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 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磁现象》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磁感线的分布和地磁场与地理两极的关系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并解释身边的磁现象。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如磁铁吸附铁钉、磁悬浮列车等,激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利用实验、动画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磁场的分布和磁感线的特点,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概念,降低学习难度。
3.设计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掌握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心理,独立思考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培养。
5.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关注程度较高,将磁现象与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磁场概念的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学生对磁场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及其特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7.结合科技发展,介绍磁现象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共振成像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8.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磁现象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图片,如磁铁吸附铁钉、磁悬浮列车、指南针等,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7.1磁现象教案-2024-2025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7.1磁现象教案-2024-2025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7.1 磁现象教案 20242025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我一直在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让我的学生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今天,我要分享的就是我设计的一节关于磁现象的幼儿园科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我设计的这节磁现象活动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观察和学习磁铁的性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磁铁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磁铁解决实际问题。

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磁铁的特性,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如磁极、磁力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磁铁的磁极和磁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磁铁、铁钉、铁片等教具,以及画纸、彩笔等学具。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引入了磁铁的概念,让孩子们对磁铁有了初步的认识。

2. 演示:我展示了磁铁的磁极和磁力,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磁铁的特性。

3. 实践: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用磁铁去吸引铁钉、铁片,进一步理解了磁铁的磁力。

4. 创作:孩子们在理解了磁铁的特性后,用画纸和彩笔,创作出了自己心中的磁铁。

5. 分享:孩子们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了自己对磁铁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磁铁的磁极和磁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是孩子们在实践中,对磁铁有了直观的认识,也能够在创作中,运用磁铁的特性。

不足则是有些孩子对磁铁的磁极和磁力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让孩子们在家中,找找看有没有磁铁,并试着用磁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1.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1.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1. 磁现象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发展为出发点,设计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磁现象”,我将借助教科书和教具,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思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感受磁力的作用。

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力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力的作用。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钉、钴钢珠、塑料板、教科书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磁铁、一些铁钉和钴钢珠。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探索:让幼儿用磁铁去吸引铁钉和钴钢珠,观察并描述磁铁的性质。

2. 小组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磁铁的性质和磁力的作用。

3. 知识讲解:通过教科书,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力的作用。

4. 动手实践:让幼儿在塑料板上用磁铁搭建各种形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力的作用。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活动过程中,幼儿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实践探索环节,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了磁铁的性质;在小组讨论环节,他们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伴共同探讨;在动手实践环节,他们充分发挥创造力,搭建出各种形状。

总体来说,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设计更多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实际案例分析:寻找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卡、磁盘、磁性玩具等,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加深对磁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拓展内容,进行阅读、观看视频或进行实际观察和分析。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学生应在课后将自己的拓展学习心得和感悟记录下来,并在下一节课前与同学分享。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磁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0.安全注意事项:为学生提供安全操作指导,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磁铁吸引铁钉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磁现象的奥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磁现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结构清晰:板书设计应具备清晰的结构,分为引言、理论介绍、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实践活动、小组讨论、总结回顾等部分,便于学生跟随教学流程。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7.1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7.1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7.1磁现象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在这篇教案的帮助下,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详细介绍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导入、互动探讨、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激发孩子们对磁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活动围绕磁铁的性质展开,引导孩子们发现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进而探索磁铁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磁铁的性质,掌握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的性质、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磁铁的用途。

难点:磁铁吸引与排斥的原理、磁铁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钢珠、图纸、多媒体设备。

学具:磁铁、铁钉、钢珠、图纸。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讲述一个关于磁铁的故事,引发孩子们对磁铁的兴趣。

2. 观察与思考:分发磁铁、铁钉、钢珠等材料,让孩子们观察磁铁与这些物品的相互作用,引导他们发现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用磁铁去吸引铁钉、钢珠,观察在不同环境下磁铁的表现,探讨磁铁吸引与排斥的原理。

5. 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磁铁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性存储等,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磁铁的性质、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磁铁的用途。

2. 难点:磁铁吸引与排斥的原理、磁铁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磁铁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在家庭环境中进一步探索磁铁的奥秘。

同时,组织孩子们参观磁悬浮列车等现象,让他们亲身体验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1.磁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磁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磁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磁现象是物质所特有的一种性质,具有独特的吸引和排斥性。

九年级物理教科书对磁现象的教学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磁铁和磁性物质2.磁场和磁力线3.磁场的电流规律4.电磁铁5.磁感线和磁场强度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道什么是磁性物质、怎样把非磁性物质变成磁性物质。

