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新改)

合集下载

吕 锋 毕业论文 浅议苏轼的豪放词

吕 锋 毕业论文 浅议苏轼的豪放词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浅议苏轼的豪放词姓名吕锋教育层次本科学号 0861001250801 省级电大陕西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分校新城分校指导教师张宁教学点新城分校浅议苏轼的豪放词【摘要】苏轼的豪放词情感奔放深挚,语言刚健豪迈清新自然,表现出意境壮伟雄浑开阔,高远深邃,呈现出豪迈奔放,开朗刚健的阳刚之美。

他豁达开朗、潇洒超旷的性格气质是其改变传统词风的内部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何况读读苏轼豪放词,还可了解那一代的人性世俗,其达观的处世哲学也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苏轼;豪放词;儒家思想;感事一、北宋时代的历史背景下苏轼豪放词诞生及其代表作。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诗、词、散文兼美的文学大家,单就词的一方面而言,他的贡献尤其杰出。

而这与其生平遭际的辛酸磨砺和思想信仰的圆融通脱不无密切的关系。

苏轼踏入仕途之时已经是北宋中叶。

北宋社会经过将近一百年的生息、发展,一方面政局稳定。

这给每一位进入仕途的知识分子以充分的信心,促使他们跃跃欲试,尤其是像苏轼这样来自下层、对赵宋皇朝感恩戴德的知识分子。

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也在不断积累,内忧外患日益剧烈。

对外方面,边疆少数民族大肆入侵中原故土,北宋政权朝不保夕,四面楚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内则“冗官”、“冗兵”、“冗费”之弊端日益突出,让皇朝的统治者坐卧不宁、寝食难安。

繁荣的社会表面掩盖着实质上的日趋贫困。

但北宋厚待文人士大夫的宽松的政治环境,也使得人们敢于表达政见。

苏轼就是这一类有志报国的文人士大夫中的佼佼者。

他同王安石一样,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也感到不安。

但他只单纯主张缓慢而渐进地柔性改良。

对王安石的大刀阔斧的激进式的改革感到内心的恐慌和抑郁。

与此同时,他又对以司马光为主的全盘否定王安石的守旧派嗤之以鼻,致使他的仕宦之途荆棘遍地,坎坷崎岖,沉浮起落,难有作为。

只能是辗转奔波,往返彷徨于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的荒野蔓径。

政治理想纵使胸怀天地之无私,仍然难以用世,无所作为。

浅析苏轼豪放词的特点.doc

浅析苏轼豪放词的特点.doc

浅析苏轼豪放词的特点姓名孔雪英班级12级汉语言文学学号12520305017摘要:苏轼是中国文坛上的巨匠,其词风具有多样性,有豪放词、婉约词、农事词等风格。

本文对苏轼的豪放词的几个特征作了粗浅的探究辨析,苏轼的豪放词不仅体现了气势雄浑、旷达洒脱的特点,还表现为豪放中隐现怨愤的特征。

关键词:苏轼词;风格;豪放一、引言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誉为旷世无双的“百科全书书式”的艺术大师。

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多个艺术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其诗如天地奇观,内容无所不包,情感充沛流畅;其词如天风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

今人论词,必提苏词,尤推崇其豪放词。

陈延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越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

盖仿九品论字之例,东坡诗文纵列上品,亦不过为上之中、下;若词则几为上之上矣。

”【1】苏轼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延伸到词的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开创了豪放词派,公亦因此获得了“豪放词人”的美誉,称誉北宋词坛。

二、苏轼的豪放词(一)、“豪放”含义的界定“豪放”,在词义上一般认为是气魄大而无所拘束的意思(见新《辞海》)。

但“豪放”作为词的一种风格,新《辞海》似乎没有明确的阐释。

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谈到了对“豪放”的看法,他说:“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馀地,运斤成风。

”他认为,“豪放”首先是一种创新,并不拘泥古人成法;同时,既极豪放,却又符合规律——不违反生活事物的“自然之数”和“妙理”。

这样,“豪放”实则包含内容和风格两个方面——内容是指艺术的真实性及其雄峻磊落的内在气势;风格是指艺术表现的的形象性、生动性及其雄放不羁,气象恢弘的浪漫主义特色。

苏轼还认为“豪放”本是作家的一种内在气质的表现。

在《观吴道子画壁诗》中,苏轼指出“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后,接着又说:“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这就是说,吴道子在尚未落笔作画之前他的艺术见解和气质——“豪放”的个性品格,早就酝酿成熟了。

豪中见悲:苏轼“豪放词”总体审美特征新论(一)

豪中见悲:苏轼“豪放词”总体审美特征新论(一)

豪中见悲:苏轼“豪放词”总体审美特征新论(一)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因如此,宋后历代以来,人们论词,必提苏轼;若提苏词,亦必提其“豪放”之风。

