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
高中语文 必修3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
对王昭君的评价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青冢”墓碑碑文: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董必武: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学习目标:
1、背诵全诗,领会诗歌情感主旨 2、赏析诗句,把握王昭君形象特征 3、总结归纳咏史怀古诗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那鸟儿一定在安慰我,望着薄暮 中的宫殿,我竟发现它有些衰败,有些龌龊。我清楚地 记得,在宫中,我的每一夜都独自在冰冷的玉枕上度过, 每一日都在猜忌与妒忌中度过,锦衣玉食,丝竹管弦之 后,我面对的是毛延寿们的贪婪和盘剥,姐妹们孤独的 泪水。我曾希望皇帝可以垂青于我,但我又怎能向毛延 寿弯腰低头!
古道那头的宫城,离我越来越远,我,还能回来吗?
▪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回首望去,我第一次发现那夕阳
下的宫殿竟那么美,可是现在,我已不属于那座宫殿,那里
的一切快乐与幸福也不再属于我了。那里的一殿一宇都那么
的宏伟,那里的一花一木都那么的妩媚,那里的一歌一曲都
那么的悦耳……我曾和姐妹们乘着一叶扁舟在太液池如镜的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pípá
lún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音读
要求:读整齐、读准字音, 争取读出情感
意读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进行, 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诗歌内容
诗歌大意: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 门山,这里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还在。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 方沙漠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画 工曾经辨识过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 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 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中,还分明
咏怀古迹其三精品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是杜甫在游览蜀地古 迹时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和评价,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掌握咏史诗的题材特点、艺术手法和 思想内涵。
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人文 精神。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鉴赏咏史诗,提高诗歌鉴 赏能力。
教学内容概述
01
02
03
古迹介绍
咏怀古迹其三精品课件
• 课程导入 • 唐代文人与历史背景 • 《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 • 精品课件制作技巧 •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期, 咏史诗是唐诗的重要题材之一。
作者背景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 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著称,咏怀古 迹是其咏史诗的代表作之一。
布局合理
课件布局应清晰、简洁,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视觉美观
课件视觉效果应美观、 大方,色彩搭配、字体 选择和图片处理等方面
需注重细节。
课件制作技巧
01
02
03
04
精炼文字
课件文字应简练、扼要,避免 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图文并茂
合理使用图片、图表等多媒体 元素,增强课件的可读性和趣
味性。
动画与视频
教学演示
通过教学演示,引导学生 掌握操作技巧和方法,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课程总结
内容回顾 1. 杜甫的生平与诗歌风格
2. 《咏怀古迹》的创作背景
课程总结
3. 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与事件 重点解析
1. 杜甫如何通过古迹咏怀,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精品课件PPT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课外扩展
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 “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 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 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 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 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
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 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
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 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 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 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主旨分析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 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 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 也”。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明妃曲
王安石
课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外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谢谢观看!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诗文解析
咏怀古迹_其三_公开课
再见!
一个“空”字,将诗人的叹惋、 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 尽致。
对故土深沉的爱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为什么怨恨?
怨恨时间之长 美不得宠 生离汉宫 思念故国 怨恨之强烈
诗人咏叹王昭 君其人其事,寄寓 了自身怎样的情感?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左拾遗。作者因忧国惜才上疏救宰相房琯 触怒唐肃宗而首 诗就作于他漂泊西南的夔州时期,是杜甫经 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讨论:明代的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 么雄伟的起句,只能用在生长英雄的 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合适 的,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1.咏江山之奇伟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2.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 是一个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生 离 汉 宫
不 幸 、 孤 苦
一去
独留
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
紫台 青冢 富丽繁华;荒凉冷落
对 比
死 葬 异 域
孤 寂 、 冷 落
连
向
对 比
朔漠
无边无际的大漠;
黄昏
一般指时间,而这里主要指空间,和 “朔漠”相对,即笼罩四野的昏黄的天幕。
讨论:将昭君出塞和亲前后的身份进 行对比,你怎样看待她的不幸和怨恨?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典故,指出昭君悲剧的根源
“ 沉 鱼 ” 西 施 ——
“ 落 雁 ” 王 昭 君 ——
“ 闭 月 ” 貂 婵 ——
“ 羞 花 ” 杨 玉 环 ——
杜甫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 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是庾 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都 是借古迹古人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咏怀古迹 其三》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曾
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怀有
远大的政治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因奸 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 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与李白合称为“李杜”。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 吏” 、“三别”。其诗显示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由盛 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
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 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诗歌题材:咏史怀古诗
借吟咏古人古事或古迹抒发 自己的情感。
怨恨
诗眼
统摄全诗,集中表达诗歌主人公情感
是否每一联都要读出怨恨的情感?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思考: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哪个字最富表现力?
