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与新罗的关系

六、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强胜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流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七、玄奘西游:

1、西游天竺取经

2、归来写成《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的评价: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背会)

八、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1、广泛 2、频繁 3、活跃 4、友好

九、唐朝对外交流的启示:

1、只有对外开放交流,才会进步,开放使文明繁荣,保守使文明衰落。

2、各国各族均有所长,要不断学习。

十、古代开放和今天开放最大不同?

古代开放是外国学习中国的比较多,现在开放是我们学习外国的比较多。

第七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建筑:1、赵州桥:李春(隋),最古老的石拱桥(1)

2、长安:最大的城市(2)隋唐时期有三个世界第一

二、雕版印刷品:《金刚经》,最早,标有确切日期。(3)

三、文学: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一、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隋唐的两位书法家:

颜真卿: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人称“颜体”

作品:《颜式家庙碑》

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

作品:《玄秘塔碑》

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

吴道子:画技高超,后世称他为“画圣”

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二、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那里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莫高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窟内保存的大量佛经、文学等也极为珍贵。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隋唐时期文化繁华的原因:

1、政治上:国家统一、安定、强盛;

2、经济繁荣,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民族政策开明,各族交往密切,共同创造祖国的历史;

4、对外方面:开放、宽容,和亚欧国家频繁来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5、先进的科举制度,为国家选拔了各式各样的人才;

6、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回纥与唐朝的关系

回纥就是当今的新疆维吾尔族,在唐朝时和大唐的关系十分友好,当时发生了"安史之乱"后,唐朝大将郭子仪等就是借助回纥的兵力里应外合才打退了叛军,最后才使得唐朝统治者平定叛乱。 但是在后来回纥开始进攻唐朝。 政治上:回纥汗国存在96年共13名可汗,其中12名接受了唐朝册封,安史之乱时回纥两次出兵援助唐政府,自758年唐肃宗的幼女宁国公主出嫁回纥可汗开始,唐朝前后三次将公主(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嫁给其可汗。回纥吸取自匈奴以至突厥失败的教训,知道和好比战争有利,始终遵循不同于任何漠北强国的态度来与唐建立关系,唐玄宗设边防节度使,也不把回纥列为敌人。唐与回纥为邻,北方边境平静无事,双方建立了一种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 经济上:唐与回纥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回纥经常用马匹交换唐的丝织品、茶叶和粮食,每年往往用几万匹马从唐朝换回丝织品几十万匹,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转运中亚出售。 文化上:相互交流。长安、洛阳汉人喜穿回鹘服装,出现“回鹘衣装回鹘马”的景象,说明汉和回鹘两族在文化上是相互交流的 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民族。原称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唐初,漠北有九姓铁勒,回鹘即其中之一。回鹘部落联盟中以药罗葛为首,后来的回鹘各可汗,大多出自这个氏族。驻牧在仙娥河(又名娑陵水,今蒙古色楞格河)和温昆河(今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回纥人使用突厥卢尼文字,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 回纥是唐代活跃在西北的很有影响的少数民族。和唐朝在玫治,经济等方面来往频繁,互有影响。约在公元五,六世纪以前,突厥在我国北方兴起。突厥兴起后,与唐既有友好往来,也有战事发生。回纥的兴起晚于突厥。公元八世纪逐渐强大后,也曾和唐发生过战争。但是,,回纥最后都统一于唐。然其统一方式和手段却是不同的:回纥是在天灾人祸,内乱不已的情况下统一于唐的。隋末唐初,东、西突厥再次强盛起来,及至唐朝统一后,突厥更盛,乃出兵骚扰。 回纥从唐贞观二十年助唐灭漠北的薛延陀后,唐朝即以回纥的住地置瀚海都督府,封回纥首领吐迷度为瀚海都督府的都督,唐朝又在回纥地区修筑交通大道,设驿站,抽赋税。不但如此,瀚海都督府的府下置州,州设刺史,其下又有长史、司马等官制,同样用回纥本民族的首领来担任,“其都督、刺史,给玄黄鱼符,黄金为文”。 回纥从744~840年一百年左右之间和唐朝所发生的羁縻府州和中原王朝主要的正常关系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回纥可汗历代受唐朝的封号 (二)回纥首领及其以下的大臣受唐朝的直接任命及罢免 (三)回纥军队受唐朝中央直接征调 1.从征 2.直接编入唐军 3.唐朝在漠北回纥地区直接驻军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4课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巩固基础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崛起: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 (2)东突厥:唐太宗时,俘获颉利可汗,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 (3)西突厥:太宗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高宗灭西突厥;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2.从回纥到回鹘 (1)回纥首领受册封: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2)与唐交往: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和亲,到中原经商,筑城定居。 (3)改名:8世纪后期改名回鹘;9世纪中期瓦解,迁至新疆的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迁至今甘肃的是裕固族的祖先。 3.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兴起: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7世纪中叶强大。 (2)黑水靺鞨:8世纪初,唐设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3)粟末靺鞨: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4.南诏的崛起:7世纪前期,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5.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为巩固统治,松赞干布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先进技术,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此后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新罗留学生多,以崔致远最有名。②长安及沿海城市设“新罗坊”等。③仿唐朝制度立国,设立国学,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等,日常生活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 (1)政治:从贞观年间开始,派遣唐使十多次;由留唐学生发动的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 (2)文化经济:京都仿长安;学校授儒学,文字仿汉字;贸易频繁。 (3)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唐朝的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1)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2)天竺:贞观时遣使唐朝;中国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入天竺;玄奘西游天竺,义净从海路到天竺。 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1)波斯:隋朝时互遣使节;唐朝时其国王居长安;许多波斯商人在唐开设“波斯店”;波斯舞蹈传入中国。 (2)大食:唐高宗时通使交好,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传入大食。 (3)东罗马:有使节往来,进行技术交流。