这几乎是一个规律了。

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他的一系列豪放词是北宋豪放词派形成的重要标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刘辰翁就曾说过:“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词作是比较丰富的,据统计现存三百四十多首。

苏词风格多样,既有代表性的豪放风格,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也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

还有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的“婉约词”,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本文想根据自己的理解,再结合几首苏轼有代表性的“豪放词”,简单论述一下苏词中被历代论家所忽略的豪放中透露出来的悲壮、凄凉、哀婉甚至一丝浅浅的“消极避世”的审美特征。

苏轼词由“纯粹的豪放”到“豪中见悲”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词中“悲”的成分明显加深有两个较为显著的标志。

一是在他45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一是在他59岁被贬往惠州时。

其中后一次给素食的影响更为强烈。

苏轼在其自题画像中说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话一般被认为是苏轼的“自嘲”,实是苏轼对自己人生、创作道路回顾后做出的一个深刻认识和总结,这起码说明,在苏轼自己看来,他在这三个地方的经历与创与其以前时是有很大不同的。

他在此时的诗词创作中融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只是这种变化显得很微弱,较难被读者体察而已。

朱弁在《风月堂诗话》中有云:“东坡文章,至黄州以后人莫能及,为黄鲁直诗时可以抗衡。

晚年过海,则虽鲁直亦瞠若乎其后矣。

浅谈苏轼的“豪放词”

浅谈苏轼的“豪放词”

浅谈苏轼的“豪放派”词”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东坡居士。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成为“苏辛”。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豪放风格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清代词论家徐釚谓东坡词“自幼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

”(《和苑丛谈》卷三)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英雄气格的代表作,恐怕要首推这篇誉为“千古绝唱”的赤壁怀古了。

古诗鉴赏苏轼的豪放风格

古诗鉴赏苏轼的豪放风格

古诗鉴赏苏轼的豪放风格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尊重的诗人,他以其豪放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苏轼的豪放风格、作品主题和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苏轼的豪放风格苏轼的豪放风格凸显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在他的《赤壁赋》中可见一斑。

这篇赋描写了东汉末年刘备、孙权联合抵御曹操的战斗和火烧赤壁的壮丽景象。

苏轼在赋中以豪迈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英雄事迹的赞美,积极歌颂了智勇双全的刘备和孙权,形象地描绘了战船翻滚的壮烈场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苏轼的豪放风格不拘泥于传统的文学形式,他敢于创新,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二、作品主题苏轼的作品主题丰富多样,包括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历史典故等。

其中,自然景色是苏轼作品中的常见主题之一。

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悟力,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和四季变幻的诗作。

例如他的《夜泊水村渡》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他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了对广袤江河和寂静夜晚的深情赞美。

此外,苏轼的作品也经常涉及人生哲理。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思熟虑来描绘人生的喜怒哀乐。

在他的《定风波》中,他写道:“豪情惊潮初试声,天地霜华变古今。

折节向行尘土外,满面尘灰势犹陈。

”这些诗句流露出了他在官场上的遭遇和对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困境的无畏和对人生的热爱。

三、艺术特点苏轼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他的意境描写和抒情表达。

他善于以简约而形象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这两句简单而富有力量感的诗句,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命运相结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此外,苏轼的作品还注重音韵和节奏的运用。

他崇尚声音与意义的统一,讲究音律的和谐。

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韵律的起伏和节奏的流畅,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浅谈苏轼豪放诗词的特点

浅谈苏轼豪放诗词的特点

浅谈苏轼豪放诗词的特点摘要:在宋代,词坛中有两大流派:一条以苏轼、辛弃疾为主的豪放诗词流派;另一条则以李清照、秦观为首的婉约诗词流派。

而我最喜欢的当数苏轼的豪放诗词流派,现在就个人的见解浅谈对苏轼豪放诗词的认识。

引言:苏轼,宇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是北宋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家,他于诗、文词、赋都有极高的造诣,而在词史上的独特作用与地位,尤为引人瞩目。

在北宋中期的词坛上,无论在当时的社会影响,还是词题革新的贡献,苏轼都称得上是首属一指。

但我最喜欢苏轼的豪放派诗词,将传统只表现爱情的诗词变革为表现性博的诗词。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欢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诗词,用事较多,不拘守律。

现在,我就个人的见解谈下对苏东被豪放诗词特点的看法与认识一.“豪放”含义的界定豪放在字典上指气雄豪奔放,也指气魄大而不拘小节,也指处理事情果断有魄力。

诗文风格豪迈、无所拘束。

豪放派词以雄豪奔放,率真质补为特色。

它是词的一种风格。

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谈到对“豪放”的看法,他说:“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来。

