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与评价2——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与评价2——土地利用分类

该方法在地形复杂的山区比较适用。如人们常将我国土地按照地貌类型划分为山

地、高原、丘陵、平原和川泽等土地类型。
系 (2)以地貌、土壤因素为依据
如在《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中提供的平地潮土型水稻土水田、平地潮土水浇地、 台地褐土水浇地等,即是采用这种分类依据进行的土地类型划分。
(3)以地貌、土壤、地下水因素为侬据。

然地理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资源分类系统也可以叫作土地资源类型分类系统。
土 (三)土地生态分类

土地生态分类即是在考虑了以上土地分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土地资源持续利

用管理的需求,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建立一套土地生态分类系统。生态性的土地分类

系统是依据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土地生态系统的演变特征、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

特性或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
国 2、土地评价分类-主要根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主要根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
土 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根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地 (一)土地自然分类

土地自然分类是一种以土地自然构成要素为依据的土地形态分类,也可叫作土地形

态分类系统。
分 (1)以地貌因素为依据


主要考虑土地生产利用的差异性。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对土地评价

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类型就是基于一定土地类型经长期开发改造而形成的具
利 用 分
有特定土地用途、利用方式的地域单元。它们在地域上不一定连片, 同一类型可重复出现,同类单元具有相似性,不同单元则存在差异

性。土地利用分类是一个土地应用分类,它的内容可以根据应用目

土地资源学43第四章 土地类型(分布、结构演替,备课2012)

土地资源学43第四章 土地类型(分布、结构演替,备课20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土地类型的空间组合结构
它是指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空间 位置及彼此间组合而形成的格局或几何图形 。土地空间组合结构是所有土地结构类型中 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土地类型群体 在空间上的有序性,并产生出特定的土地生 态功能。 根据其土地类型的组合形式,土地空间结构 可归纳为以下两大类:
1)条带状递变组合 指各种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按一定方向和方位 发生依次变化,构成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的 垂直系列。
⑥一些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放射状构型; ⑦西南石灰岩地区的串珠状构型; ⑧内蒙古高原的一些“塔拉”中出现的镶嵌 状构型等。 这些土地结构的构型是各地自然环境条件及 其综合作用的具体表现,研究土地结构的构 型有助于深化对土地类型不同组合规律的认 识。
1.盐湖;2.底盐淡灰钙土土质平地;3.丘陵半荒漠 地(旱耕地和草地)
土地类型不仅表现出不同地域的空间组合格 局,而且在同一地域也表现出时间上的变化 和演替过程。这是因为土地是一个动态系统, 不断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当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或 作用效果累积到一定规模时,土地系统就会 发生“涨落”,其属性发生变化,而土地类 型也随之发生演替。 土地类型演替实质上就是土地类型发生发展 的动态过程。
二、土地类型结构的类别
土地结构主要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的数量 结构和空间组合结构。
指某个区域各种土地类型组成
数量结构
对比关系。 或土地类型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空间位置 空间结构 及彼此间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常
见的有:条带状、重复式组合、
环状、扇形、树枝状结构等。
1.土地类型的数量结构

土地类型的空间变异规律包括两种类型:地带性分布 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或区域土地类型分布规律。

第二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结构

第二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结构
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结构及其评价
一、土地与土地资源
(一)土地概念 1、概念: 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是由气候、地貌、
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 以及人类历史创造物相互作用形成的自 然综合体。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按照利用方式,土地资源可分为耕地、 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裸 地,以及各类用地的后备资源等类型。
从我身边做起
“非农业用地必须节约使用 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 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 不得占用好地。”
——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相继颁布实施。
植树造林、建人工防护林
3月12日为植树节。焦作市 小学生为自己刚刚栽下的小树挂 上了写有“愿小树健康成长”、 “爱护树木”等内容的牌子。
城市
林业
图一
耕地
图三
牧业
图二
居住
图四
其他
2008年中国耕地18.2574亿亩, 园地1.77亿亩, 林地 35.41亿亩, 牧草地39.27亿亩, 其他农用地 3.82亿亩,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4.04亿亩, 交通运输用地0.37亿亩, 水利设施用地0.55亿亩, 其余都是未利用地。
旱地约占59%。我国灌溉地占总耕地面积的40.9%。
2.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 -张家口-榆林-兰州-藏东南边缘一线以东 和以南地区。
耕地中的水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旱地分为水浇地和雨养旱地。水浇地主要在北 方各省(区),以华北平原面积最大,其次是汾渭 平原、河套地区、河西走廊、北疆绿洲。 雨养旱地分布较广,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 土高原和四川盆地面积最大 。
若干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建筑占用耕地
砍伐森林
过度放牧