唐与回纥和亲的原因及意义

收稿日期:2005-03-12 作者简介:11杜娟(1978-),女,河南省南阳市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新疆民族史研究;21曹盟(1976-),男,河南省郑州市人,硕士生,主要从事中亚史研究。 唐与回纥和亲的原因及意义 杜 娟1 曹 盟2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摘要:“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为了稳固统治,唐朝与回纥首次采取了和亲策略。唐朝统治者的个人因素给和亲政策提供了可能性,是唐朝政府维护统治的现实需要,也是唐朝统治边疆的一个有效方法。唐与回纥的和亲具有代表意义,巩固了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 关键词:唐朝;回纥;和亲 中图分类号:K 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05)03-0040- 02 第25卷第3期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V ol.25N o 132005年5月 Academic F orum of Nandu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 May ,2005

① 国信即丝娟。[参 考 文 献] [1]杨圣敏1论回纥与唐朝的关系[A]1《资治通鉴》突厥回纥史料校注[C]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1 [2]刘日句,等.旧唐书[M]1北京:中华书局,1975. [3]欧阳修,等1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1 [4]司马光.资治通鉴[M]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5]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1[6]刘正民,等.西域少数民族诗选[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责任编辑:张天景]? 14? 2005年第3期 杜 娟,等:唐与回纥和亲的原因及意义

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2、能力与方法 通过概括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对历史地图和其他图的阅读,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各族之间虽有兵戎相见,但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仍是主流,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2、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课型:新课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讲授法、阅读归纳法 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师:同学们都知道,今天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境内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大家能说出多少个民族? 生:略。 师: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去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情况。下面,这些图片,你们能说一说是哪个民族?(逐一展示几个有关民族的图片:藏族、彝族、白族、维吾尔族。)