出新意于法度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馀地,远斤成风”。

他认为,豪放首先是一种创新,并不拘泥古人成法;同时,既极豪放却又符合规律——不违反生活事物的自然之数和妙理。

这样,豪放“包含内容和风格两个方面——内容指艺术的真实性及雄峻磊落的内在气势;风格是指艺术表现的形象性,生动性及其雄放不羁,气象恢弘的浪漫主义特色。

因此,豪放“首先是一种作家的内在气质,一种精神状态的表现;既而溢而成文,则形成风格上的“清雄绝世”和“超妙入神”的艺术特点。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很好的表现了苏轼豪放词的特点。

此词大气磅礴、格调雄浑。

著名作家林语堂在《苏东坡作序》中用“元气淋漓”四字形苏轼此作,是最恰当不过了。

我粗浅的认为豪放词具有气势雄浑、旷达酒脱的特点。

二、豪放词的主要特点(1)气势雄浑粗狂,豪放中尽显诗人的情怀苏轼最著名的豪放词中,有两首诗可以体现豪放词的特点之一。

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新改)

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新改)

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新改)第一篇: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新改)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姓名:周菊英指导教师:赵新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2011秋层次:专升本学习中心:邯郸教育学院完成时间:2013年10 月21 日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摘要】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性人物,其词在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苏轼对词进行改革,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境。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从而形成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

苏轼豪放词,视野比较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欢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写法灵活,用典较多。

苏轼词从题材、意境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展示出了一种雄浑壮观的豪放之美。

【关键词】苏轼豪放词审美特征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因如此,宋后历代以来,人们论词,必提苏轼;若提苏词,亦必提其“豪放”之风。

苏轼对词进行改革,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境。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从而形成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

刘辰翁就曾说过:“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豪放词,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创作视野比较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欢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律。

本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几首苏轼有代表性的“豪放词”,简单论述一下苏轼词从题材、意境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展示出的雄浑壮观的豪放之美。

一、“以诗为词”,题材开阔之美在苏轼的三百多首词中,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诗。

苏轼的豪放诗风

苏轼的豪放诗风

苏轼的豪放诗风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其豪放的诗风而闻名于世。

苏轼的诗歌作品充满个性、自由和激情,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深入探讨苏轼的豪放诗风,分析其作品的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首先,苏轼的豪放诗风在题材选择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作涵盖了广泛的主题,既有咏史抒怀类的作品,也有山水田园的描绘,甚至包括了饮酒作乐等生活场景。

苏轼眼中的世界是多元的、丰富的,他以自由的态度面对生活,通过诗歌表达内心情感。

他勇于挑战传统的主题限制,敢于以自己真实的感受去创作,让他的作品充满活力和真实性。

其次,苏轼的诗歌语言大胆独特,显示出他的豪放情怀。

他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善于运用夸张、对比、比喻等手法来描绘事物,使诗歌充满生动感和张力。

他的诗歌充满了讽刺和幽默,常常打破传统诗歌中的严肃和庄重,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语言方式展现诗歌的魅力。

苏轼的诗歌语言直接、生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当时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此外,苏轼的思想观点也在其诗歌中得到了充分表达。

他关注社会疾苦、民生问题,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对民众命运的关心。

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爱情、友情、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权力腐败、官场黑暗的批判。

他的诗歌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呼吁。

苏轼用自己的文字勾勒出一个真实而多元的世界,让读者在诗歌中感受到人生的真谛。

苏轼的豪放诗风在后世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式和写作方式。

在他的影响下,后世文人对诗歌创作的自由度和个性化有了更深入的探索。

苏轼开创了一种以个人主体和情感为核心的诗歌创作模式,使得诗歌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与读者产生共鸣。

苏轼的影响力延续至今,他的作品不仅被广泛传诵,也为后世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借鉴。

综上所述,苏轼的豪放诗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创作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作品。

浅析宋代词人苏轼的豪放词风

浅析宋代词人苏轼的豪放词风

浅析宋代词人苏轼的豪放词风苏轼是最具盛名的宋代词人,所做的词为宋代词的发展画上了不朽的笔画。

豪放一派词风有着气象恢弘、视野广阔的特点,词语宏博、不拘一格。

苏轼开创豪放词风,是集大成者。

本文旨在浅析苏词旷达豪放的词风,详情如下。

标签:宋代;豪放派;苏轼;作词风格在才俊辈出的宋代,苏轼在诗、词、书法、散文、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所作的诗内容丰富,情感充沛;所作的词至理明确、令人深思。

苏轼认为诗词同源,并将两者结合,获取了莫大的成功,开创出豪放词派,因此有着“豪放诗人”的美称。

1、“豪放”词的定义“豪放”有着气魄恢弘、不受拘束的意思。

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苏轼阐述了“豪放”的定义。

从“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一句中可知,“豪放”是一种创新、是不受文法的约束,虽然为极致豪放,却不脱离生活常规。