土地资源学42第四章 土地类型(分类,备课2012)

土地资源学42第四章 土地类型(分类,备课2012)
土地分级单位系列土地分类土地点相土地单元土地单元限区土地系统土地系统地方土地单元种土地系统类土地单元种土地系统类低低高土地点种土地分级与分类关系据伊萨钦科陈传康土地分级单位名称略作改动类单位系列土地单元属土地系统型土地单元属土地系统型高土地点属土地点科土地点属土地点科土地单元科土地系统纲土地单元科土地系统纲?土地分级与分类的区别a
个体单位与类型单位的相互关系
上图反映了个体单位与类型单位的相互关系。
其中个体单位系列包括了等级较低的土地分级 单位系列和等级较高的自然区划单位系列。
从图中可见,每一等级的个体单位都可以划分 出相应等级的类型单位系列。但是,由于个体 单位系列是个体单位的逐级合并,越是高级的 单位其内部结构越复杂,相似性越少。
(2)中级土地类型(属). 按土(壤)种组合或优势土(壤)种及初级 地貌类型对其进行分类. (3)低级土地类型(种). 按植物群丛组或人工植物与土地利用、 土壤特征及初级地貌类型进行分类.其中的植 物群丛组,若为天然植被,可采用上层优势林 木及林下喜阴、喜阳或中生等优势灌木为分 类标志,如马尾松-黄杞群丛组;若为人工林, 则应分为果木林、油料林、特种林、竹林和 杉木林等;如为园地,则应分为茶园、桑园等; 若为栽培农作物,则应区分水田和旱田.
限区的分类 北京门头沟斋堂地区冲沟限区分类表

此冲沟限区的分类表中: 限区种是代表相同的初级地貌形态中具有相 同基质的各个限区的总合; 限区属是以初级地貌形态的分类为依据,对 各限区种特征的概括; 限区科是各限区属特征的概括。

限区相应于初级地貌形态单元。因此,进行 限区分类应从分析地形入手,首先研究地表 切割和起伏的规律以及正负地形交替分布规 律。
7)低丘地:分为丘陵坡麓地、丘陵缓坡地、丘陵

土地资源的类型

土地资源的类型
例子: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丘陵地,从分布的地形部位可以分为一台地、 二台地和三台地三种。
位置 一台地 下部 坡度 一般小 于6度 一般6 度~15 度 一般15 度~25 度 土壤 紫泥土 土壤厚 度 多为 60cm以 上 40~ 60cm 多为 40cm以 下 侵蚀方 式 面蚀 种植产 量 较高

二台地
第四章 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与发展
4.1 4.2 4.3 4.4 4.5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区域土地类型的结构 土地类型的演替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2.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2 (1)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1.1 基本概念
(2)土地类型划分与土地资源类型及其划分
从理论上来讲,土地类型强调土地的自然属性,土地 资源类型强调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强调人 类的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从实际上来说,由于自然界几乎不存在不受人类影响 的土地,所以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没有本质区别 ,就如同区别土地与土地资源一样。 土地类型是土地资源类型研究的基础。 土地资源类型:土地类型+土地利用,如暖温带湿润 山地棕壤林地等。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1 基本概念
(1)土地类型分类
土地自然类型的分类,它是以土地自然属性的差异性 为依据,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属性或土地的自然 综合特性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研究土地类型的空 间分布规律。
(2)土地类型
源于自然地理学,也称景观形态单元。由于土地各
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4.1.2 土地分级
土地分级是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 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