明确: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 不息,直赴荆门山,给人一种雄奇壮阔之感。
其中的“赴”这一动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连绵不绝的 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显出雄浑磅礴之气,描绘出一幅壮阔、雄伟的图景。
咏怀古迹
分千环画独一生群 明载珮图留去长山 怨琵空省青紫明万 恨琶归识冢台妃壑 曲作夜春向连尚赴
咏 怀 古 迹
中胡月风黄朔有荆
论语魂面昏漠村门
。,。,。,。,
杜诗笔下的昭君
美不得宠 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
探究
诗歌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似
乎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
怀”二字不符?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 知
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 人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课件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 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 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对比体悟 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 析技巧)
通读诗歌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 似,此诗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怀 才不遇、报复雁
西
王
施
昭
君
▪ —— ▪ ——
闭 月
羞 花
貂 婵
杨 贵
妃
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 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 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 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 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 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 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 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昭君怨恨什么
⒈远嫁异邦远葬他乡,
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
幽怨(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空归月夜魂
⒉对画师的无耻行 为怨恨 (画图省识春
风面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 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 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 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 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 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 也未免太过分了。 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 涂造成的。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 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 的何在?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 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
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 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 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 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 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 “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 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 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 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 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 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 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 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
这首诗 给我们塑 造了一个 什么样的 人物形象?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昭君怨恨 什么?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 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 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 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 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 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 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 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 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 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 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 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 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 说,毕竟是一种不幸。 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 的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
家人万里传消息, 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生失意无南北。
家人传来话说:好好在匈奴国生活吧,不要再 痴想了! 想当年阿娇倍受宠爱,被打入冷宫后,虽 与皇帝近在咫尺,也不能再见一面。你惦记汉朝, 即便你在汉朝,也还不是失意? ——该失意的, 在南北都一样,别老惦着“塞南”罢。
诗人借家人劝慰的决绝之词,揭露了朝廷的黑 暗,宫廷的冷酷,抒发了人生失意的感慨。
出塞曲 作词:王生宁 作曲:栾凯 演唱:李玉刚 北风卷 关山月残 梦醒五更灯火寒 琵琶叹 痛到心坎 不忍回想是长安 金雕栏 如花美眷 谁曾相思年年盼 盼倾城 只恨太晚 试问谁 情何以堪 思念的眼泪望断南飞雁 风雪几程匆匆又过万重山 天给的注定 爱为家国担 纵然今生一去再也不归还
此诗组与《秋兴八首》同 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
自读感知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解读诗歌
昭君和亲
•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 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 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 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 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 宫第一,善应付,举止闲雅。帝悔之,而 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 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 巨万 。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 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 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 自悲也”
小结:
•
——刘歆《西京杂记》
人教语文必修3《5咏怀古迹(其三)》[史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小组合作探究: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
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 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 不符?