因此,“豪放”中包含风格与内容两方面。

风格指的是艺术的生动、形象性,表现出的是豪放不羁,气势磅礴;内容指的是艺术的真实磊落性,表述的是内在气势。

此外,苏轼认为“豪放”是作家与生俱来的气质。

从《王维吴道子画》中“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与“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两句描写可知,吴道子在落笔作画前就已经具备了“豪放”的性格。

由此可知,“豪放”是作家的内在气质,是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通过文字进行表述便形成了超凡脱俗的艺术特点。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气势磅礴的豪放派作词风格得以彰显。

在《苏东坡传》序言中,林语堂通过“元气淋漓”四字对苏轼的作词风格描写最为恰当。

根据上述讨论可知,苏轼创作的豪放词风有着洒脱豁达、气势恢宏的写作特点。

2、苏轼豪放词风的特点2.1气势磅礴的英雄气魄苏轼既有着“豪放诗人”的美誉,定是有着让人称赞的豪放词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获取大家认可的第一首豪放词作。

此词抒发了苏轼对驰骋沙场的向往与壮志为国的豪情。

论苏轼词的豪放派风格(共5篇)

论苏轼词的豪放派风格(共5篇)

论苏轼词的豪放派风格(共5篇)第一篇:论苏轼词的豪放派风格论苏轼词的豪放派风格内容摘要:豪放可谓是一代词主苏轼的词的主要风格,他词的豪放派不仅让其成为千古风流人物,而且其词还影响到后代。

苏轼作为天才的文学具匠,后人争相从其作品中汲取营养。

当然,苏轼的豪放派风格在其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着完美无暇的体现。

关键词:宋词,苏轼,豪放,风格正文:唐诗在国中古代文学史上划上了绚烂的一笔,并作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而长久地遗留下来,为后代人们提升文学素养和精神气质的较优方式。

而与唐诗相比,宋词也同样丝毫不逊色,它也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棵奇葩,永久地绽放在历史的广阔空间中,盛开永恒性的魅力。

至今,宋代的词人枚不胜数,而宋代盛传的词也是五彩斑斓,让人眼花缭乱。

其中在众多的词人当中,苏轼可谓是最负胜名的一个,而其词更为整个宋代词的繁华而锦上添花,为其增添了不朽的一笔。

宋代的词,明确是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与豪放。

婉约,内容不外乎是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而豪放派便恰恰与其相反,内容比较宽阔浩荡,气势恢宏,让人读后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苏轼正是豪放派词的最有代表性人物。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苏轼受良好的家庭文学氛围所熏陶,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其学识渊博,思维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

他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查,而其词在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豪放便是其词的主要风格。

苏轼还对词进行改革,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式。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事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纺之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从而形成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比较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欢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律。

苏轼是第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词风的代表作。

浅议苏轼豪放词的艺术风格Microsoft Word 文档

浅议苏轼豪放词的艺术风格Microsoft Word 文档

浅议苏轼豪放词的艺术风格黄会粉内容摘要:苏轼禀赋异常,天资绝人,在歌、词、散文、绘画、等方面均有造就,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

特别是在词作方面成就尤为突出。

他不仅继承了前人以词的形式记游咏物、怀古伤今、歌颂祖国的壮丽山川,抒发个人的幽情与伤感的词风,而且他拓展了词的意境,扩大了词的题材。

开创了北宋文坛上独成一体的豪放词风。

其作品视野开阔,风格豪迈阔达,意趣横生。

从而淋漓尽致表现出他潇洒、乐观、积极向上、豪迈奔放的风格。

关键词:苏轼豪迈奔放豁达开朗以诗入词一、豪迈乐观的爱国情怀苏轼的豪迈词风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说明他在此法的创作上具有独特的思想,只有独特的思想才会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凡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家,他的词是离不开对祖国的深爱和对政治的关心。

苏轼正是把对祖国深深的爱融入他的词作来表现独特的豪迈词风。

苏轼一生深受儒道的影响,且母亲对他正统的儒家和爱国思想的教育,所以在人生道路上坎坎坷坷,也能积极向上,不为世俗所困。

在这种远大理想的支持下,写下了著名的诗篇。

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通过独特的审美视觉,把威武雄壮的出猎题材给予大自然的景物之中。

又如《和满子》中“但举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以词写时事,表现边防,治国策略。

这种积极处事,关心政治生活和人的生活,把自己的豪放之气淋漓尽致的写于词中。

正是由于他独特爱国之情的支撑,在他屡遭贬低而没有痛恨祖国,恨世不入俗。

这是难能可贵的。

就像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样,计较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国家的安危和大局的安定。

这种对祖国深深的爱,如果没有高雅的文化情操是不可能有如此深奥的内涵的。

苏轼在词上的贡献与他个人的坎坷遭遇和丰富的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苏轼踏入仕途已经是北宋中叶,北宋社会经历过生息、发展。