师:(告诉大家这几个民族的祖先便是我国唐朝时边疆的少数民族。)今天,我们着重学习唐朝与这几个民族的关系。 学习新课: (多媒体展示)《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帮助学生认识唐朝边疆各主要少数民族名称及分布。 一、唐与吐蕃的关系 师:(指导学生按照教材进行学习) ①先让学生了解吐蕃族生活的地区及其生活。指出吐蕃是今天我国藏族的祖先,又是7世纪到9世纪青藏高原上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名. ②给学生介绍吐蕃杰出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建立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及其与唐朝通婚的史实。(介绍意义:两族的联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③通过教材小字部分介绍文成公主进藏的具体史实及其意义。 生: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团结,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汉藏两族的发展,特别是有利地促进了吐蕃民族的进步。 ④老师提问: 师:代表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还有哪些? 生: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完婚;823年(唐穆宗时),唐蕃双方会盟及建立会盟碑。 (多媒体展示)《会盟碑》,教师进行解释。 师:那从我们刚才讲的来看唐蕃友好往来的两种重要形式是什么? 生:联姻与会盟,完全回避了“兵戈”战争。 过渡:唐朝和其他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如何呢?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请学生先看完这一目的内容,教师提问: 1、对南诏进解释:教师强调它只是政权名而不像吐蕃、回鹘(回纥he )既是政权名又是民族名。同时“南诏”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六诏时代,它是指蒙舍诏(地处南部的一诏)。二是8世纪前期六诏统一性政权。 2、指导学生读小字,找出唐朝与南诏的友好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抽测】 1、贞观之治局面出现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2、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3、唐朝时期出现的农用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用途分别是什么? 4、唐朝陶器中的精品是什么? 5、唐朝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哪里? 6、唐太宗李世民的两点统治措施? 【学习目标】 1. 能记住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掌握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2.能掌握中外交流频繁的条件及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 能记住唐朝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并理解其重要意义。 (独学完成) 阅读教材P12—14,在书上标记出:①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②北方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③藏族祖先的名称;统一吐蕃的首领;他迎娶的汉族公主;汉藏通婚的影响;④唐蕃会盟的时间、盟约及意义。 2.阅读教材P14—16,在书上标记出:①中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②与唐朝交往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③唐朝初年西行取经的僧人、目的地、他的著作及其地位;④唐玄宗时赴日本的僧人及其贡献;⑤唐朝和睦的民族关系与频繁的中外交往的意义;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综合提升】(独学完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履我国都。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中的“文皇”和材料二中的“联”指的是谁?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一说“朕”之前的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怎样的?“朕”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 (3)“文皇统治”,为了密切汉藏之间的关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有什么历史意义?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你有什么建议? 【知识梳理】(独学完成) 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称为: 民族关系唐与吐蕃:吐蕃概况:吐蕃是中国古代政权名,7世纪前期,统 一了青藏高原各部落,定都罗些。 唐蕃交往史实: 对外交往唐对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局面的原因: 对外交往的表现: 对外交往的特点: 根据新知探究阅读教材并在书上做好圈点勾画,然后完成综合提升、知识梳理3、对学内容:

拓展延伸:唐朝与各民族的关系

唐朝与各民族的关系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年轻的松赞干布决心跟唐朝建立友谊。贞观八年(634年)第一批吐蕃使臣访问长安,唐朝使臣很快到吐蕃回访,成为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良好开端。松赞干布遣使献贵重礼物向唐王室求婚,唐太宗未允。贞观十四年(640年),又命大相(宰相)禄东赞为使官,以黄金5000两及珍宝数百件作聘礼,请许婚。唐太宗允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出嫁到吐蕃。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近四十年(680年逝世),为汉藏两族的友谊做了许多工作。随公主入藏的工匠,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冶金等生产技术传入西藏。吐蕃的农业技术原来比较粗疏,土地不加平整,不打畦,没有阡陌,水土容易流失。汉族农业技术传入后,吐蕃劳动人民开始挖畦沟,田野间阡陌纵横,大大提高了产量。公主带的水磨,深受劳动人民欢迎,公主和她的侍女,还把纺织、刺绣技术传授给吐蕃妇女。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达拉宫还保存着他俩结婚的洞房遗迹,大昭寺前的唐柳传说是公主亲手所栽。藏族的史书用大量篇幅来记载公主的事迹。 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以亲王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并赐锦帛数万匹,大批杂伎工匠及龟兹乐队。工匠将生产技术传到吐蕃,至今拉萨还保存着许多唐代乐器。《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书籍也在这时传入吐蕃。汉族文化进一步传播,唐蕃关系更加密切。开元十八年(730年),尺带珠丹给唐玄宗上书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旧唐书·吐蕃传》) 唐朝与回纥的关系: 回纥汗国存在96年共13名可汗,其中12名接受了唐朝册封。安史之乱时回纥两次出兵援助唐政府。自唐肃宗的幼女宁国公主出嫁回纥可汗开始,唐朝前后三次将公主(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嫁给其可汗。回纥吸取自匈奴以至突厥失败的教训,知道和好比战争有利,始终遵循不同于任何漠北强国的态度

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朝的民族关系 课标内容: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①唐朝疆域的四至;②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 ③唐太宗尊为“天可汗”;④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⑤文成公主入藏;⑥金城公主入藏;⑦唐蕃会盟。 1、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2、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3、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发展唐蕃关系,促进汉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 4、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四、难点: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导学程序: 导入新课:1、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2、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教学纲要: (一)、天可汗: 1、唐朝的疆域 2、边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藏 3、金城公主入藏