第四章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

第四章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

国际土壤学会推行的SOTER计划
国际土壤学会于1986年提出一个面向全球的1:100万 土壤-地体数字化数据库计划:简称SOTER计划,企图通过 SOTER制图,为土地评价提供基本单元。其目的是促 进全球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管理,有效地减轻或控制土 地退化,以提高土地生产力。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正在向 全世界推行。值得注意的是SOTER的制图单元是在区域地 形、岩性和土壤三要素综合基础上构建的。
土地利用分类的依据:
土地的用途、经营的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 以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分类方案为例,一级 类型的划分以土地用途或土地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作为划 分的基本依据,二级类型以利用方式为主要标准,同时也 考虑了经营特点、覆盖度等因素。
土地利用类型的原则和依据
所谓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划分,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 根据其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 行同级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和分级。。
2)重复式组合结构 几种土地类型交替出现。常出现在广阔 的地上河冲击平原上,常见的是岗地、二坡地、洼地,呈条 带式重复更替。 3)环状结构 出现在封闭洼地内或小型山体周围,物质和 能量的交换具有明显的由高向低转移特征。
4)扇形结构 常见。
5)树枝状结构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周围的洪积扇上最为
是低山丘陵区土地类型组合的典型特征。
方法:土地类型的划分,由于不同学者其考虑问题的 角度不同,占有资料不同,拥有的技术手段不同因而 他们各自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土地类型进行划分。概括 起来可分为景观法,参数法和过程法。
景观法是以景观形态单元为基础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
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 该方法依据土地因素在各地段的结合方式及其作用强度的 差异,通过综合分析,选取其中对土地单位个体分异起主导作 用的因素确定土地类型个体的空间界线。这种方法依据对地貌 因素和其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一般能得到内部一 致性较强的土地单元。景观法的特点是注重形态,很少考虑数 量指标,这是它的不足。但是景观法应用比较方便,而且能准 确地划分土地类型,所以现在已被广大土地工作者所接受并加 以应用。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PPT(第1课时)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PPT(第1课时)

中国人均最少。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2 土地资源的特点
比较中国、美国、印度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的差异。
图3-1-3 中国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与部分国家的比较 (2010年)
图3-1-4 中国、美国、印度耕地面积占 国土面积比重比较(2010年)
答案提示: 印度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最大,中国最小。
总量居世 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
界位次
均占有量的对比
耕地
4
2/5
森林
6
1/5
草地
2
1/2

6
1/4
矿产
3
3/5
图3-1-3 中国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与部分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在世界的位次及人均占有量对比
国家的比较(2010年)
(2010年)
答案提示:
美国、俄罗斯人均耕地面积大,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小。其中俄罗斯人均耕地最多,
湿润、半湿润 湿润 半干旱
半干旱、干旱区
平原、丘陵、盆地 山地、丘陵 高原、山地 高原、山地、丘陵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1.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类型是( D)
A. 林地
B. 草地
C.工矿、交通和城乡建设用地 D.永久积雪和冰川
2.下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其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B)
B
A.①水田 ②林地 ③旱地 ④荒地 B.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 ④草地
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
我国难利用土地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其中新疆、青海、 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省(区),地势较为平坦,但多处于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石山广布;云南、 贵州、广西等省(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但地形崎岖,岩溶地 貌广布,难以利用的石质荒漠较多;西藏气候寒冷,冰川、动土广布。 目前西部地区难以利用土地面积达2亿多公顷。

第四章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1

第四章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1

小地貌、土壤类型(土类或 性类别的地貌类型为依据。 亚类 )、植物群落的一群土 具相同景观(地形、岩性、 地.以小地貌类型、土类或 土壤、水文、植被等)相 亚类、植物群落或利用方向 对一致的一组土地,根据 土地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 作为分类依据。 土属类型、植被种群或利 是具有相似生产潜力的一片 用方式差异划分。 土地,分类依据为土种、 坡度、坡向等。
第二节 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 土 地 类 型 分 布 规 律 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非地带性或区域土地类型分 布规律
一.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一).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分布
(二).土地类型的经向地带性分布 是指土地类型大致沿纬线方向带 (三).土地类型的垂直地带性 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按经线方 是指随着山体海拔的升高,水热条 是指土地类型沿经线方向南北带状延伸, 向南北更替的现象.纬向地带性的 件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土地类型也 不同土地类型表现按纬线方向东西更替的 表现决定于地球的形状和太阳辐 呈有规律的更替。由于海拔升高, 现象。这是由于大陆的大区域内各地区距 射对地球表面不同的入射角引起 在一定高度范围内,温度随之下降, 离海洋远近的不同,使气候、土壤、植被 不同纬度地带的热量差异。 湿度随之增高,植被、土壤等产生 等土地组成要素产生大致平行于经线的带 了垂直带状变化,土地类型也表现 状变化,从而造成土地综合体的经向地带 出垂直地
依据 土地属性差异 自然 经济 社会、经济 分类方法 自然属性分类 经济属性分类 社会经济属性分类 综合性分类 例如 土壤、地貌分类 生产力、权属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 现在的土地分类
自然、社会、经济
2.土地类型划分的方法
依 据 土 地 景 观 或 使 用 的 分 类 方 法
四.土地分类系统简介 科学的土地分类是土地科学水平的标志; (一).国外土地分类研究简况 是科学 总结和经验交流的基础;是土地资源可 持续利用的保证。 国外土地分类工作至今约有半个多世纪的