一方面政局稳定,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也在不断积累,内忧外患日益剧烈。

让统治者坐卧不安,寝食难安。

繁荣的社会表面掩盖不住实质上的日趋贫困。

论苏轼词的艺术特征

论苏轼词的艺术特征

论轼词的艺术特征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

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

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开展。

豪放是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词风格的特征:在气魄方面雄奇、博大;在"法度〞方面突破规,不许泛滥。

为了弄清"豪放〞一词的含义,我们还可以看轼自己的一段话: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

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

一枕得无睡,辄亦得之耳。

"东坡续集·答季常"〕这是轼称赞季常豪放词风的话,联系他称赞吴道子的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话,可以断言:轼心目中的"豪放〞,既要能表达"诗人之雄〞,酣畅淋漓地抒发为造物主所不容的"如此快活〞的感情,又要在"法度〞〔即一般艺术规律和传统〕容许围"出新意〞、"寄妙理〞。

从以上可以看出,所谓"豪放〞,在气魄方面,它要求雄奇、博大,不允许中正、平庸;在"法度〞方面,它既要求突破规,又不允许泛滥无归。

然而,词在哪些方面表达了豪放的风格呢?第一,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题材,丰富了容。

晚唐、五代文人词开展于歌楼酒宴之中,其主要特征是"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因而被视为"艳科〞、"诗余〞。

词的容只能写儿女私情、离愁别恨。

北宋时期晏殊、先、欧阳修等词人,几乎毫无保存地承袭了晚唐、五代的词风。

简论苏轼豪放词的艺术特色

简论苏轼豪放词的艺术特色

简论苏轼豪放词的艺术特色潘进明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艺术家,他的散文、赋、诗、书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并具有独特的风格。

他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的巢臼,一扫绮丽柔靡之习,开创了北宋词坛豪放的词风。

苏轼现存三百四十余首词,各种风格的豪放词仍居少数,现存苏词绝大多数仍属于婉约词。

但他的豪放词题材扩大,思想内容与形式都独具特色,尤其风格多样:以散句入词,以诗入词,开创苏词之沉郁,飘逸、旷远、绮丽、豪放、清雄、刚健、开朗,联想丰富,比喻新奇,用笔挥洒自如,自由张扬个性,创新意识浓郁。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之他那广阔的胸怀,豪迈的性格,一步入词坛,立刻给词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一般认为,苏轼是从杭州通判开始创作词的。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是可以准确系年的苏词,它已突破了“词言情”的藩篱,开始表现出苏词的豪放本色。

在密州及其以后,他就更自觉地创作豪放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标志着他的豪放词的成熟;《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豪放词的千古楷模。

一豪放词中的“真情”真率自然是中国古典抒情诗的传统之一,也是历代多数诗人的美学追求。

优秀的抒情诗无不发乎性情,出乎自然,词更如此。

况周颐云:“真字是词骨。

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在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娱宾遣兴的席间即兴之作居多,专写娼楼歌妓的娇柔之态和勾栏瓦舍的男女调笑,感情多浅露轻浮,缺少一种严肃真挚的情意。

这一风气直贯北宋,无论欧、柳、周,一概难出其藩篱。

苏轼则不然,他的豪放词大部分都言志抒怀,是内在感情的凝聚,是心灵世界的外在投影。

心中辗转翻腾的情调波澜,使其不能不为词。

且看《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试论苏轼的豪放词

试论苏轼的豪放词

试论苏轼的豪放词苏轼现存三百四十余首词,各种风格的豪放词仍居少数,现存苏词绝大多数仍属于婉约词。

但他的豪放词题材扩大,思想内容与形式都独具特色,尤其风格多样:以散句入词,以诗入词,开创辛词之沉郁,飘逸、旷远、绮丽、豪放、清雄、刚健、开朗,联想丰富,比喻新奇,结构莫测,用笔挥洒自如,自由张扬个性,创新意识浓郁。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之他那广阔的胸怀,豪迈的性格,一步入词坛,立刻给词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一、豪放词风的形成及其原因苏轼初入仕途,正是北宋政治与社会危机开始暴露,因此他的一生在政治上屡受挫折,但在文艺创作上没有走向消极颓废的道路。

苏轼豪放词风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革新词风是历史所趋词,原是民间之物,题材宽广,思想活泼,风格清新,作为一种新兴诗体,本有着强烈的生命力,可惜晚唐温庭筠等花间派词人在发展词令的同时,却把词引向了“艳科”的小径。

北宋初期多数词人,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艺术修养体现到歌词创作之中,他们的作品初具风雅体貌。

然而囿于传统偏见,词坛依然沿承五代遗风,即使是代表时风的晏欧词,也只被目为“词中西昆”。

柳永词倒是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但主要是形式上,其内容仍是“花间”的继续。

另一方面,北宋一些著名文人在政治上都有比较大的抱负,他们不满晚唐五代以来卑靡的文风,故掀起了文学革新运动,余波所及,在词坛上也受到了影响。

在范仲淹的词里已有一些风格豪放的作品,如《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表现出苍凉劲拔的特色,开拓了新的词境。