2.了解磁场和磁力线的概念及特性。

3.熟悉磁场的电流规律,学会磁场大小的计算方法。

4.学会电磁铁的制作及其应用。

5.掌握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往往觉得磁性物质和非磁性物质明显区别,难以理解向铁条中加入电流后磁铁变成了强磁体的原理。

2.学生很难形象地理解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 磁铁和磁性物质1.通过观察磁铁吸引铁屑的现象,引导学生复习基本的磁性物质知识。

2.让学生动手制作磁铁、磁性弹簧等实验器材,感受磁性物质的独特吸引和排斥性。

2. 磁场和磁力线1.通过实验观察呈垂直状态的针对一个固定点的力矢,引导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

2.通过示例演示磁力线的绘制及其特性,让学生深入理解磁场和磁力线的关系。

3. 磁场的电流规律1.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电流通过导线和螺线时产生的磁场,初步了解电流规律。

2.通过实验演示霍尔效应和电磁板的制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大小的计算方法。

4. 电磁铁1.让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制作原理及其应用。

2.让学生从实验中感受电磁铁的强磁性特征,与普通磁铁进行对比。

5. 磁感线和磁场强度1.通过实验演示磁感线的绘制规律及其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2.让学生演练磁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理解。

五、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磁性物质和磁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科学地解释磁现象背后的原理,感受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实际应用价值。

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互动和课后实验报告的评分,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第七章1磁现象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第七章1磁现象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第七章 1 磁现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设计这一节磁现象的课程时,我采取了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磁力的奥妙。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磁力的基本概念,认识磁铁的极性,掌握磁力线的分布,并能够运用磁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磁力的基本概念,掌握磁铁的极性和磁力线的分布。

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磁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磁现象,我准备了磁铁、铁钉、铁片等教具,以及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磁力。

四、活动过程我向孩子们介绍了磁力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磁力的存在。

接着,我引导孩子们观察磁铁的两极,让他们用彩笔在磁铁的两极画上不同的标记,以此来认识磁铁的极性。

然后,我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用磁铁在画纸上画出磁力线,以此来理解磁力线的分布。

我引导孩子们运用磁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比如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五、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磁力的基本概念,掌握磁铁的极性和磁力线的分布。

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磁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尝试用磁铁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用磁铁找到丢失的铁件。

这样既能够巩固他们对于磁力的理解,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一节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不仅理解了磁力的基本概念,也掌握了磁铁的极性和磁力线的分布。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将磁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因此我倾注心血,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磁现象》课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导入、实践操作、互动交流的方式,旨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磁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掌握磁铁的极性和磁力线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知道磁铁有两个极,即N极和S极。

2. 让孩子们掌握磁力线的方向,知道磁力线从N极出发,回到S 极。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的极性和磁力线的方向。

难点:磁力线的分布规律和磁铁的磁性强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铁片、塑料板、PPT等。

学具:每组一份,包括磁铁、铁钉、铁片、塑料板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PPT,让孩子们观察各种含有磁铁的物品,如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等,引导孩子们关注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1)让孩子们自由探索磁铁的性质,观察磁铁吸引铁钉、铁片等物体的情况。

(2)引导孩子们用磁铁分别在塑料板上画出磁力线,观察磁力线的分布规律。

(3)让孩子们将磁铁分为两组,一组距离较近,一组距离较远,观察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3. 互动交流:(2)组织孩子们讨论磁力线的分布规律和磁铁的磁性强度。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磁铁的极性和磁力线的方向。

难点:磁力线的分布规律和磁铁的磁性强度。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以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依据,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拓展延伸活动,以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真正理解磁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磁铁的极性和磁力线的方向:这是本次课程的重点,我通过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磁铁的极性和磁力线的方向。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1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1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磁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2、知道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3、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4、知道磁场具有方向性;5、知道磁感应线;6、知道磁化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磁铁的指向性和磁铁的相互作用;磁场、磁感线。

难点: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确定;磁场、磁感线。

教具准备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磁针,磁感应线演示仪,小铁钉教学过程一、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新课1、演示实验(1)蹄形磁铁两端吸铁屑等轻小物体;(2)条形磁铁两端吸铁屑等轻小物体;(3)一个条形磁铁用细线吊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磁极去靠近吊着的条形磁铁,观察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4)磁针放在支架上,观察它静止时指南北。

2、归纳各种磁现象,并总结:二、新课讲解(一)认识磁体提问:1、你见过哪些磁体?它们的磁极在什么地方?2、什么是磁体的磁性?讨论: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1、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2、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体的周围有磁场。