从回鹘王子墓志看唐与回鹘的关系

从回鹘王子墓志看唐与回鹘的关系 2013年在西安市唐长安城明德门附近的一处唐代墓地里发现了一块特殊的唐代墓志,呈正方形,边长约40厘米,由墓盖和墓志两部分组成,保存完整,文字清晰。墓盖上书“故回鹘葛啜王子墓志”数字;志文右边是汉字,左边为鲁尼文字母刻写的古突厥文。汉文部分标题为:“故回鹘葛啜王子守左领军卫将军墓志并序”。撰者为:“给事郎守秘书省著作郎赐绯鱼袋崔述撰”。经来自土耳其、芬兰、中国等国的8位考古学家会聚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仔细辨识、研究后确认,这块墓志是唐代回纥王子葛啜的墓志。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块由汉文、鲁尼文双语书写的唐代石刻墓志,也为世界上首次发现的用这两种文字书写的地下墓志,填补了古突厥文字在东亚地区碑铭文献资料发现中的空白,对研究回纥与唐朝的关系、回鹘王国在漠北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史书反映的回纥内讧与王室重大变更等史事都有印证和补正的作用。 墓志汉文正文如下: 回鹘葛啜王子,则可汗之诸孙。我国家讨平逆臣禄山之乱也,王子父车毗尸特勤实统戎左右,有功焉。故接待之优宠,锡之厚,殊于他国。王子以去年五月来朝,秩班禁卫,宾籍鸿胪。方宜享兹荣耀,光于蕃部,奈何不淑,以贞元十一年五月廿日遘疾亡殂,享年二十。以其年六月七日葬于长安县张杜原。兄王子阿波啜与诸部之属,衔哀奉丧。送终之饰,则有诏所司备仪焉,礼无其阙。呜呼!修短命也,死者生之终。乃刻石志墓云:蕃之王子兮,气雄雄;生言始兮,死言终;魂神异兮,丘墓同。 首先,墓志标题交代了墓主人身份,为回鹘王子,名葛啜。句推断此“葛”应是其回鹘王室“药罗葛氏”的简称,“啜”往往被用在突厥与回鹘王子名或官号中,韩儒林先生曾就突厥或回纥官号中多出现此字的现象指出:“其职司虽不得详,但据突厥东五部有五`嗫'推之,其地位当亦为一部之长。”其次,墓主逝世前官衔为唐守左领军卫将军,为唐代府兵制下各卫大将军中正三品的武官,官阶很高,地位显赫,而且以外宾的身份籍隶于唐朝中央政府负责外宾事务的鸿胪寺,所谓:

回纥与突厥的关系

回纥与突厥的关系 回纥与突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从某种角度讲,回纥汗国本身就是在突厥汗国覆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回纥作为一个古代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继承了突厥在漠北地区的经济文化遗产。 关于回纥与突厥之间的关系,《旧唐书·回纥传》中相关的记载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回纥,……在后魏时,号铁勒部落。其众微小,其俗骁强,依附高车,臣属突厥,近谓之特(铁)勒。”这里所言概括了回纥部落初期依附于铁勒,尔后与整个铁勒同属突厥的客观史实。随着突厥吞并铁勒诸部,回纥也成为突厥汗国的从属,但是在后来的民族大接触和融合中,回纥逐渐发展成为漠北地区敢于同突厥人作对的实力最为强盛的铁勒部落之一,并且从突厥人中脱离出来发展成为一个单另的民族共同体。 按《旧唐书·回纥传》记载,唐朝创立前后,回纥人的俟斤时健已卒,“其子曰菩萨,部落以为贤而立之”。相传“菩萨劲勇,有胆气,每对敌临阵,必身先士卒,以少制众,常以战阵射猎为务”,“回纥之盛,由菩萨之兴焉。”从菩萨时期开始,回纥人的建国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回纥与薛延陀发展成为昔日铁勒中最具实力的部落联盟,而薛延陀更为强盛,双方携手共同打败了突厥汗国,史书记载:菩萨曾与薛延陀人一道主动由北进击东突厥的颉利可汗,颉利可汗发十万兵讨伐,菩萨带兵五千人将其击败,“大俘其部人,声震北方”。之后回纥首酋凭借实力率众归附了薛延陀,并因此赢得了“活颉利发”的称号,树其牙帐于独乐水(今天的土拉河)。公元629年,菩萨遣使向唐朝进贡。从此之后,在唐朝和薛延陀、回纥的合力打击下,东突厥汗国衰亡。 第二个阶段是回纥脱离薛延陀的羁绊,“自号可汗”时期,此事发生在菩萨死后其子胡禄俟利发吐迷度在位期间。东突厥汗国衰落后,唐朝“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占领了漠南广大地域。[38]漠北势力强盛的薛延陀与回纥之间的矛盾便开始凸现出来。《旧唐书》载道:“回纥酋帅吐迷度与诸部大破薛延陀多弥可汗,遂并其部曲,有其地。”贞观二十年(646年),回纥派遣使者前往唐朝朝贡,唐太宗“赐宴内殿”。由于回纥这时已经“南置邮递,通管北方”,并请求册封,由是唐朝在北方“置六府七州,府置都督,州置刺史,府州皆置长史、司马以下官主之。以回纥部为翰海府,拜其俟利发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兼翰海都督”。同时由于包括回纥在内的众多北方各族“请于回纥突厥部治大涂,号‘参天至尊道’,世为唐臣”的要求,唐太宗下诏“碛南擗鹈泉之阳置过邮六十八所。”这时吐迷度“已自称可汗,署官号皆如突厥故事”,显然,吐迷度是设想着建立一个若同突厥汗国一样的草原汗国。但是由于臣服于唐朝,所以作为唐朝下属的一个地方政权,回纥实际上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汗国。 第三个阶段即回纥汗国的正式建立,应在骨力斐罗时期。公元7世纪中叶,被安置在北方草原地区的突厥余众起兵叛变,史称后突厥。《旧唐书·回纥传》中记道:“至则天时,突厥强盛,铁勒诸部在漠北者渐为所并,回纥、契苾、思结、浑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的历史原因及启示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的历史原因及启示 一、背景 1、事件简述 仆固怀恩原为唐朝大将,在安史之乱中立过战功,因为不满唐朝对他的待遇,发动叛变,派人和回纥和吐蕃联络,欺骗他们说,唐朝皇帝已经死了,郭子仪也被 鱼朝恩杀害,要他们联合反对唐朝。永泰元年(765),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几十 万大军进攻长安。仆固怀恩到了半路上,得急病死了。回纥和吐蕃大军继续进攻, 唐军抵抗不住,回纥、吐蕃联军一直打到长安北边的泾阳,长安受到威胁,唐代宗 和朝廷上下都大为震动。宦官鱼朝恩劝代宗再一次逃出长安。由于大臣反对,才没 有逃走。人们普遍觉得只有郭子仪才具有抵抗的能力和威信。 郭子仪正在泾阳驻守,兵力不足。他一面吩咐将士构筑防御工事,一面侦察敌军的情况。侦察到的情况是:回纥和吐蕃两支大军虽为联军,但是也在闹内讧。他 们本来是仆固怀恩引进来,仆固怀恩一死,双方无法统一行动。 郭子仪知道这个情况,决定采取分化敌人的办法。当天晚上,郭子仪派他的部将李光瓒偷偷地到了回纥的大营,去见回纥都督药葛罗。告诉他们郭子仪还活着。 但是回纥首领们都坚决不信,说:“要是郭令公真在这里,那就请他亲自出面。”李 光瓒回到唐营,把回纥人的怀疑向郭子仪回报。郭子仪亲自去会面,希望能劝说回 纥退兵。 将领们都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但是又认为让元帅亲自到敌营去太冒险。郭子仪拒绝了部下要他带兵的建议,坚持只要几个陪同的人去见药葛罗。药葛罗见到郭子 仪之后才发现自己被卜固怀恩骗了,满怀歉意,表示不会跟唐朝为敌,并且愿意帮 助唐朝击退敌人并订立了盟约。郭子仪单骑访回纥营的消息,传到吐蕃营里,吐蕃 的将领们害怕唐军和回纥联合起来袭击他们,连夜带着大军撤走了。 2、回纥与唐朝交往历史 回纥是维吾尔族的古称。从646年回纥汗国建立,到840年汗国灭亡的近200年里,通过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和亲、马绢贸易等方式, 回纥和唐王朝保持着相当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从而成为唐代中外文化交 流的重要媒介之一,促进了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回纥在646年得唐朝助力灭薛延陀后。