创造出新的腔调,发豪放派词风之先声,而王安石更明白反对依声填词的作法,到了苏轼继承了他们的作风。

(二)、苏轼旷达豪放的自然野性在苏轼生命和艺术中,贯穿首尾都充满了非同一般的“野性”。

从苏轼在诗词中喜欢用的意象中,“我们就能多次地看到‘野鸭’‘野鹘’‘野凫’‘野菊’‘野桔’等这样一些具野味意象的诗作”(木斋先生《苏轼野性论》第一节)。

浅析苏轼豪放词的特点

浅析苏轼豪放词的特点

浅析苏轼豪放词的特点
苏轼的豪放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大胆奔放:苏轼的豪放词以其大胆奔放的风格而著称。

他的词作大
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不拘一格,不受传统文学规范的约束。

他勇
于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忘情地倾诉自己的心情,不惧怕传统的束缚和
约束。

2.生活化:苏轼的豪放词通常以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小情绪为题材。

他以平常的事物为载体,抒发个人情感和体验,生动地描绘了人们的喜怒
哀乐。

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和抒发,使词作更加贴近人民生活和情感,
具有丰富的现实感。

3.情感丰富:苏轼的豪放词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复杂多样的情感体验,既有激情澎湃的豪放之情,也有细腻
绵长的柔情之感。

他通过描写自己的情感体验,使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到他
内心深处的感受。

4.修辞技巧多样:苏轼的豪放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技巧。

他巧妙地运
用比喻、夸张、对仗等手法,使词作更加生动有趣。

他的词作语言丰富多彩,抒发情感的同时又展示了他卓越的写作才华。

综上所述,苏轼的豪放词以大胆奔放、生活化、情感丰富和修辞技巧
多样为特点,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这些特点使他的
词作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_苏轼的诗词代表作有哪些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_苏轼的诗词代表作有哪些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_苏轼的诗词代表作有哪些苏轼是北宋文坛革新的杰出领袖,也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全能的文学天才。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那么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希望对你有用!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气势恢弘。

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正是豪放词风的体现。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赤壁的景色,前三句,仿佛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

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无成,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

总体来看,这首词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得到形象的表现,写得雄浑豪放,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这类词还如《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握诠》(落日绣帘卷)等。

(二)直抒胸臆,自由豪放豪情奔放。

苏轼的词注重抒情言志,直抒胸臆,自由豪放。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

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

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摘要:豪放词作为苏词中的精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开拓意义。

苏轼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扩大到词的领域,并在其词作中充分运用,使他的豪放词不仅蕴含了他的人格魅力,还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壮美词境和全新的情感抒写内容与抒写方式。

关键词:苏轼豪放词人格魅力壮美词境情感抒写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历代以来,人们论词,必提苏轼;若提苏轼,亦必提其“豪放”词风。

苏轼的豪放词融合了词人的人格魅力,以阔大雄壮的审美意象抒写其情感。

下面拟就从三方面来试述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

一、苏轼豪放词的人格魅力苏轼早在二十六岁时即踏上仕途,他的一生处于北宋新党与旧党相互倾轧、激烈斗争的时期。

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之有诽谤朝廷,遂被捕下狱(即“乌台诗案”),数月后出狱调任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元�年间,旧党执政,苏轼官至翰林学士,又因反对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再次贬谪杭州。

后来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更大的打击,远调惠州、琼州。

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在遇赦北还途中死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

为什么苏轼会遭受一次又一次的贬谪呢?原因只有一个,即他的坚持。

无论旧党执政还是新党当朝,他都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让我们看到了他的骨气!陶渊明在仕途不得志后选择了隐居山林,写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李白在仕途不得志后选择了纵酒放歌,唱出了“莫使金樽空对月”、“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慷慨雄放之音。

苏轼却一直坚持着他的理想,无论身处何地他都能有一番作为,如开浚西湖、赈济灾民、兴建医坊等。

苏轼之所以有此类兼济之举,乃源于其人生哲学中渗透着儒、释、道三家思想。

苏轼汲取了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

他对仕途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源于儒家的入世和有为。

宋代诗人苏轼的豪放派诗歌研究

宋代诗人苏轼的豪放派诗歌研究

介绍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1037年-1101年)被广泛认为是宋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书法家、政治家和愤世嫉俗者。

苏轼以其豪放派诗歌而闻名于世,这种独特的诗歌风格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探讨苏轼的豪放派诗歌,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苏轼的豪放派诗歌定义豪放派诗歌是一种以个人情感表达和自由创作为基础的诗歌风格。

