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五年级数学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实践和总结,了解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
2.发展学生的观察、实践、推理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观察并总结数的成长规律。
2.掌握数的倍数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
2.运用数的倍数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仔细观察各位同学的身高,并思考如何用数来描述身高。
2.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的“数”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
二、呈现(10分钟)1.呈现《成长的脚印》的图片或故事,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故事中的数有什么特点?你能找到数的成长规律吗?三、探究(20分钟)1.分组观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随机分配几串数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数字的变化规律,并猜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2.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各组观察到的数的变化规律,并汇报给全班。
3.班级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的成长规律,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辅助学生理解数的倍数关系。
四、拓展(20分钟)1.教师出示乘法口诀表,要求学生观察并总结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和规则。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思考,找到乘法口诀中的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
五、运用(20分钟)1.提供一些数的成长序列或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运用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
2.学生自主检查,互相交流并纠正答案。
六、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并提出新的问题。
七、课后作业1.继续观察身边事物的数的成长规律,并写下自己的观察。
2.查找更多有关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的知识,并写一篇小短文。
教学辅助:1.《成长的脚印》的图片或故事。
2.数字的成长序列,如2,4,6,8,10,12...3.乘法口诀表。
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观察、实践和总结进行评价,包括合作讨论的积极性、观察的准确性和总结的逻辑性等。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认识到成长是一个不断摸索、探索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3.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成长的过程和面临的困难。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发现成长的脚印。
2.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或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成长”的含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成长的脚印,引发学生对于主题的思考。
2. 学习环节1.教师宣讲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探究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目的,明确探索方法和要点。
2.学生小组进行分工协作,通过调查、实践和记录等方式来探究成长的脚印。
3.整体分享,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调查和探究成果,教师与学生研究整体结果。
3. 反思环节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体会,强化学生对于活动的理解和认识,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
四、课堂准备1.教师制作PPT和课件,准备实践教具。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纸笔等学习资料和工具。
五、教学评价通过考察能力、态度、知识、技能等多方面评价,帮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培养。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活动成果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反馈和评价的结果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总结通过这次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成长是一个不断摸索、探索的过程,也提高了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并增进了在学习中的互助合作、团队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也加深了对于学生的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五年级上第2课时探索活动之成长的脚印
五年级上第2课时探索活动之成长的脚印《五年级上第 2 课时探索活动之成长的脚印》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每一步都留下了独特的脚印。
这些脚印,有的清晰可见,有的若隐若现,但它们都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年级上的第 2 课时探索活动,去追寻那些成长的脚印。
在这堂课上,老师带着我们开启了一场充满趣味和挑战的探索之旅。
教室不再是那个安静而单调的空间,而是变成了一个充满未知和惊喜的乐园。
老师首先展示了一些有趣的图片,有的是小朋友们第一次学会走路时摇摇晃晃的样子,有的是学生们在考试中认真答题的神情,还有的是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瞬间。
这些图片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开始思考成长的意义。
接着,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是成长?”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有的说成长是学会了新的知识和技能,有的说成长是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还有的说成长是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
大家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充满了对成长的渴望和期待。
为了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成长,老师组织了一个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都要回忆自己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经历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并把它分享给其他小组的同学。
我们小组的同学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
小明首先说道:“我觉得我最有意义的成长经历是参加了学校的书法比赛。
虽然我一开始写得并不好,但是我每天坚持练习,最后终于获得了三等奖。
通过这次比赛,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小红也迫不及待地分享:“我最难忘的是我第一次独自睡觉。
以前我总是害怕黑暗,但是那次我鼓起勇气尝试了,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
从那以后,我变得更加独立了。
”听着同学们的分享,我也陷入了回忆。
我想起了自己在一次班级活动中,原本不敢上台表演,但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我最终克服了恐惧,站在了舞台上。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那是一种战胜自我的喜悦。
小组讨论结束后,老师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把小组的讨论结果在全班进行汇报。
大家的汇报精彩纷呈,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成长的故事在眼前展开。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五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一种有趣的现象——成长的脚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到图形的增长和减少,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我们将学习第6.2节“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形状的脚印,了解图形的大小和位置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来计算出脚印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图形增长和减少的基本原理,学会如何通过观察和计算来确定图形的面积。
我还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图形增长和减少的原理,以及如何计算图形的面积。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同学们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发现图形的大小和位置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实际的脚印图片,以及一些用于绘图的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实际的脚印图片,引起他们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能看出这些脚印有什么不同吗?它们的大小和位置有什么关系?”2. 讲解:接着,我会引导同学们观察和分析脚印的大小和位置的关系,并解释图形增长和减少的原理。
我会用实际的脚印图片作为例子,向同学们展示如何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来计算脚印的面积。
3. 练习: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逐一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并给予他们一些建议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适时地进行板书,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板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增长和减少的原理,以及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教学难点