背景:
唐玄宗天宝五年,才华 横溢的杜甫西入长安却进取 无门,困顿十年,有才不得 重用。安史之乱爆发,流亡 颠沛又为敌所俘。后投奔排挤,无辜被贬为华州司功 参军。晚年杜甫漂泊在西南 一带,远离家乡直至逝世不 得归。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内容: 情感: 表现手法: 鉴赏方法: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关键: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内容:吟咏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凭吊古迹。 情感:抒发个人情怀,讽刺时事。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烘托、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鉴赏方法: 步骤一:弄清史实(我们首先链接昭君出塞的故事) 了解所描写的古人、往事的内容意义。 步骤二:联系背景 明确诗人为何要写这段往事或这个古人(以昭君自比)。 步骤三:体悟情感(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故乡难归) 作者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借古人、往事表达了什么 主旨。 关键:找准连接点
任选一首诗歌赏析: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连接点—人生经历) 注: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 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这女首如诗花歌满的春主殿旨,是只什今么惟?有(鹧连鸪接飞点。—人生经历) 这这是是李李白白的的一一首首最最有有代代表表性性的的怀怀古古诗诗之之一一,,它这主首要诗传歌达 怎的样主的旨主是旨什?么?(连接点—今昔对比)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
网络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多种 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 学习能力。
个性化教学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 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个 性发展和潜能挖掘。
05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播放与杜甫相关的短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THANKS
提问导入
教师提问“你对杜甫的哪些方面有所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认知。
新课学习
背景介绍
教师介绍《咏怀古迹(其三)》的创作背景,即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于四川成都,后因病 移居草堂,生活窘迫,为感慨自身及对国家时局的忧虑而作。
文本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诗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相关作品链接
提供与杜甫或者《咏怀古迹(其三)》相关的其他作品链接,如其他诗人的相关作 品链接。
0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诗人及背景
通过查阅资料和阅读相关作品,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 背景,为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打下基础。
体会情感
通过反复诵读和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深入体会诗人所表 达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其人性的光辉和人格魅力。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关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目标】1. 品读诗句,感悟诗歌内容与手法。
2. 了解昭君和杜甫的相似命运,体会诗人深层的情感。
3.通过合作探究练习,理解并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昭君和杜甫的相似命运,体会诗人深层的情感。
2.通过合作探究练习,理解并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地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最终化为青冢里的一缕魂魄,默默地守望着她的故园。
她就是王昭君!唐朝大历年间,怀才不遇、漂泊西南、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绵延起伏、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八百年前的美人,诗人会生发怎样的感怀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去寻找答案吧!展示学习目标二、整体感知《咏怀古迹》是一组七律诗,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本首写的是王昭君,那么,诗人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又是如何写的呢?首先我们来诵读这首诗歌诵读指导: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与情感,情感沉郁怨愤,所以语气要舒缓。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读后点拨读音和重点词意。
请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千山万壑逶迤不断一直延伸到荆门,生长王昭君的山村还存在。
他离开了汉宫廷,远嫁到了北方的沙漠,如今只留下一座坟墓沉寂在黄昏中。
当初汉元帝在画图中曾经见过王昭君的容貌,如今只有王昭君的魂魄仍在月夜归来,千百年来流传的她做的胡音琵琶曲,分明是在诉说她满腔的怨恨。
这首诗歌首联点出王昭君出生地,颔联叙述其一生的不幸遭遇,颈联揭示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尾联表达出蕴含其内心的感情。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一幅雄奇壮丽图画: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奇伟形象,正所谓地灵人杰,钟灵毓秀,好山好水好姑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 说,毕竟是一种不幸。 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 的呢?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统治 者的昏庸造成的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 “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 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 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 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 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 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 尽致。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 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 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
自悲也”
小结: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 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 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 说着她的怨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元帝昏庸,终身遗恨
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 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 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 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 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 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 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 恨之情。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 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 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明确: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 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 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 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 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 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 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 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 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 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 折人心!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 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 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 感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 怨恨
昭君和亲
•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 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 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 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 应付,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 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 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这首诗 给我们塑 造了一个 什么样的 人物形象?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昭君怨恨 什么?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 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 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 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 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 沉 鱼 ” 西 施 ——
君“ 落 雁 ” 王 昭
——
“ 闭 月 ” 貂 婵 ——
“ 羞 花 ” 杨 玉 环 ——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 怀”二字都是动词,意为歌咏怀念, 题目之义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 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 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 庙、武侯庙,都是借 古迹抒发诗人的 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 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 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 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 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 古有同感焉。”
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 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 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 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 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 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 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 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凄凉与冷落, 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颈联:画图省识春 风面,环佩空归月 夜魂 由咏史转向抒情议 论,揭示昭君悲剧 的原因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 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 的何在?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 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 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 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 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 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 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 “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 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 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 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 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 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 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 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
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用简短有力的诗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一去”对“独
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 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 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 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 “连”对“向”, “连”字写出塞之景,“向” 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朔漠”对“黄 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 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 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
《咏怀古迹(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 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 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 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 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 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 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 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 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 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 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 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