土地资源第二节笔记摘抄(3篇)

土地资源第二节笔记摘抄(3篇)

第1篇第一节土地资源的概述一、土地资源的定义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被人类利用的自然土地及其附属物。

它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市土地等。

土地资源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土地资源的特点1. 不可再生性:土地资源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原状,具有不可再生性。

2. 空间有限性:地球表面积有限,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空间有限。

3. 功能多样性:土地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如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城市建设等。

4. 持续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土地资源的重要性1. 保障粮食安全: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土地资源的重要作用之一。

2. 促进经济发展:土地资源是各类产业发展的基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生态保护:土地资源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土地资源有利于生态平衡。

第二节土地资源的分类一、按利用类型分类1. 耕地资源:包括旱地、水田、菜地等,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土地类型。

2. 林地资源:包括天然林、人工林、经济林等,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提供木材等多种功能。

3. 草地资源:包括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等,具有畜牧业生产、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

4. 水域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湿地等,具有灌溉、发电、航运、渔业等多种功能。

5. 城市土地资源:包括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二、按土地质量分类1. 高产田: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

2. 中产田:土壤肥力中等、水分条件较好,适宜种植部分农作物。

3. 低产田:土壤贫瘠、水分条件差,适宜种植部分耐旱作物。

4. 荒地:土地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具有开发潜力。

三、按土地所有权分类1. 国有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包括耕地、林地、水域等。

2. 集体土地: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3. 个人土地:属于个人所有,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等。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分类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分类

• 其次,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往往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 也就是说,土地资源类型划分是在土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进一步根据对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的评价结果而重新分类。
• 因此,土地类型单元一般是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及分类分级的
基本单元。
土地适宜性分类
土地生产潜力分级
土地类型调查—》
—》土地评价—》
土地利用类型
• 这一期间,对土地类型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小比例尺 或局部地区小区域的应用研究上,如全国的1:100 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黄土高原的1:5万土地类型 分类系统等。
• 趋势: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针对小区域的土地 评价和利用规划) 小比例尺向大比例尺 RS、GIS应用 需要有相对统一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二、土地资源类型
• 土地资源类型主要是根据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能 (由自然性质和社会经济特性共同决定的)的差异性而划分 的。即在考虑了土地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考虑土地 的利用价值(如生产潜力、适宜性、地价等)或土地利用功 能(如利用现状类型)。
• 因此,土地资源类型是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 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土地类型图
基准地价分等 ……
第二节 土地类型的研究及划分方法
一、研究背景 国外的研究:
二次大战结束后以欧美为代表的大规模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开发(50、60‘S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和集约化“石油” 农业)—》环境问题出现—》土地整理(荷兰60年代、韩日 70年代“新农村建设”)—》综合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80 年代末)—》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间开展了系统的土 地资源研究、土地类型研究。
• 国内的研究:土地开发(50-70年代“以粮为纲”的农业 开发直接导致了生态破坏, 如南疆荒地开发、内蒙草地开 发等)—》农业资源区划(1978年)—》人地矛盾激化 (耕地减少、人口增长)—》国家土地管理局 (1986)—》土地资源详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整理—》 农地分等定级—》 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平衡—》新一轮 国土规划(以生态建设和耕地保护为主题)

土地资源学--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土地资源学--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梁地:当地最高处的山梁称梁地。
五、 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
土地类型的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非地带性规律
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 对比关系,包括空间结构和 数量结构
高度: 2005年5月22日中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 峰峰顶,再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为8844.43米,而 峰顶位于中国。同时停用1975年8848.13米的数据。
采用群众习惯的名称:川地、塬地、梁地、 沙田、围田、坑田等。
用地名命名土地类型:以澳大利亚、英国 为代表。如澳大利亚的“纳珀比土地系统” 或“沃伯顿土地系统”。
目前不统一,主要有3种。
川地:黄土高原上主要地形类型之一,它是指下切在黄土 区中的河谷。
塬地: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 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小气候组合
排水和潜水 条件相同
变种 组合
群丛组 合
相 地貌面
小气候
土壤水性质 相同
变种
群丛
一个或几个地区的组合,它的
土地系统
地形、土壤出现重复的组合型( 相当于地方),在这个土地系统