-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特别是月份的天数不固定性。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日期计算方法,解决如生日、节假日等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对成长数据进行合理分类和整理,分析成长过程中的规律和趋势。
举例解释: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年、月、日的换算关系以及日期计算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成长记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记录一个月内的阅读书目。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学生们可以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日历,通过操作来理解月份天数的不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在记录个人成长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时间管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它们来记录和规划自己的成长。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培养学生时间观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激发自我管理成长的意愿;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问题解决方案;
5.培养学生反思与评价自身成长过程的能力,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年、月、日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日期计算方法,特别是计算某一天是星期几。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这是一节非常有趣的课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这一节课主要围绕着第6单元的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展开。
我们会学习如何通过统计图表来展示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从数据中寻找规律和趋势。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如何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问题的答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学会如何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难点则是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问题的答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关于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数据,以及一些统计图表的模板,学生们需要自己动手制作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统计图表的类型和制作方法,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收集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制作一张统计图表,并进行数据分析,找出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答案: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身高越高,体重也越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统计图表的制作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也会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这就是我对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详细介绍。
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我准备了一些关于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数据,以及一些统计图表的模板。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向学生们展示这些数据和模板,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统计图表来表示这些数据。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运算规则上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适应和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小数的概念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2.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小数乘法的运算,加深对运算方法的理解。
3.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实例讲解等内容。
2.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小数乘法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素材:包括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存在小数乘法的问题。
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乘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给出一些小数乘法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进行运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进行小数乘法的运算,可以选择练习题或者PPT中的例子。
在学生运算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含反思,同步习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含反思,同步习题)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理解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基本变换,并能运用这些变换进行图形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旋转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3. 同步习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2. 学生尝试对这些图形进行平移、旋转,观察图形的变化。
二、新课1. 老师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2.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亲身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平移、旋转的特征。
三、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1. 老师出示一些脚印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脚印是如何形成的?2. 学生分组讨论,猜测脚印形成的原因。
3. 每组派代表分享猜测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 老师揭晓答案,讲解脚印形成的原因。
四、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平移、旋转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同步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1. 老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图形的平移、旋转。
二、新课1. 老师讲解图形的对称轴,引导学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2.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亲身体验图形的对称轴。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对称轴的特征。
三、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1. 老师出示一些脚印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脚印是如何形成的?2. 学生分组讨论,猜测脚印形成的原因。
3. 每组派代表分享猜测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 老师揭晓答案,讲解脚印形成的原因。
四、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平移、旋转、对称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同步习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图形的平移、旋转方面掌握较好,但在对称轴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面积约为 56 cm²
面积约为 30 cm²
(合理即可)
(教材P91 练一练T2)
2.请你估计下面三个圆的面积。
(1)图①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代表4cm,圆的面积约 是 224 cm²。 提示:采用数方格的方法,大于或等于
半格的记1格,不够半格的记为0。
(2)图②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代表2cm,圆的面积约 是 208 cm²。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3456
789
大约是44cm ²
(8+11)×5÷2 =47.5(cm2)
大约是47.5cm ²
约5cm
约8cm 约11cm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六 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 的脚印
复习导入
请算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每个格子1 cm2)
36 cm2
探究新知
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 方格的边长表示1 cm)
我用数格子的方法,大于半格 的记1格,不够半格的记为0。
大约是14cm ²
12 13 14
6 7 8 9 10 11
1 23
45
还有别的估计脚印面积的方法吗?
我把脚印看成梯形。
(5+6)×3÷2 =16.5(cm ²)
约5cm
约3cm
大约是16.5cm ²
约6cm
淘气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 方格的边长表示1 cm)
你能用刚刚学40 41 42 43
你发现了什么?