这种诗歌风格强调情感的直接表达和个人独特性。

豪放派诗歌通常更加直接、坦率,以此展现诗人的真实个性和情感体验。

苏轼的豪放派诗歌特点苏轼的豪放派诗歌具有许多独特特点,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特点的详细分析:1. 自由奔放的表达方式苏轼的豪放派诗歌以其直接、坦率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他不拘束于传统诗歌形式,使用自由的笔调和语言来表达他的情感和思想。

苏轼的诗歌常常充满情感和个人的喜怒哀乐,展现出他丰富多样的内心世界。

2. 独立的个人风格苏轼的豪放派诗歌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在诗歌中展现了自己的独特思考方式和对世界的独到见解。

苏轼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和微妙之处,并将其融入他的诗歌中。

3. 畅达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苏轼的豪放派诗歌展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他善于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来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

苏轼的诗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4. 探索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苏轼的豪放派诗歌不仅是对自身情感的表达,也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入思考。

他对人性、政治和哲学等重要话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苏轼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并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苏轼的豪放派诗歌对中国文学的贡献苏轼的豪放派诗歌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他的诗歌对中国文学的主要贡献:1. 开创了豪放派诗歌的先河苏轼被认为是豪放派诗歌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其豪放、激昂的诗歌风格开拓了中国文学的新境界。

苏轼的诗歌为后来的文学家提供了一个模板,鼓励他们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个性。

苏轼豪放词风格特征探析

苏轼豪放词风格特征探析

苏轼豪放词风格特征探析作者:张铮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7期张铮(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洛阳西工区工作站,河南洛阳471000)摘要: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诗词文赋、绘画、书法方面都具有着很高的造诣和成就,从苏轼所创作的豪放词来看,风格特征的多样化是十分明显的特点。

在他的词作中,恢宏壮丽、超脱旷达以及对怨愤的表现都十分明显,本文则通过苏轼的词作对这些风格特征做出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苏轼;豪放词;风格特征中图分类号:G8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75-02苏轼在我国文学史中具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从词作方面来看,在苏轼的文学创作生涯中,词作具有三百余首,并且无论是从词作数量还是词作文学成就方面,苏轼都可以称之为北宋首位而鲜有能比者。

苏轼许多优秀的词作都得以长久的流传,并得到了不同时代社会大众的推崇,其中苏轼的豪放词更是得到了社会大众广泛的赞赏。

从苏轼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来看,可以总结为词形式的恢宏壮丽、词内容的超脱旷达以及词内涵的怨愤表达。

本文则针对这些风格特征做出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一、恢弘壮丽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为《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能够很好地彰显出苏轼豪放词所具有的恢弘壮丽的风格特征。

其中,这种词可以用雄浑磅礴、撼人心魄来形容。

针对这首词,苏轼也将其视为痛快淋漓的作品,在个朋友的信中,苏轼对这首词做出了“颇为壮也”的评价,由此可见,苏轼本人对这首词所具有的风格特征也十分自得。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结构分为两阕,从始至终都洋溢着恢弘壮丽的思想与特征。

上阕主要内容为对出猎盛况的描写,第一句即用“老夫聊发少年狂”来作为起始句,其中“狂”一字就奠定了整首词的气势,并彰显出了磊落豪放之感。

“左牵黄,右擒苍,锦帽貂裘”体现出了出猎者一身猎装所展现出的器宇轩昂与威武形象。

“千骑卷平岗”中的“卷”字更是具有着磅礴雄壮之感,同时也让千骑奔腾的盛况具有了更好的画面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指导教师:***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1秋层次:专升本学习中心:邯郸教育学院完成时间:2013年10 月21 日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摘要】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性人物,其词在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苏轼对词进行改革,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境。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从而形成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

苏轼豪放词,视野比较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欢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写法灵活,用典较多。

苏轼词从题材、意境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展示出了一种雄浑壮观的豪放之美。

【关键词】苏轼豪放词审美特征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因如此,宋后历代以来,人们论词,必提苏轼 ;若提苏词,亦必提其“豪放”之风。

苏轼对词进行改革,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境。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从而形成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

刘辰翁就曾说过:“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豪放词,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创作视野比较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欢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律。

本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几首苏轼有代表性的“豪放词”,简单论述一下苏轼词从题材、意境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展示出的雄浑壮观的豪放之美。

一、“以诗为词”,题材开阔之美在苏轼的三百多首词中,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诗。

在苏轼的笔下,怀古伤今、悼亡送别、说理谈禅、咏史吟物、抒怀言志、抒情记事都一一发之于词,整军修武,抗敌御侮,田园风情、农村生活,山川景物等,都成为词作的描写内容。

苏轼豪放词里的“以诗为词”还体现在引用或化用先前诗人诗句上。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二句便是从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脱化而来。

又如《念奴娇·凭高远望》“举杯遥月,对影成三客”完全是化用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意。

苏轼本是一位大诗人,他的词论的基本观点就是“词为诗裔,诗词同源”(李铎《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因此,苏轼引用前人的诗句入词与题材扩大相映,改变了词创作的固有风貌,“自成一家”,最终创立了豪放词风。

