 实率上 4 - 6株的处理 高度大于 7 - 9株 的处理 ; 穗 粒数上 4 - 6株 的处 理高度大 于 7 - 9株 的处理 ; 综合来看处 理 1 9最 佳 。 兴盛 1 号: 从产量构成因素看 , 处理 1 4产量最高 , 且 明 显高于其它处 理 , 幅度达到 3 3 k g以上 , 从 平方米穗 数上 看 7 - 9株的处理大于 4 — 6 株 的处理 ;千粒重和穗长没有规 律 性; 株高上 4 — 6 株 的处理 高度 大于 7 - 9株 的处理 ; 其它 因 素均没有规律 ; 综合来看处理 1 4最佳 。 龙粳 4 6 ( 3 3 1 7 c m) : 从产量 构成 因素看 , 穗粒数 没有 规 律性 ;结实率方面处理处理 7大于处 理 8大于处理 9大于 处理 l O大于处理 1 1大于处理 1 2 ; 株高、 穗长 、 千粒重 和平 方米穗数没有规律性 ; 理论产量处理 7最高 , 总体趋 向于密 度大则产量高 。 龙粳 4 6( 3 3 —1 8 c m) :穗粒数上处理 3 最 大 ,为 8 5 . 3 粒; 结实率 处理 1 最好 , 为9 3 . 5 %; 株 高处理 1和处理 4都 为1 0 0 . 2 c m, 在处理 中最高 ; 穗长处理 1 最长 , 为1 5 . 9 c m; 千 粒 重处理 3最 大 ,为 2 8 . 5 g ;平 方米 穗数 处理 6最 大 , 为 4 9 2 . 5穗 ; 产量处理 3最大 , 为 6 4 3 . 8 k g ; 综合来 看各个 处理 之 间没有呈现规律性 , 但从最终产量来看 , 处理 3最佳 。 3 . 讨论 从整个试验整体来看 , 不论 哪个 品种 , 整体趋 向于株距 1 0 c m且 4 — 6株这个插秧密度 ;行距 3 0 c m和行距 3 3 c m相 比较 , 趋 向于行距 3 O c m处 理产量更好 。 f 作者单位 : 1 5 6 3 3 1黑龙江省前进农 场现代农 业发展 中 心、 1 5 0 0 5 0黑龙 江省青年农场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水稻不同行距机插对比试验方案
一、对比试验目的
通过25厘米与30厘米插秧机不同行距机插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对比试验,进一步探索适合广西的种植行距,为指导机插技术与种植农艺融合提供理论依据,解决广西机插农艺标准的问题,促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收、高产稳产。
二、试验基本条件
试验场地应选择交通、排灌方便,向阳性好,较方正平整,纵、横坡度不得大于0.5度,泥脚深度符合插秧机的适应范围(深度小于20厘米)。
三、试验基本要求
要求“十统一”。
统一田块,统一面积,统一耕作方式,统一品种,统一育秧密度,统一育秧方式,统一育秧时间,统一机插时间和株距,统一管理方法,统一验收时间及方法。
四、对比试验面积:3亩
五、对比试验田间设计:
在对比试验田块分成3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1.0亩),用30cm和25cm规格的插秧机进行机插对比,共3个重复。
如下图:
六、对比试验内容
通过25厘米与30厘米插秧机不同行距机插秧作业方式的生产对比试验,在相同试验基本条件下,对水稻的总穴数、总穗数、每穴数、每穴穗数、每亩穴数:每亩穗数(万穗)、千粒重、样本湿谷产量、亩产湿谷产量、亩产干谷产量、折干率等内容进行对比试验和测定。
七、技术路线
晒种→选种→浸种→催芽→脱水→播种→覆土→增温出苗→绿化炼苗→25(30)不同行距机械种植→测定穴数→数有效穗数→测定谷物实粒数→测定谷物空粒数→千粒重→测定谷物含水率→测定谷物产量。
八、测定内容及方法
(一)水稻生长发育的动态测定
测定方法:在对比试验小区各选定9个点(每个小区3点),每点10穴,自栽插后7天起,每20天测查1次生长高度、叶龄和总苗数,直至其总量趋于稳定(至出穗止)。
(二)考种内容及方法
在同一试验田块上,连续取生长基本致相同的10穴,考察以下项目:1.测定亩有效穗数、穴平均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在12粒以上)。
2.测定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实粒数、空粒数和结实率:从10穴总有效穗数中随机选取50个单穗,进行集中脱粒,晒干后用清水漂选,将漂浮的空瘪粒和水下的饱粒分别晒干,统计各自粒数。
3.测定千粒重:从饱粒中数出1000粒3份,称重,3份的平均重量即为千粒重。
(三)产量测定方法及计算
1.在选定的田块上试验小区,按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割方,每点收割1平方米(距边行至少2米),按点收获、脱粒、晾晒(至含水率13.5%),适当筛除空瘪粒和杂物后称重,记录并求平均,再依此求出亩产量。
2.采用水稻联合收割机对试验田进行实收测产。
机械收获后装袋并称重,计算扣除袋子后的总重量(单位:公斤,用W表示);对实收面积进行测量(单位:平方米,用S表示);随机抽取实收稻谷1公斤,测定含杂率(I=样品杂质÷样品总量×100);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单位:%,用E表示);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单位:%,用M表示)
实际亩产量=(666.7÷S)×W×(1-I)×(1-E)×[(1-M)÷(1-Mo)] ;Mo为标准干重含水率(籼稻=13.5%、粳稻=14.5%)。
(注:产量测定方法及计算主要参考江苏省水稻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
九、试验报告
试验结束后,将测定、计算和观察结果整理汇总,综合分析编写试验报告。
内容大体如下:
(一)试验目的、要求、时间、地点、参加单位、参加人员等;
(二)试验样机型号、规格、结构特点和技术特征简介;
(三)试验地区农艺要求及试验条件;
(四)试验结果分析;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六)结论。
十、试验用仪器及工具
1)秒表2只;2)钢卷尺2把;3)皮尺(50-100米)1把;4)电子称(0—5公斤)1台;5)天平(0—1000克)1台;6)电子称(30公斤)1把;7)计算器2个;8)剪刀1把;9)谷物水分速测仪1台;10)清选用具:3套。
十一、附表
1.水稻25(30)厘米不同行距试验田间叶龄、分孽数及高度记录表1
2.水稻25(30)厘米不同行距试验考种表2
3.水稻25(30)厘米不同行距试验产量测产表3
4.水稻25(30)厘米不同行距试验产量测产计算参考表4
5.水稻25(30)厘米不同行距试验实际产量测定记录表5
水稻25(30)厘米不同行距试验田间叶龄、分孽数及高度记录表1 种植品种:种植日期:
测定人:记录人:
水稻25(30)厘米不同行距试验考种表2
测定人员:测定时间:
水稻25(30)厘米不同行距试验产量测产表3
水稻25(30)厘米不同行距试验产量测产计算参考表4水稻品种:
注:表中穗数指有效穗
测定人:测定时间:记录人:
水稻25(30)厘米不同行距试验(机收)实际产量测定记录表5
水稻品种:
定
人:
测
定
时
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