(3)图③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代表1cm,圆的面积约 是 200 cm²。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所准备的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围绕着"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索,理解并掌握数的规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理解并掌握数的规律;2.能够运用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的规律,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数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数的规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的规律。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练习:发放数的规律卡片,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数的规律的概念2. 数的规律的运用方法七、作业设计2. 数的规律卡片练习: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拓展延伸,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的规律去解决,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和实践情景的构建二、教学目标的设定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四、教具与学具的精心准备五、教学过程的详细规划与实施六、板书设计的简洁与直观七、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及答案的提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必要性下面,我将对每一个重点细节进行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和实践情景的构建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使用了有趣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整数的运算”第一单元中,其中活动设计旨在通过探索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2.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通过合作与交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活动设计活动名称成长的脚印活动目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提升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材料•班级黑板•整数加减法小白板•问题卡片活动过程1.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长负责指导组内成员完成任务。
2.知识复习–在班级黑板上绘制一个数轴,并对正数、负数、0进行标注。
–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提供小白板供学生互相演示加减法运算过程。
3.活动任务–给出若干组问题卡片,每张卡片上标注有两个数字或两个算式,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计算结果。
–在计算结果后,学生需要在数轴上标出结果所处位置,并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
–完成全部问题后,组长收取卡片,并对小组计算情况进行评分。
活动评价此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1.建议评分: 明确的组长角色,能够很好地协调组员,有清晰的思路并向组员进行清晰的表达,能够合理操作小白板或其他计算工具。
2.计算准确性: 在计算过程中能够避免简单的运算错误,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考虑合理性和有效性。
3.数学思维: 思维敏捷,能够迅速处理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能够根据数学知识分析或解决问题。
4.学习态度: 积极参与活动并尊重小组成员,对数学知识有高度的热情和探险精神,能够发现和探索问题,愿意与他人分享或接受他人的分享。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索活动 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引导学生探索成长的脚印,这是一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学原理的探究活动。
我们将利用北师大版教材,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长的脚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成长的脚印的概念。
2. 如何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具:尺子、圆规、计算器等。
3. 学具:学生自备的数学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成长的脚印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讲解成长的脚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测量、计算成长的脚印,并记录下来。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成长的脚印的特点和规律。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2. 重点内容:成长的脚印的概念、特点、规律3.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实践操作、总结归纳、应用拓展、课堂小结、作业布置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成长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释。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索成长的脚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精品教案
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内容】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材第90~91页)【教学目标】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掌握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近似的基本图形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有特殊意义的脚印图片,请看大屏幕(出示: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
也许若干年后的一天,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中国人的脚印的人就是在座的某一位。
请看第二个脚印:(出示:淘气的脚印)这是一张淘气刚出生时脚印的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是多少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和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1.估算淘气出生时的脚印。
出示淘气出生时的脚印,怎么能知道脚印面积大约是多少呢?(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①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大于半格的记作1格,其他不够半个格子记作0格,这样大约是14平方厘米。
②从脚印形状看,有点近似梯形,上底5格,下底约6格,高约3格,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算出(5+6)×3÷2=16.5(平方厘米)。
(3)小结:①在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时,可以把不规则的图形看成与它近似的规则图形,计算出面积,也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②用数方格子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要注意:a.把不满一格的按半格来数;b.把不规则图形看成近似的基本图形;c.把不规则图形分割成几个近似的基本图形。
2.估算淘气两岁时的脚印大小。
学生先独立完成,师巡视。
学生汇报:用近似图形的方法计算脚印的面积大约是57平方厘米,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脚印大约是41平方厘米。
3.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
(1)借助附页3的方格图估算脚印面积。
师:怎样把自己的脚印画在方格纸上?引导:把脚踩在方格纸上,沿脚的四周画一圈,就画出脚印的轮廓。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探索活动,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对小数的概念和性质也有一定的理解,因此在学习本节课时,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步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总结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5.实践操作: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7.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三个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了解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图形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学生仍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法,逐步掌握图形的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提高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图形的特征;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4.解决问题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