其首领即接受唐朝的封号——瀚海都督府的都督。到他第六代孙骨力裴罗,在744年又得到唐朝之助灭后突厥正式统一漠 北而奋起后,又被唐朝封为怀仁可汗、左骁卫员外大将军。从骨力裴罗以后。回纥 在漠北所建立游牧封建政权凡传十五世而亡。这十五世可汗中只有四位可汗因特殊 情况未受唐朝的封号外,其余各可汗一律受过唐封。 回纥与唐政府间的特殊关系首先表现为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由于中央政府实力不足,唐政府不得不对 外借兵平叛。作为唐朝的邻国,回纥并未利用这一纷乱形势,拓宇唐疆,而是应唐 政府之请,先后于756年、757年、762年三次派大军助唐平叛,收复长安、洛阳、 河北等地,对唐有社稷再造之功。作为回报,唐政府除大加赏赐外,还规定以唐绢 买回纥马,开始了双方间长期进行的绢马贸易。除了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外,回纥还 在唐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共同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一度 重开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切断的东西陆路交通。 回纥与唐政府间的特殊关系又表现为双方间的和亲关系。和亲始于“安史之乱”,首先由回纥公主嫁给唐朝宗室。756年,葛勒可汗嫁女于唐朝敦煌王。唐朝则有6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学案 川教版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一首民族大团结的歌谣,唱出了中华民族的心声。实际上早在唐朝时期,随着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就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局面。今天让我们来感受这民族团结的友好氛围。 一、知识梳理 (一)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1.吐蕃是(民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他们饲养牦牛,种 植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首领统一各部,并向唐朝皇帝请求与皇室通婚。都城在唐太宗决定将嫁给松赞干布,加强唐蕃友好。(今西藏拉萨)。,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文化。 2.在位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向唐朝皇室求婚,他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1.六诏是族和族的先民于唐初在今云南洱海一带建立的六个政权。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统一六诏,建立以(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政权。 2.唐玄宗时封他为,南诏和唐朝关系密切。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 1.回纥是的祖先。其首领建立回纥汗国后,主动向唐朝表示友好,唐玄宗封他为。 2.788年,回纥改称为。以后唐朝册封回纥可汗的制度固定下来。 二、释疑解难 (一)本课的误区较多。其一,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唐朝时期周边有许多少数民族,由于教材的篇幅限制,只介绍了吐蕃、彝族、白族和回纥族。从教材《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还有突厥族等。其二,六诏是政权名称,不是民族名称。六诏中的蒙舍诏发展最快,统一了六诏,建立了南诏政权。其三,南诏建筑的千寻塔是汉族工匠设计,与小雁塔风格相似,而不是指大理三塔。其四,吐蕃与唐朝是并立的民族政权,不隶属于唐朝,到元朝时才成为中央政府的行政区域。 (二)利用唐朝的疆域图,按照地理方位来学习,可以直观地看到各民族的位置,化难为易。或者利用图示法,效果也很明显。 (三)正确认识唐朝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首先,唐朝和边疆各族的密切联系是建立在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基础上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其次,需要认识唐朝与周边各民族关系密切的几个具体表现:①各族承认唐朝皇帝是“天可汗”,接受唐朝册封。②唐朝在一些民族地区设置都护府或都督府进行直接统治。③唐朝与各族通过和亲、贸易、册封等方式,加强了民族间的友好联系。④唐朝是个统一和睦的多民族国家,长安成为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 三、轻松过关 1.唐朝时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是当今哪个民族的祖 先?() A.藏族 B.白族 C.维吾尔族 D.苗族 2.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政权,其都城 在()