(二)磁场周围有什么1、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2、磁场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提问:如何形象表示磁体周围空间各点的磁场方向和强弱?(多摆一些小磁针,但小磁针不可能过密怎么办?引导学生想到让铁粉被磁场作用,通过铁粉的排列来显示磁场的大小、方向)演示:在一块玻璃板上均匀撤一些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

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

提问:轻敲玻璃板的作用是什么?(使铁屑离开玻璃板可以自由转动,最后按磁场的分布排列,从而显示磁场的分布)3、磁感线:磁感线是人们为形象描述磁场而人为画出的一组曲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7.1.磁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7.1.磁现象

教案: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7.1 磁现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一节,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磁体的性质: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磁性物质,磁铁有两个极,分别是N极和S极。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场的表示: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

4. 磁场的方向: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N极指向相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体的性质,能够说明磁铁为什么能吸引磁性物质。

2. 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判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了解磁场的表示方法,能够根据磁感线理解磁场的分布。

4. 学会用小磁针判断磁场方向,能够演示磁场的方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表示方法,磁场的方向判断。

2. 教学重点: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钉、小磁针、磁感线模型。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磁铁为什么能吸引铁钉。

2. 讲解磁体的性质:讲解磁铁能吸引磁性物质的原理,说明磁铁的吸引作用。

3. 演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用两个磁铁进行实验,展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现象。

4. 讲解磁场的表示:介绍磁感线的作用,解释磁感线如何表示磁场的分布。

5. 教授磁场方向的判断:演示用小磁针判断磁场方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小磁针判断磁场方向。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磁感线模型表示磁场的分布,并用小磁针判断磁场方向。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磁体的性质:吸引磁性物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场的表示:磁感线磁场方向的判断:用小磁针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磁铁为什么能吸引磁性物质。

2. 描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用磁感线表示一个条形磁铁的磁场,并标出磁场方向。

答案:1. 磁铁能吸引磁性物质,因为磁铁有两个极,分别是N极和S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阐述磁现象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磁现象的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磁现象的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答案:
-磁体A的磁场分布:磁体A的两端各有一个磁极,磁场从磁体A的两端向四周发散,磁场在磁体A的中间部分较弱,在磁体A的两端部分较强。
-磁体B的磁场分布:磁体B只有一端有一个磁极,磁场从磁体B的磁极向四周发散,磁场在磁体B的中间部分较弱,在磁体B的磁极部分较强。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四:磁性材料的分类
题目:判断下列材料的磁性。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并掌握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如磁体、磁极、磁性等。
2.能够运用磁现象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指南针的指向、磁铁的吸附等。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磁现象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磁现象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1. 磁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 磁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 磁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磁场的概念;2.掌握磁铁的性质与磁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3.理解电流、磁场和磁力的关系;4.能够应用磁场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1.磁铁的性质与磁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2.电流、磁场和磁力的关系。

3. 教学难点1.磁力叠加原理的理解;2.应用磁场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4.1 磁场的概念知识点1.磁性物质的特点;2.磁场的概念;3.磁力线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什么是磁性物质?它们有哪些特点?2.展示实物:磁铁、钢钉等;3.学生观察实物,讨论和总结磁性物质的特点;4.引出磁场的概念,介绍磁力线的概念及其性质;5.演示磁力线及其性质;6.总结磁场的概念及其性质。

4.2 磁铁的性质与磁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知识点1.磁极的概念;2.磁力的大小与方向;3.磁场的强弱与距离的关系;4.磁力对物体的性质。

教学过程1.展示不同类型的磁铁,引导学生分析磁铁的性质;2.通过演示磁铁吸附物质的过程,引出磁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关系,讲解相同极性的磁铁相互吸引,异极相吸的原理;3.引出磁场的强弱与距离的关系;4.展示磁力对物体的性质,如使铁环成为一个电磁铁等;5.操作实验,测定磁铁的磁力与距离的关系;6.总结磁铁的性质与磁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4.3 电流、磁场和磁力的关系知识点1.电流的电磁效应;2.右手定则;3.安培力的概念及其大小和方向。

教学过程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出电流的电磁效应;2.讲解右手定则的原理,演示如何应用右手定则判断磁场和磁力的方向;3.引出安培力的概念及其大小和方向;4.操作实验,测定安培力的大小与电流、磁场的关系;5.总结电流、磁场和磁力的关系。