例如:如何设计一个长方形的桌子,使其占地面积最大?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图形的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首先,我要感谢评委和老师们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有机会向大家展示我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在这节课中,我将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教材分析《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节探索活动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图形的长度和宽度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征。
教材通过生动的脚印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图形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图形的特征和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于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充满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图形的长度和宽度的关系,理解图形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探索图形的长度和宽度的关系,理解图形的特征。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图形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图形的规律。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操作: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一、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身高的变化趋势,探索身高变化与年龄、性别、生长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活动准备1. 物品准备测量身高的工具(如卷尺等)、笔、纸以及计算器。
2. 学生准备鼓励学生在课前思考一些问题,如:•根据个人印象,自己从小到大身高有没有变化?有变化是怎样的?•一个人的身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班内同学之间的身高差异大吗?会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趋于平缓?三、活动流程1. 导入活动通过提问,激活学生的思考:你的身高有变化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你的身高发生变化的?2. 实施活动2.1 数据的收集给每个学生配备测量身高的工具,让他们分别测量自己的身高,并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2.2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将学生测量得到的身高数据整理成表格,可按照年龄、性别、生长环境等分类。
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电脑或手机,使用Excel或其他工具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并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
2.3 分析数据将表格分析出的结果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发现身高变化与年龄、性别、生长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同时让学生模拟出不同年龄段的身高变化趋势,呈现给同学。
3. 活动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如:学会了如何收集数据、如何整理数据、如何使用数据分析工具,掌握了发现身高变化与年龄、性别、生长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的方法等。
四、活动扩展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据,制作一张关于身高变化趋势的图表,并在班内进行展示。
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个问题,如“身高高的学生智力更强吗?”等,并给出自己的分析结论。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学习如何通过图形来表示和分析实际问题。
这一课时,我们将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图形的增长和减少来表示数量的增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图形增长和减少的概念。
2. 学会通过图形来表示数量的增减。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表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增长和减少的概念。
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独立地分析实际问题,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表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际情况,比如一个花园里的花朵数量的变化。
2. 讲解概念: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图形的增长和减少。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图形来表示数量的增减。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图形的增长和减少的表示。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并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增长和减少的概念。
2. 实际问题的图形表示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题目,画出数量的增减的图形表示。
答案:1. 根据题目的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表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解决了学生的难点问题。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一定能够掌握图形的增长和减少的概念,并能够独立地进行图形的表示。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实践情景引入的策略选择。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材在这一节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征,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图形。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图形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这一节内容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
2.难点: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来发现图形的特征。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
3.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材料。
3.分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图形的共同特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征。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90-91“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教学难点:
把不规则图形如何转化为近似的基本图形。
教法、学法:动手操作。
教学资源:课件、透明网格纸、树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今天老师想请你们帮一个忙,你们愿意帮老师吗?(愿意)出示问题图片:有阳光时,大约25平方米的树叶能提供足够一个人一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如果一棵树有大约10000片树叶,有阳光时一天能提供足够几个人呼吸的氧气?
引导知道树叶的总面积就能求出,怎么求树叶的总面积呢?
今天我们学完“成长的脚印”一课就会算一片树叶的面积了。
板书:成长的脚印
二、探究新知:
出示淘气出生时的脚印,怎么能知道脚印面积大约是多少呢?
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1)说明估计的结果及过程。
(2)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估计值。
(3)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
引导学生把图形看成了近似的已学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算出面积。
3、出示淘气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
4、实践新知:
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小结:
(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再次出示开始的问题,一片树叶的面积怎样估算出来呢?学生印到方格纸上,再计算。
(1)学生小组合作印树叶,算一片树叶的面积,每组合作画一片树叶。
(2)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3)统计五片树叶的面积值,算出平均值,再求出树叶的总面积,进而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再说一说方法。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这三个圆的面积,让学生初步体会方格越小、分割得越细时,统计的面积越接近精确值。
3、“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片树叶的面积,再计算10000片树叶的总面积以及释放度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感受,说说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阅读小知识:
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千克氧气,排出0.9千克二氧化碳。
1万平方米的森林所制造的氧气能供给一千人呼吸。
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并供给所需氧气。
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
全球现有的森林,每年生产的氧气达555亿千克。
五、总结::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
六、板书设计:
成长的脚印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方法:
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计算。
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