中的地形、土壤、植被重复出现。


土地单元
一组相关的土地利用相似的土地点 (即地形、土壤、植被一致)

土地点
在内部性质和土地利用特点更为 一致的区域(类似于限区和相)
4.土地类型的演替
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 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 的过程,或一种土地类型被 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 程。 土地类型演替的类别
按演替原因分:既有自然原因(滑坡、崩 塌、侵蚀等),也有人为原因(植被砍伐、 不合理开垦等)。 按演替方向分:既有正向演替,也有逆向 演替。前者指顺应自然发生规律和合理开 发利用土地,土地类型向维持生态平衡方 向发展的一种良性演化;后者指不合理开 发利用土地,造成土地类型向破坏生态平 衡方向发展的一种退化演化。

我国土地分类体系

我国土地分类体系

汕头市仙城镇东浮山村。
我国土地分类体系
该墓修建得十分确规定,禁止占用耕地或 林地建造坟墓。
我国《殡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铁路、公路 主干线两侧禁止建造坟墓。
而这些坟墓不仅建在前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的公路两旁,而且墓地距离公路不足20米,有 些修得非常豪华,甚至一个坟墓占地近100平 方米,全部用混凝土浇筑了水泥地。
2.二级类号用两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十位数字 表示一级分类,个位数字表示其在相应一 级类中的排序。
3.各地可根据需要进行三、四级分类,但不能 打乱全国统一编码顺序及其代表的地类。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很大,全国的统一分 类不可能完全反映各地的特殊性地类。各省、 地、市、自冶区的土地利用分类,在保持统一 性的前提下,对其分类可以有所增减,以反映 本地区土地利用方面的特色。本省没有的地类, 可不设此项,但要保留全国统一的代号;需要 增加的地类,根据它的从属关系列为三级(如 211),甚至四级类型(如2111) ;若只补充个 别地类,也可采用增列“其中”一栏的办法, 进行编码排列,如要增加“柑桔”一类,就在 21号“果园”下面平列“其中”211号“柑桔” 一栏。
我国土地分类体系
第一是总量多。我国土地总面积占世界土地总 面积的7.2%,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 加拿大。截至2007年,全国耕地18.26亿亩, 占全国土地面积12.81%,接近世界耕地面积 的十分之一。
第二是人均土地少。我国人均土地面积
11.65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39亩,不到世界人均
我国土地分类体系
第三是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在土地资源中具备优
质耕作条件的少。在全国国土面积中,65%属于山地
或丘陵,33%属于干旱地区或荒漠地区。55%不适宜

第四章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第四章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23
Chizhou College
3.国内外土地分类的特点与组成
(1)特点
①土地分类体系大致可分为:土地类型、土地 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等三个分类系统,且各有侧重,但 都有相互穿插的现象,很难分清。 ②不管那种土地分类其服务对象都侧重于农业 (农、林、牧)。 ③土地分类均注重实际应用,但也因对土地的认 识不一致,而反映出土地分类上的混乱现象。 ④土地分类中,只有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包括水域, 而其它土地分类系统均不包括水域等。
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空间变异性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相对一致的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的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一种一种类型组合类型组合即为即为土地类型土地类型
17
Chizhou College
5.土地类型的命名
要求:科学、简明、准确。
目前不统一,主要有3种。 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如针叶林漂灰 土山地;植被(土壤)、地貌的两名法,如草灌 丘坡地、黄红壤山坡地。 采用群众习惯名称:川地、塬地、梁地、沙田、 围田、坑田等。 用地名命名土地类型:以澳大利亚、英国为代表。 如澳大利亚的“纳珀比土地系统”或“沃伯顿土 地系统”。
10
Chizhou College
2.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 教材P32
自然发生学原则 综合性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 实用性原则 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 针对性和层次性等原则
11
Chizhou College
3.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简介 前苏联:
把景观作为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 下所形成的、具有最大一致性的自然区划单位。 景观内部在形成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因此, 按地方性分异规律对景观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 分析、比较,对形态单位作出划分,并研究不同形态 单位的特点及彼此间的关系,即景观形态学研究,实 际上是属于土地类型研究。 景观形态单位分为三级:地方、限区、相,相 是最小的景观单元和最低级的土地单位。