唐朝为何向回纥借兵献女埋下祸根

唐朝为何向回纥借兵献女埋下祸根 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次女。她虽然生在帝王家,却是一个苦命的人。公主先嫁郑巽,此人安史之乱之前就死了。再嫁薛康衡,不幸的是薛康衡也是个短命鬼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安史叛军攻陷长安时,宁国公主正在家守寡,面临国破家亡的处境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时宁国公主的三妹也就是唐肃宗的第三个女儿和政公主性格泼辣,做事有主见,她扔下自己的三个孩子,从丈夫柳潭手中夺过马缰绳,把宁国公主扶到马背上,离开长安逃难。一路上,和政公主夫妇打水捡柴,烧水煮饭侍候宁国公主。孤寂的生活被打破,繁华的国都遭抢掠,逃难的颠沛流离,使宁国公主对叛军深恶痛绝。 由于叛军势力强大,唐军兵力不足,实难抗衡。长安和洛阳失守后,唐玄宗仓皇离开长安,唐肃宗在灵武临危即位,国家发生了叛乱,唐玄宗皇帝已经无法驾驭这种局面,跑到了蜀川避难,身为皇太子的李亨敢于收拾大唐这个乱摊子。其当务之急就是打败安禄山的叛军。 大唐军队军心涣散,唯一忠心能战的就是大将郭子仪,郭子仪建议求助于回纥,为此,唐肃宗一面鼓舞人心;一方面遣使回纥,借兵求援。组成联合部队。 在唐军和回纥军的并肩作战下,安禄山父子的势力基本瓦解。乾元元年(758)六月,回纥可汗以帮助唐政府平叛有功,乘机请求和亲。唐肃宗为表示对回纥的感谢只得答应将公主嫁给他。 七月,唐肃宗为了长久地笼络回纥人,就将寡居的宁国公主献给回纥王和亲当王后。唐肃宗的目的也是很明确,继续向回纥借兵。 尽管如此,唐肃宗心里还是很难过,此前出塞和亲的都是朝廷册封的宗室之女或宫女,唯有这次是大唐的正牌公主,皇帝的亲生女儿,看来皇帝也是没有办法啊,为了祖宗的基业舍弃亲生女儿也无所谓了,只可惜宁国公主的不幸就是生在帝王之家。 宁国公主出塞和亲是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为此,唐肃宗颁布了一份诏书: 顷自凶渠作乱(指安史之乱),宗室阽危。回纥特表忠诚,载怀奉国,所以兵逾绝漠,力徇中原,亟除青犊之妖,实赖乌孙之助。而先有情敖,固求姻好。今两京底定,百度惟贞,奉皇兴而载宁,缵鸿业而攸重。斯言可复,厥德难忘。爰申降主之礼,用答勤王之志。且骨肉之爱,人情所钟;离远之怀,天属尤切。况将适异域,宁忘轸念。但上缘社稷,下为黎元,遂抑深慈,为国大计。是用筑兹外馆,割爱中阉,将成万里之婚,冀定四方之业。……宜以幼女封为宁国公主,应缘礼会,所司准式。 诏书将宁国公主和亲的意图,唐肃宗对宁国公主的难舍难分之情,以及唐对这次和亲的重视程度说得淋漓尽致。 乾元元年(758年)七月十七日,宁国公主离开长安。当时,京都里的文武大臣、宁国公主的兄弟姐妹都出来送行,就连唐肃宗还亲自把她送到咸阳磁门驿。宁国公主与唐肃宗分手时泣不成声地说:“国家事重,死且无恨。”安史之乱中的颠沛,不仅使宁国公主目睹了生灵涂炭的凄惨场景,同时也铸造了她替父分忧和勇担重任的决心。她非常清楚此次和亲的重大意义,以及将要担负的政治使命。 由于这次和亲事关重大,唐肃宗特选派宗室和重臣送亲。主要有宋王李成器第六子、唐肃宗堂弟、汉中郡王李踽;唐肃宗堂侄、左司郎中李巽。李瑀作册命大使,李巽作册命副使兼充宁国公主礼会使;副册命使还有司勋员外郎鲜于叔明。唐肃宗还特派重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仆射、冀国公裴冕把宁国公主送到唐朝与回纥的交界之处。 毗伽阙可汗对宁国公主一行的到来,表现得极不热情。宁国公主刚到回纥时,并没受到隆重迎接,而是目睹了李瑀被回纥可汗反复审问的情景。宁国公主到了毗伽阙可汗牙帐时,毗伽阙身穿黄

