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文论选段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诗序》实际上是文学批评上的真知灼见与谬误保守主张的矛 盾混合体,而无论是堪称卓越的情感阐发,还是落后错误的以志反 情,都对后世诗论有深远影响。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 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 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 蹈之也。
【译文】诗,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 涵蓄在心里则为情感意志,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 就是诗。情感在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 它,用语言还表达不尽,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 和继续它,咨嗟叹息还不尽情,就放开喉咙来歌 唱它,歌唱仍感不满足,于是不知不觉手舞足蹈 起来。
形象地说明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即内容是诗歌 的根本,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只有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才 能发挥它的社会功能。
题画(节选)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 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扬 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 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 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 性的文人画家。
《典论·论文》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 标志。《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 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 观及"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他的《典论论文》提出了下列有关 文学批评的四个主要问题:文学作品的功用,作家修养和作品风 格,不同文体特点、标准,文学批评应有正确态度。
问题2:《典论论文》中认为文章的价值有几个层面?
两个层面:一是社会意义层面,二是个体生命层面。 前一层面,他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即文章是关 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 后一层面,他从个体生命角度看待文学价值,认为文章 是“不朽之盛事”,从事文章写作的人不借助史家的言 辞和高官的权势,照样可以流传后世,实现“不朽”;这 就把文学提高到与事业、功名并列的地位:对于个体生 命而言,文学甚至具有更高的价值。
古代文论选段
毛诗序(节选)
著者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作,一说为汉人卫宏为《诗经》所作的 序.
《毛诗序》有所谓大序、小序之说。小序是指传自汉初的《毛诗》 三百零五篇中每篇的题解,大序则是在首篇周南《关雎》题解之后 所作的全部《诗经》的序言。这里所说的《毛诗序》即指大序。
在中国诗歌理论史上《毛诗序》具有特殊意义。《毛诗序》对诗 歌的性质、内容、分类、审美特征、表现方法、社会作用等等方面 都作了比较系统而明晰的阐述。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 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宫。 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 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 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 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 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译文】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 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 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诗为苗,以声为花, 以义为实的。
问题4:《与元九书》运用比喻重在阐述怎样的文学 思想?
提出诗歌的内容必须做到“根情”“实义”,就是说 诗歌所体现的感情和意义,而形式上的“苗言”“华声” 是指诗歌的语言和声韵。
【译文】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 寒,这是四季的节令气候给人的感触表现在诗歌里的。好的集会寄 诗来寓托亲情,离开群体依托诗来表达怨恨。至于楚国臣子离开国 都,汉朝的妾媵辞别宫廷,有的尸骨横在北方的荒野,魂魄追逐着 飞去的蓬蒿;有的扛着戈矛出外守卫,战斗的气氛雄起于边地;在 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的妇女眼泪哭尽;有的士人解下配 印辞官离朝,一离去就忘掉回来;女子有扬起娥眉,入宫受宠,再 次顾盼(姿色动人),倾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心灵, 不作诗用什么来舒展它的情义?不用长篇的歌咏用什么来畅抒它的 情怀?所以(孔子)说:“诗可以(使人)合群,可以(抒发)怨 恨。”
问题1:《毛诗序》是如何认识诗歌本质的?具有什 么意义?
认为诗歌的本质是情志统一,即诗歌既可 以言志,又可以抒情。
突破了前人“诗言志”的传统,更加全面地 概括了诗歌的本质特征。
wenku.baidu.com
典论·论文(节选)
作者曹丕即魏文帝。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关于国 家大事一系列的问题的论文总集。
诗品序(节选)
钟嵘(约468-约518), 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 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市)人,魏晋 名门"颍川钟氏"之后。
在《诗品》中,钟嵘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 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 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问题3:《诗品序》从哪几个方面阐释“怨”的来源?
1、自然景物方面; 2、个人际遇方面。
白居易《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 士,祖籍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 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 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 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 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译文】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 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 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 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 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 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 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 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 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 蹈之也。
【译文】诗,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 涵蓄在心里则为情感意志,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 就是诗。情感在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 它,用语言还表达不尽,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 和继续它,咨嗟叹息还不尽情,就放开喉咙来歌 唱它,歌唱仍感不满足,于是不知不觉手舞足蹈 起来。
形象地说明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即内容是诗歌 的根本,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只有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才 能发挥它的社会功能。
题画(节选)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 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扬 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 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 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 性的文人画家。
《典论·论文》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 标志。《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 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 观及"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他的《典论论文》提出了下列有关 文学批评的四个主要问题:文学作品的功用,作家修养和作品风 格,不同文体特点、标准,文学批评应有正确态度。
问题2:《典论论文》中认为文章的价值有几个层面?
两个层面:一是社会意义层面,二是个体生命层面。 前一层面,他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即文章是关 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 后一层面,他从个体生命角度看待文学价值,认为文章 是“不朽之盛事”,从事文章写作的人不借助史家的言 辞和高官的权势,照样可以流传后世,实现“不朽”;这 就把文学提高到与事业、功名并列的地位:对于个体生 命而言,文学甚至具有更高的价值。
古代文论选段
毛诗序(节选)
著者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作,一说为汉人卫宏为《诗经》所作的 序.
《毛诗序》有所谓大序、小序之说。小序是指传自汉初的《毛诗》 三百零五篇中每篇的题解,大序则是在首篇周南《关雎》题解之后 所作的全部《诗经》的序言。这里所说的《毛诗序》即指大序。
在中国诗歌理论史上《毛诗序》具有特殊意义。《毛诗序》对诗 歌的性质、内容、分类、审美特征、表现方法、社会作用等等方面 都作了比较系统而明晰的阐述。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 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宫。 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 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 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 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 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译文】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 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 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诗为苗,以声为花, 以义为实的。
问题4:《与元九书》运用比喻重在阐述怎样的文学 思想?
提出诗歌的内容必须做到“根情”“实义”,就是说 诗歌所体现的感情和意义,而形式上的“苗言”“华声” 是指诗歌的语言和声韵。
【译文】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 寒,这是四季的节令气候给人的感触表现在诗歌里的。好的集会寄 诗来寓托亲情,离开群体依托诗来表达怨恨。至于楚国臣子离开国 都,汉朝的妾媵辞别宫廷,有的尸骨横在北方的荒野,魂魄追逐着 飞去的蓬蒿;有的扛着戈矛出外守卫,战斗的气氛雄起于边地;在 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的妇女眼泪哭尽;有的士人解下配 印辞官离朝,一离去就忘掉回来;女子有扬起娥眉,入宫受宠,再 次顾盼(姿色动人),倾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心灵, 不作诗用什么来舒展它的情义?不用长篇的歌咏用什么来畅抒它的 情怀?所以(孔子)说:“诗可以(使人)合群,可以(抒发)怨 恨。”
问题1:《毛诗序》是如何认识诗歌本质的?具有什 么意义?
认为诗歌的本质是情志统一,即诗歌既可 以言志,又可以抒情。
突破了前人“诗言志”的传统,更加全面地 概括了诗歌的本质特征。
wenku.baidu.com
典论·论文(节选)
作者曹丕即魏文帝。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关于国 家大事一系列的问题的论文总集。
诗品序(节选)
钟嵘(约468-约518), 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 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市)人,魏晋 名门"颍川钟氏"之后。
在《诗品》中,钟嵘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 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 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问题3:《诗品序》从哪几个方面阐释“怨”的来源?
1、自然景物方面; 2、个人际遇方面。
白居易《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 士,祖籍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 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 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 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 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译文】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 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 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 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 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 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 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