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

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2 013
水浇地 旱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 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 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 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092 使领馆 指用于外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驻华使领馆、 用地 办事处等的用地。
093 监教场 指用于监狱、看守所、劳改场、劳教所、 所用地 戒毒所等的建筑用地。
094 宗教用 指专门用于宗教活动的庙宇、寺院、道观、

教堂等宗教自用地。
095 殡葬用 指陵园、墓地、殡葬场所用地。 地
一级类
二级类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即有用的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 基础,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资源与土地的区别 在于,土地资源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的特指概念。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
土地资源有六大基本特性:稀缺性、整体性、竞争性、选 择性、增值性和可更新性。
土地资源类型
土地资源类型主要是根据土地所具有的资源 利用价值或功能(由自然性质和社会经济特性共 同决定的)的差异性而划分的。即在考虑了土地 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考虑土地的利用价 值(如生产潜力、适宜性等)或土地利用功能 (如利用类型)。
一级类
二级类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2 园地
含义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 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 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 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 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1 果园 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2 茶园 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

概念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指可供农、林、牧业或其它各利用的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 量两个内容。在其利用过程中,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类别和不同程度的改造措施。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即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所包含的内容可能不一致。如大面积沼泽因渍水难以治理,在小 农经济的历史时期,不适宜农业利用,不能视为农业土地资源。但在已具备治理和开发技术条件的今天,即为农 业土地资源。由此,有的学者认为土地资源包括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两个方面。
(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论
稀缺性是指可供使用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土地资源的稀缺源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因 为,一方面相对人类希求土地资源的欲望来说,资源是稀缺的;另一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人类总是绝对地面临 着资源稀缺的问题。这种稀缺不仅表现为不同用途的土地资源数量的稀缺,而且也表现为不裳同地区土地资源的 相对稀缺。土地资源在总体上属再生性资源,本质上是土地馨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产出与消费之间的匹配和 谐问题,它表现为相对稀缺性。稀缺性是土地资源的又一本质属性。
土地资源
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 人类利用的土地
01 概念
03 基本特点 05 资源现状
目录
02 资源分类 04 不同特征 06 荒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 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基本特点
土地资源的特点它有如下几个特征: 1.土地资源是自然的产物; 2.土地资源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 3.土地资源的区位存在差异性; 4.土地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 5.土地资源的利用具有可持续性; 6.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具有稀缺性; 7.土地利用方向变更具有困难性。 8.树的棵数明显减少。 除此之外,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还有: 中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中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 渔

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

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

例如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丘陵地,从分布的地
形部位可以分成一台地、二台地和三台地三种土地 地段(图4—2)。一台地位于丘体下部,坡度一般< 6。,土壤为紫泥土,土层厚度多为60cm以上,侵 蚀方式为面蚀为主,种植小麦﹑玉米和薯类的产量 均较高。二台地分布于丘体中部,位于一台地之上, 坡度一般为6。—15。,土壤为紫砂泥土,土层厚度 多为40~60cm,侵蚀方式为面蚀和细沟沟蚀,种 植小麦﹑豆类﹑玉米和薯类的产量中等。三台地分 布于丘体中上部或丘顶,坡度一般为15。—25。, 土壤为紫色石骨子土,土层厚度多为40cm以下, 侵蚀方式以细沟侵蚀和浅沟侵蚀为主,种植作物以 小麦﹑豆类和甘薯为主,产量低而不稳。因此三台 地是宜于退耕还林或还草的土地地段。
第四章: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 与发展
重点提示
一:土地类型的概念、划分及其演替。 二:土地分级的概念。
三:土地分类的概念、原则、步骤、方法。 四:土地类型结构的概念、类别、演替。 五: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命名、划分及其与土地 类型的关系。
第一节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一、土地类型的概念
狭义的土地类型概念是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
尽管各国或各种学派的土地分级有所不 同,但仔细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各国学者在进行土地分级时,无论其 出发点如何,都始终一致认为土地是一个综 合的整体,是在各种要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 的客体。
(2)土地分级系统的建立有两种方法:一 种是自上而下把高级单位划分为低级单位; 另一种是自下而上把低级单位合并成为高级 单位。具体应用何种方法要视研究区域特点
三、土地分类
1. 土地分类的概念 土地分类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将单
个的土地单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进行不 同程度的抽象与归并。土地分类与土地分级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土地分级是土地分类的 前提。在土地分类之前,先要采用地域系统 研究法划分一定级别的具体土地地段,并逐 级合并为更高一级的土地单位。然后采用分 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同一等级的土地单位进行 分类,得到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种土地类 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