4.4 应用磁场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点1.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2.电磁感应的原理。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思考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及其应用,如导航和马达等;2.引出电磁感应的原理,讲解电磁感应的定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电磁感应的应用;3.操纵实验,掌握电磁感应的原理、实验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4.应用磁场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电与磁》,内容包括: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流的磁效应,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2. 学会使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能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右手螺旋定则,电磁感应现象。

难点:右手螺旋定则的应用,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通电螺线管、电流表、电压表、导线、法拉第圆盘。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磁铁、导线、电池、电流表、电压表、通电螺线管、法拉第圆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背后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讲解磁场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磁感线的分布。

(2)介绍右手螺旋定则,讲解如何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3)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几个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2)让学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几个实际问题的答案。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磁现象磁场、磁感线、磁极、磁化2. 电流的磁效应右手螺旋定则3.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通电后,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

B. 通电后,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2)某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当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感应电流为I;当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感应电流为多少?2. 答案(1)A. S极;B. N极。

(2)感应电流为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电与磁的基本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右手螺旋定则和电磁感应定律的掌握情况,对掌握不牢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1磁现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7.1磁现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3)简答题:
5. 请简要说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6. 举例说明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实验题:
7. 利用磁铁和铁钉,设计一个简单的磁极相互作用实验,验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九.重点题型整理
1. 简答题:请解释磁场的概念及其作用。
答案:磁场是指磁力作用的空间场,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磁场的基本特性是具有方向性和强度,磁感线可以用来表示磁场的分布。
2. 计算题:已知磁感应强度B为0.5T,一个面积为0.2平方米的平面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移动,求该平面上受到的磁通量Φ。
答案:Φ = B * A = 0.5T * 0.2m² = 0.1Wb(其中Wb为韦伯,磁通量的单位)
3. 分析题:请分析指南针指向北方的原理。
答案:指南针中的磁针是一块磁铁,它在地磁场的作用下,N极指向地球的地理北极附近,因为地理北极实际上是地球磁场的南磁极,所以磁针的N极被吸引指向地球的北极。
- 设计磁极相吸相斥的趣味图示,形象展示相互作用规律
- 通过简笔画描绘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指南针导航、磁铁吸附等
(注: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同时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以增强视觉效果和记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磁场分布、磁极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点:
2. 软件资源:物理学科教学软件,如磁场模拟器、磁感线演示动画。
3.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预习资料、课件、作业等。
4.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PPT、教学视频、互动电子白板。
5.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后作业。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磁现象》。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铁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磁化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 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掌握磁化的概念,并能解释一些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极,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让学生理解磁化的概念,并能运用磁现象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概念。

难点: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磁化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小铁钉、实验器材一套。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磁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磁卡、磁盘等。

2. 探究磁铁的性质:让学生用磁铁去吸引铁屑,观察并记录磁铁吸引铁屑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磁铁有两个极——N极和S极,具有磁性。

3. 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用磁铁去吸引其他磁铁,观察并记录磁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理解磁化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磁铁吸引铁屑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磁化的概念,即磁铁通过与铁屑接触,使铁屑获得磁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磁现象,如磁卡、磁盘的工作原理。

六、板书设计磁现象1. 磁铁的两个极:N极、S极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3. 磁化的概念:磁铁通过与铁屑接触,使铁屑获得磁性七、作业设计1. 描述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极,并说明如何判断磁铁的N 极和S极。

2. 解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举例说明。

3. 运用磁化的概念,解释磁卡、磁盘的工作原理。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7.1磁现象 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7.1磁现象 教案

磁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知道磁极间有相互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学习过程知道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磁现象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磁体的吸铁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实验的魅力和乐趣。

2、通过阅读、上网收集资历料,以了解更多信息。

体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磁铁的指向性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磁化现象,磁极间作用规律的运用。

一、引入师: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一件神奇的礼物。

请看。

(是什么?)生:灯。

师:请注意,(环顾学生)亮,变,再变。

哪位同学来试一试?生:(面对同学实验)师:能亮吗?生:不能。

师:我给你一个神奇的物体。

(将戒指取下交给学生靠近灯)。

(灯亮时)变,再变。

(或自己主动用掌声引导学生鼓掌)。

(面对上台学生)谢谢,请回。

其实,它不简单,它自带电源,有磁控开关。

还有我手上的控制器---有磁性的戒指。

即用磁体来控制灯内开关的通断。

我用这个磁体也能控制灯,请看。

这,(举起磁体)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磁现象。

二、认识磁体师:同学们玩过磁体吗?磁体会吸引什么呢?生:铁,金属师:对吗?请看下面的实验:实验:1、交待物质名称(木块,铜块,铝块,铁块)2、请观察(展示用磁体靠近不同的立方体)3、发现了什么?学生:只会吸引铁小结:并非所有金属都会被吸引,经过大量实验证明磁体只会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1、磁性: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即通常讲的磁铁)根据需要磁体可以做成各种形状,U形,环形,小磁针,条形,今天我们以最简单的条形磁体来研究磁现象。