苏轼豪放词大部分都言志抒怀,是内在感情的凝聚,是心灵世界的外在投影。

心中辗转翻腾的情调波澜,使其不能不为词。

“意有所触,情有所激,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张伯驹《丛碧词话》)。

最能反映苏轼在词的题材方面开拓的有两类:一类是抒写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表现出一种慷慨豪迈的精神。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苏轼为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颇为得意。

该词上片着重写出猎时的壮阔场景,下片着重写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

豪气四溢,充满昂扬振奋的情调和为国杀敌的壮志豪情,开篇便曰“老夫聊发少年狂。

”狂者,豪情也,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千骑卷平冈”,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儿来了。

孙权射虎,在风华正茂之年,词人如今也要“亲射虎”,可见其英雄豪气,不减当年孙郎,亦是“聊发少年狂”也。

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

“酒酣胆尚开张”,东坡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东坡终是想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

于是,他盼望着:“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重任,到边疆抗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里一“挽”、一“望”、一“射”。

三个连续动作,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誓为国效力,驰聘沙场的英雄形象。

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这首词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女儿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这是东坡对温、柳为代表的传统词的挑战,他以“揽辔澄清”之志,写慷概豪雄之词,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范围,把词从花间柳下,浅斟低唱的靡靡之音中解放出来,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

凡是写诗的内容,无一不可以入词。

词至东坡,从此词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逐渐得到了确认。

另一类是写自己面对自然,感怀今昔之际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受,表达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如苏轼贬官密州后,在一年中秋佳节为怀念分别多年的弟弟苏辙所填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本词通篇咏月,月是中心形象,却处处关合人事,表现出自然社会契合的特点。

它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问,排空直入,笔力奇崛。

上片从幻想上天写起,两次转折,全靠“我欲”、“又恐”、“何以”等词转折开阖,显示了诗人感情的波澜起伏。

下片写对月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一韵一意,一意一转,淋漓挥洒,无往不适。

“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知人之离合与月之圆缺实自古而然。

由感情转入理智,化悲怨而为旷达。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人”已远远超出了个人感情范围内的“人”,而是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该词落想奇拔,蹊径独辟,极富色彩,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放达,赋予月亮以艺术的生命,至今仍广泛传颂,留给我们美的享受。

二、词风豪放,意境雄壮之美苏轼的很多词风格豪放,寄托理想抱负、抒写旷达洒脱人生情怀总是和词中壮美的意境完美结合在一起。

拍岸的江水、穿空的怪石、挺拔的大树、浩瀚的夜空等等,这一类景色随处可见。

这一类清奇雄健的自然景物,又往往被词人放在运动和变化之中来加以描绘,于是便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

苏轼词的豪放旷达的风格,又总是和羽扇纶巾的风流人物、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士、把酒问月的诗人、乘风破浪的渔父等形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而鲜明地表现出词人的理想抱负与乐观进取、洒脱旷达的精神。

苏轼的词跳出了“香而弱”与“艳而软”的陈旧的圈子,一改柔婉纤丽的细腻温润风格,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出词的意境雄壮之美。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情怀激烈、意气昂扬,抒发了词人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语出不凡。

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

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作者以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读来自有一种豪迈雄壮之感。

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开阔动荡、雄壮勃发,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

“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但苏轼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

故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

苏轼为什么如此向慕周瑜?这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

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呀!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精心塑造导演这一战争话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机。

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牾,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

然而人生几何,何苦让种种“闲愁”萦回我心,还是放眼大江,举酒赏月吧!这是历史与现状,现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这种感情跌岩,更使读者感到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可以说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

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意境雄浑壮美,令人赞叹。

三、运用典故,表现手法之美苏轼的豪放词风还体现在不拘形式,语言创新和运用典故上,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其词作独具一种别样之美。

苏轼在语言上一变花间词人的镂金错采的特点,多方面吸收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为了充分表达意境,有时还突破了音律上的束缚,创制新调,以散文句法入词,一改花间词人的香词艳语,使词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把词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诗,成为与诗相同的言志抒情工具。

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苏轼宁可突破现成的音律形式而予以创新,而不愿让自由奔放的风格受到束缚。

“不喜剪裁以就声律”,不是不要声律,而是在重内容,重艺术表达的情况下,对原有格律有所突破,使内容和声律更加协调,这实是一种创新和发展。

另外,苏轼在有的词作中用典较多,以典故拓宽词的内容,表达思想感情。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连用三个典故,将作者报国杀敌的豪情壮志抒发的淋漓尽致。

1.“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

《三国志·吴志》孙权本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亭。

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孙权射虎,在风华正茂之年,词人如今也要“亲射虎”,可见其英雄豪气,不减当年孙郎。

2.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汉文帝与冯唐的故事来表达作者的心意。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

后因报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

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

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

(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