探索回纥助唐而非助叛的根源

探索回纥助唐而非助叛的根源 摘要:安史之乱中,回鹘汗国倾其全部兵力,助唐平定了叛乱,为大唐立下再造之功。但回纥的援助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唐朝政府以其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争取了回纥的军史支持,而安史叛乱集团也有很大机会来争取回纥的支持或中立的,但由于叛乱的集团核心人物目光短浅放弃了机会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关键词:安史之乱;蕃患;册封;和亲;绢马贸易 (一)回鹘援唐之背景 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处于鼎盛时期,但随着统治阶级内部腐朽力量的迅速膨胀,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终于引发了一场灾难深重的叛乱———安史之乱。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玄宗匆忙调兵布防。但由于唐朝的精兵劲旅皆在边镇而中央空虚,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攻陷陈留、荥阳、洛阳,直抵潼关。公元756 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立起割据政权。 公元756 年6 月8 日,潼关失守,叛军直取长安,玄宗幸蜀。太子李亨逃往朔方,于公元756 年7 月在灵武为群下推立,是为肃宗。肃宗欲依托朔方兵力以平定叛乱,于是诏告四方勤王。此时,转战于河北的朔方将领郭子仪、李光弼在连败史思明而直接威胁叛军巢穴范阳的有利形势下,被迫撤军,回师勤王。河西节度使李嗣业率兵七千前来勤王,但兵力仍不足。借蕃兵助剿,已是唯一良策。 公元756 年8 月, “回纥可汗、吐蕃赞普相继遣使请助国讨,宴赐而遣之”。[1 ] 是年9 月,敦煌王承寀与仆固怀恩出使回鹘请兵。自此,拉开了回鹘助唐平内乱的序幕。 (二)回鹘在讨安史中的巨大作用 1,直接参加战斗,解除军事威胁 10月,郭子仪率军与叛军战于新店,初战不利,后来“回纥自南山袭其背,于黄埃中发十余矢。贼惊顾曰:回纥至矣!遂溃。官军与回纥夹击之,贼大败,僵尸蔽野。”[2]对于安史之乱之初的三个将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的失败我们往往归结为指挥不利,其实对于当时注重边军的唐中央来说,已无兵可用,他们指挥的多是临时招募的乌合之众,数量虽多,但无战心,又缺乏实战经验,故不堪一击。而另一方面的叛军则为精锐部队,况且有很强的实战经验。在多次打败政府军的势头之下,锐不可挡,在这种情况下远非郭子仪的朔方军能抵挡的住的。这种情况之下的回纥的参加平叛并不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方面,对于稳住军心,稳定整个战局有深远意义。故后来在收复东都中出现叛军将领阿史那承庆对史朝义说:“唐若独与汉兵来,宜悉众与战;若与回纥俱来,其锋不可挡,宜退守河阳以避之。”[3]在收复两京及消灭史朝义的的战役中回纥无疑起了巨大作用,故出现“自午及酉,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重,贼遂大溃。”[4]长安光复。后来史朝义与仆固怀恩及回纥联军战于横水,结果战败东逃,于是东都收复。 2,削弱蕃患,巩固唐天子天可汗的地位。

第25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25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目标 ①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②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唐僧取经的故事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的鉴别能力。 ③通过对《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④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使学生感知日本等国的遣唐使节和中国的鉴真、玄奘等,为发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贡献。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由此可见,国力的强大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 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难点: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唐朝的对外开放丰富了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导入新课 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 教师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一、和同为一家 探究点: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1、唐朝的疆域 2、边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开明、平等、一视同仁 读图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习题01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 关系习题01 一、选择题 1.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这位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 A.文成公主 B.蔡文姬 C.王昭君 D.金城公主 2.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的唐朝皇帝是:()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3.“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代汉族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 A.南诏 B.回纥 C. 吐蕃 D. 靺鞨族 4.唐朝时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是当今哪个民族的祖 先?( ) A.藏族B.白族C.维吾尔族D.苗族5.唐玄宗册封谁为云南王?( ) A.尺带珠丹B.皮罗阁C.骨力裴罗.D.松赞干布6.唐朝时的回纥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 A.藏族B.维吾尔族C.白族D.黎族7.(2014·新疆乌鲁木齐)安史之乱平等以后,唐于回纥(回鹘)的

关系进一步密切,双方互市贸易进入繁荣时期。此时,内地商人来到西域能看到的场景是() ①马绢贸易兴隆②“开元通宝”“大历通宝”货币流行西域 ③胡旋舞盛行④匈奴武士在街头表演技艺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唐玄宗册封谁为怀仁可汗?( ) A.骨力裴罗B.尺带珠丹C.松赞干布D.皮罗阁 9.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后,帮助唐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的是 ( ) A.吐蕃兵B.南诏兵C.回纥兵D.突厥兵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华”与“朕”分别指谁? (2)哪个少数民族首领娶了文成公主?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如何?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