3、磁极师:(举起条形磁体然后放入大头针中再举起)请看,发现了什么?生:两端吸的大头针最多。

师: 由此推理:磁体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

我们把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

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他们是否相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1. 磁现象 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1. 磁现象 教案

7.1磁现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极及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2)了解磁感线并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3)知道磁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实验,经历探索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探究,认识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2)通过讨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利用物体的磁性分析问题;(3)通过磁场概念的建立和对磁场的描述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2)磁场的描述方法。

2.难点:磁场、磁感线概念的建立。

【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条形磁体、小磁针、大头针、环形磁体、玻璃球、塑料、铁钉、铜片、铝片、铁屑、陶瓷、棉线、白纸板、玻璃板、布满小磁针的实验板。

2.教师演示器材:迷宫游戏展板、磁场立体演示仪。

3.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新课引入(5分钟)1.情景激趣游戏展示:学生比赛做迷宫游戏,通过“谁能把小球带回家?”引导学生来猜想使用了什么材料。

学生参与、观察、猜想。

教师自制迷宫展板,内有一个铁球,附有一能手持的磁铁。

2.讨论交流引出磁铁能够吸引铁的知识,帮助学生回忆小学时学过的磁现象知识。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发言,教师注意引导。

教师注意引导。

二、通过四个不同的小实验观察磁现象(10分钟)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1)磁铁能够吸引哪些物质?(2)磁体各部分的吸引能力是否相同?(3)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静止时的指向。

(4)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器材,让学生充分感受磁体的各种现象。

2.猜想假设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做适当的猜想。

学生分组讨论,并猜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1节磁现象(2课时) 执教
教学目标1 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2 知道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 知道磁化现象.
4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5 知道磁场具有方向性.
6 知道磁感应线.
7 提高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8 使学生学会自制永久磁体,会判断有关现象,解答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知道磁铁的指向性和磁铁的相互作用; 磁场、磁感线
难点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确定; 磁场、磁感线
教具
主要教学过程
(一)通过演示实验,复习已有知识.
1.演示实验
(1)蹄形磁铁两端吸铁屑等轻小物体.
(2)条形磁铁两端吸铁屑等轻小物体.
(3)一个条形磁铁用细线吊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磁极去靠近吊着的条形磁铁,观察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4)磁针放在支架上,观察它静止时指南北.
2.归纳各种磁现象,并总结.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磁体和磁极.
提问:
1)你见过哪些磁体?它们的磁极在什么地方?
2)什么是磁体的磁性?
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2.磁性与磁化.
提问:1)什么是磁化?
2)磁化与磁性它们有什么区别?
演示实验:
1.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下面放着盛有铁屑的容器.用磁极靠近铁棒的上端,铁屑被铁棒下端吸起,把磁体拿开,铁屑又落回容器内.
2.钢棒的一端靠近铁屑并不吸引,用磁极由钢棒左端向右端摩擦几下之后,用钢棒一端靠近铁屑,铁屑就被吸了上来.
教师小结:
磁化是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铁棒离开磁体磁性立即消失;钢棒被磁化后磁性不消失.
1.磁性与磁化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磁性是磁体的性质,表现为吸铁性和指向性;磁化是一个铁的或钢的物体磁性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
2.根据你能找到的东西,你会自制小磁针和条形磁铁吗?
可以制做.找一个永磁体,用它的磁极在做衣服用的小钢针上沿同一方向磨擦几次.把小钢针用线吊起来就可以指南北了.用一个铅笔刀,在磁极上按同一方向磨擦几次,铅笔刀就可以吸铁屑了.
3.修半导体收音机时,有一个小螺丝钉掉在了里边,电工师傅用螺丝刀在喇叭的磁铁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下就把小螺丝钉吸上来,这是什么原因?
螺丝刀是钢的,在喇叭的磁铁上摩擦几下就被磁化了,螺丝刀有了磁性就能把小螺丝钉吸上来了.
(三)知识扩展
(1)永磁体在现代科学方面的应用.
(2)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发现和研究.
典型例题
有一条形铁块,上面的字样已模糊不清,试用多种方法判定它是否具有磁性.
分析
判断某物体是否具有磁性,主要可依据磁铁的吸铁性,指向性以及磁极间的相互
作用规律.
跟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相类似,要判断某物体是否有磁性,只有将另一磁体靠近它,并观察到两者相互排斥时,才能判定被考察物体是有磁性的.如果被考察物体是铁磁性物体,由于另一磁铁具有吸铁性,因此两者相互吸引不能证明双方都一定具有磁性.
答案
方法1:根据磁体的吸铁性来判断.取一些磁性物质(如少量铁粉),如条形铁块能吸引铁粉,就说明它有磁性,是磁体.
方法2:把条形铁块用细线系住中间,悬吊起来.如果它具有磁性,它将会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只在南北方向停下来.如果该铁块不具有磁性,就会在任意方向停下来.
方法3:另取一根条形磁铁,用其两端分别先后去靠近条形铁块的某一端,如果两次都能吸引,说明它是铁块,天磁性;如果一次吸引,一次排斥,说明它有磁性,是磁铁.
习题精选
1.具有磁性的物体叫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 .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
2.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相互排斥,相互吸引.
3.用条形磁铁A靠近悬吊的铁棒B,铁棒B被磁化,并使磁针静止于如图所示的位置.试标出磁铁A的极性.
(II)
通过演示实验,让同学回答什么是:磁体、磁性、磁极、磁极的相互作用、磁化.
演示实验
先在桌上放一圈小磁针.让学生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指南北),再把一个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小磁针的指向有什么变化(多数不再指南北;小磁针的指向和它所在位置有关;在磁体两极附近小磁针的指向是:小磁针的S极指
向磁体N极,小磁针的N极指向磁体S极……).再改变小磁针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其指向有无变化.然后提出:为什么当放入条形磁体后,小磁针的指向会发生改变,从而引入磁场的概念和为形象表示磁场而人为假定的一组曲线——磁感线.
新课教学
一、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
1)磁场的基本性质:
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2)磁场的方向:
规定: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提问:
如何形象表示磁体周围空间各点的磁场方向和强弱?(多摆一些小磁针,但小磁针不可能过密怎么办?引导学生想到让铁粉磁化使每粒磁粉变成一个小小的磁针,通过铁粉的排列来显示磁场的大小、方向)
演示:
在一块玻璃板上均匀撤一些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
如图所示
提问:
1)当把撒有铁屑的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铁屑将被磁化都成了“小磁针”,为什么铁屑的分布变化不大?
2)轻敲玻璃板的作用是什么?(使铁屑离开玻璃板可以自由转动,最后按磁场的分布排列,从而显示磁场的分布)
换成蹄形磁体,再做一遍.
二、磁感线:
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
磁感线的特点:
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磁体的北极(N极)到磁体的南极(S极)
2)磁感线的方向就是该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静止后北极所指的方向.
3)磁感线密的地方表示该点磁场强,即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4)在空间每一点只有一个磁场方向,所以磁感线不相交.
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磁感线.
提问:
图中未画磁感线的地方有无磁场?
磁场存在于磁体的周围空间,未画磁感线的地方仍有磁场.磁感线是人们为了形象描述磁场的分布而画的一组曲线,每个人所画磁感应线的位置也是不相同的.但能反映出整个空间磁场的分布情况).在所画磁感线外的一点磁场方向能不能确定?(可以确定.根据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即可确定该点磁场方向)提问:
标出下图中磁针N极和S极或磁体的N、S极,标出磁感线的方向.
小结
1.磁场存在于磁体周围空间,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2.磁感线是人们为形象描述磁场而画出的一组曲线,通过磁感线表示出各点磁场的大小和方向.表示出小磁针在各点其N极的受力方向和小磁针静止后N极的指向.3.通过演示实验应当学到探找科学规律的途径.(通过小磁针的不同转向,说明磁场的存在;通过铁屑磁化后在磁场的分布形象看到磁体空间磁场的分布.人们为了形象
描述磁场想到用一组曲线——磁感线)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
典型例题
1.磁铁旁的小磁针静止时的方向如图所示.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磁铁N、S极.
2.根据图所示,有人说,图中地点在磁感线上,能确定小磁针的北极(或南极)在A点所受磁力的方向;B点不在磁感线上,无法确定小磁针的北极(或南极)在B 点所受磁力的方向,这话对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